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附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C。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项,没有运用排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
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情感。
“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后所观之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
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附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
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答:。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2.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
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
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白话译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念奴娇古诗词赏析
念奴娇古诗词赏析●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
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极其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这首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如今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
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
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
闲愁,是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
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
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建康府上元县西五里。
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
‘正因为如此,建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
但在辛弃疾看来,而今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
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建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如今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阅读答案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阅读答案篇一:武钢三中20届高三文科班古代诗歌泛读材料6武钢三中20届高三文科班古代诗歌泛读材料(六):吊古幽情武钢三中语文组邱翟滕王阁诗【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意】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
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
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①②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②衣冠: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大意】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望鹦鹉洲悲祢衡①【唐】李白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③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注释】①祢(mí)衡:东汉末名士,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
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
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厚葬其于鹦鹉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翻译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前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远山。
⑷玉簪螺髻: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
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
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
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
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
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附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2)简要分析词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怀。
(3分)[参考答案](1)用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
(1分)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
(1分)(2)借用典故,(1分)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决心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
(2分)【问题】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4分)2.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4分)【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词人一生自诩有报国济世之才略,并执著地追求人生理想,因此其词中时常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闷抑郁和悲愤。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词的上片先写秋景,由水到山,景中含情。
登上建康的赏心亭,可以遥望江北,而江北在当时已经沦陷,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回之地。
因此,那“千里清秋”之“楚天”、“水随天去”之“水”、“献愁供恨”之“遥岑”都是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的美景。
开头两句,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而开始抒情。
正在作者愁恨之时,又见夕阳西下,又闻孤雁声声哀鸣,不禁触发了作者的之情。
那“落日”是南宋没落的象征,而那“断鸿”则是作为“江南游子”的作者的写照既然北伐无望,既然漂泊太苦,你干脆闲居归隐,做一个自在散人罢了,何苦还要苦苦挣扎?可是,如果有此想法,那就不是辛弃疾了。
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心中充满无限悲愤。
他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它已许久没有出过鞘了,作为“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聊以发泄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之气。
只是,拍遍了栏杆,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几句直抒胸臆,以典型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看“吴钩”,唐朝李贺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句,“吴钩”已成为驰骋疆场,报国的精神象征。
第二个动作是“拍栏杆”,据载,刘孟节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借发泄心中激愤。
这两个动作把作者的失落、痛苦、愤恨等多种情绪表现得极为透彻。
下片连用历史典故,直接抒情言志。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引用晋人张翰(字季鹰)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的故事。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原文、赏析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原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
词人在一次登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注释鉴赏及赏析答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注释鉴赏及赏析答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朝: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古诗简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翻译/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辛弃疾词二首比较阅读答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两句,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极目远望,秋色无边无际,浩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天水交融,气象壮观,笔力遒劲,显出时写出江南秋季阔达高远的特点。
B. 下面“遥岑远目”三句,是写诗人举目远眺层叠的故乡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C. “落日楼头”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夕阳快要西沉,也有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仿佛自己就是失群的孤雁,表达了飘零、孤寂的心境。
D.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写诗人极度郁闷中只好欣赏自己的宝剑、拍遍栏杆以解乡愁。
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有家难回的无奈,与下片“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相呼应,表达世无知己,没人领会、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愤。
2. 辛弃疾词善借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栏杆拍遍”,借用“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常常以手拍栏杆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的典故,把作者无人理解、思乡难归、的压抑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B.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借用“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的典故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愿意效仿季鹰弃官回家。
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用“三国时许汜向陈登求田问舍被陈登冷淡,向刘备问原因又被刘备讥讽”的典故,表达自己此时意欲归隐,担心会被刘备那样的大志之人看不起的进退两难的犹豫之情。
刘过《念奴娇 留别辛稼轩》阅读答案及赏析
刘过《念奴娇·留别辛稼轩》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留别辛稼轩刘过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
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
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
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注]刘过:南宋词人,屡试不第,漫游于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布衣终身。
(1)怎样理解“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的内涵。
(5分)(2)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的?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这几句词从反面落笔,说明他之所以怀才不遇,既不在于他没有文才,不能向皇上奏献辞赋,也不在于他不能“上书北阕”,陈述治国安邦之策,而在于皇帝不赏识他。
“我自匆忙”说明怀才不遇,“天未许”说明皇帝不赏识。
“赢得衣裾尘土”描述了失意后的窘迫。
(2)开篇明确提出归隐之难:天下之大,无处容身。
想要归隐,却没有功劳,何来身退?虚实结合,“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是虚景,将虚景与心中渴望归隐的实情结合起来。
结尾运用张翰的典故,表示自己决意归隐,颐养心性。
[赏析]题目“留别辛稼轩”,可提供如下信息:曾与辛弃疾在一起,这时候要离开了。
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中宜别后思念之情。
(不过,本词没有,只是发牢骚)如果有什么与辛弃疾相同或相似的志趣,则会抒写出来。
前三句,“乾坤”就是世界。
“著身”就是托身。
这三句的意思是,我知音很少,就算世界很大,我又到托身于何处呢?这句话突出了两个意思,一,辛弃疾就是他的知音,两人有着共同的思想感情。
二、辛弃疾这里就是他的托身之处。
在辛这这里,他感到平安喜乐,其他的地方,于他而言,都是未知数。
一方面表达了与辛弃疾相聚的喜悦,一方面又表现了自己缺少知音、无处托身的苦恼。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
【高中古诗词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答案
阅读辛弃疾的《水龙歌唱登健康心赏亭》,回答问题。
(5分)水龙歌唱,登上健康心赏馆。
秋高气爽的时候,辛弃疾离楚天千里。
水随天而去,秋无边。
远处的岑和远处的眼睛用玉簪和发髻表达悲伤和仇恨。
夕阳塔的尽头,是断裂的红漓江的声音
阅读
辛弃疾咏水龙
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
(
五
分)
水龙歌唱·邓健康心赏馆
辛弃疾
秋天,水与天同行,秋天是无边无际的。
远处的岑和远处的眼睛用玉簪和发髻表达悲伤和仇恨。
在夕阳的楼顶,在断红的声音中,游荡在江南的孩子们。
吴狗看了看栏杆,把它拍了个遍。
没人会看到。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的眼泪?
(
一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
分)
(
2
)本文简要分析了词中划线句的表达方法和思想。
(
3
(分钟)
参考答案:
十七
.(
一
)用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
(
一
分)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
(
一
分)
(
2
)借用典故(
1
这表明作者不愿意追求享乐,决心为实现拒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 2
(分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练习及答案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4分)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答:(4分)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4分)2.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4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
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
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试题分析: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白话译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性默写1.《水龙吟》中,“,”是作者在赏心亭所见之景色。
2.《水龙吟》中,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3.《水龙吟》中,“,”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4.《水龙吟》中,“,,”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壮志难伸的游子形象。
5.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理解,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里所写:“,,,”。
6.当代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篇名取自《水龙吟》中诗句“,,,”。
7.辛弃疾在《水龙吟》词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8.刘备批评许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9.《水龙吟》中,“,,”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10.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中体现为:“,,?”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义近而呼应。
1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水龙吟》中的“,,”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12.《水龙吟》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13.《水龙吟》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诗句是: ,,。
14.《水龙吟》中,“,,”运用传统意象“落日”和“鸿雁”抒发了游子之愁。
15.《水龙吟》中,词人表示不愿学为家乡美食而归隐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16.《水龙吟》中,用典表现自己对朝中小人的不满的句子: ,,。
17.《水龙吟》中,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归隐)的句子: “,,?18.《水龙吟》中,用典表现自己对时局、国势关注并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 ,,。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翻译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翻译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宋代〕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
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
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
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
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
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
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登赏心亭①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①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登赏心亭①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陆游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
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
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14.下列对上面陆诗辛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陆游诗的首联写出蜀栈秦关空间之远,路途之险,但作者却乘兴东游,心情愉悦。
陆游诗的颔联连用两个叠词,写出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烘托出诗人低沉、凝重的心情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登赏心亭①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辛弃疾词中的“落日”与陆游诗中的“黯黯江云”均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
辛弃疾词的上阕从上、下、远、近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
辛弃疾词的下阕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
15.两首诗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AE解析:A.“岁月遒”说的是时间之长,而非空间之远。
E.用许汜、刘备的典故是表达自己不愿做那种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运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才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
15.相同点:都表现出作者渴思报国,而又志不得酬的悲愤。
不同点:陆游以对比手法为主,以“兴”起,以“忧”作结,感情如起伏的波澜,更富曲折变化,而辛弃疾词则以用典手法为主,以“愁”“恨”贯穿始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建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几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特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8.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分)9.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8.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
(1分)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o(2分)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二(2分)9.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
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极其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这首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如今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
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
“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
“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
“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
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建康府上元县西五里。
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
‘“正因为如此,建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
但在辛弃疾看来,而今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
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建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如今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
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感叹。
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
而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上片十句侧重于吊古伤今。
下片十句则侧重于表现词人志不得神、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下片亦分三个层次,前五句为一个层次,是曲笔。
次三句为一个层次,是直抒胸臆。
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是比喻。
各层次的笔法虽不相同,但能相辅相成,浑然符契。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等典故。
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国之心使其尽小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
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受谗被疏远。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
桓伊擅长弹筝,他为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泪下沾襟。
孝武帝亦颇有愧色。
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
“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事。
当捷报传到建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
他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
别人问他战况时,他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
”这段历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
可是,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辛弃疾为词气魄不亚于东坡,但这里却屡用喻指,语含讥讽,可见长期的压抑使之极度愤懑,而面对现实除了无奈更别无他法。
“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宝镜”,唐李浚《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
刘熙载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艺概。
词曲概》)的确,“宝镜”三句,感情基调虽然悲愤沉郁,但词句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最后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
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
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
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
《宋史》本传称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即说明辛词此类作品的豪放风格。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词章。
乾道四年或五年(1168或1169),作者登上赏心亭,写了这首词,送给史致道。
词中感慨很深,虽是吊古,实是伤今。
上片以危楼所见的山川形胜,斜阳归鸟,引出兴亡满目的感慨。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起句作者就以突兀之势,点明牵动他感情起伏的因由。
登上高楼,下临秦淮,遥望远处的长江,使他想起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
他以引而不发的笔触,暂不点明什么原因“赢得闲愁千斛”,使读者揣测、捉摸不定。
以“闲”字点“愁”,意欲说明他的愁闷是孤独、空虚的,又以“千斛”言其分量之沉重,给人以重压之感。
从而,造成一种悬念,迫使读者跟踪追索,非得读下去不可。
“虎踞龙蟠何处是?”建康,形势险要,早有“龙蟠虎踞”之称。
据《金陵图经》记载,三国时诸葛亮曾评论金陵的地理形势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
”作者却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加重了感情的负荷。
回答是:“只有兴亡满目。
”昔年在此建都的六朝,都已覆亡,留下的只是一些朝代兴废的痕迹,不胜盛衰之感。
句意来自李商隐《咏史》诗:“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接着,作者描绘眼前景物:“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柳荫下的斜阳,大河两岸寻找归宿的飞鸟,树林里的风声,苒苒西去的孤帆,触人愁肠的舟笛声……这些形象,在人们仰俯之间,就要逝去了!这一组飘忽的景物,触动了作者翻滚的思绪,从而,加深了那种吊古伤今的感情。
上片是虚笔,给读者一些形象暗示,下片作者用历史故事,抒发和表达作品的思想情绪。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安石,是东晋名将谢安,他统率八万兵力,迎击号称百万大军的苻坚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
但是,谢安有过一段不得意的历史,曾被奸佞构陷,皇帝不信任他。
有一次东晋孝武帝召宴,谢安在场。
一位叫桓伊的人弹筝唱歌,唱的是曹植的《怨诗》,其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替谢安表忠心。
于是,谢安触景伤怀,忍禁不住落下泪来。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淝水之战时,谢安的儿子谢石和侄子谢玄,率兵迎战,当捷报传来时,谢安与客人下棋,他十分从容的说:“小儿辈遂已破贼。
”由于被皇帝猜疑,不为世用,只有在棋局中打发日子,忠信见疑,不为世用,如今辛弃疾的境遇,与当年谢安的处境,是有相似之处的。
胸怀大志,又是栋梁之才,归宋六年一直得不到重用。
所以,与听哀筝而落泪的谢安发生共鸣。
接下来:“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感情的负载就沉重了。
“宝镜”,有人解释为“月亮”。
李浚的《松窗杂录》载:“渔人于秦淮得古铜镜,照之尽见脏腑……”在这里,作者所指,应是那面古铜镜。
因为辛弃疾从沦陷区归宋,被视为“归正人”。
“归正人”受歧视,被怀疑有异心。
所以,作者登临赏心亭,面对秦淮河,便想起秦淮渔人那面宝镜来了。
他恨不能得到“宝镜”,以明心曲啊!现在呢?宝镜寻不到——无法表明心迹,而年纪却快老了(碧云将暮),更无人来一起饮酒消愁。
结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两句是说:从赏心亭远望,江头风大浪险,有使房屋倾倒之势。
这里暗喻国势危急,是点睛之笔。
姜夔说:“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
”这个结尾,突兀而又有余意,耐人寻味。
从这首词作来看,辛弃疾的艺术个性已经形成。
他以沉郁悲壮的音响,热烈豪放的气势,走上词坛。
抒豪情、叙壮志,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象这样的一支曲子词,就是一支救亡曲!(贺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