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知识点复习(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知识点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文知识点复习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重点知识点归纳
《济南的冬天》重点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的特点。
二、字词积累1. 生字词-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安适:安静而舒适。
-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肌肤:肌肉和皮肤。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地毯(tǎn):铺在地上的毯子。
-宽敞(chǎng):宽阔;宽大。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澄清(chéng qīng):清亮;清澈。
-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2. 多音字-济:[jǐ]济南;[jì]救济。
-着:[zhuó]着落;[zháo]着急;[zhāo]高着儿;[zhe]看着。
-薄:[bó]单薄;[báo]薄片;[bò]薄荷。
3. 近义词-响亮-嘹亮:都指声音宏大。
“响亮”侧重于声音的响度大,“嘹亮”侧重于声音的清脆、高亢。
-温晴-温暖:都有暖和的意思。
“温晴”强调天气温暖而晴朗,“温暖”侧重气温不冷不热。
-安适-舒适:都表示舒服、惬意。
“安适”更强调环境的安静和舒适,“舒适”更侧重于身体或心理的感受。
-澄清-清澈:都有清亮、透明的意思。
“澄清”还可指弄清楚(认识、问题等),“清澈”侧重于水的清而透明。
4. 反义词-温暖-寒冷-晴朗-阴沉-安适-难受-狭窄-宽敞-澄清-浑浊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突出其“温晴”的总体特征,赞誉它是个“宝地”。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摘要:
一、课文概述
1.作品背景
2.作者简介
3.作品主题
二、济南冬天的特点
1.温晴
2.响晴
3.宝蓝的天空中白云游动
三、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
1.喜爱
2.赞美
四、作品的艺术特点
1.形象生动的描绘
2.寓情于景
3.优美的语言
正文: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第二课的课文,这是一篇描绘我国山东省济南市冬天景色的散文。
作者是中国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老舍先生。
他以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济南冬天的美好景色。
文章开篇,老舍先生便对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他写道:“济南真是个宝地,冬天有温晴,夏天有响晴。
”温晴是指冬天气温适中,阳光明媚,而响晴则是指夏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济南冬天的景色独具魅力。
老舍先生接着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天空。
他说:“宝蓝的天空中白云游动,像是一位素雅的姑娘穿着一件洁白的纱裙,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这里,作者运用了生动的形象描绘,将济南冬天的天空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老舍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他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
我真爱济南的冬天!”这里,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总的来说,《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绘冬天景色的美文。
老舍先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寓情于景,展现了济南冬天美丽的景色。
语文课文《济南的冬天》背景知识
语文课文《济南的冬天》背景知识语文课文《济南的冬天》背景知识《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济南的冬天》背景知识,希望大家喜欢!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作品还有小说《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道的北京味儿,深受群众的喜爱。
2、文学常识: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叫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物(人以外的所有事物)赋予人的各种特征,换句话就是借人抒情。
在语言现象中要注意拟人和比喻的区别。
拟人重在“拟”,它是直接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甲乙两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因此,它重在感情的抒发,引起人的共鸣。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比喻和比拟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一般是先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然后顺着乙事物用符合乙事物特征的词语描写甲事物。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先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接着说“抚摸着你”,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面给人的感觉,把无形、无生命的春风人格化了。
3、背景知识:《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舒庆春,笔名老舍,字舍予。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作品情况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多个作品被编入小学课本,如《猫》《北京的春节》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要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要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故事背景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他曾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
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理解词语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宽阔;宽大。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
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五、问题解疑1. 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概括课文内容
济南的冬天》概括课文内容一、作者简介二、课文内容概括(一)整体感知(二)段落分析1. 第一部分(第1段):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通过将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
北平冬天经常刮风,伦敦多雾且是阴沉的,热带地区则过于炎热,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
这种对比为下文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做了铺垫。
2. 第二部分(第2 5段):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描写济南小山在阳光照耀下的可爱模样。
山上的矮松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好像穿上了带水纹的花衣,而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人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小山的秀丽、娇美。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从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山腰四个方面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写到山下,层次分明。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些描写把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色彩斑斓、富有生机。
第4段:城外远山写城外的远山。
作者用“卧”字形容远山,赋予远山以生命和情感,好像是在暖和安适地睡着,进一步烘托出济南冬天的安闲、舒适。
第5段:济南冬天的水先写水的绿,澄清的河水像空灵的蓝水晶,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接着写水的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最后写水的清亮,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一段通过对水的描写,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水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3. 第三部分(第6段):总结全文,点题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人们,他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总结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四、作品赏析主题思想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写作手法修辞艺术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八百来字,五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以笔者有限的水平,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为了追求辞格运用的高质量,作者不仅几种辞格糅在一起,还把辞格的不同小格加以变换使用,让人感知其运用辞格的质量之高。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为了使文章增色,使所叙述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作者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并非仅使用单一的形式,而是几种小格变换使用。
例如: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老舍
3、文中的动词用得好,请找出来。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
“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4、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找出来。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5、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
手法。
6、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
4、“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 不可以?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 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 果说“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一)齐声诵读第3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思考下列问
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全段写“小雪”之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进
表示比喻。
• 7、第4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 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 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 何处?
(l)妙在雪色; (2) 妙在雪光;
(3)妙在雪态
归纳小结: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光彩,反 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同学们归纳一 下本段的写景特色。
行烘托的?
3、文中的动词用得好,请找出来。 4、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找出来。 5、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6、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二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全段写“小雪”之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进行 烘托的?
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
《济南的冬天》知识梳理
第2课济南的冬天目标梳理知识梳理【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戏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
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基础知识】(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假如、如果。
秀气:清秀小巧,文中形容小山的秀美小巧。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水)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将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课《济南的冬天》
抒发对自然、家乡热爱之情
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绘,表 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天 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 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 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 里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藻、水 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赋予它们以生命 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 赞美。
以“我眼中的冬天”为题进行创作实践
01
选定主题
选择一个与冬天相关的主题,如雪景、冰雕、冬日暖阳等,作为创作实
践的切入点。
02
观察与体验
通过实地观察或回忆的方式,感受冬天的气息和特点,收集创作素材。
03
创作实践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观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以“我眼中的
冬天”为题进行创作实践。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歌或一幅画作等,
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气候差异原因
80%
纬度因素
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 量不同,导致气候差异。纬度越 高,冬季越寒冷。
100%
地形地貌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貌对 气候产生影响。例如,东北地区 的长白山脉和大兴安岭对冬季气 候有显著影响。
80%
海洋与大陆性气候
沿海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 季较为温和;内陆地区则受大陆 性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干燥。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例如,“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 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 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这里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幽默的语 言风格,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天的喜 爱和满足之情。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和家乡 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 细腻描绘和生动呈现,作者让读者感 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家乡之好,从而激 发了读者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探析《济南的冬天》课文笔记解析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探析《济南的冬天》课文笔记解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写济南冬季景色的散文。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作者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详细记录《济南的冬天》的课文笔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¹²。
二、写作背景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任教,离开英国途中在新加坡住了半年,回国后定居济南。
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让他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¹²。
三、课文结构《济南的冬天》全文不长,但结构安排得十分匀称恰当。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总结济南冬天的美好¹²。
1. 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第一个自然段,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老舍先生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地方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和晴朗¹²。
2. 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作者具体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层次:阳光下的小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小山¹²。
- 阳光下的小山: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阳光照耀下的小山景象,展现了小山的环抱和阳光的温暖¹²。
-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济南冬天雪景的美丽¹²。
3. 总结济南冬天的美好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第六自然段,作者总结了济南冬天的美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¹²。
四、写作特点与艺术手法《济南的冬天》在写作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写作特点与艺术手法:1. 对比手法文章开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了铺垫¹²。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
《济南的冬天》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二、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老舍 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 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济南的冬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三、文章结构1、第一部分(第 1 段):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2、第二部分(第 2 5 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第 2 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 3 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 4 段:写城外的远山。
第 5 段:写冬天的水色。
3、第三部分(第 6 段):总结全文,点明济南冬天的美。
四、重点字词1、髻(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2、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3、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4、澄清(chéng qīng):清亮。
5、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五、修辞手法1、拟人“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赋予老城、山水、村庄、雪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和宁静祥和。
2、比喻“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把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形象地写出了矮松的形态。
3、对比“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济南的冬天》精讲及基础知识梳理
《济南的冬天》精讲及基础知识梳理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基础知识梳理境界唤醒慈善狭窄绿萍蓝汪汪响晴: (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十分的明亮。
空灵: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安适:安静与舒适。
澄清:文中指清澈明亮。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是什么《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本文整理了《济南的冬天》的写作背景,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吧!《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济南的冬天》主题思想《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
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
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济南的冬天》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
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
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
济南的冬天
•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文章分段, 并归纳段意。
讨论归纳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济南的冬天温情的天气特点 • 第二部分(2-4) 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下的山、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 第三部分(5) 济南冬天的水色
• 第一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
• 作者为什么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 对比?
讨论归纳
• 这样对比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无风声、 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温晴”的特点, 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归纳
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 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 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傍晚的山景又从时间顺序,从白天到夜晚,拉 长了时空的纵深感,更说明济南冬天无时无刻不 是美的。 用词凝炼,树尖之雪用“顶”,山间之雪用“镶”, 山坡之雪用“穿”,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如“一 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 何处?
讨论归纳
• 妙在雪色、雪光:“山上的矮松......白花”, 翠松白雪相映成趣;“山尖......银边”,蓝 天如雪,白雪似银相映生辉;“一道儿 白......花衣”白雪与暗黄草色组成彩色美景。
1.正音辨形
﹒贮蓄( ) ﹒看护( )
发jì( )
宽﹒敞( ) 水﹒藻( )
绿pínɡ( )
﹒着落( ) ﹒镶边( )
jī( )肤
地tǎn( )
伦dūn( )
xiá( )窄
答案:zhù chɑnɡ zhuó kān zǎo xiānɡ 髻 萍 肌
毯敦狭
多音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
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此文虽系节选,
但能独立成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