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59cc6385727a5e9856a61dd.png)
C )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如果成分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组 Content 织液中水分过多,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 会出现尿毒症等。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改变,必然 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正常机体在 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的 变化。因为只有内环境的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细 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人体由于过量出汗、发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等而会 引起机体失水,失水的结果有三种: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失 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口渴、尿少。②细胞外液渗透 压降低:失盐的比例大于失水的比例,结果是尿多。③细胞外液 渗透压无变化:失盐失水的比例差不多,结果是尿量正常。
• 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 Content
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着差异 (
D
)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3.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在内环境的稳态中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被感受器官 接受,经过回路器官的调控,引起效应器官的活动变化,最终维 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所示: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de571a5b307e87100f696a0.png)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实验:生物体维持pH动摇的机制1、实验原理:1〕细胞代谢会发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作大的偏移。
2〕经过比拟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和生物资料在参与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动摇的。
2、详细操作步骤取自来水25mL--〔倒入〕→5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做记载--〔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5滴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并将结果计入表格→每滴加5滴为一组,重复6次。
用不同的资料按上述步骤重复实验。
3、实验结果及结论〔1〕对自来水的处置〔图1〕结论:滴加HCl后,自来水的pH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的pH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置〔图2〕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坚持相对动摇。
〔3〕对生物资料的处置〔图3〕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生物资料的pH均坚持相对动摇。
图1 图2 图3比拟以上三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资料的性质相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资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此能维持pH相对动摇。
4、PH值动摇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扬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停止。
【补充】——缓冲物质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作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动摇的形状.4、生物体维持pH动摇的机制:二、内环境的静态变化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1〕体温:指人体外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的活性适宜于新陈代谢的需求,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停止。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ppt课件(31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ppt课件(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504bcf97c1cfad6195fa7fe.png)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 作用,使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个器官、__________ 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动态平衡 处于______________ 中。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哪种理化
定的外界环境,如适宜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即稳态。
[答案]C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在加入处理液时的 pH
变化曲线图:
图 1-2-1
(1)曲线①表示用 NaOH 对自来水的处理。 (2)曲线②表示 NaOH 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 理。 (3)曲线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 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性质被破坏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不平衡引起的, 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____
循环 系 (2)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__________
)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名师点拨:如果血液的成分稳定,但Fra bibliotek他内环境稳态被破
坏,人也可能发生疾病。
答案:D
【变式训练 1】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 条件是( )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研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18张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研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ff1bcf2cc58bd63186bda5.png)
第1章
答: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案例1】下面是体液各组成部分关系图解,请据图回
(1)C和D内的液体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和B液体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_结 构完成的。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_______。 (4)A液体的水分排出体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
目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 的变化④_________,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⑤________时 过于剧烈 出现障碍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意义 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 本题考查稳态的意义。B、D项中的疾病是 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 疾病,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 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 低。 【答案】 C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
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系统。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
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________、________系统。 【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 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 以上几个方面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bb57e3b69dc5022aaea00df.png)
高调机时体,适必应将外引起界细环胞境代的谢能紊力乱。。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生理 基础
稳态
意义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3、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4、稳态失调
(1)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2)实例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3)不同个体完全一样吗? 存在个体差异。
(2)体温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 的代谢活动
2、变化 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因素:
3、实例: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变化: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测定值 17 1.9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 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 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高中生物】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26210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a.png)
【高中生物】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整理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① 动态变化:内部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否处于动态平衡,是通过集体调节来实现的。
②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体内平衡有三个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环境直接有联系的4个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和意义①观点体内平衡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
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人们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制。
②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当外部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的调节功能被阻断时,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③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集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维持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遭受破坏的例子a、患胃肠炎时,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因胃肠道的作用而减弱,大量无机盐在体内流失,这是平衡的破坏。
b.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或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四肢无力由于低血糖引起c、体温升高引起的寒热、食欲不振会影响酶活性,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新陈代谢活动的紊乱组织水肿① 过敏性水肿。
组织中组胺的释放增加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②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③ 淋巴管阻塞和淋巴回流阻塞(如丝虫病)④肾小球滤过率增大,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⑤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减少。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7f2abd150e2524de5187ef2.png)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自主学习讨论】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1.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2.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⑴直接相关的系统:、、、。
⑵参与调节的系统:、、。
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⑴最初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的调节。
⑵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⑶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而免疫调节是通过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⑴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⑵正常的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㈢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原理及结果1.原理分析:在实验中用的方法,通过向、、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相似而不同于,从而说明的机制。
2.实验结果——绘出用盐酸或NaOH分别处理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后相应的pH。
变化曲线如右图:【巩固检测】(1-7为A级题,8-11为B级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氨基酸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3.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6.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8.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9.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10.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背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64a4d02cc58bd63186bd26.png)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占2/3)和(占1/3)构成注意:①“体内”指与外界环境不能直接相通的内部环境;②人体内环境仅仅指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细胞内的液体统称细胞内液;③细胞内液≠细胞液(特指液泡内的液体);④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官腔内的液体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主要包括(位于血管)、(位于淋巴管)和(位于细胞间隙),绘制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注意:①血浆与血液、血清的关系: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全身所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一般组织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胰腺细胞等都等生活在中;血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浆是由(占90%),其余包括(占1%)、 (占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特别提醒: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来源记忆它们所含有的成分:血浆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淋巴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注意: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含量少于血浆。
②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DNA和RNA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③细胞分泌的外分泌液如唾液、胃液、胰液、泪液、汗液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注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和的含量有关;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源自其中的和。
人体血浆中渗透压约为 KPa。
(2)酸碱度:细胞外液中PH,主要由缓冲物质如和等离子调节。
人体血浆中pH接近。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功能:它是 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指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和 的 的状态。
Eg :不同人的体温有差异,一个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体温也有变化,但人体不管处于寒冷或炎热条件下体温都可以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维持在 g/ml 。
高中生物 必修3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 必修3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bc5ebbff915f804d2a16c171.png)
皮肤,泌尿系统 水、无机盐
淋巴 统
尿素、尿酸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稳态的调节机制
• 贝尔纳(法国生理学家) 神经系统的调节
• 坎农(美国生理学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目前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平均 温度
母亲 36.4 36.7 37.1 37.4 37.0 36.8 36.7 36.87
父亲 36.2 36.6 36.9 37.2 36.9 36.6 36.6 36.71
自己 36.5 36.6 37.2 37.3 37.1 36.9 36.8 36.91
1、人体体温及其变化
(1)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意义:新陈代谢所必需,给酶促反应提供最适 温度。 (2)体温有年龄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易错提醒 内环境稳态≠不生病,生病≠内 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如某些遗传病)。
答案 D
(3)体温有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叫稳态。
注意: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适宜范围内的的一种 动态变化。
(2)内容: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成分、理化 性质等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成分、理化 性质均存在一定“波动范围”)
(3)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 外界环境:如高温、冰雪天气 内因:细胞代谢活动;乳酸的产生等 病原微生物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0f05bea76e58fafbb00392.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笔记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①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否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集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②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①观点贝尔纳(美):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
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②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点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③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集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遭受破坏的例子组织水肿①过敏性水肿,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②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③淋巴血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如患丝虫病)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tRNA含CHONPS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0987fcdd36a32d72758196.png)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考虑与讨论1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 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三)资料分析
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与二氧化碳)、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 生素)等。
3、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 血浆渗透压。
(三)资料分析
4、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 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 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 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 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与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1)例子:尿毒症 (2)考虑与讨论 (3)结论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题:
例题:
例题:
例2:(01年天津理综试卷)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 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统
外
高二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讲解
![高二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1502c604a1b0717ed5dd37.png)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17 IU/L
1.9↑ mg/dl
14.6 mg/dl
223↑ mg/dl
0~45 0.5~1.5
6~23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结论:
细胞代谢紊乱甚 至导致疾病发生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的稳态出现失调的情形有哪些呢?
资料7: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病例有:尿毒 症、感冒发烧、严重腹泻、高原反应 、糖尿 病、空调病等 。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 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 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 症状。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 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资料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 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 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 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 度的转氨酶升高。
资料3: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 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 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 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 37.0 . 36.8
.. .
.. .
.. .
...
自己
母亲
. 父亲 .
时间
6
9
12
15
18
21
讨论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 异?
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aa45c1b4daa58da1114a72.png)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总结
机体通过对器官和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部环境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 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88e9a2f01dc281e43af040.png)
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例如,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佈在各
種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
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
後,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引起血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這說明(1)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變的,
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
氣流速度增加,空氣熱量不斷變動等因素干擾了人體的嗅覺,削弱了人體對空氣中
病菌、過敏原和異味的反應;房間內濕度太低,會對眼、鼻等處的黏膜產生不利作
用,導致黏膜病;室內空氣與外界幾乎隔絕,乾燥而又溫度適宜,空氣中有害細菌
含量快速上升。
11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三、內環境穩態的意義 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為
乳酸進入血液後,可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 鈉和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 C02增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 而將C02排出體外,所以對血液的pH影響不大。當乳酸鈉進入 血液後,與血液中的碳酸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鹽,過多的碳
酸氫鹽可以由腎臟排出。這樣由於血液中緩衝物質的調節作用, 以及機體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鹼度維持相對穩定。 15
13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人教版教学课件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学课件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8c3b02763231126edb1149.png)
P7
测定值 单位
17 1.9 14.6 CRE BUN GLU ↑ TG↑ TCH IU/L mg/d l mg/d l mg/d l mg/d l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2013-6-7
223
217 179
60~110
50~200 150~220
14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13-6-7
20
2013-6-7
21
1.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适宜的温度。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 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 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 伤。 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013-6-7 3
2013-6-7
4
复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 境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中蛋 白质的含量较少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定性 2013-6-7 5 相对稳定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013-6-7 37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 1.判断 • (1)×;(2)√;(3)×;(4)√。 • 2.选择 • (1)D;(2)D;(3)D。
2013-6-7
38
3.画概念图
2013-6-7
39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 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 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 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 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9331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3.png)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和意义2.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掌握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二、教学内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情况,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和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出“内环境稳态”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含义。
步骤二:学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讲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步骤三: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情况,比如让学生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跳绳、练拳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步骤四:讨论防治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以及防治措施。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步骤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自行查找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再次复习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以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各个方面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在讲解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和失调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但是,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学生实际体验的失调效果不够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影响。
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fdb172f4a7302768e99394b.png)
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知识点归纳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内液: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xx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生大的偏移。
2)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具体操作步骤
取自来水25mL--(倒入)→5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做记录--(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5滴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并将结果计入表格→每滴加5滴为一组,重复6次。
用不同的材料按上述步骤重复试验。
3、实验结果及结论
(1)对自来水的处理(图1)
结论:滴加HCl后,自来水的pH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的pH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理(图2)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图3)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图1 图2 图3比较以上三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4、PH值稳定的意义
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补充】——缓冲物质
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
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
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C)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酸碱度、温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3、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2、稳态的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3)正常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积累过多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氨等)——会使机体中毒。
※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