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见穴位及急救
针灸针灸的急救取穴
针灸针灸的急救取穴
昏迷时针刺急救治法:
1.针人中:人中分三段,向上斜刺,刺下2/3处,or用指甲向上推按;
2.十宣放血:一把抓握住病人五指,快速刺破五指,用力一挤出血;
3.刺十脚趾尖,如上放血;
4.针涌泉:握住脚,脚底人字头处,1.5寸针下针;
5.百会放血:病人仰卧,头置于床沿外;
!百会穴:两耳尖线与鼻尖向后线的交点,向后约半寸,凹陷处;
放血时病人觉得清凉,凉到眼睛,即睁眼,凉到脚则脚能动;
流鼻血不止:
6. 针天府:直刺,对称治疗,左流血刺右边,右边鼻孔流血刺左边,外伤、内伤、鼻渊癌等流鼻血皆可止血;
7. 加刺侠白:天府下1寸,辅助天府,加强效果,若刺天府流鼻血不止,则加刺侠白,距离差1寸的穴位有互相辅助的功能;
!突然流鼻血,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为正常现象,可不予止血处理,会流鼻血的小孩不会发高烧,14岁以上的突然流鼻血才需要治疗;
溺水昏迷:
8. 刺会阴穴:跪姿俯卧位,3寸针,向着心脏的方向,快速全部刺入会阴穴,病人口喷水即醒;
心痛(尤其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9. 心脏3针:巨阙、关元、天突,去心痛立竿见影,仰卧位,三针下后,心气会向后走,聚集到第十椎下(第十一椎上),再于第十椎下针刺,导出气即可;
孕妇昏倒:
10. 刺巨阙:孕妇,因胎儿气上冲使妇人晕倒,可针刺巨阙,下1寸左右即可。
!以上所有方法非专业人士请勿操作,除非万不得已,千钧一发!。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5寸,禁灸。
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12. 地仓: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14.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穴位急救小常识
穴位急救小常识一、引言穴位急救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穴位急救小常识,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穴位急救小常识1. 头部急救穴位-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尾端外侧凹陷处,适用于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
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适用于缓解头晕、失眠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百会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2. 面部急救穴位- 鱼腰穴:鱼腰穴位于眉毛上方,适用于缓解眼睛疲劳、鼻塞等症状。
用手指轻轻按摩鱼腰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 颊车穴:颊车穴位于耳垂下方凹陷处,适用于缓解面部神经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手指轻轻按摩颊车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3. 胸部急救穴位- 逆流穴:逆流穴位于胸骨上方凹陷处,适用于缓解胃痛、胸闷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逆流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下方凹陷处,适用于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4. 腹部急救穴位-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脐下四指宽的位置,适用于缓解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中脘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适用于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关元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5. 肢体急救穴位-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肘内侧凹陷处,适用于缓解胸闷、气喘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曲池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足背上凸的肌肉部位。
适用于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持续数分钟。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穴位急救时,应用力适中,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伤害。
2. 对于不熟悉穴位的人群,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
3. 穴位急救只能起到辅助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替代正规医疗。
4. 对于严重疾病或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四、结论穴位急救小常识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自救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缓解一些常见症状。
针灸常用腧穴
针灸常用腧穴1.尺泽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外感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③手腕痛【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③外感发热,掌中热。
【操作】直刺0.5~0.8寸。
5.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③指肿,麻木;④中暑,发热。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耳聋、青盲、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等五官病证;②热病、昏迷;③手指麻木【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8.手三里【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合穴【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手臂肿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④风疹、瘾疹、湿疹等皮肤科病证;⑤腹痛、吐泻、痢疾等肠腑病证;⑥头痛,眩晕;⑦癲狂等神志病。
【操作】直刺1~1.5寸。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急救穴位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特定的身体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救
治伤员的一种急救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的外侧凹陷处,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
等症状。
2. 颈动脉窝:颈动脉窝位于颈侧,夹在颈动脉和喉咙之间,按压颈动脉窝可以
迅速止血。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的上缘凹陷处,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晕等症状。
4.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的凹陷处,按压肩井穴可以缓解肩周炎、肩
颈痛等症状。
5. 心包经穴:心包经穴位于手掌心,两手中指指尖相对的凹陷处,按压心包经
穴可以缓解心悸、焦虑等症状。
6.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的尺侧,按压劳宫穴可以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7.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与胫骨之间,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
解经期不调、腹痛等症状。
8.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背痛、颈
椎病等症状。
9.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髌骨上方突起的地方,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10.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后方凹陷处,按压大敦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以上是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按压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食指或中指适当施力,每次按压约10-30秒,每天可按压2-3次。
然而,急救穴位只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救治方法,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穴位急救操作方法
穴位急救操作方法
穴位急救操作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急救方法,可以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缓解或治疗急性病症。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急救操作方法:
1. 头部穴位急救:
- 睛窗穴:位于两眉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和鼻塞等症状。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的凹陷处。
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和心悸等症状。
2. 面部穴位急救:
- 耳门穴:位于耳朵前缘的凹陷处。
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牙痛、面瘫和口腔溃疡等问题。
- 太阳穴:位于眉弓与颧骨最高点的凹陷处。
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和口干等症状。
3. 上肢穴位急救:
- 内关穴:位于手腕两根手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该穴位可以缓解心悸、胸闷和恶心等症状。
- 曲池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手掌侧缘连线的中点处。
按揉该穴位可以缓解胸痛、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4. 下肢穴位急救:
-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尖与脚背小趾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该穴位可以缓解腹胀、腹泻和月经不调等症状。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脛骨外侧突起下三横指处。
按揉该穴位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痛和胸闷等症状。
请注意,穴位急救方法应该在熟悉操作方法的前提下进行,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穴位急救小常识
穴位急救小常识穴位急救小常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解除痉挛等急救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急救小常识,供参考: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眼部疼痛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2. 鼻根穴:鼻根穴位于鼻子两侧的凹陷处,按压鼻根穴可以缓解鼻塞、流鼻血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鼻根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与胸椎第一椎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大椎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4. 太乙穴:太乙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关节外侧突起的凹陷处,按压太乙穴可以缓解胃痛、胸闷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太乙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5.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关节内侧突起的凹陷处,按压曲池穴可以缓解呕吐、反酸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曲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6.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头上方的凹陷处,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解痛经、失眠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7.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口干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合谷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8.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后侧,耳垂下方的凹陷处,按压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痛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风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以重复多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急救小常识,按压穴位时要注意用力适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一、偏头痛:(1)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1)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 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3 肩痛(肩髃、外关)4 背痛(天宗)三、中风(中经络):(1)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13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中风(中脏腑):(1)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四、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实证:(1)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 1 风寒(风门)2 风热(大椎、曲池)3 痰热(丰隆)4 喘甚(天突)虚证:(1)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2 肾气虚(阴谷、关元)五、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1)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
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
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或或气端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龙颔、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九窍。
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
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引言概述: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掌握常用的急救穴位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帮助,救治伤员。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知识。
一、心包穴位:1.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1.2 太渊穴:位于胸骨下方,第四肋间隙。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脏病突发引起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1.3 鱼际穴:位于手掌中央,拇指与食指之间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悸、心跳过速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穴位:2.1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突发性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中府穴:位于胸骨上方,第一肋间隙。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哮喘、咳嗽等症状。
2.3 侠白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突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三、循环系统穴位:3.1 曲池穴:位于肘部内侧,肘尖直下三寸。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悸、心慌等症状。
3.2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悸、心跳过速等症状。
3.3 陷谷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拇指腹侧的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四、消化系统穴位:4.1 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线上,脐中上三寸。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急性胃炎、胃痛等症状。
4.2 太溪穴:位于脚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急性胃炎、胃胀等症状。
4.3 大横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急性胃炎、恶心等症状。
五、神经系统穴位:5.1 百会穴:位于头部,枕骨与颈椎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5.2 风池穴:位于颈部,头发生长的后方两侧,颈椎横突下方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5.3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
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结论:急救穴位的掌握对于提供紧急救助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其中包括心包穴位、呼吸系统穴位、循环系统穴位、消化系统穴位和神经系统穴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在急性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或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缓解症状、救治生命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额骨和颧骨交界处,是头部急性疼痛和头晕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轻揉太阳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头痛和头晕的症状。
2. 耳尖:位于耳朵的尖端,是心梗和心绞痛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尖,轻轻按压,每次约2分钟,可缓解心绞痛和心梗的症状。
3.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7椎骨棘突下方凹陷处,是心脏骤停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椎穴,每次约2分钟,可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4. 颈椎穴:位于颈椎第2、3椎骨棘突之间,是突发性高血压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颈椎穴,每次约1分钟,可降低血压。
5.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脊柱之间凹陷处,是胸闷、气喘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肩井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胸闷和气喘的症状。
6. 大横穴:位于手背掌骨与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是呕吐、恶心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横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7. 中脘穴:位于腹股沟中央,是腹痛、腹泻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中脘穴,每次约2分钟,可缓解腹痛和腹泻的症状。
8. 神门穴:位于手腕背侧,两根桡骨之间的凹陷处,是晕厥、昏迷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神门穴,每次约1分钟,可恢复意识和缓解昏迷。
以上介绍的急救穴位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应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
在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急救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了解常用的急救穴位对于应对突发状况,如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太阳穴是人体上最为常见的穴位之一,刺激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眼部疼痛等症状。
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2. 翳风穴(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翳风穴是急救中常用的穴位,刺激翳风穴可以缓解心绞痛、胸闷等症状。
可以用手指按压翳风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3. 风池穴(位于颈部后侧,颈椎第一椎骨与第二椎骨之间):风池穴是缓解颈部疼痛、头痛、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可以用手指按压风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4. 人中穴(位于上唇中央凹陷处):人中穴是缓解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的穴位。
可以用手指按压人中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5.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与胸椎第一椎骨之间):大椎穴是缓解头痛、颈部疼痛、肩周炎等症状的穴位。
可以用手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6.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是急救中常用的穴位,刺激合谷穴可以缓解胸闷、呕吐、心悸等症状。
可以用手指按压合谷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缓解症状。
以上介绍的急救穴位仅供参考,刺激穴位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如果遇到严重的突发状况,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寻求医疗救助。
请注意,本文仅为提供常识性知识,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
针灸解救穴大全
针灸解救穴大全中国民间医学网国学文化太美今天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01—针灸解救穴大全学习中医针灸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事故的处理,注意事项及针灸禁忌等,一些因误针引起的特殊现象与解救方法学了还是有用的。
1、神阙穴:误针时发生睾丸剧疼,可急刺命门穴以救之,下针时针尖微向上,捻到不可再进为止,卧针约一分钟左右,然后轻摇针柄约十秒钟,将针提至皮下,向左右个斜刺五分,微微捻动,待睾丸不疼再出针。
2、横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尿闭,急针涌泉穴以救之,刺入五分深,卧针半分钟,然后用手捻动一分钟,待患者有尿意时出针。
3、水分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肿胀,宜针刺肓俞穴和天枢穴以救之,应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刺约一寸五分深相间的捻转与卧针,没捻转半分钟提出六分,卧针片刻再捻,以肿消为度;又,水分穴误针时,还可能出水不止,可用真血竭末敷在水分穴上,没有真血竭时,可用中国槐花末代替。
4、气冲穴:误针有时会发生疝气坠胀,急刺丰隆穴救之,针入一寸用旋捻法,先用拇指向内捻转,半分钟后提出五分,再向外捻动约半分钟再行刺五分,旋即出针。
并嘱咐患者静卧一会,疝气坠胀即止。
5、血海穴:针刺过深时易发生晕厥,宜急将针提出少许,并另针足三里以救之,针入五到八分深,入针后先左捻行振针法,立即出针患者当可醒,血海穴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发生周身震颤,可将针提出少许,急针对侧曲池穴,同时按压小海穴即止。
6、箕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足部运动不自如或大便秘结,宜针刺腹哀穴以救之,刺入一寸五分,卧针半分钟,然后向左捻动九次,向右捻动六次,即出针。
7、灵台穴:误针有时会发生手足不调,针刺委中穴以救之,针刺一寸向外侧捻转,并上下提插七次出针,即可恢复正常。
8、承灵穴:误针会发生晕厥,不省人事,急刺肾腧穴以救之,针入一寸五分深,急退皮下再进如前,又急退之,进时向左捻转,退时向右捻转,进退约七八次,即可醒。
9、颅息穴:误针时则耳痛耳鸣,急针阳池穴以救之,针入三分向内侧捻转,约十秒后出针。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解救生命等急救措施。
了解常用的急救穴位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稍微凹陷的位置。
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太阳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次持续1-2分钟。
2.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口唇中央下方凹陷的位置。
按压人中穴可以缓解心慌、晕厥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每次持续1-2分钟。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突起下方凹陷的位置。
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持续1-2分钟。
4.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指关节连线的中点处。
按压劳宫穴可以缓解心慌、胸闷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劳宫穴,每次持续1-2分钟。
5.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突出的骨头上。
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腹痛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持续1-2分钟。
6.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合谷穴,每次持续1-2分钟。
7. 胸骨下缘:胸骨下缘位于胸骨最下方的凹陷处。
按压胸骨下缘可以缓解心慌、胸闷等症状。
用掌心按压胸骨下缘,每次持续1-2分钟。
8. 气海穴:气海穴位于脐中下方的凹陷处。
按压气海穴可以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
用拇指按压气海穴,每次持续1-2分钟。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但请注意,在紧急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是最重要的。
急救穴位只是暂时缓解症状的方法,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务必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位置,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赶到并提供专业的救治。
针灸急救
十二常见急诊针灸治疗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
一、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如下: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
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
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手法:上穴均用毫针捻转补法施治,针时嘱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
针入穴后,则结合呼吸补泻,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针下,如此7呼。
一天一次,共治5次为一疗程。
二、虚脱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如下: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
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
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
三、癫痫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
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两种类型。
小发作的症状常类似晕厥,发作时间短暂;大发作时,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声,继而跌扑昏倒,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及全身青紫,有的发作后即呈昏睡状态。
治疗本病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腰奇穴。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伤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穴强捻转刺激。
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
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穴,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穴,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穴,得气后酌情留针,如此每周针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红润,身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暂停针。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发生时,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按压或者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和救助生命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与耳垂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部疲劳等症状。
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2. 耳郭穴:耳郭穴位于耳廓上方的凹陷处。
按压耳郭穴可以缓解晕车、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郭,轻轻按压,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与胸椎第一椎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病、肩周炎和头晕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4.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下唇中央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人中穴可以缓解口腔溃疡、牙痛和口臭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5. 颧骨下穴:颧骨下穴位于颧骨下方的凹陷处。
按摩颧骨下穴可以缓解眼睛疲劳、眼干涩和近视等症状。
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按摩颧骨下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重复数次。
6. 心包六穴:心包六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手掌中央的凹陷处。
按压心包六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心包六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重复数次。
以上介绍的急救穴位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还有许多其他的穴位可以用于急救。
在实际急救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者按压。
同时,急救穴位的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者过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急救穴位的按摩或者按压只是急救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救治。
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匡助。
同时,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穴位按摩或者按压时,应注意自身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按压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急救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眉弓外侧的凹陷处。
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部不适等症状。
2. 额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发际线与中线的交点处。
按压额部百会穴可以缓解头晕、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3. 鼻根穴:位于鼻子与眉毛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鼻根穴可以缓解鼻塞、流鼻血和鼻炎等症状。
4. 颧骨下颌角穴:位于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上的凹陷处。
按压颧骨下颌角穴可以缓解牙痛、口腔溃疡和颌面肌痉挛等症状。
5. 颈部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的凹陷处。
按压颈部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痛和肩颈疼痛等症状。
6.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旁缘的凹陷处。
按压肩井穴可以缓解肩周炎、肩颈疼痛和手臂麻木等症状。
7. 心口穴:位于胸骨正中央的凹陷处。
按压心口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和焦虑等症状。
8. 腹部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的凹陷处。
按压腹部关元穴可以缓解腹痛、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9. 手腕合谷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拇指掌侧的凹陷处。
按压手腕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口腔溃疡和胃痛等症状。
10.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骨突下四指宽的凹陷处。
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按压穴位时要轻柔而有力,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此外,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建议及时就医。
急救穴位只是一种辅助的急救方法,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急诊常用急救穴位
1、水沟(Shuǐgōu)督脉上【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2、合谷(Hégǔ)手阳明大肠经上【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3、足三里(Zúsānlǐ)足阳明胃经上【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
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涌泉(Yǒngquán)足少阳肾经上【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
【操作】直刺0.5~1寸。
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5、内关(Nèiguān)手厥阴心包经上【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6、十宣(Shíxuān)经外奇穴【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急救穴位是急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按摩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提供急救匡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
一、颈动脉窝
1.1 位置:颈动脉窝位于颈部,颈椎横突下方凹陷处。
1.2 作用:按摩颈动脉窝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1.3 操作:用手指按压颈动脉窝处,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缓解症状。
二、合谷穴
2.1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2.2 作用: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2.3 操作:用拇指按压合谷穴处,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缓解症状。
三、涌泉穴
3.1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趾缝处。
3.2 作用: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昏厥、呼吸难点等症状。
3.3 操作:用拇指按压涌泉穴处,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缓解症状。
四、太冲穴
4.1 位置: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趾缝处。
4.2 作用: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4.3 操作:用拇指按压太冲穴处,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缓解症状。
五、命门穴
5.1 位置:命门穴位于腰部脊柱旁开3横指处。
5.2 作用:按摩命门穴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5.3 操作:用手掌按压命门穴处,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缓解症状。
总结:急救穴位按摩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按摩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提供有效的急救匡助。
熟练掌握以上常用的急救穴位,对于急救工作将大有裨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 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 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 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 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 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 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 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 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 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 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 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 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 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 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 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 趾外侧端。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 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 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
十 四 经
手太阴经 手三阴经 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足太阴经
足三阴经
十 二 经 脉 手三阳经 阳经 足三阳经 奇 经 八 脉 任脉
足少阴经
足厥阴经 手太阳经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足太阳经 足少阳经
足阳明经
督脉
十四经循行分布图
四、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二)走向、交接、分 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 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 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GV20)。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 处的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 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 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1.3 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 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 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 1.5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 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 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 至 腘窝中(委中穴UB40)。 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 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 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 GB30),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 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 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 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 (隐白穴),沿内侧赤 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 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 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 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 前缘,进入腹中,属脾, 络胃。向上穿过膈肌, 沿食道两旁,连舌本, 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 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 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针 灸
针灸的作用
脏腑器官功能
改 善
针 人体 灸
提 高
经络、腧穴
自 稳 态
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节
经络系统
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
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 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 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二、功能: *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 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抗御外邪,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三、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 阴维脉、 阳维 脉、 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络脉 :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各 分出一支 别络,再加上 脾之大络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 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 脉络),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 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 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 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 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 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 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 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 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 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 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 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 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 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 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 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耳屏前,张口即现) 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 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 (睛明穴B1:旁0.1寸), 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分布规律
3、表里络属关系
4、流注次序
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循行部位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在头面部的循行分布
经 络 的 循 行 分 布 ( 头 面 部 )
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部位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 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 于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