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20维生素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9核苷酸代谢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9核苷酸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作者 : 王大勇 王曦迪
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核苷酸代谢概述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重点难点
掌握 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概念、部位、主要阶段及元素来源 3.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 4.补救合成意义 5.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概念、部位及元素来源
UMP
CTP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dTMP或TMP的生成
UDP 脱氧核苷酸还原酶 CTP CDP dCDP
dUDP dCMP
dUMP
TMP合酶
N5, N10-甲烯FH4 FH2 FH2还原酶
FH4 NADP+ NADPH+H+
dUMP
dTMP
脱氧胸苷一磷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酰基 (一碳单位)
甲酰基 (一碳单位)
谷氨酰胺 (酰胺基)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
R-5´-P
ATP AMP PP-1-R-5´-P
(5´-磷酸核糖) PRPP合成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
谷氨酰胺
核酸(RNA及DNA)
胰核酸酶
核苷酸
核苷
胰、肠核苷酸酶
磷酸
碱基
核苷酶
戊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三、核苷酸的代谢包括合成和分解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教材全集ppt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教材全集ppt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生物技术与医学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深入地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为医学领域 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加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进程,为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疾病预防与治疗
随着生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未来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 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 效的方案。
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交通等领域,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生物环保
生物环保概述
生物环保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 环境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生物环保的主要技术
包括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态恢复等。
生物环保的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水体治理、土壤修复、生态恢复等领域,对于保护生态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与伦理
生物安全与伦理概述
生物安全与伦理是指在生命科学研究、应用和实践中,遵 循科学道德、保护受试者和公众利益的原则和规范。
生物安全与伦理的主要原则
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受试者权益、防止滥用科学技术等。
生物安全与伦理的实践意义
保障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5
展望未来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
基因编辑技术
随着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更加精准地实现 对基因的修改和调控,为遗传病治疗 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带来突破。
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
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 助于高效解析生命现象、发现新药靶 点以及优化实验设计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版教材全集ppt课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版教材全集ppt课件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转换是指生物体内能量的形式 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
03
分子生物学基础
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01
DNA双螺旋结构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盘绕而成的双螺
旋结构,碱基位于内侧,通过氢键相互配对,磷酸和脱氧糖在外侧构成
基本骨架。
02
RNA种类与结构
RNA是单链结构,根据功能不同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具有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功能;
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参与蛋白质合成。
0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复杂的空间构
象和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催化剂与代谢途径
总结词
介绍生物催化剂和代谢途径的基本概 念和作用。
详细描述
生物催化剂是指酶,具有高效性和专 一性,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 。代谢途径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 化反应序列,是生物体内物质转化和 能量转化的基础。
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
总结词
介绍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和作用。
详细描述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医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预防和治疗,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工业领域
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开发新的工业 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
农业领域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培育出抗逆、抗 病、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 食安全水平。

生物化学___第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___第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叶酸 钴胺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抗坏血酸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B族维生素有八种,分别为B1、B2、PP、B6、 泛酸、叶酸、生物素、B12。分布及溶解性 质大致相同,其衍生物大多是酶的辅酶或
辅基,因此这类维生素很重要
表6-1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
维生素名称 辅酶形式 来源
功能
缺乏病
2019/9/18
4
一.维生素的概念
人体、动物及多数微生物都不能自行合成 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取得.植物体能够合 成维生素,因此植物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但人和动物的肠道细菌能合成一部分维生素, 因此长期服用抗生素治病易造成维生素缺乏
除此之外,对食物尤其是蔬菜的储存烹 调方法不当易造成维生素大量丢失,肝 脏疾病患者也易造成维生素吸收障碍
脂肪共存。吸收它们,需要脂肪和胆汁酸
这类维生素由于和脂类共存,因此能够在体 内储存,摄入过多时,会造成蓄积中毒
表6-2 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
名称 来源 活性形式
功能
缺乏病
A 鱼肝, 视黄醇 形成暗视觉, 夜盲症,
维生素A原
维持上皮组织 干眼病
D 鱼肝油, 1.25-二羟 促进钙磷吸收, 佝偻病 维生素D原 维生素D3 促进成骨作用
参与氧化还原 反应
恶性贫 血
坏血病
10
问题 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在反应中发挥 什么作用?
维生素是通过转变为酶的辅酶 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因此维生素作为辅酶在反应中 主要起着传递氢、电子、原子 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三.维生素PP和脱氢辅酶(三)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要点 1.NAD和NADP是脱氢酶的辅酶,在酶 催化底物脱氢时参与氢的传递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和类别 第二节 水溶性 维生素及辅酶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卟啉及金属辅基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籍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籍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人卫社出版,第9版,主编:万学红、卢雪峰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第十版,张伯礼,吴勉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第十版,主编 王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第十版,主编 李灿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11
中医综合
中药学 中药学,第十版,主编 周祯祥 唐德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护理学导论 《护理学导论》,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818
医院管理学 现代医院管理 现代医院管理.李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710 医学技术综合
病理学
1.病理学 第3版 主编:陈杰 周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 2.病理学 第9版 主编:步宏 李一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3.病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主编:周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4.病理学实习指导 主编:张文燕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9年
生理学 生理学,王庭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籍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涉及内容
参考书籍
病理学 生理学
1.病理学 第3版 主编:陈杰 周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 2.病理学 第9版 主编:步宏 李一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3.病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主编:周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4.病理学实习指导 主编:张文燕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9年 生理学,王庭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卫出版社,2018年
709
医学综合
生物化学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版)》,冯作化、药立波主编,人卫出版社,2015年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1. 引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子机制。

第九版笔记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 基本概念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途径及信号传导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及其调控机制。

3.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大分子,它们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酶催化、结构支持、信息传递等。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细胞活动至关重要。

第九版笔记中对蛋白质结构的描述非常详细,包括了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

4.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的重要过程,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

第九版笔记中对基因调控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以及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调控在细胞内部是如何进行的,为后续的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它们包括了PCR、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手段。

第九版笔记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结与展望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细胞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版)教材全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版)教材全集

➢ 在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过程中,脯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别被羟化为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
➢ 蛋白质分子中20种氨基酸残基的某些基团还可被 甲基化、甲酰化、乙酰化、异戊二烯化和磷酸化 等。
➢ 这些翻译后修饰,可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稳定 性、亚细胞定位和与其他细胞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性质等,体现了蛋白质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精品课件 目录
1951年, Pauling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发现了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α-helix)。
1953年,Frederick Sanger完成胰岛素一级序列测 定。
1962年,John Kendrew和Max Perutz确定了血红蛋 白的四级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功 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计划的展开 ,使蛋白 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峰 。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 属 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精品课件 目录
精品课件 目录
CHRH3
COO-
C
+N H 3
H
L-氨基酸的丙甘通氨氨式酸酸
精品课件 目录
除了20种基本的氨基酸外,近年发现硒代 半胱氨酸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硒代半胱氨酸从结构上来看,硒原子替代了半 胱氨酸分子中的硫原子。硒代半胱氨酸存在于 少数天然蛋白质中,包括过氧化物酶和电子传 递链中的还原酶等。硒代半胱氨酸参与蛋白质 合成时,并不是由目前已知的密码子编码,具 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精品课件 目录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The Molecular Component of Protein
精品课件 目录
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 1. 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 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含量高: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生 物大分子,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而在 细胞中可达细胞干重的70%以上。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畏光,并伴随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在破坏皮肤胆红素的同时,核黄素也遭到破坏,引起新生儿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PP
维生素B3
抗糙皮病维生素(包括烟酸和烟酰胺)
辅酶I包括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很少见
维生素B6
抗皮炎维生素
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及其磷酸酯的统称
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1.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基。
2. 磷酸吡哆醛是糖原磷酸化酶的辅基。
3. 磷酸吡哆醛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δ -氨基- γ-酮戊酸(ALA)合酶的辅基
4.参与类固醇激素激活的信号转导。
中度多见于嗜酒者,重度罕见。铁粒幼细胞贫血、周围神经痛、皮炎、口腔炎、舌炎等
维生素B12
钴胺素
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甲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钴胺素
1.参与一碳单位代谢。
2.在线粒体参与丙酰CoA转化为琥珀酰CoA的反应。
3.参与脱氧核苷酸合成(哺乳动物不需要)。
很难缺乏症,偶见严重吸收障碍疾患病人及长期素食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神经脱髓鞘
发病机理或治病原理:1.维生素B12是N5-CH3-FH4转甲基酶的辅酶,催化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甲硫氨酸,B12缺乏,引起甲硫氨酸合成减少,还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导致一碳单位代谢受阻,进而使核酸合成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另同型半胱氨酸堆积可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动脉硬化、血栓生成和高血压的危险性。2.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L-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辅酶,催化琥珀酰CoA的生成。维生素B12缺乏,L-甲基丙二酰CoA大量堆积。又L-甲基丙二酰CoA结构与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产物丙二酰CoA相似,影响脂肪酸的合成

《生物化学》课件——维生素(人卫版)

《生物化学》课件——维生素(人卫版)
β-胡萝卜素也叫维生素A原(provitamin) 维生素A与脂肪酸形成酯转运并储存于肝
与肝中合成的“视黄醇结合蛋白”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结合被 转运
(二)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 2、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上皮组织的分化与 健全 3、维生素A抑制癌变的作用 4、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中毒目前多见于1 岁~2岁的婴幼儿 引起维生素A中毒的原因一般是因为鱼肝 油服用过多所引起。
长期蓄积可引起相应的中毒症。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
(一)化学本质与性质
﹡天然形式: A1(视黄醇) A2(3-脱氢视黄醇)
﹡活性形式: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 ﹡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1(视黄醇)
CH2OH CH2OH
维生素A2(3-脱氢视黄醇)
来源及运输:
植物:胡萝卜素、菠菜、番茄、枸杞子等 都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也具有维 生素A的活性
膳食供给不足时,易导致 人体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
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大部分储存于肝及 脂肪组织,可通过胆汁代谢并排出体外 。
引起维生素缺乏症的常见原因 :
(一)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二)机体的吸收利用率降低 (三)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四)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时,多以原 型从尿中排出体外,不易引起机体中毒
第三章 维生素
Vitamins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vitamin,Vit)是一类维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人体内不能 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 由食物提供的有机化合物。
二、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章 维生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章 维生素
维生素A (视黄醇) (抗干眼病维
生素)
维生素D (钙化醇) (抗佝偻病维
生素)
活性形式 视黄醇 视黄醛 视黄酸
1, 25-(OH)2VitD3
维生素E (生育酚)
生育酚
维生素K
2-甲基-1,4
(凝血维生素) -萘醌
主要作用
①构成视紫红质 ②维持上皮组织 结构的完整 ③促进生长发育
①促进钙磷代谢 与吸收 ②促进骨盐代谢 与骨的正常生长
﹡缺乏症:癞皮病
典型症状:
皮 炎 ( dermatitis ) 、 腹 泻 ( diarrhea ) 、 神经性痴呆(depression),即三“D”症状
食物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良好来源 为:肝、肾、瘦肉、全谷、豆类等。乳类、 绿叶蔬菜也含有相当数量。
一些植物中的烟酸可能与大分子结合, 而不能被哺乳动物吸收。如玉米中的烟酸含 量并不低,但玉米中的烟酸主要为结合型不 能被人体吸收,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 易于发生癞皮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Normal marrow
Megaloblastic marrow
九、维生素C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生化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体内羟 化应,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 进铁的吸收。
﹡缺乏症: 坏血病
九、维生素C
二、维生素D
(一)化学本质和性质
•种类:VitD2(麦角钙化醇) VitD3(胆钙化醇)

VitD2原:麦角固醇
VitD3原: 7-脱氢胆固醇
•麦角固醇→VitD2
阳光及
紫外线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 (钴胺素)
(N5-甲基FH4转甲基酶 的辅酶)
转甲基作用
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C
羟化酶的辅助因子
供氢,抗氧化
坏血病
-硫辛酸
(硫辛酸生乙物酶化酰)学转和移分酶子生的物辅学维生递素氢基中与的文 转作移用酰
维生素概况一览表(2)--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名称
功能
维生素A(视黄醇、 视黄醛与视黄酸)
来源:
β—胡萝卜素 (7.7mg/100g)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Ⅱ.Vitamin D
R
HO
麦角固醇 7-脱氢胆固醇 22-双氢麦角固醇 7-脱氢谷固醇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维生素D4 维生素D5
其中, 1,25-生二物羟化学基和分维子生生物素学维D生3素活中文性最强。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维生素名称
辅酶名称
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B1(硫胺素)
焦磷酸硫胺素(-酮酸氧 化脱羧酶的辅酶)
催化-酮酸脱 羧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 炎
维生素B2(核黄素)
FMN、FAD(脱氢酶的辅 基)
传递H与电子
口腔发炎,舌炎、角 膜炎、皮炎等
维生素PP(尼克酸与 NAD+、NADP+(不需氧
尼克酰胺)(B5)
脱氢酶的辅基)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3. 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是( )
A. 促进钙、磷吸收 B. 促进钙、磷排泄 C. 降低钙、磷吸收 D. 降低钙、磷排泄 E. 促进胃对钙、磷吸收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维生素中文
4. 在体内无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E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K E. 硫辛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25-(OH)2-D3影响细胞分化
其可调节皮肤、大肠、前列腺、乳腺、胰岛β细胞等细胞的分化 其可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具有对抗1型和2型糖尿病的作用
其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三)维生素D缺乏症及中毒
1. 缺乏症 夜盲症佝偻病(儿童) 软骨病和骨质疏松症(成人) 2. 建议摄入量
(二)种类
B族维生素(B1、B2、PP、B6、B12、生物素、泛酸和叶酸)
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
一、维生素B1(硫胺素)
(一)一般性质
1. 来源
主要存在于豆类和种子外皮(如米糠)、胚芽、酵母和瘦肉中
2. 活性形式
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 占体内硫胺素总量的80%
2. 通过生物素化,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等
(三)缺乏症
1. 缺乏症状 少见 食用生鸡蛋,可缺乏(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结合后不被吸收)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缺乏:疲乏、恶心、皮炎及脱屑性红皮病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生物素的适宜摄入量(AI)是40 μ g/d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6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
(三)缺乏症
1. 缺乏症 脚气病(beriberi),神经末梢炎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成人男性膳食维生素B1的平均需要量(EAR)为1.2 mg/d,成人女性为1.0 mg/d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
二、维生素B2(核黄素)
(一)一般性质
1. 来源
奶与奶制品、肝、蛋类和肉类等
α -TE (α -tocopherol equivalent): α -生育酚当量; AI: adequate intake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
四、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叶绿醌、凝血维生素)
(一)一般性质
1. 结构特征
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K1,又称植物甲萘醌或叶绿醌 K2,肠道细菌的产物 K3,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甲萘醌,可口服及注射
焦磷酸硫胺素的结构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
(二)生物学功能
1. 维生素B1在体内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α -酮酸氧化脱羧酶多酶复合体的辅酶 中转酮醇酶的辅酶
2. 维生素B1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 合成乙酰胆碱的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于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可作为胆碱酯酶的抑制剂,参与乙酰胆碱的代谢调控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的平均需要量(EAR)为8 μ g/d
3. 中毒症状 因皮肤储存7-脱氢胆固醇有限,多晒太阳不致维生素D中毒
高钙血症、高钙尿症、高血压以及软组织钙化等 口渴,皮肤瘙痒,呕吐、腹泻、尿频等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
三、维生素E(生育酚)
(一)一般性质
1.结构特征与种类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生育酚(tocopherol)、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
3.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4.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生长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三)维生素A缺乏症及中毒
1. 缺乏症 夜盲症 干眼病
增加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成人膳食维生素A的平均需要量(EAR):男性560 μ g/d,女性为480 μ g/d
(二)种类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一、维生素A(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
(一)一般性质
1.结构特征与天然形式
异戊二烯衍生物,为不饱和一元醇 A1(视黄醇)、A2(3鱼肝油等 植物:维生素A原(如β-胡萝卜素)
HO R1 HO
R2 R3
O
CH3
生育酚
R1
2. 来源
植物油、油性种子和麦芽
R2 R3
O
CH3
生育三烯酚
3. 活性形式
生育酚的各类衍生物
维生素E的结构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
(二)生物学功能
1. 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机制: 捕捉过氧化脂质自由基,保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2. 维生素E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PP
三、维生素PP(尼克酸、尼克酰胺、抗癞皮病维生素)
(一)一般性质
1. 来源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2. 活性形式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维生素PP及其活性形式的结构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PP
(二)生物学功能
NAD+和NADP+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发挥递氢体的作用。 糖酵解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柠檬酸循环的苹果酸脱氢等以NAD+为辅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G6PD以NADP+为辅酶,其产物R-5-P是核糖生成的主要途径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成人膳食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AI)为80 μ g/d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
水溶性维生素
(一)共同特点
在体内主要构成酶的辅助因子,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依赖食物提供,体内过剩的水溶性维生素可随尿排出,很少蓄积 一般无中毒,但供给不足时可导致缺乏症。
3. 中毒症状
头痛、恶心、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肝细胞损伤和高脂血症
长骨增厚、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等钙稳态失调表现 皮肤干燥、脱屑和脱发等表现
EAR: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二、维生素D(胆钙化醇、麦角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
NE( niacin equivalent ):烟酸当量
水溶性维生素——泛酸
四、泛酸(遍多酸、维生素B5 )
(一)一般性质
1. 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2. 活性形式
辅酶A(CoA) 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 辅酶A的结构
水溶性维生素——泛酸
(二)生物学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维生素D3在体内的转变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二)生物学功能
1. 1,25-(OH)2-D3调节钙磷代谢
其与靶细胞内特异的核受体结合,调节钙结合蛋白等基因的表达 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使钙通道开放,发挥对钙磷代谢的快速调节作用 其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
第二十章
维生素
Vitamins
作者 : 朱月春 张巧 单位 : 昆明医科大学
目录
维生素概述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重点难点
掌握
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名称、活性形式及缺乏症
熟悉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了解
维生素的来源及每日摄取量
维生素概述
Vitamins Overview
(一)定义
五、生物素(维生素H、维生素B7、辅酶R )
(一)一般性质
1. 来源
肝、肾、酵母、蛋类、花生、牛乳、鱼类、啤酒等, 肠道细菌也可合成
2. 活性形式
生物素 生物素的结构
水溶性维生素——生物素
(二)生物学功能
1. 为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等)的辅基,参与CO2固定,为脂肪与糖代谢所必需
维生素PP的递氢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PP
(三)缺乏症
1. 缺乏症 癞皮病(pellagra):主要表现有皮炎、腹泻及痴呆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成人男性膳食维生素PP的平均需要量(EAR)为12 mg NE /d,成人女性为10 mg NE /d
3. 中毒症状 血管扩张、脸颊潮红、痤疮及胃肠不适等 长期用量超过500mg/d,可致肝损伤
3. FAD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参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4. FAD与CytP450结合,参与药物代谢
FMN(FAD)的递氢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
(三)缺乏症
1. 缺乏症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等 2. 建议摄入量
中国成人膳食维生素B2的平均需要量(EAR):男性为1.4 mg/d,成人女性为1.2 mg/d
2. 活性形式
2-甲基-1,4-萘醌
3. 来源
深绿色蔬菜(如甘蓝、菠菜、莴苣等)、植物油、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的结构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
(二)生物学功能
1.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活化所必需的辅酶 是γ -谷氨酰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的活化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 (无活性)
γ -谷氨酰羧化酶 (辅酶VitK)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
(三)维生素E缺乏症及中毒
1. 缺乏症
一般不易缺乏;早产儿与新生儿、脂类吸收障碍与肝损伤时可引起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 可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
2. 建议摄入量
成人膳食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AI)为14 mg α -TE/d 3. 中毒症状 人类尚未发现维生素E中毒症 成人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600 mg α -TE/d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tamin
脂溶性维生素
(一)共同特点
均为疏水性化合物,易溶于脂类和有机溶剂,常随脂类物质被吸收 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而运输,不易被排泄,在体内主要储存于肝,故不需每日供给 不同种类脂溶性维生素执行不同的生物化学与生理功能 脂类吸收障碍和食物中长期缺乏此类维生素可引起相应的缺乏症,摄入过多则可发生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