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赋税三原则启示
【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子、孔子和傅子的财税观
【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孔⼦和傅⼦的财税观【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孔⼦和傅⼦的财税观2015-01-14国家税务总局 税收是⼀个古⽼⽽⼜现实的话题。
中国古代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赋税思想,如今读来仍闪烁着智慧的⽕花。
重温历史,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是在探索历史规律,以史为鉴。
管⼦、孔⼦和傅⼦的财税观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仲是我国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理财家。
他曾出任齐国宰相,协助齐桓公管理国家。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治国》)是管⼦治国理财的核⼼思想。
实现这⼀主张,就要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才能“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为此,他提出三个观点:⼀是藏富于民,知予为取;⼆是取民有度,⽤之有⽌;三是予之为取,天下同利。
⾸先,藏富于民是取财的前提和必要的条件。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统治者从何处取财呢?其次,取民之财、取民之⼒⼀定要有“度”。
因为财富的⽣产和民⼒的使⽤是有限的,所以统治者取民之赋役不能⽆休⽆⽌,否则“国虽⼤必危”。
最后,当轻取于民,国⽤不⾜时,就要考虑民与国均有利的理财之道。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专卖制,向⼭林矿产获取财政收⼊,即所谓“官⼭海”。
“政在节财”。
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
孔⼦认为,赋敛必须“度于礼。
”他主张以礼制赋、使民以时、⾜君先⾜民、敛从其薄;反对横征暴敛和统治者⽆限制的奢侈腐化⽣活。
他的治国理念强调:“政在节财。
”政,正也(《说⽂》),⼜见《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这说明,政,就是做“正事”。
⼀个社会或者国家所做的正事,就是现代意义的⾏政。
孔⼦的观点表明,掌管国家要解决好政府财政⽀出问题。
其中,财政收⼊怎样⽤,事关国家的⾏政管理,类似现代⼈所说的“公共品”应当以节约⽅式提供,倡导“节俭”。
“安上济下,尽利⽤之宜”。
傅⽞是魏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学家。
中国古代税赋思想中蕴含的现代税收原则
中国古代税赋思想中蕴含的现代税收原则梁城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42)内容提要: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梳理了中国古代“税”、“赋”和“租”的起源,分析了我国古代税赋思想中蕴含的税收原则中的税收公平、税收效率以及税收适度等原则。
虽然,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原则均有所涉及,但是关于税收公平方面则得到的关注更多,这表现出古代人民对于公平方面的强烈诉求;税收效率方面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征税效率上,而对于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阐述缺失;由于古代政治体制的限制,相对于前两个原则,税收适度原则在古代难以得到贯彻。
最后借古鉴今,对于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三点启示。
关键词:税赋思想税收公平税收效率税收适度现代税收原则中图分类号:F8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18)10-0105-08〔收稿日期〕2017-10-23〔作者简介〕梁城城,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幸福经济学视角下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15XJC790012)。
一、引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把财政的地位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凸显出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财政的一半是“财”,另一半是“政”,作为“财”的部分,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组织财政收入的上缴以及如何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
税收是财政收入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工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西方学者斯坦因注重“税”与“捐”的区别,他认为税收是现代国家依据宪法与公共行政而进行的合法财政征收活动,而“捐”是一种凭借权力而强制性的征收活动。
按照这种看法,真正意义上的税收也就仅仅200年的历史而已,对于我国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则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傅玄的税收原则及其启示
再次 ,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法体系。 如 傅 玄所 言 ,“ 上不 兴 非常 之 赋 ,下 不进 非 常 之贡 , 上下 同心 , 以奉常 数 , 民虽输 力致 财 , 而莫 怨 其上 者 ,所务 公 而制 有常 也 ” 目前 , 。 我 国法 定征税 不 重 , 由于征 税 权和 征费 权 但 分 散 , 际税 费 负担 相 当沉重 ,靠财 政供 养 实 的机 构庞 大 人员过 多 。 18 ~19 间 , 9 5 96年 我国的G P增长了 75 倍 ,同期税收增长 D .6 了 33 倍 ,而 收费 却增 长 了 2 .5 ,收费 .8 57倍 收入 占G P的 比重从 2 升至 88 而税 D . .%, 收 收入 占 G DP的 比重 却从 2 .% 降 至 1 . 28 0 1 ,这 种状 况既 反 映 出我 国政 府 收 入 中存 % 在较 严 重 的 “ 以费挤税 ” 以及 税 收缺位 现 象 , 也反 映 了收费 的过度 膨胀 对税 基 的侵 蚀 。 税 税收思想今天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圃 制 的 进一 步改 革 要 着 眼 于 规 范 财政 收入 形 式, 在实施有效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严格预算 【 参考 文献 】 管理 的 前提 下 ,降低 负担 水 平 。在 宏观 上 , 1 《 书》 誊 4 晋 7《 玄传 》载傅 玄疏 。 傅 税制改革就不 能再坚持保持原税 负不变原 2 《 陈文》 全 :何 之 元 《 梁典 总论 》 。 则 ,应 当根据 宏观 经 济总 体运 行状 况 , 增 有 5 晋 书》 卷 8 《 舍 传 》 、《 8 颜 。 有减 , 果 不考虑 宏 观经 济运 行状 况 , 如 财政
一
、
定 。他还 说 :“ 明主 )图远 必验 之近 ,兴 事 ( 必度 之 民 ,知稼 樯 之艰 难 ,重 用其 民 , 保 如 赤 子 ,则 民必 安 矣 ” 。统 治者 要 深 知老 百 姓 之 艰 难 ,要 爱 民安 民 ,民安 则 国 固 。他进 一‘ 步指 出 :“ 先 _之 兴役 赋 ,所 已安上 济 下 , 昔 乇 尽 利 用之 宜 。使 力足 以供 事 ,财足 以周 用” , “ 民则 惠 ,黎 民怀 之 ,其为 治之 要乎 ” 安 。即 “ 民利国”是治国治税的关键所在。总之 , 保 税收是国家职能的体现,“ 国以民为基” ,所 以税赋的征收必须兼顾国家和老百姓二者的 利益 , 从一定意义上说 ,税收利于 民就是利 于 国 ,保 民就 是保 国 。 第 二 ,“ 常 不废 ” 原则 。傅 玄 强调 国 有 家确定赋税要有常规 , 税制要相对稳定。 国 “ 有定税,下供常事 ,赋役有常 ,而业不废” 。 要做 到 “ 制有 常 ” ,关键 在 于 中央 决策 者 和 地方官吏行为的规范化。 上不征非常之物, “ 下不供非常之求 ,君不索无用之宝” ,如果 “ 赋役 无 常 ,横 求 相 仍 ,弱 穷迫 不 堪其 命 ” , 则会使民危 国乱。总之 ,税收是国家行为 , 具 有 强制性 和 无偿 胜 , 以它 必 须 同时具 有 所 固定性 即 “ 有常 不 废” 否 则 , 令 夕改 、 , 朝 变 化无 常 ,势必 殃及 国家 和人 民 ,祸患 无穷 。 第三 , 计 民至平” “ 原则。 傅玄认为, 封 建国家赋税的征课主要不在于轻徭薄赋 , 而 在于 “ 至平” 。他提 出赋税要 “ 计民丰约而 平均之” ,使 民劳而不怨 。他举例说 :“ 若黄 帝之时,外有赤帝蚩尤之难,内设舟车 门卫 甲兵之 备 , 兴大 役 , 行 天诛 , 无安处 , 六 再 居 即天下之民亦不得不劳也。劳而不怨 , 用之 至平也” 。老百姓之所 以面对黄帝如此繁重 的赋税却无怨恨 , 是因为税赋的征收是出于 公 心 而且 是 公平 的 。由此 可 见 , 收 赋税 既 征 要 考 虑收 成 丰歉 ,又要公 平 收取 。虽 然公 平 思想早 已有之 , 但傅玄将它作为一项财政上 的理论 原 则 明确地 提 出 来还 是第 一次 , 能 难 可贵。 第 四 ,“ 趣公 去 私 ”原 则 。傅 玄认 为劳 役 和租 税 须为 国家 的 公利 而征 课 , 不是 为封 建统治者的个人私利而征课 的。 傅玄怀有儒 家 传统 的天 下为 公 ,世界 大 同 的社 会理 想 , 认为 赋 税和 徭役 应 为 国家公 利 而征 课 , 是为 “ 务公” ,而决不能出于统治者个人的私利, 必须去 “ 。 私” 他提倡 “ 唯公然后可正天下” , 认为只要是为公利而征税 ,并且这种征收 “ 而有 节 ” 么 即使 老百 姓劳 苦一 些 , 俭 ,那 也 是能 够接 受 的 。 玄认 为 , 任 公而 去私 , 傅 “ 内 恕 而无忌 ,是之 谓 公 制也 。公道 行 ,则 天下 之 志 通 。公 制 立 ,则 私 曲之情 塞 矣” 。总 之 , 税收取之于民,也应该有利于民, 甚至要用 之 于 民 ,而 不 能杀 鸡 取 卯 、竭 泽 而渔 。
傅玄的重农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计 部 门 ,直 接 对 董 事 会 负 责 。 在 保 障 内 部 审 计 独 立 性 的 基 础 上 ,增 强 内 部 审 计 的权 威 性 ,对 内 部 经 营 单 位 财 务 收 支 的 真 实 、 法 、 益 、 业 的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等 执 行 制 度 的 情 况 进 行 合 效 企 全 面 监 督 ,充 分 发 挥 内 部 审 计 对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的 审 查 和 评 价 作 用 , 而起 到 监督 和保 护企 业 的资 产 、 产安 全 的作 用 , 从 财 促
一
魏晋 南北 朝的 战乱特别 多 。 次 战乱都 造成 土地荒芜 , 每 人 民 流 离 失 所 , 耕 废 弃 , 食 短 缺 , 多 人 饥 饿 而 死 。 此 战 乱 农 粮 许 因 后 的 建 设 首 先 是 解 决 温 饱 问题 。 当 时 的 经 济 思 想 普 遍 倾 向 于 重 农 , 为 只 有 使 农 民 “ 著 ” 流 民 ( 产 的 自耕 小 农 ) 归 因 地 而 破 回 到 自 己 家 乡 的 土 地 上 去 ,才 能 带 来 社 会 的 稳 定 和 提 供 充 足 的 粮 食 。所 以 , 时 的 人 们 提 倡 农 本 重 农 , 恢 复 战 乱 后 的农 业 这 与
大都散 佚 。其 内容涉 及哲 学 、 学 、 史 、 济 、 治等 广泛 的领 域 。 文 历 经 政 傅 玄 重农 思 想 的 提 出与 魏 晋 初 的经 济 状 况 、 济 政 策 、 地 经 土 占有 状 态 的转 化 等 是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其 重 农 思 想 的提 出有 以下 五 个 依 据 :
赋税论读后感
赋税论读后感《赋税论》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他对赋税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孟德斯鸠认为,赋税应当是公平合理的,应当由全体公民按照其财产状况来分担,而不应当成为一部分人的负担。
他强调了政府应当对赋税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在《赋税论》中,孟德斯鸠首先探讨了赋税的目的和原则。
他认为,赋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赋税的原则应当是公平和合理。
他指出,赋税应当按照人们的财产状况来分配,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应当成为一部分人的负担。
此外,孟德斯鸠还强调了政府应当对赋税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孟德斯鸠在《赋税论》中还提出了一些对赋税制度的改革建议。
他认为,政府应当对赋税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他主张,政府应当对赋税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赋税制度的具体改革措施,以提高赋税的效率和公平性。
在我看来,《赋税论》是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著作。
孟德斯鸠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当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议。
他强调了赋税应当是公平和合理的,政府应当对赋税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这些观点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然而,我也认为,《赋税论》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孟德斯鸠在《赋税论》中提出了一些对赋税制度的改革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并不是完全可行的。
在当代社会,赋税制度受到了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政府在对赋税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在孟德斯鸠的思想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赋税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赋税论》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然而,我们也需要在孟德斯鸠的思想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赋税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提高赋税的效率和公平性。
教育学人物傅玄
教育学⼈物傅⽞近朱者⾚,近墨者⿊。
——傅⽞傅⽞傅⽞,字休奕。
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
西晋时期名⾂及⽂学家、思想家。
傅⽞幼年随⽗逃难河南。
专⼼经学,性格刚劲亮直。
初举孝廉,太尉辟,都不⾄。
州⾥举其为秀才,除郎中。
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
1教育的作⽤1、塑造⼈性。
傅⽞认为,⼈性是可以培养的,“⼈之性如⽔焉,置之圆则圆,置之⽅”(《丛书集成·傅⼦》卷三);环境对⼈性的形成有⾄关重要的影响,“故近朱者⾚,近墨者⿊”(傅⽞《太⼦太傅箴》),这样就肯定了教育对塑造⼈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教育能提⾼⼈的内在修养,这种内在的精神⾃觉要⽐外部修饰更加重要。
外部的修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皆知涤其器,⽽莫知涤其⼼”(《丛书集成·傅⼦》卷三),涤⼼⽐涤器更重要,因为“⼼”是万理之统,“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延;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不正,修之⼼。
所修弥远,⽽所济弥近”(《傅⼦》卷⼀《正⼼》)。
只有通过教育即“修⼼”,逐渐扩充⼈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主体具备内在的伦理⾃觉。
⼈性的塑造是⼀种知识内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触及⽪⽑的诵经,“论经礼者,谓之俗⽣,说法理者,名为俗吏“(《丛书集成·傅⼦》卷三),不能打动⼈⼼的诵经活动不是真正的教育活动,因⽽⽆益于塑造⼈性。
傅⽞批评这种错误的⽅法,意在指明以教育整塑⼈性的正确途径。
2、培养贤才。
傅⽞认为,教育的根本作⽤是为国家培养贤才,“贤者,圣⼈所有共治天下也”(《傅⼦》卷⼀《举贤》),治国贤才的出现得益于教育。
秦朝以吏为师,“去礼乐之教”,摈弃了社会伦理教育,使官吏“任私⼼⽽在忌⼼,法峻⽽恶闻其失”(《傅⼦》卷⼆《通志》)。
教育的倒退和逆,是促使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
汉王朝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同时“尊儒尚学”,官吏受到系统的教育,⼜有着⾼远的⽬标和见识,才使得汉王朝存在了三四百年。
赋税思想归纳总结
赋税思想归纳总结赋税是国家政府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作为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赋税思想是指在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理念,这些思想为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对赋税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深对税收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一、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赋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税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在征收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具体体现为纳税人应当根据其能力和财富状况衡量纳税的大小,税法的制定和执行应做到公开透明,纳税人应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赋税制度应当能够有效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税收应当合理激励个人和企业的生产和创造、投资和消费行为,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减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提升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三、简化税制原则简化税制是指税法应当简明扼要,并减少税种和税率的多样性。
过于复杂的税收制度容易产生漏税和偷税行为,也给纳税人增加了税务申报和缴纳的负担。
因此,简化税制是提高税收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四、差别化税收原则差别化税收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
如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情况,对不同地区的企业征收不同的税率。
差别化税收既能够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够照顾到不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
五、内外兼顾原则内外兼顾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当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要求。
在国内层面,税收制度应当保持稳定,不断改革完善,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统一。
在国际层面,税务政策应当遵循国际公约和贸易规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税制保持一定的协调。
总结起来,赋税思想贯穿于税收制度的各个方面。
公平公正、效率、简化、差别化和内外兼顾是赋税思想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是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加深对赋税思想的认识,提高税收法律意识,积极履行纳税义务,支持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试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
有借 鉴 意 义 。 关键词 : 傅玄; 傅子》 赋税原则; 《 ; 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8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413 (0 0 0 - 9 - B0 A 17 . 0 2 1 )30 00 7 0 3 收稿 日期 : 0 - — 2 9 91 0 0 4
固 。他 还 进 一 步 指 出 : 昔 先 王 之 兴 役 赋 , 已 安 车 门 卫 甲兵 之 备 , 兴 大 役 , 行 天 诛 , 无 安 处 , “ 所 六 再 居
上 济 下 , 利 用 之 宜 。 … … 使 力 足 以 供 事 , 足 以 即 天 下 之 民 亦 不 得 不 劳 也 。 劳 而 不 怨 , 之 至 平 尽 财 用 周 用 … … ”, 安 民 则 惠 , 民 怀 之 , 为 治 之 要 也 。 老 百 姓 之 所 以 面 对 黄 帝 如 此 繁 重 的 赋 税 却 “ 黎 其 ” 乎 。 4即 “ 民 利 国 ” 是 治 国 治 税 的 关 键 所 在 。 ”l j 保 这
即强调 国家确定 赋税要有 常规 , 制要相对 税 “ 吏 轻 赋 ” “ 一 明 确 ” “ 俭 去 奢 ” “ 信 修 稳 定 。傅 玄针 对 魏 晋 时 期 税 制 兴 废 无 常 , 响 人 减 、统 、积 、讲 影 义 ” “ 法 并 用 ” “ 土 所 宜 ” 赋 税 原 则 , 历 民 的生 产 和 生 活 的 安 定 , 出 应 坚 持 赋 税 有 常 的 、德 和 贡 等 在 指
作者简介 : 吴点明(96 ) 男, 16一 , 甘肃泾川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 中国哲学史和 中国传统 文化 的教 学与
试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
试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
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可谓是宋代官学甚崇无遗。
傅珪,字玄仪,汉族,江苏苏州(今苏州)人。
元朝末年临安(今宁波)人杨廷发入宋,定居福建晋江,成为评傅氏宗人。
傅玄以其精湛的文采,才识渊博,见识开阔不凡,多有一手,所著《周文笺校赋》,《易说》等,大受赞赏,被尊称为赋税的先行者。
论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要把赋税当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傅珪深知,赋税不仅是为了向皇帝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农民积极性,促进社会发展。
例如,他认为应该把苗种增加的利润,投资农田的收益,以及其他新技术的收益,都视为赋税收入;(2)公平合理的征收原则:傅珪强调赋税应以人为本,关注贫困百姓的实情,以公道合理的方式进行征收,考虑农业生产节奏,不可因人而异;(3)节税原则:傅珪主张要实施节税政策,以抒解民病,促进发展,他认为应该减少政府性消费,建设基础设施,确保军费和官工工资存支,以及农民积极性支出等。
评傅玄的赋税原则思想,迄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他从全新的角度开始探讨赋税问题,提出了人文社会责任与官府财政负担并重的思想,甚至高谈阔论的社会公平权利等,极具时代感,深受世人赞赏和学习。
上述探讨表明,赋税政策的恰当实施应对民众公平,放尊重原则,发挥科学与合理,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福祉,在调和经济发展与保障贫困民众权益之间,遵循评傅玄的赋税思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实现“吃的安全、学的安全、玩的安全;住的安全、行的安全、看的安全”的基本要求。
傅玄的政治思想及意义
傅玄的政治思想及意义权小龙1,魏天和2(1.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2.沙雅县海楼镇光明学校,新疆沙雅842202)【作者简介】权小龙(1995-),男,甘肃宁县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魏天和(1993-),男,甘肃镇原人,沙雅县海楼镇光明学校,讲师。
【摘要】傅玄,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论家。
他继承了上世的遗学,又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思想成果,这些政治主张与当代社会所行之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他的民本论、施政论、取才观及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傅玄;《傅子》;政治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087-03傅玄一生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民本论、施政论、取才观等政治思想的提出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和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
这些政治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生平简介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今甘肃宁县人)。
傅玄历经汉、魏、晋三朝,历仕曹魏政权、西晋武帝。
社会环境大变革,统治阶层尔虞我诈,整个政治氛围相当阴暗,但他不与之同流合污、朋比为奸,为社稷民生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傅玄虽久居官场,达至显贵,仍做到笔耕不缀、著作可观。
作为统治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他积极著书立说,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可行之策。
今存傅玄诗赋文章228篇,代表作为《傅子》,这部著作对以往的国家政治做了有针对性的有区别的探讨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为西晋政治建言献策。
王沈看到《傅子》后,认为此书说理充分,针砭时弊,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实用价值。
由此可见其影响与地位,对此后世典籍多有辑录、引录。
傅玄在朝为官,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其政治见地在今天值得思考与探讨。
魏晋之际,儒道名法各有一席之地,玄学兴起,儒学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总检他的政治思想,其核心和主体部分则仍是儒学。
中国古代的治税原则
中国古代的治税原则一、有义的原则,即强调国家征税要合乎道义。
孔子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取”。
“有君子之道,其使民也义”。
这里强调的“义”。
就是要行仁政、轻徭薄赋。
因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轻征赋税有利于争取民心,使统治者长治久安。
二、有度的原则,即强调国家征税要适度。
《管子》书中指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
所以,应坚持“取于民有度”的原则。
三、有常的原则,即强调国家定税要有常规,税制要相对稳定。
傅玄指出,应坚持赋税有常的原则。
“国有定税,下供常事,赋役有常,而业不废”。
而要做到“有常”,关键在于中央决策者和地方官吏的行为规范化。
“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教”。
四、统一的原则,即全国的税政要统一,商鞅主张全国税政统一,“上一而民平,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
就是说,国家税政统一,对所有的一视同仁,没有歧视,人民就感到赋税公平,就能取信于民,官吏也不便营私舞弊了。
五、弹性的原则,即强调赋税的征收量有伸缩性,依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孟子反对征定额税,主张丰年多征,灾年少征。
《管子》书中,将年成分为上、中、下三等,提出不同的年成依不同的税率征收,最坏的年成“不税”。
六、普遍的原则,即强调征税的面要宽,纳税人要普遍。
《周礼》一书提出,国中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缴纳赋税。
耕田的贡九谷;经商的贡货物;从事牧业的贡鸟兽;从事手工业的贡器物;无职业的也要“出夫布”。
七、均平的原则,即强调征税中应做到均平合理。
但各思想家强调的角度不同。
一种认为,按负担能力征税才算均平合理。
海瑞认为,按赋税能力征税,做到“贫者轻,富者重,田多者重,田少者轻,然后为均平也”(《海瑞集》)。
第二种认为,征税不分贵贱强弱,一律平等对待算均平合理。
如苏绰说:“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谓均也(《周书、苏绰传》)。
第三种认为,征税既要坚持“横向均平”,又要坚持“纵向均平”。
国富论赋税篇读后感
国富论赋税篇读后感首先呢,亚当·斯密对于赋税的理解就像是在给一个复杂的机器做拆解说明。
他提到赋税的原则,什么平等、确定、便利和经济,这就好比是给赋税定了个“四大天王”规则。
平等原则就像是在说,大家都在经济这个大池子里游泳,不管你是大鱼还是小鱼,赋税得按照一定公平的比例来收,不能说大鱼就可以随便少交点税,小鱼就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就像一群小伙伴分糖果,不能有人凭着自己块头大就多拿,得按照某种合理的规则来,这样大家心里才不会有怨气。
确定原则也特别有意思。
这就像是在告诉征税的那些官员们:“你们可不能今天一个样儿,明天又一个样儿,得给大家个准信儿。
”要是赋税像天上的云一样变幻莫测,那老百姓和商人们可就头大了。
就好比你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今天这个菜说一块钱一斤,明天突然就变成三块,还没有个合理的说法,这市场不得乱套啊?赋税也是这个道理,得让大家能清楚地知道要交多少,心里才踏实。
便利原则就更人性化了。
想象一下,如果交个税得翻山越岭,跑到老远的地方,还得办一堆复杂得像迷宫一样的手续,那谁受得了啊?亚当·斯密就强调,征税得方便纳税人,就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就能交税,点点鼠标就搞定,这多方便。
要是像古代那样,带着大包小包的粮食或者银子,走上个十天半个月去交税,估计没交完人就累垮了。
经济原则就像是在提醒政府,征税也得有个度,不能为了征税把整个经济体系都给折腾坏了。
不能说为了多收点税,搞得企业纷纷倒闭,老百姓都不敢消费了。
这就好比你不能为了多摘几个果子,把果树都给连根拔起了,得让这个经济的果树健康成长,以后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不过呢,看这个赋税篇的时候也有一些小困惑。
毕竟是18世纪的理论了,虽然基础打得很牢,但现代社会的经济复杂程度可远不是那个时候能比的。
现在有各种各样新奇的产业,像互联网产业,虚拟货币之类的,这些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想都想不到。
那对于这些新东西的赋税怎么征收才合理呢?感觉就像是拿着老钥匙开新锁,有点不太容易对上号。
中国税史品鉴感悟
中国税史品鉴感悟今年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孙翊刚先生的《中国赋税史》,感触颇深。
孙翊刚教授,曾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中国财政史研究会理事,对于中国的赋税有很深的研究,《中国赋税史》是其众多著作中影响颇深的一部。
该书由十个章节组成,分别是中国早期的赋税、夏商周时期的赋税、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秦汉时期的赋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隋唐时期的赋税、五代及宋辽时期额赋税、元代的赋税、明代的赋税、清代的赋税。
文章通俗易懂,将中国赋税的产生、演变过程阐释的非常清楚,让我们对中国的赋税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品读《中国赋税史》,有助于让我们理清众多税事源流的究竟,弄通各种税事制度的原委,把握各种税收关系的脉络,解读特定税负思想的源起。
文中介绍了众多中国赋税思想家。
第一位首推商鞅,他从“国之兴也,农战也”设论,以确保百姓喜农而乐战为前提,发布了一系列的奖励耕战政策,并辅以重税打击不服从这一政策的现象,可谓是赋税史上的先驱人物。
魏晋时期的傅玄则提出的度时,量力,有常的税收三原则集古代税收智慧之大成,比亚当。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内容相近,但时间上却早了一千多年,可谓是中国赋税史上的焦点和亮点。
唐代李翱的论断“人皆知重敛之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则得财越多也。
”与当代税收经济理论中所作出的税收关系、人们应税心理的论证不谋而合,尤其与拉弗曲线有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赋税史上有三次重大,分别是“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通过三重大的赋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的赋税制度是不断进步的,每一次重大的赋税制度的变革都是对之前的赋税制度的修正,使之趋于合理,行之简便。
三次赋税,虽不可能根治乱收费、滥收费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省费便民、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中央财权集中统一和遏制强权等效果。
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过渡、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傅玄赋税三原则启示
傅玄赋税三原则启示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规定的是政府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和怎样征税,既是政府在设计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魏晋时期傅玄提出的“至平”、“积敛而趣公”、“有常”的赋税三原则,即公平、从俭、为国家的公利而征收以及遵循规定的制度,也启示我们要在税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方面下好功夫。
一、傅玄的税收思想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
西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傅玄十分推崇夏、商、周三代“民朴而化淳,上少欲而下鲜伪,衣足以暖身,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给用,居足以避风雨的“圣王之治”,倡导“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以通其货”的“分民定业”论。
傅玄最早对“贡土所宜”原则提出异议。
他在《傅子》中指出,由于政府课征的实物常常不是农民自身所产,导致农民高价向商人购买官府所征的实物,而官府又以低价购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最早提出租税三原则的人也是傅玄。
在当时实行重税、杂税、重农抑商、专卖政策的背景下,他在《傅子》一书中指出:1、租税要“用之至平”即公平税负,均等牺牲。
傅玄认为,封建国家赋役的征课不在于轻徭薄赋,而主要在于“至平”。
他指出赋役要“计民丰约而平均之”,使民劳而不怨。
虽然公平思想早已有之,但傅玄将它作为一项财政上的理论原则明确地提出来还是第一次。
2、“积俭而趣公”,即为公共需要而征税;傅玄认为国家赋役的征课要“积俭而趣公”。
“积俭”是指赋役征课须从俭的角度考虑。
“趣公”是指劳役和租税须为国家的公利而征课,不是为封建统治者的个人私利。
3、“有常”即税负要规定明确而又相对稳定。
即赋役的征课须有规定的制度。
如“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数,民虽输力致财,而莫怨其上者,所务公而制有常也”。
如果“赋役无常,横求相仍,弱穷迫,不堪其命”(《傅子·安民》),则会使民危国乱。
税收贡献的第三种形态——2005版《中国赋税思想史》读后
税 收 贡 献 的 第 三 种 形 态
— —
2o 版 《 05 中国赋税思想史》读后
李胜 良
( 河北省 地税 局科研 所 ,河北 石 家庄 00 1 ) 50 1
摘 要 :由孙文学 、刘佐主编并 有多名 税收史专 家参加撰 写的 20 05年版 《 国赋税思 想史 》取得 了 中 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本文基于该书成 果 ,并借 助对周 边知识 的涉猎 ,力图从 中国思 想家 的税 收原则
大贡献 。
关键词 :赋税思想史 ;税收观 ;重商 主义 ;税收辩 论。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2 80 4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25 (08 3 O 6 0 08— 89 2 0 )0 一 OO一 4 中 国思 想 家 的税 收原 则 观 税收原则是治税 的基 本精神 ,也是 构成税 收思想 的 总纲 ,还是政府在设 计 和实施税收制 度中应该 遵守 的基 本方针 。从这个意义 上讲 ,“ 税收原则 ”是总揽赋税思想 的一把钥匙 ,是理论 与实 践相结合 的重要成果 。在这方 面 ,《 中国赋税思想史》做 了很好 的总结 。 在 税 收 原则 这一 领 域 , 中 国 的 往 圣 先 贤 有 许 多 独 到
的见地 。远 至 《 礼》 周 ,就有 “ 以九赋敛 财贿 、以 有制 贡 、平 土地之政 ”的朴 素税 收原则 ;到 了孔子 ,又 有 了 “ 以礼制赋 、敛从 其薄 、使 民以时 、足君先足民”等儒家
税 收 观 ;傅 玄 的 “ 时 宜 而 立 制 、量 民力 以役 赋 、 所 务 度 公 而制 有 常 ”的 三 大 原 则 更 是 构 成 了相 当经 典 的 治 税 正
重 税 、在 关 税 领 域 要 作 到 威 足 慑 之 , 利 足 怀 之 ,公 则 服 之。 税 收 原 则 理 论 ,是 中西 方 赋 税 思 想 比 较 的 一 个 重 要
傅玄的赋税思想
作者: 张守军
出版物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1页
主题词: 傅玄;地主阶级;赋役有常;封建财政;进步意义;财政思想;陕西耀县;豪强地主;财政政策;奢侈浪费
摘要: <正> 傅玄(公元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曹魏时曾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封鹑觚男;西晋王朝建立后,进封子爵,累迁御史中丞及司隶校尉等职。
著作有《傅子》、《傅鹑觚集》,已佚。
今本《傅子》,系从《太平御览》、《群书治要》、《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录而来。
傅玄从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有常'、'至平'、'趣公'这样三条赋役原则。
这三条原则,是对曹魏时期进步财政政策和财政思想的理论概括,也是对东汉以来封建财政腐败状况的批评和指责,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本文试对这三条赋役原则分析如次。
傅玄治国思想发微
傅玄治国思想发微作者:唐春玉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7期摘要:魏晋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儒学衰微,玄学兴盛。
儒家经世致用之传统在遭遇玄学之风的浸染之后,面临着消解的历史危机。
傅玄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两汉儒家经世致用之传统,结合魏晋时期的社会实际提出了分民定业、贵农贱商、平赋役、息欲和明制的治国思想。
这些治国思想是基于魏晋时期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他对社会民生问题的积极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傅玄治国《傅子》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人,“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格刚劲亮直,是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仕官于魏晋两朝,此时社会动荡,儒学衰微,玄学大行其道。
傅玄作为时代清醒的思想家,他以稳定政局、改革时弊、富国安民为己任,从社会实际问题着手,提出了分民定业、贵农贱商、平赋役、息欲和明制的治国思想,试图以儒家经世致用之学解决社会流弊,王沈评价傅玄“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晋书·傅玄传》)。
一汉末到魏晋,因统治阶级的土地兼并战争,大量农民被迫逃离家园,流散四方。
西晋王朝建立后,为了将大规模的流民重新固定在一定的行业里,傅玄提出了分民定业思想。
泰始二年(266),傅玄上书晋武帝,他说先王把职业结构分为士农工商,“各一其业而殊其务”。
而自汉魏以来,“不定其分”,“农工之业多废”。
傅玄认为要“亟定其制”,遵先王之制行“分数之法”。
傅玄分民定业的劳动分工伦理,是把众多的流民安置在士农工商的职业结构中,“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
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因社会职业的流动、工作的变迁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二来能培养出高尚的职业伦理精神,“士思其训,农思其务,工思其用,贾思其常”(《傅子·检商贾》,以下凡引《傅子》仅注篇名)。
士农工商四个行业的人在劳动中形成的思训、思务、思用、思常的职业伦理精神,使得民众能坚守自己的“本”业而不受商业“末”业的吸引。
《赋税论》读书笔记
《赋税论》读书笔记《赋税论》读书笔记《赋税论》为《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之一,大家是否阅读过这本书呢?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赋税论》,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赋税论》读书笔记【1】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断断续续地对《赋税论》进行了阅读,这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经典经济学著作,收获颇丰。
不过配第在前言中十分谦虚地称“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清楚我脑海里的一些令我烦躁的想法,而不是供他人参考或者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但是我想,几百年来,有无数人在《赋税论》中收获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赋税论》的目录大致反应了其内容:一、公共经费的支出、增加与对策;二、赋税征收的障碍与征收方法;三、利息、自由港与各种税种(关税、人头税、什一税、国内消费税等)的介绍与具体征收方案;四、彩票、捐献、垄断、刑罚(罚款)以及其他筹款方法。
总结一下,《赋税论》的内容大致为财政紧张(公共经费支出增加)及其原因,以及解决财政紧张的方法(即征收各种赋税以及其他筹款方法)。
这里面蕴含了配第大量的赋税思想,如公平的征税原则。
他在《赋税论》第三章“导致国民不甘心承担赋税的原因如何才能减少”中指出“:不管赋税多么重,如果政府能一视同仁,按照合理的比例对每个人征税,那么相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会负担了赋税而使自己的财富减少,人们的财富关系不变,每个人都保持了原有的地位、尊严和身份”。
这反应了其公平的赋税思想,在当时那个等级特权观念相当强的时代我想是十分难得的。
而且配第认为国家不应该征税过多,同样是在第三章“导致国民不甘心承担赋税的原因如何才能减少”中,配第认为“如果国家课征的赋税过多,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不足以维持国内正常商贸活动的需要,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量的减少”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市场货币的短缺,这就形成(或导致)了公共开支增加的第四个原因———货币的短缺。
尤其在是当时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政府规定所有的赋税都必须用货币的形式缴纳,这看起来似乎时有些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玄赋税三原则启示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规定的是政府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和怎样征税,既是政府在设计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魏晋时期傅玄提出的“至平”、“积敛而趣公”、“有常”的赋税三原则,即公平、从俭、为国家的公利而征收以及遵循规定的制度,也启示我们要在税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方面下好功夫。
一、傅玄的税收思想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
西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傅玄十分推崇夏、商、周三代“民朴而化淳,上少欲而下鲜伪,衣足以暖身,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给用,居足以避风雨的“圣王之治”,倡导“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以通其货”的“分民定业”论。
傅玄最早对“贡土所宜”原则提出异议。
他在《傅子》中指出,由于政府课征的实物常常不是农民自身所产,导致农民高价向商人购买官府所征的实物,而官府又以低价购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最早提出租税三原则的人也是傅玄。
在当时实行重税、杂税、重农抑商、专卖政策的背景下,他在《傅子》一书中指出:1、租税要“用之至平”即公平税负,均等牺牲。
傅玄认为,封建国家赋役的征课不在于轻徭薄赋,而主要在于“至平”。
他指出赋役要“计民丰约而平均之”,使民劳而不怨。
虽然公平思想早已有之,但傅玄将它作为一项财政上的理论原则明确地提出来还是第一次。
2、“积俭而趣公”,即为公共需要而征税;傅玄认为国家赋役的征课要“积俭而趣公”。
“积俭”是指赋役征课须从俭的角度考虑。
“趣公”是指劳役和租税须为国家的公利而征课,不是为封建统治者的个人私利。
3、“有常”即税负要规定明确而又相对稳定。
即赋役的征课须有规定的制度。
如“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数,民虽输力致财,而莫怨其上者,所务公而制有常也”。
如果“赋役无常,横求相仍,弱穷迫,不堪其命”(《傅子·安民》),则会使民危国乱。
傅玄赋税三原则包含了亚当·斯密赋税四大原则的部分内容。
傅玄提出并把赋税三原则统一起来考察,这奠定了傅玄在赋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傅玄还提倡“贡土所宜”,反对“所调非所生”的税制。
若此,则“赋一物非民所生,而请于商贾,则民财暴贱,民财暴贱而非常暴贵,非常暴贵则本竭而末盈”(《傅子·检商贾》),这对负税人来说增加了负担。
傅玄的税收思想体现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正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