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爱国事迹
![屈原爱国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6920a55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79.png)
屈原爱国事迹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屈原爱国事迹5篇,希望大家喜欢!屈原爱国事迹1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主要作品有《离_》《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中的《国风》与《离_》并称“风_”,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时代,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屈原爱国事迹2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
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
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
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名人屈原的故事
![名人屈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61c89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e.png)
名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被誉为“楚国之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众多,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他与楚怀王、秦国昭襄王之间的三角恋。
本文将通过讲述屈原的成长经历、政治生涯以及他与楚怀王、秦国昭襄王之间的关系,来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风采。
一、屈原的成长经历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屈商是楚国的大夫,父亲屈突是楚国的上卿。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国家大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许多著名文人的影响,如宋玉、唐勒等。
这些文人的才学和风采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二、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担任左徒,是楚怀王的重要辅佐。
他主张积极对外扩张,加强楚国的实力。
在他的推动下,楚国先后攻占了韩国、魏国的一部分领土,使楚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然而,由于屈原的主张与当时的一些贵族势力产生了冲突,导致他被排挤,最终被贬为三闾大夫。
三、屈原与楚怀王的三角恋屈原在楚怀王时期与一位名叫郑袖的女子相爱。
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但她并不爱楚怀王,而是爱上了屈原。
为了能与屈原在一起,郑袖设法挑拨离间,使楚怀王误会屈原企图谋反。
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在江南期间,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离骚》、《天问》等。
这些诗篇表达了他对楚国和百姓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然而,他的忠诚和才华并未得到楚怀王的理解和认可。
四、屈原与秦国昭襄王的关系楚国在与秦国的关系中处于劣势,秦国昭襄王一直企图吞并楚国。
屈原在江南期间,曾多次向楚怀王建议与秦国修好,以求自保。
然而,楚怀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秦国趁楚国内乱之机,发动了对楚国的进攻。
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失利,屈原被迫离开家乡,流亡至江陵。
五、屈原投江自尽在流放江陵期间,屈原得知楚国已经灭亡,感到十分悲痛。
他认为自己无法挽回国家的败局,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屈原生平的爱国事迹五篇700字左右
![屈原生平的爱国事迹五篇7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364d2641c77da26924c5b08c.png)
屈原生平的爱国事迹五篇700字左右天地不仁。
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
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
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接下来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屈原生平爱国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屈原生平的爱国事迹篇1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
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
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中国爱国人物屈原事迹
![中国爱国人物屈原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3cb2d4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e.png)
中国爱国人物屈原事迹中国爱国人物屈原事迹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是中国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被誉为夏朝文学之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屈原的一生中,他经历了爱国、官场、流亡、自杀等多个阶段,最终依然被后人所铭记。
屈原出生在秦国的南部地区,是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的儿子。
他早年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学识,读书、写作、创作都极具天赋,成为时代的瑰宝。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民众的关注。
他反对暴政和贪污腐败,呼吁政府与百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
公元前299年,屈原开始投入政治大舞台,当时他选定了楚国作为自己的事业基地,先后在楚国担任了辅佐君王的职务,并且几次出使盟约,展现了强烈的外交才华。
但是,由于世故之辈对他的排挤和排斥,他很快就被迫离开了宫廷,重新投入到诗歌创作的工作中去。
屈原的事业和生命陷入重重的困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悲剧。
公元前278年,屈原的故乡被入侵的秦军所占领,他不得不走上流亡的道路。
在这段流亡期间,屈原写下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作品——《离骚》。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和寓言的集体诗歌,其中融入了中国文学中最为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思想。
屈原通过韵律和意境的巧妙结合,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和人民的真诚关怀。
然而,屈原的生命之路在流亡期间被注定了一条悲惨的道路。
他的故乡已经沦陷,他再也无法回家,面对这种绝望的局面,屈原产生了一种极度悲伤和绝望的情绪,最终选择了自杀。
屈原在自杀前,刻意将自己的身体投到汨罗江当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祖国江山的思念和关注。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赞誉和铭记的爱国人物。
他不仅是一个豪放、奔放的诗人,也是一个关心民众和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家。
他的《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辞赋中的巅峰之作,以其优美的文学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艺术水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0fba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4.png)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和励志的故事。
他们的经历不仅激励着当代人,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名人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鼓舞。
第一位名人是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
屈原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自幼聪慧过人,深受父母宠爱。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家境富裕就安逸地生活,而是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他投身政治,劝谏国君,但遭到了权贵们的排挤和诬陷。
最终,他被流放到了远方。
在流放的岁月里,屈原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思念和对民众的关怀。
他的《离骚》一诗至今仍被人传颂。
屈原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第二位名人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孔子出身贫寒,但他却拥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境遇,而是立志要改变社会,教育后人。
他四处游历,传播自己的思想,最终建立了儒家学派。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孔子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贵,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伟业。
第三位名人是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浪漫和豪迈。
李白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并没有被家族的荣华富贵所迷惑,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
他酷爱诗歌,醉心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豪情。
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断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李白的一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诗歌去抒发情感。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每一个名人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和感人之处。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屈原励志故事
![屈原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5361f154b35eefdc9d33312.png)
屈原励志故事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屈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屈原励志故事:小屈原挖井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
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镜子。
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
屈原家乡的人民爱护这口井,世世代代传诵着屈原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屈原从小就养成爱好洁净的习惯。
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请她给自己梳头、洗脸、整容。
姐姐总是一面给弟弟梳洗,一面给弟弟讲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
年长月久,小屈原渐渐懂得了,不仅要讲究外形的整洁,还要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正。
屈原渐渐长大了,他不再耽误姐姐的时间了,自己每天早起后就来到香炉坪坎下的响鼓溪畔,对着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脸、梳头、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边梳洗完毕,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象姐姐说的那样,既能照出脸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尘,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就回家去,扛来一把小锄头,爬到三星岩边挖起井来。
屈原年纪小,气力也小,挖着挖着,呼哧呼哧地喘气了,挖着挖着,唰唰唰地流汗了。
一连挖了两天,才只挖了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他的行动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山神爷爷就变成一个白眉白须的老樵夫,挑着柴走下岩边,问道:“小屈原,挖水井吗?”“是的,老爷爷,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浇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气呀,孩子!可挖这井,你没选准位置呵,你听着:三星岩,三星岩,对准三星引泉来。
折断龙骨泉眼开、照面照心涤尘埃。
”说罢,眨眨眼睛,捋捋胡须,挑着柴担子走了。
小屈原心眼机灵,一下就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
夜里,他站在香炉坪,对准三星,选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选好的位置上挖起来了。
挖着挖着,手打泡了;挖着挖着,臂震酸了。
一连挖了两天,才挖出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
屈原的爱国事迹介绍(5篇)
![屈原的爱国事迹介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bea4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6.png)
屈原的爱国事迹介绍(5篇)屈原的爱国事迹介绍【篇1】伴随着历史的轮回,许多事物都被岁月消耗殆尽,而被筛选下来的不朽之物,则是人类的精华和结晶。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去捡拾遗失的美好。
我们小步在汨罗江边,沉浸在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的哀号里,“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誓言里,和着波浪的翻腾,望着混浊的江涛随风而去,不禁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小人的挑拨离间,众臣不名辩是非,屈原带着愤恨与无奈被流放边境,倡导国家团结的壮志未酬,为君主效力的愿望未圆,谁也无法理解忠臣的赤诚之心。
就这样,在那个阴雨朦朦的日子,带着极度愤慨的心理,屈原终于远离了世俗,远离这个充满污秽的世界!的确,他本可以享受莺歌燕舞,但保卫国家的责任心让他努力力挽狂澜;他本可以与君主一样沉浸在欢乐之中,但楚国的弱势让他忧心忡忡,终于,他绝望了,将生命断送在大海里……广博的大海包容了屈原,洗清了他所容忍的屈辱。
他曾经的宣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寻回了他的清白,他的壮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将刚正不阿诠释;他自谦:“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体现了自我完善。
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定不屈的意志,将爱国精神推向了高潮。
当我们在五月初五感受当年的意境时,愿我们的诚心能赎回秦王的罪过!愿喧闹的场面能将屈原的灵魂唤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屈原迸射出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他的远大抱负!屈原的爱国事迹介绍【篇2】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
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但是,你好傻啊,屈原!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
小学生名人故事精选:屈原
![小学生名人故事精选: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38bb5d3b10a6f524ccbf8571.png)
小学生名人故事精选: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
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
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爱国事迹7篇
![屈原爱国事迹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f8974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d.png)
屈原爱国事迹7篇屈原爱国事迹素材【篇1】屈原坚持“美政”抱负,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抱负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期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勉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害,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愿离开楚国半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顷襄王听信谗言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糊涂。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肯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肯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爱国事迹素材【篇2】当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粽香时,端午节便来临了。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
吃着味道鲜美的粽子,读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人。
名人故事:屈原(通用7篇)
![名人故事:屈原(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4bb92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d.png)
名人故事:屈原(通用7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故事:屈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名人故事:屈原篇1【人物介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原文再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关于屈原的爱国故事
![关于屈原的爱国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79d6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7.png)
关于屈原的爱国故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以下是关于屈原的爱国故事的一个概述。
屈原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关心国家的兴衰,关注百姓的疾苦,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他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终于在楚国朝廷担任了一位重要职位。
然而,屈原的爱国之志却屡遭挫折。
当时,楚国政治腐败,权贵们贪污腐败,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屈原看到这一切,心如刀绞,多次向国王进谏,但都没有得到重视。
相反,他的直言不讳反而引起了一些权贵的忌恨。
在一次政治风波中,屈原被诬陷诽谤朝廷,被贬为庶民。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继续关心国家大事。
当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攻陷的消息时,他痛苦万分,决定以身殉国。
屈原跳入汨罗江中,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的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哀悼和敬仰,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传说。
屈原的爱国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更表现在他的行动上。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的象征。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人民的疾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批评腐败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屈原的爱国故事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说,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屈原的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屈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1dcab0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9.png)
中华历代名⼈故事-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位伟⼤的爱国诗⼈,中国浪漫主义⽂学的奠基⼈,“楚辞”的创⽴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草美⼈”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了⼀个由集体歌唱到个⼈独创的新时代。
下⾯⼩编给⼤家带来中华历代名⼈故事-屈原的故事。
中国古代最早的娱乐记者 中国古代最早的娱乐记者是屈原。
他的《九歌》则是⼀篇发了三千年的新闻通稿。
“九歌”是祀神的巫舞,表演者⾃然是巫⼈。
共⼗⼀篇,前⾯⼗篇是每篇祭⼀个神,最后⼀篇是结束时的送神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所表现的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抽象的、虚幻的精灵,⽽是充满着⼈的感情,这些神灵和我们⼀样,有痛苦、欢乐、愿望和追求。
这种神灵的平凡化,已经显⽰出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萌芽。
根据《九歌》的描写,就可以⼤体上勾勒出这⼀场歌舞的轮廓: 喜⽓洋洋的节⽇⾥,祭神的坛场已经布置就绪。
所祭的神中第⼀位是“东皇太⼄”,是群神之⾸;另外九位,⼤部分是⼭川⾃然之神,如“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湘⽔之神)、“东君”(太阳神)、“河伯”(河神)、“⼭⿁”(⼭神);⼀部分是掌握⼈们命运的神,如“⼤司命(管理⼈类寿命的神)、“少司命”(管理⼦嗣的神);⽐较特殊的是“国殇”,祭的是为保卫国家民族⽽牺牲的战⼠英灵。
祭品摆满了祭台;乐队排列在两旁(乐器中有钟、竽、⿎、瑟及箫、?等),合唱队也做好了准备。
主祭的巫师神情严肃,穿着挂满了⽟饰,⼀路⾛来就会叮当作响的法⾐,⼿持特制的法剑,⾸先出来迎神——东皇太⼄。
这时,满堂的巫⼥开始轻盈地跳起舞蹈,她们⾝穿艳丽的服装,个个花枝招展,舞起来的时候,就像百花开满了神殿,在热烈的歌舞声中,主祭的巫师祝祷着神的康乐。
这是⼀场作为序幕的群舞。
接着,“⼩场⼦”开始了。
群舞结束,“云中君”上场,做空中翱翔状。
巫⼈唱出盼望神灵降临的⼼愿。
云中君在云层中渐渐隐去。
“湘夫⼈”上场了,她漫步在湘⽔岸上,等待着⼼爱的湘君,可是湘君没有来。
屈原少年课外求智名人故事
![屈原少年课外求智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beb67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1.png)
屈原少年课外求智名人故事引言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名篇,如《离骚》、《天问》等,使他被视为楚国文化的象征。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屈原少年时期是如何培养他的求智能力和才华。
本文将讲述屈原少年时期的求智名人故事,探讨他如何通过课外学习获得知识与智慧。
大力弘扬楚国文化屈原生于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最具文化底蕴的国家之一。
楚国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化传统,注重文学、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发展。
屈原从小就受到楚国文化的熏陶,他的父亲屈瑕是楚国官员,为人正直,对屈原的教育十分重视。
屈原从小就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楚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了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
课堂学习的裨益屈原在少年时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对他的求智能力和才华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楚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屈原在学院中学习文学、历史、音乐等学科知识,通过诸多的诗词和作文练习,培养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学校中,屈原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讨论,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这种学习氛围培养了屈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屈原的知识储备,还让他对楚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课外读书的启迪除了课堂学习,屈原在课余时间也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他尤其喜欢读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屈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思想。
他从中汲取灵感,培养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观察力。
屈原还喜欢读历史书籍,通过了解历史,他能够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
他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学习了许多先贤的智慧和见解,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创作的契机与成长屈原在少年时期的求智与才华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读书的方式,深入学习了楚国文化的精髓,培养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思辨能力。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实用5份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实用5份](https://img.taocdn.com/s3/m/1866e5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8.png)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实用5份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1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2在上古时期的周朝,统治者把全国分成许多小国,由他们的子弟和功臣去治理,叫诸侯国。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办法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是起过作用的。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诸侯国独自为政,不听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间又不断打仗争夺,使全国陷入分裂和动乱的状态。
这就是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时期。
到战国后期,人民都希望把全国统一起来。
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赢政经过10年征战,消灭了其他6国,建立了秦朝。
他就是秦始皇。
怎样进行管理呢?有的大臣提出,还应该像周朝那样分封诸侯。
一个叫李斯的大臣坚决反对,说应该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统一管理,才不致于造成混乱和分裂。
秦始皇支持李斯的意见,说:“过去战争不断,百姓受苦,就是因为全国分裂、各自为政、不尊天子造成的。
如果我再分封,不是等于给自己树立敌人吗?想要安宁就难了。
”于是,秦始皇决定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命。
他又下令制定统一的法令,使用全国一致的文字、车辆,开通首都到各地的驿道,做到畅行无阻;对长度、重量、容量也做了统一的标准。
他还亲自到各地巡视,宣传统一的意义和功德。
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办法,后来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42d122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d.png)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被誉为“离骚大师”,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继承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人民的深情。
屈原生于东周时期,在楚国的南郢(今天的湖北省江夏区)出生长大。
他是楚国的一个贵族子弟,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
后来,他担任了楚国的官员和一些重要的职务,为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建议,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楚国的一些权臣和小人,阴谋图谋推崇屈原的异端思想,最终将屈原贬职为喻居,甚至被赶出楚国。
屈原经此风波,心情郁闷,深感居无定所的苦恼,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离骚》这一篇伟大的爱国诗歌。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忧虑。
诗中有“思归之情”,“国破山河在”,说明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屈原的诗歌反映了他的爱国精神和高风亮节,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屈原的诗歌张扬了爱国情怀,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血和热爱之情,还启示了人们要勇于拼搏和担当。
他的独特的创新精神,更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当前的时代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珍惜眼前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习屈原的创新精神,推动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文化大师,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正是这种爱国情怀,让我们受益良多,也是我们将来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和激励。
名人事迹讲故事屈原五篇900字
![名人事迹讲故事屈原五篇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4f40762a6c30c2258019e4e.png)
名人事迹讲故事屈原五篇900字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屈原名人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屈原名人事迹作文1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音波起伏,乐谰铿锵!屈原的悲哀是大悲哀,是彻彻底底的悲哀,是慷慨悲歌之音。
那连缀着英雄气短的傲然之气与天、地共鸣。
遥想项公,伫立石畔,啸风吟月,剑佩香囊。
悠悠江风迎面拂来,吹乱了披肩散发。
历史,就像沉甸甸的重锤,给予他深深一击,气象萧萧,他不隐退,不吟诗,不屑一顾。
他傲然赋诗“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孱孱流动的汨罗江,感化了逼人的寒气,带走了屈子那傲然的诗,永不停息的奔向远方。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黄昏里的暮霭。
历史存留下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慷慨地赐予他。
尔后,倏忽,白影,一闪,他的壮举——“纵身汨罗江”!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选择淹涕,是的只有淹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孱孱流动的汨罗江水,流东留,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的高洁魂!他食花饮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弹冠,新浴振衣,“恐尘之染兮”,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恐年岁之不与”,他的高洁之魂,如那连天而去的烈雁,丝毫不愿久驻于凡,他的高洁之魂,更如那绿绿的清莲,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肃然成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子之魂,是“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力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君王却听信奸吝将他放逐。
他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将他放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帐,烛光殉烂,酒令人消魂。
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陆游曾吟颂:“阮湘流不尽,屈原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中国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29251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9.png)
中国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但是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都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屈原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
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却没能实现。
他因为比较正直不畏权势,受到了贵族的排斥。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
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一直都在争夺霸权地位。
而屈原身为楚国大将,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
然而屈原的主张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之人。
所以无意中得罪了很多权贵。
所以去年的主张就受到了很多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
他们人多力量大,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
甚至诬陷于他。
渐渐的楚王就疏远了屈原。
本着振兴楚国抱负的屈原,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他对楚国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
身为一名诗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转而投向他擅长的文学,借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写出了《离骚》、《天向》等著名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纾解之情。
公元前229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接着楚国派出了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秦王奸诈狡猾,居然意识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议和的。
因为他想要得到楚国的全部领土。
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冒死进宫去劝谏楚,他向楚怀王讲清楚了议和的利害。
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信他的劝诫,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
议和如期的举行了。
到了议和的那一天,楚怀王如期赴约。
一到秦国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楚怀王在囚禁期间,非常的痛恨自己。
很后悔没有听信屈原的话。
因为太过忧伤,三年后在秦国死去了。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_屈原的小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_屈原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b14db6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0.png)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_屈原的小故事屈原,著名的爱国诗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关于他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屈原的故事: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
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
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
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约公元前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4c18687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d.png)
三年级爱国作文: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他的著作《楚辞》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他的诗歌大多数是表现对祖国的爱和对天下人民的关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向大家介绍更多有关屈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曾经担任过楚国官员。
然而,在他年纪还很轻的时候,他的上司嫉妒他的才华,于是陷害屈原,引发了楚怀王的不信任,屈原被放逐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此时,楚国正处在战乱之中,各族群体势不同,即使是民众,也有自己的派别和压力来源。
屈原因远离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时他写下了《离骚》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无所系矣。
”这里,屈原描绘了自己的处境,但也同情了天下人的艰苦境遇。
他更是号召天下人付出努力,让国家变得更美好,“抑志而弭节兮,耿介而应人。
执贽将告于楚六卿兮,灵台几欲三决心。
”屈原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境遇而受到阻碍。
他一直在为救楚国出谋划策。
在他去世不久之后,楚国被秦国攻占。
在这个时候,楚怀王非常后悔,特别是他对待屈原的态度,因为屈原的离开,让楚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贤臣。
于是,怀王下令将屈原祭奠,将鲤鱼以及八种不同的食物扔入江中,表示对屈原的哀思之意。
屈原的爱国精神留在我们草民中,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屈原,珍爱我们的祖国,把爱国行为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要学习屈原精神,提倡勤俭努力,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为了让天下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中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和对天下人民的关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珍爱我们的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让我们不忘屈原的爱国精神,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03fcc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0.png)
屈原的故事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曲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深深影响了后人。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屈原的故事。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自幼聪慧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早年随父学习经史,博览群书,文才出众,很快成为楚国朝廷的重要官员。
然而,他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内乱感到深深忧虑,多次劝谏君王,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
然而,他的忠言却遭到了君王的冷落和排斥。
在一次外交失败后,屈原受到诬陷,被贬谪到远离都城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他深受打击,心灰意冷,开始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感和抱负的诗篇。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屈原的遭遇并没有就此结束。
当楚国陷入外敌入侵的危机时,他再次回到都城,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
然而,他的忠言再次遭到了君王的拒绝,甚至遭到了陷害。
在绝望之际,屈原选择了一种壮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据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他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的诗篇,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感动了无数后人,被奉为楷模和榜样。
屈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忠诚、正直是永恒的价值观。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屈原的精神,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屈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
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口才也很好。
更重要的是,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有理想,有远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中称赞他年轻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姻于辞令”。
屈原年轻时,家道已萧条冷落,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已经比较疏远。
但他毕竟跟楚王同姓,加上才华横溢,又有良好的口才,因而有条件在楚王左右侍奉。
22岁时,屈原由文学传臣擢升为左徒,从而跻身于楚国高级领导集团之中。
屈原的老师是个很讨厌民歌的人,他认为民歌是粗俗的文学,《民歌集子》是野书,因此不准诵读,更不准大家在课堂上看。
一次,屈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功课后就偷偷拿出喜爱的书,悄悄看了起来。
由于看得太认真,竟然没有发觉老师已经站在自己的身后。
老师一看屈原手里的书后十分生气,命令屈原把书带回家去不准再拿来。
但有一天放学后,老师又在一棵柳树下发现屈原看这些书,就向屈原的父亲告状说屈原不专心学习,看闲书。
父亲虽然只是叮嘱了屈原几句,但屈原也不敢在家里读了。
屈原的姐姐发现屈原近来行动变得有点神秘,他放学复习完功课不和家里人打招呼后就悄悄走掉了,直到很晚才回来,天天如此。
姐姐觉得很奇怪,于是一天悄悄跟着屈原准备看他做什么。
只见屈原急匆匆来到附近的山上,然后拐进一个小山洞里。
姐姐跟着他进了小山洞,里面黑乎乎,看不见东西。
再拐了几下后眼前突然一亮,一束光从洞顶的小洞射入,而屈原就坐在那束光底下静静地看书。
屈原看见姐姐进来也很吃惊,似乎想把手中的书藏起来,但已经来不及了。
姐姐猜也不用猜就知道屈原手中的肯定是楚国民歌。
屈原不好意思地对姐姐说:“我喜欢读这些楚国的民歌,但老师和父亲都不准,我只好来这个洞里读。
”想了想又坚定地对姐姐说:“姐姐你放心,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多读书,以后我会作个正直的人。
”姐姐很感动,回家在父亲面前给屈原说情,父亲终于也同意屈原看楚辞了。
屈原从民歌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对他以后的创作很有帮助,他用楚辞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人生抱负,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后期,正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最强,而楚国也是一个大国。
出身贵族的屈原怀抱着一腔改革内政、振兴楚国的热忱,渴望实现自己的“美政”主张,由强盛的祖国来统一六国。
在屈原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是仅次于地位最高的令尹的官职)。
据《史记》记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非常善于外交辞令,掌管着楚国的内政外交,在当时楚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
他的主张是制定宪令,并联齐抗秦,在秦国特别强大的情势下,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但当时楚国内部小人横行。
《史记》上说,有一次,怀王命他草拟法令,稿子还未写好,一个素来嫉妒他的同僚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过去看。
这是一个尚未决定好的国家机密,屈原如何肯给?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就在楚怀王面前搬弄是非,说每次法令颁布出来,屈原
总是夸口说,要是没有他,谁也办不了。
怀王听信此言后,就疏远了屈原。
后来秦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勾结和贿赂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宠妃郑袖,破坏了齐楚联盟。
后来屈原被派往齐国联盟,但无功而返。
怀王恨张仪入骨,但当张仪再到楚国来时,怀王却再次听信郑袖的话,竟然放了张仪。
刚从齐国回来的屈原问怀王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反而听信谗言?怀王追悔莫及。
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昏庸的怀王后来竟与秦国联姻。
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失败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屈原被第一次放逐,地点是汉北,即汉水上游,在今湖北一带。
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伐楚,占领八城,诱骗怀王到秦国会盟。
以子兰为代表的贵族集团怕失去秦国的欢心,力劝怀王赴约。
屈原等认为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可前去。
但怀王在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
结果一去就因不肯割地,被扣留不放,三年后,竟死在了秦国。
襄王即位后,子兰继续当权,使上官大夫再次在襄王前进谗,襄王“怒而迁之”,屈原遭到了第二次流放,被放逐于江南。
路途艰险,环境恶劣,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在放逐途中,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要返回故都郢,写下了“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句。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
次年,秦兵大至,攻陷楚国巫郡,情势危急。
漂泊了多年也不愿离开故土的屈原,在农历五月初来到了长沙东北的汩罗江边,自沉于江中。
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相传就是为了祭奠和纪念屈原。
屈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还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有史以来至战国时代南方文化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新诗体——楚辞。
或诗体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用绮丽的文辞,蕴涵复杂的思想,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洋溢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全诗370多句,2400余字,是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诗体。
它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也是作者自己这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屈原开创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无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