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与衡量实用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修编情况介绍-曾捷
10
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管件,得1分; 2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 3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 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条文解释:沿用自原标准一般项第4.3.8、5.3.8条。 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 方可判定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绿化采 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时,可判定第2款达标。 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 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选植 物的耐旱性能。
7
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节水用水 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 7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不设置空调设备或系统的项目直接获得满分。 设计评价时,仅评价第1、3款。
条文解释: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的项目直接获得满分。 包括采用分体空 调、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 却塔等。 条文中“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指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 可由冷却塔年冷凝排热量与水的汽化热计算得到。实际补水量大于蒸 发耗水量的部分,主要由冷却塔飘水、排污和溢水等因素造成,蒸发 耗水量所占的比例越高,不必要的耗水量越低,系统也就越节水。
建筑绿色设计评分表
绿色建筑星级评定预评估打分表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鉴于以上,对该项目逐条进行判别如下:4 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编号标准条文分值判定备注4.1控制项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4. 2评分项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总分值为19分: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3层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以上-- 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 --A≤35 A≤23 A≤22 A≤20 A≤11 19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总分值为9分:1)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30%,旧区改建达到25%,得2分;2 2 30%√2)居住区人均人均公共用地面积Ag,最高7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得分1.0㎡≤Ag<1.3㎡0.7㎡≤Ag<0.9㎡ 31.3㎡≤Ag<1.5㎡0.9㎡≤Ag<1.0㎡ 5Ag≥1.5㎡Ag≥1.0㎡77 725.56㎡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总分值为6分:(R r=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利用率5%≤R r<15% 24--15%≤R r<25% 419.1%R r≥25% 6Ⅱ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总分值为4分: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核心提示: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修编情况介绍-曾捷
7
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节水用水 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 7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2010、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2010,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7-2012、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8-2012、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9-2012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 检测报告,并现场核查。
6.2.7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7分;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 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再得3分。 2 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条文解释:沿用自原标准一般项第4.3.8、5.3.8条。 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 方可判定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绿化采 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时,可判定第2款达标。 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 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选植 物的耐旱性能。
设计 评价 运行 评价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按总得分50分、60分、80划定一、二、三星级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12
标准篇
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 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评价阶段上也作 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 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 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 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 理”2章。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 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 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 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 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
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 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 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2014年 4日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燕 程志军 叶凌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工作,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的主要技术内容,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定级方法、加分项评价、
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说明
绿色建筑标准汇总及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变化说明2006 年,国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今年国家编制了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特点,并对已颁布的国家、行业或协会标准进行了汇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 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
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
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在过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
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
不过,在上述标准的试运行中,发现不少问题。
而新的标准里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
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就打8分、1 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 分。
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
2013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 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 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目标。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该标准从2015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
新标准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 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绿建评分报告模板
建筑设计方案
绿色设计自评估评分报告建筑类型:公共建筑
自评星级:★★
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目录
一、自评总述
二、项目效果图
三、自评内容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一、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__二_星级的标准。
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
表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
自评总分:62.5,申报星级评分要求:60。
三、自评内容1节地与室外环境
注:设计阶段不参评的条文,以“—”表示。
2节能与能源利用
注:设计阶段不参评的条文,以“—”表示。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注:设计阶段不参评的条文,以“—”表示。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注:设计阶段不参评的条文,以“—”表示。
5室内环境质量
注:设计阶段不参评的条文,以“—”表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
表4.2.2-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
得分
新区建设
旧区改建
1.0m2≤ Ag<l. 3m2
0.7m2≤ Ag<0.9m2
3
1.3m2≤ Ag<l. 5m2
0.9m2≤ Ag<l. 0m2
5
Ag≥ l. 5m2
Ag≥ l. 0m2
7
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地率:按表4. 2. 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小于0.4,得2分。
4 . 2 . 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4 . 2 .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
4 . 2 . 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措
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表4. 2. 2 - 2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Rg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附录E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评价工具表 (2)
15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分)
19
5 10 15
公共建筑的容积率(R) 3.5≤R 绿地率 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 建达到25% 新区建设:1.0m2≤Ag< 1.3m2,旧区改建:0.7m2≤ Ag<0.9m2 居住建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 (Ag/m )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分) 新区建设:1.3m ≤Ag< 1.5m2,旧区改建:0.9m2≤ 2 Ag<1.0m 新区建设:Ag≥1.5m ,旧 区改建:Ag≥1.0m2 30%≤Rg<35% 绿地率(Rg) 公共建筑 Rg≥40% 开放性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5%≤Rr<15% 居住建筑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分)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 15%≤Rr<25% 建筑面积的比率(Rr) Rr≥25%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 Rp1≥0.5 地面积之比Rp1;地下 公共建筑 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 Rp ≥0.7,且Rp <70% 1 2 地面积的比率Rp2 7 2 2 4 6 3 6 35%≤Rg<40%
——
——
5
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 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
—— ——
4 8
5.2.10
照明与电气 5.2.11
——
——
3
5.2.12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5分)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 —— 及能效等级》GB 20052 的节能评 价值要求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 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 能评价值要求 ——
——
——
5.2.1
——
6
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 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 比例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 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6分)
建筑绿色设计评分表
--
----
不参评
0
---√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 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分值为6分:
6
Ⅲ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 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总分值为9分: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 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 3 3 行分区控制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 5.2.8 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 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 (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 3 0 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 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 3 0 平衡措施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 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 5.2.9 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 5 5 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 制措施——分值为5分: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4 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总分 值为8分: 5.2.10 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 4 求,得4分 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 8 得8分
√
--
5.2.13 5.2.14 5.2.15
Ⅳ 能量 综合 利用 5.2.16
求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 理并运行可靠——分值为3 3 0 分: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3 0 ——分值为3分: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 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 4 0 水需求——分值为4分: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 利用可再生能源——总分值为10分 (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20%≤Rhw< 4 30% 30%≤Rhw< 5 40% 40%≤Rhw< 6 由可再生能 50% 源提供的生 50%≤R < hw 活用热水比 7 60% 例Rhw 60%≤Rhw< 8 70% 70%≤Rhw< 9 80% Rhw≥80% 10 20%≤Rch< 4 30% 可 30%≤Rch< 再 5 生 40% 能 40%≤Rch< 源 由可再生能 6 50% 利 源提供的空 6 用 调用冷量和 50%≤Rch< 7 类 热量比例Rch 60% 型 60%≤Rch< 8 和 70% 指 70%≤Rch< 标 9 80% Rhw≥80% 10 1.0%≤Re< 4 1.5%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6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4 . 2 . 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
6
4 . 2 . 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3层及以下
4〜6层
7〜12层
13〜18层
19层以上
得分
35 < A≤ 41
23 < A≤ 26
22 < A≤ 24
20 < A ≤ 22
11 < A ≤ 13
15
A ≤ 3 5
A ≤ 3 5
A ≤ 22
A ≤ 20
A ≤ 11
19
表4. 2.1 - 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R
得分
0.5 ≤ R< 0. 8
符合要求
5.1. 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符合要求
5 . 1 .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符合要求
5 . 1 .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符合要求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严格地讲,上述“各类指标得分”和“总得分”实际上都是 “得分率”。因为建筑的情况多样,各类指标下的评价条文不可 能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对某一栋具体的被评建筑,总有一些评价 条文不能参评。因此,用“得分率”来衡量建筑实际达到的绿色 程度更加合理。但是在习惯上,“按分定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 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基本规定”章 中规定了一种折算的方法,避免了在字面上出现“得分率”。表2 给出了一个分值计算示例。
1、适用建筑类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 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 各主要类型。其确定依据是:
(1)由近些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践来看,绿色建筑的 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 不断提出。截至2012年底,742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已有医疗 卫生类5项、会议展览类9项、学校教育类12项,但具体评价中 却反映出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于这些类 型的建筑考虑得不够。(2)近些年先后立项了《绿色办公建筑 评价标准》GB/T50908-2013、《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 报批)、《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 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等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包括上 述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民用建筑予以统筹考虑,必将有助于各国 家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项 目试评工作也纳入了4个医疗卫生类、5个会议展览类、7个学校 教育类以及航站楼、物流中心等建筑,初步验证了《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2014对此的适用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评
分
项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通过评分项目总体得分为58.86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
新国标快速评分表(居住)剖析
3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3
合计
9
3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总分6分)
证明材料
1景观绿化图②景观铺装图③雨水排水图④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需给排水提供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证明材料
1总平面图(应包含规划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2本项目用地面积为:23200m2,总户数为434户,总人数为1389人,人均用地面积为16.71 m2/人,满足要求。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
自评得分
居住建筑
人均居住
用地指标
A(m2)
3层及以下
4~6层
7~12层
13~18层
19层及以上
结合场地情况采取生态补偿措施
3
3
合计
3
3
项目场地内是否有自然水域:□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项目场地内是否有湿地:□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项目场地内是否有植被:□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是否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是、□否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
自评得分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3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
6
合计
6
0
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总分6分)
证明材料
1景观绿化图②苗木表和种植图③屋顶绿化平面图④垂直绿化种植图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书(GB T50378-2014)
项目编号: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书
(GB/T 50378-2014)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参与单位
申报时间
说明
1、申报书一律采用A4纸和四号宋体字打印,一式一份,装订成册,加盖骑缝章,并提供电子文档。
2、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为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在申报单位概况一栏里需分别介绍。
申报书中的“申报单位盖章处”需盖齐多个单位公章,并署上日期。
3、“项目名称”应与审批文件批复的名称对应,并加入地域前缀。
4、“申报建筑面积”指实际参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面积,应小于或等于项目审批文件批复的建设规模。
5、“关键评价指标情况”需填写完整,如无具体数值可填“无”或“/”。
6、“基本材料清单”应按A4规格装订成册,并提供以“1基本材料”命名的电子文档;
7、申报书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8、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开展绿色建筑评审的地市需参照使用本申报书模板,需增加“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9、本申报书是形式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请如实填写,如有虚假,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评
分
项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通过评分项目总体得分为58.86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