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中国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意识是指对问题、事物进行思考,不断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思路的思想状态,不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一、教材引导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材必须包含一定的思辨、探究等元素。
教材引导学生走思考创新的路线,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教材应该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在过去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而课外阅读和写作较少。
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要面对的信息和知识源变得更加丰富,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样式的分组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老师引导语文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创新的路线,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应用的创新思想。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的思维逻辑,逐渐引导学生拥有自主思考与独立创新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新媒体的教学资源,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认知水平,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引导、学习方式改变、教师引导等方面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之管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之管见一、让学生学会求异语文学科最需要扩散思维。
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不时出现一些统一的东西,如,统一的思维方式、认识过程,统一的语言、结论等。
这种“统一”掩盖了学生求异的个性,压抑了学生心目中创新种子的萌发,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摆脱“统一”,进行“求异”,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在学生学习、领略了每个知识点之后,不妨再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由此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彩翼,大胆直白,使学生真正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汉语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譬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句话:“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导读时我问:“你们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好?谈一谈你的理解。
”有的学生说:“用得最准确的词是‘落’,一个‘落’字将麻雀写活了。
”当我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一生说:“‘落’说明飞得快而猛。
”另一生说:“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心情急迫,巴不得一下就能救出小麻雀。
”我顺势点拨:“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学生纷纷抢答:“不畏强暴”“勇敢顽强”“奋不顾身”“爱护弱小者”……学生的回答就是最好的总结,他们透过这些优美的辞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学生对于“落”字的运用精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会得入木三分。
二、让学生学会求变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并鼓励学生打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表现和创新的机会。
引领在争论中求变,在评论中创新。
如,在教学课外读物《铁棒磨成针》一文时,我拿出一截粗粗的铁棒和一根细细的针,让学生讨论:“铁棒终究能不能磨成针?”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一时争论不休。
最后归纳到一点:铁棒能磨成针,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那么我们是否要向老人学习呢?”有的学生大胆提出:“我们要向老人学习,她有决心,肯下苦功,但也要考虑做事效率,不能蛮干。
”如此回答既反映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深入思考,又凸显出敢于打破常规,用求变的方式进行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从课外阅读开始,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引导他们自主解读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日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尝试各种文体和题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语文活动,例如语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或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和创造力来到人间的天使,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创新能力却开始下降。
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不当导致的,这真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孕育创新的良好基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放松的思维状态下,才能孕育诞生。
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为活跃,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单纯活泼的童真,更是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蔼可亲的教态、儿童化的语言,令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放松;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创设了一连串的活动串,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寻找答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力为孩子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鼓励质疑问难,让活跃思维为创新注入源源动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朱熹的这番话非常有理,“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
鼓励能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我通常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围绕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通过读课文自主解决容易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疑难,发表见解,解决在读中产生的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和解决方法。
如:教《蜜蜂引路》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质疑。
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小学语文教学中,凭借教材,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注重迁移迁移时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凡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发生积极影响者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发挥语文教学中的“例子”作用,在方法掌握、技能练习上以知识能力点为凭借,举一反三,可促进正迁移,并在迁移中创新。
首先是方法的迁移。
如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重点讲读其中的某一部分,并从中概括出某些共性的、能够对阅读材料超作用的学习方法或原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原则自己去解决课文余下的部分。
要据“迁移”的涵义,运用此法需有一个前提,就是作为阅读客体——课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有“共同要素”存在,即相似的段落结构或表达方法。
这一点,正是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写作特色。
如《森林爷爷》、《群鸟学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童话、寓言,都有反复出现的情节。
一些总分结构的记叙文,分述的几个部分也常采用相似的结构和方法,如《精彩的马戏》中写“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等节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写树海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特点;《再见了,亲人》中写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话别;《晏子使楚》中写晏子与楚王三次反侮辱斗争等等。
课文中这些“共同要素”的存在,使学习方法迁移的实现成为可能。
其次,是技能的迁移。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以培养学生“写的技能为例,就可充分利用“例文”,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
如模仿例文,学写各种结构的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鱼的一段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教学时,教师给学生一个总起句——“元宵节晚上,小朋友们观花灯”,让学生补足“分述”和“总述”部分。
再如模仿例文,学用文中语句写话。
《再见了,亲人》是按“话别——忆事——赞叹”的顺序写与亲人告别的语句真挚感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意识。
1、创设创新环境学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支持和表彰富有创新的老师和学生,给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其有用武之地并进而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2、发展创新性思维创新当然不能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创新主要靠创新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
主要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活泼、丰富的创新想像;敏锐的直觉思维;灵活的发散思维等。
(1)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既要有“设疑”、究其根底的灵光,又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习一篇课文,在能清这篇课文的字、词、句的用法同时,也要概括出这篇课文各段的段意和中心,并有意识地问自己各段段意为什么这样概括?中心为什么要这样总结?找出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异同和联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2)使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相结合求异思维即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找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求同思维即依据一定的标准,直接地或在多种假设或方案中有比较地确认一种设想、方法成结论,非此既彼。
任何创新,都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互相交替、互相补充,互相结合的结果。
一般是先用求异思维展开思路,提出不同的设想,方法结论,然后用求同思维去论证。
所以发展创新思维必须在培养求异思维的同时培养求同思维,而重点是求异思维能力。
(3)使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逻辑分析步骤而迅速地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
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在创造活动中,直观思维和分析思维是交替进行,相互补充的。
一般是先直觉思维,然后用分析思维论证,所以发展创新思维必须在培养直觉思维的同时,培养分析思维,而重点是直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模仿学习、接受性学习不同,是在学习中自己独立地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思想,一个新的制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则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那么教学改革的重点就理所应当的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意义深远。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更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了前辈们所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语文学科,我认为在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上,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是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壁’”这一节中,说到“我”以为伯父鲁迅先生的鼻子又扁又平是因为碰到了墙上的缘故。
对五年级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也只能理解成是天太黑了,看不见路,不小心碰到了墙上,撞扁了鼻子。
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再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一个答案就在他们心中成形了。
试想一下,当时的黑暗社会不就像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吗?让人觉得那么无助,那么压抑!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理解的基础之上,再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把“碰壁”的意思理解正确,并且会记得十分牢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多元化教学资源: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 创新性作业:布置创新性作业,如让学生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绘制漫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5. 开展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如创新竞赛、科技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6. 教师创新示范: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自己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
7. 评价创新成果: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通过以上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 、借用插图 ,训练朗读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 使学生具有独立 阅读 的能力 , 注重情感 体验 , 有较丰 富的积 累,形成 良好 的语感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
裸露的 山坡:看着斧头带来的栋栋新房,村 民们那 高兴 的场面 。这样 的训练 , 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让学生真正体现作者 作画的意图和情 感,进一步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五、妙用插 圈。提高表达能力 说话训练是 开启学生思想之 门,引导学生发展之欲 的 “ 总枢纽 ”。 《 语 文课程标准》指 出: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 书编者 、文本之 间对话 的 过程。”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 感受的重 要平 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 的有效 载体,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 强有力的兴奋剂。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 知 识 有 限 , 他 们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感 受和 理解 往 往 是表 层 的 。 阅读 表 达 常 出现 言 不 由衷 、 词 不 达 意 的 现 象 。 课 堂 上 教师 要 善 于利 用 插 图创 设 生 活 化 的教 学 情 境 , 让学生身临其境,在 “ 自由的氛 围”中 自由地发挥 、自由地表达。 如 《 再见了,亲人》一课有两幅插图,描绘的是 1 9 5 8年 最 后 一 批 中 国人 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 国人民依依惜别 的感人场面 。这样 的插 图 是一个很好的创设情境的依托。在与 “ 大 娘 、 小金 花 、大 嫂 话 别 ”后 ,我 引导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 的神情 、动作 、姿态 , 假设 自己就是图中的一位朝鲜人民,或者是志愿军 战士,想象他 ( 她 )会怎么 与亲人话别。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 来,话匣子也打开 了。有感谢朝鲜人 民对 自己无微不至地关怀的,有通过 日常点滴小事谈起对亲人 的不舍 ,有孩子激动 地着要留住志愿军爸爸……淋漓尽致 地深情表 达,既加深 了学生对 图意 、课文 的理解,又锻 炼、提高 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 插 图 的作 用 远 远 不 止 这 些 。 当然 ,插 图 只 是 教 学 的辅 助 手 段 , 要 注 意 在 课堂教学中不能 以插图代替对文本的研 读。插图教 学同样 需要学 生结合文本去 体验、领悟,并作出 自己的解读。同时,插 图只是一个 瞬间的画面 ,而文本有 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在研读 中去对话 , 领略其 中真挚的情感、独到的见解、 个性化的语言等。插图教学是文本教学的一种催化剂 ,是一种教学契机 ,作为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也可称作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
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教学,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氛围,提供学生创新空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创新动机有着无形的推动力。
学生能在较好的氛围下,坦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易于联想,自由、积极地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发现自信,激发创造求新的动机。
因而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学习《荷叶伞》时,当小鱼、蜻蜓、青蛙躲到荷叶姐姐下面时,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是她们中的一位,会对荷叶姐姐说什么?”一个学生说:“如果我是小鱼,一定会说:‘谢谢你,荷叶姐姐!’”我赶紧鼓励说:“你这条小鱼可真有礼貌啊!蜻蜓、青蛙一定都会向你学习的。
”接着学生发言更踊跃了:“荷叶姐姐,你淋着雨,冷吗?”“荷叶姐姐,把我的纱巾给你围上吧。
”“荷叶姐姐,我给你唱支歌吧!”……学生在鼓励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课堂环境的民主、和谐,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从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二、诱发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之所在。
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意识来自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老师都强烈意识到,学生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但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自信积极的心理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创新意识,我的看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时时进步的空间,并且不论学生进步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对学生都要保持了足够的耐心。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而愿意继续干下去,甚至喜欢上这种让自己不断有长劲的差使。
当这种进步持续的久了,学生努力学习也就成了习惯,学生的心理得极大满足,也就逐渐转化成学生强烈的自信心。
学生持久的自信,来源于他的不断进步。
学生虽然对某一项技能或者某一些事情做的很好了,但是总让学生维持在过去的水平上,就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持久的自信。
让学生始终处在不断进步过程中,是他们获得自信的最佳途径。
所以老师要极力培养学生的自信积极心理,利用自信积极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学生又有新的动力。
我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营造气氛,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谁愿意来帮助老师……”等等。
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老师真荣幸,老师发现xx的意见很独特。
”“老师真高兴,老师的想法与xx是一样的”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
形成师生问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学习气氛轻松活泼,学生不会感到压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积极的心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教师应充分信赖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稠密的学习乐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充分阐扬。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更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而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突出的方面。
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指的是一种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是对新事物、新问题以及新观点的积极接受和尝试,是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态度。
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则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创造性的表达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语文,愿意探究语文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文学作品以及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兴趣的培养,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提升。
只有经过全面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内心的创新意识。
三、倡导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表达的自由,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善于创造。
四、鼓励多样化的创新表达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创新表达,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艺术表达以及多媒体表达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唤起 想象来源 于生 活实 际 ,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但 教材 中 有 些 课 文 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相 隔 遥 远 , 山 村 、 海 、 林 如 大 森 等, 给学生 学习造成 了学 习障碍 , 学生 的思维受 到限制 , 象 使 想
力难 以 拓 展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注 意 选 择 适 当 的 教 学 方 法 来 唤 我
中“ 怜屐齿印苍苔 , 扣柴扉久不 开” 句时 , 发学生想象 : 应 小 一 启
所谓“ 白”是指作 品给读者 留下 的联想 、 空 , 想象 和再创造 的 空间 。在课堂教学 中, 合理 的利用这些“ 白” 空 发散学生的想象 ,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例如在教学 《 狐狸 和乌鸦》一 文, 我充分利用课文 , 学生在学 中思 , 让 思中疑 , 鼓励他们敢于超 出书本 , 超越教师 , 用发展 眼光去 发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 培养学生
吉 赫教 育
语 文教 雨 开
小学语文教 学 中如何培 养 学 生的创新 意识
福 建省 南安 市第一 实验 小 学 梁甘 玉
小学语文 的创新教育是根据语文学科性质 、 语文学习特点 , 凭借 教材 , 儿 童 习得 语 言 、 展 语 言 的过 程 中 , 发 学 生 的 创 在 发 激
以, 我们语 文教师 要鼓励学 生展 开想象 , 别是异 想天 开的创 特
造 想 象 ,如 今 学 生 的 生 活 学 习 空 间越 来 越 广 泛 ,不 仅 通 过 电 视、 书刊获得 信 息 , 可 以通 过 电脑上 网等 多种 途径 , 到许 还 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和谐氛围,挖掘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和谐氛围,是创新意识形成的保证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和谐、民主、活跃、宽松的氛围,它是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作为教师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趣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还可以是朋友,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其中,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二、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和谐的氛围后,教师可通过这种氛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发表不同见解,对日常事物、日常现象提出不同看法。
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考要细心体察,耐心、热情地诱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必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头脑机敏,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
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对国家有关文件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更加明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投入到语文创新教学中。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教育思想的树立当前,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一是要实现学生观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具有充分创造潜能的主体,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创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要适合学生这个主体。
二是要实现教学观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首席学习者。
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但其根本的改变,应该是把重心转向学习,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自身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
三是要实现教学价值观的转变。
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是以传授或获取知识的程度来评价。
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生获得的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评价时,要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发展、重创新转变。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变讲授为自主活动、集体讨论、学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配合协作。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这就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教师应认真地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减少统一,鼓励求异,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受,让他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等,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只适当地作些引导和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课堂教学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者设想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场景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象的故事、做一个手工制作、设计一则广告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外拓展1. 开展阅读俱乐部在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与同学共同交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感悟和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 参加语文创意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创意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创新的写作题材、形式和结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性格、情节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剧本表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家校合作1. 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批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2. 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会、读书分享、亲子绘画等,从而帮助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
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有位老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忽然有同学问:“老师,书上说‘小蝌蚪的尾巴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那么,它的尾巴到底什么时候不见了呢?”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独特角度总是出乎成年人的预料,看似天真的问题,却正体现了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
遇到这样的问题既不可能告诉学生具体的时间,因为小蝌蚪的尾巴从有到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慢慢脱落,又不能直白地向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因为如此虽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但同时亦抑制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以及好奇心。
这位教师很善于引导学生,首先表扬孩子提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题,随后,面向全体学生:“同学们,小蝌蚪的尾巴什么时候不见了呢?让我们在班上开辟一处‘生物角’养几只小蝌蚪,一起来观察他们、研究他们,好不好?”“好!”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更加明亮,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更加灿烂。
灵动的教学,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更加激起了孩子们渴盼探寻的求知欲望。
2 鼓励质疑问难,唤醒创新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思想内容的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笔者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当讲到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利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中等马分别对应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以两胜一负的优势赢了第二场的比赛时,许多同学提出疑问:难道齐威王就不知道要调换马的顺序吗?课堂生成的活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肯定了孩子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乘势反问:“那么,齐威王此时会否调换马的顺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围绕一篇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2)故事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故事创作,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背景、人物特征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提供多本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展现个人风格。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新意识。
6. 考虑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还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遍及学生教育的每一方面。
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新性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贪玩、爱动、好奇心又特别强,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想,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目前在很多学校中师生关系不是很好,有些教师动不动就嘲笑、讽刺、挖苦学生,有的甚至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一见教师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师生关系一直不好,甚至非常糟糕。
试想,在这种师生关系的班级中,又如何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实施?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弃传统中的“严师”的形象,更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教学活动氛围。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实施“表扬”政策,不仅对学习前列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表扬其比较优秀的方面,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每位同学都有其优秀的一面,或者说比较突出的一面,当我们在班级中进行点名表扬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上进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从而在班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与开展。
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灵活、丰富地教学,才更加容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教师差不多把课堂当作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场所,以为教科书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全部知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
而有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和想象。
这些教学中的弊端要进行改革,目前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弊端,创造更加适合于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停滞不前,不能老守着过去的讲义、教案,要在适合于现代化教学的方针下尝试性地进行改革。
真正地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把学生带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环境中,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去唤醒他们的思维意识,去维护他们的创新精神,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的求知。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农村教育,尤其现在的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
必须在新形势下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与时俱进,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前提下,首先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必须坚持以“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废除旧的教学模式,砍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能力,提高办学效益。
三、创造质疑情境,鼓励争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教师应提供质疑机会,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都是这个道理。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思维挑战性更强。
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知心朋友,努力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营造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白杨》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爸爸一手搂着一个
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已经对爸爸的思考做过了描写,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加上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实践证明,好奇是发明创造的巨大资源和动力,因为没有好奇,就没有求知欲,更没有创造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激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这种敢于接续发问的精神正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敏感地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循循善诱,不能仅停留在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而应该培养学生对事物继续研究的习惯。
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更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有利于发挥自我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创新意识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勇敢地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同时也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