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行政学理念挑战与趋势
简论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简论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简论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公共管理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理解,公共管理实践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理论则是指探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活动规律的学科体系。
现阶段,伴随着市场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应当不断推进其在信息化、社会化、本土化及全球化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
论文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全球化本土化一、引言公共管理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研究。
作为一种实践的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与其他公共组织一起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作为一种研究的公共管理是指探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价值定位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包括行政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管理学科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此外,与西方国家相比,受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公共管理问题渐趋个性化。
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并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公共管理得到迅速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电子政务等新兴科技兴起,公共管理日趋公开、透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政务进一步推动了公共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政府公共管理的新阶段。
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_发展与前景

82008年第9期总第279期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与前景张成福[摘要]中国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动力在于中国社会变革和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需要。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日趋成熟和专业化。
中国公共行政学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觉醒;研究方法论的改进;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强化科际整合和跨学科研究;加强比较研究;致力于本土化的理论建构等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发展成就;未来前景[中图分类号] D0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9-0008-06一、导言从历史到现在,凡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地方,都面临着如何将自己有效地组织起来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公共行政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其历史同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
尽管时代变迁,但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从未发生改变,即建立和发展一套有效的治理体系,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解决公共的问题,从而实现集体的目标。
所不同的是,不同时代的治理体系,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政策。
从历史上看,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乃至王朝和国家的兴衰。
因此,建立优良的治理结构,从而实现善政,自古到今,都是东西方许多先贤学人探索的永恒主题。
如何治国理政的思想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或科学,与其它科学领域一样,从一开始就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即透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去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在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多元理论共存、多元典范共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
作为一门学科,公共行政的研究变得日趋成熟,日趋专业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重建以来,公共行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十分令人可喜的成就,亦逐步走向成熟和专业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公共行政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和诸多原因,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评估中国大陆公共行政的研究现状:前景与挑战

评估中国大陆公共行政的研究现状:前景与挑战Evan Berman敬乂嘉摘要本文从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进行评估。
总体看,中国大陆公共行政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过渡和成长期,知识创造和对高质量学术的追求正得到更大重视,但还没有成为学科的主流。
当前亟待普及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尤其要大力开展基于数据的经验研究。
在研究资源缺乏的条件下,需要努力改善年轻学者成长的环境。
突破语言的障碍,与国际学术接轨,也是中国大陆公共行政研究走向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学者应该利用国际上方兴未艾的中国热,采纳和发展国际标准,为国际学术作出贡献。
中国大陆近年来迅速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已经导致了在公共行政包括其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期望。
中国的大学自从2001年首批设立24个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项目(MPA)以来,项目数量上已经大为扩张,招收学生的数量已经可以与美国的MPA项目平分秋色,达到每年约一万五千到两万学生,而后者有部分数量的学生是国际学生。
在1999年,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率先建立了公共行政博士学位项目。
在学术圈和行政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大学内公共行政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期望也不断高涨。
在顶尖大学,教员们日益被期待在包括被S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以便可以与临近的亚洲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行政同行们,在研究水平上实现接近和同步。
公共行政研究也被期望为新一代的公共经理提供有力支持,为中国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
这种期望适逢其时,也成为公共行政研究者所必须正视和应对的现实;基于此,2007年9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当代公共行政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
在这个历史性的关口,这次会议就中国公共行政研究已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新的取向进行了探讨。
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4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总共提交了25篇完整的论文。
这次会议的讨论是开放的、诚恳的和生动的。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三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三(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及意义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四、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五、公共行政学的现状与趋势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公共行政学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及意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方法、现状与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及意义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科。
其核心在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同时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政府职能不断扩张,管理日益复杂,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效果。
20 世纪中后期,公共行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我国。
四、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府组织、公共政策、行政管理、政府预算等方面。
其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力求客观、全面地揭示公共行政的实际情况。
五、公共行政学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公共行政学在我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公共行政学深入研究如何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
其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此外,全球化趋势也使得公共行政学需要关注跨国政府合作、国际公共政策等问题。
六、结论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行政生态学看中国行政改革的挑战与发展

为了加强创新性,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学校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 组讨论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课 程等,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掌握行政管理知识。
3、建立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可以建立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包括人文素 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行政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行政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强调行政 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行政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在行政生态学框架 下,行政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都对行政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行政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面对复杂多变 的内外部环境时,中国行政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官僚体制问题严重,政 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其次,行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 乏专业化培训和管理,使得行政论
总之,里格斯行政生态学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 调了行政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提供了解决当前行政管理面临 的问题的方法;指明了未来行政管理发展的方向。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然而,从公 务员考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次演示将从 公务员考试的角度出发,探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从行政生态学看中国行政改革 的挑战与发展
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行政改 革:挑战与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改革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行政生态学为理解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次演示将从行政生态学概 述、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挑战、发展机遇以及行政生态学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中 国行政改革的挑战与发展。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未来:本土化、对话和超越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未来:本土化、对话和超越作者:于文轩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13年第1期一这次会议的主题归纳起来是本土化,对话与超越。
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政策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同国际公共行政学界(主要是美国)的学术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要求自己的学者在国际公共行政学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在和国际公共行政学学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公共行政学者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张建民、江华,2009;何艳玲等,2007)。
首先,公共行政学本身是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是非常地方性的(Parochial),非常本土化的。
就以现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发源地美国来说,在美国,公共行政学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学科。
尽管威尔逊强调美国公共管理可以从欧洲借鉴经验,但是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问题和旨趣是非常美国化,以解决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为己任。
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是相当以美国为中心的,表现为比较公共行政学这一研究路径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发展中的衰落和一蹶不振( Jreisat,2005)。
在相当程度上,公共行政学研究从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问题的提出,理论的运用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是相当美国化的。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相当大程度上是以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为参照系的,学习和参考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和主题,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逐渐感觉到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旨趣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需要相距甚远,并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国际公共行政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对中国问题不了解或缺乏兴趣。
由于美国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关注的是,在一个成熟的民主架构下,行政机关如何管理自身和协调自身与其他政府机关和社会的关系的问题。
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作者: 陈厚义
作者机构: 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出版物刊名: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78-81页
主题词: 公共行政学;因特网;信息;科技;公共行政问题
摘要:因特网所造成的重大环境变迁与生物科技将带来的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冲击,决定了未来公共行政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构建符合信息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学术范式和相关理论。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公共行政学,着眼中国公共行政现实,并面对正在迅速变化的未来环境,不但要有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深入研究现实环境中的中国公共行政问题,还必须有面对未来的勇气,积极主动地研究未来环境下需要正视和解决的公共行政问题,迎接来自未来环境的挑战。
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行政管理理论是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行政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不断适应社会和实践的需要。
本文旨在探讨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1.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行政管理面临着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管理要求,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2. 注重创新和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越来越多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方法被引入实践中,强调管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管理环境。
3. 强调参与与民主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权威与效率,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更加强调参与与民主。
参与型管理、民主决策、公民参与等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重视,推动着管理实践向更为民主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4. 推崇透明与诚信透明性和诚信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强调透明和诚信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对称和信任。
5. 注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了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路径。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未来趋势1. 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行政管理理论将继续向更加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发展。
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问题都需要行政管理理论来进行进一步探索。
2. 更加民主和参与未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将更加强调民主和参与的理念。
公民参与、政府透明、权力制约等概念将成为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政府将更加倾听并满足公民的需求。
3. 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行政管理面临着全球性的问题,未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将更加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

公共行政学之行政改革一、引言公共行政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政府组织与行政事务的管理和运作。
而行政改革则是指对政府组织和行政体系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公共行政学中关于行政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其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二、行政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各国政府在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的过程中,必须对行政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
行政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运作。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政府需要提升竞争力和效率。
3.政府责任的拓展:政府不再只是在保障公共利益和提供基本服务上发挥作用,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三、行政改革的原因行政改革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政府效率:通过简化流程、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2.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3.增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4.促进社会发展: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推动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创新与发展。
四、行政改革的影响行政改革对政府和社会的影响是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政府服务:优化政府机构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增强社会参与: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增强社会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
3.增加政府责任:加强政府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和服务提供,提升政府的责任感和执政合法性。
4.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增加投资环境的可预测性,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五、结论行政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合作,不断探索和实践。
只有不断推进行政改革,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和需求,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

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由传统向选定的全面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期里,我国政府行政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的挑战,如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繁荣与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等,我国政府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对我国政府行政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文就当地中国政府行政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变革来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给当前我国政府行政变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政府行政挑战变革一、当前我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一)挑战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在经济领域,我国政府行政面临着一个双重挑战,一是如何维持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二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转型。
1、如何维持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8.6%,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经济过于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疲软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扮演着设计者、资源调动者、变革推动者等多重角色,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者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经济转型中,我国政府行政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市场体制等。
这些转变的实现都需要我国政府行政做出相应的变革。
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现代化趋势

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现代化趋势公共政策与管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重要的职能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现代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本文将就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现代化趋势进行探讨。
一、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公共政策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
政府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结合,更加及时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舆情,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民意的政策和管理策略。
二、参与式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政策与管理趋向更加注重民众参与,强调多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逐渐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开放、协商和民主的决策过程。
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沟通成为常态,通过各类公共磋商、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民众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政策制定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三、创新与绩效导向现代化的公共政策与管理趋势中,注重创新和绩效导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创新涉及政策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政策的内容和手段的创新,还涉及政府和管理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绩效导向的管理理念下,政府和管理机构必须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政策和管理的有效实施,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的公共政策与管理趋势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
传统的政策和管理往往偏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现代化的公共政策与管理倾向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政府和管理机构需要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全球化与跨部门合作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公共政策与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
国际间的交往和合作愈发紧密,问题的解决也愈发需要跨部门的合作。
政府和管理机构需要与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兼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 治与行政。
1
conflicts among its basic assumptions, think highly of and solve such issues as democracy, civil right and political responsiveness, think highly of, foster social capital and exert its effect from institutional design.
新公共管理的知识基础及其局限∗ ——兼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谢志岿∗
【摘要】:新公共管理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管理理论与实 践、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思潮、实用主义哲学和目的论社团思想等。作为一场公共部 门的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为公共行政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无论从知识基础、实践和社 会效果来看,新公共管理都存在局限性。任何一种公共行政,要想获得持久的合法性,都 必须解决效率与民主(回应性)的问题,尽量地达成二者之间的平衡。新公共管理要想走 得更远,必须协调它在基本假设上存在的矛盾,必须重视和解决民主、公民权和政治回应 性等问题,重视并在制度安排上培养和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知识基础 局限 公共行政学 发展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Its Intellectual Bases and Limitations Also on the Tren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e Zhikui 【Abstract】:The intellectual bases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 such theories or thoughts as public choice theory,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liberalism/new conservatism, pragmatism 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the state as a purposive association, and so on. As a reinvention movement of public sector,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enriches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but it also has limitations no matter in intellectual base, practice or in its social effect. Any paradig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ust solve the issue between efficiency and democracy and attain their balance if it tries to get insistent legitimacy. If it wants to go farer,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ust coordinate the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与展望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与展望作者:马骏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12年第1期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
这篇文章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此文发表后,中国公共行政学迅速地恢复和重建。
为纪念夏老这篇文章发表30周年,本文对过去30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成绩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重建公共行政学,并开始了早期的研究。
不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科重建,即建立学位点和教育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也产生了一部分质量较高的研究,例如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但从整体上来讲,在这一时期,研究队伍规模较小,研究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专业化程度也不够高;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讨论的层面,对本土问题关注不够,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也不够。
对于西方公共行政学,整体上仍处于吸收和借鉴阶段,而且主要是吸收西方公共行政学早期和中期的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研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国内资深的公共行政学学者在科研上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加之一大批年轻学者加入研究队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开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首先,尽管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是,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数量上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
最为关键地,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也越来越专业化,与政府实践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在这一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拓展了危机管理、绩效管理、公务员编制研究、公共预算、社会政策、NGO与公民社会、腐败与廉政、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食品与药品监管等新的研究领域。
其次,本土研究开始越来越受重视,对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重视,并涌现出一批以中国公共行政真实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讨论美国公共行政学的问题,甚至是老问题。
这些以中国公共行政真实世界为基础的研究,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与以前相比,更加贴近中国公共行政的真实过程,并开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的理论化。
公共管理的挑战与机会展望

公共管理的挑战与机会展望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公共管理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基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模式,它负责管理复杂的政策问题和社会事务,保证公众的基本权利和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然而,现代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公共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将其转化为机遇,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挑战1.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加。
公共管理者在处理政策、组织、人员和财务等方面时,必须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协作,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规则。
然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解决许多未知或模糊的信息,导致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
2. 预算和资源限制政府的预算和资源有限,这意味着公共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可支配资源内作出决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面对多种需求和需求间的矛盾,使得公共管理者面临选择的困难。
他们必须正确分配资源,以满足基本需求、提高效率和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3. 推动变革和创新如何推动变革和创新是公共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必须及时调整其机构、运作、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策略,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
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需要去触及一些既定利益,在某些领域中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阻力。
二、机遇1. 社会合作的提高社会合作的提高是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重要机遇之一。
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和支持,有助于公共管理者克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应采取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方式进行合作,加强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实现社会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2. 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共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新技术来打造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实现公共管理的全面性和协调性的提升。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分析和预测社会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政策,也可以利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和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改革的趋势和挑战

行政改革的趋势和挑战在当今世界,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行政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服务质量和公共治理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然而,行政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趋势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从趋势来看,行政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方面,如今政府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科技创新等领域。
政府决策的透明和参与性增强。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透明和参与性的决策机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点。
政府效率的提升也是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政府需要提高运作效率,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减少无效繁琐的行政程序。
然而,行政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政策执行的难题。
即使制定了好的政策,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政府要想提高政策执行效果,需要加强内部协调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地落地。
行政改革难以避免的会遇到利益困境。
改革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会对原有利益格局造成冲击,引发各方面的反对和抵制。
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沟通和协商,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改革还面临着技术和人才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人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趋势和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组织和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效能。
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政府需要加强内部协调和合作,优化政府职能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和行政利益冲突。
政府还应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行政改革的进程。
行政改革既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本士化分析——浅析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

( 公共 政策 与行政管理) 的合流等[ 当前 , 2 1 。 必 须特 别 注 意 公 共 政 策 学 与 行 政 学 及 公
共 管理 学 的关 系 问题 , 公 共 政 策 学研 究 把 放在公共管理部 门 ( 尤其 是行 政 管 理 ) 学 科 发 展 的背 景 与趋 势 中 去考 虑 。
策 学 的应 用 性 、 实性 未 能充 分体 现 。 现 二、 中国公 共政 策学研 究和 发展 的取 向 新 世 纪 之 初 的 中 国 公 共 政 策 科 学 正 处 于 发 展 的 关 键 时 刻 ,处 于 突 破 的前 夜 。
提供政 策相关 知识嗍 为现 实政策 实践服 ,
务 。因 此 , 1 纪 的 中 国公 共 政 策学 必 须 2世
学发展的现状, 合理确定中国公共政策学研
究和 发 展 的 取 向 , 正 做 到 我 国 公 共 政 策 真 的 科 学化 、 民主 化 和法 制化 。
一
、
中国 公 共 政策 学 发展 的的重大 政策
问题 ) 研 究 , 强 政 策 相 关 知 识 在 政 府 的 加 决 策 过 程 中 的应 用 , 挥 政 策 科 学 理 论 在 发 政 策 实 践 中 的指 导作 用 , 显 中 国公 共 政 凸
刘 禄 韬 (94 )男 , 18一, 湖北潜 江人 , 硕士研
究生学历 , 目前在北 京强度环境研 究所 从事人 力资源管 理工 作,研 究方 向包 括人 力资源 管
在 :公共政 策学 的宣 传普及 工作 做得 不
够, 公共 政 策 学 的 学 术 价 值 和 实 践 价 值 特 别 是它可 以作为决策 科学 民主化 的主要
向政 策制 定 系统 的投入 形 成 正确 的政策 , 从 而在 执 行 过程 中转化 为生 产 力 并取 得 社 会 效益 的需 要 ; 是不 断深 化 与加 快社 会主 义 也
困境与突破:对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有 两 个 方面 至 为关键 , 是西 方 公共 行 政 学理 论 一
的 引进 , 一是 中 国行政 实 践 的发 展 。中 国近 现代 史 告诉 我 们 , 括 现 代 学术 在 内的整 个 中 国现 代化 取 包 向都 不 是 自发 的, 而是 外求 式 的 , 公共 行政 学 的现代 化进 程 也 是 从 学 习 、 移植 西 方 理论 开 始 的 。对 西方
第 1卷第 4 8 期 2 1年 7 02 月
工会论坛
T a eUn o s’ b n r d in ue
V0 .8 No4 1 . 1
J 1 01 u. 2 2
【 社会 科 学综 论 】
困境 与突破 : 对我 国公共行政 学发展方 向的思考
韩 晓 程 东杰 ,
(. 1 山东财经 大学 , 东 济 南 2 01;2. 山 04 5 山东省工会 管理 干部 学 院, 山东 济 南 2 00) 10 5
历史对此已有所证明在拿来主义影响下之所以特别强调现实关怀是因为我国公共行政每当中国公共行政学理论出现问题之时人们首先学理论长期依附于西方行政学理论把西方理论作想到的就是从国外拿来什么理论以及怎样把该理为其理论创构的基本依据和范型事实上已经造成论原样运用到中国而非潜心去探研我国公共行政了理论研究中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的断裂也学自身的问题所在
题 之 一 就是 理 论 与 行 政 实 践 的脱 节 。n那 么 , 什 是 么 原 因导 致 了我 国 公共 行 政 学 理 论 与 实 践 的脱 节 呢 ?解 决途径 何在 ?本文将 对 这两个 问题 进行 深入
剖析 。
皮” 面 。 局
上述 分 析表 明 , 当前 我 国公共 行 政 学所 遭 遇 的 最 主 要 问题 就 是 公 共 行政 学理 论 与行 政 实 践 的 脱 节 。那 么 , 成 这种 脱节 的 原因 是什 么 ?除 了上 文 造 已经提 及 的相 关 因素之 外 , 们 认 为还 可 以从 客 观 我 原 因与主 观原 因两个 方面做 出进 一步 的分 析 :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事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
公共事业的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缺乏、效率低下、管理不当等问题。
为了实现公共事业的高效运行和发展,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向。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如预算、人力、技术等。
然而,现实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细致的成本效益分析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和监督,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和高效。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能力,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精确度。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积极推进社会参与,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可以通过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和互动,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提供需要的公共事业服务。
第四,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加强规范和监管。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因此,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非常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监督机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公共事业的公正和透明。
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有加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以及加强规范和监管,才能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国行政学的发展挑战与应对

我国行政学的发展:挑战与应对作者:周柏春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09期[摘要]行政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我国的行政实践是行政学发展的现实依托和最重要背景。
毋庸讳言,行政学对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行政学研究得好,不仅能在理论上将行政活动诠释清楚,而且能在解决具体行政问题的过程中为政府和公务员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可以说,做好行政学的研究工作,对于现代政府而言,大有裨益。
[关键词]行政学;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9-0049-02一、我国行政学研究的现实依托1.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无疑是我国行政学研究最重要的实践背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行政学就是要为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行政学也要有全球视野,吸纳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历史的、科学地、辩证地吸收和利用。
换而言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立足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中国行政改革中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温饱问题、贫困问题,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但伴随改革开放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又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很多是政策导致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如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社会价值混乱问题等等都有扩大的态势,如果不给以关注,适时纠治,势必会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局,也会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新阶段,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种问题都可能发生晕轮变化,这也给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一现实也要求行政学对相关命题应有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将受到重视
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建构自己的行政 理论,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对方 法论的反思。
要对现有的方法论予以充分的了解和尊重, 并了解其有限性,不可迷恋所谓的科学方 法而排斥其它的方法论。
了解“行政现实”的方法是多样的,科学 和理性只是一种途径,哲学的、宗教的、 艺术的途径也是理解公共行政领域行为的 重要方法,同时亦不可以西方的科学理论 或行政理论典范为归依。
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将受到重视 社会需求的回应与满足问题将是研究重
心 科际整合与跨学科研究提到议事日程 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将成为学科热点问题 公共行政学科的本土化问题是中国学者
长期关注的核心领域
1.公共行政研究者应重视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
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尽管观察 可以引出问题来。如果没有问题意识,是不可能 产生出有意义的观察活动的。
3.公共行政学的学术渊源在哪里?
罗森布罗姆:公共行政学科的三大学术 渊源——政治的、管理的和法律的
政治学为公共行政提供了社会价值的视 角;
管理学帮助公共行政强调效率、效益的 理性;
法学为公共行政提供一个寻求稳定的制 度工具
4.谁主宰着公共行政学的价值理念?
从公共行政宪政价值理念的思想传承看,自杰斐逊,中经 沃尔多、戈尔姆比斯基、弗雷德里克森、奥斯特洛姆到登 哈特,构成一种宪政主义的思想传承,体现了公共行政发 展的宪政价值,即公正、公平、平等、民主、自由等价值 理念。
4.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是综合的、科际整合的,研究 行政学必须有政治学、心理学、法律学、 经济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历史学等相 关的知识.
诸如此类的专业化的知识,为公共行政学 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专门领域的知识来源。
(二)走向繁荣的公共行政学:未来的趋势
公共行政研究者更应重视问题意识与研 究态度
问题意识的本质就是科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要 具有的批判意识以及创造性思考的精神。
公共行政理论者和实务者问题意识的提升,首先 要熟悉行政学界目前所积累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 中的新发展,必须了解和理解各种知识理论;其 次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最后亦与科 学研究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在研究态度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改变功利主宰 的倾向。行政学研究应抱持“内在动 机”(intrinsic motivation)或“内在报酬” (intrinsic reward)的态度研究行政问题,实 是关键所在。
4.科际整合与跨学科研究提到议事日程
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一学科的知识与理论 不足以解决公共问题,多元科学的研究途径符合 复杂世界的本质。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包含着从其它社会科 学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 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发展起来的概念、假设和 理论,也深受自然科学(物理学等)理论和假设 的影响。
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为公务职务做好准备, 同时结合技术与管理训练,提升公职人员的 管理能力,都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土壤。
3.公共领域Biblioteka 问题与危机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公共行政的研究 取向构成了影响。新的社会问题促使公共 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寻找新的解决问题 的方式,以创新和前瞻的态度和行为解决 公共问题。
公共行政学价值理念的多元认知的背后,是 多种价值的博弈逻辑。
1.什么是“公共行政”?
Marini:公共行政是应用知识解决公共部 门之问题。
Nigro:在公共机构中合作性团体努力, 涵盖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在政策规 划中具重要角色,为政治过程之一部分。
Rosenbloom:公共行政是运用管理、政治、 法律的理论和过程实践行政、立法、司法 等部门指令,提供整体社会所需。
自汉密尔顿,威尔逊、泰罗、魏洛比、古利克、西蒙至奥 斯本,形成了一种管理主义的思想传承,体现公共行政的 效率等管理价值。
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两种价值理念的选择主宰着公共行政 学的演进
公共行政的宪政价值与管理价值时而相互冲突,时而相互 补充。故公共行政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被称之为是“反国家 主义”这一独特政治传统的产物。
中国公共行政学: 理念、挑战与趋势
主讲人 : 何精华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西方公共行政发展自伍德罗·威尔逊以来, 已逾一百二十年的历史;而中国公共行政之 发展,在“中国行政学之父”张金鉴教授等 人的努力之下,也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西方社会形态的线性演进与公共价值的单向 突进,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呈现 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与之对应,中国公共 行政价值理念的确立,呈现跳跃性的、多重 价值跨越与共生的特征。
4.缺乏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中国公共行政学没有构建起本土化的 公共行政理论。
没有深入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也没有 收集各种数据来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没 有经验事实支持。
没有检验的理论假设就被当成真理, 理论构建也只是概念之间的循环论证, 即停留在概念分析的层面。
5.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多重价值跨越与共生,极大影响着中国公共 行政学价值理念的确立,并对政府管理实践 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面临严 峻的身份危机。
公共行政学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社会关于公共 行政的希望和理想、信仰和依托、期待和憧憬, 是公共行政学所追求的一种终极化的应然状态。
把握公共行政学的价值理念,必须了解什么 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5. 公共行政学的现代理念是什么?
综合多元团体、多元选择、代议政治、服务顾客、公 民资格等理论观点,公共行政学的价值理念有三:
效率 Simon:效率是行政问题的核心 公共行政=组织管理理论 回应 Ostrom:民主行政 Denhardt:公共行政即社会价值变迁过程之有效管理,
公共行政须与民主社会配合、并反应民众需求 前瞻 全中燮:公共行政已扮演设计及执行变迁主导因素,
本土化有两层意义:一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 行政,使公共行政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二 是公共行政学要更加关注“知与行”、“理 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公共行政的知识与理 论同中国社会发生密切的关系,根植于中国 并为中国所用。
谢 谢!
公共行政须考虑“策略性规划”
6.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质与思想内核
学科特质:边界宽广或难有边界——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思想内核:以公共利益为价值观、以 组织方法为手段的软硬件组合。
核心软件——即价值核心是公共利 益观。
硬件结构——即政府组织设计和管 理程序。
7.公共行政学的宏大使命
近期操作目标: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经 济的发展
长远目标:追求人类平等、博爱、自由、 正义、富足和繁荣的崇高理想
二、身份危机:中国公共行政学面临的挑战
1.科际整合与科际冲突的矛盾
如何处理与政治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经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管理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关系
2.研究重心的“非中国化”
美国的公共行政学也只是一种“特殊 主义”的知识体系。
2. 公共行政本质是什么?
Friedrich:行政是政府核心 Ventress:公共是国家重心 Frederickson:公共行政具有公共本质是与其他学
科最大差异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追求公共利益是行政之特质。
(1)重塑民主政治:提升政府反应性、增进政策支 持;(2)权力责任并存:运用行政裁量权需权责 相符;(3)内在吊诡特质:政策拟定需追求公益、 必用以争取人民支持“双面功能”;(4)弹性政 治指导:公益解释须寻政治惯例、行政传统。
3.社会需求的回应与满足问题将是研究重心
作为一门解决公共问题的应用学科,需要回答 许多急迫的问题。
政府和社会期望公共行政学者能帮助解决各种 复杂的社会问题,公共行政学者有责任研究现 代社会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提供 建设性对策与咨询建议。
政府和学者使用不同的沟通语言与专门术语; 政府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学者重视理论模式的 建立;政府对于许多政策问题无法操控,而学 者往往将复杂的实际问题予以简化或将研究范 围予以控制。
信任的降低
2.公共行政的职业化
公共行政的职业化,最根本的在于确保公职 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能力胜任(competence)。 确保公职人员的能力,除了淘汰不胜任或不 敬业的公务员这种消极的做法外,更具建设 性的做法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务人员培训 教育制度,积极发掘公务人员的潜能,培养 主动创新及负责任职的前瞻性途径,这为公 共行政学知识的普及创造条件。
存在着“六个赤字”的问题,政府管理亟待改 革与创新,这为繁荣公共行政学提供重要机遇。
公共服务赤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 财政赤字: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政府财政
赤字 制度赤字:政府管理的许多方面缺乏制度的保
障 能力赤字:政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
需要 绩效赤字:官僚主义和效率不彰 信任赤字: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公民对政府
比较研究的价值,在于扩大我们对各种可能性 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解决现实世界的行 政和政策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方法, 避免使我们囿于己见,固于己见。
比较研究可以打破不加反省的民族和文化偏见, 避免文化局限的结论。
6.公共行政学科的本土化问题是中国学者长 期关注的核心领域
中国公共行政学充满了移植和加工的特点和 性格。从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或公共行 政学中国化的角度看,本土化则是中国公共 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
公共行政学的核心使命是从政府的 角度提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 与策略。
中国的公共行政学者尚不具备研究 各种公共问题的能力。
三、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前景展望
(一)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与历史契机
政府改革与创新 公共行政的职业化 公共领域的问题与危机 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
1.政府改革与创新
多元学科的整合研究,并不意味着公共行政学科 研究者和实践者要全知全能,而是一种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