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2023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如何规划好数学第一轮的高考复习计划呢?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学生需要好好把握做好复习计划,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新教材老高考适用2023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高考解答题专项六概率与统计综合问题pptx课件北师大版

新教材老高考适用2023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高考解答题专项六概率与统计综合问题pptx课件北师大版
(0.01+0.002
1
5)×20=0.25=4.
故从全省考生中随机选取 3 人,成绩在 110 及以上的考生人数 X~B

1
P(X=k)=C3 4
X 的分布列为
1 3-
1- 4
=
3 3-
1
C3 4
,k=0,1,2,3.
4
1
3, 4
.则
X
P
由于 X~B
1
3,
4
0
1
27
64
1
,∴EX=np=3×
, = −

∑ ( -)
=1
2
解(1) =
87+90+91+92+95
=91,
5
=
86+89+89+92+94
=90,
5
5
∑ (xi-x)2=(-4)2+(-1)2+02+12+42=34,
=1
5
∑ (xi-)(yi-)=(-4)×(-4)+(-1)×(-1)+0×(-1)+1×2+4×4=35,
i=1
^
所以 =
^= − ^=90-35×91=-125,来自35,
34
故线性回归方程为
34
35 125
Y=34X- 34 .
34
(2)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0,1,2.
因为笔试成绩在90分或90分以上的选手有S2,S3,S4,S5,共4人,
他们笔试和抢答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89.5,90,92,94.5,平均分高于90分的有
(2)以两校这次考试成绩估计全省考生的成绩情况,现从全省考生中随机选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上一页
图2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a 的值; (2)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 80 的概率; (3)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 2 人,求此 2 人的评分都在[40,50) 的概率. [规范解答] (1)因为(0.004+a+0.018+0.022×2+0.028)×10=1,所以 a =0.006.3 分 (2)由所给频率分布直方图知,50 名受访职工评分不低于 80 的频率为(0.022 +0.018)×10=0.4,所以该企业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 80 的概率的估计值为 0.4.6 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规律方法] 1.本题(1)中,指针连续地变化,是几何概型,第(2)问是顾客获 得优惠券的各种可能,是有限的可以一一列举的离散问题,满足古典概型.
2.题目以“市场销售手段”为背景,认真审题,实现知识迁移,恰当选择 概型是解题的关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温馨提示] 1.本题的易失分点: (1)不能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频率求出 a 值. (2)求错评分落在[50,60),[40,50)间的人数. (3)没有指出基本事件总数与事件 M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或者只指出事件 个数,没有一一列举出 10 个基本事件及事件 M 包含的基本事件,导致扣 3 分或 2 分.
18
30
总计
36
24
60
2分
在患“三高”疾病人群中抽 9 人,则抽取比例为396=14,
所以女性应该抽取 12×14=3(人).5 分
上一页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理)1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理)1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理)网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2.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复习方略指南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变量的多样性,深化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充分注意一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所学概率知识的实际应用.1.把握基本题型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题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应用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别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以及期望与方差的基础知识,讨论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相应值的概率及期望、方差的求解计算;另一类主要是如何抽取样本及如何用样本去估计总体.作为本章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以实习作业作为一节给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强化双基训练主要是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迅捷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判断推理能力.3.强化方法选择特别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使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4.培养应用意识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结构、数字特征、图形图表的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试验,找到知识的“结点”.再有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进行训练,以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巩固·夯实基础一、自主梳理1.随机变量的概念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它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1)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果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那么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2)若ξ是随机变量,η=aξ+b,其中a、b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概率分布(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x1,x2,…,x i,…,ξ取每一个值x i(i=1,2,…)的概率P(ξ=x i)=p i,则称表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2)二项分布.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P(ξ=k)=C k n p k q n-k .C k n p k q n-k =b(k;n,p). 二、点击双基1.抛掷两颗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ξ,那么ξ=4表示的随机试验结果是( ) A.一颗是3点,一颗是1点 B.两颗都是2点C.两颗都是4点D.一颗是3点,一颗是1点或两颗都是2点 解析:对A 、B 中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随机变量均取值4,而D 是 ξ=4代表的所有试验结果.掌握随机变量的取值与它刻画的随机试验的结果的对应关系是理解随机变量概念的关键. 答案:DA.1B.1±22 C.1+22 D.1-22解析:∵0.5+1-2q+q 2=1,∴q=1±22. 当q=1+22时,1-2q<0,与分布列的性质矛盾, ∴q=1-22. 答案:D3.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ξ=k)=k21,k=1,2,…,则P(2<ξ≤4)等于( ) A.163 B.41 C.161 D.51 解析:P(2<ξ≤4)=P(ξ=3)+P(ξ=4)=321+421=163.答案:A4.某批数量较大的商品的次品率为10%,从中任意地连续取出5件,其中次品数ξ的分布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中商品数量较大,故从中任意抽取5件(不放回)可以看作是独立重复试验n=5,因而次品数ξ服从二项分布, 即ξ—B(5,0.1).5.某射手有5发子弹,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9,如果命中就停止射击,否则一直到子弹用尽,则耗用子弹数ξ的分布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ξ可以取1,2,3,4,5,P(ξ=1)=0.9,P(ξ=2)=0.1×0.9=0.09,P(ξ=3)=0.12×0.9=0.009,P(ξ=4)=0.13×0.9=0.000 9,P(ξ=5)=0.14=0.000 1. 诱思·实例点拨【例1】 一袋中装有5只球,编号为1,2,3,4,5,在袋中同时取3只,以ξ表示取出的三只球中的最小号码,写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剖析:因为在编号为1,2,3,4,5的球中,同时取3只,所以小号码可能是1或2或3,即ξ可以取1,2,3.解: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1,2,3.当ξ=1时,即取出的三只球中最小号码为1,则其他两只球只能在编号为2,3,4,5的四只球中任取两只,故有P (ξ=1)=3524C C =106=53;当ξ=2时,即取出的三只球中最小号码为2,则其他两只球只能在编号为3,4,5的三只球中任取两只,故有P (ξ=2)=3523C C =103;当ξ=3时,即取出的三只球中最小号码为3,则其他两只球只能在编号为4,5的两只球中任取两只,故有P (ξ=3)=3522C C =101.讲评: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重要的基础是概率的计算,如古典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n 次独立重复试验有k 次发生的概率等.本题中基本事件总数,即n=C 35,取每一个球的概率都属古典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例2】(2005北京高考,理)甲、乙两人各进行3次射击,甲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21,乙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32. (1)记甲击中目标的次数为ξ,求ξ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E ξ;(2)求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3)求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剖析:(1)甲射击有击中目标与击不中目标两个结果,且3次射击是3次独立重复试验.∴ξ—B(3,21).(2)“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对立事件是“乙击中目标3次”.(3)“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即“甲击中2次乙没击中目标或甲击中目标3次乙击中1次”.解:(1)P(ξ=0)=C 03(21)3=81; P(ξ=1)=C 13(21)3=83;P(ξ=2)=C 23(21)3=83;P(ξ=3)=C 33(21)3=81.∵ξ—B(3,2), ∴E ξ=3×21=1.5.(2)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1-C 33(32)3=2719. (3)设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A,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B 1,甲恰好击中目标3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B 2,则A=B 1+B 2,B 1、B 2为互斥事件,∴P(A)=P(B 1)+P(B 2)=83×271+81×92=241. ∴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241.讲评: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步骤为:(1)找出随机变量ξ的所有可能的值x i (i=1,2,…);(2)求出各值的概率P(ξ=x i )=p i ;(3)列成表格.【例3】(2005广东高考)箱中装有大小相同的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黄、白乒乓球的数量比为s ∶t.现从箱中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的是黄球则结束,若取出的是白球,则将其放回箱中,并继续从箱中任意取出一个球,但取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n 次.以ξ表示取球结束时已取到白球的次数. (1)求ξ的分布列; (2)求ξ的数学期望.解:(1)ξ的可能取值为0,1,2,…,n.(2)ξ的数学期望为E ξ=0×t s s ++1×2)(t s st++2×32)(t s st ++…+(n-1)×n n t s st )(1+-+n ×n n t s t )(+. ① t s t +E ξ=3)(t s st ++42)(2t s st ++…+n n t s st n )()2(1+--+1)()1(++-n n t s st n +11)(+++n n t s nt . ②①-②,得E ξ=s t +1)()1(-+-n n t s s t n -n n t s t n )()1(+--nn t s s nt )(1++. 讲评:本题是几何分布问题,其中用到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注意运算的严谨性.。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b^=∑i=n1i∑x=ni1-(-xx(i-y-ix-)-y2)=∑i=ni∑1=nx1ixyii2--nn--xx -2y ,^a=-y -b^-x .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如图:
(2)由已知数据得
-t

1+2+3+4+5+6 6
=3.5,
-y

3+5+8+611+13+14=9,
用情况,得到统计表如下:
居民用气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用气量 (立方米)
95 106 112 161 210 227 256 313 325 457
(1)求一户居民年用气费y(元)关于年用气量x(立方米)的函数 关系式;
(2)现要在这10户家庭中任意抽取3户,求抽到的年用气量超
(2)由题知10户家庭中年用气量超过228立方米而不超过348
立方米的用户有3户,设取到年用气量超过228立方米而不超过
348立方米的用户数为ξ,则ξ可取0,1,2,3,则P(ξ=0)=
C73 C103
=274,P(ξ=1)=CC721C0331=2410,
P(ξ=2)=CC711C0332=470,P(ξ=3)=CC13033=1120,
例3 (2021·哈尔滨三中模拟)为了解某校学生参加社区服务
的情况,采用按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已知该校共有
学生960人,其中男生560人,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容量为n的样 本,得到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的统计数据如下:
超过1小时 男 女
不超过1小时
20
8
12
m
(1)求m,n;
(2)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
专题研究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数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中练概率统计含解析

数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中练概率统计含解析

高频考点集中练概率统计1.(2018·全国卷Ⅲ)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

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A.0。

3B.0。

4C。

0。

6D。

0.7【解析】选B.方法一:画Venn图,如图设只用非现金支付(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x,则0。

45+0.15+x=1,解得x=0。

4,所以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

4.方法二:记“用现金支付”为事件A,“用非现金支付”为事件B,则“只用非现金支付(不用现金支付)”为事件B—(A∩B),由已知,P(A)=0.45+0。

15=0。

6,P(A∩B)=0。

15,又P(A∪B)=P(A)+P(B)—P(A∩B)=0。

6+P(B)-0。

15=1,所以P(B)=0。

55,P(B—(A∩B))=P(B)—P(A∩B)=0.55—0.15=0。

4。

【真题拾贝】解决此类问题:①判断事件的基本关系利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计算;②若事件为互斥事件的和,则由公式P(A∪B)=P(A)+P(B)+P(AB)计算可得;③若事件为独立事件的积,则由公式P(AB)=P(A)P(B)计算可得。

2。

(2019·全国卷Ⅱ)演讲比赛共有9位评委分别给出某选手的原始评分,评定该选手的成绩时,从9个原始评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得到7个有效评分。

7个有效评分与9个原始评分相比,不变的数字特征是()A。

中位数B。

平均数 C.方差 D.极差【命题思维分析】可不用动笔,直接得到答案,亦可采用特殊数据,特值法筛选答案.【解析】选A.由于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不影响中间的数值,故中位数不变。

【真题拾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极差本质的理解。

理解概念即可.3。

(2018·全国卷Ⅲ)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2。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理科数学 -模拟试题分类目录1第一章会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会合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1 会合的含义与表示、会合间的基本关系专题 2 会合的基本运算专题 3 与会合有关的新观点问题1.2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专题 1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真假的判断专题 2 充足条件和必需条件专题 3 充足、必需条件的应用与研究(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络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专题 1 含有简单逻辑联络词的命题的真假专题 2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专题 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专题 4 利用逻辑联络词求参数范围第二章函数2.1 函数及其表示专题 1 函数的定义域专题 2 函数的值域专题 3 函数的分析式专题 4 分段函数2.2 函数的单一性与最值专题 1 确立函数的单一性(或单一区间)专题 2 函数的最值专题 3 单一性的应用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专题 1 奇偶性的判断专题 2 奇偶性的应用专题 3 周期性及其应用2.4 指数与指数函数专题 1 指数幂的运算专题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5 对数与对数函数专题 1 对数的运算专题 2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6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 1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 函数的图像专题 1 函数图象的辨别专题 2 函数图象的变换专题 3 函数图象的应用2.8 函数与方程专题 1 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专题 2 函数零点、方程根的个数专题 3 函数零点的综合应用2.9 函数的应用专题 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模型专题 2 分段函数模型2专题 3 指数型、对数型函数模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的观点及运算专题 1 导数的观点与几何意义专题 2 导数的运算3.2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极值、最值专题 1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2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专题 3 导数与函数的最值3.3 导数的综合应用专题 1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专题 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专题 3 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3.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专题 1 定积分的计算专题 2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专题 4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1 三角函数的观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引诱公式专题 1 三角函数的观点专题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专题 3 引诱公式4.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专题 2 三角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3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4.3 函数 y = A sin(wx +j ) 的图像及应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变换专题 2 函数 y=Asin( ωx+φ ) 图象及性质的应用4.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专题 1 非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含条件的求值、求角问题专题 3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4.5 三角恒等变换专题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给角求值与给值求角专题 3 三角变换的综合问题4.6 解三角形专题 1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专题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专题 3 丈量距离、高度及角度问题专题 4 与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综合的三角形问题第五章平面向量5.1 平面向量的观点及线性运算专题 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几何意义专题 2 向量共线定理及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专题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3专题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专题 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5.3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专题 1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专题 2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性质专题 3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应用5.4 平面向量的应用专题 1 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专题 2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专题 4 平面向量在分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六章数列6.1 数列的观点与表示专题 1 数列的观点专题 2 数列的通项公式6.2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差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最值6.3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比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6.4 数列乞降专题 1 分组乞降与并项乞降专题 2 错位相减乞降专题 3 裂项相消乞降6.5 数列的综合应用专题 1 数列与不等式相联合问题专题 2 数列与函数相联合问题专题 3 数列中的研究性问题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1 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专题 1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专题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3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建立问题7.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专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地区问题专题 2 与目标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专题 3 线性规划的实质应用7.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专题 2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专题 3 基本不等式的实质应用7.4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 1 概括推理专题 2 类比推理专题 3 演绎推理7.5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 1 综合法4专题 2 剖析法专题 3 反证法7.6 数学概括法专题 1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等式专题 2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专题 3 概括-猜想-证明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专题 2 三视图与直观图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专题 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专题 3 组合体的“接”“切”综合问题8.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专题 1 平面的基天性质及应用专题 2 空间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4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专题 5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折叠、研究类)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专题 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专题 2 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专题 3 空间向量的数目积及其应用8.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专题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专题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研究性问题专题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第九章分析几何9.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专题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专题 2 直线的方程9.2 点与直线、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专题 2 直线的交点问题专题 3 距离公式专题 4 对称问题9.3 圆的方程专题 1 求圆的方程专题 2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专题 3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59.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1 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2 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圆的切线与弦长问题专题 4 空间直角坐标系9.5 椭圆专题 1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专题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椭圆的地点关系9.6 双曲线专题 1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9.7 抛物线专题 1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抛物线的地点关系9.8 直线与圆锥曲线专题 1 轨迹与轨迹方程专题 2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专题 3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专题 4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研究性问题第十章统计与统计事例10.1 随机抽样专题 1 简单随机抽样专题 2 系统抽样专题 3 分层抽样10.2 用样本预计整体专题 1 频次散布直方图专题 2 茎叶图专题 3 样本的数字特点专题 4 用样本预计整体10.3 变量间的有关关系、统计事例专题 1 有关关系的判断专题 2 回归方程的求法及回归剖析专题 3 独立性查验第十一章计数原理1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专题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3 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11.2 摆列与组合专题 1 摆列问题专题 2 组合问题专题 3 摆列、组合的综合应用11.3 二项式定理专题 1 通项及其应用专题 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各项系数和专题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6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 1 事件的关系专题 2 随机事件的频次与概率专题 3 互斥事件、对峙事件12.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 1 古典概型的概率专题 2 古典概型与其余知识的交汇(平面向量、直线、圆、函数等)专题 3 几何概型在不一样测度中的概率专题 4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12.3 失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散布列专题 1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的性质专题 2 求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专题 3 超几何散布12.4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1 简单的均值、方差问题专题 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3 均值与方差在决议中的应用12.5 二项散布与正态散布专题 1 条件概率专题 2 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专题 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散布专题 4 正态散布下的概率第十三章算法初步、复数13.1 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 1 次序构造专题 2 条件构造专题 3 循环构造13.2 基本算法语句专题 1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专题 2 条件语句专题 3 循环语句13.3 复数专题 1 复数的有关观点专题 2 复数的几何意义专题 3 复数的代数运算第十四章选修模块14.1 几何证明选讲专题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定理专题 2 相像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专题 4 圆周角、弦切角及圆的切线专题 5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断及性质专题 6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断专题 7 与圆有关的比率线段14.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专题 2 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专题 3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解专题 4 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求解专题 5 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7专题 6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应用14.3 不等式选讲专题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2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用专题 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专题 4 不等式的证明8。

北师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与统计中的综合问题

北师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概率与统计中的综合问题

解答题专项六概率与统计中的综合问题解答题专项练《素养分级练》P3961.(河北张家口三模)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千米/小时,限制速度为90~120千米/小时,通车后由桥上监控显示每辆车行车和通关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估计车辆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平均时间t(单位:分钟)(精确到0.1);(2)以(1)中的平均时间t作为μ,车辆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时间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36),任意取通过大桥的1 000辆汽车,求所用时间少于39.5分钟的车辆大致数目(精确到整数).附:若X~N(μ,σ2),则P(μ-σ<X≤μ+σ)≈0.6826,P(μ-2σ<X≤μ+2σ)≈0.954 4.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t =32.5×0.015+37.5×0.18+42.5×0.27+47.5×0.3+52.5×0.2+57.5×0.035≈45.5(分钟). (2)由题知X~N(45.5,36),所以P(X<39.5)=P(X<μ-σ)=12[1-P(μ-σ<X≤μ+σ)]=0.1587,所以1000×0.1587≈159,故所用时间少于39.5分钟的车辆大致数目为159. 2.一场科普知识竞答比赛由笔试和抢答两部分组成,若笔试和抢答满分均为100分,其中5名选手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对于这5名选手,根据表中的数据,试解答下列两个小题: (1)求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2)现要从笔试成绩在90分或90分以上的选手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以ξ表示选中的选手中笔试和抢答成绩的平均分高于90分的人数,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ξ). 附:b ^=∑i=1n(x i -x )(y i -y )∑i=1n(x i -x )2,a ^=y −b ^x .解:(1)x =87+90+91+92+955=91,y =86+89+89+92+945=90,∑i=15(x i -x )2=(-4)2+(-1)2+02+12+42=34,∑i=15(x i -x )(y i -y )=(-4)×(-4)+(-1)×(-1)+0×(-1)+1×2+4×4=35,所以b ^=3534,a ^=y −b ^x =90-3534×91=-12534,故线性回归方程为y ^=3534x-12534.(2)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0,1,2.因为笔试成绩在90分或90分以上的选手有S 2,S 3,S 4,S 5,共4人,他们笔试和抢答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89.5,90,92,94.5,平均分高于90分的有2人,所以P(ξ=0)=C 22C2=16;P(ξ=1)=C 21C 21C 2=23;P(ξ=2)=C 22C 2=16,故ξ的分布列为所以E(ξ)=0×16+1×23+2×16=1.3.(湖北襄阳高三检测)为落实教育部的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充分开展课后特色服务.某校初中部的篮球特色课深受学生喜爱,该校期末将进行篮球定点投篮测试,规则为:每人至多投3次,先在M 处投一次三分球,投进得3分,未投进不得分,以后均在N 处投两分球,每投进一次得2分,未投进不得分.测试者累计得分高于3分即通过测试,并终止投篮.甲、乙两位同学为了通过测试,进行了五轮投篮训练,每人每轮在M处和N处各投10次,根据他们每轮两分球和三分球的命中次数情况分别得到如下图表:甲乙若以每人五轮投篮训练命中频率的平均值作为其测试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1)已知该校有300名学生的投篮水平与甲同学相当,求这300名学生通过测试人数的数学期望;(2)在甲、乙两位同学均通过测试的条件下,求甲得分比乙得分高的概率.解:(1)甲同学两分球投篮命中的概率为510+410+310+610+7105=0.5,甲同学三分球投篮命中的概率为110+0+110+210+1105=0.1,设甲同学累计得分为X,则P(X=4)=0.9×0.5×0.5=0.225,P(X=5)=0.1×0.5+0.1×0.5×0.5=0.075,则P(X≥4)=P(X=4)+P(X=5)=0.3,所以甲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0.3.设这300名学生通过测试的人数为Y,由题设Y~B(300,0.3),所以E(Y)=300×0.3=90.(2)乙同学两分球投篮命中率为210+410+310+510+6105=0.4,乙同学三分球投篮命中率为110+210+310+110+3105=0.2.设乙同学累计得分为Y,则P(Y=4)=0.8×0.4×0.4=0.128,P(Y=5)=0.2×0.4+0.2×0.6×0.4=0.128.设“甲得分比乙得分高”为事件A,“甲、乙两位同学均通过了测试”为事件B,则P(AB)=P(X=5)·P(Y=4)=0.075×0.128=0.0096,P(B)=[P(X=4)+P(X=5)]·[P(Y=4)+P(Y=5)]=0.0768,由条件概率公式可得P(A|B)=P(AB)P(B)=0.00960.0768=18.4.(山东潍坊三模)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性.因其独有的新鲜性、刺激性及社交属性而深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已知M系列盲盒共有12个款式,一批盲盒中,每个盲盒随机装有一个款式,甲同学已经买到3个不同款,乙、丙同学分别已经买到m 个不同款,已知三个同学各自新购买一个盲盒,且相互之间无影响,他们同时买到各自的不同款的概率为13.(1)求m;(2)设X 表示三个同学中各买到自己不同款的总人数,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1)由题意三个同学同时买到各自的不同款的概率为912×12-m 12×12-m 12=13,解得m=20或4,因为0<m≤12,所以m=4.(2)由题意知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 P(X=0)=312×412×412=136; P(X=1)=912×412×412+312×812×412×2=736;P(X=2)=912×812×412×2+312×812×812=49;P(X=3)=13. 其分布列为所以数学期望E(X)=0×136+1×736+2×49+3×13=2512.5.一医疗团队为研究某地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与当地居民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分为良好和不够良好两类)的关系,在已患该疾病的病例中随机调查了100例(称为病例组),同时在未患该疾病的人群中随机调查了100人(称为对照组),得到如下数据:(1)是否可以认为患该疾病群体与未患该疾病群体的卫生习惯有差异?(2)从该地的人群中任选一人,A表示事件“选到的人卫生习惯不够良好”,B表示事件“选到的人患有该疾病”,P(B|A)|A)P(B|A)的比值是卫生习惯不够良好对患该疾病风险程度的一项度量指标,记该指标为R.(ⅰ)证明:R=P(A|B)·(A|B) P(A|B);(ⅱ)利用该调查数据,给出P(A|B),P(A|B)的估计值,并利用(ⅰ)的结果给出R的估计值.附:χ2=n(ad-bc)2(a+b)(c+d)(a+c)(b+d).解:(1)由题意可知,n=200,所以χ2=n(ad-bc)2(a+b)(c+d)(a+c)(b+d)=200×(40×90-10×60)2100×100×50×150=24>6.635,所以我们有99%的把握可以推断患该疾病群体与未患该疾病群体的卫生习惯有差异.(2)(ⅰ)证明:R=P(B|A)P(B|A)P(B|A)=P(B|A)·(B|A) P(B|A)=P(AB)P(A)P(AB)P(A)·P(AB)P(A)P(AB)P(A)=(AB)P(AB)·P(AB)=P(AB)P(B)P(AB)P(B)·(AB)P(B)P(AB)P(B)=P(A|B)·(A|B)P(A|B).(ⅱ)P(A|B)=P(AB)P(B)=n(AB)n(B)=40100=0.4,P(A|B)=AB)P(B)=AB)n(B)=10100=0.1,同理P(A|B)=(AB)P(B)=(AB)n(B)=90100=0.9,P(A|B)=P(AB)P(B)=n(AB)n(B)=60100=0.6,所以R=P(A|B)·(A|B)P(A|B)=0.4×0.90.6×0.1=6.所以指标R的估计值为6.6.(江西鹰潭二模)为迎接北京冬季奥运会,某市对全体高中学生举行了一次关于冬季奥运会相关知识的测试.统计人员从全市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统计,测试满分为100分,统计后发现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都在区间[40,100]内,并制成如下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估计这2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2)在这200名学生中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成绩在[70,80),[80,90),[90,100]的三组中抽取了10人,再从这10人中随机抽取3人,记X为3人中成绩在[80,90)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3)规定成绩在[90,100]的为A等级,成绩在[70,90)的为B等级,其他为C 等级.以样本估计总体,用频率代替概率,从所有参加测试的同学中随机抽取10人,其中获得B等级的人数恰为k(k≤10)人的概率为P,当k为何值时P的值最大?解:(1)这2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45×0.005+55×0.02+65×0.025+75×0.03+85×0.015+95×0.005)×10 =69.5(分).(2)由[70,80),[80,90),[90,100]的三组频率之比为0.3∶0.15∶0.05=6∶3∶1,从[70,80),[80,90),[90,100]中分别抽取6人,3人,1人,X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则P(X=0)=C 73C 103=724,P(X=1)=C 72C 31C 103=2140,P(X=2)=C 71C 32C 103=740,P(X=3)=C 33C 103=1120.故X 的分布列为故E(X)=0×724+1×2140+2×740+3×1120=910.(3)依题意,B 等级的概率为(0.03+0.015)×10=0.45,且k~B(10,0.45), 所以P(k)=C 10k0.45k (1-0.45)10-k ,而{P (k )≥P (k -1),P (k )≥P (k +1),则{C 10k 0.45k (1-0.45)10-k≥C 10k -10.45k -1(1-0.45)10-k+1,C 10k 0.45k (1-0.45)10-k ≥C 10k+10.45k+1(1-0.45)10-k -1,即{10-k+1k×0.45≥0.55,0.55≥0.45×10-(k+1)+1k+1,解得7920≤k≤9920, 因为k ∈N *,所以k=4.。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概率、统计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概率、统计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
第十章 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9 概率、统计与其他 知识的交汇问题 [培优课]
有关概率、统计与其他知识相交汇的考题,能体现“返璞归真,支持课改; 突破定势,考查真功”的命题理念,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几年将概率、统计 问题与数列、函数、导数结合,成为创新问题.
题型一 概率、统计与数列的综合问题
思维升华
在概率与统计的问题中,决策的工具是样本的数字特征或有关概率. 决策方案的最佳选择是将概率最大(最小)或均值最大(最小)的方案作 为最佳方案,这往往借助于函数、不等式或数列的有关性质去实现.
跟踪训练2 (2023·江门模拟)学习强国中有两项竞赛答题活动,一项为 “双人对战”,另一项为“四人赛”.活动规则如下:一天内参加“双人 对战”活动,仅首局比赛可获得积分,获胜得2分,失败得1分;一天内 参加“四人赛”活动,仅前两局比赛可获得积分,首局获胜得3分,次局 获胜得2分,失败均得1分.已知李明参加“双人对战”活动时,每局比赛 获赛胜获的胜概 的率 概为 率分12 ;别参为加p,“13四.李人明赛周”一活到动周(每五天每两天局都)参时加,了第一“局双和人第对二战局”比活 动和“四人赛”活动(每天两局),各局比赛互不影响. (1)求李明这5天参加“双人对战”活动的总得分X的分布列和均值;
当 p∈25,1时,f′(p)<0,f(p)在25,1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 p=25时,f(p)取得最大值.
课时精练
1.(2023·齐齐哈尔模拟)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某校举行了乒乓球比赛,其中参加男子乒乓球决赛 阶段比赛的12名队员来自3个不同校区,三个校区的队员人数分别是3,4,5. 本次决赛的比赛赛制采取单循环方式,即每名队员进行11场比赛(每场比 赛都采取5局3胜制),根据积分选出最后的冠军.积分规则如下:比赛中 以3∶0或3∶1取胜的队员积3分,失败的队员积0分;以3∶2取胜的队员 积2分,失败的队员积1分. (1)若每名队员获得冠、亚军的可能性相同,则比赛结束后,冠、亚军恰 好来自不同校区的概率是多少?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2概率与统计课件理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2概率与统计课件理

①互斥事件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 事件之间的关系;②所研究的事件 是在一次试验中涉及的
8
9
10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70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考法3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
考法4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11
考点70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1.基本事件的特点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 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1.频率与概率
2.互斥事件 与对立事件 3.互斥事件 与对立事件 的概率公式
考法1 频率估计概率
事件 A发生的频率 f n A nA n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它在A 的概率附近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在试验次数足够的情况下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6
考法2 求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
1.求简单的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
分析该事件是互斥还是对立,然后代入相应的概率公式
2.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直接法 将所求事件分解为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 利用公式分别计算这些事件的概率 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求和公式计算概率 间接法 判断是否适合用间接法 计算对立事件的概率 运用公式P(A)=1-P(A)求解 把一个复杂事件分解为若干 个互斥或相互独立的既不重 复又不遗漏的简单事件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7
考法1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般步骤
【说明】求概率和分布列时,要注意离散型 随机变量分布列性质的应用,具体如下:
(1)利用“分布列中所有事件的概率和为1”
求某个事件的概率、求参数的值; (2)利用分布列求某些个事件的和的概率.
29
考法2 超几何分布的求解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概率与统计-专题突破18概率与统计综合问题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概率与统计-专题突破18概率与统计综合问题
哪类问题.
返回至目录
解:(1)设 =“小张选择甲类问题”, =“小张答对所选问题”, =“小张至少答对
一个问题”,则 =“小张选择乙类问题”, =“小张未答对所选问题”, =
“小张一个问题都没答对”.
由题意,知 = = 0.5, | = 0.9, | = 0.1, | = 0.7,
= 0 × 0.3 + 50 × 0.07 + 80 × 0.63 = 53.9.
因为 > ,所以小张应选择先回答甲类问题.
【点拨】概率中的比赛问题是高考命题热点,常以生活中常见赛制为背景,通过设
置一定的限制条件,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返回至目录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重量超过505 g的产品数量;
(2)在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2件,设为重量超过505 g的产品数量,求的分布列;
(3)从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求恰有2件产品的重量超过505 g的概率.
返回至目录
解:(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重量超过505 g的频率为 0.05 + 0.01 × 5 = 0.3.
第九章 概率与统计
专题突破18 概率与统计综合问题
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
考点一 概率中的比赛问题
例1 某学校组织“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有甲、乙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选手先在两
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选手比赛结束;若
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选手比
种选法,
所以某箱产品抽检被记为B的概率 = 1 −
C2 +C22
C2+2
=1−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概率与统计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概率与统计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双基固化
第69讲 │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3.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布列,离 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正态分布.从近几年的高考观 察,这部分内容有加强命题的趋势.注意以实际情景为主, 建立合适的分布列,通过均值和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复习中要注意 (1)全面复习,加强基础,注重应用. (2)本单元主要的数学思使用想建有议:化归思想,比较分类思想, 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维方法.学习时应注意发散思维和逆向 思维,通过分类分步把复杂问题分解,恰当地应用集合观点、 整体思想,从全集、补集等入手,使问题简化.
第68讲│ 编读互动
第68讲 │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第68讲 │ 知识要点
第68讲 │ 知识要点
第68讲 │ 双基固化 双基固化
第68讲 │68讲 │ 双基固化
第68讲 │ 双基固化
第68讲 │ 双基固化
第68讲 │ 双基固化
第68讲 │ 双基固化
第67讲 │ 双基固化
第67讲 │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第67讲 │ 能力提升
第67讲 │ 能力提升
第67讲 │ 能力提升
第67讲 │ 能力提升
第67讲 │ 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
第67讲 │ 规律总结
第68讲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概率 第3节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案 文(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概率 第3节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案 文(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第三节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考纲传真]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1.模拟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确切知道的概率问题,常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模拟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2.几何概型(1)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 内随机地投掷点M ,若点M 落在子区域G 1G 的概率与G 1的面积成正比,而与G 的形状、位置无关,即P (点M 落在G 1)=G 1的面积G 的面积,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中的G 也可以是空间中或直线上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体积之比或长度之比.[常用结论] 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1)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其基本事件只与一个连续的变量有关;(2)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其基本事件与两个连续的变量有关,若已知图形不明确,可将两个变量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样基本事件就构成了平面上的一个区域,即可借助平面区域解决问题;(3)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可借助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解答问题.[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随机模拟方法是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 ( ) (2)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 ( ) (3)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为0. ( ) (4)从区间[1,10]内任取一个数,取到1的概率是110.( )[答案] (1)√ (2)× (3)√ (4)×2.(教材改编)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 ) A .12B .134B [坐标小于1的区间为[0,1),长度为1,[0,3]的区间长度为3,故所求概率为13.]3.(教材改编)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 )A B C DA [∵P (A )=38,P (B )=28,P (C )=26,P (D )=13,∴P (A )>P (C )=P (D )>P (B ).]4.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内随机取点M ,则使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小于16的概率为________.1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设M ­ABCD 的高为h ,则13×S 四边形ABCD×h =16.又S四边形ABCD=1,所以h =12.若体积小于16,则h <12.即点M 在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所以P =12.]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随机撒1 000粒豆子,有180粒落到阴影部分,据此估计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0.18 [由题意知,S 阴S 正=1801 000=0.18,∵S 正=1,∴S 阴=0.18.]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1.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的面积大于20 cm 2的概率为 ( )63C .23D .45C [设|AC |=x ,则|BC |=12-x ,所以x (12-x )>20,解得2<x <10,故所求概率P =10-212=23.] 2.(2017·某某高考)记函数f (x )=6+x -x 2的定义域为D .在区间[-4,5]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D 的概率是________.59[由6+x -x 2≥0,解得-2≤x ≤3,∴D =[-2,3].如图,区间[-4,5]的长度为9,定义域D 的长度为5,∴P =59.]3.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 ,与AB 交于点M ,则AM <AC 的概率为________.34[过点C 作交AB 于点N ,使AN =AC ,如图所示.显然当射线CM 处在∠A 内时,AM <AC .又∠A =45°,所以∠A =67.5°,故所求概率为P =67.5°90°=34.] [规律方法] 求解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方法求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方法是把题中所表示的几何模型转化为长度(角度),然后求解.要特别注意“长度型”与“角度型”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事件的区域(长度或角度).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考法1 与平面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1】 (2017·全国卷Ⅰ)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14 B .π8C .12D .π4B [不妨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1,可得S 正方形=4. 由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得S 黑=S 白=12S 圆=π2,所以由几何概型知所求概率P =S 黑S 正方形=π24=π8.故选B.]►考法2 与线性规划知识交汇命题的问题【例2】 在平面区域{(x ,y )|0≤x ≤1,1≤y ≤2}内随机投入一点P ,则点P 的坐标(x ,y )满足y ≤2x 的概率为( )A .14B .12C .23D .34A [依题意作出图像如图,则P (y ≤2x )=S 阴影S 正方形=12×12×112=14.][规律方法] 1.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先确定基本事件对应区域的形状,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公式,计算出其面积,进而代入公式求概率.2.与线性规划交汇问题的解题思路先根据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再确定形状,求面积大小,进而代入公式求概率.(1)已知实数m ∈[0,1],n ∈[0,2],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x 2+4mx -n2+2n =0有实数根的概率是( )A .1-π4B .π4C .π-32D .π2-1(2)在满足不等式组⎩⎪⎨⎪⎧x -y +1≥0,x +y -3≤0,y ≥0的平面内随机取一点M (x 0,y 0),设事件A =“y 0-2x 0”,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 )A .14 B .34 C .13D .23(1)A (2)B [(1)方程有实数根,即Δ=16m 2-16(-n 2+2n )≥0,m 2+n 2-2n ≥0,m 2+(n -1)2≥1,画出图形如图所示,长方形面积为2,半圆的面积为π2,故概率为2-π22=1-π4.(2)作出不等式组⎩⎪⎨⎪⎧x -y +1≥0,x +y -3≤0,y ≥0的平面区域即△ABC ,其面积为4,且事件A =“y 0<2x 0”表示的区域为△AOC ,其面积为3,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34.]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1.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3,在正三棱锥内任取一点P ,使得V P ­ABC<12V S ­ABC 的概率是( ) A .78 B .34 C .12D .14A [当P 在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的中点所在的平面及下底面构成的正三棱台内时符合要求,由几何概型知,P =1-18=78.]2.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点M 是AB 的中点,一只蝴蝶在几何体ADF ­BCE 内自由飞翔,则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为( )A .34B .23 C .13D .12D [由题图可知V F ­AMCD =13×S四边形AMCD×DF =14a 3,V ADF ­BCE =12a 3,所以它飞入几何体F ­AMCD内的概率为14a 312a 3=12.][规律方法] 求解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对于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关键是计算问题的总体积(总空间)以及事件的体积(事件空间),对于某些较复杂的也可利用其对立事件去求.1.(2016·全国卷Ⅰ)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13B .12C .23D .34B [如图,7:50至8:30之间的时间长度为40分钟,而小明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是指小明在7:50至8:00之间或8:2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此两种情况下的时间长度之和为20分钟,由几何概型概率公式知所求概率为P =2040=12.故选B.]2.(2016·全国卷Ⅱ)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A .710B .58C .38D .310B [如图,若该行人在时间段AB 的某一时刻来到该路口,则该行人至少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AB 长度为40-15=25,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知,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40-1540=58,故选B.]3.(2016·全国卷Ⅱ)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 个数x 1,x 2,…,x n ,y 1,y 2,…,y n ,构成n 个数对(x 1,y 1),(x 2,y 2),…,(x n ,y n ),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 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 )A .4n mB .2n mC .4m nD .2m nC [因为x 1,x 2,…,x n ,y 1,y 2,…,y n 都在区间[0,1]内随机抽取,所以构成的n 个数对(x 1,y 1),(x 2,y 2),…,(x n ,y n )都在正方形OABC 内(包括边界),如图所示.若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则对应的数对在扇形OAC 内(不包括扇形圆弧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对),故在扇形OAC内的数对有m个.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得S扇形S正方形=mn,即π4=mn,所以π=4mn.]六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命题解读] 1. 统计与概率是高考中相对独立的一块内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体现了较高的思维含量,该类问题以应用题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及阅读理解能力、分类讨论与化归转化能力.2.概率问题的核心是概率计算,其中事件的互斥、对立是概率计算的核心. 统计问题的核心是样本数据的获得及分析方法,重点是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和样本的数字特征,统计与概率内容相互渗透,背景新颖.统计与统计案例以统计图表或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抽象概括,作出估计、判断. 常与抽样方法、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概率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与运算能力及应用意识.【例1】已知某班n名同学的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满分100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a,b,c成等差数列,且成绩在[90,100]内的有6人.(1)求n的值;(2)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若不及格的人中女生有4人,而及格的人中,男生比女生少4人,借助独立性检验分析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本次测试的及格情况与性别有关”?附:P(χ2≥x0)0.100.050.0100.005 x0 2.706 3.841 6.6357.879χ2=n ad-bc2a+b c+d a+c b+d.[解](1)依题意得⎩⎪⎨⎪⎧10×0.035+0.025+c +2b +a =1,2b =a +c ,解得b =0.01.因为成绩在[90,100]内的有6人, 所以n =60.01×10=60.(2)由于2b =a +c ,而b =0.01,可得a +c =0.02,则不及格的人数为0.02×10×60=12,及格的人数为60-12=48,设及格的人中,女生有x 人,则男生有x -4人,于是x +x -4=48,解得x =26,故及格的人中,女生有26人,男生有22人.于是本次测试的及格情况与性别的2×2列联表如下: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男 22 8 30 女 26 4 30 总计481260所以χ2=60×22×4-8×26230×30×48×12=1.667<2.706,故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本次测试的及格情况与性别有关”.[规律方法]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1)构造2×2列联表; (2)计算χ2;(3)查表确定有多大的把握判定两个变量有关联.易错提示:查表时不是查最大允许值,而是先根据题目要求的百分比找到第一行对应的数值,再将该数值对应的临界值与求得的χ2相比较.另外,表中第一行数据表示两个变量没有关联的可能性p ,所以其有关联的可能性为1-p .近几年出现各种食品问题,食品添加剂会引起血脂增高、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等疾病.为了解三高疾病是否与性别有关,医院随机对入院的6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列联表:(1)请将如图的列联表补充完整.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患三高疾病的人群中抽9人,其中女生抽多少人?(2)为了研究患三高疾病是否与性别有关,请计算出统计量χ2,并说明是否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患三高疾病与性别有关.患三高疾病 不患三高疾病总计 男630女 总计36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P (χ2≥x 0)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x 02.072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参考公式χ2=n ad -bc 2a +bc +d a +cb +d,其中n =a +b +c +d )[解] (1)完善补充列联表如下:患三高疾病不患三高疾病总计 男 24 6 30 女 12 18 30 总计362460在患三高疾病人群中抽9人,则抽取比例为936=14,所以女性应该抽取12×14=3(人).(2)根据2×2列联表,则 χ2=60×24×18-6×12230×30×36×24=10>7.879.所以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患三高疾病与性别有关.常见概率模型的概率概率. 解决简单的古典概型试题可用直接法(定义法),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的概率,可以利用所求事件的性质将其转化为互斥事件或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例2】 (2017·全国卷Ⅲ)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最高气温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天数216362574(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 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 大于零的概率.[解] (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2+16+3690=0.6,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450-4×450=900;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 =6×300+2(450-300)-4×450=300;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450-200)-4×450=-100, 所以,Y 的所有可能值为900,300,-100.Y 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36+25+7+490=0.8,因此Y 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规律方法] 统计以考查抽样方法、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特征数的计算为主,概率以考查概率计算为主,往往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注意理解实际问题的意义,使之和相应的概率计算对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某商场在元旦举行购物抽奖促销活动,规定顾客从装有编号为0,1,2,3,4的五个相同小球的抽奖箱中一次任意摸出两个小球,若取出的两个小球的编号之和等于7,则中一等奖,等于6或5,则中二等奖,等于4,则中三等奖,其余结果为不中奖.(1)求中二等奖的概率; (2)求不中奖的概率.[解] (1)记“中二等奖”为事件A .从五个小球中一次任意摸出两个小球,不同的结果有{0,1},{0,2},{0,3},{0,4},{1,2},{1,3},{1,4},{2,3},{2,4},{3,4},共10个基本事件.记两个小球的编号之和为x ,由题意可知,事件A 包括两个互斥事件:x =5,x =6. 事件x =5的取法有2种,即{1,4},{2,3},故P (x =5)=210=15;事件x =6的取法有1种,即{2,4},故P (x =6)=110.所以P (A )=P (x =5)+P (x =6)=15+110=310.(2)记“不中奖”为事件B ,则“中奖”为事件B ,由题意可知,事件B 包括三个互斥事件:中一等奖(x =7),中二等奖(事件A ),中三等奖(x =4).事件x =7的取法有1种,即{3,4},故P (x =7)=110;事件x =4的取法有{0,4},{1,3},共2种,故P (x =4)=210=15.由(1)可知,P (A )=310.所以P (B )=P (x =7)+P (x =4)+P (A )=110+15+310=35.所以不中奖的概率为P (B )=1-P (B )=1-35=25.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统计和概率知识相结合命题统计概率解答题已经是一个新的命题趋向,概率和统计知识初步综合解答题的主要依托点是统计图表,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图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掌握好样本数字特征及各类概率的计算.【例3】 (本小题满分12分)(2018·全国卷Ⅰ)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 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日用 水量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频数13249265日用 水量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频数151310165(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 3的概率;(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信息提取]看到作频率分布直方图,想到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图规则; 看到求概率,想到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概率的方法; 看到估计节水量,想到求使用节水龙头前后的用水量. [规X 解答] (1)如图所示.4分(2)根据以上数据,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小于0.35 m 3的频率为0.2×0.1+1×0.1+2.6×0.1+2×0.05=0.48,6分因此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 3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8.7分 (3)该家庭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x -1=150(0.05×1+0.15×3+0.25×2+0.35×4+0.45×9+0.55×26+0.65×5)=0.48.9分该家庭使用了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x -2=150(0.05×1+0.15×5+0.25×13+0.35×10+0.45×16+0.55×5)=0.35.11分估计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可节省水(0.48-0.35)×365=47.45(m 3).12分 [易错与防X] 作频率分布直方图时注意纵轴单位是“f iΔx i”,计算平均数时运算要准确,避免“会而不对”的失误.[通性通法] 概率与统计作为考查考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和热点.它与其他知识融合、渗透,情境新颖,充分体现了概率与统计的工具性和交汇性.长时间用手机上网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某校为了解A ,B 两班学生手机上网的时长,分别从这两个班中随机抽取5名同学进行调查,将他们平均每周手机上网的时长作为样本绘制成茎叶图如图所示(图中的茎表示十位数字,叶表示个位数字).(1)你能否估计哪个班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较长?(2)从A 班的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一个不超过19的数据记为a ,从B 班的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一个不超过21的数据记为b ,求a >b 的概率.[解] (1)A 班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为15(9+11+14+20+31)=17,由此估计A 班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7小时;B 班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为15(11+12+21+25+26)=19,由此估计B 班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9小时. 所以B 班学生上网时间较长.(2)A 班的样本数据中不超过19的数据a 有3个,分别为9,11,14,B 班的样本数据中不超过21的数据b 也有3个,分别为11,12,21.从A 班和B 班的样本数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共有9种不同的情况,分别为(9,11),(9,12),(9,21),(11,11),(11,12),(11,21),(14,11),(14,12),(14,21),其中a >b 的情况有(14,11),(14,12),2种,故a >b 的概率P =29.[大题增分专训]1.某校高三期中考试后,数学教师对本次全部数学成绩按1∶20进行分层抽样,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成绩为样本,成绩用茎叶图记录如图所示,但部分数据不小心丢失,同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频率分布表:分数 段(分) [50,70) [70,90) [90,110) [110,130) [130,150] 总计 频数b 频率 a0.25(1)求表中a ,b 的值及成绩在[90,110)X 围内的样本数,并估计这次考试全校高三学生数学成绩的及格率(成绩在[90,150]内为及格);(2)若从茎叶图中成绩在[100,130)X 围内的样本中一次性抽取两个,求取出两个样本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的概率.[解] (1)由茎叶图知成绩在[50,70)X 围内的有2人,在[110,130)X 围内的有3人,∴a =0.1,b =3.∵成绩在[90,110)X 围内的频率为1-0.1-0.25-0.25=0.4, ∴成绩在[90,110)X 围内的样本数为20×0.4=8. 估计这次考试全校高三学生数学成绩的及格率为P =1-0.1-0.25=0.65.(2)所有可能的结果为(100,102),(100,106),(100,106),(100,116),(100,118),(100,128),(102,106),(102,106),(102,116),(102,118),(102,128),(106,106),(106,116),(106,118),(106,128),(106,116),(106,118),(106,128),(116,118),(116,128),(118,128),共21个,取出的两个样本中数字之差小于或等于10的结果为(100,102),(100,106),(100,106),(102,106),(102,106),(106,106),(106,116),(106,116),(116,118),(118,128),共10个,∴P (A )=1021.2.某农科所对冬季昼夜温差大小与某反季节大豆新品种发芽多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分别记录了12月1日至12月5日的昼夜温差与实验室每天每100颗种子中的发芽数,得到如下资料:日期 12月1日12月2日12月3日12月4日12月5日温差x (℃)101113128程,再对被选取的2组数据进行检验.(1)求选取的2组数据恰好是不相邻的2天数据的概率;(2)若选取的是12月1日与12月5日的两组数据,请根据12月2日至12月4日的数据,求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3)若由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估计数据与所选出的检验数据的误差不超过2颗,则认为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可靠的,试问(2)中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否可靠?(附:对于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回归直线y =bx +a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b =∑ni =1x i y i -n x y∑ni =1x 2i -n x2,a =y -b x .)[解] (1)设抽到不相邻两组数据为事件A ,因为从5组数据中选取2组数据共有10种情况,每种情况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抽到相邻两组数据的情况共有4种,所以P (A )=1-410=35,故选取的2组数据恰好是不相邻的2天数据的概率为35. (2)由数据,求得x =13×(11+13+12)=12,y =13×(25+30+26)=27,∑3i =1x i y i =11×25+13×30+12×26=977,∑3i =1x 2i =112+132+122=434,所以b =∑3i =1x i y i -3x y∑3i =1x 2i -3x2=977-3×12×27434-3×122=52,a =27-52×12=-3. 所以回归直线方程为y =52x -3.(3)当x =10时,y =22,|22-23|<2,同理当x =8时,y =17,|17-16|<2. 所以该研究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可靠的.。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概率和统计》课件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概率和统计》课件

• 探究2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首先要弄清楚试验结果是不 是“等可能”,其次要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事件A所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 思考题2 某汽车站每天均有3辆开往省城济南的分为上、 中、下等级的客车,某天袁先生准备在该汽车站乘车前 往济南办事,但他不知道客车的车况,也不知道发车顺 序.为了尽可能乘上上等车,他采取如下策略:先放过 一辆,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好则上第二辆,否则上第三 辆.那么他乘上上等车的概率为__________.
4.一个坛子里有编号 1,2,…,12 的 12 个大小相同
的球,其中 1 到 6 号球是红球,其余的是黑球,若从中
任取两个球,则取到的都是红球,且至少有 1 个球的号
码是偶数的概率为( )
1
1
A.22
B.11
3
2
C.22
D.11
解析 分类:一类是两球号均为偶数且为红球,有 C32 种取法;另一类是两球号码是一奇一偶有 C31C31 种取 法
• 思考题1 掷两颗均匀的普通骰子,两个点数和为x(其中 x∈N*).
• ①记事件A:x=5,写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并求P(A);
• ②求x≥10时的概率.
• 【分析】 每一次试验得到的是两颗骰子的点数,所以 每一个基本事件都对应着有序数对.
【解析】 ①每次试验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分别记为
m、n
最短路线的概率是( )
1
1
A.2
B.3
1
1
C.5
D.6
解析 基本事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 答案n=3D×2=6,m=1. ∴P(A)=16.
• 3则.剩有下五两答个个案数数字字1130都、是2、奇3数、的4、概5率中是,_若__随__机__取__出__三_(个结数果字用, 数值表示解)析. 任取的三个数字中有 2 个偶数,1 个奇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2)由题意得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
P(X=0)=12×32×21=16,P(X=2)=21×32×12+12×13×13=29,P(X=1) =1-61-92=1118,
所以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
1 11 2 6 18 9
所以 E(X)=0×16+1×1118+2×29=1198.
[方法技巧] 高考常将求概率与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超几何 分布、二项分布、频率分布直方图等交汇在一起进行考查,因此在解答 此类题时,准确把题中所涉及的事件进行分解,明确所求问题所属的事 件类型是关键.特别是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针对训练] (2023·聊城模拟)某校高二年级发起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锻炼健 康体魄”的年度主题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x2i -6 x 2
i=1
3.92-(-0.26)×3.5=4.83.
所以^z=ln ^y=-0.26x+4.83,即 y 关于 x 的经验回归方程为 y=e- 0.26x+4.83.
令 e-0.26x+4.83<10=eln 10≈e2.3,所以-0.26x+4.83<2.3,解得 x>9.73. 由于 x∈N ,所以 x≥10,所以从第十个月开始,该年级体重超重的 人数降至 10 人以下.
[针对训练] 已知A,B两个投资项目的利润率分别为随机变量X1和X2,根据市场 分析,X1和X2的分布列如下:
X1
5%
10%
P
0.6
0.4
X2
2% 8% 12%
P
0.1
0.5
0.4
(1)在 A,B 两个项目上各投资 200 万元,Y1 和 Y2(单位:万元)分别 为投资项目 A 和 B 所获得的利润,求 D(Y1)和 D(Y2);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高三一轮复习)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高三一轮复习)

i=1
∴a^= y -b^ x =0.3-0.14×4.5=-0.33,故y关于x的经验回归方程为^y=0.14x-
0.33.
数学 N
— 18 —
(2)①当x=7时,^y=0.14×7-0.33=0.65,
∴估计该市政府需要给E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员发放补贴金总额为
0.65×1 00021年的毕业生人数及自主创业人数(单位:千人),得到如下表格:
A大学 B大学 C大学 D大学
当年毕业人数
x(千人)
3
4
5
6
自主创业人数
y(千人)
0.1 0.2 0.4 0.5
数学 N
— 15 —
(1)已知y与x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求y关于x的经验回归方程^y=a^+b^x;
(2)假设该市政府对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每人发放1万元的创业补贴. ①若该市E大学2021年毕业生人数为7千人,根据(1)的结论估计该市政府要给E 大学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创业补贴的总金额;
①若n=5,写出X5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②请写出Xn的数学期望的表达式(不需证明),根据你的理解说明Xn的数学期望的 实际意义.
数学 N
附:
α 0.1 0.05 0.01 0.005 0.001 xα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χ2=a+bcn+add-ab+cc2b+d,其中n=a+b+c+d.
,a^= y -b^x.
n
x2i -n x 2
i=1
数学 N
— 17 —

(1)由题意得
x

3+4+5+6 4
=4.5,
y

0.1+0.2+0.4+0.5 4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0章 高考专题突破六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高中数学高考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0章 高考专题突破六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1)求表中10个销售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解 中位数为43+2 46=44.5, 平均数为35+46+32+42+431+050+39+52+51+60=45.
(2)明年花市期间甲、乙两位同学想合租一个摊位销售同样的精品,其中 甲、乙分别承包白天、晚上的精品销售,承包时间段内销售所获利润归 承包者所有.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以今年的数据为依据,甲、乙两位同学 应如何分担租金才较为合理?
跟踪训练3 某项大型赛事需要从高校选拔青年志愿者,某大学学生实 践中心积极参与,在8名学生会干部(其中男生5名,女生3名)中选3名参 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若所选3名学生中的女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 均值.
解 因为8名学生会干部中有5名男生,3名女生,
所以X服从参数N=8,M=3,n=3的超几何分布.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其中 P(X=i)=C3iCC3835-i(i=0,1,2,3). 由公式可得 P(X=0)=CC03C38 35=258, P(X=1)=CC13C38 25=2185, P(X=2)=CC23C38 15=5165,
(2)求抽取的x人的年龄的中位数(结果保留整数);
解 设中位数为a,则0.01×5+0.07×5+(a-30)×0.06=0.5, ∴a=935≈32,则中位数为 32.
(3)从该市大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工人、个体户五种人中用分层抽样 的方法依次抽取6人,42人,36人,24人,12人,分别记为1~5组,从这 5个按年龄分的组和5个按职业分的组中每组各选派1人参加“一带一路” 知识竞赛,分别代表相应组的成绩,年龄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 93,96,97,94,90,职业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93,98,94,95,90. ①分别求5个年龄组和5个职业组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