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
疔毒痈疽、淋巴管炎(红线)民间偏方秘方
疔毒痈疽、淋巴管炎(红线)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1.疔疮是中医外科病名。
大多发于颜面及四肢末梢,形小根深,其状如钉故名。
轻症:初起顶部大多有脓头一点,四周坚硬,或痛,或痒,常伴有寒热、头晕、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重症:本病发展迅速,如见疮顶忽然黑陷,没有脓汁,四周皮肤发紫,全身发高热,干呕心烦,口干,水喝得很多,大便秘结或肚子泻,乱说乱动,或不知人事,呼吸困难,舌苔干黄或干黑,脉多数实,则为“疔毒走黄”(败血症),最为危急,应及早治疗。
2.痈比疮疽更大,呈红色,生在肌肉深部,疮口一片,还有2~3个脓头,流脓,疼痛,多发寒热。
成脓穿溃后,流出奶黄色浓稠的脓液,有的有血液混杂流出。
3.疽疮口有洞,流水。
4.手指感染(指疔、蛇头疔)常见的有化脓性指头炎和甲沟炎,中医称为“指疔”、“蛇头疔”。
多因手指受创伤后细菌感染而造成,疔毒内攻易引起全身高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严重的可有神志不清,引起败血症,叫“疔毒走黄”。
5.化脓性指头炎手指末端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时可如鸡啄样跳痛,并有发热。
最后变软,呈青灰色。
6.甲沟炎开始时仅指甲一侧轻度红、肿、热痛,如处理不当,可绕指甲根部皮下蔓延,甚至延及对侧和指甲下,形成甲下脓肿。
7.淋巴管炎(红线)常发生在四肢。
当四肢发生疖子、虫咬或其他急性炎症时,在病变或咬伤部位的上方皮肤出现发红的线条,很快向上延伸。
有的人“红线”发硬,触摸时很痛。
这条“红线”就是发炎的淋巴管。
如果病变在下肢、腹股沟(大腿与腹部之间)的淋巴管,常会肿痛。
如果病变在上肢,腋部淋巴结也常会肿痛。
此外,还有全身怕冷、体温升高、头痛等。
患淋巴管炎时,不可挤压、按摩“红线”,免得疾病扩散。
【治疗】1.疔毒(1)雄黄、大黄、巴豆(去壳、心、皮)或巴豆霜各生用10克,共合一处捣如泥,以飞面(或面粉)陈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重者35丸,轻者21丸于热水送下。
体弱者慎用。
(2)香油、滷水各30克共装玻璃瓶内,摇荡匀和即成,用时将瓶振荡再下再用,倒出后用炭火化开,另用铜钱1个,扣在疮上,使疮头正在钱孔露出,然后用秫秸捻结实,沾药向钱孔肉疮头上点2或3次。
治疗痈疽疮毒的中成药
治疗痈疽疮毒的中成药
中成药治疗痈疽疮毒的常见药物有:
1. 皮炎宁软膏:含有草药成分,可缓解疮毒炎症,加速疮口愈合;
2.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解毒、解毒疗疮的作用,适用于痈疽疮毒等症状;
3. 痈疽消炎片:含有消炎镇痛成分,能有效改善痈疽疮毒的症状;
4. 辣椒疮片:由天然草药提取,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5. 三黄片: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疮毒发热、疼痛等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痈疽疮毒的治疗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干燥卫生环境,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以利于痈疽疮毒的康复。
《备急千金要方》痈肿毒方 痈疽
漆头茹散
属性:食恶肉散方。
漆头、茹、硫黄、丹砂、麝香、马齿矾、雄黄、雌黄、白矾(各二两)上八味治下筛,以粉之,吮食恶肉。(《翼方》敷贴,无白矾、雌黄,有藜芦。云∶亦作膏和敷之,又处疗痈疽篇无丹砂。《广济方》疗痈肿脓溃,疮中有紫肉,破不消,以此散掺或内蚀之)。
排脓内塞散
属性:治大疮热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茯苓、白芷、桔梗、远志、甘草、人参、川芎、当归、黄、(各一两)浓朴(二两)桂心(二分)附子(二枚)赤小豆(五合,酒浸熬之)上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猪蹄汤
属性:治痈疽发背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黄、黄连、芍药(各三两)黄芩(二两)蔷薇根、野狼牙根(各八两)上七味、咀,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诸药,煮取一斗,去滓,洗疮,一食顷,以帛拭干,贴生肉膏,日二。如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凡诸暴肿,一一不同,无有近远,皆服五香连翘汤。刺去血,以小豆末敷之。其间数数以针刺去血。若失疗已溃烂者,犹服五香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根据方用之,外以升麻汤拓洗熨之,摩升麻膏。(二方俱见后丹毒篇)。若生息肉者,以白、茹散敷之,青黑肉去净即停止,好肉生敷升麻膏。如肌不生敷一物黄、散。若敷白、茹,青黑恶肉不尽者,可用漆头、茹散半钱和白、茹散三钱,稍稍敷之。其散各取当色单捣下筛,成散用之。此数法(《集验》用治缓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内消散
属性:治凡是痈疽,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醋浸一升,熬)人参、甘草、瞿麦、当归、猪苓、黄芩(各二两)白蔹、薏仁黄(各三两)防风(一两)升麻(四两)
皮散
属性:治痈疽脓血内漏,诸漏败坏,男发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皮、蜂房(各一具)地榆、附子、桂心、当归、续断(各五分)干姜、蜀椒本(各四分)浓朴(六分)上十一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斑蝥七枚,益良。
隔山消清热解毒治疗痈疽肿毒的良药
隔山消清热解毒治疗痈疽肿毒的良药痈疽肿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它常常带来疼痛、不适和外观上的困扰。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有一种被誉为“隔山消”的良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的中药配方。
本文将介绍这种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以便对正在遭受这种疾病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
隔山消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由苦参、黄勃、赤芍、黄柏、苍术、蒲黄、防风、羌活、川芎、红花等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搭配使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痈疽肿毒的治疗作用。
首先,苦参和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苦参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成分,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加速病灶的愈合。
黄柏含有较多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痈疽肿毒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其次,赤芍和蒲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赤芍富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促进痈疽肿毒的排出。
蒲黄具有祛风解毒的作用,能够舒缓病灶周围的瘀血和毒素,促进伤口的愈合。
此外,黄勃和苍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勃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能够减轻痈疽肿毒引起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苍术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痈疽肿痛的症状。
羌活和川芎是本方中的关键草药,它们具有疏风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羌活含有挥发油和萜糖类化合物,能够缓解痈疽肿痛和湿气带来的不适感。
川芎富含挥发油和生物碱,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的康复。
最后,红花作为本方的辅助草药,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红花含有较多的花青素和挥发油,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痈疽肿感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使用隔山消清热解毒治疗痈疽肿毒的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将以上草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草药煎剂,然后用热水泡煮,待水温适宜时即可服用。
建议每次服用草药煎剂100ml左右,每日3次,连续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酌情延长疗程。
总的来说,隔山消清热解毒作为治疗痈疽肿毒的良药,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身体表面的疔毒、囊肿、疖子只需三药降伏!
身体表面的疔毒、囊肿、疖子只需三药降伏!
我这里有个方子治疗各种疖子的:车前草,婆婆丁,马苋菜,各适量共捣烂如泥,敷患处,一天敷几次都行。
不管多么严重,3--5天即愈,家人用过,好多人用过,都治好了。
验证者不计其数,这是山东农村老家一直治疗疖子的。
我那个嫂子是农村的,60多岁,她告诉我凡是无名疔毒、囊肿、不知名的都好使。
农村人祖祖辈辈都用,去年我朋友儿子用,我看到了,疗效太神奇了。
感恩胡老师,您一直做下去,您的空间就是大众的资料库,好多方子已经验证,效果非常好。
感恩胡老师的慈悲建立这个平台,我和家人都是此方受益者。
”
如果城市人买不到新鲜的用干的也有效果
车前草。
巧用中成药治疖痈
巧用中成药治疖痈疖和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两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西医通常采用对患处皮肤进行切开引流的方法来治疗此病。
这种疗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治疗疖和痈,却常常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发现其实不用“动刀”也可以治疗疖和痈。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9种利用中成药来治疖和痈的方法:方法1:取六神丸20粒、鱼石脂软膏适量。
将六神丸研成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
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并将调好的药膏均匀地涂抹于敷料(可将几块消毒纱布折叠后当敷料)上。
把涂了药膏的敷料敷在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可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用药4~5天即可痊愈。
此法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方法2:取新癀片5~10粒。
将新癀片研成细末,并用食醋调成稀糊状备用。
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并将调好的药糊均匀地涂抹于敷料上。
把涂了药糊的敷料敷在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可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用药3~5天即可痊愈。
此法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等功效。
方法3:取紫金锭30~40粒。
将紫金锭研成细末,并用清水调成稀糊状备用。
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并把调好的药糊均匀地涂抹于敷料上。
把涂了药糊的敷料敷在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可每日换药2次,一般连续用药3~5天即可痊愈。
此法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方法4: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末,用浓度为50%的酒精将其调成稀糊状备用。
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并把调好的药糊涂抹于患处。
用敷料覆盖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可每日换药2~3次,直至伤口愈合为止。
此法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排脓生新等功效。
方法5: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
取适量的京万红软膏涂抹于患处。
用敷料覆盖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可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用药5~7天即可痊愈。
此法具有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等功效。
方法6:取适量的牛黄解毒片,将其研成细末并用蜂蜜调成稀糊状备用。
用碘酒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并把调好的药糊均匀地涂抹于患处。
用敷料覆盖患处,并用胶布固定。
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中药
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中药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对于这些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方法和药物配方。
1.痈肿疮毒痈肿疮毒是指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所致的疾病,常见于全身皮肤、淋巴组织、皮源性脓肿、以及皮肤及周围纤维组织的炎症。
中医认为痈肿疮毒是由于气滞血瘀、湿热毒邪侵袭而引起的。
治疗痈肿疮毒的中药常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穿山甲、地龙、甘遂等具有祛瘀解毒的药物;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桃仁、赤芍、木香、郁金等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2.瘰疬瘰疬是指淋巴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颈部淋巴结。
中医认为瘰疬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于经络所致。
治疗瘰疬的中药常采用祛风散寒、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连、连翘、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等具有益气健脾的药物;桂枝、羌活、白芷、荆芥等具有祛风散寒的药物。
3.痰核痰核是指皮下或深部的肿块,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中医认为痰核是由于痰湿郁结、气滞血瘀而引起的。
治疗痰核的中药常采用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祛湿化浊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木香、桃仁、茯苓、枳壳等具有理气化痰的药物;当归、川芎、红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延胡索、瓜蒌、藿香、藿香等具有祛湿化浊的药物。
中药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方法有多种,常规的用法为将上述药物煎煮后外敷或内服。
外敷通常采用煎剂敷布或熏洗,内服则采用煮汤饮服或制成药丸、煎剂等形式服用。
同时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相应的药物搭配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之,中药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方法多样,疗效确切。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患者务必要遵医嘱,按要求服用,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
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仙方活命饮是外科第一方,历来把它认为是治疗阳证疮疡肿毒的首选方。
所谓首选方,实际上还是阳治开始第一方的话,它是指的初起,初起的内服方剂。
而阳证的痈疡肿毒初起,往往有内在的蕴热,外来的外邪引起感染,有两方面的机制。
所以初步发生的时候,除了局部红肿热痛,也可以有身热凛寒,一阵子发生发冷发热的这个特点。
但是主要的是热邪搏结气血,形成红肿热痛。
?疮痈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热毒,搏结气血,化热聚而成毒外邪(邪正相争)身热凛寒舌苔白或黄,脉数有力当然初起是红肿热痛,后来可以化腐成脓,所以一般都是热毒聚结在局部以后,《内经》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是形成痈疡的一个原因。
所以初期,既要发散,能够透邪外达,同时清热解毒,是阳证痈疡肿毒主要治法。
红肿热痛形成以后,要采取活血消散止痛,如果脓已经形成了,尽可能快的破溃,溃坚透脓;当然脓出来了,那后期要生肌收口。
仙方活命饮用在初期为主。
经过变化也可以用在中期成脓,也可以,因为它里边有透脓通络,透脓溃坚的,像穿山甲,皂刺这一类。
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
也是历来一个名方。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初起阶段,要有一定的散邪。
有的又把它的这疏散表邪,也归结在里面。
方中白芷防风这类,它不仅仅在于对消肿有作用,也有散邪的作用。
?方义分析: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君银花清热解毒,臣白芷、防风增加银花透邪透散的作用,防风除湿,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佐贝母、天花粉贝母化痰,天花粉散瘀,穿山甲、皂刺溃坚排脓,陈皮舒展气机,化湿,佐使生甘草清热解毒,保护脾胃。
它针对证候的一个病机,是一种热毒壅滞以后,气血瘀滞形成的红肿热痛,疮疡的初期。
是阳证的痈疡初期,从证候的特点。
当然初期局部的红肿热痛,是个很主要的表现。
初期可以兼有一定的恶寒发热,所以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同时,要又一定的疏散。
?仙方活命饮里用银花做君药。
金银花是疮家的圣药,用量较大,才能使功效发挥方向体现在清热解毒的方面。
药物组成少,但剂量都很大的这个方子,是治疗疔疮的妙方!
药物组成少,但剂量都很大的这个方子,是治疗疔疮的妙方!蓝字疔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患,相信很多人得过。
疔疮刚开始的时候是皮肤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形状像粟粒一样,颜色多是黄色,也有些是紫红色,伴有肿、热、痛,只要几天硬结便迅速变大,疼痛也随之加剧。
然后形成脓肿的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最后溃脓后,脓液排出,脓腔塌陷,疮口也逐渐愈合。
这种疾病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如果处理不当可以扩散感染,还会使得皮肤愈合形成疤痕,影响美观。
那么这种疾病应当用什么药物治疗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治疔疮的经典方子。
这个方子叫做五味消毒饮,是出自清宫太医吴谦所编写的《医宗金鉴》。
方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用于治疗火毒结聚导致的疔疮,多由于感染热毒邪气,或者偏食辛热,导致内生积热,火热毒邪蕴结肌肤出现疔疮。
临床表现为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似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痈疮疖肿,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初期疔疮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此时应当注重药物治疗。
五味消毒饮的组成很简单,由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等药物组成,煎煮时加入几勺黄酒,煎完的药渣可以捣烂敷在患处。
从疔疮的发病机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内生热毒是该病发病的关键。
方子中选用金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散疔疮,为治痈要药,方子大剂量使用达30g,作为君药。
蒲公英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本草正义》认为蒲公英可“治疗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痛诸证”;紫花地丁也是清热解毒药,性凉善于凉血消痈。
蒲公英、紫花地丁两药搭配,都是治痈疮疔毒之要药,可增强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作用,共同为臣药。
佐药为野菊花、紫背天葵子,起到清热解毒而治疗疔疮的作用。
几味药物搭配,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热毒;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蒲公英兼能利水通淋,泄下焦之湿热;紫背天葵能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
【祖传治疮痈肿毒特效良方】透脓拔毒膏,专治各种疮痈肿毒!
【祖传治疮痈肿毒特效良方】透脓拔毒膏,专治各种疮痈肿
毒!
各种疮痈肿毒秘方
【透脓拔毒膏】金银花、连翘、黄连各35克,黄芩、山栀子各30克,大黄、桔梗、黄柏、赤芍各25克,当归、白芷、蓖麻仁各20克,川芎、白蔹、木鳖子、芙蓉叶、天花粉各15克。
用芝麻油2000克,同放于锅中,浸泡七日,七日后文火炸枯,炼油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650g,收膏。
将膏药浸泡于水中七日去火毒。
七日后取膏用文火溶化。
再将乳香、没药、儿茶、血竭、轻粉、樟脑各10克,冰片5克、炮山甲15克,蜈蚣5条,研磨成粉加入,即可外用,贴于患处。
清热解毒,透脓拔毒。
治各种疮痈肿毒。
有疔疮肿毒之患?可用《医宗金鉴》之“五味消毒饮”
有疔疮肿毒之患?可用《医宗金鉴》之“五味消毒饮”
☯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图片系转载,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为治疗疔疮肿毒的有效方剂。
本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药物组成,水煎加酒服。
用于各种疔毒,局部红肿热痛,初起如粟,坚硬根深如钉状,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岳美中云:“本方取金银花寒能解毒,甘不伤胃,为主药,以宣通气血,疏散毒热;蒲公英、地丁消痈毒,散热结为佐;野小菊、天葵根凉血散瘀为使。
”(《岳美中医案集》)
由于本方由五味药物组成,均有消痈解毒功效,故而命名为“五味消毒饮”。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编者按:本文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本号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如需试用,请遵医嘱。
治疗痈肿疮疡的中药
治疗痈肿疮疡的中药
中医药认为,痈肿疮疡属于湿热毒邪阻滞经络所致,治疗时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痈肿疮疡的方剂和药材:
1. 五味子煎蛋:将五味子研粉,加入鸡蛋清中搅拌均匀,用中火蒸熟,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
2. 三黄片:由黄芩、黄连、黄柏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外敷或内服。
4. 黄连毒注射液:含有黄连等成分,能够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强力的抗菌消炎作用。
5. 红藤煎蛋:将红藤煎煮浓缩后加入鸡蛋液中,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请注意,中药治疗痈肿疮疡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同时,中药治疗痈肿疮疡的效果因人而异,具体的药方和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常用药——皂角刺
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常用药——皂角刺贴敷常用加减用药之(47)皂角刺皂角刺,中药名。
又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等。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
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皂角刺性味辛,温,功专消肿排脓,中医临床用于痈疽肿毒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表现为脓未成者可消,脓已成者可使之速溃。
现代抗癌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商品多切成斜薄片,一般是长披针形,药材多纵切成为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
无臭,味淡。
以片薄、纯净、无核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慷心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相关配伍1、配苦参。
若湿热火毒,侵淫肌腠,气血壅滞,脉络失和,则发为疮疖痈疽,宜清热燥湿,解毒疗疮。
苦参苦寒,燥湿祛风,《神农本草经》道:“除痈肿”;皂角刺辛散风毒,《药鉴》曰:“能引诸品直至溃处,外科之圣药也。
”二药相伍,祛湿泻火,疗疮消肿,如《本草汇言》: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2、配穿山甲。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
穿山甲咸寒,性善走窜,功专行散,活血通络,消肿散结,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者,皆能开之,以疗疗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
”皂角刺辛温,温通行散,其性锐猛,攻毒败毒,托里排脓,《本草汇言》论:“拔毒祛风。
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
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
”相须为用,功效倍增,使已成脓之疮痈速溃,末成脓者消散,疔疽疮痈,疗治上品。
3、配乳香。
若产后乳积,壅滞不行,郁久成毒,结于乳房,症见焮红肿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赤,苔黄脉数,治宜行气活血,疗痈消肿。
痈疽疮毒的奇效简便良方
痈疽疮毒的奇效简便良方1. 痈疽疮毒(凡诸疮初起,饮芝麻油一杯可保无虞。
喉痈在喉舌门)2. 痈疽发背欲死吸毒冬瓜一个,削去盖合疮上,瓜当烂再削去合之瓜未尽疮口已敛小矣,即将膏药护之甚妙。
3. 痈疽发背臭腐桐叶泡陈醋,同蒸贴之。
4. 发背灸法小麦面和好作条围疮口,再用杏仁(去皮尖)研烂填满,熟艾作薄饼如围大三饼,四面点火灸之,三饼完黄水出消毒愈。
5. 疽痈不消并成脓未破蚕茧空壳(出过蛾者)一个,烧灰黄酒调服。
6. 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
或羊油、猪油生切片,冷水浸贴,热即换。
或芭蕉根捣涂,或干人屎烧灰醋和敷,干再涂。
7. 一切痈疽发背不拘已成未成,已溃未溃者,均治即效生赤小豆未四两(以陈米醋和为锭阴干,或锻石收燥),芙蓉叶四两(醉芙蓉者尤妙,或根皮或花,阴干研或生研),麻油调涂肿处,或蜜磨涂,中间留出毒头,干则换,溃者棉花扑掺均可(名铁箍散)。
8. 恶疮不敛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掺之。
9. 搭手生背上全蝎、核桃共捣烂,酒冲服,一二次即消。
10. 胁疽赤小豆末敷,仍煮豆食,饮汁。
11. 骨疽方疮口不合骨从口出掘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以干鸡粪二升,同艾及荆叶捣碎入坑内烧烟,将疽就熏,用衣拥之,勿泄,半日当有虫出。
12. 痈大臭烂梧桐叶醋蒸贴之,极效。
13. 对口初起不论偏正蛇蜕一条,灰,好酒调服。
或嫩桃叶尖七片,用铁斧捣烂贴之。
14. 发背神膏吕祖治发背灵宝膏∶栝蒌五枚(取子去壳),乳香五块(如枣大者),共研细末,以白蜜一斤同熬成膏,每服三钱,温黄酒化服。
(此吕祖传桐庐孝子者,仁人宜修合济世,功德不浅)15. 各种痈疽疮疔无名肿毒不论阴阳已溃未溃桑条(如手大指粗细者)二根,炭火上烧着一头,吹灭用心熏疮,如未成者便消,已成者即破,有疔去疔甚效。
16. 百种顽疮蒲公英、马齿苋捣敷。
17. 疮久不合蛇皮烧灰,猪油和搽。
艾灸疮不合槐条、葱白煎汁洗,瓦松研末搽。
18. 恶疮有肉如饭粒突出马齿苋烧枯研末,猪油敷。
7、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的药物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痈疽疔毒,发背恶疮,瘰疬痰核
2、癥瘕痞块,
煎服,3-6克。
慈菰辛苦,疔肿痈疽,恶疮瘾疹,蛇虺并施。
土茯苓
甘,淡,平。
肝,胃。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梅毒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煎服,15-60克。
土茯苓平,梅毒宜服,既能利湿,又可解毒。
漏芦
苦,寒。
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
金荞麦
微辛,涩,凉。
肺。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1、肺痈吐脓,痈肿疮疖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煎服,15-45克。
大血藤
苦,平。
大肠,肝。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2、跌打损伤,风湿痹痛பைடு நூலகம்痛经
煎服,10-15克。孕妇慎用。
红藤苦平,消肿解毒,肠痈乳痈,疗效迅速。
1、乳痈肿痛,瘰疬疮毒
2、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3、湿痹拘挛
煎服,5-10克。孕妇慎用。
漏芦性寒,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白蔹
微寒,苦。
心,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敛疮
1、疮痈肿痛或久溃不敛
2、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煎服,3-10克。反乌头。
白蔹微寒,儿疟惊痫,女阴肿痛,痈疔可啖。
绿豆
甘,寒。
心,胃。
半边莲
甘,淡,寒。
心,小肠,肺。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2、大腹水肿,湿疮湿疹
煎服,10-15克,鲜品30-60克。
半边莲辛,能解蛇毒,痰喘能平,腹水可逐。
白花蛇舌草
治疗痈肿疮疖的中成药
治疗痈肿疮疖的中成药
一些常用的中成药治疗痈肿疮疖的药物包括:
1. 金黄消毒片: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外用或口服。
2. 消石灵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胸腹肿痛、急性乳腺炎等。
3. 炉甘石洗液: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痘痘等皮肤溃疡性疾病。
4. 三黄抑毒丸:具有抗菌消炎、解毒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痈肿疮疖等症状。
5.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疮疖、疔疮等。
6. 皮炎宁胶囊:具有抗菌消炎、止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皮炎等疾病。
请注意,在使用中成药治疗痈肿疮疖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中药佳方〗《神验疔毒丸》痈毒、疖肿皆获奇效
〖中药佳方〗《神验疔毒丸》痈毒、疖肿皆获奇效【中药佳方】《神验疔毒丸》痈毒、疖肿皆获奇效神验疔毒丸,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
热疖痈毒皆由火毒内盛而致,火毒郁结于皮肤肌肉,致血热肉腐,疮痈肿毒引起化脓之症状。
乃属于疮疡疾病之范围,基本表现为红、肿、热、痛,易成溃疡,且易成脓。
《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而《内经》又有所说,俱言因荣气逆而作也,遍看诸疮疡论中,多言火热相搏,热化为脓者。
此疾多营逆则血郁,气郁则热聚为脓,故为痈肿。
此因热胜则阳气内郁,故浮肿暴作,荣气亦逆于肉里,聚为痈脓之肿。
吾收藏先贤一方,原名为原名疔疮丸,或名神验疔毒丸、疔疮走黄丸。
余常用之,百发百中。
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
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
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修园医书中亦予附载。
【配方】:巴豆(去皮膜)10g、明雄黄10g、生大黄10g。
【用法】:各研细末,再共研极细末,加飞罗面,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轻者每服四五丸,重者每服七八丸。
如极重或疔疮走黄者,可服十至十一二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能】:一切疔疮;湿痰流注,梅疮初起。
【疗效】:务使患者得三五次之大泻,症乃可愈。
体虚,俟泻二三次后,与以冷开水或稀薄粥以饮之,泻可立止。
每泻一次,则痛苦与肿势必减轻一次。
即已走黄者,亦可救治,真为疔疮之特效方。
【评论】:罗华昌医生评,吾赞成只要对疾病康复有益方,皆可学习用之参考之。
此上方对一切有痈毒、疖肿者,?可作一中医爱好者有益之参考,有此类疾病患者,不建议完全照方照药使用,应根据具体症状找有经验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加减使用,切勿自行用药而备误导!?。
治疗痈肿疮疡的中药
治疗痈肿疮疡的中药痈肿疮疡是指在人体皮肤或粘膜表面出现的疼痛、红肿、化脓、溃烂等症状,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中医药认为,痈肿疮疡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经络不畅所致,因此,中药治疗痈肿疮疡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祛湿利水等方面的功效。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1.连翘:具有发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痈肿疮疡等症状。
2.金银花: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喉炎,麻疹等症状。
3.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利胆,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各种热性病证。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1.赤芍:有活血散瘀,止痛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并能改善经期痛经。
2.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痛经、血崩、产后恶露不尽等症状。
三、通窍止痛类中药1.葛根汤:由葛根、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组成,有发表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不洁、热伤风难等症状。
2.广昌安神丸:由天花粉、青皮、龙骨、牡蛎等药材组成,能清热安神、健脑益智、安神定志。
四、祛湿利水类中药1.茯苓、泽泻、车前子、杜仲等药材: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病后水肿、尿难、风湿等症状。
2.柴胡汤:具有宣通肝胆,清热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肝胆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失眠、神经症等症状。
以上中药均为常用的治疗痈肿疮疡的草药,但是中药并不是单纯的吃药即可痊愈,中医提倡药食同源,合理饮食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促进排毒,辅以合适的运动,有助于治疗痈肿疮疡。
同时,患者应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
主要用于热毒疮痈的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
主要用于热毒疮痈的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本草纲目》)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5~8月采取全草。
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气微,味微苦而稍黏,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生用或鲜用。
【历史】紫花地丁首载于《千金要方》,称其为“紫花地丁草”。
其异名有“箭头草”(《救荒本草》)、“独行虎”(《本草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韫》)。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以其治疗疔疮肿毒。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其“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明确记载了紫花地丁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作用。
《滇南本草》言其“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多毒症”,其中“破血”之说,较《本草纲目》之功用主治有所增新。
《岭南采药录》较以往本草所载不同之处在于,认为紫花地丁可“作泻药及吐药”。
近代《上海常用中草药》言其:“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
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疔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主治疾病有所扩展。
《中草药手册》载:“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从主治疾病体现了紫花地丁除了能清热解毒之外,又具有清热凉血和清热利湿的作用,较前之本草有了较大的发展。
【性能】苦、辛,寒。
主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一、痈肿疮毒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
《本草正义》誉其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历来为治痈肿疮毒之要药,尤善治疔疮。
紫花地丁善治疮痈疔疮,本草收载用法众多。
如《本草纲目》引孙天仁集效方,以紫花地丁草,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宿,贴之,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并引录《卫生易简方》,以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治一切恶疮;或以去粗皮紫花地丁根,同白蒺藜为末,以油和涂,治瘰疬疔疮,发背诸肿。
五味消毒饮(古代经典名方1096)治疔疮疖肿
五味消毒饮(古代经典名方1096)治疔疮疖肿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外科心法要诀。
原文为毒势不尽,情寒壮热仍作者,宜服五味消毒饮,汗之。
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入肺胃,解上焦热毒,又可解血分热毒,为治阳性疮疡之要药;野菊花辛开苦降,性微寒,入肝经,清肝胆之火,解中焦之热,可清气分热结,消肿止痛力强;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具清热解毒之功,为治痈疮疔毒之要药,蒲公英利水通淋,泻下焦湿热,与紫花地丁相配,可清血分之热结;紫背天葵能入三焦,除三焦之火。
五药合用,气血同清,三焦同治,上开中清下利,散三焦热结,利湿消肿。
五味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为治疔疮疖肿最常用的方剂。
辨证要点为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五味消毒饮可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带状疱疹、痤疮、丹毒、酒渣鼻等病症。
随证加减:热重者,加黄连、连翘以清泄热毒;血热毒盛者,加赤芍、丹皮、生地黄以凉血解毒;积液多、炎症包块大者,加败酱草、红藤;腹痛甚者,加赤芍、丹皮、红花、乳香、没药;体质弱或内分泌失调者,加茯苓、生地;尿频、尿痛、尿急症状者,加滑石。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中,紫花地丁、蒲公英用量宜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治肠痹之要药:败酱草治肺痹之要药:鱼腥草止呃之要药:柿蒂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妇科: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川芎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