高中历史综合专题讲座之一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历史高考微讲座(一)
高考微讲座(一)中国古代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技法①以情境化和材料化解答材料问答题(1)情境化:运用史料还原情境,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是知识层面的考核内容,即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新高考等级考试突出了这一命题趋向。
(2)材料化: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灵活迁移解答问题。
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
表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新高考等级考试突出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23·湖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 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材料二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
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
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法令出一”的专制君权1.背景秦始皇确立的“□1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表现皇帝集□2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国家政治。
3.特点带有□3独断性和随意性,以维护□4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4.影响成为皇帝实行□5专制独裁的依据,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的演变1.原因□1君主专制制度导致的帝相矛盾,促使帝王限制相权,以独揽行政大权。
2.演变状况(1)汉代①汉初继承秦制,□2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掌握行政实权。
②□3汉武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设立“□4中朝”,事先决策重要政事。
(2)唐代①中央设□5中书省、门下省和□6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在□7门下省设政事堂,规定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8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3)宋代①设□9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11枢密院管②增设“□10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12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4)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历程(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设□1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3)唐朝:□2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3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4监察御史复按。
[巧点妙拨云开日出][特别提醒] 秦汉时期,皇权还是受到一定制约的,如“朝议”制度,国有大事,皆由朝臣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制度是氏族社会民主制和周代内外朝的遗留,对皇帝权力起到了一些限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宋明理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3)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4)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儒学发展变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并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应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应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2)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3)心学的出现既反应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新的思想萌芽呼之欲出;(4)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教学重难点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教学内容导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2.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一、三教合一:(儒、佛、道三教合归儒)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即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遵道”。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高中历史课件专题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2)
实行“海禁”政策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B.使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D.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C.②③④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 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
三、抑商表现之二:海禁政策
1、含义:
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贸易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2、时期: 明清时期 3、实施原因: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具体原因: 倭寇因素;台湾因素;殖民因素;官方垄断;心态因素
观点: 材料一:农本商末;(1分) 材料二: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1分)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2分) 原因: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为了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 ③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3分) 后果: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 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4分) (2)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观点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有利于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3)农工商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分)
3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⑶诸侯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⑷诸侯权利:在封地内可以再分封,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政治:设置官员军事:建立武装经济:征派赋役⑸影响:积极: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为后来诸侯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机构设置:全国分若干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3、特点:①形成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带来问题:诸侯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原因:为加强对空前辽阔疆域的统治2、设置: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1、汉朝: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评价: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半社会近代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半化程度加深强对中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半社会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暴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侵华暴行:火烧圆明园3、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局面。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百家争鸣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形成:一批杰岀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而。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徳治” 0伽课前自主学习◎..................................................... 基础认识学习思考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而发展。
3.孟子思想(1)提岀道徳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徳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思想(1)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而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政治思想:讨论“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老庄之学1 •思想特点(1)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2)以因循自然的"无为”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1)哲学思想:①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而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3)著作:《老子》。
3.庄子(1)思想主张: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提岀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2)著作:《庄子》。
4.历史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高中历史讲义纲要
高中历史讲义纲要
一、中国古代史概述
1.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1.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主要历史人物。
四、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1.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
2.分析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事件。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六、隋唐五代的繁荣与开放
1.了解隋唐五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2.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国际影响。
七、宋元明清的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
1.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演变和民族关系。
2.分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八、中国近代史概述
1.概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中国近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运动和重要历史事件。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一讲历史是什么汇编
的。
——贝克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事实本身,更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
的记录。
——葛剑雄
以上两者分别属于哪种意义上的“历史”?有何异同?
高考真题
(2015·福建文综·13)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 “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 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2015·北京文综·12)“苟无事迹,虽 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
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 则是( )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 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教科书的表述是真实和全面的吗 ?为什么?
合作愉快!
谢谢!
历史记载是什么?历史撰述又指什么?二 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书写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之间有何联系与 区别?什么样的书写的历史更有价值?
书写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比起来,有哪些 特点?
●听听专家学者对“历史”的认识
我们承认有两种历史: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
另一种是我所肯定的并且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第一种是
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 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 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 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6)
百家争鸣课题名称:1.1百家争鸣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目标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目标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导入示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导问题学做思一、百家争鸣1、概念: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学做思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始人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⑶主张与成就A、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活动探究1: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河北省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专家讲座课件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的中国政治制度 人民
※
※
※
宗越
殷殷工在越
复道、内在
兴衰越服外
,,百:服
诸诸姓百:
侯侯、僚侯
归或里,、
之不居庶甸
。至。尹、
(
。《 、男
·
尚 书 酒 诰
惟、 亚卫 、、
》 惟邦
)
服伯
、。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略要地)
封
对 象
功臣、姻亲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西 周 的 封 国
商 周 区 域 比 较
外 朝 三公九卿等 官
()
执
皇行 帝
中 朝 官
大将军(相当于丞相) 亲卫武将 重号将军(相当于三公)
杂号将军(相当于九卿)
尚 书 台 尚书令或中书令
()
决 侍从近臣 侍中、议郎、中大夫等 策
中书省
皇帝
政事堂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吏 封 勋 考
户部
户 度 金 仓
礼部
礼 祠 主 膳
兵部
兵 职 驾 库
刑部
刑 都 比 门
工部
工 屯 虞 水
北宋制度设计中的分权原则·中央机构
机构名称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权范围 行政
军事
通称
二府
三司 财政 计相
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前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 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达,寻至大乱,深 可为戒。
—余汝楫《礼部志稿》。。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春秋以前(贵族制):世卿世禄 战国至汉(官僚化):军功和养士(战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 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史 第4讲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三、文化: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 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
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
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
解析 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 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 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1 2 变式训练 3
2.(2016·课标全国Ⅰ,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
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高考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是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明中后期让宦 官读书识字,是因为皇帝需要用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朝对太监识字态度的变 化,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1 2 变式训练 3
1 2 变式训练 3
认知深化
高中历史教师专题讲座讲稿
高中历史教师专题讲座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高中历史教师、教育同仁: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念、提高历史素养的使命。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1. 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 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注重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要关注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艰难困苦。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以“科举制”为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历史素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从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
高中历史专题第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素材)
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素材)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出现的。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种形势,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胀,于是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大国之间,包括冷战期间敌对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众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都要求美国与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使美国推行单边扩张政策越来越困难了。
“多强”主要指欧盟、日本、中国、俄国(不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后有解释)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统一和自主、自强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关注。
欧盟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推行统一的宪制改革,以及欧盟和北约的扩大,使欧洲不事声张地切实地成为多元世界里的重要成员。
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树立起了一个力量整体的形象。
俄罗斯苏联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百分之七十的实力,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武器库。
现在俄罗斯亦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性强国,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遵循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增长迅速,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治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中国的国力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坚守原则,不结盟,不当头,不怕压,不信邪的严正态度,不能不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讲座
高中历史专题讲座高中历史专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增强。
它主要面向高中历史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科学组织和有针对性的授课。
本文将从目的、内容、时机和效果四个方面阐述高中历史专题讲座的教学意义和实际效果。
一、目的高中历史专题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并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通过这些授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理念,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并培养出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能力。
二、内容高中历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该以高中历史课程为基础,再逐渐延伸到更深入的领域。
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相匹配,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可适当选取历史上的大事件,如“文化大革命”、“二战”、“古代历史”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三、时机高中历史专题讲座的时间要与历史课程联系起来,最好在课程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
一般来说,课堂外的时间更加适合这种授课形式,这样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参加。
同时,这也是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突然出现的变化,保障授课的实际效果。
此外,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间的安排,减少学生上课压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效果高中历史专题讲座的最好效果在于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丰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在历史学科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类历史文化的热爱,促进历史事实的正确传承。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专题讲座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方面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同时,授课的内容、时机和教学效果也是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组织和有针对性的讲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高中历史讲座教案
高中历史讲座教案高中历史讲座教案:《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和文化成果,包括四大发明、古代医学、古代天文历法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
古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包括针灸、草药、黄帝内经等。
古代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如浑天仪、二十四节气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世界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重点: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以及古代医学和天文学的重要成就。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黑板列出课程大纲和重点难点。
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已掌握的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本课内容,询问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30分钟)(1)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讲解其发明过程、应用范围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介绍古代医学的发展,讲解中医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3)介绍古代天文历法,讲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以及其对现代天文学的影响。
巩固练习(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高中历史各专题综合整理
高中历史各专题综合整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位、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完善2、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期选官制度标准汉朝察举制品行(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宋元科举制才学3、中国古代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制度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似)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同地位百官之首仅备咨询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不能制约4、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推行时代推行与西周,春秋走向瓦解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确立于元朝和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官吏都有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5、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结构及工作流程1 6、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雏形 建立建立 发展发展 强化强化 夏商夏商 西周西周 秦朝秦朝 中央(汉中央(汉 元)地方元)地方 明清明清 王 分封制分封制 皇帝制皇帝制 西汉中外朝制西汉中外朝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明初废丞相明初废丞相 位 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唐后期藩镇唐后期藩镇 世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北宋二府三司制北宋二府三司制 宋地方分权制宋地方分权制 明朝内阁制明朝内阁制 袭 宗法制宗法制 元朝省院制元朝省院制 元朝行省制元朝行省制 郡县制郡县制 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土地制度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井田制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2、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名称相同点不同点时间目的 作用重农抑商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封建社会始终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建统治基础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阻碍作用明代中期出抑制中外交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维护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草拟 审核审核 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执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吏部吏部 户部户部 礼部礼部 兵部兵部 刑部刑部 工部工部闭关锁国步下降 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一步加强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建专制统治 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代表 程颢、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主 体 哲学“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伦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在 “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的方法去体会、的方法去体会、贯通贯通贯通“理”“理”“理”就在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理”就在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地位 发展理学发展理学 集大成者集大成者 开创心学开创心学 集大成者集大成者明初取得统治地位明初取得统治地位 末取得统治地位末取得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 儒学创立和发展儒学创立和发展↓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 — 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 确立正统地位确立正统地位 ↓ ↓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 进一步改造进一步改造 ↓ 两宋时期两宋时期 —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 转型与成熟转型与成熟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明清之际 走向活跃走向活跃 儒家思想的活跃儒家思想的活跃专题四、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含现代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诗经》《离骚》《离骚》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文学文学 汉赋、唐诗、宋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元曲、明清小说天文历法天文历法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 书画书画 数学数学 中国画中国画 农学农学 元代杂剧元代杂剧 戏曲戏曲明代传奇明代传奇医学医学清代京剧清代京剧现代中国科学教育和文艺知识结构图开创基业开创基业现代中国教育现代中国教育 曲折发展曲折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现代迎接挑战迎接挑战两弹一星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载人航天现代中国科技现代中国科技 — 科技战略→科技成就科技战略→科技成就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尖端科技尖端科技提出背景提出背景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 遭遇挫折遭遇挫折文艺春天文艺春天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事件及基本概况改革 措施 奠基 梭伦改革(前6世纪初)世纪初) 财产等级制、财产等级制、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债务奴隶制、恢复公民大会、恢复公民大会、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成立陪审法庭议事会、成立陪审法庭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前6世纪末) 设立10个地域部落、轮番而治、成立十将军委员会、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实行陶片放逐法五百人议事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世纪) 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鼓励公民参政法庭的地位、鼓励公民参政2、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罗马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阶段 产生 发展 完备 成就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民法大全》 背景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的扩张 积极改革内政积极改革内政3、比较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个性特征古代希腊(雅典) 古代罗马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 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 大河平原,土地肥沃大河平原,土地肥沃 经济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小农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小农经济 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制,民主改革确立直接民主政治民主改革确立直接民主政治 贵族共和制发展到帝制;建立法律体系以维护政治,影响深远律体系以维护政治,影响深远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文化思想 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专制主义人文主义、专制主义从宗法礼乐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从宗法礼乐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4、本专题知识网络古 地理环境→城邦民主—小国寡民地理环境→城邦民主—小国寡民 代 奠基奠基 →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 希 希腊民主制 确立确立 → 克里斯提尼改革 腊 雅典民主雅典民主 顶峰顶峰 → 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罗 衰落衰落 → 被亚历山大征服被亚历山大征服 马 的 起源起源 — 习惯法习惯法 — 成文法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 政治形式形式 制 罗马制 结构结构度 发展发展 — 公民法公民法 — 万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第二部分 近代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人物 作品 主要观点 备注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四时代》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上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握,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君主、法院掌握,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三权分立为防止专制,确立民主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他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康德《纯粹理论性批判》判》提出人非工具观点,宣扬科学和理性,倡导人权、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项目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相同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同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出了批评 形式 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武器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内容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现世的幸福高举理性的旗帜,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的宗教改革浪潮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世俗的专制主义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产阶级革命的浪潮联系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3、 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主义中国先秦儒家背景 信封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的地位的提高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条件工商业经济发达,鲤鱼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不同阶级、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内容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观的感受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 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 柏拉图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专题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开辟史实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者1487-1488年 迪亚士迪亚士沿大西洋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沿大西洋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葡萄牙王室葡萄牙王室1492年哥伦布哥伦布 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西班牙王室西班牙王室1497-1498年 达伽马达伽马沿迪亚士航线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沿迪亚士航线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 葡萄牙王室葡萄牙王室 1519-1522年 麦哲伦麦哲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西班牙王室 雏形初现—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开始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雏形初现—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开始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2、资本主义世界进一步拓展—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进一步拓展—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形成—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条件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2、劳动力: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积累经验;5、市场: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需要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需要 1、政治保障: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2、经济基础: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资本条件:长期殖民掠夺、倾销商品;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5、市场: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 主要成就 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纺织机械发明、动力机械革新、交通工具革命力机械革新、交通工具革命电力广泛运用、内燃机的创制、新的交通工具的研制、通讯事业发展、石化工业的建立、钢铁工业的进步通讯事业发展、石化工业的建立、钢铁工业的进步科技地位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新兴工业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经济组织 工厂制度形成工厂制度形成垄断组织形成垄断组织形成影响1、生产力: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3、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全球扩张);5、社会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6、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生产力: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经济格局: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3、经济思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4、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5、社会结构: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国家政权;6、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体系最终形成专题八、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比较四个国家的代议制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元首 元首 国王国王 总统总统 总统总统 皇帝皇帝 产生方式 世袭世袭 民选民选选举选举世袭世袭任期终身制终身制 四年一届四年一届 七年一届七年一届 终身制终身制 实权无 有 有 有 政府 首脑首相首相 总统总统 总统总统 宰相宰相 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议会产生民选民选 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皇帝任命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与议会的关系阁协调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总统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责,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议会 总统总统 议会议会 皇帝皇帝 行政权 首相首相总统总统 总统与内阁总统与内阁 皇帝、宰相皇帝、宰相 立法权议会议会 议会议会议会议会议会议会2、本专题知识结构体系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 ↑↑ 1787年宪法→美国共和政体年宪法→美国共和政体 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本专题知识网络图示理论 实践 经济前提经济前提 民族矛盾民族矛盾 阶级基础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 原因原因 阶级矛盾阶级矛盾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 政治措施政治措施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措施措施 个人条件个人条件 经济措施经济措施 暴力革命暴力革命 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革命时机革命时机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本专题知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之比较 类别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相同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追求独立与民主反侵略反封建,追求独立与民主不同 革命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先进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群众基础 充分而深厚充分而深厚 缺乏缺乏革命目标 争国权、惩国贼争国权、惩国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影响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历程新三民主义 ↑ 萧条萧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国共十年对峙国共十年对峙 → 较快发展较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 陷入绝境陷入绝境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洋务经济的兴衰洋务经济的兴衰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 → →官僚资本主义的兴废官僚资本主义的兴废 2、近代中国经济形态对照表 经济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封建性质;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建国后结束建国后结束 凭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主要力量和动力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抗战期间迅速膨胀,建国后又被人民政府没收间迅速膨胀,建国后又被人民政府没收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潮背景时间阶级派别代表主张或活动 特点 结果评价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束缚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十年代 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魏源设驿馆、编《四洲志》;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技以制夷”学习技术层次层次 没有实践没有实践中体西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兴起洋务派兴起 19世纪60-90年代年代洋务派奕 、曾国藩国藩 、李鸿章等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最终破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思潮早期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年代 资产阶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观应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要求,没有实践的要求,没有实践 学习制度层次层次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奠定基础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兴起(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一)(专题一、专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C、D两项错误。
]2.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
“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X“仁政”,与题干“事少而功多”的描述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X“无为而治”,与题干“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B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X“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X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 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X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X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X“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
A项属于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排除。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基础巩固1.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因是 ( )A.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观念C.察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D.陆王心学脱离社会实际,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2.南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 )A.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B.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C.率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D项符合题意;A项是周敦颐的基本观点,B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C项是唐代韩愈的主要观点。
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就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4.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将《大学》等儒家经典集为《四书》(《四书章句集注》)。
他是( )A.朱熹B.陆游C.杜牧D.韩愈5.“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经世致用,与陆王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类似,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6.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其思想主张包括( )A.无为而治B.中体西用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同学们 再见
黄道婆
元末松江乌泥泾人。 推广黎族棉纺织技术。 松江的”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纪念地:墓地在徐汇区东湾村;植物园 的黄母祠堂和南市的先棉祠街。
徐光启
明代科学家,上海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 人物,把西学介绍和运用到中国来的第 一人。 主要成就:《农政全书》;修订历法; 《几何原本》。 纪念地:故居在南市光启路上的“九间 楼”;墓地在徐汇区光启公园。
近代的上海
Hale Waihona Puke 鸦片战争: 陈化成抗英;南京条约(上海开埠)。 太平天国:小刀会起义。 戊戌变法:《万国公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苏报案”;邹容与《革命军》;“宋 案”。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六三罢工;中国共产党一大和 二大。 大革命时期: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抗日战争: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八 百将士)。 解放战争:反蒋第二战线(周公馆);五二0血案;上
艰难走向近代化的上海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 器织布局。 荣氏兄弟;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
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产生地上海
综合学校:广方言馆。 上海报纸:《万国公报》《时务报》 《申报》 新文化运动:主战场;文化运动主将; 电影。
上海的新生和改革开放后的上海
开放的最前沿。 开发开放浦东。 “三中心”上海。
距高考还有
88天
祝你们成功!
高中历史综合专题讲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百年中国的缩影----上海 从历史视角看西部大开发 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科技文化思想史 热点聚焦----逢“五”周年
历史渊源的追溯
大约16000年前,经历几次海陆变迁, 形成上海陆地。 7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进入了母系氏 族社会。 上海名称的演变:“申”是上海的简称 和象征----“沪”是一种捕鱼工具----“上 海”元代正式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