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127a05c1c708a1294a4443.png)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政
策
IS1
的
效
果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248eef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e.png)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1d85b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2.png)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fc51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png)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b91dea952ea551811a68732.png)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2时39分52秒下午2时39分14:39:5220.8.8
谢谢观看
来怎样的影响? ---中央银行是通过什么工具来改变货
币供给量从而调节经济活动的?
分析框架:货币政策的原理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 币与金 融体系
一、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
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 基本特点: 1、不以赢利为目的 2、不从事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具体工具: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转移支付。
关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的评论
判断: 1、既然内在稳定能够自动对经济进行调
节,就不需要政策有意识的运用财政政 策来调节经济。 2、内在稳定器能够自动的消除通货膨胀。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研究问题: -----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是由谁决定
的? ---当货币量发生改变时对经济活动带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来压抑总需求,以 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包括减少政府支出 与增税。
二.内在稳定器
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2、内在稳定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转 移支付能起到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
3、如何认识内在稳定器的任用?
二.内在稳定器
指政府没有作出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 决策情况下,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特 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 制,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0d319eefdc8d376ee3254.png)
失业率
公式说明:
失业者人数 100% 劳动力人数
(1)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小孩以及由种种 愿意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能算作劳动力。
ppt课件 (2)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6 6
目标之一:充分就业
✎ 失业类型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AD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ppt课件
11 1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交替关系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ppt课件 12 12
ppt课件
i0
y
私人投资被挤出
27
27
挤出效应
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G Y L1 r I Y
财政扩张 货币需求增加 投资减少 LM 最终结果: 收入减少
.
.
ppt课件
IS
IS’
28
28
28
不同斜率的IS曲线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IS1 r IS0 r2 r0 E0 E3 E2 r1 r0 LM r IS0 E0 IS1 E1 E3 LM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1d50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7.png)
• 国际经济政策是对国际经济关 系的调节。现实中一般国家的 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 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 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 (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 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 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 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 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
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
: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耐用消费品等。货币学派理论主
要由现代货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
——货币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政策。究竟什么时候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时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应由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形势加以分析权衡,斟酌使用。它是凯恩斯主义的需
求管理的内容。凯恩斯分析的是需求不足型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
济的重点应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使总需求适应总供给。当总需求小于总
供给、出现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措施以刺激经济;当
13.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3.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
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 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有排斥作用。首先,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 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实施紧缩性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其次,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 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最后,国内均衡与国际 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 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实 现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 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 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6a24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3.png)
• 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实 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综述
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 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 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 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 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功能财政的提出否定了原有财 政平衡预算思想。
1
年度平衡预算
2
周期平衡预算
2024/1/21
经济衰退
税收随收 入减少而 减少。
年度平衡预算
递进关系
政府为 减少赤 字减支 增税。
经济过热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
政府为 减少盈 余增支 减税。
税收随收 入增加而 增加。
坚持年度预算只会使 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5
•
BS*=ty*G-TR
• 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
•
BS=ty-G-TR
• 二者关系:BS*-BS=(ty*-G-TR)-(ty-G-TR)
•
=t (y*-y)
9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意义
• 一、将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就消除了经 济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能准确反映财 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状况判 断财政政策方向。
周期平衡预算
退经济衰
经济繁荣
在经济衰 退时正文政内府容 实 行扩张政策 有意安排预 算赤字。
结果
以繁荣时的盈余 弥补衰退时的赤字 使经济周期的盈余 赤字相抵而平衡。 理论上似乎很完整 但实践起来很困难, 因为很难估计衰退 与繁荣的时间和程 度,难以确定预算, 因此无法实现
在经济繁 荣时政府实 行紧缩政策 有意安排预 算盈余。
《宏观政策》PPT课件教学内容
![《宏观政策》PPT课件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63a48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c.png)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 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免的。
6、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对政策目标的 偏重不同。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常用的有需求 管理、供给管理和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即问即答:如果法定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 在吸收了100万元存 款后,要留多少作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为保险起见,银行备有的存款准备金, 往往会超过法定准备金,超过的部分就称为超额准备金。
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可以用支票在市场 上流通。
4、货币创造过程 银行对货币的创造,表现为银行系统在法定准备率下,
思考题:中国、美国近期会采用何种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的基本知识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第一,交换媒介;第二,计
价单位;第三,贮藏手段。
2、目前西方国家的货币种类 (1)纸币;(2)铸币。统称为通货或现金。 (3)存款货币:是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4)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是商业银行的
二、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指经济中 一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 而能自动地减少国民 收入的波动,从而稳定经济的机制。
某些经济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无需有意的变 动就可以 稳定经济,这些经济政策就具有内 在稳定器的作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 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3、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 的。
宏观经济学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a9c3d1cc22bcd126ff0ca4.png)
Macroeconomics
7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 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 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 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 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 定。
Macroeconomics
8
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因为这 种通货膨胀率为零要付出较高失业的代价 ,也是不现实的。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 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 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一般而言,当经济中存在轻微的通 货膨胀时,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也就 实现了物价稳定。
Macroeconomics
11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 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Macroeconomics
12
需要注意: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重点不是固定 的
(2)各项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 说,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目 标。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 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 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 出。
Macroeconomics
20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 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 面的支出。
Macroeconomics
13
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奥肯定律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之间:中国流动性 过剩问题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b1d2ed31126edb6e1a109d.png)
案例一 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 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及效果
41
1、背景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
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 降到410亿美元,进口贸易由45亿美元降到13亿美元,出 口贸易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到1933年3月,美国全 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黄金 外流接近2.5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低于支付通货所需的最 低数量;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 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ro
IS IS’
o
y
y0 y1
图: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
18
如果IS为垂直线,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 也没有用。实际上, IS垂直意味着利率和投资没有关 系。问题又回到了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当中。经济萧 条时期往往是这样的。
r
IS
LM
r0
LM’
r1
0
y yo
图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19
若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16
二、凯恩斯主义极端
指在LM曲线为水平而IS曲线为垂直的条件下,财政政策 将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的情况。
r
IS IS’
LM’ LM
r0
0 y0 y1
y
图:凯恩斯主义极端
17
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不垂直而向右下倾 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r LM LM’
0
y0 y1 y3 y
(b)财政政策效果小
结论: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IS曲线
《宏观经济》课件
![《宏观经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78d4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6.png)
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持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是保持经济稳定,避免经 济波动对社会发展造成负 面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 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 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平衡供需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节总 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供求 关系,保持市场稳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非关税壁垒
指除关税以外的其他限制进口的措 施,如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壁 垒等。
05
宏观经济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 大调控工具,二者的协调配合对于稳 定经济、促进增长至关重要。
在经济衰退时,财政政策应加大支出 ,增加公共投资和福利支出,而货币 政策应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消费。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
总结词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详细描述
在扩张阶段,经济增长加速,企业盈利增加 ,消费者信心高涨;在高峰阶段,经济增长 达到顶峰,但物价开始上涨,通货膨胀压力 加大;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 利下滑,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在 谷底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政府和 央行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复苏。
在经济过热时,财政政策应适当收紧 ,控制支出和减税,而货币政策应提 高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需要综合 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国 际收支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政策组 合。
失业与就业问题
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的 重要挑战之一,政府需要采取
措施促进就业、减少失业。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发展 服务业、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 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基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85ef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0.png)
3
失业保险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经济保障。
物价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1 经济稳定
2 价格监管
3 储备管理
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稳 定发展。
建立价格监管机制,防止价 格过高或过低。
建立粮食和商品储备,应对 市场波动。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投资政策的作用和内容
资本引进
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投资者参 与经济建设。
投资保护
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安全 稳定的投资环境。
投资优惠
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鼓励 投资。
就业保障政策的目的和手段
1
就业机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就业压力。
2
职业培训
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1 经济稳定
2 资源配置
3 结构调整
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 就业和社会稳定。
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生产效 率和经济效益。
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 济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形式
1
宏观调控
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2
经济纾困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应对经济危机或衰退。
通过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拓展 对外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竞争力
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竞 争力,推动经济创新。
促进合作发展
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分享经 验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劳动力政策的重要性及措施
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
职业安全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高职业安全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 件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951f63de80d4d8d05a4f23.png)
四、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宏观经济 政策体系
供给管理 政策
需求管理 政策
收入政策
指数化政 策
人力政策
经济增长 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工具及财政预算理论 2 自动性财政政策 3 权衡性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及财政预算理论 政府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利用预算(包括税率和开支水平)来调节 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促进收入增长的税收 和政府开支等方面的措施。
2、改变再贴现率(也称贴现政策)
贴现是指人们持有未到期票据到商业 银行申请提前获取现金的行为。
再贴现率,相当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 借款时的利息率。
改变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变更 再贴现率来影响使用货币的成本,使商业银 行的信用扩大或紧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改变再贴现率
在经济萧条时
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放 宽贴现条件,这样,降低了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 成本,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 的资金,结果可以增加商业 银行对客户的放款,从而增 加其扩张信用的能力,增加 货币供给量。
(2)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是“逆风向行事”的权宜之计;而供给 学派的减税则是持久战略。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 商业银行体系与货币的多倍创造 2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3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商业银行体系与货币的多倍创造 商业银行是指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金融企业。
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累进所得税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内在稳定器
在税收结构中,净税收是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以更大幅度增 加的,当收入减少时则又以比收入减少的更大幅度降落。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96053180eb6294dc886c63.png)
(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①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
三
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大
货
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币 政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
策
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r
IS2
LM
IS1 r2 r1
E2
E1
E3
挤出效应
0
Y Y Y 1
2第12页/共531页
Y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
r
IS2
LM
IS1 r2
投资乘数越小,或投资
E2
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
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
r1
E1
E3
,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
越小。
0
Y1
Y Y 第2 13页3/共51页
IS2
IS1
LM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IS
LM1
LM2
r1
E1
E2
r1
EY0
Y1
Y
第15页/共51页
财政政策非常有 效
r
IS1
IS2 LM
r2 E2
r1 E1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r
LM1
IS
LM2
E1 r1
E2 r2
0
Y1
Y2
Y0
Y1
Y
第16页/共51页
(四)财政政策作 用
1、权衡财政(相机决择)[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经济学原理-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PPT
![经济学原理-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698badd3383c4bb4cd2bc.png)
第三节 货 币 政 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 其他中间业务的营利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 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 即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贷款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是指 代客办理支付事项及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一定 费用的业务。
R 1 D R r r
1
(10-1)
令 K r ,K就是货币创造乘数,简称货币乘数,在这里, 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第三节 货 币 政 策
四、货币政策手段
(一)再贴现率政策
一般而言,企业将其商业票据除去一定费用后 出售给商业银行的行为称为贴现。商业银行当资金 周转不畅时将商业票据再出售给中央银行的行为称 为再贴现。当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出售给中央银行 时,并不能够获得全额的商业票据资金,需要扣除 一定的未到期利息和费用,这些扣除的利息和费用 与商业票据资金总额的比率称为再贴现率。
第二节 财 政 政 策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二)按照调节经济总量的要求划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或刺 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一般在总需求不足时 采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减少或抑 制社会总需求,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供求平衡。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保 持中性影响,既不扩张总需求,也不抑制总需求,使 经济运行维持稳定增长。
灵活 方便
主动权在 中央银行
第三节 货 币 政 策
四、货币政策手段
(二)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 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于经济的主要途径 第一,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7bd2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3.png)
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分析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等。
资本与金融账户分
析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2024/3/23
32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
2024/3/23
01
财政政策效果: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等。
02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供应量、利率等。
0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政策搭配、政策时滞等 。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跨国流动,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响。
35
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
农业生产受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 而影响食品价格和全球经济。
自然灾害频发
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对受灾国家和 地区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能源结构与低碳经济
1 2
个人层面
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影响个人消费和储蓄决 策。
企业层面
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
3
社会层面
可能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加剧社会不平等现 象。
2024/3/23
20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有重要 影响。
VS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 重要基础。
2024/3/23
21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
2024/3/23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 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2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
哈罗德-多马模型
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索洛模型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1b8e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8.png)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 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 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7
•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 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 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 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2
•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自动稳定器可以减少政策 时滞,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
•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 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经常变动 政府政策。
•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所得税制。以累进个人所得 税制为例,当经济高涨、国民收入增加时,个人和企业 上缴的税收增加,这抑制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 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反之,当国民收入减 少时,他们缴纳的税收减少,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减 少一些。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4
• 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 高越好。
• 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 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 更是如此。
•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 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 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 的适度增长率。
大工经济学原,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 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 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1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类争论
• 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中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 政策面临的巨大挑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9
经济目标的权衡取舍
• 以上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 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 济增长。
•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 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 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 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 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 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5
3、物价水平稳定
•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 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 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 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 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
•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 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 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6
4、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 平衡与被动平衡。
• 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 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均衡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2
• 1.消极的还积极的:关于政策使用
•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经济是 无效的,最好的政府就是没有政府。由于对宏观经济运 行所了解的远远要少于所不了解的,因此对于宏观经济 运行,最好的办法是听之任之而不是积极干预。
• 持消极论观点的经济学家不赞同干预的一个重要理 由是政策效果存在时滞。例如,经济高涨时政府实施了 紧缩性政策,然而由于政策效果的发挥往往滞后,当政 策发挥作用时经济运行可能已进入下行区,紧缩性政策 将加剧经济衰退。时滞的存在使得稳定政策几乎不可能 取得成功。
8
• 无论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还是顺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 成负面影响。
• 以中国为例,1994~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 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 体现在三方面:
• 一是贸易收支持续顺差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 二是导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发展的不平衡;
•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调 控难度加大。
1、充分就业
• 由于失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减少失 业成为各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消灭失业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但这是不现实的。
• 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即便处于充 分就业水平,经济体的失业率也不会为零,即存在自然 失业率。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周期性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3
2、适度的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体总产出水平的增长。 一国能否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本国的经济增长,即便是经济增长上微小的差异,也会 导致国与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大相径庭。
• 根据70法则,如果GDP年均增长率为2%,GDP翻倍 的时间为35年左右,如果增长率只有1%,翻倍的时间需 要70年。1个百分点的差异看起来微小,但长期影响巨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