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处理方法
对“超筋处理三大方法”的理解
对“超筋处理三大方法”的理在邓老师的“某框架写字楼视频”中有处理三大超筋的方法,现对其理解如下,希望批评指正:1.加大截面:(对应结构设计的第一境界:配筋)加大截面就是增加抗力,增大了砼惯性矩,增加了放置钢筋的空间。
一般在建筑要求严格处,如过廊等加大梁宽;建筑要求不严格处,如卫生间等加大梁高。
2.点铰(对应结构设计的第二境界:力)点铰是对输入的弯矩进行调幅到跨中并释放扭矩。
3.力流与刚度(对应结构设计的第三境界:能量,力流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力流与刚度就是通过构件刚度调整来改变输入力流的方向,使力流避开超筋处的构件或减小力流对该构件的输入,将大部分的力流引导到其他构件上,从而达到构件不超筋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肯定有理解不到位或是错误的地方,请老师及同学批评指正!第二第三种方法是我常用的,第三种方法有个坏处是会导致其余地方的梁超筋,在高烈度区很明显。
提高强度等级对于梁配筋的影响很有限,对于梁配筋最有效的方法是加高截面第二种方法是以梁端开裂为代价,不宜多用我也刚看完了邓老师的“某框架写字楼视频”,关于超筋的那部分很实用,不过哪些情况可以用点绞,还不太明白。
对于楼主的所说的那三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邓工的1,“抗” 增加截面的面积,也就是增加截面的刚度,刚度增大了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就增强了2,“ 放”主次梁相交处,次梁一端或者两端点铰接,通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般而言,混凝土结构不可能真正做到铰接,此种方法尽量不要采用,如果从“抗”层面不能解决采取此种“放”方法还是可以的,其实主要还是次梁的负弯矩太大,次梁负弯矩对主梁产生了较大的扭矩,通常主次梁相交处,主梁一般都是抗扭不足!3“导” 就是改变结构传力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处理超筋相对于调整模型参数应该是一个很小的问题,这几种方法大多会经常用到,现简单说一说:1加大截面,这是在超筋不是太大和建筑条件允许梁高的情况下才适用的,有些建筑层高很低,还要做地暖什么的东西,梁高加不上去,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
遭遇较厚液化土层时的地基基础设计型式比选
遭遇较厚液化土层时的地基基础设计型式比选摘要:宿迁市洋河开发区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层沉积年代新,液化土层较厚,当地在遭遇到此种情况如何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关于消除或减轻液化土影响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本文以一个具体工程为例,通过多种基础型式在技术、工期和经济上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在荷载分布比较均匀的规则多层建筑遇到类似的地基情况下,最终选择柱下条形基础+局部换填一定深度的液化土层作为本案的基础设计型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消除或减轻液化土的影响震陷柱下条形基础砂石换填1、工程概况及场地说明:某工程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开发区,由多个4~5层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均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工程所在场地地处平原区,地势平坦,地层分布较稳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存在,但存在较厚液化土层分布,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浅层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④层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00米。
具体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表如下表一:表一2、工程的特点及设计重点:本工程的建筑单体上部结构均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体系,柱网相对规整(某建筑单体一层平面图如图一所示),结构平面及竖向体型简单、规则,荷载分布比较均匀,上部结构设计为常规框架结构设计,但经过仔细分析本建设场地土层的分布情况,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当中必须妥善解决,现将罗列如下:本建设场地的土层分布中②、③、④、⑤-1层土均为可液化粉土,液化土层厚,液化等级为中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4.3.6条中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的要求,必须采取抗液化措施,因此如何消除或减轻液化土沉陷的影响,以及液化土层处理的深度和地基基础的选型就成为本项目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剂,分类堆放整齐。
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mm
层高垂直度:
6mm
相邻两板高低差: 2mm
截面内部尺寸:
+4mm -5mm
表面平整度(2m长度上): 5mm
六、基础梁、柱砼
1、浇筑前应先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
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及截面尺寸,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
6、在填方过程中,取土、铺土、压实等各工序应按设计要求、土 质、含水率、回填规范进行回填土。
7、在做到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各个施工环节必须严格施工,确 保土方回填工程顺利进行。
c支顶之间应设水平拉杆和剪力撑,其竖向间距不大于1.0m,梁侧
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梁底小横杆间距不大于500㎜。
4、模板的拆除
1)、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
方能拆模。
2)、梁小于8m的砼强度要达到75%以上。
3)、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同时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涂刷隔离
度不小于50mm,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
落。在浇筑是要经常观察模板,防止胀模。
7、基础梁振捣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的
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对于钢筋密集部位,应先制定
好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的同时应经常观察钢筋和模
板,如有变形和移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
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 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开挖基坑时 如发现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 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 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
关于独立基础处理方案
锅炉房独立柱基础下部软土解决方案锅炉房5轴交D轴线处JC-10,在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2.100时,遇到不良土层。
我方通知建设、监理单位到场查看后,初步判断该处地基土与之前筏板基础角部不良土层连成一片,埋深较大。
为了不影响附近已完成的独立基础和钢筋棚,我们采取人工挖孔加混凝土护壁的方式进行超挖,孔径Φ1200mm到达老土层后,扩底至Φ1700mm,用C15混凝土回填至-2.500,养护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厚,在其上部设置300mm厚起协调沉降作用的褥垫层,进行JC-10的施工。
具体方案详下图:
现报告请示设计部门,可否按照该方案实施,请尽快回复为感!
xxxxxxxxxxxxxx公司热电联产主厂房项目部
2016年9月30日。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1徐江2王智华1.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摘要摘要::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熟悉,但在设计中,仍有一些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犯错误,这里列举几点请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Abstract:the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s so important to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and it is worth to be careful.There are some notes in the paper.关键词:基础的埋置深度;柱下独基Keywords: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Individual foundation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选择合适的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长短及造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确定浅基础的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凡能浅埋的尽量浅埋。
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动植物的影响因素,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要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
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很多,应综合考虑以下多种因素选定:一、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三、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四、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但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1.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按软弱层下的实际地基反力q (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
浅谈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
浅谈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摘要:文章通过笔者在广西某实际项目中,对于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下的持力层局部超深时,针对此超深范围的处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思路。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形基础;持力层;CFG桩;深层搅拌桩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建筑地皮的价格越来越高,使得住宅建筑的高度亦是越来越高。
以南宁为例,2002年前后还在建造多层砌体结构,2006年前后就以多层框架或者小高层框剪结构居多,到2010年前后基本上都是100m左右甚至超越100m的超高层建筑。
此时建筑的基础设计就尤为重要,对于南宁来讲,大部分地区都有很好的基础持力层,有些地区有较厚的园砾层可以作为静压桩的持力层,有些地区是泥岩可以作为筏板的持力层,但是有一些区域持力层起伏较大,使得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仅有一部分落在持力层上,此时就需要对这一持力层超深部分的土体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沉降不均匀等情况。
下面就以工程实例来分析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问题。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西区南宁市五象新区,地下两层用作车库,地上32层用作住宅,总高度为99.6m,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1.8m厚的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底面标高以下主要受力层有两层,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一所示,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筏板底面大约一半的范围可以直接落在持力层,左边约有六分之一的范围内持力层超深3.0m以内,右边约有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持力层超深3~7m。
二、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筏形基础持力层局部超深的处理方案有以下三种:(一)挖掉超深部分的土层后用好土回填、(二)对超深部分进行地基处理、(三)对超深部分改做桩基础。
现针对这三种处理方案进行论证说明。
2.1挖掉超深部分的土层后用好土回填。
此方法是将持力层超深范围内的土层挖掉,然后将持力层与筏板底面之间用毛石混凝土回填,或者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并夯实。
优点是施工简单、速度快、承载力高、设计简单、传力明确;缺点是土方量不能太大,且用级配砂石回填后还需做承载力的检验等。
11G101-3学习资料
11G101-3图集(独立、条形、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学习资料一、总说明(4页)3条、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4条、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部分内容。
5条、本图集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二、总则规定(5页)1.0.3 当采用本制图规则时,除遵守本图集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0.4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须增加模板、基坑、留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和必要的详图。
1.0.8 按平法设计绘制基础结构施工图时,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0.000的绝对标高。
1.0.9 为方便设计表达和施工识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当轴网在某位置转向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的转向角度做相应转动,转动后的坐标应加图示。
2.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并应加图示。
3.对于平面布置比较复杂的区域,如轴网转折交界区域、向心布置的核心区域等,其平面坐标方向应由设计者另行规定并加以图示。
1.0.10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施工图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1.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关于坡地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和抗扭措施的讨论
关于坡地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和抗扭措施的讨论摘要:因场地的局限性,建筑须建造在坡地上,而坡地往往高差很大,全面平整场地会造成一侧挡土墙过高,挖填土方量大,既不经济,也很危险,对建筑竖向排布和周围街道的布置均会造成很大的难度。
建筑专业往往采用顺坡势的方式进行方案布置,简单明确,有视觉冲击感,但如此设计会增加结构专业的设计难度,因为不仅每栋楼的基础不在同一个标高上,而且建筑物室外地面不在同一个标高上,因此在确定高层基础埋置深度增加了一定困难。
此外,室外地面土对主楼的约束不在一个标高上,当地震发生时,对主楼产生很大的扭转,这个扭转造成的后果还不明确。
如何正确分析基础的埋置深度,以及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增强结构的安全性能,需要每一个结构设计人员不断分析、创新、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坡地建筑;基础埋深;抗扭措施1坡地建筑1.1坡地建筑危害有些建筑由于场地的限制或者经济造价的原因,建筑建造在斜坡上,见图一.剖地建筑示意。
这种情况应注意以下两点危害:1)坡地建筑一般不具备双向均匀对称的条件,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将产生很大的扭转,属于抗震不规则结构[1]。
由于坡地的特殊性,除建筑物本身的不均匀造成的扭转外,场地对建筑物本身的不均匀约束是造成建筑物扭转的主要原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计算软件往往很难模拟场地的实际情况,从计算文件看是满足规范的要求,但当实际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破外力要大于我们设计的抗力,造成建筑物先天性抗扭能力不足。
2)室外地面前后高差较大的情况,对计算埋深的起点不明确,埋置深度不准确。
前底后高是坡地建筑普遍成在的问题,按后坡确定埋深,显然埋深是偏小的;按前坡确定埋深,是满足规范要求的,但会造成地下室多设一层或基础加厚的做法,经济造价增加很多。
1.2坡地建筑抗扭措施应重视坡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建筑物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避免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
在抗震设防区域,尤其是高烈度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之后,建筑物才能建造在坡地上。
独立基础间设置拉梁的作用)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原文地址:/jjk.asp?id=12626&c_id=185&s_id= 563)摘要:本文通过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引述了地基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关键词:独立柱基,系梁,拉梁,整体性,整体计算作者在做海南洋浦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时采用设拉梁层方法减少控制框架结构计算位移角,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做到了经济合理,符合实际。
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好评。
现总结分析如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首层层高较高,独立基础埋深又较深,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常常难以满足《抗震规范》5.5.1条的要求,当不考虑设置少量剪力墙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措施的一种:①加大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②可以采用短柱基础,使框架柱嵌固在基础短柱顶面,从而减小框架结构首层层高。
(此短柱基础可以理解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预制高杯口短柱基础的现浇版。
)③在框架结构±0.000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将框架结构首层分为两层。
在这三种措施里,第一种措施往往因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加大梁,柱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刚度,而仅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改善结构整体侧向刚度来说又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最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措施中选择,很多老前辈建议使用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也方便的第二种措施即短柱基础。
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要求可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
1.《抗震规范》6.1.11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 桩基承台之间。
一般情况,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基础系梁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基础系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基础系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基础系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
独立基础下CFG桩设计方法及问题分析
独立基础下CFG桩设计方法及问题分析在现代建筑工程中,CFG桩复合地基因其自身的优势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独立基础下的CFG桩也会在一定的场地条件下体现出其优越性,然而其设计方法可引荐的文章相对较少。
为此,根据具体的设计经验介绍其设计方法。
标签:CFG桩;面积置换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土建工程中,筏板下满堂布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复合地基因其施工工艺简单,建设造价较低,地基处理效果良好,主体最终沉降量较小等优点,其处理方法越来越得到工程界的认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形式,其设计方法也相对简单,但有时也会遇到一种特殊的CFG桩形式:独立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
其计算过程可能会在一些设计人员脑中存一些疑问:这种情况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怎么计算?是否与筏板下满堂布CFG桩复合地基计算方法相同,独立基础底面大小怎么确定?带着这此疑问我们先来看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的CFG桩规范计算公式:由复合地基计算公式可以看出,λ、β均为经验系数,当单桩承载力和桩间土承载力己知时,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因素只有面积置换率。
在筏板下满堂布CFG桩情况下设计时,设计人员在计算面积置换率时会根据桩间距确定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来计算,这时当筏板从边桩中心外挑长度小于1/2桩间距时(一般应小于等于1/2桩间距)就存在边桩面积置换率计算值偏小的情况,考虑到筏板基础底面积较大,承载力计算时可忽略其影响作为安全储备。
在独立基础下布置CFG桩时因其桩数量较少(一般不多于16根桩),因此应精确计算面积置换率,否则误差较大。
面积置换率应按m=独立基础底面积/桩数量计算,进而根据规范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过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先确定地基承载力,再计算基础底面积,而独立基础下CFG桩的独立基础大小又影响着面积置换率的数值,进而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当桩数一定时地基承载力与独基大小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即桩与土承担荷载比例问题。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目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建筑力学与识图任务1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1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任务目标1.掌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2.培养熟练识读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工程技能。
■任务内容1.知识点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2、技能点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图6-2 基础平法施工图(局部)■知识解读一、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
在实际工程结构施工图中,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大多数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本书主要介绍平面注写方式的内容。
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示意图见图6-3。
图6-3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方式二、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是指直接在独立基础平面布置图上进行数据项的标注,可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见图6-4。
图6-4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进行集中引注,分为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见图6-5。
图6-5 独立基础的集中标注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mm时,除外侧钢筋外,底板配筋长度可取相应方向底板长度的0.9倍。
原位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
1.独立基础集中标注解读(1)独立基础的编号和类型独立基础集中标注的第一项必注内容是基础编号,独立基础可分为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两类,其截面形式又可分为阶形和坡形两种。
通过对基础编号的识读,可以判别独立基础的类型,见表6-1。
表6-1 独立基础编号和类型(2)独立基础的截面竖向尺寸独立基础集中标注的第二项必注内容是截面竖向尺寸,截面竖向尺寸的识读见表6-2。
表6-2 独立基础截面竖向尺寸(3)独立基础的配筋独立基础集中标注的第三项必注内容是配筋,各种配筋注写情况列表见表6-3。
表6-3 独立基础配筋注写列表O:4C20/C16@200/C14@200,A8@100/200DZ:4C20/4C16/4C14,A8@100,-2.500~-0.030在各种独立基础中,杯口独立基础常用于上部排架柱为预制的工业建筑。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
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
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补充说明: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
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
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
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处理方法
独⽴基础埋深较⼤时处理⽅法天然地基独⽴基础埋深较⼤时的处理⽅法探讨刘磊朱张军(西安有⾊冶⾦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01)摘要本⽂结合⼯程实例对地基持⼒层埋藏较深,柱下独⽴基础底部不能置于持⼒层上时,通过⽅案⽐较,提出可通过增设扩⼤短柱或柱侧增设短墙肢的⽅法加⼤基础埋深,把基础置于地基持⼒层上,即满⾜⼯期要求⼜不改变上部结构底层柱的计算⾼度。
关键词埋深、嵌固⾯、短柱、短墙肢1⼯程概况某⼯程为单层⼯业⼚房,上部结构为框排架,⽆吊车,屋盖为⽹架,上弦⽀承,跨度36⽶,现浇框架柱间距为6⽶,柱净⾼8.5⽶,地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风压为0.55KN/m2,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持⼒层为圆砾,承载⼒特征值为200kPa,设计基础埋深-2.5m,持⼒层深度-2.5⽶⾄-4.0⽶,拟建场地现状标⾼-2⽶⾄-3.5⽶,设计要求先进⾏场地平整,再进⾏基础施⼯,基底持⼒层超挖部分采⽤砂⽯换填处理,室外地⾯标⾼-0.3m,底层计算嵌固⾯为-0.90m。
为满⾜施⼯⼯期要求,场地暂不平整,先施⼯基础,再进⾏场地⼟回填,为此须对原设计基础进⾏调整。
2处理⽅法⽅法⼀:维持原设计,基底超挖部分仍采⽤砂⽯换填,压实系数≥0.97,此⽅法对施⼯质量控制较⾼,⼯期较长,不能满⾜要求。
⽅法⼆:基底超挖换填材料采⽤C15⽑⽯混凝⼟,⽅便快捷,⼯期相对较短,但因超挖较多,换填量⼤,投资较⾼。
⽅法三:加⼤基础埋深,基底降低置于持⼒层上,调整上部结构底层计算⾼度,此⽅法收稿⽇期:2011-7-08作者简介:刘磊(1981 - ),男,助理⼯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
施⼯⼯期最短,但设计修改⼯作量⼤,同样不能满⾜⼯期要求。
⽅法四:在⽅法三基础上增设扩⼤短柱或短墙肢,对扩⼤短柱或短墙肢进⾏受⼒分析配筋,满⾜原设计上部结构底层排架柱计算⾼度的要求,即底层排架柱计算⾼度不变,嵌固⾯置于扩⼤短柱或短墙肢顶部。
本⽅法设计修改量⼩,施⼯期较短,投资增加不多。
独立基础设计拉梁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摘要:本文通过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引述了地基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关键词:独立柱基,系梁,拉梁,整体性,整体计算作者在做海南洋浦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时采用设拉梁层方法减少控制框架结构计算位移角,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做到了经济合理,符合实际。
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好评。
现总结分析如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首层层高较高,独立基础埋深又较深,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常常难以满足《抗震规范》5.5.1条的要求,当不考虑设置少量剪力墙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措施的一种:①加大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②可以采用短柱基础,使框架柱嵌固在基础短柱顶面,从而减小框架结构首层层高。
(此短柱基础可以理解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预制高杯口短柱基础的现浇版。
)③在框架结构±0.000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将框架结构首层分为两层。
在这三种措施里,第一种措施往往因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加大梁,柱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刚度,而仅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改善结构整体侧向刚度来说又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最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措施中选择,很多老前辈建议使用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也方便的第二种措施即短柱基础。
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要求可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
1.《抗震规范》6.1.11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 桩基承台之间。
一般情况,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基础系梁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基础系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基础系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基础系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
整理独立基础施工方案_混凝土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6#楼及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XXX路建设单位:XX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X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公司:XX程监理有限公司质量标准要求:一次性合格1、概述本工程由6#楼及地下人防工程组成,地下一层为人防地下室,为附建式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798平方米,平时功能为机械式小汽车停车库,战时功能为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六级物资库。
人防区建筑面积约9582m2,分四个防护单元和一个电站。
战时可掩蔽2400人。
2、结构特点本工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以粘土层(2-2层)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80KN/M2。
基础埋深主要为-7.08m。
地下底板顶面标高为-6.3m,底板厚300,外墙为钢筋砼墙。
主体结构为钢筋砼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为C15,基础为C30,地下室底板、底板梁、地下室顶板及顶板梁为C30,地下室柱墙为C35。
地下室顶底板、外墙、水池壁要求抗渗等级不小于0.6Mpa(S6)。
砌筑墙体:以M5.0水泥砂浆砌MU10.0灰砂砖。
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三、基础砼施工1、本工程人防工程基础为独立基础,6#楼为筏板基础,其中筏板较厚,根据图纸要求为一次浇筑,不得留有施工缝,给砼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砼的一次浇筑成功,浇筑前应做好材料供应、劳力调配、气候等各方面的工作,方可正式浇筑。
2、本工程混凝土量大,其中地下室底板面积较大,厚度为300mm,不列为大体积砼,不必分层浇筑。
6#楼筏板基础为大体积砼,浇筑时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砼沿高度均匀上升,尽量加大砼的散热面和最大散热时间,宜采取常规的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
砼浇筑时砼内部温度较高,应将砼内部和表面的温差控制在25℃以下,在浇筑过程中应对核心筒5处砼设置测温孔,按每4m梅花型设置,测温孔深度分别为砼厚度的1/2~1/3~2/3处,对砼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每2~4小时测试一次,为了保证砼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控制在25℃以内,对浇筑后的砼应采取保温保湿处理,即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在其上覆盖两层草帘并用水将草帘浇湿浇透,以防止砼内部水化热丧失较快,引起砼表面产生裂纹。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局部地基处理处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四川大学《房屋建筑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6. 建筑物室内外地面高差的决定因素有:
A. 防水防潮
B. 地形及环境条件
C. 地基承载能力和建筑自重
D. 建筑层高
7. 以下(
)模数可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的尺寸。
A. 1/2M
B. 1M
171.221.175.125:9180/homework/work.do?method=myview&hwid=14226858
A. 20米
B. 30米
C. 40米
D. 50米
8. 民用建筑走廊的最小净宽应为:
A. 900mm
B. 1000mm
C. 1100mm
D. 1200mm
9. 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承式楼梯中,预制踏步主要支承在( )上。
A. 平台板
B. 梯段板
C. 楼梯斜梁
D. 平台梁
10. 目前,我国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主要采用:
A. 木结构
171.221.175.125:9180/homework/work.do?method=myview&hwid=14226858
1/3
2020/6/16
查看作业《房屋建筑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B. 钢筋混凝土结构
C. 砖结构
D. 钢结构
11. 地面装修选择铺设地毯具有(
)作用。
A. 耐磨
B. 独立基础
C. 筏形基础
D. 箱形基础
15. 楼梯平台下通行的净高不应小于:
A. 1800mm
B. 1900mm
C. 2000mm
D. 2100mm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处理方法探讨刘磊朱张军(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01)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持力层埋藏较深,柱下独立基础底部不能置于持力层上时,通过方案比较,提出可通过增设扩大短柱或柱侧增设短墙肢的方法加大基础埋深,把基础置于地基持力层上,即满足工期要求又不改变上部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关键词埋深、嵌固面、短柱、短墙肢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单层工业厂房,上部结构为框排架,无吊车,屋盖为网架,上弦支承,跨度36米,现浇框架柱间距为6米,柱净高8.5米,地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风压为0.55KN/m2,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持力层为圆砾,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设计基础埋深-2.5m,持力层深度-2.5米至-4.0米,拟建场地现状标高-2米至-3.5米,设计要求先进行场地平整,再进行基础施工,基底持力层超挖部分采用砂石换填处理,室外地面标高-0.3m,底层计算嵌固面为-0.90m。
为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场地暂不平整,先施工基础,再进行场地土回填,为此须对原设计基础进行调整。
2处理方法方法一:维持原设计,基底超挖部分仍采用砂石换填,压实系数≥0.97,此方法对施工质量控制较高,工期较长,不能满足要求。
方法二:基底超挖换填材料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方便快捷,工期相对较短,但因超挖较多,换填量大,投资较高。
方法三:加大基础埋深,基底降低置于持力层上,调整上部结构底层计算高度,此方法收稿日期:2011-7-08作者简介:刘磊(1981 -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
施工工期最短,但设计修改工作量大,同样不能满足工期要求。
方法四:在方法三基础上增设扩大短柱或短墙肢,对扩大短柱或短墙肢进行受力分析配筋,满足原设计上部结构底层排架柱计算高度的要求,即底层排架柱计算高度不变,嵌固面置于扩大短柱或短墙肢顶部。
本方法设计修改量小,施工期较短,投资增加不多。
方法五:砂卵石基岩地基条件下也可采用柱—桩墩基础(长度6米以上算桩,6米以下算墩),通过素砼(大直径)墩将独立基础抬高,在高填方地区,方形毛石砼墩可有效抬高柱下独立基础,且具有不用钢筋的优越性。
但对于高寒地区,此方法施工周期过长,且大量混凝土凝固期过长,不易养护。
且本工程非为高填方地区,故此次不进行深入探讨。
综合分析,采用方法四进行处理,但须对扩大短柱或短墙肢进行受力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以保证。
3扩大短柱设计3.1计算假定排架柱为大偏心受压构件,排架柱的变形特征为弯曲变形,扩大短柱顶能否作排架柱柱脚的嵌固面,取决于短柱的抗弯刚度,即短柱抗弯刚度愈大,其约束排架柱柱脚转动的能力越强,当短柱抗弯刚度远大于排架柱的抗弯刚度时,即认为短柱顶为为排架柱的嵌固面,假定短柱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3.2设计依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第8.2.6条:“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包括双肢柱)与高杯口基础的连接(图8.2.6-1),应符合本规范第8.2.5条插入深度的规定。
杯壁厚度符合表8.2.6的规定且符合下列条件时,杯壁和短柱配筋,可按图8.2.6-2的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1)起重机起重量小于或等于75t,轨顶标高小于或等于14m,基本风压小于0.5kPa的工业厂房,且基础短柱的高度不大于5m;(2)起重机起重量大于75t,基本风压大于0.5kPa,且符合下列表达式E2I2/E1I1≥10(8.2.6-1);(3)当基础短柱的高度大于5m,并符合下列表达式:△2/△1≤1.1式中△1——单位水平力作用在以高杯口基础顶面为固定端的柱顶时,柱顶的水平位移;△2——单位水平力作用在以短柱底面为固定端的柱顶时,柱顶的水平位移;……”工程所在地基本风压为0.55kPa,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短柱与排架柱间连接采用现浇,二者间的连接好于高杯口基础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因此参照此条第2小条的要求进行短柱的设计是可行的。
3.3短柱的计算(1)计算简图:(2)计算参数:扩大短柱平面图见图2示。
排架柱axb=600x800,扩大短柱a’xb’=800x1600,h1=9m,h2=3m,C30,fc=14.3N/mm2,fy=360 N/mm2,E1=E2,M=150KN-m,F=35KN,N=550KN。
(3)内力计算:MC=Fxh2+M=255 KN-m,VC=35 KN,NC=550KN(4)截面验算:E2I2/ E1I1=(800X16003)/(600X8003)=10.67>10满足。
(5)配筋计算○1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o=h-as=1600-35=1565mm○2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β1/(1+fy/(Es*εcu))=0.80/(1+360/(2.0*105*0.0033))=0.518○3 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α1*fc*b*ho*ho)=1.0*255.000*106/(1.0*14.3*800*1565*1565)=0.009○4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1-sqrt(1-2αs)=1-sqrt(1-2*0.009)=0.009≤ξb =0.518 满足要求。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受压能力,取ξ=ξb=0.518 ○5 计算纵向受压钢筋面积A's=γo*M-α1*fc*b*ho*ho*ξb*(1-0.5*ξb)/f y'*(ho-as')=1.0*255.000*106-1.0*14.3*800*1565*1565*0.518*(1-0.5*0.518)/ 360*(1565-35) =-19054mm 2由于A's ≤0,因此按构造配筋A's=ρ'min*b*h=0.200%*800*1600=2560mm 2○6 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As =α1*fc*b*ho*ξ/fy=1.0*14.3*800*1565*0.009/360=455mm 2 ○7 验算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ρ=As/(b*h)=455/(800*1600)=0.036%3.4 新增混凝土用量Q=(800x1600-600x800)x3000x10.9=2.4m 34短墙肢设计从扩大短柱计算可看出,满足抗弯刚度要求的前提下,扩大短柱断面混凝土用量很大,现改用短墙肢代替扩大短柱方案,作比较分析,计算简图同前,平面布置见图3所示。
(因为此工程为排架结构,厂房纵向稳定由地基梁,纵向支撑系统保证,故现在仅考虑单侧向短墙肢)4.1 短墙肢断面取值根据剪力墙定义,墙肢的长度不小于5倍墙厚,墙厚取上柱宽的b/2,即300mm,根据8.2.6-1公式,反算短墙肢所需长度:L≥【(10x600x8003)/300】1/3=2172取2200mm。
L=2200≥5x300=1500mm,4.2 短墙肢配筋计算,按受弯构件计算:(1)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o=h-as=2200-35=2165mm(2)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β1/(1+fy/(Es*εcu))=0.80/(1+360/(2.0*105*0.0033))=0.518(3)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α1*fc*b*ho*ho)=1.0*255.000*106/(1.0*14.3*300*2165*2165)=0.013(4)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1-sqrt(1-2αs)=1-sqrt(1-2*0.013)=0.013≤ξb=0.518 满足要求。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受压能力,取ξ=ξb=0.518(5)计算纵向受压钢筋面积A's=(γo*M-α1*fc*b*ho*ho*ξb*(1-0.5*ξb))/(fy'*(ho-as'))=(1.0*255.000*106-1.0*14.3*300*2165*2165*0.518*(1-0.5*0.518))/(360*(2165-35))=-9729mm2由于A's≤0,因此按构造配筋A's=ρ'min*b*h=0.200%*300*2200=1320mm2(6)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As=α1*fc*b*ho*ξ/fy=1.0*14.3*300*2165*0.013/360=329mm2(7)验算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ρ=As/(b*h)=329/(300*2200)=0.050%ρ=0.050%<ρmin=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取As=ρmin*b*h=0.200*300*2200=1320mm24.3 短墙肢混凝土用量Q=(2200-800)x300x3000x10-9=1.26m3混凝土用量仅为短柱方案的52.5%,混凝土用量大幅减少。
5 对比分析(1)短墙肢变形特征为弯曲型,与排架柱变形特征一致,可通过其排架平面内抗弯刚度来约束上部排架柱的变形,计算模型符合实际受力模型;(2)短墙肢抗弯刚度通过增加墙长提高其抗弯刚度,墙宽较小,即增加墙长对其抗弯刚度的提高最有效。
(3)满足抗弯刚度前提下,短墙肢的混凝土用量远小于扩大短柱的混凝土用量;(4)配筋构造要求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第8.2.6条之4点要求进行,短柱或短肢墙的四角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四边构造配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50mm。
6 结论(1)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可看出,增设短肢墙的处理方案,受力清晰,计算模型符合实际受力特点,构造简单,混凝土用量较少,节约投资。
因此选用增设短肢墙方案处理本工程地基问题是可行、合理的。
(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第8.2.6条之2点要求进行处理,经计算分析得出短柱或短墙肢的配筋均为构造配筋,验证了条文的规定是安全的。
(3)对普通多层框架结构,框架的变形特征为剪切型,框架柱柱脚的受力状态多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当地基持力层超深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第8.2.6条之2点要求进行处理偏于安全。
(4)无地下室多层框架结构底层柱的嵌固面通过增设短柱或短墙肢方法处理地基持力层超深时,短柱或短墙肢的设计计算宜按剪切刚度进行控制;参照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面的要求,下部抗剪刚度与上部抗剪刚度比即G2A2/G1A1≥2;当G2A2/ G1A1≥3时,下部抗弯刚度与上部抗弯刚度比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第8.2.6条之2点要求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1] 《单层工业厂房设计选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第2版)》罗福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