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分布B.排泄C.代谢D.吸收2【单选题】(10分)小肠包括A.盲肠B.胃C.结肠D.空肠3【单选题】(10分)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10B.100:1C.10:1D.1:1004【单选题】(10分)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制剂处方与工艺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药物理化性质D.全部都是5【多选题】(10分)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分布B.吸收C.代谢D.排泄6【单选题】(10分)药物的转运不包括A.代谢B.排泄C.吸收D.分布7【多选题】(10分)药物的处置是指A.吸收B.代谢C.排泄D.分布8【多选题】(10分)药物的消除是指A.分布B.排泄C.代谢D.吸收9【判断题】(10分)生物药剂学是研究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A.对B.错10【判断题】(10分)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A.流动相B.饱和性C.半透性D.不对称性2【单选题】(10分)单糖、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膜孔转运C.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3【单选题】(10分)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是A.主动转运B.。
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西医科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西医科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关于生物药剂学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制品各种剂型的学科B: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C: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药物的真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杂质的种类与含量等D:生物药剂学旨在研究影响各种剂型疗效的生物因素正确答案: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2、以下不属于药物处置的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正确答案:吸收3、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A:药物的给药途径B:年龄C:性别D:疾病正确答案:药物的给药途径4、影响药物疗效的药物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不同盐型B:药物粒子大小及晶型C: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D:辅料的种类、用量及比例正确答案: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5、以下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的是A:研究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B:研究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C: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D: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E:研究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答案: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B:新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实验设计提供依据C: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D: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需要研究动物或人体药动学行为E: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用生物药剂学进行评估正确答案: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7、生物药剂学着重研究各种剂型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A:对B:错正确答案:对8、生物药剂学中的药物效应指的是药物治疗效果,但不包括毒副作用A:对B:错正确答案:错9、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指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药剂学中的各种剂型A:对B:错正确答案:错10、药物的消除是指分布和排泄过程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二章1、以下关于药物吸收机制说法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B:被动转运均没有饱和性C:主动转运是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D:主动转运包括促进扩散和协同转运正确答案: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2、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16(2020年整理).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理因素、药物疗效之间的科学。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消除。
第二章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吸收:除血管给药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阐述提高难溶性且亲脂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的吸收。
答:口服灰黄霉素同时服用高脂肪食物可促进吸收,脂类食物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而胆汁中胆酸离子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也可改变制剂工艺和处方,如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将其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答: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当pK a值与pH相等时则解离型药物和未解离型药物各占50% ,当pH变动一个单位值时,未解离型与解离型比例随之变动10倍。
当酸性药物的pK a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占有较大比例,弱酸性药物溶出随pH增加而增加;而碱性药物pK 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其解离型药物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小肠从上到下pH值逐渐减小,吸收量增加。
因此,弱碱性药物可制成肠溶衣。
3、如何从剂型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答: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一般认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2023年上半年)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2023年上半年)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是()。
参考答案:肝脏2.药物消除过程包括()。
参考答案:代谢###排泄3.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小肠运行期间可再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
参考答案:肠肝循环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参考答案:不能透过血管壁###不能经肝脏代谢###不能由肾小球滤过###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淋巴系统对下列哪种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参考答案:大分子亲脂性药物6.肾脏排泄药物的机理包括()。
参考答案: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7.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参考答案:肾脏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度的大小顺序为()。
参考答案:水溶液>混悬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9.下列反应中,为代谢第一相反应的是()。
参考答案:芳香环氧化###硝基还原###酯水解10.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是Ⅱ类药物()。
参考答案:低溶解度,高渗透性11.下列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可逆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竞争性12.口服缓释制剂主要是通过控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发挥长效作用。
参考答案:吸收13.被动转运速度为( )。
参考答案:一级速度14.生物药剂学中药物的剂型因素包括()参考答案: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药物的相互作用###制备工艺15.下列选项中,描述主动转运速度特征的是( )。
参考答案:Michealis-Menten 方程16.药物Ⅰ能与血浆蛋白结合,但药物Ⅱ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更大,当药物Ⅰ与Ⅱ合用时,则应该()。
参考答案:同时减少Ⅰ、Ⅱ剂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8.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B.5 LC.25 LD.50L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A 、C=C 0(1-enk τ)/(1-e-k τ )·e-k tB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D 、C=k0 /kV·(1- e-k t )E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AUCB 、t 0.5C 、T max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A、1.5h-1B、1.0h-1C、0.46h-1D、0.23h-1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A、4 t1/2B、6 t1/2C、8 t1/2D、10 t1/2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A、12.5hB、23hC、26hD、46h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代谢B:分布C:排泄D:吸收答案:D2.小肠包括A:结肠B:空肠C:胃D:盲肠答案:B3.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0:1B:1:100C:1:10D:100:1答案:A4.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制剂处方与工艺C:药物理化性质D:全部都是答案:D5.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包括:A:代谢B:吸收C:排泄D:分布答案:ABCD6.药物的转运不包括A:分布B:排泄C:代谢D:吸收答案:C7.药物的处置是指A:分布B:排泄D:吸收答案:ABC8.药物的消除是指A:分布B:吸收C:代谢D:排泄答案:CD9.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A:错B:对答案:B10.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等。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A:半透性B:流动相C:不对称性D:饱和性答案:D2.单糖、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膜动转运D:膜孔转运答案:B3.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是A:膜动转运B:被动转运C:膜孔转运D:主动转运答案:B4.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B:大肠C:小肠答案:C5.下列转运体不属于外排转运体的是A:葡萄糖转运体B:乳腺癌耐药蛋白C:多药耐药相关蛋白D:P-糖蛋白答案:A6.下列属于影响胃排空速率的生理因素是A:精神因素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黏度及渗透压D:身体姿势答案:ABCD7.单纯扩散有哪些特征A:不耗能B:逆浓度梯度C:顺浓度梯度D:不需要载体答案:ACD8.研究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肠灌流法B:外翻环法C:外翻肠囊法D:组织流动室法答案:ABCD9.所有口服固体制剂均可申请生物豁免A:对B:错答案:B10.消化道中的酶可以影响蛋白类药物的吸收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注射给药后,药物起效最快的是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皮内注射答案:A2.口腔黏膜中渗透性最强的是A:颊黏膜B:舌下黏膜C:齿黏膜D:颚黏膜答案:B3.肌内注射时,大分子药物的转运方式为A:通过淋巴系统吸收B: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C: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孔隙进入D:通过门静脉吸收答案:A4.药物经口腔黏膜给药可发挥A: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B:全身作用C:局部作用D:不能发挥作用答案:A5.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A:活性表皮层B:真皮层C:皮下组织D:角质层答案:D6.药物在肺部沉降的主要机制有A:惯性碰撞B:沉降C:雾化吸入D:扩散答案:ABD7.关于注射给药描述正确的是A: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肌肉注射慢B:药物经肌肉注射存在吸收过程C:药物从注射部位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D:注射部位血流的状态影响药物吸收答案:ABCD8.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A:对B:错答案:B9.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吸收A:对B:错答案:A10.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最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经典药物动力学1、问题: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2、问题:符合现行动力学特征药物的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选项: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国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答案: 【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3、问题:某一具有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肉注射后叙述正确的是()选项:A: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B: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C: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E:t1/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答案: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4、问题:下列关于药物t1/2的叙述,正确的有()选项:A:具有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t1/2与给药剂量有关B: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t1/2短C:具有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t1/2与给药途经有关D:具有零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t1/2与给药剂量无关答案: 【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t1/2短】5、问题: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A. B.C. D. E.选项: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答案: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见面课:药物的分布1、问题: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问题: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性型药物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第⼀章⽣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剂⼝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
6、什么是分⼦⽣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章⼝服药物的吸收⼀、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下⽚给药 B⼝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致顺序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 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的通透性C⾼的溶解度,⾼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过效应7、⼝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C.D1A.2A.3A.4A.1121.1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21ACE2.ACE3ACE4C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12.13.14.15.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 Fick's方程B. 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dC/dt=kSCsB.dC/dt=kCsc. dC/dt= k/SCs D. dC/dt= kS/CsE.dC/dt= k/S/Cs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C. Ig (Ci-Cu)D. lg( Ci+Cu)E.l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 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D.溶解度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以下关药物的E.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 D.微绒毛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 D.糖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Caco-2.细胞形态E.胃排空速率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 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15.ACE16.17.159四、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主如果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紧密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腕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一般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腕和方式D.从药物生物利费用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不是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进程是指A.吸收B.渗透C.散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散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散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散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进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散布、代谢与排泄进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彼此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犹如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固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度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式。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彼此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进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不同: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不同。
智慧树知道网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分布B.排泄C.代谢D.吸收2【单选题】(10分)小肠包括A.盲肠B.胃C.结肠D.空肠3【单选题】(10分)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10B.100:1C.10:1D.1:1004【单选题】(10分)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制剂处方与工艺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药物理化性质D.全部都是5【多选题】(10分)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分布B.吸收C.代谢D.排泄6【单选题】(10分)药物的转运不包括A.代谢B.排泄C.吸收D.分布7【多选题】(10分)药物的处置是指A.吸收B.代谢C.排泄D.分布8【多选题】(10分)药物的消除是指A.分布B.排泄C.代谢D.吸收9【判断题】(10分)生物药剂学是研究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A.对B.错10【判断题】(10分)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A.流动相B.饱和性C.半透性D.不对称性2【单选题】(10分)单糖、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膜孔转运C.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3【单选题】(10分)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是A.主动转运B.膜孔转运C.被动转运D.膜动转运4【单选题】(10分)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B.小肠C.大肠D.胃5【单选题】(10分)下列转运体不属于外排转运体的是A.乳腺癌耐药蛋白B.葡萄糖转运体C.P-糖蛋白D.多药耐药相关蛋白6【多选题】(10分)下列属于影响胃排空速率的生理因素是A.身体姿势B.精神因素C.胃内容物的黏度及渗透压D.食物的组成7【多选题】(10分)单纯扩散有哪些特征A.顺浓度梯度B.不需要载体C.逆浓度梯度D.不耗能8【多选题】(10分)研究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肠灌流法B.外翻环法C.外翻肠囊法D.组织流动室法9【判断题】(10分)所有口服固体制剂均可申请生物豁免A.对B.错10【判断题】(10分)消化道中的酶可以影响蛋白类药物的吸收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注射给药后,药物起效最快的是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皮内注射2【单选题】(10分)口腔黏膜中渗透性最强的是A.颚黏膜B.舌下黏膜C.齿黏膜D.颊黏膜3【单选题】(10分)肌内注射时,大分子药物的转运方式为A.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B.通过门静脉吸收C.通过淋巴系统吸收D.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孔隙进入4【单选题】(10分)药物经口腔黏膜给药可发挥A.局部作用B.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C.不能发挥作用D.全身作用5【单选题】(10分)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A.皮下组织B.真皮层C.活性表皮层D.角质层6【多选题】(10分)药物在肺部沉降的主要机制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扩散D.沉降7【多选题】(10分)关于注射给药描述正确的是A.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肌肉注射慢B.注射部位血流的状态影响药物吸收C.药物从注射部位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D.药物经肌肉注射存在吸收过程8【判断题】(10分)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A.错B.对9【判断题】(10分)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吸收A.对B.错第四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无竞争B.动态平衡C.无选择性D.无饱和性2【单选题】(10分)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脑屏障B.能经肝脏代谢C.不能透过胎盘屏障D.能透过血管壁3【单选题】(10分)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有关A.脂溶性B.溶剂化物C.晶型D.分子量4【单选题】(10分)药物从血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A.脂肪组织>肌肉>肝肾B.肝肾>肌肉>脂肪组织C.肝肾>脂肪组织>肌肉D.肌肉>肝肾>脂肪组织5【多选题】(10分)影响药物脑分布的因素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处方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D.血脑屏障6【多选题】(10分)体细胞对微粒的摄取主要有A.内吞B.融合C.膜间作用D.吸附7【多选题】(10分)有关淋巴系统转运正确的是A.当炎症等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B.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C.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依赖淋巴系统D.淋巴液流速比血流速度小8【判断题】(10分)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各组织的过程A.错B.对9【判断题】(10分)当组织中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药物浓度,则表观分布容积V比该药物的实际分布容积大A.错B.对第五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药物代谢主要发生的部位是A.肝B.胃C.肠D.肾2【单选题】(10分)若药物肝首过效应比较大,可选用剂型A.舌下片B.口服乳剂C.肠溶片D.口服胶囊3【单选题】(10分)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A.肝细胞B.胎盘C.肠粘膜D.血浆4【单选题】(10分)肝微粒体酶系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是A.均不是B.三加氧酶C.双加氧酶D.单加氧酶5【多选题】(10分)药物的I相代谢包括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还原反应D.结合反应6【多选题】(10分)药物经代谢后可能A.失活B.活性减弱C.产生毒性物质D.转为有活性物质7【多选题】(10分)影响药物代谢的剂型因素包括A.手性药物B.剂型C.药物的相互作用D.给药途径8【判断题】(10分)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A.错B.对9【判断题】(10分)巴比妥类药物为酶的诱导剂,可促进其自身的代谢A.错B.对第六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通过()排泄A.唾液B.肺C.汗腺D.乳汁2【单选题】(10分)肠肝循环发生在A.乳汁排泄B.胆汁排泄C.肾排泄D.肺部排泄3【单选题】(10分)胆汁由()分泌A.胆囊B.胃C.十二指肠D.肝4【单选题】(10分)绝大多数药物排泄主要是A.胆汁排泄B.乳汁排泄C.肾排泄D.肺部排泄5【单选题】(10分)药物的总清除率包括:A.经肾排泄速率常数B.经胆汁排泄速率常数C.均是D.生物转化速率常数6【多选题】(10分)关于肠肝循环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具备多次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B.可能会引发药物的中毒反应C.合并用药时也应考虑肠肝循环因素D.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7【多选题】(10分)下列是通过主动重吸收的是A.氨基酸B.电解质C.维生素D.水8【判断题】(10分)一般来讲,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被肾小球滤过A.对B.错9【判断题】(10分)肾小管分泌是将药物转运至尿液排泄,这个过程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A.对B.错第七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是A.速率常数B.生物半衰期C.肾清除率D.均不是2【单选题】(10分)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相当于多少体积血液中的药物完全清除A.清除率B.生物半衰期C.表观分布容积D.速率常数3【单选题】(10分)速率常数的单位为A.均可以B.时间的倒数C.时间D.时间的平方4【单选题】(10分)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是A.统计矩模型B.隔室模型C.非线性动力学模型D.PK-PD模型5【单选题】(10分)某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高,因此该药物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6【多选题】(10分)关于药动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过程B.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机制C.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排泄的量变过程D.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量变过程7【多选题】(10分)一级速率过程具有哪些特点A.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有关B.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C.半衰期与剂量无关D.尿排泄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8【多选题】(10分)在药动学研究中,通常将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三种类型A.零级速率过程B.非线性速率过程C.一级速率过程D.全部都对9【判断题】(10分)总消除速率常数即为肾消除速率常数A.错B.对10【判断题】(10分)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A.对B.错第八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列模型中,哪一个属于单室口服模型A.B.全部都不是C.D.2【单选题】(10分)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定血药浓度为1μg/mL,则表观分布容积为A.100LB.50LC.10LD.5L3【单选题】(10分)某药物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16B.1/8C.1/4D.1/24【单选题】(10分)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变化公式为A.B.C.D.全部都不是5【单选题】(10分)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血药浓度变化公式为A.B.C.D.全部都不是6【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物的经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某一时间点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B.药物在体内只有消除过程C.药物在体内没有吸收过程D.给药后能够迅速分布到机体各组织7【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药物的经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有吸收过程B.给药后能够迅速分布到机体各组织C.体内药物以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D.药物以恒定的速度k0进入体内8【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的经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没有吸收过程B.体内药物以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C.给药后能够迅速分布到机体各组织D.药物在体内有吸收过程9【判断题】(10分)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大,说明药物体内消除慢,半衰期长A.对B.错10【判断题】(10分)隔室模型的划分是根据组织、器官和药物分布的快慢确定的A.错B.对第九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列模型中,哪一项属于多室模型A.B.C.全部都不对D.2【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二室模型口服药物的经时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A.存在药物不断地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过程B.药物从中央室消除C.药物在体内有吸收过程D.药物从体外以恒速k0滴入3【单选题】(10分)关于影响隔室模型判断的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采样时间B.给药途径C.给药剂量D.胃肠道吸收4【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二室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A.α和β被称为混杂参数B.β为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C.α和β之间无函数关系D.α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5【单选题】(10分)以下图形符合下列哪种说法A.二室模型静脉滴注lnC-t曲线B.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lnC-t曲线C.二室模型静脉注射lnC-t曲线D.单室模型静脉注射lnC-t曲线6【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静脉注射二室模型药物的经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机体被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B.存在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过程C.药物从中央室消除D.存在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过程7【多选题】(10分)隔室模型判定的方法包括A.图形法B.AIC判断法C.F检验D.拟合度法8【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静脉滴注二室模型药物的经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存在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过程B.药物从中央室消除C.药物在体内有吸收过程D.存在药物不断地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过程9【判断题】(10分)采用作图法可以精确的判断药物的房室模型A.错B.对10【判断题】(10分)AIC法是由Akaike等所定义的一种综合判据,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隔室模型判定方法A.错B.对第十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血药浓度变化率与波动百分数的不同是以()为基础A.稳态最小血药浓度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稳态最大血药浓度D.稳态血药浓度2【单选题】(10分)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静脉注射C.二室模型D.等剂量、等间隔3【单选题】(10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剂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参数A.稳态最小血药浓度B.溶出速率C.稳态最大血药浓度D.稳态血药浓度4【单选题】(10分)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A.每次用药量加倍B.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C.每次用药量减半D.缩短给药间隔时间5【单选题】(10分)稳态血药浓度的公式为A.B.C.D.6【多选题】(10分)可用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血药浓度变化率B.波动百分数C.坪幅D.波动度7【多选题】(10分)以下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的是A.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B.累积总是发生的C.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D.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8【多选题】(10分)多剂量函数是A.B.C.D.9【判断题】(10分)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为了使药物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选项:A:排泄B:分布C:代谢D:吸收答案: 【吸收】2、单选题:小肠包括选项:A:胃B:空肠C:盲肠D:结肠答案: 【空肠】3、单选题: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选项:A:1:100B:100:1C:1:10D:10:1答案: 【1:10】4、单选题:属于剂型因素的是选项:A:全部都是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药物理化性质答案: 【全部都是】5、多选题: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选项:A:分布B:吸收C:排泄D:代谢答案: 【分布;吸收;排泄;代谢】 6、单选题:药物的转运不包括选项:A:排泄B:吸收C:分布D:代谢答案: 【代谢】7、多选题:药物的处置是指选项:A:代谢B:排泄C:吸收D:分布答案: 【代谢;排泄;分布】8、多选题:药物的消除是指选项:A:排泄B:分布D:代谢答案: 【排泄;代谢】9、判断题:生物药剂学是研究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0、判断题: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选项:A:流动相B:半透性C:不对称性答案: 【饱和性】2、单选题:单糖、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方式是选项:A:膜孔转运B:主动转运C: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答案: 【主动转运】3、单选题: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是选项:A:膜孔转运B:被动转运C:膜动转运D:主动转运答案: 【被动转运】4、单选题: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选项:A:胃B:小肠C:大肠D:十二指肠答案: 【小肠】5、单选题:下列转运体不属于外排转运体的是选项: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B:乳腺癌耐药蛋白C:P-糖蛋白D:葡萄糖转运体答案: 【葡萄糖转运体】6、多选题:下列属于影响胃排空速率的生理因素是选项:A:精神因素B:胃内容物的黏度及渗透压C:食物的组成D:身体姿势答案: 【胃内容物的黏度及渗透压;食物的组成;身体姿势】 7、多选题:被动扩散有哪些特征A:不耗能B:逆浓度梯度C:顺浓度梯度D:不需要载体答案: 【不耗能;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8、多选题:研究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有选项:A:外翻环法B:组织流动室法C:外翻肠囊法D:肠灌流法答案: 【外翻环法;组织流动室法;外翻肠囊法;肠灌流法】 9、判断题:所有口服固体制剂均可申请生物豁免选项:A:错B:对答案: 【错】10、判断题:消化道中的酶可以影响蛋白类药物的吸收A:错B:对答案: 【对】。
智慧树答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代谢与排泄过程统称为()。
答案:消除2.药物的处置不包括()。
答案:吸收3.生物药剂学中的药物效应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和毒性。
()答案:对4.生物药剂学研究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
()答案:错5.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是()。
答案:设计合理的剂型;设计合理的制剂处方组成和工艺;评价制剂质量;临床合理用药第二章1.下列不属于促进扩散吸收机理的特点是()答案:消耗机体能量2.BSC对药物进行分类时,判断高溶解性的标准是()答案: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介质中完全溶解的药物。
3.下列哪种药物可用减小粒径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答案:在消化道吸收受溶出速度影响的药物4.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答案:胃内容物的体积 ;食物的组成5.生物豁免原则是基于BCS科学原理对某些药物用体外溶出试验取代人体体内试验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管理原则。
()答案:对第三章1.不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答案:肝肠循环2.关于药物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答案:分布达平衡时,组织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相等3.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答案:作用持续时间4.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答案:吸收速度5.能够反映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答案:表观分布容积第四章1.具有肝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答案:氯霉素2.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答案: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内脏器官3.下列关于肝药酶诱导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答案: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4.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最主要酶系统是()答案: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5.不符合药物代谢的叙述是()答案:所有药物在体内均经代谢后排出体外第五章1.GFR的概念为()答案:肾小球滤过率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答案:肾脏3.服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后,大多数弱碱性药物()答案:解离多,排泄快4.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不容易被肾小球滤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韵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2.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I、Ⅱ、Ⅲ期试验中,都需要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参与和评价。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学习目标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剂型因素。
熟悉药物的吸收过程,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以及口服药物制剂产生不同药效,毒副反应及其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
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运用消化道药物吸收特性,设计和开发新的药物制剂。
了解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内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和制剂因素;药物的吸收过程;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以及口服药物制剂产生不同药效,毒副反应及其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
三、本章重点、难点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和制剂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及课件, 理解膜的转运机制,分析总结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因素。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 B.不对称性C.饱和性 D.半透性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E.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A.回肠含量最多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片重差异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压片的压力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 Fick's方程B. 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dC/dt=kSCsB.dC/dt=kCsc. dC/dt= k/SCs D. dC/dt= kS/CsE.dC/dt= k/S/Cs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 lg (Ci×Cu)B. lg (Cu/Ci)C. Ig (Ci-Cu)D. lg( Ci+Cu)E.l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 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29.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襻法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E.Caco-2模型30.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A.嘧啶类B.心律失常药C.头孢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31.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32.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3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A.直肠B.结肠C.小肠 D.胃E.以上都是34.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D.溶解度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39.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40.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C.脂肪 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 B. 25/1 C. 1/25 D. 14/1 E.无法计算42.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43.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0C)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44.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表示A.Higuchi方程 B.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定律 D. 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 D.微绒毛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 D.糖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支配的药物B.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难溶于水的药物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4.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Ⅰ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Ⅲ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5.以下可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 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6.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细胞间各种连接处C.细胞形态 D.细胞膜E.单层完整性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 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 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有饱和状态 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13.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药物的多晶型 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 D.胃内容物的黏庋E.药物的脂溶性14. 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A.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B.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15.协同转运发生时需要的重要条件有A.浓度梯度 B.结构特异性C.部位特异性 D.载体亲和力的构象差异E.能量16.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C.溶出速度D.稳定性E.晶型17.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B.提高膜的流动性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D.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三、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5.促进扩散;6.A 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四、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