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幽兰操》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孔子和韩愈所作的《幽兰操》摘要:草木本有其心,独幽其芳。

孔子一向对兰花情有独钟,欣赏其高雅幽香,常以自比:“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却得不到诸侯重用,叹“时人谙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到唐朝韩愈寄情兰芳,抒发自己心怀坦荡的胸臆,虽有些许对自己不公平待遇的抱怨,却又比孔子豁达旷逸。

他借咏兰表明自己报国的心志与君子高洁的操守,不因不利的环境而改变。

关键词:孔子幽兰韩愈君子一、《幽兰操》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

“猗”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解释:一是叹词,表示赞美,如《诗经·周颂·潜》“猗与漆沮”(漆、沮是河流名);二是句末语气词,如《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三是通“倚”字,依靠,如《诗经·卫风·淇奥》“猗重较兮”(重较是古代卿士乘坐的的车子);四是柔顺的样子,如《史记·司马相如传》“猗柅从风”(猗柅又写作“旖旎”)。

“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如《箕子操》、《龟山操》。

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琴操》中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

”(一)、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 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

学案37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课堂学案复习任务通过对诗中物象和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物象与人物形象的特征与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而理解形象所寄托的感情。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全国Ⅲ《苦笋》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分析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点与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属于轮考点,不是必考点。

2017全国Ⅱ《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性格分析知识图要[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特别知识清单(三)”,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步骤]活动一分析物象特点与情志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苦笋陆游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

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了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

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幽兰操》

《幽兰操》

作此歌。”

《琴集》曰:“《幽兰操》,孔子所作也。”
古诗
原文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伤不逢时,寄兰作操。
• 介绍 • 古诗《幽兰操》,是 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 未逢时的绝世作品。 《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 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 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 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 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 变动和永恒。

“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如《箕子操》、《龟山操》。
词作者
• 相传为孔子所作。 • 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琴操》中说:“《猗兰操》 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 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为 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 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 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 州,无所定处;时人谙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 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 《古今乐录》曰:“孔子自卫反鲁,见香兰而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
紫罗兰:永续的美 小苍兰:纯真、无邪 嘉德利亚兰:贵妇人 蝴蝶兰:幸福逐渐到来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
• •
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 困穷而改节。” ) 勾践种兰(《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 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 践所树。) 屈原佩兰(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 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 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 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 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 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 为佩。” ) 郑板桥画兰(“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 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 得”。 )

韩愈《幽兰操》全诗翻译赏析

韩愈《幽兰操》全诗翻译赏析

韩愈《幽兰操》全诗翻译赏析幽兰操韩愈兰之猗猗①,扬扬②其香。

众香拱之③,幽幽其芳。

④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⑤,渭水泱泱⑥。

采而佩之,奕奕⑦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注释】①猗猗:长且美好的样子,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

②扬扬:高举,往上升腾。

③拱之:孔子有“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语,拱是环绕之义。

④此处比喻兰香为众香之王,所有的花香都拱而奉之。

⑤文王梦熊: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姜尚。

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源自典故“飞熊入梦”,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急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他苦苦寻找。

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

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预示即可找到这个人,于是带领人马到渭水边找到直钩钓鱼的姜尚(也就是姜子牙),恰巧姜尚自号飞熊,当即延入朝中,此姜尚有伊尹之能,辅弼文武两代周王,兴王师而诛不道,解倒悬而抚黎元,堪称周兴之第一功臣。

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理想典范。

但是此句嵌入词中甚是突兀。

⑥泱泱:宏大,水深而广的样子。

⑦奕奕:光明,若日月之丽天也。

【释义】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

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齐鲁博苑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齐鲁博苑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齐鲁博苑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8. 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9.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2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

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

“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

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

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

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

《幽兰操》: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古诗《幽兰操》,相传是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以唱和孔子。

原文(传为孔子作)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伤不逢时,寄兰作操。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幽兰操

幽兰操
门 中 , 能 谏 我 香 。

入 我
猗兰操
中 , 能 谏 我 香 。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 兰花凝聚阴气而生,沐浴阳气而发。在阴 气浓郁中育蕾,在阳气上升时开放。是有 王者之香。
入 我 门 中 , 能 谏 我 香 。
∏ I月DJ日,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祖母走了, 走得很安详。睡梦中,她一个人走完了生 命最后的旅程。 • 她没有等到我放学去医院看她,她曾想亲 眼看着我长大成人,却在我DI岁生日前DC天, 她安静地走了。 • 祖母生前最爱的兰草,如今也开始孕育来 春的花朵了。
能 谏 我 香 。 ,

入 我 门 中 , 能 谏 我 香



能 谏 我 香 。 , 门 中 入 我
入 我 门 中 , 能 谏 我 香 。
• 祖母生前最喜爱的是兰草。老房子里的兰 草,陪我度过了童年。 • 回忆祖母伴我的DI年:儿时,我常因病在家 休养,她便是我的启蒙老师;每个傍晚, 是她牵着我的小手,在河边散步,看夕阳 西下。 ∏ 今年G月,就在兰花凋谢后,祖母住院了。

• 文王梦熊:源自典故“飞熊入梦”,西 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 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 罴;所获霸王之辅’。”商朝末年,周文 王姬昌急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他 苦苦寻找。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 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第二天 他叫人占卜预示即可找到这个人,于是带 领人马到渭水边找到直钩钓鱼的姜尚(也 就是姜子牙),恰巧姜尚自号飞熊,当即 延入朝中,此姜尚有伊尹之能,辅弼文武 两代周王。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 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 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 理想典范。

浅析韩少功小说三大主题及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韩少功小说三大主题及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韩少功小说三大主题【内容摘要】韩少功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个人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

他放弃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有聚焦了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体现乡土情结,在乡土情结之上然而又为了寻根。

因此,我把韩少功的小说分为反思、乡土、寻根三大主题。

关键词:韩少功创新反思乡土寻根引言韩少功的小说不仅以鲜明的爱憎评判生活中的美与丑,揭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亮色,在主题开掘和人物塑造上反映出了现实主义的一定的思想深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大胆的追求和创新。

他的作品逐渐赢得了文艺界的瞩目和广大读者的赞扬。

本文仅就韩少功小说主题做粗浅的分析。

韩少功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个人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

他放弃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有聚焦了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体现乡土情结,在乡土情结之上然而又为了寻根。

因此,我把韩少功的小说分为反思、乡土、寻根三大主题。

一、以其反思,启示读者(一)反思小人物对政策的无奈韩少功1984年以前的重要作品多属此类,大多透过知青的视角,追忆上山下乡的故事,以及农村所见的小人物等。

在韩少功的小说中,较早发表的《西望茅草地》,取材于真实生活,透过知青身份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陈述自身遭遇。

《西望茅草地》将时代背景推向文革前,描述自愿“支农支边”的老知青小马,带着雄心壮志来到茅草地农场,他与场长张种田的养女小雨情投意合,但大跃进开始后,无法温饱的物质环境、空虚贫乏的精神生活、禁止恋爱的规定、政治思想的检查等,逐渐磨蚀他的理想,之后小雨死于森林灭火,农场因长期亏损被迫解散,张种田灰心沮丧,小马也感到忧伤。

在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上,韩少功不但描绘出农民质朴善良的形象,也透过张种田因农场解散而失意等情节,表现小人物无力反抗政策的无奈和悲哀。

(二)反思民族文化韩少功并没有在《归去来》中花大量篇幅做文化反思的工作,但其精神却能清楚地呈现出来。

作品中的黄治先是在自愿多余被迫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身份,扮演一个别人要他扮演的角色。

韩愈《幽兰操》句解

韩愈《幽兰操》句解

韩愈《幽兰操》句解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影片《孔子》主题曲的歌词改编自韩愈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这首诗歌名垂千古。

下面我们对这首诗歌诗句进行仔细剖析。

幽兰操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句解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

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译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

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00年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机会的,他曾对子贡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

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说。

在他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奕奕,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

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

韩愈幽兰操原文及注解

韩愈幽兰操原文及注解

韩愈《幽兰操》原文及注解幽兰操——【唐】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称郡望为昌黎韩氏,为韩姓三大郡望之一,昌黎郡在今天辽宁义县。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却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正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

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

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

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注释:猗:盛美的样子。

扬扬:香气远闻的样子。

旋:指返回鲁国。

贸贸:纷杂、混乱的样子。

荠:一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冬寒始生,春暖他花。

觏:遇见。

有:多,富裕。

守:节操。

韩愈幽兰操

韩愈幽兰操

韩愈幽兰操引导语: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824),有许多作品篇章,脍炙人口,古今中外,遐迩闻名,广为传颂,可是,有一首诗《幽兰操》却几乎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鲜为人知。

这首诗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幽兰操》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释义】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

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译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

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00年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机会的,他曾对子贡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

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说。

在他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奕奕,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

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

读韩愈《幽兰操》幽兰操韩愈

读韩愈《幽兰操》幽兰操韩愈

读韩愈《幽兰操》幽兰操韩愈话题:幽兰操韩愈中华文化兰花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毫无疑问,韩愈一生潦倒的时候居多,得意的时候太少。

这自然算得上是古代有点才能又生不逢时的人们共同的遭遇了。

不平则鸣,韩愈应当算得上是善鸣的,譬如这首《幽兰操》(也有的称《猗兰操》)。

全文以兰起兴,寄托怀抱,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用通俗的话解释这篇文章,大意是:兰花香啊,随风扬,没人采也没人戴,对兰花又有什么影响。

天上刮起了大风,为什么会这样?一年又一年,我四处奔忙。

又是雪又是霜,可是那荠麦长得多么茁壮。

如果你不是这样生不逢时,我怎会把你寻访。

荠麦啊荠麦,君子感叹伤心,但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其实这篇作品是参考了孔子的作品的,类似于现在高考题的仿写。

孔夫子的作品比较古代一点,意思差不多,只是写兰的篇幅不长,毕竟韩愈是文学家,孔子是教育家,术业有专攻,不好拿来比较,但思想感情是大致相同的。

这固然与儒家一脉相承的思想有关,也与二人类似的遭遇有关。

当然,韩愈没有孔子那样的排场,文有颜回,可以交流沟通;武有子路,可以保驾护航。

韩愈因谏皇帝不要亲佛,惹得领导不开心,初贬潮州,后贬阳山,小命几乎难保,但梗直之心不改,气郁于胸,发乎其外,《幽兰操》之叹,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耐人寻味的是,孔韩都选中了兰花来托物言志。

兰是个什么东东,我没有深入研究,只听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君子兰曾卖到二十万一株。

当时就想,中国人的待遇,有时不仅不如猪狗,甚至比不上植物。

拿物说事,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说起正直,必说青松;谈到高洁,必说梅兰。

为什么兰花有幸充当承载文化命题重任的载体呢?据权威人士讲,兰生于幽谷,平时不咋地,一开花时满山谷都是它的花香,很霸道的,不给别的植物传粉授精的机会。

这在落魄的士子看来,却别有一种含义,你想,没开花时的兰草并不出众,多像我平凡的出身,可是一旦开了花,不得了,浓得让人肃然起敬,正如我才华出众。

韩愈:幽兰操

韩愈:幽兰操

韩愈:幽兰操导语:《幽兰操》作者:韩愈原文: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注释:1、猗猗:长且美好的样子,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

2、扬扬:高举,往上升腾。

赏析: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

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译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

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00年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机会的,他曾对子贡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

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说。

在他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奕奕,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

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

下阕,中心是兰历苦寒而成其香。

译文:雪霜铺天盖地,树冠上厚厚的一层,虽是冬天,但看起来万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样。

部编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部编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3)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余小步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

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诗人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蓬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答案精析1.CD [C项颔联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因而此句无生机蓬勃之象。

D项不是直抒胸臆。

]2.①语言清爽。

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

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

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

__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__ 舜,冀州之人也。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

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

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曰可。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注】《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韩愈亦仿而作之。

本诗写于作者因劝谏阻止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之后。

觏(gòu):遇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诗以兰起兴,寄托情怀。

兰花生于幽境,默默无闻,一旦开花,幽香满谷。

这样的兰花与作者性情心志颇有相似之处。

B.“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写出了自己行走四方,积时累年,却事不遇知,行不得安的人生境遇。

C.孔子借兰草比喻“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的境遇,韩愈则三“伤”兰草的孤芳自赏,比孔子思想消极。

D.本诗具有音律美:四句换韵,音韵流畅。

具有情思美: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今读起来仍可感其审美意蕴。

15.诗中借助兰草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C.
15.(①刚毅顽强。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

我不尔肥”,诗人要像幽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也要如荠麦一样,迎贸贸雪霜而萌发:
②坦荡乐观(积极向上)。

如“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指不采摘兰花。

对兰花的高洁本身也没有什么损伤,自已虽然不被重用,却也心怀坦荡、刚毅顽强:
③坚守节操。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君子的不幸遭遇,正是君子磨砺高尚操守的时候,表达自己积极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