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反思
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设计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标】: 1、知识⽬标 ◇识记: (1)⾃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 (5)静⽌的含义 (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 (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世界的物质性 (2)⾃然界是物质的,不⾜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4)劳动创造了⼈和⼈类社会 (5)⼈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的关系 (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1)联系当前⾃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类社会的物质性 (3)⽤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法,提⾼分析问题的能⼒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 3、情感、态度、值观⽬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唯物主义的⾃然界、世界观 (2)树⽴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理解,⽆论是⾃然界还是⼈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章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课堂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概念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观点。
3. 培养学生思考世界本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物质概念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念。
2. 难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材料,用于课堂讨论和讲解。
3.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和实践活动,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探究世界本质1. 运用教材图片和材料,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探讨物质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展示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怎样发展的?探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引入主观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主观世界指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和物质世界有什么区别?(三)总结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成果,教师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
(四)布置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思考物质世界是怎样发展的?2. 搜集一些关于物质世界的名言警句或诗词,谈谈你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第一单元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探索真理的概念和内涵,并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研究,引导学生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更具有多元性和启发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掌握真理的概念和内涵。
2.通过对柏拉图的思想研究,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世界的认识和理解2.真理的概念和内涵3.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讨论3.个案分析4.开放式问题解决四、教学流程1. 思维导图展示1.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世界、真理与柏拉图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和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真理的关系。
2. 世界的认识和理解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和真假的辨别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讨论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3. 真理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真理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真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真理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不应该以偏概全,而是应该到更广阔的视角和角度来看待事物。
2.结合柏拉图的思想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真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4. 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柏拉图的思想和哲学理念,重点是他的观点在哲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必修4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必修4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点击下载:本【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物质定义运动与的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课时:三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前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阵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观点,理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定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理解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观点的诠释。
2. 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前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
4. 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卡片或小贴纸,用于教室互动。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物质的观点和基本属性,介绍物质的属性和基本形态,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干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物质现象分析、实验观察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等基本观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作业安置:安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如写一篇关于世界本质的短文、组织一次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教师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和认识的辩证干系,理解物质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
高三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回答以下两题。
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必修4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必修4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点击下载:本课【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物质定义(2)运动与的相对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
2.理解(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3)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2)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3.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课时:三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前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阵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反思范文:第二章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反思范
文:第二章
学习是一个边学习边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学完一课内容时,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反思范文。
一、可取之处
1、导入贴近时事和实际,直切主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把学生牵引进整堂课的切入口,如果没有导入环节学生就迈不开学习的第一步,如果导入不能直切主题就意味着带领学生走了无谓的路,做了无用功且直接减短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加上本课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课,导入显得更为重要,一定意义上是整个模块学习迈出的第一步。
当时恰好在欧洲实行强子对撞机试验,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且与本课题不谋而合。
上课第一步,我给学生播放《世界最大强子对撞机实验9 月10 日正式启动重现宇宙大爆炸,探索世界起源奥秘》的视频,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适时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幺?这是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牵引学生直切学习主题。
2、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为主,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究世界的本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
复习重点: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教学难点: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
1、落实基础;注重知识网络构建;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二)复习第四课知识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小结
(四)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设计
课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型:复习课
教师:
时间:
2015.12.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运动概念、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含义、唯一特性、实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巩固练习:p133易错辨析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巩固练习:补充选择P133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两个关系)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联系
1.熟练掌握提纲第3-4第四课内容(下节课要小测默写)
2.完成课时训练:P250-251
1.板书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反思 2106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反思
王西英2016.5.26 【课题】《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两课时
2016年5月26 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我在高二(2)班上了这节一轮复习课。
这节课是参与云浮中学“1+1”教学改革赛课活动,要求体现“1+1”,体现小组合作。
本课选自高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学习物质、运动、规律等知识。
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从现有的知识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课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掌握运用哲学道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本节课,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导学练”【考点训练】【合作探究1】的展示,检验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根据复习考点,穿插欣赏视频“女娲造人”“微生物到人类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轻松活泼,深化了考点,坚定了唯物主义,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考点梳理】【考点训练】【真题再现】依次进行,使得整个复习繁简得当、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总体来说,教学比较成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究世界的本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
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归纳: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
易错辨析:P135—1.2 3.P135(我国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堂小结: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物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含义、唯一特性、实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2.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意识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1.最近,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星球”,它与 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重量是地球的17倍,距离地球约560光年, 围绕着一颗名为“Kepler-10”的古老恒星转动。这表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永安十二中 王丽兰
复习导入: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课 百舸争Biblioteka 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是? 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是?
作业 1.熟练掌握提纲第3-4第四课内容(下节课要小测默写) 2.完成课时训练:P250-251
①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两者具有同一性
高三复习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听课心得
高三复习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听课心得9月5日上午第二节,姚坤老师和高三(4)班全体同学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高三复习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姚坤老师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各位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姚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政治课,对于姚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感触很深。
纵贯本节课,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一、从教学理念方面看,突出了一个“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姚老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学习的空间:如思考、讨论、展示等,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质疑。
在本节课中姚老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
二、从教法运用方面看,抓住了一个“活”。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突出教师的导,通过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以讲代替学生的思考。
姚老师运用提问讨论法、探究法较好地运用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成绩。
三、从教学技能方面看,体现了一个“强”。
这堂课显示了姚老师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如知识点透彻,对学生的回答的问题,能用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拓展、引导。
能将本人与现实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联系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不同时期因为社会角色的变化担负不同的责任。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因此我个人认为姚老师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世界的本质》复习课教学反思
2015年12月15日,我在永安三中开了永安市高三学科教学复习课公开课,课题为《探索世界的本质》。
因为是市级公开课,很多同行听课,所以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听课老师反映良好。
通过上这节复习课,也给我有些感触和反思。
一、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种素质。
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以往上复习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第一、要讲清目标。
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
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
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
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值得的!我会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们恍然大悟,心神领会!
第四、要讲明疑点。
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
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结合讲活时政热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灵活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