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课改计划

初一语文课改计划

初一语文课改计划一、课堂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分析推理能力、品尝审美能力和文化批判能力。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a. 背景知识教学背景知识教学是针对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中外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进行的教育补充。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历史素养与文化鉴赏能力尚未完全成形,因而缺乏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因此,应在语文教育中加入背景知识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终身符合利益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情感认知和记忆。

如: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介绍草房子的历史背景、草房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等,或者播放一些与草房子有关的音乐或影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

b. 阅读教学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涉及内容较广,包括文学阅读、新闻报道、科学技术类文章等。

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特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较为抽象的文学作品,可采用课外阅读辅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创新思维。

c. 写作教学中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为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文采,增加诗意和感性意味,同时注重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更多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表现力。

三、课程设置a. 语文课堂小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投入课堂讨论,增强他们的主动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一些文本内容,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科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课堂教学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经常教语文有经验的老教师,也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文学基础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

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搞得很好的,我们呼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本次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该把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理论内容的重点,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

笔者认为,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以下新课程理念:。

1.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木特点。

”这就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

作为教师,在用此新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应贯穿这一新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紧紧抓住“师德”这个重点来展开。

2.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传授的时候,应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这一新理念。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

这一课程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传授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研究某一有关语文的课题时,既理解掌握了这一新理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深入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深入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深入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索新课程改革深入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目标的明确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应变能力等成为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也是目标之一。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形成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二、内容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注重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教学,现在更加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选取多样化的文本,包括经典文学作品、报刊阅读、科普读物、网络阅读等,以及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实践文本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创新变化。

以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通过深入思考、分析、评价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评价的革新新课程改革还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不再只注重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而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思维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变革

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变革

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变革钟银玲[摘要] 建国以来,语文课程经历了数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在课程性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媒体等各个方面或多或少的改变或创新。

本文通过对在八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的变革的分析研究,将建国以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找出语文课程变革过程中认识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缺失,并提出改进意见,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开始不断地探求语文课程知识、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前进,社会要求的改变,知识的更新,观念的变革和研究的深入,对语文课程也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位于知识前沿的各大学者,对语文课程变革的研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文献综述]本文旨在讨论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变革及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做好这个论文,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笔者撰写的论文起到了一定辅助作用,现将文献相关内容作如下分析:1、史料:我查找了7次课改所颁发的教学计划中有关于语文的课时计划安排,得出以下数据:颁布的教学计划科目初中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1950年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语文7 7 7 6 5 5《1952年中学教学计划(草案)》语文8 8 7 7 6 6 6 6 6 6 6 6《1954—1955学年度中学各年级各学科授课时数表》语文9 9 8 8 7 7 6 6 6 6 5 5《1955—1956学年度中学授课时数表》语文8 8 8 8 7 7 6 6 6 6 5 5《1956—1957学年度中学授课时数表》汉语3 3 3 3 2 2 1 1 1 1 1 1《1957—1958学年度中学授课时数表》汉语2 2 2 / / /文学5 5 5 5 5 5《1958—1959学年度中学授课时数表》语文7 6 6 5 5 5《1963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语文讲读5 5 5 5 5 4作文2 2 2 2 2 2习字1 / / / /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语文6 6 5 5 4《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语文6 6 6 5 4 41990年《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语文/ / / 4 4 5图1 1950到1990年间颁布的教学计划中中学语文每周的课时数统计表对比可知,建国初期,我国教学科目贫缺,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所以这个时期语文的周上课时数最多,最高达18节,后期语文的周上课时数趋于平稳,平均每周6节,这说明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在摸索中前进,并且慢慢趋于稳定,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性。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

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__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谈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谈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由 即可 。
是实现教学 目标 的方法和 途径 。语文 学习 中用什 么样的 学习 即让 学生只找 出 自己认为最精彩 、 最感人 的语句 , 任意 阐述缘
形式 来实现 学生的 自主 、 合作与探 究 , 都取决于教学 目标 的要 求 。“ 语文教学应建 立在师生平 等对 话的基础之 上 ” 。这里 的 4 课 堂 教 学 建 议
Hale Waihona Puke “ 动” 。 相反 , 如果学生在热 闹的形式下 内部的思考一直 处于停 文 章情感基础之 上的 , 这些 基础 , 只是反复 朗读或 空泛地评价
滞状态 , 这样 的“ 动” 也无 益。 因此 , 教师在语文 教学 中的任 务 朗 读的好坏都是 无效劳动 。多 问几个“ 这里应该 怎样读 ” , “ 在 是 在调 动学 生的积 极性和 热情 的 同时 更要激 活学生 的思 维 , 启动 学生 的情 思 , 这 才是真正 的“ 动” 。
“ 平等” 绝不 是师生 在任何 事 务上都是 绝对平 起平坐 , 更不是 4 . 1 把预 习 、 导 读、 复习、 练 习都纳入课堂 。 教师 指引 , 让每个
说教 师与学生具有 平等的知识 水平 。教师在 尊重学 生平等地 学生在 自主学习的过程 中去实践 ,教师 的主导 作用则 画龙点 位 的同时又是高 于学生的 ,他 们要 引导学生 掌握更 广泛且更 睛地突显在 学生思维受 阻时给与指导和解 决 ,使 整个学 习过 有深 度的语文知识 。如果教师不 加鉴别地肯 定学生所有 的言 程 能把 握重 点 , 易化难 点 , 激发 疑点 , 这样 不仅 可 以减轻学 生
力的提 高上收效甚微 。
1 语 文 教 改 感 悟
3 课堂教学避免 误区
首先, 不 能让语文课变 成朦胧诗 , 即 阅读文 章不求 甚解 笼 “ 自主 、 合作 、 探 究的学 习方式 ” 并 非我 们的教 学 目标 , 而 而统之 , 了解 大意 即可 ; 其次 , 不能将 语文阅读变 成警句摘 读 ,

22年初中语文课标解读

22年初中语文课标解读

2022年版初中语文课标相较于前一版课标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特征。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 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强化素养,注重实践”、“整体规划,有机融入”、“优化结构,科学安排”、“建设开放,动态发展”等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要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 课程目标:新课标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4.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文化传承与理解三个领域,并细化了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同时,新课标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学建议:新课标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

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情境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6. 评价建议:新课标强调评价应全面、客观、科学,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体差异。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评价结果应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 教材编写建议: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教材的框架结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

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

中学语文的新课改

中学语文的新课改

浅谈中学语文的新课改笔者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本文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就现行的语文课中存的一些常见弊病,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语文课的上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经过多次改革,虽然语文教学的标准不断提升,紧接着我们课堂的教学质量也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耗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

二、很有必要对语文课上课方式进行转换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形势下要求语文课堂形式不断转换。

首先,对于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学生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明天。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如今已经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含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以前我们需要的是专职型人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多面手,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尤其是近几年呼声很高的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也同样应该在学生时代就具备综合的高素质,对事物发展,知识的延伸敢于大胆的探索。

在新课改的实行中,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必须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不能用以前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学生。

当今学生自我个性突出,又因为网络的普及,他们的知识含量也较之前有很大提升,我们作为老师,必须懂得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有找准了学生心理特点,才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必须发生相应转变。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不同的独立人格,要看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又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不同,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负社会和学校的重托。

中学生对知识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求新知,渴望学到更多的未知领域,所以作为老师,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发挥学生好学爱学的求知欲,这也正好符合了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改革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关系着年青一代的健康成长。

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势所必然的,然而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不容乐观,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影响着其综合国力。

近几年,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我国也把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界的重头戏在上演着。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中学语文,它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

一、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语文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这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也必然要求有相配套的语文新课程,否则只能够是纸上谈兵。

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教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教材,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这样造成语文课堂是“一言堂”,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把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细说慢讲地灌输给学生。

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扭转以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惟一的局面,以适应知识的飞速增长,我们必然要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我国于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此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应地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公布,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势所必然的,有很多的优越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出现了不少的负面效果。

长期以来,中学教学一直存在“教无压力,学无动力”和应试教育的现象,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进语文学习, 以及新教材的教学需要一 专多能的的教 师。 关键词 : 浅谈 中学生 语文 课程改革

பைடு நூலகம்

怎样进行中学语文课程
我们应注意中和性评价 , 加强形成性评价 。多
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借此促 进学 生的身心健 ( )由单纯 的传授知识 向目标整合转 一 康发展 , 提高教学效率 , 检查学习效果 。 变、 弘扬人文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 素养 是语文课程标 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课 堂教
学 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 言的积 累 、良好的 染和影 响学生热爱学习语文 。只有这样, 才可 语感 和整体把握 能力 的培养 ,以及 识字 、 写 能“ 厚积 而薄 发” 才可能 吸引 学生 、 染 学 , 感
青少年 的人格发 展和现代 语文能力 的提高 ,
理解人 与 自 、 与社会 、 我 人 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 养 , 的教学语 言去感染学生 , 以美 注重平 时和 展 , 人文 性 、 集 实践 性 、 合 性 、 综 汉语 性于一 趣。 学 生 的交 流 。 体,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 ) 二 由研究教法 向研究学 法转变 , 唤醒 ( ) 二 以语 文 自身 的魅 力 , 吸引学生 “ ” 品 ( ) 一 首先 , 师要注重搜寻信息 、 教 博览群 主体 意 识 语文 。 语文是表情达 意, 交流思想 的工具 , 也 书, 讲课时渗透信息 , 充实教学 内容。同时, 教 在教学过 程中 ,要 驱动学生 自己去 主动 是传承社会文化 的载体 , 文中有无穷的魅 语 师还要注意课文 阅读 取材的广泛性 ,使教材 介入 , 生心理体验 , 产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 力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 承载着大量的社会 、 人文 、 历史 及 自然科学知 计要 变“ ” 导 ” 努力营 造使学生 主动参 教 为“ , 1选择佳作美文 , . 让学生反复诵读 识, 以及天文地 理 、 化艺术 、 文 古今 中外的背 与的教育情境 , 有意识 的强化 活用 , 形成教与 语文课本 中有很 多佳作 美文 ,无 论是写 景知识 教授学生学习语文。 学 的互 相 推 进 。 人、 叙事 , 还是描景 、 状物 , 无不充满 着迷 人的 ( )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昕 、 、 、 , 说 读 写 兼顾 ( ) 三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 持生活化 、 坚 信 美。教师要抓住课文 中每一个真 、 、 善 美要 素 教材 , 学会在生活 中撷取语言 。故此 , 教师应 息化 、 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和亮点 , 激发学生 去咀嚼 、 品味 、 悟 、 感 欣赏 , 丰富 自身的知识储备 ,加强和 提高 自身的文 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的一个范 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 ,心灵得 到净 化知识及 文化修养。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 , 生 例, 而新 课程标 准下 , 以课堂教学 为主 , 要 开 化 与 提升 。 活情趣 , 使学生在活跃的氛 围中学习语文。 辟第二课堂 , 挖掘隐性课程 。如课外 阅读 , 书 2 寻找课本外的名家名篇, 让学生广泛阅 读 ( 语 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 了其施教 的 三) 法训练 , 诗歌背诵 , 看电视报纸等等都 可以成 新课程标 准明确提出 了课外阅读的具体 程序和方法 与其 它学科的巨大差异 。语文注 为教学内容 。作为新课改下 的语文教师 , 应该 要求。因此 , 教师要 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 , 重 实践运用 , 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 听的 明 让我们的语 文课 堂开放 ,坚持生活化信息 化 让学生广泛阅读。一是在班 中开辟了“ 每周必 白 , 的清 楚 , 的透彻 , 说 看 写得 生动 , 的正 思 社会化 的大语文教育观 ! 读”让学生诵读 、 记, , 摘 并进 行评 比。二是充 确。 新教材注重挖 掘学生潜能 , 培养学生 的创 ( ) 四 以人为本 , 由考察知 识为 主向 以考 分利用每天晚读报 的时间 ,把每周星期天 的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让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 , 乐 察能力为主转变 读报时间设定为 听读欣 赏课 ,向同学们介绍 于探究。 在教学 中, 教师一 句表扬性的语言 , 可能 些名作 , 让学生欣赏 、 品读 。三是让学生作 ( 课堂是 教师工作 的主要 阵地 , 探 四) 是 激励一位学生 , 从而改变他 的一 生 , 也可能 因 好课外阅读摘记 , 并不定期进行 交流 , 从而在 究教育的主渠道 。 在教学l 作中 , T 教师对学生 为 一句不恰 当的评价 伤害学生 的 自尊 心 , 导 班 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注入 了关 爱 , 生就会有 动力 、 办法 、 信 学 有 有 致失去 自 信心 。所以 , 正确 、 科学 的评价方法 ( ) 三 教学是一种艺术 。教 师应 努力用教 心、 有成绩。因此 , 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 、 了解 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的艺术魅力 , 引导学生“ ” 懂 语文 , 并善用语 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 把学生和教材结 ( ) 五 在语文教学 中, 我们应采用 正确 、 科 文教学技能方法 , 以艺术 的美 , 使学 生愉快 地 合起 来。这样 , 教师既完成 了教学 目 , 让 标 叉 学的评价方法 ,重视学生语文全 面素质 的提 学 习语 文 。 学 生 有所 收益 。 高, 综合 评价学生 , 保护 学生的 自尊心 , 积 使 1 发 学 生 学 习 语文 的兴 趣 。 师 刨设 了 , 激 教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
(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四)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003年5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正式颁布。7月,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立项准备编写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15家出版社提交的立项报告和样稿进行了评审,通过了6家出版社的立项申请。 2004年初,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家出版社提交的高中一年级教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高中实验教材,将于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新一轮高中教材实验。

中学语文的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的课程改革

浅谈中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

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

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

“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

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

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

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

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

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发展2.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对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二、课程改革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2.贴近生活,注重实践与创新3.学科整合,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4.重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课程内容的调整1.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2.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3.强化作文教学,提高表达能力4.融入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渠道五、教学方法的创新1.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2.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跨学科教学,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六、课程评价的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2.多元化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3.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4.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七、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终身学习4.构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良好关系八、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保障1.制定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2.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体制3.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与培训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九、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展望1.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与经验2.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3.未来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改革方向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以下哪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A.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B. 贴近生活,注重实践与创新C. 学科整合,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D. 重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解题方法:回顾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新时代下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下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下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学语文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语文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文学经典的学习和阅读,而现代的语文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对各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学会阅读新闻报道、科技文章、社会评论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并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观点和信息。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文本的优劣之处,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能力。

二、拓宽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传统的语文课程主要注重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而现代的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学生还应该学习和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科学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此外,语文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而语文课程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让他们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语文课程的效果在新时代,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

语文课程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在线阅读和交流,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交流能力。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3篇)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研教改也在不断推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进行概述。

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的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中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 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学语文教研教改势在必行。

3. 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中学语文教研教改的主要措施1. 改革课程设置(1)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增加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改革教学方法(1)倡导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施情境教学。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教师结构。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家校合作(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知 识 为 中 心 ,教 师 只需 传 授 ,学 生 则从 根 本 上 丧 失 了成 为 教 育 主 体 的可 能 。 因 为 这 种 教 学 只 重 视 知 识 的本 体 价值 而 忽 视 了 知 识 的 工 具 价 值 :只 承 认 知 识 的重 要 而轻 视 或 完 全 忽 视经 验 和 体 验 的重 要 :只
2课 外 延 伸 .搞 好 泛 读 。课 内 的 精 读 教 学 使 学 . 生 逐 步 形 成 有 效 的 阅读 策 略 ,这 时课 外 的 泛 读 教 学
篇 ,加 强 细 节 理 解 、推 理 判 断 、猜 测 词 义 等 训 练 , 以 求 达 到 深 层 理 解 。 在 读 后 (otr d g p s e i )环 节 中 — an 要 设 计 讨 论 话 题 ,让 学 生 分 组 讨 论 、发 表 观 点 ,或 是 改 写 课 文 、续 写 课 文 ,或 者 进 行 连 词 成 句 、连 句
途径 ,应该 是 教 师 迫 切 需 要 关 注 的 。根 据 语 文 课 程
改革 的 特 点 和 发 展 趋 势 ,本 文 主 要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过 去 ,语 文 教 学 过 于 强 调 学科 知 识 体 系 ,逐 渐
形 成 了 以 “ 文 知 识 ” 为 中心 的 教 学 ,而 所 谓 “ 语 语
重 视 掌 握 知识 的结 果 而 轻 视 掌握 知识 的过 程 。
项 基 本 能 力 相 辅 相 成 。新 教 材 最 突 出 的 一 个 特 点 就 是 词 汇 量 的 激 增 、阅读 量 的 加 大 以 及 写 作 话 题 趋 于 开 放 性 。怎 样 把 这 些 东 西具 体 贯 彻 到 教 学 中 ?
ig n )环 节 中 。要 加 强 语 篇 分 析 ,教 会 学 生 把 握 语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决定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改革方案,包括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教育部认为,中小学课程应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他们计划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将增加对现代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价值观念。

在数学课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应用数学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将加强科学、社会、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采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改变评价是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部打算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

他们将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的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了过分强调分数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包括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

通过这些改革,教育部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重要的变革,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然后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感叹的惊奇过程。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和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籍的华章,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性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出现了许多的教学问题,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

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对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一种挑战。

从语文教学现状来讲,我们的教学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上。

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转变

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转变

堂 、 多 的强 化 练 习 使学 生对 语 文 生 厌 和畏 惧 。 课 程 标 准 下 过 新 的语 文 学 习 应 该是 充 满 观 察 、 验 、 想 、 证 、 理 与 交 流 的 实 猜 验 推 丰 富多 彩 的 语 文 活 动 。 在新 语 文 课 堂 中 . 师在 设 计 、 排 和 教 安 组 织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每 一 个 环 节 时都 应 让 学 生 有 自主探 索 、 合 作 交 流 、 极 思 考 和 操作 实验 等 活 动 的空 间和 机 会 。 课 堂上 积 在 我 们 应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积极 性 . 向学 生 提 供 充 分 的 教学 活动 的机 会 .帮 助 他们 在 自主探 讨 和 合 作 交 流 的 过 程 中 真 正 理解 和掌 握 基 本 的语 文 知识 和技 能 , 以及 语 文思 想 和 方 法 , 获得 广 泛 的语 文 活 动 经验 , 做学 习语 文 的 主 人 。 4教 学 方 式 转 变 . 成 不 变 的课 堂学 习方 式 已经 越 来 越 不 适 应 素 质教 育 的 发 展 , 纯 教 师 讲 学 生 听 的教 学 方 式 正在 逐 渐 被 淘 汰 。 单 在新 课
实 施 初 中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中 的 几 个 转 变
陈 曙 霞
( 山市 禅 城 区 南 庄镇 南 庄 中学 , 东 佛 山 佛 广
摘 要 : 文 主 要 综 述 了在 实施 初 中语 文课 程 标 准 过 程 本 中教 师应 作 的 六 个 方 面 的转 变。 关键 词 : 新课 改 初 中语 文教 学 转 变
5 86 ) 2 0 1
新一 轮 语 文课 程 改 革 的 浪潮 早 已滚 滚 而 来 ,每 一 位 语 文 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撼和气势 , 须有新 姿态 、 做法 。 必 新 语 文教 师 要 想 适应 新 课 改 , 作 多 方 面 的转 变 。 应 1角 色转 变 . 在 传 统 教 学 中 , 文教 师只 是 语 文 知识 的传 授 者 。 道 尊 语 师 严把 教 师 刻 画 成 了不 苟 言 笑 的呆 板 形 象 , 学 生 敬 而 远之 。 使 这 种 隔 阂 , 成 师 生 双 方 的 对 立 和 学 生 对语 文学 习 的厌 倦 . 语 造 使 文教 学 失 去 本 该 有 的 生 动 和 丰富 。语 文 教 师 的 角 色 弊 端严 重 阻碍 着 语 文 教 学 的发 展 , 新课 程 改 革 下 , 文 教 师 的 角 色必 在 语 须进 行 重 大 转 变 。 教师 应 该 从 单 纯 注 重 知 识 传 授 转 变 为更 多 关注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学 习愿 望 、学 习 能 力 和 师 生 情感 的培 养 。 师必 须 转 变成 为语 文 教 育 内 容 的研 究 者 , 文 教 育 艺术 教 语 的探 索 者 , 生 成 长 的 引导 者 , 生 语 文 潜 能 的唤 起 者 , 生 学 学 学 语 文 知识 构 建 的 促 进 者 和 语 文 课 堂 学 习 活 动 中 的组 织 者 、 合 作者 。 教师 也 应 在 和学 生 的互 相合 作 学 习 中不 断成 长 , 为学 在 生带 来 愉 悦 的 同时 , 为 自己带 来快 乐 。 也 2教 材 观 转 变 . 在 原 有 教 材 对 教 学 内容 和 知 识 点 阐 述 详 尽 的 基 础 上 . 语 文教师大 多习惯拿着 教材教 , 习惯 照 本 宣 科 、 部 就 班 地 按 讲 , 教 材 成 了 限 制 语 文 教 师 自 由发 挥 的 桎 梏 , 参 成 了 诱 使 教 导 教 师 不 用 动 脑 、 步 自封 的 鸦 片 。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语 文 固 而 教 材 则 被 赋 予 了 新 的 内 涵 ,新 教 材 给 教 师 留有 更 大 的 思 考 余 地 和 拓 展 空 间 , 师 既 要 领 悟 教 材 用 意 . 掘 教 学 目标 . 教 发 教 学 重 点 、 点 ,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组 织 教 学 材 料 . 计 难 又 设 活 动 方 案 , 思 启 发 方 式 。 因 此 , 一 位 语 文 教 师 都 必 须 采 构 每 取 “ 弃 ” 态 度 , 理 增 减 , 活 运 用 , 胆 地 对 教 材 内 容 扬 的 合 灵 大 作 调 整 与 再 编 排 。 每 一 位 语 文 教 师 都 必 须 树 立 与 学 生 一 块 成 长 的 观 念 , 极 投 身 课 程 改 革 , 力 钻 研 课 程 标 准 , 胆 积 努 大 探索课 改方 向。 3. 法 转变 教 传 统 教 学 下 的 语 文 教 学 方 法 , 出地 表 观 为 “ 堂 灌 ” 突 满 和 “ 海大战” 题 。语 文 教 师很 少 考 虑 学 生 的学 习 方 式 、 心理 感 受 。 从 学 生 认 识 发 生 、 展 的 规 律 来 看 , 师 讲 授 , 生 练 习 的 单 发 教 学 授 课 教 学 模 式 已 不 能适 应 学 生 发 展 的需 学 方 式 日益 丰 富 , 教 材 充 分 重 视现 代 信 语 新 息 技 术 在 语 文课 程 中 的作 用 ,而 计 算 机 为 语 文 课 程 改革 提 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

周末,我还布置了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找不同的观察点,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

在课堂上先问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什么,再互相发问。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些男同学带来了柳枝、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

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

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还是结合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在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给每一个自然段配上一副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

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

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三、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

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走进戏曲天地”,我看到这个话题感觉很棘手——我自己都不会唱戏曲,对戏曲了解都不多,让我怎么上呢?在一个周末,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星期天我要检查的。

学生顿时沸腾了,我也在心里打鼓。

到了星期天,我让同学们唱给小组长听,小组长列一个表,把同学所唱的曲目,剧种,唱的质量是好、一般还是优秀列出来,反馈的结果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有95%的同学多多少少学会了一段,并且剧种多样,有的唱黄梅戏《天仙配》,有的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有的唱《花木兰》片段等等,问起他们是怎么学来的,有的是从电视里学的,有的是跟自己爷爷奶奶学的,有的是看影碟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的几个剧种;京剧的角色;每个剧种有代表行的人物,这都是他们潜移默化的学到的,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的理念。

四、课程评价的转变,由过去的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由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察能力为主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

所以,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

反思一下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

教师在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

有的是根据一时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更不可思义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

至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现象,也不是一列二列。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