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3S技术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2242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7.png)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认识区域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认识区域](https://img.taocdn.com/s3/m/38ee8ad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认识区域单元创新学法表解一、区域及其类型(判断正误)(1)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2)区域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3)根据不同标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4)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文化区域。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提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对策: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联系(1)含义: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把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正确连线。
2.区域协调发展(1)现状与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于胸]命题视角(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分析演绎法学习1.区域的特征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3.厘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命题点全训(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2:4.2 核心考点“3S”技术的应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2:4.2 核心考点“3S”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f495c27fd5360cbb1adb0d.png)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 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信息:①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信息:②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1)D (2)D
“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 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 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表达 等。三者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角度 “3S”技术及应用
(2018·长春上学期质检一)“滴滴出行”是一款综合性的网
络约车软件,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
据此完成 1~2 题。
1.“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滴滴出行”需要明确出发地和目的地,需要用到 全球定位系统(GPS);需要明确路线,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GIS), C 项正确。
[答案] D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 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 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图乙)和距今 5 百年 (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 2 题。
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知识网络构建 Z
结网建体 理清脉络
名师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可知,本讲内容对地理环境 与区域发展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相关的区域统计图 表等资料,考查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发展、成因以及两区域 地理要素的差异、成因。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图表形式呈现多样 化,难度较大。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常考点。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是区域地理考查的主流,今后仍会以新 颖的图表材料为载体,考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推断地理要素间 的联系、区域特征,对比区域差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eb3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5.png)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3S技术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方式;3.能够运用3S技术进行地理学科的研究。
二、教学内容1.3S技术的基本概念;2.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3.3S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材,了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2.讨论课堂上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3.实验课堂上进行3S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研究中科技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展示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激发学生对3S技术的学习兴趣。
1.2 3S技术的基本概念(25分钟)通过讲解PPT,给学生介绍3S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应用系统),同时讲述3S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现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讲述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课时2.1 模块引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2 实践应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遥感技术,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有所了解。
2.3 实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理信息系统,对研究城市规划有所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872032e3186bceb18e8bbb5.png)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电磁波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S”技术专题复习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
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
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4、报警;5、选择最佳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
旅游探险其他领域交通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空中 导航公路 水路作 用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1)、应用和特点(2)、核心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获取外界地理信息,其本身主要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处理上。
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首要工作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
高中地理区域突出特征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突出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a58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2.png)
高中地理区域突出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区域的概念及其分类。
2. 选取特定的地理区域(如黄河流域、长江三角洲等),分析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突出特征。
3. 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和改变这些区域的地理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提供基础知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区域特征。
3. 实地考察(如可行),增强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地理区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理区域的分类和特征,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择黄河流域作为案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系分布、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
5. 实践操作: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6. 总结反馈: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检查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价他们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3. 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地理区域特征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4b32b2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b.png)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三地理教材第三章《区域地理》的全部内容,重点学习第一节《区域的特征与划分》。
详细内容将包括区域的概念、特征、划分方法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划分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新课:(1)讲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家乡所在地区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 答案:(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范围、相对独立、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的地理单元。
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范围、边界、内部结构和功能。
区域划分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轻工业和电子产业为主。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河流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0讲:3S技术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0讲:3S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1210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d.png)
3.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信号接收系统
导航型接收机 信号接收机类型: 测地型接收机
授时接收机
4.功能: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5.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 量、航空摄影、资源勘查、农业生产、地壳运动监测 等领域。
航空遥感
灵活
近地遥感 范围小 分辨率高
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5.应用: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天气预报、军事侦察、城市与区 域规划、环境与灾害监测等。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 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 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第20讲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课程标准】: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简称RS)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
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不同类型遥感的优缺点:
类型
缺点
优点
航天遥感 分辨率低 范围大
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 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森林火灾等泥石流、地震、 农林病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现有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 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高中地理小专题大智慧“3S”技术的判断及应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小专题大智慧“3S”技术的判断及应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c45aa50c850ad02de8041fb.png)
“3S”技术的判断及应用一、“3S”技术的应用1.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在民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3S”技术手段的选取1.“3S”技术的关系第一步:看其工作对象的特点:是“点”还是“面”。
如果是“点”,则选用GPS ,如导航、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等。
第二步:如果是“面”,看其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如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技术。
3.3S 技术的综合应用——以自然灾害监测为例1.(山东高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 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解析:选A 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以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2.(广东高考)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GPSC.RS D.手工绘图解析:选A 地理信息系统是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可用其确定保护区的范围。
2015年5月19日至20日,广东多地出现强降水过程,致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42万人受灾。
据此完成3~4题。
3.在雨中前行的司机要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的是( ) A.RS B.GISC.GPS D.数字地球4.为了及时监测和掌握洪水灾情的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A.RS、internet B.RS、GISC.GPS、GIS D.GPS、RS解析:3.C 4.B 第3题,据题意可知,司机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于能进行空间定位的GPS。
高三地理复习 地理入门 第三讲“3S”技术的应用课件
![高三地理复习 地理入门 第三讲“3S”技术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bf51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9.png)
[重点提醒] RS 与 GIS 的区分
“想”与“看”就可以区分 GIS 与 RS。GIS 是地图的 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 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 凡事需要“想”的选 GIS。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 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 RS。
管理
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 与管理
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 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 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生 态 环 境 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
管理
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类型 河流 湖泊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 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 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较深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 均匀的深色调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 房屋排列不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 城市 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 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
A.出行导航
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C.进行矿物地质探测 D.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 解析: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监测系统是遥感,还可以用
于进行矿物地质探测。出行导航用到 GPS,规划城市道路
高考地理中的“3S”技术
![高考地理中的“3S”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46b17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4.png)
“3S”技术究竟是什么?所谓的3S实际上就是指以上三个含有S的英文单词,即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3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简称GP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今天,小童地理跟大家分享高考地理中非常重要的技术——3S技术。
你可能对这个名词有些陌生,但它却在地理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3S技术的概念。
3S技术是由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的一种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能够获取、处理和分析各种地理数据,从而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地理信息。
遥感技术是3S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卫星以及航空和地面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数据,例如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气候和水资源等。
遥感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例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和城市发展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GIS)是3S技术的“大脑”。
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将各种地理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空间数据库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通过GIS,我们可以创建地图、模拟自然灾害、规划城市和资源管理等。
它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还促进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则是3S技术的“眼睛”。
通过使用卫星信号,GPS 能够精确测量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 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3S技术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 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3S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3e2e60e009581b6ad9eb01.png)
专题五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1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考点一区域定位【考例导悟】例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5°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回答1~2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主干精讲】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1.地理坐标定位法(1) 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2) 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
如北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
(3) 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
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经线经过渤海、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经线经过印度洋中部。
如下左图中,根据北回归线和121°E,可判断该岛为我国台湾岛。
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边缘(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如上右图中S市位于太平洋东部,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确定处于美国西海岸亚热带地区。
3.轮廓、形状定位法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如下左图所示定位为青海湖。
4.相对位置定位法(1) 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如要判断某点(45°N,125°E)在哪儿,可以联想到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该点在北京东北,由此可以确定该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学习地理不再辛苦--用3S技术研究区域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专题 精品导学案 学习地理不再辛苦--用3S技术研究区域](https://img.taocdn.com/s3/m/969fd46bce2f0066f4332254.png)
学习地理不再辛苦--用3S技术研究区域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学习内容: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___、___的系统。
获得地面某点的____和____。
2.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_____、_____、_____。
3.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具有____(陆、海、空和航天)、____、____、高精度、自动测量、连续性、____的特点。
4.功能与应用功能——提供精密的____、速度、时间应用:目前广泛应用于____、____、水利、交通、测绘、____、通讯、城市等。
二. 遥感技术的应用1、遥感技术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系统,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____。
是人的视力的____。
2.系统构成:1)遥感平台——据此可分为:____遥感、___遥感、____遥感2)关键——____(各种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等)3)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工具例题: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双选)(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 B.X光C.可见光 D.紫外线(2)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概念:指专门处理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是____的延伸。
2.系统构成:____、____等3.GIS功能及应用:(1)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_______、____、表达。
可解决四大类问题:____及位置分析、____、模式分析、____。
(2)应用:是____的延伸。
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____、城乡规划、____、____、市场分析等。
高中地理3s技术教案
![高中地理3s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3a36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7.png)
高中地理3s技术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3s技术教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⑵组成(了解)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例: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回扣基础 微专题2 地图与“3S”技术学案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回扣基础 微专题2 地图与“3S”技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4ab60fad6195f302ba60a.png)
微专题2 地图与“3S”技术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
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3.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4.遥感技术具有精度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的特点;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6.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专门处理。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评估,还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2018·南京一中模拟)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该图比例尺增大1倍,则( )A.新图比例尺为1∶5 000B.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C.甲地地表坡度变陡D.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2倍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夏季岷江处于丰水期,甲地水位较深;乙地位于陆地上;丙地河岸线较稀疏,水位较浅;丁地河岸线较密集,河岸坡度较大。
据此分析知丙处为夏季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
第2题,该图比例尺增大1倍后,比例尺即为原比例尺的2倍,新比例尺为1∶12 500;新图为原图的4倍;甲地地表坡度不变;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2倍。
(2018·南京市三校模拟)北冰洋蕴藏了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1/4和1/10的煤炭资源,此外还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和水产资源。
被称为资源宝库。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其中主要通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航段称为北极东北航道(下图所示),其价值日益受到国际关注。
回答3~4题。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b6bd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1.png)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高三专题复习课件.ppt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高三专题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2e5f3d856a561252d36fdb.png)
.精品课件.
13
34 .(2012上海卷地理)阅读阿根廷 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1分 〉
阿根界粮仓和肉库” 之称。
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
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 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 射状的交通网络。
⑴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8分)
(1)以文释图,即读图分析,在现有的知识水平条件下, 对一张图像进行观察、阅读、分析,再加上归纳总结,得出 正确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能力的提升。
(2)以图释文,即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形,以直观形象 的图形表达教材中抽象的地理概念、理论和规律,必须在深 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这是培养 抽象思维向形 象思维转化的能力;这点在气候类型分布、特 征中表现最明显。
大脑中,形成“脑地图”,变成地理语言,才能在应用时做到
“胸有地图”,这是进行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
.精品课件.
10
二、区域分布图的判读及定位分析
——地理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 1、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经纬度)
①一般的区域图中往往显示出了经纬度信息,可直接从图中
②利用时间求经度
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 -|φ-δ|,
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①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差异大,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
长;②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③海岸线长,利
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④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
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①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②气候温暖;
③降水适宜;④土壤肥沃;⑤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欢迎凯里一中莅临我校 指导工作
.精品课件.
1
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区域地理定位、区域特征和3S技术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区域地理定位、区域特征和3S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b5f23cd15abe23492f4d1c.png)
气候占 南北延伸很广,地
优势; 面受热状况有很大
②气候 差异,几乎穿越了
类型多 北半球除热带以外
样 的所有气候带;③
地表起伏影响
精选版ppt
15
大洲 南美洲
位置
地形特征 地形分为西部、中部 和东部三大地形区。 西部安第斯山脉;中 部是亚马孙平原和拉 普拉塔平原,东部巴
西高原
精选版ppt
16
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2011·山东文综T1;
3.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资源调查、生态环境
3S技术及应用 2011·天津文综T12011·北 监测、灾害监测与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
京文综T10
命题趋势较强,应特别关注。
精选版ppt
6
[学什么]
精选版ppt
7
[怎么学] 1.明确区域特征在从两大组成要素入手:一是自然要素;二是社会经
22
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23°26
′S
140°E
气候
特征
原因
①山地居大陆东岸,阻
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
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 ①干旱区面
置;③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
伏小
精选版ppt
13
大洲 北美洲
位置
地形特征 地形分为西部、 中部和东部三大 地形区。西部科 迪勒拉山系、中 部大平原、东部
是高原山地
精选版ppt
14
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40°
N
90° W
气候
特征
原因
①大陆形状:北宽
①温带 南窄,其中50°N~
大陆性 70°N最宽;②大陆
济要素。 2.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区域综合特征概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1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考点一区域定位【考例导悟】例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5°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回答1~2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主干精讲】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1.地理坐标定位法(1) 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2) 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
如北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
(3) 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
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经线经过渤海、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经线经过印度洋中部。
如下左图中,根据北回归线和121°E,可判断该岛为我国台湾岛。
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边缘(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如上右图中S市位于太平洋东部,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确定处于美国西海岸亚热带地区。
3.轮廓、形状定位法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如下左图所示定位为青海湖。
4.相对位置定位法(1) 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如要判断某点(45°N,125°E)在哪儿,可以联想到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该点在北京东北,由此可以确定该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2) 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就是以我们熟悉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考系,来确定某点的位置。
如上右图根据黄河的位置、形态与流向可判断图中平原为河套平原。
5.特殊景观定位法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故宫,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6.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
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大致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
【迁移应用】某月,小明去某岛旅游时,发现该地的传统民居很有特色,其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坡面陡峭,挑檐南北朝向,并向上伸展很长。
挑檐下的遮阴区是正午时家庭作坊的位置。
该月内当地居民的正午家庭作坊位置从南侧移到北侧。
下左图为当地民居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中的2.该建筑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遮阴B.排水C.防风D.防潮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3~5题。
3.该岛位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4.最能说明该岛自然植被特征的是A.冬季落叶,夏季绿叶B.终年常绿,柔软阔叶C.草类为主,连绵成片D.终年常绿,革质硬叶5.图示岛屿西部较东部降水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双选)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考点二区域特征的分析与区域差异的比较【考例导悟】例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主干精讲】1.区域特征分析方法(下左图)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上右图)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上右图所示。
3.常见地理因素特征差异成因分析思路(1) 气候差异的形成(下左图)(2) 地貌差异的形成(上右图)(3) 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迁移应用】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右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
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B.屋顶缓——防暴雨C.窗户小——防外敌D.石头压瓦——防大风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一个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图甲、图乙分别为耕地、草地在各区域中占农业用地百分比图。
图示地区耕地、草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0%、50%。
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区A.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地B.耕地和草地均主要分布在东部C.东部多草地,西部多耕地D.耕地和草地均主要分布在西部4.该地区草地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地形C.市场D.交通5.影响该地区耕地和草地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日照B.气温C.土壤D.河流澳大利亚(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乙)。
据此回答6~8题。
6.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甲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7.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8.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考点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例导悟】例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这—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主干精讲】“四字”法突破“3S”技术手段的选取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迁移应用】1.目前监测全球湖泊水位变化主要采用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5G基站是新一代小型设备,覆盖范围相对较小;数量可能是4G的2~3倍,光纤用量将比4G多16倍;选址难度较高,需要通过勘察设计和系统仿真,提高基站选址效率和覆盖效果。
2.5G基站选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22时22分,玉兔二号巡视器抵月球表面开展科学探测,并将探测数据通过中继星“鹊桥”(如下图所示)传回地面。
3.对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4.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
这些处理需要借助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AI(人工智能)技术微专题区域地理位置【考例导悟】例1 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率例2 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思维导图】【主干精讲】1.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1) 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2) 经纬度位置——点——具体的经纬度;面——是一个范围;重要的经纬线;——跨纬度带、所处热量带(3)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部,大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大陆(4) 相对位置——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行政区相邻、隔海相望、位于某地什么方位(5) 经济位置——所处经济区及地位、邻近(远离)某经济区(6) 交通位置——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枢纽、控制重要海峡等(7) 政治位置——政治地位(首都、省会)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1) 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