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体育保健学讲义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体育保健学讲义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1、单纯虚脱型:多见于径赛运动员,跑后即
刻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
2、 晕厥型: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突然出现一过
性神志丧失,主要由于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 举重时晕厥、重力性休克)
3、 脑血管痉挛型: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
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
4、急性胃肠综合征:运动引起的胃肠道应
• 概念
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 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 或病理现象。又称为过度紧张。常发生在一
次剧烈的训练课或比赛后即刻;多发生在训练水 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上。
➢病因
主要原因是剧烈运动超过了机体耐受程 度而引起的。(训练水平差、机能状况不佳、
患心血管疾病等)
➢类型和征象
➢病因
1、环境高温; 2、气温不高但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
➢类型与征象
1、热痉挛:大量出汗引起的无机盐大量丢失
,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肌肉疼痛和肌肉 痉挛。
2、热衰竭:明显脱水表现,皮肤苍白、出冷
汗、软弱无力、意识模糊,常伴有发热痉挛。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表现为高热、无
汗和昏迷。一般发病急,体温急遽上升。
2、肾脏缺氧: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肾血
流量减少,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乳酸增多 ,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肾损伤:腰部屈伸扭转、撞击和挤压造
成肾毛细血管损伤。
4、膀胱损伤等:膀胱排空的状况下跑步,
膀胱后壁和底部摩擦,造成膀胱损伤。
➢征象
运动性血尿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 大小密切相关,一般运动停止,血尿迅 速消失,其他检查均属正常。
体育保健学讲义第十章运动 性病症
运动性病症
一般是指机体对运 动不适应造成体内调节 平衡的功能紊乱而出现 的一类疾病、综合征或 功能异常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在某些项目的练习中,一定要树立 相互保护和帮助的意识。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4)合理安排每次活动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5)加强医务监督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四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急救
(一)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根据损伤组织是否 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 者主要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及筋 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炎和滑囊损伤等。
谢谢观看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二)
脑震荡
脑震荡主要是脑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所 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不久即可恢复,无明显的解 剖病理改变。致伤时,会出现神志昏迷,脉搏徐缓,呼吸表浅, 肌肉松弛,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清醒后,患者会有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急救时,应让伤者平卧,保持安 静,不可坐或站立;头部冷敷,身上保暖;若出现昏迷可用手 指掐人中、内关等穴位;呼吸发生障碍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 口内出血及眼睛紫青,或清醒后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说明 损伤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三)
骨折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发生断裂。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 为暴力作用引起的外力性骨折。骨折是较严重的损伤,常见的 骨折有肱骨、前臂骨、手骨、大腿骨、小腿骨、肋骨、脊柱和 头部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活 动时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 部位发生变形,甚至有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还会伴有出血 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休克等全身性症状。在进行急救时, 需要防止伤者休克,将其进行就地固定,避免断肢移动;伤口 处如有出血,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大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损伤。

对于这些损伤,及
时有效的处理方法既能减轻痛苦,也能使得损伤快速康复。

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方法。

擦伤
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绷带加压包扎。

鼻出血
应使先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
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 扭伤
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
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不要乱揉动,防止增加出血。

然后在伤
口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

5 脑震荡
对轻度脑震荡,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 脱臼
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
再请医生矫治。

7 骨折
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这些在运动中都比较常见,掌握这些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也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零一一年五月五日。

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体育部

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体育部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大学生因其体质差而导致运动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低血糖、运动性腹疼、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哮喘等疾病。

一、低血糖症(一)症状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机体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2.7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第二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二)急救措施1、静卧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

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三)预防措施与饮食疗法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近年来,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也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的滞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多,这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参加体育运动强度与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运动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体育运动不适应或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机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或者受到限制的一种内在状态,引起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是机体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在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一、运动性疾病的产生的原因及预防(一)运动性疾病产生的原因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2、机体处于病理状态。

3、饮食过多或饥饿状态下运动。

4、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情绪焦虑。

5、身体素质较差及运动不合理。

6、营养素补充方法不合理。

7、运动环境不适合。

(二)运动性疾病预防1、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

2、加强运动性疾病的知识教育和宣传。

3、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根据体育锻炼原则,科学合理的运动。

5、根据运动环境卫生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场地。

6、遵守体育锻炼的饮食卫生原则。

7、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的饮水。

二、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一)运动性晕厥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时知觉丧失现象,叫做运动性晕厥。

1、征象及原因(1)征象: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晕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2)原因: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集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也和剧烈运动后的低血糖有关。

2、处理及预防(1)处理: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予氨水闻嗅。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二)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二)

人体总铁的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5%存在于 肌红蛋白,10%存在于各种酶, 20-30%存在储铁蛋 白中,不足0.1%的铁存在于运铁蛋白中。
机体实现体内铁平衡的机制: 铁的来源: 反复利用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铁;调节肠道对铁的 吸收,铁在肠道中的吸收率较低,为8%左右;增加 储铁蛋白的数量,可储存或释放铁。
红素前体物质)。 3 有氧运动能力:最大摄氧量,氧脉搏减少(运动
时)等。
五 诊断 根据实验室检查,症状等进行诊断。 1.注意排除由耐力训练引起的相对贫血; 2.运动员发生的慢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多见; 3.女性和少年运动员发生贫血的几率高; 4.表现出相应的症状(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 无力),有氧运动能力下降; 5.排除病理性贫血(由于血液系统、胃肠道、肝、肾等 脏器病变引起); 通过减少运动负荷或停止运动后一段时间观察红细胞和 血红蛋白的变化来确定。
呼吸肌痉挛 剧烈运动时,呼吸变得不均匀,没有节律,使呼吸变 得表浅,频率过快,从而造成呼吸肌疲劳,甚至痉 挛,而膈肌痉挛本身即可引起疼痛,又由于呼吸肌疲 劳和痉挛减弱了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同时呼吸短 浅,胸内压较高,也会妨碍下腔静脉的回流,也会造 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
酚类化合物(茶、咖啡、菠菜、可可等)。 促进:VC、鱼、肉、海产品、有机酸等。 钙可降低膳食中血红素铁的吸收。
3.合理安排训练 女运动员Hb在90-110g/L时可边治疗边训练,应降 低运动强度;低于90g/L时应停止中等和大强度训 练,以治疗为主;重度贫血以休息和治疗为主。
4. 药物 口服补铁药物。 七 预防 合理膳食;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早 发现贫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合理安 排生活制度。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三)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三)

(二)热痉挛 1 病因与发病机理 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机体大量排汗使电解质大量 丢失,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痉挛。
2 临床表现 肌肉出现对称性抽搐或负重肌肉痉挛,并且血检时, 钠和氯含量降低,体温正常,意识清楚。
3 处理 1)夏天运动要注意补水、补盐(20—25g/T)。 2)对痉挛肌肉应进行按摩、局部热敷和牵引等处理。
取3个洁净的玻璃杯,患者每次排尿时,分为前、 中、后3段排尿,分别排入3个玻璃杯中,若第1 杯中为血尿,其余2杯正常,则为初血尿,提示 尿液中血来自尿道;若第1、2杯中无血尿,仅第 3杯有血尿,称为终未血尿,提示病变在后尿道、 前列腺、膀胱颈和三角区;如三杯中均有血尿, 称为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脏、输尿管,或为 膀胱内弥漫出血。
4 预防 1)夏天运动注意补水、补盐要充分。 2)要加强肌肉群的交替练习,并避免局部负荷过大。
(三)热衰竭
由于高温环境下,大量丢失体液导致循环血量不足 出现的循环衰竭症状。 1 表现: 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律不齐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手足抽搐甚至晕厥等。 2 处理: 迅速转移,脱离高温环境;口服凉盐水或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和氯化钾;物理降温,严重者送医院。 3 预防:(略)
3 肾损伤:外力作用于腰部,导致肾毛细血管 轻微损伤,出现血尿。
4 膀胱损伤:多见于男运动员,运动时,膀胱 内无尿可引起膀胱后壁与底部相互摩察使粘 膜轻微损伤。 二 表现 1 血尿的程度与运动负荷、强度有关; 2 多见于男运动员,尤以跑、跳和球类等项
目; 3 停止运动后,血尿在1-3天消失; 4 多数运动员无任何伴随症状或体征; 5 对健康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 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 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 泡)。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 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

体育保健学_10运动性病症

体育保健学_10运动性病症

(一)违反教学、训练原则,引起疲劳的积累 1、训练安排不当; 2、训练不系统; 3、训练方法、内容单一; 4、转型训练时没有适当调整; (二)比赛安排不当 1、准备活动不充分; 2、连续比赛,休息不充分; 3、伤病后过早参与比赛 (三)功能状态不良 1、身体机能不良情况下训练或比赛 2、生活规律破坏; 3、营养不合理; 4、心理压力过大
二、征象: (一)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 1、症状: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面色苍白; 2、机制:可能是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使交感神经占 优势,大量分泌肾上腺素,造成血内儿茶酚胺含量 增高,引起胃肠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胃 肠血管痉挛而发生出血性糜烂。 (二)急性心脏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 1、症状: 运动呕吐、咳嗽、咳血沫痰,胸痛,右季肋部痛,甚至 意识丧失。 2、检查:脉快无力而弱,或心率不齐,血压降低, 年龄大者多出现心肌梗塞。
(三)重力休克 1、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肌肉泵挤压作用消失; 2、血液积聚在下肢舒张的血管中,导致回心血量 和心输出量的减少。 (四)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 吸气后憋气用力,致使胸内压和肺内压显著增高, 引起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的减少,可出现短暂的昏厥 前状态。 (五)低血糖症 正常人当血糖过低会引起晕厥。此症多发生于长 跑和超长跑项目,亦见于中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其 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 ;再加上饥饿等原因。
三、症状与检查 (一)轻度 运动能力下降,不想参加训练,睡眠不好,食 欲减退,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易 激动,与神经衰弱较相似,训练后感到特别疲劳, 恢复时间延长。 (二)中度 运动能力下降,以上症状加重,全身乏力, 经常头痛,体重下降,易出汗,心功恢复缓慢,有 轻度异常变化。
(三)重度: 1、运动能力显著下降,自觉症状更为严重,检 查可见精神不振,面色不佳,安静时血压增高或异常 降低; 2、心率加快或异常减慢,呼吸性心律不齐,肝 脏轻度肿大,颜面与下肢浮肿,体重下降,心血管系 统联合功能试验, 出现异常反应者约占60%~80% ,有反应正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3 、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慑氧量均减少,运动 后氧债增加; 4、“X”胸片,少数人出现心脏扩张,心电图可有 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化验也有多项指标不正常。

常见运动性病症急救与防护

常见运动性病症急救与防护

运动应激综合征:运动性腹痛与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原因: 1.准备活动不足; 2.精神过度紧张; 3.运动前吃的过多或过饱; 4.饥饿状态下运动; 5.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
运动应激综合征:运动性腹痛与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运动性腹痛症状: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腹痛,多在右上腹; 疼痛的程度与负荷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 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可减轻疼痛;
运动应激综合征:晕厥
晕厥是一种症状,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常导致晕倒。其发生机制是短暂脑 缺血,发生较快,随即自动恢复。有些晕厥有先兆症状,但更多的是意识丧失突然发 生,无先兆症状。晕厥发生的危险性并不是晕厥本身,而是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所致 的外伤,如颅脑外伤、骨折等。 原因: 发病原因较多,与身体健康水平低、训练前饥饿、疲劳,以及精神过度紧张或亢奋有 关。带病参加训练或比赛,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长时 间站立或久蹲后突然站起等,也都可能导致晕厥。此外,出现晕厥可能与基础性疾病 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高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 3)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抗体存在,逐渐破坏了本应产生 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逐渐降低。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运动应激综合征:单纯性虚脱
处理: 卧位休息、保暖、饮用热水或电解质饮料,患者能很快恢复正常。重者应采取吸氧、 静脉输液等手段,促进恢复。
预防: 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好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运动时注意呼吸与 动作的配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证充足的营养与休息,长时间运动时,应注意 运动过程中电解质饮料的合理补充。

体育保健学运动性疾病课件

体育保健学运动性疾病课件

01
康复目标: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4
康复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减少疼痛和疲劳,改善生活质量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4
科学训练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
01
遵循运动生理学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02
加强运动防护,避免运动损伤
03
注重运动营养,保证运动能量供给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运动性疾病
湿度过大或过小:湿度过大或过小会影响运动者的舒适度,导致疾病发生
运动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运动经历、症状、持续时间等
01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骨骼等部位,判断是否存在损伤
02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了解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的损伤情况
03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原因
05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糖、高盐食物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运动保护
运动前热身:充分热身,避免肌肉拉伤
运动后拉伸:运动后进行拉伸,缓解肌肉疲劳
04
运动强度控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中保护:佩戴合适的运动装备,如护膝、护腕等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预防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疾病的成因
2
运动负荷过大
运动技术错误
运动环境不良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影响运动者的呼吸系统,导致疾病发生
01
02
03
04
噪音污染:噪音过大会影响运动者的注意力和情绪,导致运动效果不佳

体育保健学 第五章 运动性病症

体育保健学 第五章 运动性病症

第五章运动型病症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

如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性高血压、心律失常、运动性贫血、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血尿等。

出现运动性病症,应停止运动或调整运动量,并进行检查和治疗。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半有健康损害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晕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晕厥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第一节运动性应激综合症运动性应激综合症:负荷超过正常范围后而引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过程,简述运动性应激综合症的处理办法:答:○1将虚脱患者头部放低,双腿抬高;○2将患者仰卧位伙下肢高抬,松解衣带偏头;○3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畅通;○4当出现应急消化道综合症时应终止运动,送医院(以半流食、流食为主)○5当免疫系统出现症状时,调整运动强度。

第二节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腹痛的机制:1.肝淤血 2.呼吸肌痉挛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运动性腹痛的治疗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作深呼吸,调节呼吸与动作的节奏,必要使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

如仍然疼痛,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

针刺或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

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运动性腹痛的预防:1.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要遵循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3.合理安排膳食,在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特别是冷饮,不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又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餐后经过一小时半才能参加运动第三节运动性中暑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3、预防
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注意观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征兆。 对运动员的伤病要及时处理,使病恢复期投入训练运动量要逐渐增加。
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较差、生理机能状况不良,缺乏锻炼、比赛经验不足,因故长期中断训练或患病的运动员中。
过度紧张是由于运动负荷过大还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的负担能力而产生的急性病理现象。多发生在运动后即刻或过后不久,以急性心血管损害为多见,在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足球等运动项目中较多见。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BRAND INTRODUCTION
01
运动性疾病是指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体内某些机能紊乱所出现的疾病或症状。一般出现在竞技运动中较多,健身运动中出现的很少。常见的的运动性疾病有:过度训练、过度紧张、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低血糖、运动性晕厥、中暑等。
03
04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之间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为“过度疲劳”。
处理
患者感到全身软弱,头昏眼花,晕厥后,面色苍白、手足出冷汗,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缓慢、瞳孔缩小。
01
原因
02
精神过分激动、长时间下蹲后突然站起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晕厥。如果跑后立即停止不动,容易造成回心血流量和心输出量的减少,使脑部供血不足,就可引起晕厥,也称作“重力性休克”。
03
(六)运动性晕厥1、原因(二)过度紧张处理
病情较轻者,要保持安静平卧位,注意保暖,并予以必要的对症处理。 症状较重的,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直至送医院。
3、预防
过度紧张的预防,首先在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其次,在训练比赛中,应结合身体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在剧烈运动中引起的一时性腹部局部疼痛称为运动性腹痛,随着运动的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或消失。轻者表现为钝痛、胀痛,重者可有阵发性绞痛。

体育保健学第五章运动性疾病

体育保健学第五章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疾病:是指因训练安排不当造成体内功能紊乱所出现的疾病或症状。

常见的有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性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中暑等。

第一节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的全称是“过度训练综合症”,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一)训练安排不当1、教学与训练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和系统性训练原则,持续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缺乏明显的节奏,不会及时调整训练内容;2、在训练不够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3、训练中未注意个人的特点(如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功能状态);4、没有考虑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而适当调整训练计划;5、伤病后身体未完全康复就投入了正规的训练;6、训练内容单一,片面追求单项成绩,缺乏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二)比赛安排不当1、比赛前训练准备不够;2、连续比赛缺乏足够的休息,赛后体力尚未完全恢复即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3、伤病后过早参加比赛等。

(三)其他原因如生活制度遭到破坏、营养不良、环境不良、精神创伤、心理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身体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过度训练的发生。

(四)过度训练的可能机制1、神经系统过度紧张,造成兴奋和抑制过程均衡性遭到破坏,破坏了原有的动力定型,从而使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紊乱,引起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

幻灯片102、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机体内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为下丘脑对低血糖的刺激不敏感,或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4、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T细胞免疫力”暂时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肌肉不能释放足够的谷氨酰胺,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二、发病时机一般说来,运动员在刚开始训练阶段是不会出现过度训练的。

通常只有达到提高成绩阶段,特别是接近个人最高竞技成绩(所谓良好的竞技状态)时,出现过度训练的可能性才逐渐增加。

三、表现早期症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与神经衰弱相似:大运动负荷后出现睡眼欠佳、食欲不振、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易疲倦、运动时使不上劲,运动成绩下降等,客观检查无明显改变。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恢复过程
需要耐心和积极配合,逐步恢复体 能和心理状态,避免再次过度训练。
案例三:某运动员运动性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
总结词
注意事项
运动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在运动过程中 出现的心律异常情况,预防措施对于 避免其发生非常重要。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 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 就医检查。
预防措施
由于长期过度运动或过度训练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如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焦虑 等。
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注意运动后的休息和恢复。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
由于长期大量运动导致血红蛋白 减少而引起的贫血症状,如乏力 、头晕、心悸等。
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注意 补充营养,特别是铁元素和维生 素。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健 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 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激烈运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训练与锻炼
轻度运动
在病症缓解后,可进行轻 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逐步恢复体能。
针对性锻炼
针对病症部位进行针对性 的锻炼,如关节活动、肌 肉力量训练等,促进康复。
平衡与协调训练
加强平衡与协调训练,提 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预防再次受伤。
心理调适
在康复过程中,注意心理 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有助于康复进程的顺 利推进。
详细描述:运动前除了补充碳水化合物,也需要适量摄 入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如鸡胸肉、鱼、坚果等,以 满足肌肉合成的需要。
运动中的营养补充
总结词:补充能量 总结词:保持水分平衡 总结词:补充蛋白质和脂肪
详细描述:运动中,随着能量的消耗,需要适时补充能 量。可以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运动饮料或能量胶,以 维持运动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
大学生因其体质差而导致运动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低血糖、运动性腹疼、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哮喘等疾病。

一、低血糖症
(一)症状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机体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2.7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第二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二)急救措施
1、静卧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

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三)预防措施与饮食疗法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

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二、运动性腹疼
(一)定义:运动性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

(二)发病机制与症状
常在中长跑和剧烈运动时发生。

主要是由于在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活动强度增加过快、身体状况不佳,或者运动前吃的太饱、饮水过多,或者腹部受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

也有的因为呼吸节奏紊乱,引起膈肌运动异常,或者肝脾积气郁血,导致两肋部胀痛等。

(三)处置与预防
处置: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一般采用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短时间内疼痛可缓解。

数分钟后,如果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停止运动。

必要时可服用十滴水或普鲁本辛,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腧等穴位。

如仍不见效,送医院诊治,以排除腹腔内或腹腔外疾病。

预防:运动强避免饮食或饮水过多,饭后应休息1.5~2h后才能进行剧烈运动,并做好准备活动,坚持循序渐进,注意呼吸节奏,夏季运动要适当补充盐分。

三、运动性晕厥
(一)定义: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脑部一时性血供不足或血液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引起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LOC)、肌张力消失并伴跌倒的现象,称为运动性晕厥。

(二)运动性晕厥的分类
运动性晕厥分为:血管减压性晕厥、重力性休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发作性肌无力、原发性意识丧失、过度换气综合征所致晕厥、低血糖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昏厥、胸内和肺内压力增高所致晕厥等。

(三)运动性晕厥的处理
对晕厥患者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积极治疗。

运动中一旦出现晕厥的前期症状,即应在他人帮助下,慢跑或慢走一段距离,然后平卧片刻待身体逐渐恢复。

晕厥者采取仰卧、下肢抬高位以增加脑血流量,同时松解衣领及裤带,将头转向一侧。

及时送到给予吸氧,并指压或针刺人中、涌泉、合谷等穴位或嗅氨水。

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发作性肌无力、原发性LOC者接受上述治疗后一般均可缓解。

(四)运动性晕厥的预防
(1)坚持科学系统的训练原则,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状况。

(2)疾病恢复期和年龄较大者参加运动时必须按运动处方进行。

(3)避免在夏季高温、高湿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及比赛。

(4)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

(5)疾跑后不要骤停,应继续慢跑一段并作深呼吸。

(6)不宜在闭气下作长距离游泳,水下游泳运动应有安全监督措施。

(7)运动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在重大比赛和高强度训练前。

四、运动性贫血
(一)定义:运动性贫血是一组症状,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有的人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二)病因
1、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
剧烈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并丧失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功能。

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剧烈运动时,肌体内便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

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当乳酸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血液中PH(酸碱度)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2、大量排汗使铁随汗排出
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若不及时补充,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运动时的机械作用,使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压迫,造成局部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引起溶血,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

还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而内脏缺氧导致红细胞的滤出,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

(三)症状
(1)呼吸循环系统,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出现血氧降低,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现象,如心悸,心慌,运动后加重。

(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反应能力下降。

(3)内分泌系统,女运动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

(4)体征,中重贫血可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舌乳头萎缩,贫血较重时出现反甲现象,心率加快,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严重可出现肢体浮肿,心脏扩大等体征。

(四)处理
饮食治疗,合理膳食补充蛋白质,铁等造血原料。

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当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90g/L
时,应停止中、大强度训练,以治疗为主,当血红蛋白在90-110g/L时刻边治疗边训练,减少强度,避免长距离跑,对重度贫血应以休息和治疗为主。

五、运动性血尿
血尿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液,光学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红细胞,可称为血尿。

(一)
病因
运动前患有慢性隐匿性肾脏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通过运动使结石滑动刺伤泌尿器官的粘膜而出血;运动加重了原有的炎症及感染程度,造成出血等。

运动性血尿是发生在泌尿系统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而完全健康的人身上。

其尿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中肾脏剧烈震动或打击使之发生创伤,这种创伤可使肾脏血管破裂而出现血尿。

如拳击运动后,大约有28%的人出现血尿,就属这一种。

有些运动项目发生肾创伤的可能性很小,如划船运动,但运动后也会出现血尿,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分配进行调整,肾脏的血液流量减少,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越是剧烈运动,流经肾脏的血液量越少,而大量的血液流向身体活动的部位,如心、肺及肌肉,以便进行剧烈的运动。

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缺血、缺氧而通透性增加。

同时,血液中乳酸增加,也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

另外,运动时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淤血,也会使肾小球通透性增加,红细胞便可通过血管壁进入尿中,出现血尿;长跑运动及长时间直立体位下运动可使肾下垂,肾静脉回流受阻,肾淤血,也可造成血尿。

(二)症状
正在训练的运动员或健康人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其明显程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男运动员多见,尤以跑跳和球类项目运动员多见。

出现血尿后若停止运动,则血尿迅速消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再运动后24h至3天内中尿中的红细胞即完全消失。

除血尿外,其他的检查均正常。

(三)处理
1、对出现肉眼血尿者不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均应终止运动,对无症状的镜下血尿的运动员,应减少运动负荷,继续观察。

2、应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一般不能进行正常训练。

3、试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C,并及时送医院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