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
“两个大局”的演变机理与中国共产党政治韧性
2021年第3期理论建设NO.3.2021●新时代·新思想“两个大局”的演变机理与中国共产党政治韧性范嘉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两个大局”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战略判断,是全党顺势而为、谋划工作的战略依据。
正确分析“两个大局”的演变机理,要从时代大潮、历史长河和全球风云中去把握,即从“东升西降”的“变”和帝国主义的“常”共存、处于被动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战略主动的“两个大局”的历史演进、中国与世界两个实践场域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认识。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维护内核、保持政治定力以稳定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以调适外围。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党韧性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1)03-0045-08收稿日期:2021-02-26作者简介:范嘉祥(199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党治理,中共党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深远的历史视野、现实视野、全球视野和前瞻视野。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两个大局”的重大论断不仅被多次重申,而且其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党谋划各项工作、确定阶段性中心任务和制定方针政策以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的战略依据。
因此,正确分析“两个大局”的演变机理,尤其是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对于认清我国发展的时与势、坚持党的领导和在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两个大局”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
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理解怎样把握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由光明日报编辑部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多学科视域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端学术论坛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接受访谈、发表见解。
怎么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20世纪初起的最近一百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局之一,当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变化时期。
就中国历史来说,1901年《辛丑条约》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辛亥革命探索建立民主制度失败,巴黎和会中国蒙受屈辱,这是近代中国最沉沦的时期。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领导人民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来看,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何成“变”在何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变就变在立破并举、涤旧生新。
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即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快“自西向东”位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
2028年,中国将发生巨变我们现在引以为傲的能力和资源将荡然无存……
2028年,中国将发生巨变我们现在引以为傲的能力和资源将荡然无存……胡子哥导语:过去的10年,是世界发生剧烈变化的10年。
站在2018回望2008,可以发现这十年中很多事情的发展变化是如此不可思议。
中国企业在这10年中,之所以诞生那些成功者,是因为他们跟上这个时代变革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突破。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将会走向何方?来看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见解。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全文(有删改):10年好像并不是很遥远,但是我们站在2018年的5月份回望2008年的5月份,你会发觉很多事情的变化是我们10年前根本难以想象的。
比如10年前没有智能手机,乔布斯还活着,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公司是谁?诺基亚,今天它已经倒闭了,倒闭的时候全球总裁在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倒闭了,我们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做错,但是我们今天就倒闭了。
”10年前没有微信,甚至10年前没有微博,10年前没有天猫,10年前没有小米,10年前没有共享单车,10年前没有今日头条,没有滴滴打车,没有美团大众点评,10年前京东的销售额是10亿人民币,去年1000亿,10年涨100倍,10年前这些东西都没有。
10年里面中国发生了特别多的数据变化:经济总量增长2.5倍中国人民币规模总量增长3.25倍外汇储备增长1.5倍汽车销量增长3倍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增长13倍世界500强中国公司从33家增加到115家高铁里程增长183倍城市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北京十亿美元富豪数超过纽约深圳房价涨了4.7倍阿里和腾讯交替成为亚洲最大市值公司……我们看到的这些变化,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非线性的。
但是,每个企业在过去的10年、20年里面,没有一个企业跟这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
过去的10年里面,一些能够走到今天的企业,比如阿里和腾讯,都是因为他们不断自我突破和变革。
中国制造黄金10年,1998年到2008年,2008中国外贸出去,08年跌了24%,09年跌了16%,然后开始稳定。
百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感悟
百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感悟百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在经济、社会、教育、国际地位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以下是对这两个时期的感悟,详细阐述百年前与现在中国的差异和变化。
百年前的中国,正值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经济相对落后。
封建社会的特征明显,社会阶级固化,贫富差距极大。
农民贫困,城市工人面临剥削,妇女地位低下。
军事力量衰弱,国家独立面临挑战。
同时,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侵略加剧了国家的困境。
中国处于危机之中,人民苦不堪言。
然而,现在的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教育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不断完善。
社会变迁方面,现在的中国更加开放和包容。
妇女地位得到提升,性别平等意识增强。
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社会风气也逐渐开放,民主法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人权意识增强,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
教育进步方面,百年前的中国普遍缺乏教育机会,大多数人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而现在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普及率大幅提高。
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也有显著进步。
中国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际地位方面,百年前的中国饱受欧美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处于较为脆弱的地位。
而现在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全球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百年间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平等、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变化1978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启动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日子不仅改变了中国,影响了全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4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国家的变化来说是相当漫长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的跨越,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以下是对这40年来中国变化的几个方面做出的简要回顾。
经济变化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一环。
4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个昔日的封闭式计划经济体系,向开放市场经济体系转变。
随着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有企业,但是在19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放开了对于私有企业的控制,私有企业在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
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国有企业和民间企业相互交融,合力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经济力量。
此外,中国也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物流和电商市场。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电商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变得更加便捷。
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变化不仅仅是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化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环境主要以国粹文化为主,而这个国粹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人民的启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开始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文化思想。
在文化传媒方面,中国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在中国的全球化中,它在外界也收获了高度的关注。
通过国际渠道,中国的文化已经走向了全球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流行。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的文化传统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喜欢从互联网直接获取新的娱乐方式和文化饮食的方法。
在文化传媒领域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走向,一个环境和传统结合的新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社会变化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整word版)百年中国一波四折
百年中国一波四折我在探索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困惑之中,逐渐涉猎近现代史的研究,今年又在杜克大学那片森林中读了几个月的书,有机会把过去在实践中遇到的难以现行经济理论解释的问题,结合这十多年的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用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认真作了梳理,以下就是我尝试提出的“一波四折"--20世纪中国问题形容的基本假设.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的厚重农业文明史,翻到20世纪,终于到了一个非改变不可的特殊阶段。
但当她要按照西方人的样子改变自己的时候,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却并不给她改变的机会。
于是,中国人不得不在这一百多年里进行了四次以自我剥夺为主的复杂的工业化历程。
每次都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我人这样资源严重短缺的人口大国而言,任何成本大于收益的制度安排都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革命。
因此,我才把百年来四次追求工业化的进程称为“一波四折"……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概括起来可以形成如下假设:1。
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险恶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压迫下,主要通过政府对本民族进行剥夺的内向型积累方式,追求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
有鉴于此,如果把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概括为四次工业化,则为:满清的“洋务运动”及随后的民族工商业发展;民国的20~30年代的“黄金10年"和抗日战争之后形成的“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其后是改革20年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工业化.2。
任何制度安排都不过是宏观环境制约下要素结构变化的结果。
由于政府面对高度分散且剩余太少的亿万传统小农,因此,进行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必然交易费用奇高,于是,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政府就失败,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政府就成功,其所建立的制度就应该被认为是收益大于成本。
简言之,满清在安定了两百多年、政府已经不能更腐败的条件下采用加税剥夺的传统手段,民国在战乱频仍中也没来得及有条件创造出相对有效的制度,于是都自亡于过量提取农业剩余引发的社会冲突。
中国发展的的变化
中国发展的的变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都是举世瞩目的。
下面将详细探讨中国发展的变化。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逐渐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铁网、机场等设施的建设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中国的社会变化也十分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
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服务也在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促使农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城市中心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
另外,中国的文化变革也值得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融合创新,保持着活力。
同时,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入也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带来了新的元素。
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壮大,电影、电视、音乐、文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逐渐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传播。
最后,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环境,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在国际层面上,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变化多方面,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正朝着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迈进。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需要解决。
相信在中国领导人的正确引领下,中国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现在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
现在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
中国社会的演变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1.经济转型:中国正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
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找工作,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问题等。
3.社会结构变迁: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中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社会层次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4.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但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5.社会价值观变化: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更为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并且更关注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是从经济转型、城市化、社会结构变迁、环境保护和社会价值观变化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结果。
这些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增加了
挑战,中国社会将在不断演变中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变化
一、经济领域的具体变化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发生转变。
传统制造业正在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韧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形成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推动区域、双边、多边经济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我国动力。
二、政治领域的具体变化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具体变化主要表现为:2.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整体效力。
2.2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在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3 全面依法治国有序推进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三、文化领域的具体变化在文化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体变化主要包括: 3.1 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逐渐崭露头角,我国文化走出国门,广泛传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彰显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
3.2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重要进展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3.3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新时代对于生活变化的感悟
中国新时代对于生活变化的感悟新时代中国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对于这些生活变化,人们有着各种感悟和思考。
1.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化。
与此同时,科技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泛滥和隐私安全问题。
2. 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水平提高,但也伴随着一些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家庭观念、职业观念等都在发生转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
4. 文化多元:新时代中国崇尚创新和多元文化,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交流。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年轻一代对于自己文化认同和表达方式有着更为积极的态度。
5. 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大环保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们对绿色生活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6. 全球视野: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也使得中国人更加关注国际事务,拥有更为开放的国际视野。
7. 社会责任感:在新时代,社会责任感逐渐深入人心。
企业、个人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这一系列的生活变化中,人们既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富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于新时代的感悟,既有对变化的期待,也有对问题的思考,人们在这个时代里更加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新时代的中国
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瞬息万变、充满活力的国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正在奋斗、正在成长的国家。
一、经济方面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
2018年,中国的GDP为90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00倍,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紧密地联系着世界。
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同时,中国正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为全球企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化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
如今,中国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心,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新文化界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大胆尝试着新的表现方式和技术手段,让世界开始领会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流浪地球》、抖音短视频等全球化的文化现象,就是中国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三、科技方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增强中国在全球创新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的科技领域取得了逐渐提升的进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硬件市场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待组建企业市场,预示着中国科技市场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增长。
同时,科技和创新也成为中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对公司的价值创造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方面,中国发展了众多的医疗技术,例如人工智能诊疗、智能跌倒防护等等。
此外,火箭和战车、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和核电站等领域,中国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四、国际影响力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为亿万人民创造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和平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的10大变化 PPT
2、汽车
• 现在的停车场可改造成公园。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120万, 每10万公里就有一次事故。随着自主驾驶,这将改进到1000万公里一 次事故。每年将拯救100多万人的生命。 • 我跟大众和奥迪的很多工程师聊过,他们非常害怕特斯拉。保险 公司将有大麻烦,因为无事故,保险费将便宜到现在的1%,他们的汽 车保险经营模式将消失。 • 太阳能生产发展按一个指数曲线有30年了,但只是到现在才有很 大的影响。去年,在全球范围内安装了更多的太阳能,超过了石油能 源。太阳能的价格将会下降,以至于到2025年几乎所有煤炭开采企业
链一定会大重组。即:将全球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消费者不仅
受益,还可以参与设计过程,实现跨国生产和定制。 • 中国未来的角色应该是一个信息大节点的角色,在电子商务、跨境 电商以及阿里云的综合配合下,中国可能组织成一种全球性大生产,这
中国正在发生的10大变化!
警惕!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变化节奏越来越 快,我们的思维意识一定要领先于这种变化,而不能落 后。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人,永远都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1、崛起和衰落
1998年,柯达170,000名员工在全球销售所有相纸的85%。在 短短几年里,他们的商业模式消失了,并破了产。在未来10年, 很多行业将会经历柯达所发生的事,而大多数人尚未看到它的 来临。在1998年,你有没有想到3年后,你会再也不用相纸图 片?而1975年才发明的数码相机。第一批只有10000像素,但 产品进步按摩尔定律在发生。 因此,像所有的指数式技术进步,有很长一段时间令人失 望,但只要短短几年,它成了卓越和主流。这样的事情现在各 领域都在发生:人工智能、健康、自驾车及电动车、教育、3D 打印、农业和就业。欢迎来到第4次工业革命。欢迎来到指数 时代。在未来5-10年,软件和操作平台会使大多数传统行业陷 入混乱。优步Uber、只是一个打车软件公司,他们不拥有汽车 ,但他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Airbnb是世界上最 大的旅店公司,他们不拥有任何酒店资产。
G20之后,中国将发生的46个重大变化!
G20之后,中国将发生的46个重大变化!第一部分:个人篇1、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背景、学历、资源、人脉、资历;今后奋斗的五大关键词:知识、创新、独立、个性、理想。
以前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有个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中国的“新知识分子”将重登历史舞台。
2、中国人正在由“外求”变成“内求”。
外求即就求关系、求渠道、求机会,内求即是要激发起自己的兴趣、热情、希望,当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东西就会被你吸引过来,这就是所谓的“求人不如求己”。
3、中国正在兴起大量自由职业者,社会的基本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了平台+个人。
每个人都将冲破传统枷锁的束缚,获得重生的机会,关键就看你是否激发了自身潜在的能量。
这才是一场真正解放运动!4、中国一大批有“匠心”的人的社会地位将获得提升,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员、设计师、编剧、作家、艺术家等等,因为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获得提升,将获得尊重。
5、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即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
6、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被木桶原理所束缚,即: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综合水平,所以我们总在弥补自己短板,而随着人们协作效率的提高。
今后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水平。
我们不用再盯着自己的短板,你只需要将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挥到极致,就会有其它人跟你协作,这叫长板原理。
7、我们的工作正由“被动”走向“主动”。
以前为了谋生,我们需要依托固定公司,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重复固定的劳动,属于被动式劳动。
未来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靠自身特长,点对点的对接和完成每一个需求,充分融入到社会每一个环节,属于主动式创造。
8、对于未来每个人来说,未来有一件东西会变的格外重要,那就是你的信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
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所以奥巴马、希拉里、佩罗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形象。
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新变化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新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新变化,并分析它们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以高速增长著称。
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正在逐步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创新驱动。
中国正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这种转变将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竞争力,并促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
3.绿色发展。
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这种转变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消费升级与内需拉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
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质消费。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2.多元化消费。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对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3.线上线下融合。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消费升级带动了内需拉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内需市场的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数字化转型与新经济崛起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均居全球前列,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支持。
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里,我想谈谈中国的二三件事。
一、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中国政府提出了“数字中国”和“新基建”等战略,加速了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并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
二、中国的绿色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加剧,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中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环保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
同时,中国也在国际上承担了更多的环保责任,积极推动全球环保治理。
三、中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国家,也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文化自信,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软实力。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
总之,中国正在经历着快速变革和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自
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道路。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
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第一个问题,当前中国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变化在什么地方?就是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
过去人家常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没了,廉价劳动力不够了,中国改革的红利也枯竭了,能够改的都改了,这些看法都不正确,中国正在发生新的人口红利的涌现和新的改革红利。
在人口红利方面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农村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城归”。
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那是“海归”,海外留学几年回来以后报效祖国找工作,现在出现了“城归”,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外出打工的现在又回到了家乡创业大概是500万人左右,但我们去调查几个省发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大概上千万人,因为有些人回来他不跟外面说你没法统计到,自己开农家乐、办起了自己的果园。
为什么会回来?因为考虑到夫妻长期分居会造成家庭的不和,小孩子长期没人照料没有父爱。
第三,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所以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而且交了一些朋友,积累了一些资本,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技术,就回来了。
我考察几个穷地方都有“城归”回到家乡创业。
在贵州的毕节地区,原来就单纯的向外输出劳动力,后来职业培训又输出劳动力,现在是出现了回乡的高潮。
我们在毕节的七星观镇,发现了很多新建的面包房,做蛋糕的。
贵州人本来不吃这个的,他没有这个习惯,为什么?因为在外面学会了。
面包房做蛋糕、做面包,而且生意很好,贵州毕节人现在都学会了小孩子过生日要吃蛋糕,老人到了生日要送蛋糕,这样一个新的行业起来了。
我们还看到农业方面现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个农民学技术热,进学习班、学农业技术。
因为土地确权了,土地确权以后他感到有信心了,所以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家庭农场。
过去没有家庭农场,那是美国、加拿大、荷兰、丹麦有,中国没有。
但是现在有了,他在为第二代的接班用,老的在学,年轻的更要学,因为我要接班。
按照这样的观念,有些地方他还是感到土地不够,要到外面去打工,土地就租了,转包给别人。
两个大变局
两个大变局
曾经讲过两个大局,一个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提出来后,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我们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今天怎么来看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
百年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历史的概念,是指一个相对较长,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这个大变局之“大”、之“变”,具体来说,世界经济重心在发生变化:原来经济中心在大西洋两岸,现在经济中心向太平洋两岸开始转移。
世界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传统的G7统领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G20发挥的影响更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
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
大变局重点在“大”,在“变”。
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出现也催生了很多新产业,这个变化也是很长时期以来没有过的。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世界之变,现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并且很有可能影响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我们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机遇和挑战并存,重要的是沉着应对,化危为机,让中国赢得更好的发展。
怎样更好
地化危为机?我们要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合作共赢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我们要主动作为,做好自己的事,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
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贫穷不堪、落后困顿的国度,逐渐跻身于经济大国之林,成为了世界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其中最大的功臣便是改革开放,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和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历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重要改革。
其中最早的之一便是1978年的“国之大计,必须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变革的大门。
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于,中国必须面对自身的现状,必须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接下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19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这项改革为已经积重难返的国家提供了活力。
在农村改革的拯救下,中国逐渐克服了部分贫困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此外,改革也给了国内企业家以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便是中国通动力的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法律和政治体制。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中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的聚集。
政府为改革制定了明确的计划,以解决在各个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当然,在由政府的明智引领下,社会的人们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贡献。
他们现实中的工作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与现代化实现上的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更是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思想上的改变成为推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十分保守,一切皆以“保守”二字为主。
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接纳新事物,试图寻找到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马车。
这一思想的改变也促进了改革的深入推进建设,同时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速度。
这样得到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个向往现代化的文化和社会现象,也许是由这种文化和现象推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的最根本因素。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改革开放的发展轮廓占据了相当多的篇章。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与创业精神,更为每个人落实了“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厉以宁: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第一个问题,当前中国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变化在什么地方?就是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
过去人家常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没了,廉价劳动力不够了,中国改革的红利也枯竭了,能够改的都改了,这些看法都不正确,中国正在发生新的人口红利的涌现和新的改革红利。
在人口红利方面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农村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城归”。
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那是“海归”,海外留学几年回来以后报效祖国找工作,现在出现了“城归”,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外出打工的现在又回到了家乡创业大概是500万人左右,但我们去调查几个省发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大概上千万人,因为有些人回来他不跟外面说你没法统计到,自己开农家乐、办起了自己的果园。
为什么会回来?因为考虑到夫妻长期分居会造成家庭的不和,小孩子长期没人照料没有父爱。
第三,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所以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而且交了一些朋友,积累了一些资本,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技术,就回来了。
我考察几个穷地方都有“城归”回到家乡创业。
在贵州的毕节地区,原来就单纯的向外输出劳动力,后来职业培训又输出劳动力,现在是出现了回乡的高潮。
我们在毕节的七星观镇,发现了很多新建的面包房,做蛋糕的。
贵州人本来不吃这个的,他没有这个习惯,为什么?因为在外面学会了。
面包房做蛋糕、做面包,而且生意很好,贵州毕节人现在都学会了小孩子过生日要吃蛋糕,老人到了生日要送蛋糕,这样一个新的行业起来了。
我们还看到农业方面现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个农民学技术热,进学习班、学农业技术。
因为土地确权了,土地确权以后他感到有信心了,所以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家庭农场。
过去没有家庭农场,那是美国、加拿大、荷兰、丹麦有,中国没有。
但是现在有了,他在为第二代的接班用,老的在学,年轻的更要学,因为我要接班。
按照这样的观念,有些地方他还是感到土地不够,要到外面去打工,土地就租了,转包给别人。
田总是有人做,不会没人做。
我在浙江考察是安徽人来做,在我的家乡江苏是苏北人来做,这里的人去打工、开店去了。
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变化,很多人把职业技术教育推到农民当中去了。
这个巨大变化,大家想想四千万外出的农民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万左右回来在家乡创业了。
要对当前的创意、创新、创业有新认识第二个问题就是创意、创新和创业,这是中国当前又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跟我们以前书本上学到的是不一样的。
西方经济学里讲“创新”这个词是一百年前缘起奥地利,后来在一百年前工业化刚开始不久,美国的经济学家熊彼德就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但是一百年前是工业化刚开始,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他的观点能够说明问题吗?举几个例子。
比如他说现在的创新还是跟过去一样。
什么叫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叫创新。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对我们来说那是过去的几年,工业化刚开始制造业需要重组。
但是今天这样行吗?不够的,远远不够,今天是信息重组,信息重组才有创新,不是单纯生产要素的创新。
生产要素把两个企业一合并就创新了,信息不便利不行。
再比如说过去熊彼德的观点是如果你要创新的话,要看准发明家的发明,然后想办法买它过来,用到经济生活中,就成了创新。
比如电灯,买到他的专利我来办电力公司,今天不是这个情况。
今天重在创意,无数青年人现在忙于创意,有创意是最要紧的,有了创意以后,资金自然就到了,因为很多资金找不到出路了,就在寻找谁能够提出新的创意他就投资谁。
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也有道理,但是远远不够。
关键在思路的转变,思路不转变,失败永远是失败,会成功吗?不成功。
思路改变了新的成功就来了,就带动了更大的成功。
所以这种情况就是现在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才是今天的创新。
我们预料再过几十年以后的情况是怎么样?很明显有一条,消费不是现在的消费模式、投资不是现在的投资模式,就业不是现在的就业模式,就业很可能是不要写字楼的就业,在自己家里只要有一个电脑,你的合同我承包完成,很多是会变的。
还有企业家会有什么变化?今后的企业家主要是某一个新领域的引路人,不一定是现在的企业家。
现在的企业家中有创新、有改变的地方,但同样有他不愿意改的,将来都是引路人。
所以这就是现在发展的新常态。
你现在到中关村那些咖啡店看看,坐在那里的年轻人有大学生、研究生、年轻教员、科研单位的人、民营企业家都在那里,聊的都是创意。
这就是中国的变化,认识中国的国情,你要对当前人力资本有新的认识,要对当前经济中出现的创意、创新、创业有新的认识。
新的产品能创造新的市场第三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认识中国,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的国情表现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实际上是经济学中的老问题,因为经济学里面从来都是需求、供给、两方面都需要改。
这个过程中,就有人不断地在里面进行刺激需求、或刺激供给。
需求的调节是短期的事情,不一定是近期的任务,而供给调节被认为是中长期任务。
为什么是中长期任务?因为供给侧的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它要动结构,动结构就涉及到怎么更新的问题。
这个不是短期任务,中国现在正在这么做。
最要紧的是让经济主体、市场主体有活力。
怎么让他们有活力?让他们有活力就是产权保护。
中央最新的文件强调了产权保护,主旨是什么?公有经济的产权要保护,非公有经济的产权同样要保护。
这个是中央文件提出的,调动了广大包括非公有企业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过去很多做法现在已经过时了,或者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只要是新的产品就能创造市场,市场是可以创造的。
我在学校里经常举一个案例:一个生产木头梳子的工厂,让他们的推销员带了样品、带了订单,去推销梳子,指定了到和尚庙里去推销。
第一个推销员回来了,怎么样?一把没卖掉,和尚说我光头,梳子有什么用,那你等会儿看看别人怎么推销的?一会儿,第二个推销员回来,销了好几十把。
他是怎么推销的?梳子除了梳头发以外还有第二个功能,止痒、活血、明目、美容、养颜等功能,和尚心动了买了好几十把,不错不错。
第三个推销员回来了,销售了几百把,而且把订单带回来了。
问他怎么销售梳子的?他说我在庙里仔细观察了,香火挺旺,来的香客很虔诚,磕完几个头以后头发已经乱了,香灰已经到了头发上了,我就跑去见方丈。
这个推销员说:你看看那个香客很虔诚,你应该去关心他,那我怎么关心?最好的办法,每个佛堂前面每天放几把木头梳子,他头发乱了就梳梳头,他就觉得庙里更关心他,来的更勤了。
有道理,订了好几百把。
一会儿第四个推销员回来,销售了几千把。
他怎么销售几千把?全是订单,这么一大堆订单。
他直接找了方丈跟方丈说,经常有人给你庙里捐钱对吗?有人给你送礼送油吗?对。
你庙里有礼品给人家吗?木头梳子是最好的。
方丈说怎么木头梳子是最好的?他说木头梳子两边可以刻字,这边你可以把庙里最好的对联刻在上面,反面刻上一些字,日行一善,佛在心中等等,这样人家觉得这有纪念意义,不是更方便了。
这四个推销员,第一个推销员一把没有销掉。
关键在哪里?从第二个推销员开始就是思路,改变木头梳子的功能。
怎么改变?第二个推销员他的梳子不仅梳头,而且是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可以明目清脑。
第三个推销员他怎么出去的?他推销把木头梳子的性质改变了,不仅是单纯梳头的问题,而且是代表庙里对香客们的照顾。
第四个销了好几千把,改变了木头梳子的功能,在这个场合木头梳子作为庙宇的名片出去,是作为纪念品而出去的。
我们现在怎么在结构性改革中创造市场、创造新产品,就是要不仅是推出新产品、而且让产品有新功能,产品有新功能了就能创造市场。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第四个问题,消费新市场,消费在变,大家不要愁市场,关键在你有没有新产品,你的产品有没有新功能,你产品有新功能就有市场。
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去买书包,因为它的书包有新功能。
书包可以遮雨、防水,下雨可以当雨衣用。
消费是在发生变化的,消费发生的变化就是打破一个从前固有的规则——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有理性的人,他一定是追求最低价格、最低成本,争取最大收益、最大满足。
但实际上做得到吗?消费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说消费做不到?因为你要做到最优选择、最优标准的建立,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足够的货币,在座的女同志都会有体会,你要去买一件披肩,你想买到那件最好的披肩你做不到的,你知道北京有多少个商场,有哪些商场在卖,你要一家一家看,一家一家比较记下来,等找到最满意的再去就卖掉没了。
所以,人都是这样:看了第一家不行走第二家,第二家不行第三家不看了。
如果买到了怎么样?满意吗?回答是凑合,凑合就是还行,就是次优选。
经济中很多问题,包括消费都是次优选。
经济学次优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获得奖者西蒙在天津大学讲话的时候他讲了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你到商店去买缝衣服的针,没有哪个傻瓜跟售货员说我要一根最尖的针,一盒你自己挑吧,你拿笔记录还带放大镜,没有人那么傻,都是次优选。
我要买个针,你挑吧,第一个针拿出来看看不太直,第二针拿出来看看不太尖,第三个拿出来看看行了,第四个不看了,这就是次优选。
西蒙还举了一个例子,你到食堂去买菜得先排队,你有三个目标,价钱最便宜的、营养最丰富的、最合我口味的,那就挑吧,挑了半天也没挑好,后边的人在催快点,这么久还没挑好。
大家都是事先想好了一个区间,最富营养的差不多,价钱便宜的在几块到几块之间的。
这两个例子大家都可能有体会。
消费正在变化,消费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11.11这个日子为什么这么火,大家都在等新产品,都在等新消费方式,大家都有新的消费模式,这是变化。
我们刚才讲的收入逐渐增加,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要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就一定要深刻实践。
货币宁肯多一点而不要采取紧缩第五个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是维持物价稳定,所以长期以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根据货币来的。
货币学根据经济增长率的大小、高低来定货币流通量应该是多大。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的,那就涨了。
如果紧缩了,那就放一放。
有人试验过,在货币政策的观点上,智利全部都用芝加哥大学货币学,结果不行。
所以我们是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国情,你要懂得几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不仅在需求方面起作用,需求方面起作用就要防止经济倒退、防止物价上涨,要控制总量。
这个是对的,但是还不够,一定要考虑供给问题,供给侧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你需要金融的支持,没有金融的支持你能够把结构调好吗?调不好,所以要调结构。
还要让社会有活力,因为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力有关,经济不能使社会有活力,怎么谈创新?所以要记住两条,宁肯多一点,而不要采用金融紧缩,通货紧缩比通缩膨胀更难治理,这是重要的经验。
光看增长率不行,它没有把结构调整放进去,没有把自己社会的活力放进去。
第二个道理,货币问题一定要把它发展成一个国民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