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教案新人教
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七含解析
1.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
今年的国家中小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即将举行,此活动由校学生会主持。
(1)假如你是校学生会主席,在发放仪式上,你会向受助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字)(2)假如你是一名助学金受助者,你作为代表的发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字)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别以校学生会主席和助学金受助者代表的身份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发言。
校学生会主席讲话的对象是受助者,助学金受助者讲话的对象是大家,在表达时应当结合发言人各自的身份、对象和目的,紧扣助学金发放来拟写发言。
答案(示例)(1)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鼓励,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负期望,学习更上一层楼。
(2)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发奋学习。
2.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________。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
答题时不能离开“居、望、游”三个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5 观点评价与情境探究(创新考法)
(2018·全国Ⅱ卷)文中第一段: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 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 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 耗费的成本更低。(《“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 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作者在表述观点时,为了避免抽象, 让读者有具体可感的印象,往往会 对事物或者概念进行举例介绍。这 些例子,仅仅是针对某一事物或现 象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属于事物本质 属性的信息。
边练边悟 1.(2021·新高考Ⅱ卷)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 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阅读文本 见考点3突破二)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情境,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中有“看法”“解决”“措施”等字眼,题干中隐含着看法、对策等信 息。 [情境]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这是社会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突破二 理解文本观点并迁移运用
主次信息的区分判断
区分 类型
阐释
典型题例
标题
往往直接点明话题或表明观点、 主张。
(2020·全国Ⅰ卷)《“孝”作为家庭伦理 的意义》
主要 信息
重要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语(短语) 或句子,即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 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和与 之相混淆的事物区别开来。
(2020·全国Ⅱ卷)第3题:A.一件艺术品的 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 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 加以重构。(《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 史物质性”》)
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论断或主张, (2020·全国Ⅰ卷)文末论断:“孝”之核
观点、 即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 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四节分析探究小说环境教案新
编辑:科目:教师:时间:第四节分析、探究小说环境对应学生用书p261一、小说环境之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的概念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历史条件、民俗民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也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2.分析社会环境的注意要点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封建贞操观念问题、封建礼教问题、迷信观念问题、人心冷漠问题等。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如《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操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我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越深刻,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3.分析、探究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准确而全面地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先把握社会环境的特点。
(1)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①注意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如“抗战时期”“文革时期”等,这些时间词能交代时代背景。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六节探究小说的意蕴课件新人
2.标题的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结合主旨。是否运用了双关、象征、对比等手法 , 是否寄托了某种情感,是否深化了主题。 (2)结合结构。察看首尾,与标题有什么联系;标题还 往往具有担当线索、统领全文、贯穿全文的作用。 (3)结合情节。 是否具有概括情节、展开情节、呼应 情节的作用。 (4)结合环境。是否点明了时间地点 ,是否创设了故事 背景。 (5)结合人物。是否点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是否与人 物形象、性格、命运有什么关系 ,是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 塑造,是否对作者情感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看了看时间, 我瞥见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一条通知。这 是新闻软件所推送的新闻头条。看到标题, 我一愣, 不敢相 信地把手机压在鼻子上, 让眼睛再次确认标题的内容。
“仙人球包围腾格里, 不知是天成还是人为。” 我浑身一颤, 手机从手中滑落, 掉在被子上。 爸爸是个植物学家,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本来 只是一个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后来。他去了趟腾格里沙漠, 从此深深地迷上了沙漠——他的 “迷”, 就是从仙人球入 手, 想方设法让沙漠彻底消失。
大手放在了我的头上。
“爸爸!”当嘴巴激动地喊出这两个字时, 我才反应过
来。面前那高大身影, 凑到我眼前的微笑脸庞, 不正是属于 我那千盼万盼的爸爸吗?
八年了, 那张脸上神秘的微笑 , 与我记忆中的微笑不 差分毫。
我张着嘴, 不知该先说什么好。
“儿子, 老爸终于成功了。”爸爸却开口了。
我一愣, 张大了嘴。我原以为爸爸是放弃了研究, 这才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 还有记者对沙漠边上的居民进行 了调查采访。一说到仙人球 , 每个居民都立刻提起一个怪 人。他在两年前搬到那儿 , 几天前才刚离开。他要么一整 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 要么一整天待在沙漠里头。最奇怪的 是, 他的家门前总扔有一大堆怪异的仙人球。有的大如西 瓜, 有的表面泛紫 , 有的长满密密麻麻的尖刺 , 有的像胀破 的瘪皮球。虽然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被清理干净 , 但用不 了多久, 又会有新的仙人球垒得像小山一样。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5讲赏析叙事艺术课件
于是冯歪嘴子用帽子兜着馒头回家去了。 东邻西舍谁家若是办了红白喜事,冯歪嘴子若也在席上的话,肉丸子一上来, 别人就说: “冯歪嘴子,这肉丸子你不能吃,你家里有大少爷的是不是?” 于是人们说着,就把冯歪嘴子应得的那一份的两个肉丸子,用筷子夹出来, 放在冯歪嘴子旁边的小碟里。来了红烧肉,也是这么照办。来了干果碟,也是这 么照办。 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带回家来,给他的 儿子吃了。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 会跑了。
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 红黏谷,做黏糕吃,祖父都是招呼他到我家里来吃饭的。就在饭桌上,当着众人, 老厨子就说:“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去吧……”
冯歪嘴子听了也并不难为情,也不觉得这是嘲笑他的话,他很庄严地说: “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等吃完了,祖父说: “还是带上几个吧!” 冯歪嘴子拿起几个馒头来,往哪儿放呢?放在腰里,馒头太热。放在袖筒里 怕掉了。 于是老厨子说: “你放在帽兜子里啊!”
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 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 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若能听到一点点,哪怕针孔那么大一点,也总没有白挨冻, 好作为第二天宣传的材料。
所以冯歪嘴子那门下在开初的几天,竟站着不少的探访员。 这些探访员往往没有受过教育,他们最喜欢造谣生事。 比方我家的老厨子出去探访了一阵,回家报告说:“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风 楼似的,那小孩一声不响了,大概是冻死了,快去看热闹吧!” 老厨子举手舞脚的,高兴得不得了。 不一会他又戴上了狗皮帽子,他又去探访了一阵,这一回他报告说:“没有 死,那小孩还没冻死呢!还在娘怀里吃奶呢。”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百度文库课外新闻、采访、报道、科普阅读、高考模拟课堂培训(7篇)第五十六课时单元一:时事通讯和访谈(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4题。
思考就像风一样自由――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刘贤林不注意饮食。
他只注意空气循环。
即使在北京寒冷的冬风中,他家的窗户仍然开着;当客人来到办公室时,刘先林让座,然后“打开窗户通风!”最大限度地打开打开的窗户,打开门,然后满意地坐下来:“太好了。
”办公室调整后,刘贤林拒绝了套房办公室,只专注于空气对流办公室。
当有人找他时,他从靠近门的桌子上的两摞书中间抬起头来。
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
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
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刘贤林喜欢循环空气。
循环空气中有足够的氧气,这是刘先林创作的源泉,而创作就是刘先林的生命。
在这样一个富氧的环境中,刘先林开发了专门从事图像处理的JX系列分析测图仪,成为垄断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的终结者。
目前,世界领先的数字航空相机,可以直接、快速地获取图像并记录在硬盘上,也是刘贤林研究成果中的“准新娘”。
测绘界使用先进精密的设备。
从纯粹的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扮演了革命性的角色。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专业水平的最高褒奖。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中国测绘业只赢过两次,但两次都赢的是刘先林。
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
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z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二是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题要点。
考法1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3)(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散文的表达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村访酒梁衡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小说阅读探讨)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4.探讨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谓“探讨”就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标“三个维度”理念的进一步推行,开放题成为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点。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2.情节结构是不是合理;3.对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解答探讨题也必然要从文本起身,不可抛开文本随意发挥。
个性化解读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仍然强调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对某些问题做个性化解读。
探讨题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考查率达100%。
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
探究题的命题形式多样,很难有一成不变的解题套路,因此试题难度较大。
做小说探讨题的注意事项1.明确任务。
即审明探讨任务,把握探讨的指向。
探讨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
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讨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
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讨意味。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按照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讨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
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明确文本意识。
即切近文本,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阅读,并非是能够离开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样是个性阅读。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离开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一样不能离开文本。
小说常见主题或小说意蕴探讨类的思考对象“不同角度”: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社会、政治、教育。
2021届高三语文新复习优化作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 含答案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
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
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
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
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
两千五百块钱哪!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
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
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
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
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限时综合训练
一、(2021·八省市模拟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6分)秋雨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
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
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
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
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
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
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
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
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
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次去京都,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联接起来。
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谢谢。
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
”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
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
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
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
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
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思路对应学生用书p274(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
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
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四节散文的探究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散文的探究对应学生用书p296一、散文探究的相关知识探究是指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评价等。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抓住“情”和“理”两个方面去探究。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题目的出题方式较多,往往要求考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主旨意蕴、手法技巧、时代背景、写作动机等,设题方式也多种多样。
二、散文探究题分类分析句子和段落作用的探究1.探究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内容上,深刻寓意或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化等。
(2)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突出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表达效果上,艺术手法的运用及给读者的感受等。
2.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常考的有以下几类:(1)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的开头①点明主旨,领起全文(下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2)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的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由上一轮叙述转向下一轮叙述。
③由写意转向抒情。
④由正面描写转向反面描写。
⑤领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⑥如果是比较长的段落,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形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末尾①首尾呼应或总结上文。
②照应开头或深化(揭示)主旨。
③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照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全面阅读,关注细节
学案19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全面阅读,关注细节复习任务掌握文学类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和要点。
考情微观题型选项设误方式命题特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A项)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情节作用无中生有①选项顺序设置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
②考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重点突出,放在内容和艺术两大方面。
③内容方面主要放在词句理解、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艺术方面主要放在艺术技巧的作用(效果)分析和鉴赏上。
④错误项的设误点很小,往往放在某个词语上,设误方式主要(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D项)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人物行为原因分析不当(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内容理解不准(以或然当必然)(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主题理解有误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叙事视角分析有误(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结构作用分析不当(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6题A项)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比喻效果分析不当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
(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B项)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插叙作用分析有误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小说选择题的答题要点(一)了解解答文学类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文学类选择题是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和鉴赏题,考查的指向是“分析和鉴赏”,这是以理解为前提的。
高考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总启课读懂文章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
第四步(任务驱动4):把握主旨意图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 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 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以 直接议论、抒情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 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12/10/2021
12/10/2021
[这样准答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不仅直接表达了 “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也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充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 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 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2/10/2021
[信息采集] 结合[这样快读文]可知,A项与第①段“我”在伦敦被炸伤对 应,B项与第⑨段“我”说电话感受对应,C项与⑱⑲段“她” 被炸死对应,D项与小说的主题对应。
12/10/2021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 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 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 项,“直接表达了‘我’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误,因为此时“我” 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还没有显露出来,只能说明两人通话的舒畅,所 以“直接表达”“喜爱之情”不恰当。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 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 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C
2021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扶贫”主题练
2021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扶贫”主题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惠敏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
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
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
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
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
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
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
便问女人:“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
”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
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
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
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对应学生用书p265一、小说主题相关知识小说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个人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理解小说主题是小说阅读中的难点,涉及考查小说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结合文本,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活状态、命运结局及其原因。
③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
④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二、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如《祝福》一文的标题就有此作用。
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从小说的典型情节入手。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小说矛盾冲突的体现,我们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领悟小说的主题内涵。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庙里偷听、雪夜杀敌的典型情节,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林冲推向了奋起反抗之路,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
(3)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际遇、命运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常常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小说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祝福》中祥林嫂自身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而愚昧懦弱的性格、被践踏被迫害的人生际遇及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这一小说主题。
(4)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
可以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来窥探人物的性格,进而揭示小说主题。
有的环境描写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也可从中把握小说主题。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可以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另外,不少小说的主题较为丰富,要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来,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象不同,主题不同;事件不同,主题不同;时空不同,主题不同等。
小说主题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文本见p453《狩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狩猎过程中,狩猎的三人从“身份脾气极不相同”、短暂的伙伴关系,逐渐趋向为有相同的思想情怀和价值观念。
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的主题。
②公獐、母獐对幼獐的爱,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表现出动物也有着执着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启发人们应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认识到万物共生这一道理的主题。
③文中最后两处环境描写,天气变晴,太阳出来温暖和煦,绿树闪着光芒,有着象征隐喻的意义,表现出人性之善的主题。
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时要注意从小说标题、情节、形象、环境这四个方面入手。
如《狩猎》中可从狩猎经过中三个人的变化(情节和人物形象)谈人与人的关系;从獐子的命运和母獐对幼獐的爱(情节和动物形象)谈生命与爱;从人与动物两者的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从文中带有象征隐喻意义的环境描写(环境)理解人性之善。
对应学生用书p26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残秋的下弦月施蛰存夕阳从屋脊上消隐下去,小小的庭院中归于寂静了。
妻是患着种种可憎的病,她淹滞在床上已经六七周了。
除了每天上午,他必须到距离五里外的一个中学校里去教书以外,从下午回家后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在卧室里写着文章陪伴她的。
对于她的妄想①,他觉得有严厉取缔的必要了。
这种消极的思想,医生曾经说起过,对于她的病体是很有妨碍的。
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反而容易加重了她的病。
烦恼着的丈夫,这时几乎把因果颠倒转来,而认为她是因这样妄想而生病的了。
他站起来,走近床前去。
“谁教你想到这些的呢?你不能静静地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吗?少想一点,病就更容易早好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坐了马车去玩公园,红叶还不会掉下来呢。
”她很注意地听着,眼睛里露出了特异的精采。
但好像没有听到他说完,她又沉于自己的妄想中去了。
“我……我觉得……”“怎么,你觉得?”“我觉得……我要你坐在这床边上。
”“哦,我坐在那边陪伴你不好吗?”“不,我不是害怕。
我觉得你应该坐在这里的。
”“但是,哎,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哦,我没有忘记。
……但是,我要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你会不会告诉我,从前我们在公园里常常讲些什么话的?”这简直没有意思!丈夫感觉到了愤忿。
是的,确实是有点按捺不住的愤怒了。
“难道这种都值得去回想的吗?”他忽然归了原位,重新抽理着他的计划。
为了要描写一个录事的纳贿行为,所以先应当想停当他是在哪一件关于公益事情的案子上做这种不检行为的。
哦,现在,就决定了那是为了倡设消防队的事情罢。
某一个绅士,因为在经手这种公益事业的时候,侵占了一笔公款。
是的,应该写成一件绅士侵占公款的案子。
……但是,她怎样了,好久不响了。
一想到病人,他不禁又回转头去。
她凝看着天花板,还在沉思。
微笑着,好像在她的眼睛里,神秘地看见一个乐园。
但他的关注,她并不是不觉得的。
她立刻就略微侧转头来,眼光触了他。
“我看见了采采了②。
”他突然感到一阵恐怖。
他走到床边,凝看着她,好像她脸上浮现着邪气似的。
“怎么,你说什么?”“我说吗?……我好像看见了采采。
”“胡说!这是胡说!你一定是想起了她!”“但是我们几时给她埋葬呢?”“等你病好了!”他是恐怖,憎厌,又烦恼,所以语气不免粗暴了。
“哦。
”她漫应着,又沉思似的凝看着天花板,独白似的说:“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
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那种外国孩子坟上的小天使石像要多少钱一个呢?”“不要想到这些!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再问!现在你应该睡着了。
你不应该打搅我呀。
我今夜非把文章写出来不可的!纵使你不替自己的病体着想,难道也不给我想一想么?”虽然他费了许多力说了这些话,但她完全没有听见。
她只管自己继续述说着她的妄想:“哦,等我病好了我会自己去办的。
我要给她做一个美丽的坟,用白石砌起来的。
四周还要种许多花。
……我应该种些什么花呢?哦,蔷薇,月季,海棠,还有紫罗兰,那是外国花了。
晚上,让月光照在她的坟上,那又多少美丽呢?哎,说起,今天是几时了?……九月二十一,是的,月光该还有着哪。
你为什么要紧开了电灯呢?喂,你把它熄了罢,并且把窗帘开了,我要看一会儿月光呢!”他是除了愤怒之外没有别的感情了。
决然地回复到他的座位上,大声地叱着:“你给我睡!不许想起那些!我要写文章呢。
今夜如果再写不出来,下星期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这个你不觉得可怕么?”“但是,请你熄一刻儿灯也成。
我只要看一看月光,——这快要残尽的下弦月,只要一刻儿工夫,我一定会睡着的,我请求你,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丈夫静悄悄地站起来,熄了灯火,掀开了窗帘,甚至开了窗,沉下在一只大软椅中。
残秋的下弦月,流进了这幽寂的小室。
不知过了多少时光,丈夫觉得冷了。
他起来关了窗,下了窗帘,明了灯。
他走近床边去。
她已经睡熟了。
两颊显着绯红的颜色,微笑着,好像还在承受月光,又好像还在妄想着在花岗石上穿鞋子,坐了马车玩公园,和采采的美丽的坟。
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有删改)【注】①她的妄想:之前,她看出他好像不愿意为她斟茶,便想起从前他什么都替她做,甚至肯给她穿鞋子。
她希望他从《肺病须知》为她查找病象;但他以写作为由让她自己查找,她便问他何时能再一起坐马车去公园玩。
②采采:他们新死了的爱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结构来构建压抑的夫妻关系,明线讲述的是夫妻间日常相处的一个平淡事情,暗线是叙述丈夫创作小说的构思过程。
B.“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丈夫为补贴家用,没有时间很好地照顾妻子,这给妻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阴影,丈夫也因此牢骚满腹。
C.丈夫构思的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公务员受贿的故事,这样的构思正是缘于他们生活的拮据,也反映出丈夫有着改变家庭困境的物质欲望。
D.小说让妻子的呓语“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
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意在以虚妄中的美景减轻读者的悲哀之感。
[解析]“减轻读者的悲哀之感”错误,应是以乐写哀,以虚妄中的美丽图景来反衬现实的悲哀无奈,让人读后心里倍加悲伤。
[答案]D2.小说以“残秋的下弦月”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了具体的时间。
②象征着贫贱人家处境的凄凉,也暗示了小说中妻子行将消逝的生命。
③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渲染了寂静、凄凉、冰冷的氛围。
3.“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这句话既是理解“他”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的层面:①妻子的病一直不能痊愈,为这件事忧虑而“叹息”。
②看到妻子睡熟后的“幸福”神态,“他”良心发现,为自己之前的不良表现感到愧疚而“叹息”。
③表现了“他”性格的多样性,有物资短缺时的粗暴、厌烦乃至愤怒,也有爱情、婚姻顺利时的浪漫、温馨。
小说主旨层面:①表现了现实窘境中小人物的生存状况,疾病、贫穷的困扰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②寄寓了作者的愿景,希望贫贱夫妻尤其是丈夫,要学会理解、体谅和接受对方,家庭的稳定和谐多少能抚平一些生活的创伤。
对应学生用书p268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技巧总结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