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出师表》

合集下载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1【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5分)(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4、(4分)(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6、(4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

(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2.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出师表(节选)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节选)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4分)(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小题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2分)答案【小题1】(1)在(2)拜访(3)奔走效劳(4)“除去”或“减少”【小题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小题1】(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小题1】注意文下注释,即文中的重点字词,一般不会失分。

【小题1】注意做到字字落实。

【小题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

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通用14篇)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通用14篇)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15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遂许先帝以驱驰(3)先帝不以臣卑鄙小题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分)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3分)参考答案:小题1:(1)拜访(2)奔走效劳(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小题2:D小题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4:(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有关键词“苟全”“闻达”;注意句式)(2)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有关键词“驽钝”,“攘除”)小题5:(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

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彰其咎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D.庶竭驽钝【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小题3】选择下面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C.受任于败军之际还于旧都D.以咨诹善道咨臣以当世之事【小题4】请你归纳选段的具体内容,并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案【小题1】A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B 过失C 通“又” D比喻才能平庸【小题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小题3】D【小题4】诸葛亮自叙身世并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报忠陛下的决心。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注意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在本文中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品行恶劣的’意思。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有是通假字,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是一封表状的奏疏,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向刘备表达了自己出征的决心和对国家大事的忠诚。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出师表》并探讨其中的问题。

《出师表》以一种庄重而又慷慨激昂的语气开篇,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他称自己为“臣亮”,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重之情。

接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刘备身边的一些问题,如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刘备的亲信不足等。

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得诸葛亮的奏疏更加真实可信。

在《出师表》的后半部分,诸葛亮开始论述自己的出征计划。

他详细列举了各种军事措施和政治建议,以期帮助刘备巩固政权并统一天下。

他提出了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建议刘备亲自坐镇关中,以稳定蜀国的后方。

此外,他还建议刘备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曹魏,以实现统一的目标。

诸葛亮的出征计划既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

《出师表》的结尾部分,诸葛亮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刘备的期望。

他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出征,并希望刘备能够信任他,给予他足够的权力和支持。

他还强调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责任感,表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出师表》,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才能和智慧。

他在奏疏中不仅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还提出了具体的政治和军事建议。

他的奏疏既是对刘备的一种劝告,也是对自己才能的一种展示。

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阅读《出师表》时,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些问题。

首先,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封奏疏?他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诸葛亮在奏疏中提出的政治和军事建议是否合理?这些建议是否能够帮助刘备巩固政权和统一天下?最后,我们可以思考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是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轻自贱,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作奸不法,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而后实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友善,好坏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旺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因此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何尝不惋惜怨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 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2)陟罚臧否( 3)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必得裨补阙漏【小题 2】以下句中“以”的意思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A.温故知新,能够为师矣。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的句子。

(3 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旺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因此倾颓也。

【小题 4】在选段中,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归纳此中一条,并说说这条建议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

(3 分)答案【小题 1】(4 分)(1)的确(2)坏(3)赐予(4)通“缺”,弊端,不足【小题 2】(3 分) D.【小题 3】(3 分)亲密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旺的原由;亲密小人,远离贤臣,这就是后汉衰落的原由。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8篇)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8篇)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8篇)篇1: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指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一直到死文段选自,作者(2分)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若嗣子可辅()④事之如父()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奉命于危难之间4 O! d4 `' ? h7 O; N c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R8 T. ^0 V- _ L8 @ C.事之如父 P( `8 _8 ^/ P% C1 ]- I' R D.效忠贞之节3 d$ H [+ d) P1 S9 P. M! A1 i3 J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分别概括两文主要事件,结合事件分析诸葛亮的形象?(4分)答案(2分)《出师表》诸葛亮(4分)亲自身份卑微目光短浅辅佐侍奉(3分)C3分)①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拿当时的时局大事来询问我。

(3分)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分)甲:三顾茅庐襄阳兵败乙:白帝托孤(甲答出1点就给1分)知恩图报鞠躬尽瘁、忠诚解析积累古代文学常识。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题目]
《出师表》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的,他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写
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他既然是带兵出师伐魏,为什么“临表涕零(哭泣)”呢?请依据课文内容分析其“临表涕零”的原因。

[题解]
答案一:因担忧而泣。

想到眼前各种处境触景生情,忧戚而泣(要点):一是忧国。

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先帝又中途去世,国家处于艰难与险恶的环境之中;二是忧君。

想到后主幼弱,朝政治理困难太多。

答案二:因感恩而泣,从思念先帝三顾草庐,临崩托孤的知遇之恩角度谈。

答案三:因关爱而泣,从视自己为老父老母关爱幼主、教育幼主、劝谏幼主之情角度谈。

答案四:因伤离别而泣,从远离难舍之情角度谈。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出师表》阅读答案1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师表文言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文言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文言阅读及答案第一篇:出师表文言阅读及答案《出师表》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为后人所钦仰。

一、【背景链接】(幻灯)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

【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幻灯)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是:“三顾茅庐”“三足鼎立”“白帝城托孤” “出师北伐”(参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诸葛亮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幻灯)“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文体知识】表,是古代一种文体,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也叫“奏章”或“奏疏”。

(详细的介绍见教参)二、【行文思路】本文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幻灯)在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句法上骈散结合,结构上处处照应。

三、【成语】(幻灯)本文涉及的成语有:妄自菲薄三顾茅庐不知所云临危受命作奸犯科指日可待计日可待不毛之地四、【文言文语段】(幻灯)拓展1——《隆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篇一」【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侯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⑥。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注释】①伯:称霸。

②由进:被进用。

③安利:享受太平。

④昌:人名,指周昌。

⑤酂(zan)侯:指萧何。

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

⑦癃(lo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赏③ 患④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在人主不交故也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3分)12. 【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

《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

《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⑴陟罚臧否:⑵必得裨补阙漏:⑶先帝不以臣卑鄙:【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出师表》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9.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11.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12.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14.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

(2分)
答: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9.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11.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12.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14.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

(2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