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推举,举荐。

D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知:了解。

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B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选:选择。

C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除:任命,授职。

D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授:授给,给予官职。

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C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起:开始,起初。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罢:免去,解除官职

B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夺:抢夺。

C免官削爵。免:罢免。

D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黜:废掉官职。

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再迁为太史令。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

B擢为后将军。擢:在原官上提拔。

C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D升(鲁)台都事。升:升官。

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加官进爵。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惩罚。

C元仁宗延祐五年,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贬:降职并外放。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C暂为衔使,遂窜南夷。窜:窜逃、叛变。

D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帝怒,乃罢贽宰相,左除滂等官。左除:调动官职,多指升职上任。

B

C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徙:贬谪。

D调为陇西都尉。调:变换官职。

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转、调、徙:调动官职。

B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任命。

C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补:补充空缺官职。

D改刑部详覆官。改:改任官职。

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B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

C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

D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

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

B复、还,表示恢复。

C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

D判、假、移病、致仕、摄、行,表示兼代官职。

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此多.之。(投靠,归顺)

B、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同,赞赏)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纷然相许.。(赞许,同意)

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称赞,表扬)

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治理)

B、官绅

..受贿,召有司行推鞠狱讼之权。(有权有势的已婚人士,候补待缺补任)

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典.军,帝信之。(掌管,主持)

D、武帝尚幼,主.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掌管,治理)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坟芜秽

..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杂草丛生)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穑,收割庄稼。稼穑,后泛指农业劳动)

C、行其田野,视其耕耘

..,计其农事。(耕,耕地;耘,除草;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D、风调雨顺,五谷丰稔.,民心怡怡。(稔,庄稼丰收。熟稔,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登)

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但无论哪一种,都指的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B、“籴”“粜”意思正好相反,籴,卖出粮食;粜,买入粮食。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廪,米仓。“时人饥,相渔食,帝调谷禀之”,禀,赐人以谷。

D、“封府库,籍吏民”,府,古代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古代藏兵器的地方。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稼穑已登,宜速刈.之。(割)

B、此唯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丰收)

C、汝曹少长丰佚.,未见百姓艰难。(丰富)

D、舜之饭糗.,茹草也。(干粮)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钟鼓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金银珠宝的代称)

B、其主王之食饮膳羞

..。(吃的东西;羞,通馐)C、一锨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D、观察三方,皆脂膏

..之地,而今仓木森森,令人唏嘘不已。(富裕)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以肉投馁.虎,犹如抱薪救火。(饥饿)

B、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馑.。(蔬菜欠收)

C、本四百石,宣帝增秩.。(增加了工作)

D、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军粮,粮饷)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38、我国古代刑罚种类繁多,下列按“由轻到重”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凌迟)

B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凌迟)C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磔(zhé凌迟)、车裂(五马分尸)

D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磔(zhé凌迟)、车裂(五马分尸)

39、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40、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答案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C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B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当:判罪,治罪】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A】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D矜,夸耀,自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B】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C第,只是,只】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推举,举荐。

D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知:了解。

【D知:掌管,管理】

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B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选:选择。

C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除:任命,授职。

D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授:授给,给予官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选:量才授官】

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C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起:开始,起初。

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C起:起用人,授以官职】

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罢:免去,解除官职

B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夺:抢夺。

C免官削爵。免:罢免。

D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黜:废掉官职。

【B夺:消去官职】

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再迁为太史令。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

B擢为后将军。擢:在原官上提拔。

C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D升(鲁)台都事。升:升官。【A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加官进爵。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惩罚。

C元仁宗延祐五年,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陟:进用】

20、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贬:降职并外放。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C暂为衔使,遂窜南夷。窜:窜逃、叛变。

D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C窜:放逐,贬官】

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帝怒,乃罢贽宰相,左除滂等官。左除:调动官职,多指升职上任。

B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徙:贬谪。

D调为陇西都尉。调:变换官职。

【A左除:调动官职,多指降职】

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转、调、徙:调动官职。

B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任命。

C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补:补充空缺官职。

D改刑部详覆官。改:改任官职。

【B出:京官外调】

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

B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

C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

D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

【B拜,表示授予官职】

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B复、还,表示恢复。

C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

D判、假、移病、致仕、摄、行,表示兼代官职。

【D移病,致仕,表示辞官】

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C】

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A放,放逐】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此多.之。(投靠,归顺)

B、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同,赞赏)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纷然相许.。(赞许,同意)

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称赞,表扬)

【A多,表扬,赞扬】

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B、预定,不是确定】

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治理)

B、官绅

..受贿,召有司行推鞠狱讼之权。(有权有势的已婚人士,候补待缺补任)

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典.军,帝信之。(掌管,主持)

D、武帝尚幼,主.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掌管,治理)

【A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坟芜秽

..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杂草丛生)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穑,收割庄稼。稼穑,后泛指农业劳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行其田野,视其耕耘

..,计其农事。(耕,耕地;耘,除草;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

D、风调雨顺,五谷丰稔.,民心怡怡。(稔,庄稼丰收。熟稔,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登)

【D稔,庄稼熟了】

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但无论哪一种,都指的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B、“籴”“粜”意思正好相反,籴,卖出粮食。;粜,买入粮食。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廪,米仓。“时人饥,相渔食,帝调谷禀之”,禀,赐人以谷。

D、“封府库,籍吏民”,府,古代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古代藏兵器的地方。

【B籴,买入粮食。;粜,卖出粮食。】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稼穑已登,宜速刈.之。(割)

B、此唯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丰收)

C、汝曹少长丰佚.,未见百姓艰难。(丰富)

D、舜之饭糗.,茹草也。(干粮)

【B赡,丰裕,充足】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钟鼓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金银珠宝的代称)

B、其主王之食饮膳羞

..。(吃的东西;羞,通馐)

C、一锨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D、观察三方,皆脂膏

..之地,而今仓木森森,令人唏嘘不已。(富裕)

【A、馔玉

..,美食,金银珠宝】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以肉投馁.虎,犹如抱薪救火。(饥饿)

B、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馑.。(蔬菜欠收)

C、本四百石,宣帝增秩.。(增加了工作)

D、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军粮,粮饷)

【C秩.,俸禄】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

【C左迁,降职】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D《论语》不属于六艺】

38、我国古代刑罚种类繁多,下列按“由轻到重”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凌迟)

B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凌迟)

C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磔(zhé凌迟)、车裂(五马分尸)

D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磔(zhé凌迟)、车裂(五马分尸)

【C古代刑罚重罚的三个标准,一尸首不完整;二死的慢;三远离家】

39、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

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

《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C】

40、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C】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物传记常用词语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翻译解析

(封皮)高中 文言文必备知识集锦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语文组编审 2012-8 (封二) 目录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三、文言固定句式 四、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正文)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教师版(一)答案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C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B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当:判罪,治罪】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A】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D矜,夸耀,自满】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B】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

如何读懂文言文 一、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模板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 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 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 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要根据记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 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 写人记事文言文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对所写人物有个大体上的了解。 第二步,标注时间词,划分文段层次 写人记事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词语,划分 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 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 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文言文的重点,掌握人物事件具体要做到:人物在何时何地,做 了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人物当时任何职,事件涉及的人物关 系有哪些,等等。 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 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 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为了帮助学生简便快捷地阅读此类文言文,更容易把握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便于 阅读时的操作,我们给出以下模板示例。 (一)阅读模板 文言文读文示范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 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言文,阅读这类文言文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事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 步骤一:关注开头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 (1)请在文中用双曲线标记出人物的生平履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五、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七、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八、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九、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人物传记文言文常考实词整理汇编

人物传记文言文常考实词整理汇编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 综合检测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丝织品) 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彩色的丝织品) 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黑色的绢帛) 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粗布) 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华美的衣着) 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袜子) 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丝带) D.沛公加冕。(戴上帽子) 3、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代指十八岁) B.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官邸) 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通“无”) D.周瑜曰:久不与子义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案桌) 4、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不孝顺) B.不孝子秦桧,自小忤逆。(不顺从,违逆) C.每令鼓瑟,终日达夜,无忤色。(不高兴的脸色) D.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斜着眼看) 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争斗) 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争吵) C.众遣其劾帅,已而去。(告知) D.投劾于帝,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揭发罪状的文状)

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相告讦。(责问,询问) B.秦桧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飞擿发之。(揭发) 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紧张) D.秦舞阳未尝见天子,故震慑。(内心害羞) 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城郭,贬食省用,帝嘉之。(瞧不起) 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批评) C.赵衔恨遽出,众人讶异。(心中含恨) D.屈原疾怀王听之不聪也。(通“嫉”,嫉妒) 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抄小路) B.君臣不睦,多间。(隔阂,嫌隙)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渐渐地) 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间隙) 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暗地里) B.夫人谮公于齐侯,齐侯不悦。(说坏话诬陷别人) C.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耻辱) D.牛畜兽有放佚者,不敢诘之。(责备,追问) 1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懿为杨修所中,惶怖。(中伤,诬陷) B.有言鹿者,赵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陷害) C.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朝见天子) D.二世常居禁中,与商决诸事。(禁令) 1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蒙恩召回阙廷,有所它任。(朝廷,宫殿) B.畿内户口,倍而增之,高祖患之。(京城或京城管理的地区) C.群臣议定,迁都许昌,造我京畿。(京城)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 【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文(15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1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 【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 是(4分) 【答案】 【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 (2)写 (3)说 【小题3】B 【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2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6.衣食所安(养生) 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单位) 6.此之谓失其本心(天生具有的) 7.本未倒置(树根,引申主次,先后等) 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8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9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10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1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谈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号 人物传记类的开头几乎是一种公式化的开头,如2004年选的许逖传:(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2008年选的白居易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2010年选的胡叟传: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2011年选的张文瓘传: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都简略地介绍人物的字和哪里人,特别是单个的字,在下文中常常会出现,因此你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如果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翻译的错误,所以一开始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就要留心人物的字,这对考查时出现在翻译的句子里是很有用的。 如2009福建卷考的是《张自新传》,其中有要求翻译的句子: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如果你注意到人物传记的开头: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就很清楚句中的“鸿”是张自新的原名,翻译成: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如果不仔细阅读,翻译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了。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一般由意义上的联系。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代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二、要熟悉官职变动常用的词语。 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中,往往会写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的变动的词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是有助于阅读和理解的。 2008年浙江卷中考了白居易传,在实词的解释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13.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14.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15.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如果你熟悉人物传记中官职的变动,你会很快判断出“致仕”的意思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在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变动有: (1)表授予官职的:除(任命、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授(授予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等; (2)表罢免官职的:罢(免去、解除官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等; (3)表提升官职的有:擢(在原关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加(加封)、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等; (4)表降低官职的:谪(因罪降职或流放)、贬(降职)、左迁(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废(废黜)、黜(贬退)等; (5)表官职调动的: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调(变换官职)、出(京官外调)、转(调动官职)等; (6)表辞去官职的:悬车(辞职居家)、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自请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学生练例句有翻译)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重点文言 实词例析 ★爱 ①爱护②喜欢,爱好 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④爱慕,欣赏⑤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⑥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②安抚,抚慰 ③安置、安放④使……安 ⑤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⑥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②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倍 ①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一倍,加倍③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④越发、更加、倍加 ★鄙 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③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c.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鄙贱: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兵 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杀人 ③战争,军事④士兵,军队 ⑤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病 ①疾病②生病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④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⑤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⑥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⑦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⑧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⑨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察 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 ②看清楚③考察,审察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乘 读音一:ché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