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

合集下载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目标达成情况总结本次专业建设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相关的计划和措施,推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次工作已经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

在各项工作指标中,实现了预期的进展,并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果。

二、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订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推动专业的发展。

在修订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专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课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增加了专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在本次专业建设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果。

首先,在课程修订方面,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增加了专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再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了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总结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首先,课程的更新和教材的使用率还不够高,需要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同时,师资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此外,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合作项目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成果不够丰富,需要通过加强合作管理和项目评估,提升合作效果和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专业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示范专业建设总结

示范专业建设总结

示范专业建设总结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校和学院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专业建设工作,需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通过定期考核、评价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还需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教学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此外,学校还需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其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学校要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培养本校教师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关爱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再次,加强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专业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最后,优化教学设施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教学楼、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工作来推进。

希望学校能够充分重视专业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提高专业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二篇)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二篇)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前言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本校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研究环境,培养出卓越的人才。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本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的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二、工作总结1. 教学力量建设近几年,本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外聘专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同时,加强了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教学力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管理。

2. 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认识到课程体系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我们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实践环节,强化了综合能力培养。

其次,我们加强了与行业的合作,将实际问题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我们还推出了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这些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3. 实践机会提供我们意识到实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实习和实践项目。

这些实践机会不仅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评估和监督机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课程评估和监督机制。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审和专家评估等方式,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设立了专业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尽管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些优秀的教师,但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教师发展计划的制定。

2. 部分课程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得到更新和调整。

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总结

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总结

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总结自2024年开始,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些示范工地以其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和优秀的环保措施,成为了其他工地的榜样和学习对象。

以下是对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的总结,主要从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程管理方面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在工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示范工地在项目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规划,确定了适宜的建筑方案,确保了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示范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另外,示范工地注重沟通和协作,在各方面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技术创新方面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示范工地引进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其次,示范工地推广了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集成化控制。

另外,示范工地还研究和应用了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促进了建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环境保护方面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示范工地注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了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其次,示范工地倡导绿色施工,推广了水、电、气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此外,示范工地还注重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工作氛围。

四、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建设工程创示范工地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首先,示范工地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示范工地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另外,示范工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三篇】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积极推进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为推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我们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汲取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一、制定合理规划,确立重点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在年初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并在其中确定了各项工作的优先级。

在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重点项目,努力实现优胜劣汰。

二、建立高效组织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了确保工作高效开展,我们建立了高效组织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我们通过细致的工作计划,合理的任务分配,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及时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从而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三、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现场管理,长期跟踪工程质量,并定期召开会议,要求责任人每月提交工作计划和项目建设方案,保证各项建设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注重项目落地,实现经济效益我们不仅注重重点项目的建设,还注重实际效果。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我们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不断探讨新的建设思路和更优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工程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五、拓展合作渠道,增强项目支持通过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多方合作,我们拓展了项目支持渠道,吸引了更多的项目资源和资金,提高了项目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此外,我们还充分借助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市场资本力量,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财务和资金保障。

六、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注重信息公开,以保证政务透明度。

我们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持续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实时向公众披露有关政策和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努力增进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信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一、总体概述2024年是示范创建工作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落实国家示范创建任务,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组织上的密切协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以下是对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重点概述本年度的示范创建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规划:制定了2024-2025年示范创建工作的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确立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2.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3.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示范区的硬件条件,提升了示范区的整体形象。

4.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示范区的产业发展。

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保护: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加强了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改善了示范区的环境质量。

质量。

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三、工作成果总结1.战略规划:制定了2024-2025年的示范创建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通过制定战略规划,统一了各方的思想,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体制机制改革:对示范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

加强了对示范区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指导,提高了工作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3.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示范区的硬件条件。

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

4.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了示范区的产业发展。

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示范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保护: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改善了示范区的环境质量。

建筑专业建设总结范文

建筑专业建设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建筑专业在近年来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建设。

现将建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一、专业建设背景1. 政策背景:国家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为满足市场需求,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建筑专业建设力度。

2.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我校建筑专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建设成果1. 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师资:通过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2. 课程体系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2)开发特色课程:结合我校特色,开发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实践教学环境。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 教学成果(1)学生就业率:近年来,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2)科研项目:教师主持和参与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学术论文: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三、专业建设展望1.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我校建筑专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专业建设年度总结报告(3篇)

专业建设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专业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现将本年度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二、专业建设主要成果1.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新兴专业,淘汰了部分市场饱和、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2. 课程体系建设: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

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课程质量。

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践课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本年度,我校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

4. 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期刊论文10篇。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科研项目20项。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20项。

5. 校企合作深化:我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专业特色不够鲜明:部分专业在特色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虽然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仍需提升。

3. 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汇报

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汇报

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汇报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汇报一、引言在新时代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迫切需求。

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为当代大学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撑。

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我们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必须要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次汇报将对我们重点建设专业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专业特点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我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的专业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科学合理:我们专业的课程设置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贴合行业发展的需求,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 实践教学占比高:我们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师资力量强大:我们专业拥有一支师资力量强大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改革创新:我们针对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创新,以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实践教学加强: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师生互动有效:我们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辅导和指导。

4. 优秀毕业生指导:我们重视对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指导,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倾向于依赖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秀模板3篇)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秀模板3篇)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秀模板3篇)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第1篇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在拉动投资增长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协调,以重点项目的持续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全市重点项目保持平稳较快推进态势,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全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上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第一批重点项目共45个,总投资259.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4.18亿元。

其中,开工建设39个,完成投资56.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14%,低于时间进度7.86个百分点。

1、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2%,高于时间进度3.2个百分点。

其中21个项目开工在建,万洋免维护蓄电池项目、天昱太阳能玻璃项目、天利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贝迪空调高效热泵换热器项目、矿用电器井下救生舱项目、科灵电器开关及煤矿监控系统、台翔化工纳米氧化锌项目、金利稀贵金属回收项目等13个项目超时间进度,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中联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金马苯加氢项目等9个项目开工后,迟迟形不成施工高潮,进度较慢。

中原特钢高洁净重型机械装备项目、恒通集团PVC深加工产业园、金马焦化年产12万吨炭黑项目、卡朱米时装年产100万套羽绒服项目等项目因规划设计等问题开工时间未定。

2、交通电力项目,完成投资13.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71%,低于时间进度18.29个百分点。

其中,济源大道拓宽改建项目、东、西二环路项目完成投资快于时间进度,方山至坡头道路改建工程、220千伏南岭输变电站项目、沁北电厂三期项目等进度较慢。

3、城建项目,完成投资4.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5.56%,低于时间进度4.44个百分点。

其中玉川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贰仟家汽车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快于时间进度。

黄河路绿化工程,电信公司通信枢纽楼工程等进展较慢。

(完整版)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完整版)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完整版)重点专科建设总结中医、针灸理疗专科建设总结针灸理疗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专科,院领导非常重科室的进展。

自2012年10月正式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医院把该重点中医建设项目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和主要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在人资源配制和建设经费安排中予以倾斜,目的是为该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经过三年的积极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建设工作作出总结:一、巩固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情况1、进修学习、继续教育: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派遣3名医生到省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此后将继续合理安排专科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

按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专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圆满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2、根据医师培训大纲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对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培训。

二、专科业务,医疗指标、质量管理及科研情况在院领导、学科带头人领导下,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门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

制定常见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规范,严格按章执行,重点抓好疾病诊断准确率,好转率,中医药参与率等。

科内每月一次质控,及时作出整改方案并执行。

甲级病历率95%以上。

结合二甲医院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层层落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促进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专科分组建设有待加强,逐步规范按病种分科分组收治病人。

对高年资医师重点专科专病培养,做到“普”中有“专”、“专”中有“精”。

2、需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增加竞争实力。

3、需加强业务学习与规划,包括临床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加大进修力度,培养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加强专科宣教工作,完成专科病房的建立。

重点专科建设年终总结

重点专科建设年终总结

重点专科建设年终总结一、工作回顾本年度,我们团队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1. 完成了专科建设规划的制定。

我们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清晰的专科发展路线图,在规划中确定了目标和措施,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施了重点专科课程建设。

我们加强了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更新了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专业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了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

3. 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深化了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教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4.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实践教学的覆盖面。

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5. 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我们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取得的成效在全年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1. 专科建设规划得到了有效实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规划目标和措施,我们完成了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了任务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2. 重点专科课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引进和更新课程内容,我们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通过引进外部专家,我们提高了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

4. 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我们与实习基地合作密切,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5.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精选3篇)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篇1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xx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特色专业。

一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

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专业设置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

江西地区经济的腾飞,给本专业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机遇。

从南昌市及抚州市人才市场的招聘岗位来看,客户服务、市场推广、市场策划、采购专员、网络销售、网站的运营等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可以说电子商务专业是社会较热门专业之一。

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报告

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总结报告

国家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总结一、专业建设总体情况国家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开展以来,根据示范校建设《任务书》内容和建设《进度表》要求,历时2年建设,在建设周期内按年度目标开展工作,按验收要点完成资料,到2013年7月份建设周期结束。

机电专业建设完成情况统计如下:(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之前机电专业主要试点“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现在强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机电加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增加了“过程性考核”。

(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两条线。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支64人的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由1人成长为3人,骨干教师12人中拟定重点培养的4人均晋升中级职称,取得二级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聘请兼职教师8人,数量、结构更为合理。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机电专业在云龙示范区新校区建成了功能系列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与2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确保了学生半年以上时间的顶岗实习。

学校对企业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承接各种竞赛,大学生动手能力培训,建成了机电专业继续教育基地。

二、专业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一)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出台了《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关于成立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的决定》、《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在此基础上由工业自动化系负责机电技术应用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专业负责人赵刚与系部签订了责任状,专业建设团队制定了分时间分任务的《专业建设任务完成进度表》。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按《专业建设任务完成进度表》,细化了建设内容,由3个专业带头人牵头,按专业《任务书》、《进度表》分解任务,落实时间、分配经费,具体到人,形成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人对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负责人对主管领导负责,层层把关;按月份督导考核,每半年总结一次,填写监测数据;中期总结和最终总结聘请校外专家审核指导。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示范创建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示范创建是指通过某种具体方式,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推动相应领域的发展。

2024年,我市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旨在引领全市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本总结将对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二、工作进展1. 制定示范创建目标在开始示范创建工作之前,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制定目标,我们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指导。

2. 强化组织领导示范创建工作需要统一领导和全员参与。

我们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和评估。

3. 加强宣传推广示范创建工作需要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示范创建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等,提升了公众对示范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4. 加大投入力度示范创建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们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投资方面,我们更注重资金的科学配置和精细管理,确保投入的高效利用。

5. 推动重点项目示范创建工作中,我们重点推动了一些重点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城市绿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推动,我们加快了城市的发展进程,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工作成效1. 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通过示范创建工作,我们加大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力度,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我们提升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加强了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

这些措施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2. 新兴产业得到推动示范创建工作中,我们重点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2024年,作为示范创建工作的一年,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和进展。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示范创建工作的目标,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示范项目成果在示范创建项目方面,我们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项目。

首先,我们推出了绿色交通示范项目,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清洁能源汽车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我们还成功建设了智能城市示范区,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城市的各个领域,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经济发展成果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示范创建工作的推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

其次,我们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在引进外资方面,我们加强了与外商投资者的沟通和合作,增加了外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

三、城市环境改善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首先,我们大力推进了污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了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

其次,我们加强了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景观品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服务改善在社会服务改善方面,我们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效率。

首先,我们推进了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其次,我们加大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力度,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覆盖范围。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努力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

五、示范经验总结在示范创建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发现创新和科技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应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项目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其次,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该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专业村建设重点工作总结

专业村建设重点工作总结

专业村建设重点工作总结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专业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专业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总结专业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对于指导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专业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优质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专业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关乎农民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因此,要加大对专业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和完善。

其次,发展特色产业是专业村建设的另一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需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因此,专业村建设要着力打造当地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是专业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因此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加强乡村治理是专业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良好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专业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工作的总结对于指导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加强乡村治理,才能推动专业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概述____年是我市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我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和措施,通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总结将从项目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项目开展情况1. 项目开展进展顺利。

在上半年的时间里,我市共启动了10个示范创建项目,其中包括城市绿化、交通整治、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工作组织紧密,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2. 项目实施取得成效。

示范创建工作注重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市绿化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工作亮点1. 在城市绿化方面,我们注重了植物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使城市的绿化水平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绿化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 在交通整治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优化道路布局、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3.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加强了污染源的监管,强化了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同时还加大了环保宣传的力度,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洁净的生活环境。

4. 在文化传承方面,我们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举办艺术展览等方式,我们让市民更加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有限性,有些项目得到了较少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加大投入和加强协调,确保项目全面推进。

2. 在工作组织和协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在工作推进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提升办学能力项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2三、项目建设进展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4)2、师资队伍建设 (4)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4)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 (5)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6)五、建设成果 (79)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0)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2015年12月,我校被市教委确定为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市级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本项目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并带动本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一年的建设实践中,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建设。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投入37.745万元,已按任务书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1、组织保障建设筹备期,即成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项目建设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将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重新组建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就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根据专业建设进度,定期召开项目组会议。

项目组成员汇报各自分管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每一阶段项目任务的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自觉接受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评估。

2、制度保障全面执行学校有关办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建设过程监控制度。

建立健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人才培养机制保障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积极改变以课堂、学校、学科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千方百计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有机统一。

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有效覆盖全部实习项目,力求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成为学校基本的教学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训练学生以及共同评价的育人模式。

依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完善教学模式改革。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精选教材,实现教材一体化和教师一体化。

在实训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法”等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创设工厂真实情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项目建设进展已按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项目建设,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完善了教学内容,制定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一专多能特色和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校企合作规模和层次,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彰显了专业优势,不断满足了社会需求。

专业建设立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在围绕“产业对接基本任务”开展专业建设的同时,以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力度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确立了本专业“夯基固本,育人培能,实训为主,一专多能”的专业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并实践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通过合作,完成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编写了4本特色校本教材。

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配套建设了专业课程资源库1个,专业内涵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素质继续教育工程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国内进修培训、企业顶岗实践、岗位轮转等途径提升了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期内共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9名。

引进企业高工2名,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建立了机加工专家、能工巧匠资源库,聘请了1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长期聘请生产一线企业的兼职教师3名,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

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宝坻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优势,与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加工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生产性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作用。

成立了产学协调小组,负责生产活动管理及专业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

校企合作规模、合作层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校外实训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彻底改变了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计划,乃至于细节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严谨规范。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现了校企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形成了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

扩大了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在原有基础上,与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完全满足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的需要,并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4、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基本解决了实习岗位与专业技能对口问题和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不确定的矛盾。

从2016年起,安排顶岗实习时,打破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从业(具体工种)意愿,重新组合,安排到对口企业,实现了稳定、高质量就业。

创新订单培养模式,突破以往只确定单位不确定岗位的单一模式,基本解决以往订单式培养中存在的高就业率和低水平就业的矛盾。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制定了专业教师技术服务管理办法。

加强校企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承担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课题,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

以服务促进了校企合作,锻炼了教师队伍,扩大了专业影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一)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实际投入统计(二)资金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改善实训环境,充实、完善校内实训设施等方面支出。

完善机加工产品质量检测室;购置氩弧焊机2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机2台、焊接机器人1台。

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技术培训,组织学生校外实习,聘请能工巧匠,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等。

五、建设成果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依靠实习基地优良的设备,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与区域内多家企业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不断加强对外技术服务力度,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逐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共同发展,达到了互惠双赢双赢的效果,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1.提升了学校的硬件实力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实习实训硬件设施,提升了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实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提高整体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完善了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旨,以锻炼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两年建设期内,通过参加专项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研讨、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9名。

共有3名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

建设了一只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施教能力强、技能过硬,在本地区机械行业颇具影响、服务企业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对外开展培训鉴定,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锻炼师资队伍,本专业面向企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讲座、深入企业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

近两年,以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依托,先后为600多人次提供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焊工、制图员及先进数控技术知识和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等。

2.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参与企业技术革新。

我校在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创新点是协调区内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工作。

以服务展现诚意,赢得了信任;以服务求得支持,促进了合作;以服务锻炼队伍,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两年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1、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职教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通过示范建设,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开发的教学资源还无法涵盖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全部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入库等尚需逐步加强和完善。

3.部分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服务企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无法全面独立完成企业高水平项目的生产开发。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4、由于课时分配向专业课、实训课倾斜,文化课有所消弱,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有所下降。

5、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目前还只是校企双方的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地评价合作质量,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二)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强与软件公司合作进一步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已参加教育部第二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建设。

2.多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生产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机械加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今后还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培养机制改革,把本专业打造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输送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