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作出了哪两个发现?
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什么?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是什么?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
根本属性:运动
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
4、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实践
6、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不仅是自认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是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7、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什么?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9、联系有哪些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0、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
11、联系和发展都包括哪些环节和形式(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1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13、怎样理解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极其辩证关系原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作用:
同一性:①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中一方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斗争性: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之便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主要地位,在另外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13、怎样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意义: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和方式,揭发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什么?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可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

由此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1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矛盾分析方法
19、如何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念是什么?
实践的观点
2、实践都有哪些特征和哪些形式?
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本?)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是怎样的?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6、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
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7、如何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重要?
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理性认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

这是实现这次飞跃的前提。

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五,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认识的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这是因为:
(1)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8、认识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是怎样的?)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9、怎样理解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10、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怎样的?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
③在检验实践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15、什么叫价值?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6、如何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不仅有良性的互动状态,还有恶性的互动状态,如果理论创新脱离了实际,继而用脱离了实际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错上加错,产生坏的结果,导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恶性互动。

因此,正确把握二者的创新关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使互动过程呈现良任运动状态的基础保障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什么叫社会存在?什么叫社会意识?什么叫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形态:指系统的、自觉的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

3、如何认识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
性。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指导我们搞好文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思想文化的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其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其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其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7、什么叫生产力?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什么?
生产力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工具
8、什么叫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10、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生产力
11、什么叫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2、什么叫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与特殊形态是什么?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①
13、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
1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5、如何正确认识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①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人类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地控制手段
④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17、什么叫人民群众?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对一切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持什么样的观点?
1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这一队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依据: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质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如何看待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人。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和偶然性的统一,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2、在商品的两个因素中哪个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价值
3、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什么?
马克思劳动性质学说
5、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6、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转化为什么样的矛盾?
7、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什么?表现形式是什么?这一表现形式违背不违背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0、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
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1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
1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
13、马克思如何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意义是什么?
区分: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别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意义: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14、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两个基本生产方法?
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这种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除了使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以外,资本家还使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让他们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15、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形成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它的前提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以此形成了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16、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工人有什么影响?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17、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什么叫平均理论?平均理论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叫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如何形成?
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过剩
2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3、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但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

第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控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第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三,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第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p237~241
1、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