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一、血样采集查对1、采血前须确认患者信息。
2、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血型和诊断。
核对正确后方能抽血,抽血后将试管上的联号贴于输血申请单上。
3、抽血时如有疑问,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科申请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标签。
4、医务人员将血样标本送至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
二、发血取血查对1、输血科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山东省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要求执行。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3、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取:(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医务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
5、对血袋标签核查: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血袋编号、血液外观。
确认无误后注明取血时间并签名。
6、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于2-6℃冰箱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三、输血查对1、输血前,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无凝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病人床旁确认受血者,并核对患者科别、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申请血液成分、血量,核对供血者编号、血液成分、与病人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3、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及输血信息,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发血单)贴在病历中,并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24小时。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是医院内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为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建立科学的查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科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查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患者信息、血液制品和输血操作的准确性,防止输血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2. 意义: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1. 患者信息查对a. 在患者接受输血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b. 确认患者是否有输血禁忌症或过敏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c. 核对输血医嘱的准确性,确认输血的类型、血液成分和输血量。
2. 血液制品查对a. 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和患者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b. 检查血液制品的过期日期,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性。
c. 核对血液制品的血型、Rh血型和血液成分,与患者需要的输血类型相符。
3. 输血操作查对a. 核对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b. 核对输血管道和输血连接的正确性,防止输血过程中的漏血或输血速度过快。
c. 确认输血前进行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等。
四、查对制度的操作流程1. 患者信息查对流程a. 护士在患者接受输血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确保准确性。
b. 护士将核对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在输血单上签字确认。
2. 血液制品查对流程a. 护士在领取血液制品时,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和患者身份信息,确保一致性。
b. 护士检查血液制品的过期日期和血液成分,确认血液制品的有效性。
c. 护士将核对结果记录在输血单上,并在血液制品标签上签字确认。
3. 输血操作查对流程a. 护士在输血前,核对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安全性。
b. 护士核对输血管道和输血连接的正确性,防止漏血或输血速度过快。
c. 护士确认输血前进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在输血单上。
五、查对制度的执行要求1. 执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依据____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通过“输血安全护理单”____实施。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患者查对。
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
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
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2024年输血查对制度范例(五篇)

2024年输血查对制度范例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建立并执行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
1) 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仔细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检验单、病房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和住院号。
②抽血时需有____名护士在场(如仅有一名护士值班,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负责抽血,另一人负责核对,确认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配血后,应在试管上粘贴条形码,并注明病区(号)、病房号和患者姓名,确保字迹清晰以便核对。
④确保血液样本符合要求的血量,不可从正在输液的肢体静脉中抽取。
⑤如对检验单或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或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得直接在错误的检验单或标签上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的检验单和标签。
2) 取血查对制度在从血库取血时,需仔细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病房号、血袋编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以及血液的外观,确保无误;将血袋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 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患者查对。
需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病房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以及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和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②输血前检查输血用具。
检查血液采集日期,确认血袋无渗漏,血液外观正常,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同时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和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取出后避免剧烈震荡,勿加热,勿放入冰箱速冻,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病房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身份。
④输血前后使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如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在前一袋血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
输血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病房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是医院内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为患者提供输血服务。
为了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建立和完善输血科查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查对制度是指在整个输血过程中,通过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产品信息以及操作人员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查对制度的目的1. 确保输血的准确性:通过查对制度,可以避免输血过程中患者信息、血液产品信息或者操作人员信息的错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2. 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输血过程中的错误发生,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3. 规范操作流程:查对制度明确了输血操作的流程和要求,使得输血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1. 患者信息查对:a.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确保输血赋予的患者是正确的。
b. 核对患者诊断: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避免输血赋予错误的患者。
c. 核对患者血型:查对患者的血型,确保输血赋予的血液产品与患者血型相匹配。
2. 血液产品信息查对:a. 核对血液产品标签:查对血液产品的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血型、血袋编号等,确保输血赋予的血液产品是正确的。
b. 核对血液产品保存条件:查对血液产品的保存条件,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3. 操作人员信息查对:a. 确认操作人员身份:查对操作人员的姓名、工号等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由合格的人员完成。
b. 核对操作人员培训记录:查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输血知识和技能。
四、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1. 输血前准备阶段:a. 患者信息查对:由输血科护士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血赋予的患者是正确的。
b. 血液产品信息查对:由输血科护士核对血液产品信息,确保输血赋予的血液产品是正确的。
c. 操作人员信息查对:由输血科护士核对操作人员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由合格的人员完成。
2. 输血操作阶段:a. 患者信息查对:由输血科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血赋予的患者是正确的。
输血查对制度(七篇)

输血查对制度ii.输血前准备:为病人抽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输血申请单与病历首业,有两人以上抽血时,一次只能拿一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查对床号、姓名、输血申请单与试管标签是否相符,要作到准确无误。
iii.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袋质量,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血块等情况。
iv.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查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供血者血袋标签上的血袋编号、血型、血量品种、供血时间、供血量是否相等,交叉配血试验是否相等,再查对申请输血病人的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血型是否相等。
查对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与血库联系。
自己不得擅自涂改,必要时由血库更正后方可再用。
v.输血时必须悬挂与病人血型相符的标志牌。
vi.输血后,护士必须再输血申请单和医嘱单上签全名,并写好执行时间,贴好输血申请单。
vii.输血过程中,速度先慢滴,严密观察输血反映及尿量,____分钟后调整滴速,如果病人出现反映,应立即停止输血,接上液体观察,并再次核对血型,遵照医嘱使用药。
如果药继续输血必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输入。
viii.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____小时,病人物反映方可弃去。
医嘱查对制度i____.各班医嘱必须两人核对,每日小查一次,每周由护士长参与大查两次,并由登记有签名。
____.处理医嘱后,应作到班班查对,当日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与治疗护士核对。
小夜护士核对白天未核对的医嘱,大夜班护士核对小夜班医嘱,大夜班医嘱由次日主办护士核对,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
____i.口头医嘱按常规不执行,在抢救病人或特殊经济情况,必须由执行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保留口头医嘱用过的安剖,必须经在场的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抛弃。
抢救病人结束,督促医生安执行时间及时补上医嘱。
____ii.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在临时医嘱单和输液卡上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对由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医嘱不规范,医师未签全名,治疗医嘱不注明时间计量,用法者不执行。
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在医疗工作中,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医院需要建立和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前,通过系统的检查和核对,确保输血血型和患者血型相匹配,避免输血错误。
以下是输血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
1.患者身份核实: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以确保输血的患者是正确的人。
2.医嘱核对:医务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医嘱上的输血信息。
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同时,还需查看医嘱是否被符合资格的医生签署,以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3.患者血型确定: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确定患者的血型。
通过患者的血样进行血型鉴定,确保匹配的血型袋被使用。
6.输血记录与存档: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并将记录存档,作为日后审查和追踪的依据。
7.质量控制:医院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对输血查对制度进行定期的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和改进。
通过以上的制度和流程,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避免输血错误,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呼吸困难等。
为了应对输血反应,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培训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以下是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1.反应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2.停止输血:在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阻止输血液流入患者体内。
3.监测血液样本:在停止输血后,医务人员需要提取相关的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为输血反应。
4.给予急救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医务人员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过敏反应,可以给予抗组胺药物;对于呼吸困难,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引言概述:输血科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科医疗机构中,进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产品信息以及输血操作等环节,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科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性1.1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在输血前,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以确保输血操作对象的准确性。
1.2 核对患者过敏史和疾病史查对制度还要求医务人员核对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以避免输血过程中浮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事件。
1.3 核对患者血型和血型抗体输血前,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患者的血型和血型抗体,以确保输血血液产品的匹配性,避免ABO血型不合或者Rh血型不合等问题。
二、保证血液产品的准确性2.1 核对血液产品标签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血液产品的标签,包括血袋标签、血型标签、有效期等,以确保使用的血液产品符合患者需求。
2.2 核对血液产品的配型信息在输血过程中,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血液产品的配型信息,包括ABO 血型、Rh血型等,以确保血液产品与患者血型的匹配性。
2.3 核对血液产品的保存条件查对制度还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血液产品的保存条件,包括温度、过期日期等,以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保障输血操作的准确性3.1 核对输血操作流程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输血操作流程,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等,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2 核对输血设备和器材在输血过程中,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输血设备和器材,包括输血针头、输液管路等,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3.3 核对输血速度和输血剂量查对制度还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输血速度和输血剂量,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输血过快或者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4.1 核对输血前的预防措施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核对输血前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感染的措施、预防输血反应的措施等,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查对制度(5篇)

输血查对制度(三)输血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含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配型标本。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全名。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取血查对制度(1)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血液制品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献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荡,勿加温,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____分钟。
3.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与其家属共同进行确认,同时确认患者腕带标识。
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
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将血袋号标签贴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的背面。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4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目的: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输血错误和感染风险。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输血的患者,包括医院的各个科室。
3.责任:3.1 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确保输血适应症。
3.2 护士:负责执行输血查对流程和记录相关信息。
4.流程:4.1 输血前查对:4.1.1 确定输血血液和患者信息的一致性,包括血液袋标签和医嘱中的信息(患者姓名、住院号、ABO血型、Rh阴性/阳性等)。
4.1.2 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住院号)。
4.1.3 患者血型检测,确认与输血血液配型一致。
4.1.4 确认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史或其他不良反应史。
4.2 输血中查对:4.2.1 将输血血袋上的标签展示给患者,确认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4.2.2 确保用新的输血针头连接到输血装置,避免交叉感染。
4.2.3 开始输血后,每1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4.2.4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寒战等。
4.3 输血后查对:4.3.1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和患者反应情况。
4.3.2 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住院号)。
4.3.3 移除输血装置,清点剩余血液和相关物品。
4.3.4 根据机构的要求,妥善处理输血袋和输血器具。
5.文档记录:5.1 输血前检查记录: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型检测结果、过敏史等。
5.2 输血查对记录:记录输血血袋标签和患者身份的核对情况以及输血的过程。
5.3 输血后观察记录: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患者的反应情况等。
5.4 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报告。
6.培训和评估:医院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输血查对流程的培训,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纠正。
7.附:输血查对的一般原则:7.1 2名不同的医务人员参与输血查对流程,互相核对。
7.2 采用多重核对方式,包括人工核对和技术核对(如条码扫描)。
7.3 以写字的形式记录查对过程,便于日后追踪和评估。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引言概述:输血科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输血科对于输血制度的查对工作。
这一工作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以避免输血错误和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科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1.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科查对制度中,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标本采集前,要确保采集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并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和输血需求。
同时,要确保采集到的标本数量充足,并正确标注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信息。
1.2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查对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输血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
首先,要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病人匹配。
其次,要核对标本的标签信息,确保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信息准确无误。
最后,要核对标本的数量,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
1.3 标本存储和运输的管理在标本采集完成后,输血科人员要对标本进行妥善的存储和运输管理。
标本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受到污染或变质。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标本的破损和丢失。
二、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2.1 输血前的查对工作在输血前,输血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标签信息与病人匹配。
同时,要核对输血血液的类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输血过程中的查对在输血过程中,输血科人员要进行定期的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标签信息和输血血液的类型与病人匹配。
同时,要定期检查输血管路的通畅性和输血速度的控制,避免输血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2.3 输血后的查对工作在输血结束后,输血科人员要进行输血后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使用情况和病人的输血反应记录准确无误。
同时,要核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效果,及时处理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三、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3.1 输血知识培训为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知识的培训。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5篇)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1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1.2抽血时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1.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2取血查对制度2.1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2.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2.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查对制度3.1输血前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3.2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3.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3.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____分钟再离开。
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3.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6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号)、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
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____小时备查。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来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是医院中负责输血工作的专业科室,其主要职责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输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和完善输血科查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查对制度的定义输血科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对血液、病人和输血单据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三、查对制度的内容1. 血液查对a. 确认血袋标签上的献血者信息、血型、血液成分等与病人需求匹配。
b. 核对血袋外观,确保无渗漏、破损等异常情况。
c. 检查血袋上的过期日期,确保血液的有效性。
d. 核对血袋的保存条件,确保血液的质量。
2. 病人查对a. 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b. 核对病人的医嘱,确保输血操作符合医嘱要求。
c. 确认病人的血型和血液成分需求与血液标签上的信息匹配。
3. 输血单据查对a. 核对输血单据上的血袋号、献血者信息、病人信息等与实际情况一致。
b. 核对输血单据上的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与医嘱要求一致。
c. 确认输血单据上的签字、时间等信息完整和准确。
四、查对制度的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a. 输血科护士收到输血医嘱后,核对医嘱与病人信息。
b. 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的血液成分,核对血液的标签和保存条件。
c. 核对输血单据上的病人信息和输血量等。
2. 输血操作a. 将血液与输血单据一同带到病人床边。
b. 核对血袋标签上的献血者信息、血型等与病人信息匹配。
c. 核对输血单据上的血袋号、输血量等与血袋标签一致。
d. 与病人核对身份信息和输血需求。
e. 开始输血操作,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 输血后处理a. 输血结束后,核对输血单据上的签字、时间等信息完整和准确。
b. 将输血单据归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c. 对输血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总,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五、查对制度的意义1. 提高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输血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标准格式文本】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输血治疗工作。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科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以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二、制度目的输血科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三、制度内容1. 查对对象:制度适合于输血科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2. 查对要求:a. 输血前查对:医生和护士在进行输血前,必须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标签等信息准确无误。
b. 输血过程查对:在输血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进行交接班查对,确保输血过程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c. 输血后查对:输血结束后,医生和护士需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输血过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查对方法:a. 双人核对:医生和护士需同时参预查对,通过口头确认或者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核对。
b. 电子记录:可采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输血过程的电子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查对记录:a. 输血前查对记录:记录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血袋标签等信息,并由医生和护士签名确认。
b. 输血过程查对记录: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交接班查对情况,包括患者信息、输血进程等,并由医生和护士签名确认。
c. 输血后查对记录:记录输血结束后的查对情况,包括患者信息、输血量、输血效果等,并由医生和护士签名确认。
5. 查对异常处理:a. 若查对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输血并报告上级医生。
b. 对于查对错误或者疏漏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并进行记录和反馈,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四、责任和监督1.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对输血科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输血科负责制定具体的查对操作规程,并对科室内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和反馈异常情况。
输血查对制度41503

一、输血查对制度1、采集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时,必须二人核对医嘱,打印输血医嘱和条形码,至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抽血后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血库.(严禁同时为两个患者采血、输血)。
2、输血前,先由二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并签名。
3、查输血单与血袋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4、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5、查采血日期,检查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6、输血时,二名医护人员至床边再次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7、输血完毕,应将血袋及一次性输血器保留24小时送血库,以备必要时送检。
二、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流程。
2、输血前,须作评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输注器具。
3、医护人员从血库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首袋血应在取血后30分钟内输用,冷沉淀、血小板最长时间应在2小时内输用完毕,其它血液成分最长时间应在4小时内输用完毕。
大量输血的患者,应分批从血库取用.4、取放血袋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剧烈震荡,血液不能加温,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血,血袋中如有溶血和血凝块禁止输入。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6、执行输血的查对制度,输血前在患者床边有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并认真检查血液的质量和认真查对输液、输血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7、输注血液时开始速度宜慢,10~15分钟时不得超过20滴/分,并密切观察,若受血者无输血反应时,滴速可调至40~50滴/分.老年、儿童患者、心脏、肾脏疾病受血者,输血速度应缓慢,需根据病情调整滴速.8、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开始输血15分钟内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受血者输血过程中如有不适,疑有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作好记录。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输血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查对制度,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科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查对制度的目的输血科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输血过程中的错误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可以减少输血操作中的人为失误,提高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查对制度的内容1. 输血前查对在进行输血前,输血科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查对工作,包括:- 患者身份查对: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病区等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的对象正确无误。
- 输血医嘱查对:核对医嘱中的输血项目、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信息,确保医嘱的准确性。
- 输血血液查对:核对输血袋上的血型、血液组分、血液制品编号等信息,确保输血血液的正确性。
2. 输血中查对在输血过程中,输血科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的查对工作,包括:- 输血血袋查对:在输血开始前,再次核对输血血袋上的血型、血液组分、血液制品编号等信息,确保输血血袋的正确性。
- 输血速度查对:根据医嘱要求,核对输血速度的设置,确保输血速度的准确性。
- 输血时间查对:记录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确保输血时间的准确性。
- 输血反应查对:观察患者是否浮现输血反应,并及时记录和处理。
3. 输血后查对在输血结束后,输血科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查对工作,包括:- 输血效果查对:观察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记录输血效果的评估。
- 输血记录查对:核对输血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记录的真实性。
- 输血血袋处理查对:核对输血血袋的处理方式,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四、查对制度的要求1. 严格执行:所有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或者省略任何环节。
2. 双人查对:所有查对环节必须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参预,相互核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标准格式文本】输血科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科作为医院内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输血治疗、血液病诊断和治疗等工作。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输血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查对制度,以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查对制度的目的1. 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和供血者信息的准确性;2. 防止输血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保证输血安全;3. 提高输血科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三、查对制度的内容1. 输血前查对在输血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以下查对工作:- 患者信息查对: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血液制品查对: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 输血单查对:核对输血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液制品信息。
2. 输血过程中查对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进行以下查对工作:- 输血前查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和输血单信息;- 输血过程查对:核对血袋标签、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 输血速度查对:根据患者情况和输血计划,按照规定速度输血,并定时记录输血进程。
3. 输血后查对在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进行以下查对工作:- 输血结束查对:核对输血单上的输血结束时间、输血量等信息;- 患者情况查对:观察患者输血后的身体反应,及时记录并处理异常情况;- 输血记录查对:核对输血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1. 培训与考核医务人员进入输血科前,需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并进行考核。
2. 查对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执行查对工作时,需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个环节的查对工作都得到落实。
3. 查对记录与反馈每次查对操作都应有记录,包括查对的时间、人员、查对结果等信息。
同时,对查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
五、查对制度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查对制度的有效性,可以进行以下评估工作:1. 数据统计:统计查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的数量和类型;2. 满意度调查:对输血科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查对制度的实际效果;3. 审核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评估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