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
一、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二、精神分裂症怎么治疗好三、精神分裂常见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1、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
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引起。
其中遗传因素十分重要。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在同卵双胎或父母都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比没有遗传因素的子女高40余倍。
精神分裂症不是单基因遗传病,可能是由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影响。
所以精神分裂症明确有遗传倾向,但是不仅仅是遗传在发病中起作用。
一般出生时孩子无法判断是否会患精神分裂症,出现症状发病大多在16-35岁间是高发年龄。
简单的说,精神分裂症具有巨大的遗传风险,但不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子女一定会患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遗传仅仅是其中一种重要因素。
2、精神分裂症会隔代遗传吗?
各种精神病都有遗传倾向。
轻精神病,如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最大,祖父的病是有可能遗传给孙子的。
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上下4~5代直、旁系亲属进行详细调查,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出7~8倍,国内与国外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亦大致相同。
3、精神分裂的症状是什么?
精神分裂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做为普通人可以通过些典型的症状来。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治疗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幻觉、思维混乱、情感平淡等,一旦发生,给病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
目前,研究者从多个方面探索这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病因研究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
如果某一亲属患病,家族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将明显提高。
同时,双胞胎和家族聚集病例中病患发生率较高,支持遗传学的因素。
但遗传学单一因素的贡献相对较小,遗传学因素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药物使用等因素交互影响作用。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因为早期生活经历的种种压力,可以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常见的精神创伤、婴儿缺氧、怀孕时药物使用、感染、营养不良,都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3、神经与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也被认为是病因之一。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脑和神经细胞的某些可塑性存在问题。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的迁移和突触形成、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同时病人的认知和情感功能也存在显着问题。
治疗研究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许多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大致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够改变病人神经传递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普通神经递质的药物;第二类是抑制谷氨酸的NMDA受体和d-阿片样效应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睡眠失调、体重增加、体温调节紊乱等。
2、心理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理解、处理抑郁、焦虑等情感问题,提高自我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3、电疗治疗电疗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应用也可能帮助患者恢复。
这种治疗通过向大脑输送一定频率和电流强度的电脉冲,来调节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
但是,电疗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和不适当的情况。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
在对病因的研究中,除了遗传因素,患者棘手的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研究的发现。
1. 家族研究众多家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要高于一般人群。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中有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那么他/她患病的风险将会增加。
此外,双胞胎研究也显示,一对同卵双胞胎中,当其中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另一人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多个基因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这些基因与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神经发育异常以及神经元连接的异常有关。
3. 候选基因研究候选基因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寻找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特定基因。
通过比较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差异,研究者发现一些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研究发现,DISC1基因(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的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COMT基因(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的变异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4. 基因组关联研究基因组关联研究是一种通过比较大样本人群的基因组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来探索遗传因素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已经在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主要位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相关的基因中。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5.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因素与发病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因素与发病原因来源:吉林安定医院 /精神分裂症虽病因尚不明,但经专家学者多年观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并与其它很多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不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有没有遗传”?回答是: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请看下列事实:(1)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
(2)有的学者对65个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一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
正常人群仅为O.86%一1%。
(3)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双胞胎)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1个卵子2个精于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胎(2个卵子和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高4—6倍。
(4)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
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但是,一般并不把精神分裂症直接说成是“遗传性疾病”,理由是:①其遗传方式及遗传传递方法目前尚无定论。
②临床观察资料中,确有相当数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家族史(家族中父系母系3代均无精神病患者)。
2.个性因素许多学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50%一60%在得病前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其表现为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
在精神病学中,有的学者把这种个性特征称为“分裂性人格”。
根据这一现象,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病前个性特征有一定关系。
3.心理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医学模式),使对疾病发生的解释模式发生转变,对以往被忽视的社会,心理因素又重新给予重视。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遗传分析(秦启竞)青岛精神病学家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遗传分析就精神分裂症和一般认知能力而言,亲属的表现型相似性随遗传相关度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凤险率大约为1%。
如果是二等亲亲属(祖辈或姑姨母或叔伯舅父)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话,那么个体的患病风险率大约是4%。
如果是一等亲亲属(父母或同胞或子女)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话,那么个体的患病风险率加倍大约是9%。
最后,同卵双生的患病风险率剧增至48%,较异卵双生的17%要高得多。
如果是由许多个基因导致了精神分裂症,那么它为何是一种二分疾病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遗传病患病风险率呈正态分布,但是只有达到一定阈值,精神分裂症才会显现。
另一种解释是,精神分裂症实际上是多个特征,这些特征是以诊断为基准人为划分的。
换言之,正常与异常之间可能是一个连续体。
就一般认知能力而言,亲属的表现型相似性也随遗传相关度的提高而增加。
堂表兄弟姊妹(三等亲亲属)间的相似性是半同胞(二等亲亲属)的一半同胞间的相似性小于全同胞(一等亲亲属)。
同卵双生子间的相似性要高于异卵双生子。
精神分裂症和一般认知能力的这些观察数据与遗传影响的假设是一致的,但不能证明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因为很可能家族相似性是由于环境原因而随遗传相关度增加的。
一等亲亲属间更相似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
二等亲亲属和三等亲亲属较低的相似可能是养育环境的相似性较少的缘故。
广为应用的两种行为遗传学的自然实验有助于解决家族相似性的遗传来源和环境来源这一复杂问题。
一种是双生子研究,它将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间的相似性与异卵双生子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后者与其他同胞一样在遗传方面的相同。
第二种收养研究,它将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分离开来。
例如,在孩子出生时,亲生父母就把他们交给别人收养,如果没有选择性安置的话,那么亲生父母与被人收养的孩子之间的任何相似性都可以归因于遗传而非共享。
另外,当孩子被人收养后,养父母与被收养的孩子之间的任何相似性,都决归因于共享环境而非遗传。
导致精神分裂的5大因素
导致精神分裂的5大因素*导读:有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病毒感染所致。
有报道说,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培养中找到了病毒样物质。
对此的讲法很多人并不赞同。
……1 遗传因素:经过80多年的遗传学研究,目前一致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
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如果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的发病率将达到35%~68%;而父母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发病率也有15%~26%;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发病率也大大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同年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但是,这并不是说,精神分裂症是百分之一百遗传的,否则,我国的婚姻法就会有禁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的条文。
然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相当复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这种遗传是由许多基因的积累作用造成的。
2 性格因素:大量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前或幼年期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譬如孤僻、内倾、怕羞、敏感、多疑、怕见陌生人、与亲人缺乏亲情、不愿与同龄孩子玩耍,却常常与老头亲近,有时还会有一些奇特的动作和做出怪异的姿势,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胆小、做事犹豫。
有时莫名其妙地外出不归等。
有的专家将这种性格称之为:分裂性人格。
3 内分泌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症多数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阶段起病,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此病与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这一点尚未得到大家的首肯。
4 病毒:有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病毒感染所致。
有报道说,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培养中找到了病毒样物质。
对此的讲法很多人并不赞同。
5 社会因素: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社会层次较低的人群中所占的比率较高,它与高层次人群之比约为9:1。
据推测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困难所造成的心理负担重、社会应激多等有密切关系。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
一、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1、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
1.1、遗传因素
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状的遗传学进行认真研究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且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分别为16.4%.11.5%-14.3%,9.2%-10.3%.但遗传在病理学上的作用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并不都是绝对的遗传性精神病。
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使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2、个体特征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明暗多以、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称之为分裂性人格。
国内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前约50%-60%具有分裂性人格。
因此,该变革性弱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为现实感知的丧失、思维混乱、情感和社交功能的受损。
尽管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学、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
在了解这些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有家族史。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精神分裂症,他的发病风险将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主要涉及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二、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例如,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大脑中信号传递的紊乱,从而引发精神分裂症。
此外,神经发育和神经元连接的异常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基础。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高。
环境压力、社会支持缺乏、早期生活创伤以及母亲孕期和儿童期的感染等因素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
此外,滥用药物(尤其是大麻和迷幻药物)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四、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高度的社会压力、社交隔离、低自尊心以及对个人能力和角色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也可能对疾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如家庭冲突、家庭成员的精神疾病史等。
在了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一、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预防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早期干预包括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以及提供早期干预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症状,提供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参考模板
第1篇维修工程项目总包招标书一、招标公告1. 项目名称:XX维修工程项目总包2. 招标单位:XX公司3. 招标地址:XX市XX区XX街道XX号4. 招标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4月30日17:00止5. 招标内容:XX维修工程项目总包6. 招标方式:公开招标7.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现场购买或邮寄购买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XX维修工程项目2.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街道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4. 项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结构、水电、暖通、电梯、消防、安防等维修工程5. 项目工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XX个月6. 项目总投资:预计XX万元三、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XX万元。
2. 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
3. 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业绩,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和违约行为。
4. 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技术力量。
5. 具有相应的维修工程业绩,近三年内完成过类似维修工程项目。
四、投标文件要求1. 投标人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
2. 投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投标函(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5)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6)近三年维修工程业绩证明材料(7)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8)投标报价文件(9)其他招标文件要求的相关材料3. 投标文件必须密封,并在封口处加盖投标人公章。
五、投标报价要求1. 投标报价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详细报价单。
2. 投标报价应包含施工、材料、设备、管理、利润等费用。
3. 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成本价。
4. 投标人应保证投标报价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招标程序1. 投标人应按照招标公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
2. 招标人将组织专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3. 评审结束后,招标人将按照评审结果确定中标人。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常常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困扰,因此理解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行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多项研究表明,患有亲属中存在精神分裂症的人患上该疾病的风险较一般人口增加了10%至15%。
如果一个父母都患有该疾病,则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2. 神经化学失调脑内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被认为是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多巴胺假说是最广泛接受的解释之一,即多巴胺水平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这个假说通过抗精神病药物创造性地控制多巴胺水平,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提供了证据支持。
3. 生理因素生理性因素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在孕期暴露于病毒感染的风险较高。
饮用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牛奶等食品也可能增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管理精神分裂症最常见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通过调整脑内化学物质的平衡来减轻患者的幻觉、错觉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和奋乃静;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则包括利培酮和喹硫平等。
然而,必须注意到,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肌肉僵硬、口干和心脏问题等。
因此,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密切监测并与医生保持定期沟通。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认知行为疗法(CBT)、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思维模式、改善社交互动和提供支持系统来减轻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干扰性思维和情感,同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社交技能训练致力于改善患者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和关系质量。
而家庭治疗则着重于患者及其家人如何更好地理解、支持彼此,并在共同应对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3. 社会康复社会康复是一种全面且长期的治疗方式,旨在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主生活和功能。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
大多数人只是知道精神分裂症是种精神分裂症,但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却不知道,这也是使得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患病的人也是不断的增加。
那么就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刘建伟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看下文的介绍。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精神刺激:刺激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究竟起了些什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触发具备精神分裂症患病素质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朗。
2、遗传因素:在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生预期患病率为0.80%,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终生预期患病率则远较一般人群为高。
双亲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
46.3%,双亲之一患病时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6.7%,精神分裂症患者兄弟姐妹之预期危险度为10.1%。
3、生理病因:多巴胺假说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病因假说。
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支持这一假说。
4、环境因素: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并非贫困阶层的居民易于罹病,而是在这一阶层中的人群生活条件很差,接受治疗不及时和不彻底,再加上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引起反复住院,最终造成疾病迁延不愈。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介绍。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这些原因后,对于我们的预防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活中一旦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定要及早带其进行专业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指标
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指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负担。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亲属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基因变异、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然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期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都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早期生活中的创伤经历、城市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等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此外,药物滥用、感染、孕期并发症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
三、生物学因素精神分裂症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改变,如脑容积减少、海马体萎缩等。
此外,神经递质的异常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如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症状的出现。
四、预后指标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因人而异,但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相关:早期发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等。
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复发风险。
五、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排斥、就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六、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抗多巴胺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都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生物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生物因素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和生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和生物原因,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疾病,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1. 家族聚集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呈现出聚集性。
有家族史的患者相比于无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风险更高。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经典的家族研究表明,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为10%左右,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2. 遗传变异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其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DISC1基因的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明显增加有关。
此外,COMT基因、NRG1基因等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3. 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虽然遗传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发精神分裂症。
例如,孤独、社会压力、感染等环境压力因素可导致遗传易感人群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二、生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1. 神经递质异常神经递质异常是精神分裂症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因素。
多巴胺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关于神经递质异常的理论,它认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存在多巴胺功能异常。
多巴胺激活过度将导致人对外界刺激的过滤失效,进而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 脑结构异常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存在明显的异常。
特别是,大脑皮层、额叶和颞叶等脑区的结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关。
例如,颞叶内侧处于情绪和记忆处理的关键位置,其异常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和记忆功能的损害。
3. 免疫系统异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增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异常的存在可能与脑发育的异常、神经递质的紊乱,以及脑结构的改变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虽然精神分裂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聚集现象是其中的明显证据。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成员患病风险比普通人口高出10倍以上。
孪生研究也证实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一对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同胞患病风险约为40%。
基因组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特别是与神经发育、神经传导和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早期研究发现,城市生活和移民等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孕期和儿童早期的不良经历,如母体感染、孕期营养不良、出生并发症、城市环境等,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脑发育、神经递质功能和免疫系统等多个途径,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3. 神经生物学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神经递质和神经通路的异常。
多巴胺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认为多巴胺功能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增加,尤其是在与奖赏和情感处理相关的大脑区域。
此外,谷氨酸假说也指出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和信息传递的紊乱。
4. 神经发育和连接异常神经发育和连接异常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明显的异常。
例如,大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和连接异常、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异常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和信息传递的紊乱,进而影响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调节。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背景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背景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妄想、幻觉、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症状。
虽然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具体发病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但遗传背景被认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关键的方法之一。
一、遗传背景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支持。
多项家族和双生子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有一个一级亲属患有该疾病将增加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而双生子间学说更进一步地证实了基因在精神分裂症发展中的关键角色。
1. 遗传风险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与家族中患有该疾病的成员数量呈正相关。
如果一个人的双亲中有一个患者,其自身患病风险为10%~13%;而如果一个人的兄弟姐妹同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其自身患病风险可增加至50%。
这种遗传积累表明了基因在精神分裂症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 基因突变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大型测序项目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几十个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
这些变异涉及多种功能通路,包括突触发育、信号转导、神经元迁移等,进一步表明了多基因作用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虽然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1. 抗精神病药物目前,最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是所谓的抗精神病药物,也被称为抗精神分裂药(Antipsychotics)。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或阻断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来调节大脑的化学平衡,从而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
2. 個体化治疗由于每个人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在选择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对不同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其他合并疾病以及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家族史与风险评估
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家族史与风险评估精神疾病是一类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在内。
本文将深入探讨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家族史与风险评估。
一、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及其机制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都具有遗传倾向。
遗传学研究发现,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家族成员中较普通人群高,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这表明基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多态性以及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有些精神疾病的遗传方式可被明确定位,例如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亚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躁狂症。
其他精神疾病可能有多个基因变异的共同作用,例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这些基因的突变使得人们对精神疾病易感,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
二、家族史在精神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家族史是评估个体精神疾病风险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家族史通过记录患者的近亲属中是否有精神疾病,进而判断个体患病风险的高低。
根据研究显示,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患者。
此外,一级亲属中患者越多,个体患病的风险越大。
家族史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精神疾病。
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医生可以更加关注其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
此外,家族史还为医生提供了预测疾病进展、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
三、精神疾病的风险评估方法精神疾病的风险评估通过收集个体及其家庭(特别是一级亲属)的详细信息,包括遗传史、生活环境、疾病史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在家庭史方面,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是否有发生过精神疾病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获取疾病发生的具体情况,如发病年龄、病程等。
除了家族史外,个体的生活环境也是精神疾病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庭和学校环境的稳定与否、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等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有哪些了解一下
个性特征
敏感多疑:容易对 他人产生不信任感, 容易受到伤害
孤僻内向:不善于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缺乏社交能 力
情绪不稳定:容易 产生焦虑、抑郁等 情绪波动,影响日 常生活
缺乏自信:缺乏自 信心,容易自卑, 难以克服困难和挑 战
其他因素
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成因 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药物滥用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药物滥用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和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基因遗传
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遗 传倾向,家族中有患病者
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 亲属患病风险高于普通 人群,遗传因素对精神 分裂症发病的影响较大。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 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多 种遗传模式,包括多基 因遗传和单基因遗传等。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机制尚 未完全明确,目前仍处于
研究阶段。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约40%的患病风险与遗传因 素相关。 环境因素也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影响,如孕期感染、围产期并发症等。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影 响大脑功能的 关键物质
脑部炎症:可能导致精神分 裂症的症状
脑部结构异常:可能导致精 神分裂症的发生
脑部肿瘤:可能与精神分裂 症有关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离异或死 亡
童年创伤
家庭暴力或虐 待
缺乏关爱和支 持
受到性侵犯或 欺凌
0
0
0
0
1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且复发次数愈多,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缺损也越严重,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
下面就介绍一下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
一、遗传因素
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虽然六成患者是没有家庭史的,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仍起一定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具有实质性的遗传因素,且血缘关系越接近,危险性就越高。
如果有一名近亲患精神分裂症,自己患病机会为10%。
二、内分泌因素
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患者在分娩后急性起病。
三、胎儿时期受感染因素
近期有学者提出: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能使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娩出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四、脑结构异常
脑部额叶和颞叶是和思考、记忆、情绪及判断有关。
患者的这些组织都较常人小。
五、社会心理因素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病因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
定性作用,本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简介*二、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三、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四、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五、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方法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简介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是儿童精神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低。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1、遗传因素(25%)本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
夏镇夷等(1982)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可能性为大,其遗传度为70%,一级亲属中本症发病率:父母为4.0%;同胸为6.7%。
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表明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2、器质性因素(15%)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
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着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15%)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4、病前性格特征(10%)本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5、生物化学因素(5%)这方面在儿童精神分裂症研究较少。
一般认为本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
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可出现情感障碍、言语和思维障碍、感知障碍、运动和行为异常、活动障碍等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12~14岁少年。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方法1、情绪和睡眠异常。
父母和监护人应当对孩子平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时刻关注,提高警惕,对他们的一举一动的异常都应当铭记在心。
精神分裂的发病原因
精神分裂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不仅发病率很高,而且比较难以治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精神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更是痛苦不堪。
专家指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而治疗的关键又是弄清楚患者的病因。
那么,引发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哪些?1、遗传因素:双亲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46.3%,双亲之一患病时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6.7%。
2、心理原因:患者精神压力太大,情绪压抑,无法合理释放,受到某些事物的刺激。
3、环境因素:所处环境对患者有很大的负担,生活条件较差,与患者所想不符,再加上易于身边的人发生冲突,发病后不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等。
得了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最有效?精神分裂症是业界承认的比较难治疗的疾病,对其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先进,特别是R-N脑神经修复再生疗法的成功研制,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新成果——R-N脑神经修复再生疗法R—N脑神经修复再生疗法是北京格洲大中医院精神康复科与美国精神疾病(AM)研究小组权威专家组共十几位专家反复论证后共同研究创立的,经过多位专家的反复论证,以其独特的技术和显著的临床效果,为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福音!“R-N”疗法为什么能有效遏制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该疗法运用先进的诊疗设备,能快速精确诊断疾病的性质、病因、病灶、病变程度,打破了这类疾病没有科学确诊依据的僵局。
通过先进的物理治疗仪器,联合针对性强的个性化诊疗方剂,协同作用于大脑,直接通过血脑屏障,直达病变部位,激活营养大脑细胞,促进神经递质平衡,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
由于长期患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发挥,而社会功能的欠缺又反过来刺激患者的病情,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基于这点考虑,R-N脑神经修复再生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各种心理疗法不断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使患者逐渐走向全面康复!北京格洲中医院精神分裂症专业医院作为全国重点精神疾病康复诊疗基地,每天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许多患者排队也未能看上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因;多基因遗传;风险预测
[摘要]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密切相关,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是主导,环境因素是诱因,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可以大致预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因;多基因遗传;风险预测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确切病因虽不明确,但大多专家学者观察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起诱导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子女有多少人会发病?怎样预测、预防?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看法。
1 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虽不十分明确,但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观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所谓多基因遗传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精神分裂症遗传度达80%,说明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
1.1 家族研究二个家族父母均患精神分裂症,一个家族生育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进入青春期后,先后患精神分裂症。
另一个家族,母亲系精神分裂症,父亲是精神分裂样人格,结果所生的三个儿子均患精神分裂症。
这是两个典型的遗传家系,说明精神分裂症有
遗传倾向。
据国外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
1.2 65个家庭调查有学者对65例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68%,而正常人群发病率仅为0.86~1%。
1.3 对精神分裂症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4倍~6倍(单卵双生为50%,双卵双生约10%~15%),说明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1.4 寄养子研究对养子进行实验研究,把养子分成三组:观察组:亲生父母患精神分裂症,寄养父母正常,结果养子发病率19.7%;交叉组:亲生父母正常,寄养父母患精神分裂症,结果养子发病率4.8%;对照组:亲生父母和寄养父母均正常,结果养子发病率为10.7%。
说明父母正常的孩子生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中,其发病并不明显升高。
而患病父母的孩子生活在正常家庭中,也不能避免其不发病,从而推测环境因素不起主导作用,而遗传因素才起主导作用。
以上提供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重要部分,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2 环境因素
2.1 个性因素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50%~60%在病前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逻辑混乱等,精神病学中称“分裂性人格”。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与病前个性有关。
2.2 心理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疾病的发生的解释,不单是生物因素,对心理、社会因素重新给予重视。
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有精神诱因者占44%~77%,这些诱因,如失恋、婚姻破裂、学习、工作受挫等。
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作用是建立在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之上。
生活中,有的人遇到极大不幸,却能坦然处之并未患精神病,反之,有的人受到一点挫折,就会精神失常。
2.3 社会因素美国的调查发现,生活贫困、经济条件低劣和居住在贫民区的最低社会阶层的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调查情况也类似,即经济水平低、无职业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职业人群的患病率。
2.4 体内的异常变化因素有的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体内代谢异常或自身免疫力变化有关。
尚无结论,只是“病因假说”。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主导,环境因素是诱因。
3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发病风险预测
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子女的发病风险不如单基因遗传病好预测,往往要综合多种因素,全面考虑。
因内一些科学家根据多基因遗传病的阈值模式,采用电脑技术,制定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咨询表,估计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率,可以根据遗传咨询表进行计算(见表1,表2)。
表1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咨询表(略),表2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咨询表(略)
表1中,父母患患者数是指咨询者的父母健康情况,分为0、1、2三项。
分别表示父母均正常,1人患病和2人均患病;患病子女数是指咨询者的同胞健康情况,0、1、2分别表示兄弟姐妹中没有人发病,1人发病和2人发病;正常子女数是指咨询表的同胞兄妹中的正常者人数;(外)祖父母一类指咨询者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健康情况。
如第一行的4、0,表示4人均正常,没人患病。
2、2表示4人中2人患病,2人正常。
若咨询者的叔伯姑舅姨亲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还需查追加数表(表2),查的数据加上表1中查到的数据,即为该咨询者的患病机率,下面举例说明。
例1,咨询者本人及爱人均正常,儿子和儿媳均患精神分裂症。
儿媳的父母也正常,问儿子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为多少?答:儿子和儿媳均有病,从表中先找未来孩子的父母的患患者数为2这一项。
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再找患病子女数和正常子女数为零的一项,外祖父母均正常,最后找正常人数的4,患患者数为零的一项,查表结果,未来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为26.80%。
例2,咨询者提出,家系中父亲、弟弟和爱人的母亲患精神分裂症,婚后生了两上男孩,大儿子已患精神分裂症,问小儿子将来是否患病,可能性为多少?
答:先查表1,父母患患者数查零的一项,患病子女查1的一项,正常子女数查零的一项,(外)祖父母查2、2的一项。
查表结果,小儿子将来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为10.53%。
其弟弟患精神分裂症,也就是小儿子的叔父有病,就再查表2。
先找父母患病数为零的
一项,再找(外)祖父母为2、2的一项,最后找出叔伯姑舅姨患患者数为1的一项。
结果查的患病机率1.56%,然后再加上表1查出的10.53%,结论是小儿子患病的可能性为12.09%,诸如此类,以此类推。
精神分裂症的婚配注意事项: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虽然婚姻法规定精神失常者未经治愈者禁止结婚,但未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准结婚。
所以有家族性遗传倾向者,要结婚就必须谨慎,要积极地进行遗传询问,进行生育指导,虽然风险率是一种可能性,但可以给人启示。
目前一般认为,患病的可能性超过5%,以不生育为好,若超过10%,应劝其不要生育,如已生育者,应加强精神卫生,积极预防。
尤其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中成员,在婚姻生育问题上,必须慎重,更不能同型婚配(双方都是患者),要避免麻烦和不幸降临。
总之,随着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健康素质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汉基.实用精神病学[M].华厦出版社,1992.
[2]康晓慧.医学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3]江三多,张兆麟.预测精神分裂症子女的患病风险[J].大众医学,1986,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