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合集下载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张大伟【摘要】通过研究战略选区项目基础地质与油气地质成果及已有资料,对西藏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可能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前景进行分析,认为西藏地区石油远景资源量121.26亿t,石油地质资源量69.61亿t,石油可采资源量14.00亿t.该项目通过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适合青藏高原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层物性柱,并分析了盆地主要物性界面,识别出三个明显的地质界面,确定了盆地结构和主要构造层的分布.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羌塘以外海相盆地也具有一定油气勘探前景,伦坡拉含油气盆地群和可可西里含油气盆地群具有油气勘探前景.%Through basic geological data and some study about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 project of strategic research, the oil & gas resources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ibet are analyzed, and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prospective reserve of oil is about 121.26 × 108t, geologic reserve of oil is about 69.61 × 108t, recoverable reserve of oil is about 14.00 × 108t.Some methods of 2D seismic exploration are set especially for Qinghai-Tibet Plateau.Physical column of stratigraphic is set and analyzed.Three obvious geological interfaces are identified and some important structural layers are outlined.Through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gravity-magnetic measuring and some other methods, it is thought that Qiangtang basin has good potentiality of giant oil&gas field, and some other marine basins also have good exploration expectation, besides, Lunpola oil-bearing basin group and Hoh Xil oil-bearing basin group have as well.【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1(020)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油气资源;二维地震勘探;羌塘盆地;西藏地区【作者】张大伟【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题区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也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

东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东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东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口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徐树宝王素花摘要:东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古生界地台型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10余个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俄罗斯能源部准备全面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田,计划建设尤罗勃钦一库尤姆宾,科维克金,上乔一塔拉坎和恰扬金~中鲍图奥等4个采油基地,在2020~2050年全区石油年产量达8500×104t,天然气年产量达1000X108m,不仅满足当地油气需求,还能向亚太地区和中国出口.关键词: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储量潜力产能规模东西伯利亚含油气地区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在行政区域上包括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泰梅尔和埃文斯基自治州,伊尔库茨克州以及萨哈自治共和国(雅库特州),总面积约400×10km.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30年代.50~60年代完成全区重力,磁力和电法等区域性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先后在不同含油气盆地中发现了一批有利构造和油气流,证实东西伯利亚地区含油气盆地是一个具有中,古生界含油气远景的盆地.1956年首先在萨哈地区维柳伊盆地发现乌斯基一维柳伊气田,1961年又在伊尔库茨克地区发现阿托夫和马尔科夫油气田,这两个油气田的发现使地台内部盆地古生界及其边缘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有了突破.目前已发现13个含油气有利地区,其中涅普一鲍图奥宾,巴伊基特,勒拿一维柳伊,伊尔库茨克,叶尼塞一哈坦格和通古斯等6个最有利的含油气区已发现和探明油气田约60个,有3个(尤罗勃钦一托霍姆,上乔和塔拉坎)是特大型带气顶油田,7个(中鲍图奥宾等)大型油气田.全区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5.1×10t,探明天然气储量约3.0×10挖m.预测该盆地油气资源量约520×10st石油当量,其中石油可采资源总量约128×10t,天然气资源总量约50×10挖m.已发现的特大型油气田尚未投入开发,正在进行详探.该盆地勘探开发后发现新油气储量的潜力很大.一,石油地质主要特征东西伯利亚地区属前里费纪古老地台,除地台西边以大断裂与西西伯利亚年青地台相接外,周缘均以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为界,北界太梅尔海西期褶皱带,南界萨彦太古代褶皱带及元古代贝加尔褶皱带,东临维尔霍扬2007.2石油科技论坛33环球石油中生代褶皱带.地台基本构造单元有:阿纳巴尔,阿尔丹隆起(核部已出露基底,为地盾),叶尼塞地块(寒武系出露),通古斯坳陷,安加拉一勒拿(或称伊尔库茨克)阶地,以及哈坦格和维柳伊边缘坳陷;地台基底属太古界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在隆起区其埋深2~3kin,盆地中部其埋深7~12kin.沉积岩分四大构造层:深部古拗拉槽构造层,包括上元古界里费系,文德系;下部构造层,中,下古生界主要为碳酸盐岩,有部分碎屑岩及硫酸岩,地层厚度4.Okra;中构造层,为上古生界及三叠系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厚度1.Okra,在通古斯盆地广泛发育三叠系基性火山岩系;上构造层,为中生代陆相及部分海相地层,仅限于哈坦格,维柳伊边缘坳陷和一些含煤的山间盆地,含油气岩系分布范围较广,包括里费系至白垩系.该盆地内部隆起区主要油气产层为里费系和寒武一文德系砂岩和碳酸盐岩,而边缘坳陷主要产气层系为侏罗系和三叠系砂岩,其次为石炭一二叠系砂岩.现将该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东西伯利亚地台盆地是一个古生代沉积盆地基底是由太古界花岗岩组成,地台盆地经历了晚元古代里费期拗拉谷和古生代地台盆地等两个主要发育阶段,现今构造面貌是印支运动以后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结果,大致分布以下几种类型的一级构造单元:早期沉陷后期抬升的隆起区,如涅普一鲍图奥滨,巴伊基特等低隆起区;勒拿一维柳伊和叶尼塞—哈坦格等中生界边缘坳陷;通古斯中生界坳陷;阿纳巴尔和阿尔丹高隆起区.在这些大型构造单元都见到了中,古生界油气显示,发现了油气田和古油藏,其中低隆起区和边缘坳陷业已证实为富油气区,台内中生界坳陷是34石油科技论坛2007.2有利含油气区,而高隆起区围斜部分是稠油,沥青和古油藏分布区(图1).2.古拗拉槽和地台内部裂谷盆地是古老地层中烃源岩主要发育区在东西伯利亚地区里费系下部马德林组和文德统下部帕尔菲诺夫组深黑色泥页岩和高碳泥岩属于海盆内部陆棚沉陷区的沉积,具有稳定还原的沉积环境,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菌和深兰植物),还有多细胞水生植物,菌类等,有机质以腐泥型和偏腐泥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黑色泥页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7%,最高可达2.0%,干酪根中富含碳同位素812C,碳同位素值813C为一34%~一30%.经油源对比分析研究,尤罗勃钦一托霍姆油气田里费系原油可能来自下伏马德林组烃源岩. 该油气田原油属于轻质油,具有高芳香烃,高胶质,低硫和不含沥青质的特征,原油中也富含轻质碳同位素812C, 而饱和烃和芳香烃中碳同位素值为-33.5040~-32.904o,原油中正构烷烃中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低分子正构烷烃(C一C)含量高,在异戊问二烯烷烃中姥/植比小图1东西伯利亚古生代盆地构造单元和油气田分布图于1.0,姥/正17烷比为0.11~0.15,植/正18烷比为0.16~0.25.在C,~C,.甾烷中C,.乙基胆甾烷含量最大,在藿烷类化合物中以C藿烷和C,.藿烷为主,C,降藿烷含量较低,在萜烷系列中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高.这些生物标志物说明,生油母质为原核生物和原始简单真核生物,如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经分析,巴伊基特隆起区尤罗勃钦一托霍姆油气区的原油与里费系烃源岩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特征,油源对比关系明显,完全可以说明里费系和文德统泥岩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烃源岩.3.生储盖组合和储集岩体性能都很好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主要发育下里费系碳酸盐岩,盐下文德统碎屑岩和盐间碳酸盐岩等三套生储盖组合; 而地台边缘前陆盆地主要为二叠,三叠系和侏罗一白垩系2套生储盖组合,储集层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经分析, 里费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溶洞一裂缝发育,但非均质性较大,这是盆地西部巴伊基特含油气区的尤罗勃钦一托霍姆巨型油气田主要产层;文德统底砂岩层是涅普一鲍图奥宾隆起区的区域性储集层;中生界砂岩是地台边缘两个边缘坳陷主要产气层,具有物性好,产量大的特征.在古老地层中,储集层可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型:古生界和元古界碎屑岩储集层绝大部分属沿岸滨海相沉积,是高能条件下的沿岸砂坝,滩砂,三角洲的河口砂坝,为良好的储集岩体,具有颗粒分选好,矿物成熟度高,砂岩厚度大,分布稳定等特征.与陆相砂岩对比,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海相砂岩成分中石英含量高达50%~90%,抗压性能强,不易压实;又因地温梯度相对较低,能在较大埋深范围内保持较好储集物性.东西伯利亚南部科维克金等气田文德统底部砂岩为一套沿岸砂坝沉积,砂岩石英含量高达90%,平均孔隙度为11%~18.5%,渗透率为(15~183.5)×103gin.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程度主要与沉积岩相带以及后生改造作用有关,大致可分为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型两种储集空间.岩性岩相带是控制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开阔台地边缘滩相生物灰岩,鲕状灰岩以及生物礁灰岩具备良好储集性能.4.里费系和古生界油气田主要富集和分布在大型隆起区高部位及其斜坡带油气藏类型以构造背景下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为主,油气储量规模大,属于特大型或大型油气田;背斜型油气藏规模有限,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在东西伯利亚盆地中油气主要分布在大型古隆起区(涅普一鲍图奥宾隆起区和巴伊基特隆起区),它们都紧邻元古界拗拉槽烃源岩区,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条件,巨厚盐膏岩层,保存条件好.古隆起区及其周缘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地区,不仅有利于古岩溶区的形成,碳酸盐岩缝洞十分发育,又有利于古隆起区沿岸砂坝和滩砂形成,成为砂岩储集发育区,这为形成古潜山和岩性,物性封闭油气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涅普~鲍图奥宾隆起区特大型上乔岩性油气田和特大型科维克金气田,巴伊基特隆起区高部位尤罗勃钦一托霍姆油气田古潜山油气藏(带气顶油田,面积约3750km,里费系碳酸盐岩是主要产油气层,储集层为裂缝溶洞型)(图1).叶尼塞一哈坦格和维柳伊边缘坳陷是富气区.5.保存条件是古老地层中油气藏形成的关键东西伯利亚地区南部存在大面积的膏盐岩分布区,区域性膏盐岩层厚度达1000~2000m,使东西伯利亚地区南部隆起区和断阶带油气田具有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油气田地层水矿化度高达数十万毫克/升.二,油气勘探开发远景和产能规模东西伯利亚地台是一个元古代和古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十分有利的石油地质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是一个富含油气区,是俄罗斯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和向东北亚以及我国出口油气的重要供应地.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组织油气公司及其有关专家,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潜力和产能规模进行了深入评估研究,先后编制了((2020年以前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能源发展策略))和(《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生产规划,拟建立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开采基地,开发已探明的特大型油气田.同时,加强了油气田周围有利远景区块的勘探工作,争取再发现一批大型油气田,使石油可采储量由目前的5.1×10t,2030年达到13.5×10t,新增8.4×10t;天然气储量相应由3.06×10m,增加到5.7×10m,新增2.7×10m;准备形成尤罗勃钦一2007.2石油科技论坛35环球石油托霍姆油气田,科维克金气田,上乔一塔拉坎油田以及恰扬金一中鲍图奥宾气田等4个采油气基地,到2020—2030年东西伯利亚地区建成石油年产量8500X104t和天然气年产量约1000X10m的生产规模.为此,2004年12月俄罗斯政府批准建设东西伯利亚一斯科沃罗季诺一佩列沃兹港口输油管线,并建设由斯科沃罗季诺一大庆输油管线支线,向中国供应为3000X10t原油.确定这个目标是有石油地质基础的,只要有足够投资,也是可以实现的.1.东西伯利亚地区含油气远景和新增储量潜力经深入评估分析认为,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远景资源丰富,油气田产能规模大,将是俄罗斯陆上唯一的大型油气勘探开发后备区和弥补西西伯利亚老油气田产量下降的接替区.为了建成上述规模的大型采油气基地,仅靠现今已探明的油气田和油气储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主力油气田周缘勘探区块的普,详探工作,新增石油可采储量8.4×10st,新增天然气储量2.7×10m,以便使该地区有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备储量.为此,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现有油气田的详探工作,确保油气田稳产的储量升级.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埃文斯基,伊尔库茨克和萨哈等4个地区的尤罗勃钦—托霍姆,科维克金,上乔, 塔拉坎,恰扬金和中鲍图奥宾等44个油气田进行详探,落实含油气面积,将C2级石油可采储量6.08×10t,天然气控制储量2.67X10m,升级为C1级探明储量:石油可采储量为3.65X10t,天然气储量为1.6X10m,为油气田全面开发和建产能做好储量准备.二是加强勘探区块普查工作,预探有利构造圈闭,力争再发现一批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储量,确保全区油气产量长期稳定.近几年来,已经加强了油气勘探工作,在伊尔库茨克地区科维克金气田西南部,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新气田,含油气面积可能有数千平方千米,圈闭储量约数千亿立方米;在萨哈地区塔拉坎油田西部蒂姆普奇坎区块钻探结果,发现了一个类似生物礁的油田,有可能是一个规模大的油田.这些情况说明,该地区主力油气田周缘勘探区块进一步做工作,可望发现新的大型油气田. 36石油科技论坛2007.2据专家评估,在东西伯利亚西南部地区有利含油构造圈闭58个,预测C3级圈闭储量:石油可采储量15.54X10t,天然气储量3.5X10m,考虑勘探风险后,预测全区还可再探明C1级储量:石油为4.3X10t,天然气为1.04X10m.三是加强地震普,详查工作,争取在有利含油气区带再发现一批新的有利圈闭.经全区评估结果,预计该区不同层系远景总资源量,石油为33.5x10t,天然气为l1.5X10m.经地震勘探和预探井钻探后,可发现一批新的含油气圈闭,预测可升级为C3级圈闭资源量,石油为16.75X10t,天然气为5.76X10m.这些可作为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后备资源(表1).表1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资源量升级统计表石油资源量(104t)天然气资源量(1O.m.)地区远景升级为匿闭远景升级为匿闭(O1级)(C3级)(O1级)(C3级)埃文斯基自治州68670343402209011045克拉诺亚尔斯克509802549046212311伊尔库茨克州18401092O1O5828729144萨哈自治共和国3137O156903O29815149总计33503016752011529657648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按俄罗斯2030年能源发展规划要求,为了新增石油可采储量8.0X10t以上,新增天然气2.6X10m以上,大约需要做三维地震43.2X104kin,钻井671.4×10m,勘探总投资约170亿美元,其中钻井费用124{L美元,每吨石油储量勘探费用约5~6美元,每千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勘探费用1.3美元.据此认为,油气地质资源量基础是雄厚的,只要加大勘探费用投入,完成油气田勘探和详探工作量,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东西伯利亚地区油气产能规模该地区具有油气共生和气中富含凝析油和氦气的特征,为此,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可采用油气田同时开发和油气综合利用方式.对全区已探明油气田储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俄罗斯准备将特大型油气田作为主要油气田,与其周缘已发现的油气田和有利勘探区块结合表2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天然气产量规划表名称2005芷2010在2015在2020在2025在2030在恰扬金一中鲍图奥宾17.O33.O255367367363科维克金等1.O61.O36O42342342O尤罗勃钦~库尤姆宾5.O128168173165诺里尔地区38404040404O勘察加地区46677合计581437891004101O995表3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石油产量规划表油田名称2005在2010在2015芷2020在2025~2030年尤罗勃钦~库尤姆宾1O71O2250325O32503250J上乔8.O897751O2O1020959塔拉坎一中鲍图奥宾3.025O83O83O940840新油田104023O0331O3420合计21.O10494895752085208469Elu200520102015202020252030年份●诺里尔地区●勘察加地区口恰扬金一中鲍图奥宾口科维克金等●尤罗勃钦一库尤姆宾图2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天然气产量规划图100008OOO06000叫删40.O2000O蘑塔拉坎一中鲍图奥宾一上乔口尤罗勃钦一库尤姆宾口新油田2030年份图3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石油产量规划图起来,组建成4个采油气基地.预计2020--2030年建成石油年产量8500X10t和天然气产量约1000X10m的生产规模.俄罗斯能源部及其所属油气公司和地区油气研究院(所)编制了全区和油气田分区长期油气产量规划(表2,表3,图2,图3).现分区分述如下.尤罗勃钦一库尤姆宾采油气区该区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为卡莫夫隆起区特大型古潜山油气田,勘探程度高,已探明C1和C2级石油可采储量4.72XlOSt,天然气储量约8000X10m,准备2010年投入开发,预计2020年石油年产量达3250X10t,天然气产量达170X10m,可稳产~J2o3o年以后.该地区还有新增油气储量潜力,以使全区后期稳产和高产.上乔一塔拉坎采油区:它位于伊尔库茨克州东部和萨哈自治共和国西南部,是由上乔和塔拉坎两个大型油气田以及杜里斯明,亚拉克金,中鲍图奥宾和恰扬金等油田共同组成的采油区,动用探明C1和C2级石油可采储量4.2X10t,从2010—20]5年起先后投入开发, 2020—2030年石油年产量约2000X104t.科维克金气田及其周缘采气区:位于伊尔库茨克州南部,科维克金气田是一个巨型岩性气田,探明含气面积5400k~3,探明天然气C1和C2级储量约2X10m3.已具备投入开发的储量基础.由于该气田富含氦气,在开发气田同时,需建脱氦气处理厂和地下储氦气库工程. 因此,2008年才开始小规模开发,天然气产量仅供伊尔库茨克州当地需求,进行氦气处理的试生产工作,预计在20]5年全面开发该气田,相继还将对其周缘杜里斯明和亚拉克金气田气顶投入开发,在2020--2030年产量可达420X10m生产规模.近期在该地区数个有利勘探区块都发现高产气流,全区建成(400~500)×]08m生产规模是有储量和资源量基础的.恰扬金一中鲍图奥宾采气区位于萨哈自治共和国西南部,又处于涅普一鲍图奥宾隆起东北部,是由恰扬金,中鲍图奥宾,塔斯一尤里亚赫和上维柳伊等4个大型气田组成,探明天然气C1和C2级储量约(2.0~2.5)X102Tn.该地区还有一批含气区块,有一定新增天然气储量潜力,大部分气田已做好投入开发天然气储量的准备工作.按俄罗斯国家计划,从20]5年以后全面投入开发,预计2020—2030年天然气产量达370X10.m生产规模. 2007.2石油科技论坛37环球石油此外,萨哈地区维柳伊盆地已探明中维柳伊和中丘恩格等10个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约3000×108m,目前,每年仅生产天然气50×10m,满足当地天然气需求.该区有增长天然气产量的潜力.总之,要全面建成4个采油气区,建成石油年产量8500×104t和天然气年产量l000×l08m生产规模,初步估计,开发投资要1000~1250亿美元,同时,还要建设输油管线和输气管线系统,当然也要一定资金投入.科维克金气田生产能力达300×10m,天然气出lZl价为100 美元/10In.三,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需求和出口潜力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对油气能源需求量愈来愈大,俄罗斯有关专家对亚太地区各国油气需求量做了预测,他们认为石油需求量由目前10.5×10t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加到l1.4×10t和12.5×10t,天然气需求量由目前3500×10m分别增加到7950×10m和10500×10m,其中,中国石油需求量由目前2.8×10.t增加到2020年和2030年的5.7×10t和6.35×10t,天然气需求量由目前350×10m增加到2020年和2030年的2050×l08m~N35oo×10m.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将成为油气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亚太地区和中国进口油气的主要来源地之~.对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产量和当地需求量进行分析后估计,2010年出口原油量550×104t,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加到5800×10t和6250×10t,天然气出口量从2010年起逐年增加,到2020年和2030年表4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需求量和出口预测表年份2005在201o在2015在2020在2025在2030在原油产量2110494895752085208469需求量2150014oo200027003700原油出口量5503500552058006250天然气产量5814378910041010995需求量58143175200225250天然气出口量614804785745(单位:油1o4t,气1o8m)38石油科技论坛2007,2口】出口(750~800)×l08m.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俄罗斯准备加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力度,10多年后将建成石油年产量8500×lOnt和天然气年产量1000×10m的油气生产基地,届时,不仅可以满足当地油气需求,而且还可成为向亚太地区和中国出口油气的主要地区.参考文献[1]童晓光,徐树宝编.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图集(独联体地区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E230JlbraBMH0rPaⅡoBa.B0CT0HbIePecYPcbIra3bI.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2005,(7)E33K0HTP0BMA.B0)KMⅡaHMMB0CT0H0订i7P0rpaMMbI.He中Tefa3oB aHBePTMKaJ1b,2005,(17)[4]FeoJ1oroPa3Be且KaHaB0CT0KeP0CCMM.C0CT0兄HMeM17ePcFIeKTMBbI.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2006,(11)E53HMK0Jla讶兀eTpoB.PecYPcHbI讶n0TeHⅡiday/Pec兀Y6Y/IdKIdCaXa.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2006,(11)[6]AJ1eKcaHⅡPXnoF10HMH.HHBecFIP0eKTbIHMHero兀PMaHraPb兄.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2006,(11)[7]B0PMc30J10TaPeB.KPacH0兄PCKM讶KPan:FIePciIeKTMBbIT9K.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2005,(10)[8]0J1ert'IBaH0B.CXeMara30cHa6eHM兄HaB0cT0KeP0ccMM.He中Tera3oBa只BePTMKaJ1b,2005,(10) [9]Pa3BMTMe9HeprMMB0CT0KaP0CCMM.He中Tera3oBa兄BePTMKaJ1b, 2005,(10)[10]FJ1aBHa兄3aⅡaa~B0CFIP0M3B0ⅡCTBa3a17acoB.He中Tera3oBa兄BePTHKaj-/b,2005,(1O)。

盆地评价技术规范 SYT 5519-1996

盆地评价技术规范  SYT 5519-1996

进行盆地分析,计算油气推测资源量,评价盆地勘探前景,并通过比较和分类排队,优选出 具有含油
气远 景的盆地 ( 或坳陷 4 . 区带评 价优选 .2 2 或 凹陷) 。
以探井资料 为主,地震 资料 为基础 ,结合其他 资料 ,详细研 究盆地的地质特征,建立盆地地质 模 型,重现地史、热史、生烃史 、排烃史 和油气运聚史 ;查明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及构造形态和断 层分 布;搞清烃源 关系、有效烃源岩 体和储集岩体 分布;通过定 量计 算盆地的生烃量、排烃量、烃 类资源 量 及其三维空 间分 布,优选 出有利 的含油气 区带。
3 盆地评价早 . 1 期阶段
运用 盆地分析方 法综 合评价,优选 出具有含 油气远景的盆地 ( 或坳陷,或 凹陷) ,经技术经 济可 行性论证后 ,提出下阶段勘探计划和部段 运用盆地模拟和其他综合 评价方法,优选出 有利含油气区带.提出进一步勘探的计划和部署意
0烃源岩体特征:根据分析化验资料、油气源对比 成果,确定单井的各层烃源岩层段,以此为 出发点,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进行烃源岩层横向预测,确定各层烃源岩的 厚度、分布情况和 有机 质丰度、类型变化情况,编制各层烃源岩等厚图、相应层的有机碳等指标的等值线图、干酪 根类型分
布图;
9 储集岩体特征:根据单并划相结果, ) 确定单井的主要储集岩层段,以 此为出发点,利用地震
中国石油夭然气总公司 19- 1 1 96 1- 5批准
1 9 -0 - 1实 施 97 6 0

SY/ 55 - T 19 1
996
评价过程中的勘探步骤 按 S /T 2 -9 Y 6 1 4中 41 规定 的勘探 步骤依次进行。特殊情 况下,亦可结合 实际有选择 地取 0 .3 .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x 104km2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 x 104km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X108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 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xx 凹陷9700 -xx 凹陷3700 -xx 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 塔克背斜带4440 -xx 背斜带4760 11000xx 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 凹陷5000 100xx 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 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 北部坳陷127700xx 凹陷30014000xx 凹陷6070015500xx 斜坡2200012000xx 凹陷15000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 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 低凸起44900 100xx 坳陷145000xx 斜坡52100 9000xx 凹陷27200 13000xx 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 隆起43100民丰xx 凸起18600 5000xxxx 凸起24500 2500xx 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 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断层遮挡型 地层型
加里东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泥盆纪末期形成的不整 合面、早二叠世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在区域上分布很 广
北部坳陷
为一长期演化发展的巨型负向构造单元,除东部缺 失部分古生界外,整个坳陷震旦-第四系发育齐全, 总厚12000~16000米,震旦、寒武-奥陶系最后 9000米。奥陶内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塔北隆起南部—北部坳陷—中央隆起(北部) ,是造山 作用所引起的褶皱—冲断作用基本未波及的前渊— 前隆地区,这里是以黑油为主的产区,如轮南、桑塔木、 塔河、解放渠东、东河塘、哈得4、塔中40、塔中10、 塔中4 和塔中16 油田。同时还发现少量的凝析油气 田(如吉拉克和塔中6 凝析油气田)
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三坳四隆的构造格局:7个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构造背景
塔里木盆地是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大型 叠合复合沉积盆地。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震旦纪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及坳拉槽发展阶段
中、晚古生代: 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及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中、新生代: 复合前陆盆地及内陆坳陷发展阶段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新提出的构造单元界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大断裂
-6500m等深线 重要层序的尖灭线


断裂的延伸线
构造体系的包络线 坡折带转折端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泥盆纪 ·早二叠世

《石油科学概论》网络课程题库2

《石油科学概论》网络课程题库2
c.抽气燕评价劫探
17.抽气田开发
答案:D
14‘井间地震的采集方式是—.
人地面激发,地面接收
B地面橄发,井下接收
C‘井下橄发,井下接收
D.井下橄发,地面接收
替案:C,
15.利用地震资料确定地下构造形态生要利用的是哪一种地球物理属性—.
几时闻
$.率
C‘方位
D放阻抗
替案:入
1 b.烦钱井主要部署在—勘探阶段。
答案:D.
44大区概查阶段所研究的枷}r石轴地质条件是—.
丸烃裸岩的形成条件
B.抽气生成条件
c.抽气运聚与保存条件
D.日闭成藏条件
答案:人
45盆她普查阶段所研究的枷心石油地质条件是一一一一。
A.烃撅岩的形成条件
且轴气生成条件
c.轴气运桑与保存条件
17.口闭成藏条件
替案,l。
板区城详查阶段所研究的柳乙石油地质条件是一一一一.
C‘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17.发现抽气田
替案:入
3b盆地普查的主要任务是—.
人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
B‘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C.发现抽气田
D深明抽气田
答案:人
}7.区域详查的主要任务是—.
人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
H.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C,发现油气田
D探明油气田
替案:a
38.圈闭预探的主要任务是—.
人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
A.凹陷推浦资湘量
B.区带猎在资银量
c.预洲储全
l7.探明储最
答案:1.
4圈闭预探阶段的资匆储量目标是最终提交‘一一一。
A.凹陷推翔资派童
B.区带潜在资探盆
c,预洲储量
D.探明储盆

渤海湾盆地(华北地区)-震旦亚界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及远景初探

渤海湾盆地(华北地区)-震旦亚界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及远景初探

渤海湾盆地(华北地区)震旦亚界原生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远景初探摘要:在燕山台褶带冀北坳陷的震旦亚代地层中,已发现多处原生油苗和沥青,辽西坳陷也发现有雾迷山组的原生液态油苗。

本文据对古地温及演化情况的研究,说明震旦亚界中原生油苗存在的可能性。

并进一步探讨了震旦亚界原生油气藏的可能形成条件以及有利的分布地区。

初步认为,洪水庄-铁岭-下马岭组合及雾迷山-洪水庄组合是两个比较理想的生储盖组合。

这两个组合的生油层系在石炭-二叠纪末期仍未达到生油门限值,只在三叠纪以后才开始生油并逐渐达到高潮,这与印支运动形成的圈闭完全配合。

沧县隆起北部可能是勘探震旦亚界原生油气藏的理想地区。

近年来,燕山台褶带的震旦亚界中发现了大量油苗及沥青,其中冀北坳陷共发现40余处,其产层与产出部位比较集中,如发现油苗最多的铁岭组及雾迷山组中,油苗主要分布在与上覆地层相接触部位。

在辽西坳陷朝阳地区,也发现雾七段泥质白云岩中有液态油苗,经鉴定亦属原生显示。

下列情况可进一步论证震旦亚界石油的原生性。

①震旦亚界油苗具低硫特点,与同层生油岩抽提物近似。

②震旦亚界油苗具相似的碳同位素δ13值(-27.5‰-29.2‰),与同层位或相邻层生油岩抽提物的δ13值相近,但与石炭系、侏罗系暗色岩的相比,两者相差很多。

③震旦亚界油苗与生油岩抽提物芳香烃结构指数均大于0.8。

而石炭系及侏罗系的芳香烃结构指数小于0.80④震旦亚界油苗的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多为nC l7-nC19,表明其生油物质以海相为主及(或)成熟度高。

这与沉积环境和发展历史比较符合。

⑤震旦亚界油苗族组分亲缘于震旦亚界生油岩抽提物,但不亲缘于其他时代层系。

⑥根据荧光显微镜观察震旦亚界藻云岩,见有原生沥青分布在岩石原生基质中,并向次生缝洞浸染,沥青组分愈远离生油母质则愈轻。

可以认为,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形成和保存条件,是震旦亚界能否存在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条件。

一、生储盖合(一)生油层冀北坳陷洪水庄组的深灰色及灰黑色页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5%,氯仿沥青“A”含量230μg/g;杨庄组的泥云岩有机碳含量为0.33%,氯仿沥青“A”含量为130μg/g,皆具生油条件。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

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

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阿根廷西北部盆地La Brea区块油气资源经济评价和勘探远景

阿根廷西北部盆地La Brea区块油气资源经济评价和勘探远景

市 场 的 重 要 成 员 。在 l 9 9 8年 原 油 日 产 量 达
到 9. 1 6× l b 后 , 阿 根 廷 石 油 产 量 不 断 0b l
下 滑 , 但 在 20 年 , 它 仍 然 以 6. 04 9 3×
l b 的 日产 量 位 居 南 美 洲 第 三 大 石 油 生 产 0b l 国 。 本 文 对 阿 根 廷 西 北 部 盆 地 一 区 块 的 油 气
主 题 词 阿 根 廷 西 北 盆 地 经 济 评 价
油 气 勘 探
也 是 由 God nGe p y i l 司使 用 叠前偏 移 技术 le o h s a 公 c
完成 的 。后 来 ,休 斯 敦 G o in l n .公 司重 新 处 e s a Ic g
理 了这组 新 的 数 据 ,并 对 此 外 的 1 5 m 的 现 有 地 2k 震 数据也 进 行 了 重 新 处 理 。 为 了 提 高 资 料 的 信 噪 比 , o in l 司在 E u o勘探 地 区使 用叠 前 Ge s a 公 g 1 Oc h 时间偏 移和 Ta u—P噪音 抑 制 法 对地 震 资 料 进行 了
资 源 进 行 了详 细 的 经 济 评 价 ,并பைடு நூலகம்对 西 北 盆 地 勘 探 远 景 进 行 了预 测 。
摄 。该程 序 的 目的是 帮 助 勘探 区 的断 层 进 行 成 像 。 这 次新探 测所 用 的参数 是 3 0道 7 0 5次覆 盖2 m/ 0 组
以 及 4 m 爆 炸 间 隔 , 采 用 一 个 爆 炸 源 。 初 始 处 理 0
头带 向东 到 巴拉圭 的 区域 。白垩 系盆地 复 杂地带 内 的其它 次盆 地 分 布 在 L ma eOl d o sd me o次 盆 地 的 南部 ,沿着 S naB r aa山呈 南 北 走 势 ,越 过 安 a t ab r 第斯 山脉 向西延 伸 。

《海相油气地质》作者须知

《海相油气地质》作者须知
310023, China Tel: 86⁃571⁃85224922, 86⁃571⁃85224923 Fax: 86⁃571⁃85229509 Website: E⁃mail: mopg_hz@ Distributor Abroad:
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 着重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重要结论等,并提供不少于 5~6 个的关键词。英文摘要 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附第一作者的英文单位名称和通讯地址。
参考文献著录 著录格式依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或参照本刊。 论文上网告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美国《石油文摘》等收录本刊 所有论文。若作者不愿意被收录,请事先声明。 投稿与用稿通知 投稿系统网址:http://,请先注册再上传 Word 格式的文稿。编辑部通常会于一周内发“收 稿回执”,三个月内发用稿、返修或退稿通知,在此期间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刊出,将酌付稿酬(包含论文上网服务报酬)。
海相油气地质
HAIXIANG YOUQI DIZHI (季刊,1996 年创刊)
第26卷 第2期 2021年6月25日
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Quarterly, Started in 1996) Vol. 26 No. 2 Jun. 2021
主 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 办: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 主 编:熊湘华 副 主 编:张润合,黄革萍 刊 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 920 号(邮编: 310023) 电 话:(0571)85224922,85224923 传 真:(0571)85229509 电子邮箱:mopg_hz@ 投稿网址: 印 刷:浙江中恒世纪印务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含油气盆地分析课件

含油气盆地分析课件

张宗命的分类
1.地台型盆地
1. 地台内部盆地:发育于地台内 部。如华北、陕甘宁 2. 地台边缘盆地:位于地台边缘
2.地槽型盆地
1. 山间盆地 2. 山前盆地
补充内容
板块构造环境与盆地沉降机制
1. 2. 3. 4. 5. 岩石圈 全球板块构造系统 两种大陆边缘 板块构造运动 盆地沉降机制
1.1 岩石圈的定义
二、常见的盆地分类 二、常见的盆地分类
按照沉积相分类:海相盆地、陆相盆地 按照盆地的形成方式:断陷盆地和拗陷盆地 按照盆地形成时的受力态:压性盆地和张性盆地、压扭性盆地 根据盆地内沉积作用与盆地沉降作用时间的匹配,分为同生沉积 盆地和构造盆地(沉积后盆地) 同生沉积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与沉降作用是同时期同步运 动的产物。包括补偿型和非补偿型同沉积盆地 构造盆地(沉积后盆地)--盆地是在沉积形成之后,由于断裂和 褶皱作用而形成的,盆地内无边缘相与内部相之分。古水流方向与 岩相带的延伸方向与盆地的结构无关。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主要参考书
田在艺 张庆春编,《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石油 工业出版社 [加]A.D 迈尔 著《沉积盆地分析原理》,石油工业出版 社 信荃麟等《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岩相分析》,石油工业出 版社 何登发等著《克拉通盆地分析》,《前陆盆地分析》, 石油工业出版社 伊恩.勒奇著 《盆地分析的定量方法》,石油工业出版 社 陆克政等著,《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
全球主要有大约600个沉积盆地,含 大型油气田者有75个,占13%;含中 小型油气田者约有215个,占37%;其 余尚有约50%的盆地是油气远景不大 的,或有待于进一步勘探的。
9% 50%
大型 中小型 见油气流 未见有意义发现

复习思考题--《石油工业概论》

复习思考题--《石油工业概论》

复习思考题--《石油工业概论》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地质、勘探章节)一、名词解释1.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

主要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并含有少量非烃类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P12.天然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一般称为天然气。

P13.石油的凝固点:石油在温度降低到某点时,由于油中溶解的蜡结晶析出,原油黏稠度增大,失去了流动能力,这样的温度叫凝固点。

P24.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

P45.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P56.岩浆岩:是由演讲冷凝而成的岩石。

P217.变质岩:是原来岩石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而形成的新岩石。

P218.沉积岩: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P219.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岩(烃源岩)、储集岩很盖层在空间上的搭配方式。

P3410.有效圈闭: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的圈闭,才是聚集油气的有效圈闭。

P3411.石油勘探: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底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等有效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集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携油气层情况和产出的过程。

P4112.地质储量:是指钻探在发现油气后,根据一发现油气藏(田)的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忠原始储量藏的油气总量,并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兆帕)下的数据。

P43 13.探明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P4314.控制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的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二、圈闭评价与井位部署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根据圈闭排队结果, 选一圈闭部署1口预探井, 简要说
设明部计署思的路依据:
圈闭综合评价排队选出最优圈闭 预探井部署原则 预计含油气的关键部位,如高点 ;
第一口井占高点, 部署在可能出油的 关键部位;
第二口井, 在一号井获得成果后, 部 署在能够控制圈闭的关键部位, 确定 是否整体含油;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设计成果: 二级构造单元: 单元8—梁寨洼槽: FII-8, FII-6, FI-5, FI-7, FIII-7, FII-7及工区边界限定。 单元13—延津洼槽: FI-5, FII-7, FIII-7, FI-7限定。 单元11—白沙断裂构造带: FII-12, FIII-3, FII-4, FII-5, FI-1限定。 单元12—太平镇断裂构造带: FII-9, FI- 8, FIII-9, FII-8, FIII-10, F111-3限定。 单元14—鲁岗断裂构造带: FI-6, FI-3 限定。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为对圈闭进行地质评价,需确定圈闭的相关参数。请根据所给条件,读取不同圈闭的
相关参数填写到表4-1,其同圈闭配套条件的参数相同并已给出。之后,根据下式计算 不同圈闭的含油气概率,参数标准见表4-2。
5. 设计思路: 6. 依次次为每一个圈闭依据给分标准进行打分(geomap图件) 7. 作业一的圈闭图件 8. 3.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根据构造单元划分结果,结合整个渤海湾盆地的含油气层系分布特点,以及该区的钻
探情况,预测有利的油气远带
5. 设计思路: 6. 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7. 渤海湾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8. 研究区的油气远景区带

第5章 盆地勘查和评价

第5章 盆地勘查和评价


化 史
盆地受热史
盆地受热史的类型(地温梯度和 埋藏史类型)


有机质的成熟度
主要烃源岩的现今Ro等值线图
高温递进型受热史
现今地温梯度大于3.0℃/100m, 埋藏史属持续藏型,无大规模抬升
盆 地
低温递进型受热史
现今地温梯度小于3.0℃/100m, 埋藏史属持续藏型,无大规模抬升


史 类
高温退火型受热史
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地质评价
地层综合表
评价结果
是储 平 平 成 地 古 岩 孔 岩 古
否层 均 均 岩 温 地 石 隙 石 水
储沉 孔 渗 阶 梯 表 骨 流 密 深
层积 隙 透 段 度 温 架 体 度
相度率
度热热
导导
率率
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地质评价
基础图件
评价结果
盆地各层系的构造图 盆地各层系的等厚图 盆地各层系的砂岩百分含量图 盆地各有效烃源岩等厚图 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图 各烃源岩层有机质类型分布图
中高勘探程度盆 地油气系统分析
含油气系统划分
同一套烃源岩在 盆地的不同成熟 烃源岩体,形成 不同的油气系统
同一套烃源岩的 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的油气系统 的个数可以是变 化的。
中高勘探程度盆地油气系统分析 含油气系统静态要素研究
有效烃源岩等厚图

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图

有机质类型分布图


烃源岩Ro等值线图
中生代变质岩基底
前寒武纪结晶岩基底 早古生代结晶岩基底 晚古生代结晶岩基底
中生代结晶岩基底
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地质评价
地层综合表
评价结果
地地 地 开 主 平 平 是 有 有 成 层层 层 始 要 均 均 否 机 机 熟 名代 类 年 岩 厚 埋 源 质 质 度 称号 型 龄 性 度 深 岩 类 丰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及典型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及典型油气藏
•下部为海相,向上逐渐过渡为滨岸相和泻湖相, 属海退型沉积;
•储集性能好:孔隙度一般大于20%,最高可达 30%以上,渗透率介于0.05~0.127 μ m2之间;
•盖层条件良好,一般厚30~40m,有的达60~70m; •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也含腐泥型的; •相当的大油气田的产层与这套组合有关,如萨莫
西西伯利亚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长期继承性隆起(大长垣、大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探明储量的50%在中央隆起带及纳德姆-普尔含油气区。
•沉积地层中有机质高度富集(有机碳含量最高达10%以上) 和最佳生烃作用相结合,为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生油区范围和油气聚集区范围大体相似,表明油气运移 的距离短,一般在几千米之内,多数含油气层是生、储层 相邻的,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
一、太古代-早元古代大构造旋回 这一构造旋回最终结束的时间距今1600Ma,形成了由深 变质片麻岩、花岗变质岩和玄武岩组成的构造-建造层, 是厚为5~12Km、相对较薄、稍有起伏的盆地结晶基底。
二、中、晚元古代大构造旋回 该构造旋回经历800~600Ma,包括卡累利阿期和贝加 尔期,它是西西伯利亚前寒武结晶基底主要的形成时期, 产生了分布广泛贝加尔褶皱基底。
中部,产层主要含油
•上白垩统赛诺曼阶
•上侏罗统启莫里-提通阶
分布在盆地北部,干气为主
巴热诺夫组为主,在中鄂毕含 •上白垩统坎佩-渐新统
油气区,泥岩片理裂隙储油 局部储集物性好,远景油气层
•油气产层时代自边缘向中央,自南向北逐渐变新; •产层由南向北以含油为主转变为以含气为主, •盆地北部区以产天然气为主,盆地南部以产油为主的特征。
最主要的产油气区: 中鄂毕和纳德姆-普尔区
共发现394油田,32个气油田 和油气田,77个凝析油气田, 42个凝析气田, 40个气田。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比分析 , 步证 明源 岩主 要为 中石 炭统 , 初 仅个 别样 品
( ) 中生 代盆 地发 育受 基底 断 裂控 制 , 具 有 3古 并 由南 向北迁 移 的特 征 。 巴参 l 、 据 井 巴参 2井 和 锡 1
运 移效 应 明显 , 可能来 源 于上 、 下石 炭统 。
22 石炭 系烃源 岩特 征 . 石 炭系最 有 利 的生油 气层 为 中石炭 统靖 远组 和
喜 山期 等 4期挤 压 改 造 .以及侏 罗 纪 一 白垩世 的 早
拉张改 造f 如图 2所示) 。在 4期挤 压 改造 中 , 印支期 和燕 山期 相对更 为 强烈 和重 要 。
代 、 同类 型盆地 组合 而成 的复合 叠合 盆地 , 今为 不 现
典 型 的改造 盆地 。 地现今 构 造单 元 为“ 拗一 隆 ” 盆 三 ,
第 l 3卷 第 4期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1 年 8月 01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高 白水 王 刚 。
(. 国石 油 大学 ( 1中 北京 ) 北 京 12 4 ;. 旺石 油 工程 服 务有 限公 司, , 0 2 9 2菲 西安 7 0 0 ) 100
1 . %, 02 7 平均 渗透 率 2 3 1 x . x 0 I 。南部 拗 陷 巴参 3 4 m
早 白垩 世末 期 的燕 山运 动 , 成下 第 三 系 与 下 形
白垩 统 之 间 的角度 不 整合 接 触 . 以产 生 盆 地 东缘 并 向东 仰 冲 的贺 兰 冲 断带 为标 志 , 盆地 腹 地 北 部形 在 成 一 系列 断 面西 倾 的逆 断层 f 中部隆 起带 东 界 断 如 层)3] [ 。喜 山期 挤 压改 造相 对较 弱 。 - 5 综 上 所述 . 巴彦浩 特 盆 地 与挤 压 改 造 有 关 的构

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

盆地的基底、周边和沉积盖层是相互关联的。
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基底时代决定 着盆地形成和其中盖层沉积的时期:基底性质决定着盆地 形态和盖层构造。二者对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
盆地基底的时代,一般说来,最老者为前寒武纪。盆地 基底时代凡属于或老于前寒武纪者,主要由变质程度较深 的结晶岩石,如各种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等组成,其性 质一般是刚性的。这类盆地多位于地台之上,盆地的基底 是地台基底的一部分,称为古老地台盆地。由于地台基底 的这种刚性性质,使得这类含油气盆地一般都有较大的规 模,形态上也大多为圆一椭圆形;而周边为断裂控制的断 陷盆地,形态多为长方形或菱形。沉积盖层厚度较小(通常 2000—4000m,最厚可达5000—6000m),沉积层系以古生代 地层为主,有时也发育有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构造活 动性也较小,盖层褶皱平缓,断裂不太发育。我国以结晶 岩为基底的地台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 斯、四川、南襄等盆地。
1.结构
(1)基底 盆地赖以存在的基础称为盆地的基底,又称盆 地的底盘。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含油气 盆地可以某一时代较老的沉积岩系为基底,也可以古老的 结晶变质岩系为基底,后者通常称之为结晶基底。
(2)周边 盆地的周边即盆地的边界。盆地的周边一般是 同与其基底时代、岩性和构造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古老岩系 相接触,因而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通常借助其周边地质 的研究来了解基底的结构和构造口盆地周边的形态比较复 杂,因为盆地所依存的地壳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所以盆地 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
构造盆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 地。其中沉积物厚度与周围比较起来没有明显差别, 实际上也就是封闭的区域向斜。 地貌盆地是指陆地表面或洋底上的地形凹地,这

西西伯利亚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一、盆地概况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

其地理位置大体在东经60度以东,90度以西及北纬73度以南,54度以北的范围内。

盆地西缘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东缘以叶尼塞河为界,与东西伯利亚山地相邻,难免邻接阿尔泰山系和萨彦岭及哈萨克丘陵地带,北缘为喀拉海,濒临北冰洋。

盆地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

如把盆地向北部海区延伸大陆架部分也包括在内(现已探明有良好油气远景),西西伯利亚盆地总面积可达400~420万平方千米。

盆地内地地势低洼,平地海拔在150米以下,故有西西伯利亚平原或低地之称,区内湖泽分布广泛,有300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或沼泽地。

总体上其地形是南高北低,缓缓向北倾斜,在北部的北极圈内包括半岛区是永久冻土带;中部,包括鄂毕河中游及额尔齐斯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遍布泥泞的沼泽;南部为草原。

盆地海拔50~200米。

盆地中水系发育,河流、湖泊和沼泽区面积占80%左右,因此,盆地中真正的陆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千米。

盆地内第四系覆盖巨厚,北极圈以南森林和草原广泛分布。

全区气候时分寒冷,冬季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从南向北气温在-40度~-60度内变化。

年平均气温在0下。

区内年降雨量为400~1200mm,蒸发量小,土壤以沙土及粉砂土为主,缺少泥质土。

对植被生长不利,农作物仅能生长于最南部低地和平原区,那里气温相对高些,特别是夏天,时间较长。

区内建筑材料非常缺乏,除木材外,其他工业用或民用材料均依靠外运。

目前每年需从外地运入各种建筑物和设备600万t以上,今年来又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全区人烟稀少,在平原范围内,基本上无长途公路,交通困难。

发现油田后,修建了唯一的一条秋明—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的铁路,全长约1000km,野外需用履带式水陆两用车开展工作。

秋明、新西伯利亚等地区已成为行政、文化、交通和工业中心。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3 . 储盖 组合
沼 相交 替沉 积建 造 燕 山晚 期盆 地一直 处于 抬升 阶段 , 原沉 降中心 抬起 褶皱 , 形 成侏 罗 系岩层 山前 褶皱 ,而 普遍 缺 失晚侏 罗统和 白垩 系沉 积 。
喜 山期 ,造 山运 动 强烈 ,盆 地 下 降 ,沉积 中心 东 移 ,温 泉坳 陷 普遍 接 受 大面 积厚 层滨 浅湖 和河 流相 泛滥 平原 相沉积 ,由于 三面 环 山隆升 的作 用 , 褶 皱构 造及 同生和 伴生断 裂十 分发 育 ,形成现 代 的构造 格局 。 博 乐 盆地 主 要 发育 泥 盆系 、 石炭 系 、二 叠系 、侏 罗 系 、第三 系 和 第 四 系 地 层 ,泥 盆系 直 接覆 盖 在 中元 古 界变 质 岩之 上 古 生界 地 层 发育 厚 度较 大 ,中 一新生 界地 层相 对较 薄 。其 中泥盆 系 、石 炭系 地层 在本 区广 泛 分布 ,
盆地 的主要 烃源岩 。
博 乐 盆地 是海 西构 造 运 动 时期 由于 天 山地 槽 的回 返 、 山体隆 升 ,在 天 类 似 。推 测 油浸碎 屑岩 的源 岩 可 能 为石 炭 系 。而 相 邻 的 楚 一萨雷 苏 盆 地 以
系 列北 倾断 层组 成 的、由北 向南 推覆 的构造 带 ,即 阿拉套 山前 逆掩 推覆 带;
博 乐盆地 泥 盆 系、 石炭 系 发育 浅 海相 碎 屑岩 、 碳酸 盐 岩 沉积 ; 二叠 系
的 喷发相 火 山岩 建造 和碎 屑岩 沉积 ,第三系 的碎 屑岩 ,均 可形 成 储集 层 。
二叠 系发 育 在博 乐隆 起 的西部 ,三 叠系 整体 缺失 。共 发育 泥盆 系 、石炭 系 、二叠 系 、侏罗 系 四套烃源 岩 ,其 中石 炭系 有机 碳含 量较 高,分 布 较广 ,可 能 为 第三 系油 浸碎 屑岩 主要 源岩 ,推 测为盆 地主 要烃源 岩 。综合 分析 ,博 乐盆地 为较 有利 的含 油气盆 地 ,其 中温 泉坳 陷 发育 多套烃 源岩 ,且 存在 多套 储盖 组 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摘要:博乐盆地位于新疆西部,为天山西段寒武系基底上形成的山间盆地。

盆地沉积泥盆系至第四系地层,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在本区广泛分布,二叠系发育在博乐隆起的西部,三叠系整体缺失。

共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有机碳含量较高,分布较广,可能为第三系油浸碎屑岩主要源岩,推测为盆地主要烃源岩。

综合分析,博乐盆地为较有利的含油气盆地,其中温泉坳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且存在多套储盖组合,为下步勘探有利地区。

关键词:博乐盆地构造特征石炭系烃源岩含油气远景
博乐盆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为天山构造带中的山间盆地,盆地东西长约200km,西窄东宽,介于20~50km之间,面积约7500km2。

盆地由温泉坳陷、博乐隆起、精河坳陷三个次级单元组成(图1)。

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程度较低,1990年以前投入主要的工作量有1:20万重力普查,95年以来,共完成二维地震1368 km,钻井2口。

1.构造地层特征
博乐盆地是海西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天山地槽的回返、山体隆升,在天山山系西段寒武系基底上形成的山间盆地。

盆地边缘断裂发育。

北缘为一系列北倾断层组成的、由北向南推覆的构造带,即阿拉套山前逆掩推覆带;东缘为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南缘是控制盆地边界的北西向逆断裂,与地表北西向断裂相接。

海西初期,天山地槽回返,直到海西中期该区一直处于抬升阶段,伴随山体隆升作用的影响,基底岩层褶皱变质形成了盆地的褶皱基底;海西晚期湖盆下降,普遍接受沉积,形成二叠系上统深湖相和火山喷发相沉积构造。

燕山中期盆地下降,局部接受沉积,形成了中、下侏罗统河流相和湖沼相交替沉积建造;燕山晚期盆地一直处于抬升阶段,原沉降中心抬起褶皱,形成侏罗系岩层山前褶皱,而普遍缺失晚侏罗统和白垩系沉积。

喜山期,造山运动强烈,盆地下降,沉积中心东移,温泉坳陷普遍接受大面积厚层滨浅湖和河流相泛滥平原相沉积,由于三面环山隆升的作用,褶皱构造及同生和伴生断裂十分发育,形成现代的构造格局。

博乐盆地主要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泥盆系直接覆盖在中元古界变质岩之上。

古生界地层发育厚度较大,中-新生界地层相对较薄。

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在本区广泛分布,二叠系发育在博乐隆起的西部,三叠系整体缺失,侏罗系仅在温泉西北部有分布,第三系及第四系全盆地分布。

2.烃源岩评价
综合野外踏勘及前人研究成果,博乐盆地共发育d、c、p、j四套烃源岩。

2.1泥盆系烃源岩
泥盆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中统,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
累计厚度200-300m,toc为1.07%-1.50%,ro为0.87%,显示为盆地内较好的烃源岩(表1)。

泥盆系烃源岩在博乐盆地广泛分布,可能是博乐盆地主要的烃源岩之一。

2.2石炭系烃源岩
石炭系烃源岩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深灰色灰岩、生物灰岩,属滨—浅海相沉积。

泥岩的单层厚度0.1-0.5m,toc为1.04%-1.47%;灰岩的toc为0.27%-0.49%(表2)。

烃源岩累计厚度50-1000m。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泥岩toc为0.27%-1.47/0.96(4),为中等-较好的烃源岩;通过野外观察,从博乐到温泉,砂泥岩互层中泥岩含量逐渐增加,逐渐由砂砾岩夹灰色泥岩变为砂岩、深灰色泥岩互层,在温泉西南剖面,泥岩厚度增大且颜色较深,显示为较好烃源岩。

孙立广等(1993)在博乐盆地西北缘阿拉套山南麓的冲沟中,发现第三系的油浸碎屑岩,与北京大学(2008)对石炭系泥岩抽提物的分析结构类似。

推测油浸碎屑岩的源岩可能为石炭系。

而相邻的楚-萨雷苏盆地以下石炭统烃源岩为主要烃源岩,且见到了工业油气流,推测石炭系源岩为盆地的主要烃源岩。

2.3二叠系烃源岩
二叠系烃源岩为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主要分布在温泉坳陷和博乐隆起。

下二叠统生油岩出露于艾比湖西侧阿克乔克剖面,厚389 m。

通过对现有的地震、钻井资料分析认为,这套生油岩很可能存在于阿
拉山口—艾比湖一带。

盆地二叠统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目前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为好烃源岩,但源岩主要分布在温泉坳陷和博乐隆起,可能对盆地贡献较小。

3.储盖组合
博乐盆地泥盆系、石炭系发育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二叠系的喷发相火山岩建造和碎屑岩沉积,第三系的碎屑岩,均可形成储集层。

盆地内泥盆系、石炭系发育的泥灰岩、泥岩,二叠系发育的厚层火山岩、泥岩,第三系的厚层泥岩,均可形成盖层。

第三系泥岩在盆地广泛分布,据地表露头和钻井表明,泥岩单层厚度最小4m,最大198m,一般10-99.5m,累计厚度506-800m,占地层厚度的76%-92.5%,泥岩质纯且厚度大,对下部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封闭作用,是博乐盆地最重要的区域盖层。

综合认为,博乐盆地泥盆系-第三系储集层和盖层发育,盆地发育以碎屑岩、灰岩、火山岩为主的储层和泥岩、泥灰岩、火山岩的盖层,纵向上形成多套储盖组合,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

4.含油气远景
综上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博乐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4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且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是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盆地。

在温泉坳陷和博乐隆起,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部分
地区发育侏罗系烃源岩,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在温泉西北的阿拉套山山麓发现第三系的油浸碎屑岩,说明该区有较充足的油源条件和储集空间,在加大研究的基础上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精河坳陷仅发育泥盆系、石炭系烃源岩,但在博乐南水库附近发现石炭系的沥青,说明了该区可能存在较好的油源条件,建议开展地震普查,加大勘探力度。

参考文献
[1]新疆博尔塔拉盆地含油碎屑岩的初步研究,孙立广、杨晓勇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4.(3)
[2]博尔塔拉盆地油气显示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孙立广、王奎仁等,地质学报,1997.2
[3]新疆博尔塔拉盆地的盐生草与油气显示的联系,孙立广,杨晓勇等,自然杂志,18.2
[4]博乐盆地生油岩评价,岳建华、虎北辰等,新疆地质,19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