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解剖学填空题word精品

合集下载

(完整版)腧穴总论习题及答案_经络腧穴学

(完整版)腧穴总论习题及答案_经络腧穴学

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载的经穴名有()A. 341 个B. 354 个C.349 个D.361 个E.365 个2.《针灸逢源》中所载的经穴名有( )A. 349 个B.354 个C.361 个D.345 个E.365 个3.《内经》中所载的经穴数名约为( )A. 365 个B.354 个C.359 个D.160 个E.361 个4.《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经穴名是( )A. 341 个 B .354 个C.349 个D.361 个E.365 个5.脐中至耻骨结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A.4 寸B.5 寸C.6 寸D.8寸E.9 寸6.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8 寸B.6 寸C.12 寸D.9 寸E.10 寸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 寸B.15 寸C.12 寸D.9 寸E.13 寸8.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8寸D.19寸E.13 寸9.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A.12 寸B.13 寸C.14 寸D.15 寸E.16 寸10.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2 寸B.15 寸C.13寸D.14寸E.16寸11.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 )A.8 寸B.9 寸C.10 寸D.11 寸E.12 寸12.天突至歧骨的骨度分寸是( )A.6 寸B.5 寸C.7 寸D.8 寸E.9 寸1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是 ( )A.14 寸B.15 寸C.12 寸D.13 寸E.10 寸14.胸剑结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A.4 寸B.5 寸C.6 寸D.8 寸E.9 寸15.两前额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8 寸B.6 寸C.12 寸D.9 寸E.10 寸16.腋窝极点至第 11 肋游离端的骨度分寸是( )A.10 寸B.15 寸C.12 寸D.13 寸E.10 寸17.耻骨结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A.14 寸B.15 寸C.18 寸D.19 寸E.13 寸18.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6 寸B.5 寸C.8 寸D.9 寸E.10 寸19.胭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 )A.14 寸B.16 寸C.18 寸D.19 寸E.13 寸20.三焦的下合穴在 ( )A.胃经上 B .胆经上C.膀胱经上 D .三焦经上E.大肠经上(二 )B 型题A.皇甫谧B.滑伯仁C.杨继洲D.王唯一E.高武1.《针灸大成》的作者是()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3.《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A.16寸B.17寸C.18寸D.19寸E.13寸4.耻骨结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5.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6.胭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A .肝经B .肾经C.胃经D.膀胱经E.胆经7.胃的下合穴位于()8.小肠的下合穴位于()A.12个B.15个C.16 个D.18个E.20 个9.络穴共有 ( )10.郄穴共有 ( )A.滑伯仁 B .皇甫谧C.杨继洲 D .李学川E.徐凤11.《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 )1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13.《针灸逢源》的作者是 ( )A.12 寸B.15 寸C.18 寸D.19 寸E.13 寸14.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1 5.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16.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胃经 B .胆经C.膀胱经 D .三焦经E.大肠经17.胆的下合穴位于 ( )18.大肠的下合穴位于 ( )A.16个B.15个C.8个D.12个E.10 个19.八会穴共有 ( )20.八脉交会穴共有 ( )(三 )D 型题1.下列穴位中,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是( )( )A.腕骨B.水分C.合谷D.曲池E.少商2.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 )( )A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 .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3.下列特定穴中,散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 )A .五输穴 B.络穴 C.下合穴 D.募穴 E .交会穴4.下列穴位中,散布在躯干部的是( )( )A.原穴B.俞穴C.八脉交会穴D.募穴E.郄穴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所出为井B.所注为荥 C .所溜为输 D .所行为经E.所进为合6.下列穴位中,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是( )( )A.太溪 B.太渊 C.商阳D.三阴交E.百会7.骨度分寸为8寸的是( )( )A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 .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8.下列属特定穴的是 ( )( )A .奇穴 B.阿是穴 C.原穴 D.络穴 E .天应穴9.下列穴位中,散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是( )( )A.络穴 B .八会穴C.五输穴D.募穴E.原穴10.骨度分寸为12寸的是( )( )A .肘横纹至腕横纹B.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C.胭横纹至外踝尖D.胸骨上窝至胸剑结合E.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四 )X 型题1.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 )( )( )( )( )A .胸剑结合中点至脐中B.耳后两乳突之间C.腋前、后横纹头至肘横纹D.两乳头之间E.前两额发角之间2.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 )( )( )A .印堂至后发际正中为15 寸B .胭横纹至外踝尖为14 寸C.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18 寸D.脐中至耻骨结合上缘为 6 寸E.胸骨上窝至胸剑结合中点为9 寸3.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 )( )( )( )A.募穴 B .五输穴C.原穴 D .八会穴E.下合穴4.腧穴的分类可分为 ( )( )( )( )( )A.交会穴B.经穴C.奇穴 D .特定穴E.阿是穴5.属于特定穴的是 ( )( )( )( )( )A.五输穴 B .奇穴C.阿是穴 D .八会穴E.交会穴6.骨度分寸为8寸的是( )( )( )( )( )A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 .肘横纹至腕横纹C.脐中至耻骨结合上缘D.胸剑结合中点至脐中E.肩峰缘至后正中线7.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 )( )( )A .耻骨结合上缘至股骨内侧髁上缘为19 寸B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 13 寸C.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 寸D.耳后两乳突之间为8 寸E.腋窝极点至第 11 肋游离端为12 寸8.手指同身寸包含 ( )( )( )( )( )A .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 E .小指同身寸9.有固命名称和固定地点的是( )( )( )( )( )A.奇穴 B .阿是穴C.募穴 D .十四经穴E.交会穴10.属五输穴的是 ( )( )( )( )( )A.井穴B.输穴C.原穴D.下合穴E.经穴二、非选择题(一 )名词解说1.腧穴 2.十四经穴: 3.募穴:4.特定穴: 5.体表解剖标记定位法:6.八会穴7.骨度折量定位法 8.八脉交会穴 9.奇穴 10.指寸定位法(二 )填空题1.体的既是疾病的反响点,又是的施术部位。

腧穴解剖学完整版

腧穴解剖学完整版

《局部解剖学》习题第一章头部(一)名词解释1.局部解剖学2.眉弓3.翼点4.乳突5.头皮6.颅顶部的"危险区"7.海绵窦8.小脑幕(一)名词解释1.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

2.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3.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

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

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4.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

在乳突后部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时,应注意勿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5.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

6.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内积血或积脓时,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

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7.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8.是介于大脑枕叶与小脑上面之间由硬脑膜形成的一个呈水平位的拱形隔板,构成颅后窝的顶。

(二)选择题A型题1.翼点A.在顶、枕、颞、蝶骨连结处B.在顶、筛、颞、蝶骨连结处C.在额、顶、颞、蝶骨连结处D.在蝶骨小翼与额骨、颞骨连结处E.无上述情况2.眶下孔位于A.眶下缘内、中1/3交点处B.眶下缘下方2cm处C.眶下缘外、中1/3 交点外D.眶下缘中点下方1cm处E.无上述情况3.颏孔位于A.下颌第2磨牙根的下方B.下颌第2前磨牙根的下方C.尖牙根的下方D.距中线3cmE.无上述情况4.眶下神经A.在眶下缘中点下方1cm处穿出B.经眶达面部C.分布于下颌牙齿D.分支支配翼内肌E.分布于下唇皮肤5.颞区外伤时,硬膜外血肿最常见损伤的血管是A.顶导血管B.板障血管C.脑膜中动脉D.大脑中动脉E.以上都不是6.面神经下颌缘支A.在颈阔肌浅面前行B.支配颈阔肌C.越过面动、静脉深面向前D.沿下颌支下缘前行E.沿面动、静脉浅面前行7.腮腺管的体表投影是A.腮腺前缘至口角连线的后1/3段B.眶下孔至腮腺前缘C.口角与腮腺前缘中点的连线的后1/3段D.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切迹连线的中1/3段E.以上都不是8.脑膜中动脉起自A.颈外动脉B.面动脉C.颈内动脉D.上颌动脉E.颞浅动脉9.面神经A.分布于面部皮肤B.支配咀嚼肌C.从棘孔出颅D.支配面肌E.以上都不是10.面静脉A.注入颈外静脉B.不注入面总静脉C.借面深静脉与翼丛相交通D.有静脉瓣,血液不能逆流至颅内E.无上述情况11.面神经颅外支A.颞支与颞浅血管伴行B.颧支与腮腺管伴行C.颊支位于腮腺管上下方D.下颌缘支与面血管伴行E.颈支与面总静脉伴行12.横行穿过腮腺的是A.上颌动脉B.耳颞神经C.腮腺管D.下牙槽神经E.面神经13.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A.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B.颈外动脉与颈外静脉C.颈内动脉与迷走神经D.颈外动脉与耳颞神经E.面神经与颈外动脉14.头皮A.由3层组成B.由皮下组织连结帽状腱膜而成C.帽状腱膜是头皮的中层D.血管神经走行于腱膜下层内E.无上述情况15.头皮A.分为六层B.分为四层C.第二、三层之间有疏松间隙D.第三层称帽状腱膜E.以上都不是16.额顶枕区血管神经走行于A.额枕肌的深面B.帽状腱膜的深面C.浅筋膜D.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E.颅骨外膜深面17.帽状腱膜A.是颅顶软组织的第4层B.是颅顶软组织的第2层C.该层疏松内有导血管D.是枕额肌中间腱膜E.是颞肌的中间腱膜18.腱膜下疏松组织A.十分疏松与浅筋膜相连B.比较疏松与骨缝相连C.该层出血时范围与各颅骨一致D.与浅筋膜、皮肤合称头皮E.该层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19.海绵窦外侧壁的神经从上向下依次为A.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B.动眼神经、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上颌神经C.滑车神经、动眼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D.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上颌神经E.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和眼神经20.垂体的毗邻A.后为鞍结节B.前上方为视交叉C.下方为鼻腔D.两侧是蝶窦E.前方是鞍背21.垂体前叶肿大时可压迫A.视束B.眼神经C.颈内动脉D.眼动脉E.视交叉1.C2.D3.A4.A5.C6.E7.D8.D9.D 10.E 11.C 12.A13.D 14.A 15.E 16.C 17.D 18.E 19.A 20.B 21.EX型题22.关于垂体窝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位于蝶骨体之上B.是颅中窝结构的一部分C.与蝶窦紧密相邻D.其前后有海绵窦E.其顶部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23.关于海绵窦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B.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C.前端可与面静脉相通D.后端可与椎内静脉丛相续E.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滑车神经、动眼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24.三叉神经的分支行经A.圆孔B.眶上裂C.破裂孔D.盲孔E.卵圆孔25.腮腺导管A.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B.越过咬肌深面C.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D.其上方有面神经的上颊支及面横动脉、静脉经过E.体表投影为鼻翼至耳垂连线的中1/3段26.面神经在颅外的分段A.从出茎乳孔到进入腮腺为第一段B.第二段为腮腺内段C.在腮腺内分为上、下两干D.在腮腺内分出9-12支交织成丛E.最后分为5组分支出腮腺至表情肌为第三段27.耳颞神经A.是下颌神经的分支B.多以两根环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C.分布于颊部粘膜司感觉D.经下颌颈外侧穿入腮腺鞘E.分布于颞区的皮肤28.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一般入颅途径是A.额静脉B.眼上静脉C.眼下静脉D.卵圆孔静脉丛E.翼丛29.关于帽状腱膜,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是颅顶软组织的第2层B.是颅顶软组织的第3层C.是枕额肌中间腱膜D.该层致密,内有导血管E.与颞筋膜相续30.关于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与骨缝相愈着B.与浅筋膜、皮肤合称头皮C.该层出血时范围广泛,不受骨缝限制D.该层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E.该层出血因易广泛蔓延而难于形成较大的血肿31.视器的神经支配包括A.第Ⅱ、Ⅲ对脑神经B.第Ⅳ、Ⅴ对脑神经C.第Ⅵ对脑神经D.交感神经E.副交感神经22.ABCE 23.ABCD 24.ABE 25.ACD 26.ABCDE 27.ABE28.BCDE 29.BCE 30.CD 31.ABCDE(三)填空题1.头部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A1、 A2型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阿是”穴首见于A.《内经》B.《甲乙经》C.《备急千金要方》D.《肘后备急方》E.《针灸大成》2.郄穴的概念为哪项A.气血流注的源泉B.各经经气深聚的穴C.肢端末梢的穴D.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腧穴E.经气最强的穴3.脏会穴是A.章门B.中庭C.中脘D.下脘E.中极4.八脉交会穴中,通督脉的穴位是A.后溪B.外关C.内关D.列缺E.公孙5.一横指的骨度是指A.患者第一食指宽度B.医生食指第一指间宽度C.医生的中指第二指间宽度D.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E.患者的小指第一指间宽度6.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A.《难经》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C.《十四经发挥》D.《针灸甲乙经》E.以上均不是7.尺泽穴五行属A.金B.木C.火D. 土E.水8.少商火属井属金8.属井属木C.属荥属水D.属荥属土 E.以上都不是9.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A.条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处B.孔最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太渊上6寸处C.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后缘外1横指处D.手三里在曲池与阳溪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E.下巨虚在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处10.以下腧穴定位正确的是A.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距指甲角0.1寸B.关冲穴在手环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C.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D.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E.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11.眼歪斜应选A.合谷B.迎香C.曲池D.偏历E.人中12.手阳明经的腧穴可主治下列哪项病证A.肾病 8.心病 C.热病 D.胁肋病E.寒病13.有关温溜穴的内容,哪一项是正确的A.主治齿痛8.是大肠经的荥穴C.主治头痛、面肿 D.平刺E.腕上6寸14.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A.脾经B.肝经C.胃经D.任脉E.肾经15.大横与天枢相距A. 2寸B. 3寸C. 4寸D. 5寸E. 6寸16.在下列井穴中具有治疗崩漏作用的是A.关冲B.中冲C.少冲D.少泽E.隐白17.足厥阴肝经在小腿循行过程中,交何经之前A.足太阴脾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E.以上均不是18.神门穴与通里穴相距A. 1 寸B.寸C. 1. 寸D. 2寸E.0.寸19.手太阳经的表里经是A.手阳明经B.手太阴经C.足太阴经D.手少阴经E.足厥阴经20.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有穴位A.手太阴B.手太阳经C.手阳明D.足太阳E.足太阴21.小海属性为火井穴 B.荥穴 C.输穴 D.经穴 E.合穴C.命门三焦俞志室D.命门气海俞志室E.以上都不是22.以下腧穴主治正确的是A.申脉穴主治失眠B.太渊穴主治小儿惊风C.涌泉穴主治腹痛D.太溪穴主治癫狂痫E.照海穴主治气喘23.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A.昆仑B.京骨C.京骨D.仆参£.申脉24.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穴位是A.腰阳关B.三焦俞C.志室D.肾俞£.大肠俞25.善于治疗腰痛的穴位是A.支沟B.足三里C.曲泉D.委中E.期门26.内踝周围的穴位是A.内踝下是照海,前下是丘墟,后是太溪B.内踝下是申脉,前下是商丘,后是太溪C.内踝下是照海,前下是商丘,后是太溪D.内踝下是申脉,前下是丘墟,后是太溪E.以上都不是27.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穴位是A.商丘B.解溪。

(完整word版)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摘至网络)上篇经络腧穴概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A 肢体内侧面B 四肢末端C 腹部D 头面部E 胸部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面部B 胸部C 腹部D 背部E 四肢末端9.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手走胸B 从手走头C 从胸走手D 从头走手E 从头走足10.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手走胸B 从手走头C 从胸走手D 从头走手E 从头走足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胸B 从手走头C 从胸走手D 从头走手E 从头走足12.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胸B 从手走头C 从胸走手D 从头走手E 从头走足13.以下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哪一种是错误的:A 蓄溢十二经脉气血B 无脉气环周C 无表里关系D 都有本经腧穴E 无络属关系14.任脉的别络散布于:A 胸部B 腹部C 背部D 胁肋部E 以上都不是15.从四肢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手三阴经B 十二经别C 十二经筋D 足三阴经E 手三阳16.“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属于下列哪一组内容:A 十二经筋B 十二经别C 十二皮部D 奇经八脉E 以上都不是17.“起于四末,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循行特点,属下列哪一内容:A 十五络脉B 十二经脉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筋E 奇经八脉18.十二经络脉的别出处及其走向联系是:A 从本经别出,走向其表里经B 从腕踝处别出,走向其表里经C 从络穴别出,走向其表里经D 从四肢末端别出,走向其表里经E 以上都不是19.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A 阴阳.五行.脏腑B 阴阳.五行.手足C 手足.阴阳.脏腑D 手足.气血.五行E 手足.脏腑.五行20.太阳皮部的名称为:A 害蜚B 枢持C 关蛰D 关枢E 害肩21.关于“五输穴”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所出为井B 所溜为荥C 所注为输D 所过为经E 所入为合22.原穴大部分位于:A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B 肘.膝关节以下 C人体躯干部D腕踝关节以上 E 躯干部和四肢部23.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配规律, 阴经的“经穴”应配:A 金B 水C 木D 火E 土24.十四经穴的总数为361穴,此所出自的论著是:A《针灸逢源》 B《十四经发挥》 C《针灸大成》D《内经》 E《针灸甲乙经》25.腧穴可分为三类,即:A 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B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C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D 经穴络穴阿是穴E 经穴络穴经外奇穴26.每个腧穴都具有的治疗作用是:A 相对特异作用B 近治作用C 远治作用D 双相良性调节作用E 以上都不是27.下列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急症的是:A 原穴B 背俞穴C 八会穴D 八脉交会穴E 郄穴28.脏腑之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A 原穴B 郄穴C 八会穴D 募穴E 俞穴29.下列有关骨度分寸法错误的是:A 臀横纹至腘横纹的距离是14寸B 膝中至内踝尖的距离是13寸C 两乳突之间的距离是9寸D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是12寸E 胸剑联合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是13寸30.按骨度分寸法以下不是9寸的是:A 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B 两乳头之间C 耳后两乳突之间D 前额两发角之间E 腋前.后横纹头至肘横纹(二)X型题(依题意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A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B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C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D 传导感应,调整气血E 周流全身,如环无端2.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有:A 统领作用B 联络作用C 抗御作用D 调节作用E 传导作用3.经络系统的组成有:A 十二经脉B 络脉C 十二经别D 奇经八脉E 皮部4.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为俞穴B 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为络穴C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为募穴D 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为郄穴E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为八脉交会穴5.下列描述错误的有:A 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B 肩胛冈内端平第四胸椎棘突C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D 髂嵴平第二腰椎棘突E 乳头位于第四肋间6.下列关.阖.枢的内容,哪些是正确的:A 太阳为关B 少阴为枢C 太阴为阖D 阳明为阖E 少阳为枢7.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有:A 行于体表B 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C 不入内脏D 沟通与十二正经的联系E 相互无表里络属关系8.十二井穴的特点有:A 主治心下满B 为各经的起始穴C 五行阴经属木D 五行阳经属火E 各经脉气所出9.腧穴的分类包括:A 交会穴B 经穴C 奇穴D 阿是穴E 特定穴10.手指同身寸包括:A 拇指同身寸B 横指同身寸C 食指同身寸D 中指同身寸E 小指同身寸11.以下骨度分寸描述正确的有:A 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B 腋前纹头至腕横纹为9寸C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为14寸D 大椎穴至前发际为15寸E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为6寸12.下列对十二经别描述正确的有:A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分支B 与内脏有直接联系C 有循环流注规律D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E 只进入体腔但不与脏腑联系13.下列五输穴配五行描述正确的有:A 阴经输穴属土B 阳经经穴属土C 阳经荥穴属水D 阴经合穴属水E 阴经井穴属金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 足少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B 足太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正中C 手阳明经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D 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E 手厥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中间1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A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B 特殊作用C 远治作用D 反应病症E 近治作用二.填空题: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

腧穴试题

腧穴试题

腧穴试题一、填空题1、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条经脉。

2、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种类型。

3、十四经穴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脉腧穴的统称。

4、腧穴的定位方法有解剖定位法、骨度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易定位法。

5、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5寸6、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

7、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8、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9、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

10、内关穴定位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11、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是合谷。

12、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13、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14、肾俞的定位在第第二腰椎棘突下。

15、三阴交的定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的后缘处。

16、大椎的定位在第第七颈椎棘突下17、百会的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当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上处。

18、关元穴的正确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3寸。

其功效培元固本,调经益气。

19、气海穴的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20、中脘的正确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21、血海穴的简便取穴:屈膝成直角,医者以左掌心按在患者右膝的髌骨上,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22、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穴位是脾俞。

二、选择题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总督一身之阴脉、总督一身之阳脉、约束诸经、调节十二经气血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上肢屈侧前线、上肢屈侧中线、上肢伸侧中线、上肢伸侧后线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内属脏腑、运行气血主干、外络支节、走行浅而易见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额头部、面部、上肢部、下肢部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胆、肝、肺、大肠、胃、脾经、心、小肠、肾、三焦、胆、肝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从胸走手、从足走腹、从头走足、从手走胸8、“阴脉之海”是指:()、督脉、任脉、带脉、冲脉9、“阳脉之海”是指()、督脉、冲脉、任脉、带脉10、十二经脉之海是指()、督脉、冲脉、带脉、带脉11、“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12前发际至后发际常用骨度为()、14寸、12寸、9寸、8寸13、天突至胸剑联合常用骨度为()、14寸、12寸、9寸、8寸14、脐中至横骨上廉常用骨度为()、14寸、12寸、5寸、8寸15、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足太阴,阴跷、足少阴、足太阴、阴维、足厥阴、足太阴、少阴、厥阴、足太阴,少阳,厥阴16、矫正胎位的腧穴是()、大横、至阴、隐白、三阴交17照海穴的治疗便秘时常配()、天枢、水分、足三里、支沟18、环跳穴治疗下肢病的理想针感是()、局部酸胀、针感传至膝、针感传至足、针感传至小腿19、中极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小便不利,遗尿、尿频、头痛眩晕、失眠、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20、人中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昏迷,中暑、口眼歪斜,鼻部病、急性腰纽伤、腹胀肠鸣21、不上头部的经脉是()、胆经、胃经、心经、肺经22、手、足太阴交会于()、大包、期门、中府、极泉23、风池穴主治除哪项外的各种病症()、中风偏瘫、感冒、热病、目赤肿痛、目眩、腹痛便秘24、下列各腧穴中属于肾经的是()、隐白、太冲、太渊25、瞳子寥在目外呲旁开()、2分、3分、5分、1寸26、哪项是承泣穴的正确定位()、目斜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目斜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窝凹陷中、在口角旁开0、4寸。

经络腧穴学考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考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五输穴2.一源三歧3.经络4.一夫法5.募穴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叙述前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乳中穴在乳头正中央,可以针灸。

()2.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痛的有效常用穴。

()3.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脉各有1个郄穴,人体共有16郄穴.()4.任脉从曲骨至神阙每隔1寸都有1个穴位.()5.原穴在阳经排列在输穴之后,在阴经是以输为原。

()6.外踝直上3寸,腓骨后缘取悬钟.()7.针刺至阴穴可治疗胎位不正.()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

(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______,联络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贯穿__________的经络.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______,手三阳经从__________,足三阳经从__________,足三阴经从__________。

3、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腘横纹到外踝尖为_____寸.5、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_寸。

6、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_寸,平_____间隙。

7、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_寸.8、治汗要穴是_____,止痛要穴是______,转胎要穴是_____,强壮保健要穴是______。

四、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1、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2、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3、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4、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5、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6、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B、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7、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8、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A、9寸B、8寸C、7寸D、6寸E、5寸9、任脉的别络散布于()A。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一、填空题1、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

2、经路系统的主干,犹如途径的是指经脉,特点是纵行的分布。

3、经脉上午分支,犹如网络的是指络脉,特点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4、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5、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内属脏腑,外络肢体、输布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双向调节,平衡人体、输传疾病,保健归经。

6、胃经脾经循体前,肝胆经循体侧,肾与膀胱经循体后,任脉循体前,督脉循体后。

7、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条经脉。

8、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种类型。

9、十四经穴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脉腧穴的统称。

10、腧穴的定位方法有解剖定位法、骨度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易定位法。

11、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5寸1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

1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1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15、列缺穴的功效有疏风解表、滋阴养颜、解毒利咽。

16、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

17、鱼际的定位在在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处取穴上。

18、鱼际穴运用与美容中,其具有治疗黄褐斑,面部痤疮的作用。

19、内关穴定位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20、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21、针刺神门穴的应用心神不宁、失眠多梦、面容憔悴。

22、神门的正确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肌腱的挠侧凹陷中。

23、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B5分当鼻唇沟中。

24、丝竹空的美容功效有清热明目、祛风止痒、洁面除皱。

25、四白穴的正确定位在目斜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窝凹陷中。

26、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27、攒竹的美容功效是祛风明目,通络。

(完整版)腧穴总论习题及答案_经络腧穴学

(完整版)腧穴总论习题及答案_经络腧穴学

一、选择题(一)A型题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载的经穴名有( )A.341个B.354个C.349个D.361个 E.365个2.《针灸逢源》中所载的经穴名有( )A.349个B.354个C.361个D.345个 E.365个3.《内经》中所载的经穴数名约为( )A.365个B.354个C.359个 D.160个 E.361个4.《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经穴名是( )A.341个 B.354个C.349个 D.361个 E.365个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A.4寸 B.5寸C.6寸D.8寸 E.9寸6.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8寸B.6寸 C.12寸D.9寸 E.10寸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8.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 4寸 B.1 5寸C.1 8寸 D.1 9寸 E.13寸9.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A.12寸B.13寸C.14寸 D.15寸 E.16寸10.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2寸 B.15寸 C.1 3寸D.1 4寸 E.1 6寸11.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A.8寸 B.9寸 C.10寸 D.11寸 E.12寸12.天突至歧骨的骨度分寸是( )A.6寸 B.5寸C.7寸 D.8寸 E.9寸1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2寸 D.13寸 E.10寸14.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A.4寸B.5寸 C.6寸 D.8寸 E.9寸15.两前额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8寸B.6寸 C.12寸 D.9寸 E.10寸16.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的骨度分寸是( )A.10寸B.15寸C.12寸 D.13寸 E.10寸17.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A.14寸 B.15寸 C.18寸D.19寸 E.13寸18.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6寸B.5寸C.8寸 D.9寸 E.10寸19.胭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6寸C.18寸D.19寸 E.13寸20.三焦的下合穴在( )A.胃经上 B.胆经上 C.膀胱经上 D.三焦经上 E.大肠经上(二)B型题A.皇甫谧B.滑伯仁 C.杨继洲 D.王惟一 E.高武1.《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3.《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1 6寸B.1 7寸C.1 8寸D.1 9寸E.1 3寸4.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5.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6.胭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肝经 B.肾经C.胃经 D.膀胱经 E.胆经7.胃的下合穴位于( )8.小肠的下合穴位于( )A.1 2个 B.1 5个C.16个D.1 8个 E.20个9.络穴共有( )10.郄穴共有( )A.滑伯仁B.皇甫谧 C.杨继洲 D.李学川E.徐凤11.《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1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13.《针灸逢源》的作者是( )A.12寸B.15寸C.18寸 D.19寸 E.13寸14.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1 5.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16.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胃经 B.胆经C.膀胱经 D.三焦经 E.大肠经17.胆的下合穴位于( )18.大肠的下合穴位于( )A.1 6个 B.1 5个C.8个 D.1 2个 E.10个19.八会穴共有( )20.八脉交会穴共有( )(三)D型题1.下列穴位中,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是( )( )A.腕骨 B.水分 C.合谷 D.曲池 E.少商2.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 )(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D.两乳头之间 E.耳后两乳突之间3.下列特定穴中,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 )A.五输穴B.络穴C.下合穴D.募穴E.交会穴4.下列穴位中,分布在躯干部的是( )( )A.原穴 B.俞穴 C.八脉交会穴 D.募穴 E.郄穴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出为井 B.所注为荥 C.所溜为输 D.所行为经 E.所进为合6.下列穴位中,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是( )( )A.太溪B.太渊C.商阳D.三阴交E.百会7.骨度分寸为8寸的是( )(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D.两乳头之间 E.耳后两乳突之间8.下列属特定穴的是( )( )A.奇穴B.阿是穴C.原穴D.络穴E.天应穴9.下列穴位中,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是( )( )A.络穴B.八会穴C.五输穴 D.募穴 E.原穴10.骨度分寸为1 2寸的是( )( )A.肘横纹至腕横纹B.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C.胭横纹至外踝尖D.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 E.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四)X型题1.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 )( )( )( )( )A.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B.耳后两乳突之间C.腋前、后横纹头至肘横纹D.两乳头之间 E.前两额发角之间2.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是( )( )( )( )( )A.印堂至后发际正中为15寸B.胭横纹至外踝尖为14寸C.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18寸D.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6寸E.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寸3.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 )( )( )( )A.募穴 B.五输穴 C.原穴 D.八会穴 E.下合穴4.腧穴的分类可分为( )( )( )( )( )A.交会穴 B.经穴C.奇穴D.特定穴E.阿是穴5.属于特定穴的是( )( )( )( )( )A.五输穴B.奇穴C.阿是穴 D.八会穴 E.交会穴6.骨度分寸为8寸的是( )( )( )( )(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D.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E.肩峰缘至后正中线7.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是( )( )( )( )( )A.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侧髁上缘为19寸B.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13寸C.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D.耳后两乳突之间为8寸E.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为12寸8.手指同身寸包括( )( )( )( )( )A.拇指同身寸 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9.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 )( )( )( )( )A.奇穴 B.阿是穴C.募穴D.十四经穴 E.交会穴10.属五输穴的是( )( )( )( )( )A.井穴B.输穴C.原穴 D.下合穴 E.经穴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腧穴2.十四经穴:3.募穴:4.特定穴:5.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6.八会穴7.骨度折量定位法8.八脉交会穴9.奇穴10.指寸定位法(二)填空题1.体的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的施术部位。

中医经络学腧穴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经络学腧穴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经络学-腧穴概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 型题1、腧穴可分为下列哪三类?()A.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 B. 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C.十四经穴、特定穴、络穴 D. 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E.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2、《内经》中所记载旳经穴数约为( )A.160个 B.200个 C.309个 D.361个 E.349个3.《针灸甲乙经》中所载旳腧穴有( )A.365个 B.349个 C.361个 D.160个 E. 354个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旳成书年代与作者是( )A. 唐代孙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D. 明代杨继洲 E.元代滑伯仁5、五输穴”中经气所行为:()A、井穴B、荥穴C、输穴D、经穴E、合穴6、肾经旳原穴为:()A、大陵B、太渊C、太冲D、太溪E、太白7.、根据骨度分寸,眉心至后发际旳距离为:()A、3寸B、6寸C、9寸D、12寸E、15寸8、下面旳骨度分寸哪一项是错误旳:()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B、两乳头之间8寸C、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D、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E、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8寸9、脾旳俞募穴为:()A、脾俞、梁门B、脾俞、足三里C、脾俞、天枢D、脾俞、中脘E、脾俞、章门10、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似旳是( )A. 神志病 B.胃肠病 C. 咽喉病 D.前阴病 E. 胸部病11、五输穴位于:()A.指趾端 B. 腕踝关节附近 C. 肘膝如下 D. 肘膝以上 E.四肢部12、不属于八会穴旳穴位是:()A、太渊B、期门C、膈俞D、膻中E、绝骨1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A、4寸B、5寸C、6寸D、7寸E、8寸14、根据骨度分寸法,臀横纹至膝中是()A、18寸B、16寸C、15寸D、14寸E、13寸15、下列穴位旳哪一种不是络穴()A、丰隆B、公孙C、飞扬D、太溪E、外关16、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旳是()A、委中B、委阳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17、在特定穴中,偏历属于()A、八会穴B、络穴C、郄穴D、原穴E、以上均非18、下列不是郄穴旳是()A、孔最B、郄门C、中渚D、附阳E、阳交19、《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旳记载中,所注为( )A. 井B.荥C.输 D.经 E.合20、五输穴中“荥”穴多分布于( )A. 肘、膝关节以上 B.肘、膝关节如下 C.腕、踝关节以上D.腕、踝关节如下 E. 四肢末端2l、特定穴中下合穴多分布于( )A. 下肢踝关节附近 B.上肢腕关节附近 C.下肢膝关节如下D. 上肢肘关节如下E. 上肢肩关节如下22、人体共有郄穴多少个( )A. 14个 B.15个 C. 17个 D.16个 E.12个23、任督两脉腧穴主治病证相似旳是( )A.热病 B.头面病 C.背腰病 D.脏腑病 E.咽喉病24、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证应首先选用( )A. 原穴 B.俞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 郄穴25、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下合穴 E.郄穴26、下列特定穴中,除……外基本上都位于肘、膝关节如下( )A.八脉交会穴 B.五输穴 C.络穴 D.八会穴 E.原穴27、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A.郄穴 B.原穴 C.俞穴 D.募穴 E.合穴28、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旳骨度分寸是( )A.8寸 B.9寸 C.5寸 D.l3寸 E.12寸29、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旳骨度分寸是( )A. 12寸 B.9寸 C.1l寸 D.8寸 E.7寸30、量取背部穴位,一般以肩胛骨下角作标志,与此处相平旳是哪一种胸椎( ) A.5椎 B.6椎 C.7椎 D.8椎 E.9椎31、根据骨度分寸规定,胸剑联合至脐中之间旳长度是( )A.6寸 B.6.5寸 C.7寸 D.8寸 E.9寸32、“一夫法”是指( )A.手指同身寸 B.中指同身寸 C.拇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 E.无名指同身寸33、八脉交会穴中,与督脉相通旳经穴是()A.列缺 B.冲阳 C.后溪 D.外关 E. 照海34、下列哪一对不是八脉交会穴()A、公孙、内关B、合谷、委中C、后溪、申脉D、列缺、照海E、外关、足临泣35、手少阳旳下合穴是()A、委中B、委阳C、上巨虚D、下巨虚E、天井36、下列穴位哪一种不是原穴()A、太溪B、太渊C、太白D、大钟E、大陵37、下列腧穴中通于任脉旳八脉交会穴是()A.列缺 B.公孙 C.申脉 D.内关 E. 照海38、下列穴位哪一种不是郄穴()A.郄门 B.阴郄 C.阳交 D.附阳 E.冲阳39、下列腧穴中,哪一对不是原络配穴()A.太渊---偏历 B.太溪---飞扬 C.京骨---大钟D.大陵---通里 E. 冲阳----公孙40、下列哪组穴是俞募配穴()A.肺俞---太渊 B.小肠俞---上巨虚 C.胃俞---足三里D.心俞---膻中 E. 肺俞----中府(二)B 型题A、偏历B、光明C、公孙D、大钟E、飞扬1、胆经络穴是()2、脾经络穴是()A、太渊B、太溪C、太白D、太冲E、太阳3、足少阴肾经旳原穴是()4、足太阴脾经旳输穴是()A、外丘B、阳陵泉C、中脘D、太渊E、绝骨5、以上哪个穴位不属于八会穴()6、手太阴肺经旳原穴是()A、合谷B、大都C、京骨D、阳辅E、太渊7、八会穴中旳脉会穴是:()8、五输穴中旳输穴是:()A、肾经旳合水穴B、肾经旳经金穴C、肾经旳荣火穴D、肾经旳输土穴E、肾经旳井木穴9、太溪是:()10、涌泉是:()A、金B、水C、木D、火E、土11、阴经荥穴旳五行配属是:()12、阳经荥穴旳五行配属是:()A.躯干部 B.头部 C. 肘膝如下 D. 肘膝以上 E.四肢部13、俞、募穴分布在()14、八脉交会穴分布在()A、3寸B、9寸C、16寸D、18寸E、19寸15、髀枢至膝中旳骨度分寸为()16、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骨度分寸为()A、八会穴B、络穴C、郄穴D、募穴E、背俞穴17、分布在四肢躯干旳特定穴是()18、分布在胸腹部旳特定穴是()A、井穴B、荥穴C、输穴D、经穴E、合穴19、分布在腕踝关节和肘膝关节之间旳是()20、分布在掌指关节和腕踝关节之间旳是()A.咽喉病 B.腹部病 C.背腰病 D、胸部病 E.神志病21、手三阴经腧穴共同主治()22、足三阳经腧穴共同主治()A、奇穴B、络穴C、郄穴D、经穴E、阿是穴23、有详细旳位置和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旳腧穴称为()24、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旳特定穴是()A、胃俞B、阳陵泉C、中脘D、太渊E、章门25、八会穴中旳筋会是()26、胆经旳下合穴是()A、公孙、内关B、委中、照海C、后溪、足临泣D、合谷、列缺E、外关、申脉27、上列哪一对属于八脉交会穴配穴法()28、上列哪一对属于原络配穴法()A、公孙B、内关C、后溪D、列缺E、足临泣29、通于督脉旳八脉交会穴是()30、通于阴维脉旳八脉交会穴是()A、6寸B、9寸C、13寸D、16寸E、18寸31、眉心至大椎穴旳骨度分寸为()32、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旳骨度分寸为()A、骨性标志B、肌性标志C、固定标志D、活动标志E、体表标志33、张口取耳门、听宫、听会穴运用旳是()34、两眉中间取印堂运用旳是()A、1寸B、3寸C、6寸D、9寸E、12寸35、“一夫法”旳宽度是()36、外踝尖至足底折量为()(三)C 型题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腕骨在特定穴中属:()2、神门在特定穴中属:()A、郄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支正穴归属于:()4、阳池穴归属于:()A 、八会穴 B、募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5、中脘穴属:()6、膻中穴属:()A、160B、349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7、《内经》中所记载旳经穴数约为:()8、《针灸大成》中所记载旳经穴数约为:()A、奇穴B、阿是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9、以痛为腧旳腧穴称为:()10、有详细穴名和固定位置,并分布在十四经上旳腧穴称为:()A、督脉B、任脉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1、主治中风昏迷旳腧穴位于:()12、主治神志病和脏腑病旳腧穴位于:()A、手厥阴经B、手少阴经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3、主治心、胃病旳腧穴位于:()14、主治神志病旳腧穴位于:()A、荥(火)穴B、输(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5、劳宫穴属于:()16、大钟穴属于:()A、下合穴B、八会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7、阴陵泉穴属于:()18、阳陵泉穴属于:()A、原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9、丰隆穴属于:()20、:地机穴属于()A、太冲---光明B、内关---照海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1、属于八脉交会配穴旳是:()22、属于原络配穴法旳是:()A、固定标志B、活动标志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3、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用旳是:()24、体表标志法指:()A、6寸B、9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5、前发际至后发际折量为:()26、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A、直指寸B、横指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7、“一夫法”属于:()28、“中指同身寸”属于:()A、公孙B、后溪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9、通于督脉旳八脉交会穴是:()30、属于八会穴旳腧穴是:()A、郄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1、位于肘膝关节如下旳腧穴是:()32、治疗急性病症旳特定穴是:()A、大包B、公孙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3、属于络穴旳腧穴是()34、属于脾之大络旳腧穴是A、肘膝如下B、肘膝以上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5、下合穴位于:()36、募穴位于:()(四)K 型题1、阿是穴在古代又称:()①天应穴②不定穴③以痛为腧④奇腧2、位于肘膝如下旳特定穴是:()①原穴②络穴③郄穴④八脉交会穴3、腧穴一般可分为哪几类:()①经穴②奇穴③阿是穴④络穴4.下列各经荥穴对旳旳是:()①肾经太溪②脾经太白③胆经足临泣④小肠经前谷5、下列各穴中,应开口取之旳有:()①耳门②听宫③听会④下关6、常用旳体表标志有:()①骨性标志②固定标志③分寸标志④活动标志7、分布于躯干旳特定穴有:()①背俞穴②八会穴③募穴④下合穴8、十六郄穴来自:()①十二经脉②阴阳维脉③阴阳蹻脉④督任脉9、督脉主治:()①神志病②中风昏迷③头部病④中风脱证10、任督脉旳共同主治病症为:()①神志病②中风昏迷③脏腑病④中风脱证11、下列哪些穴属于特定穴:()①十四经穴②络穴③奇穴④下合穴12、下列哪些穴属于五输穴旳内容:()①荥穴②络穴③输穴④下合穴13、属“土”旳五输穴是:()①神门②太冲③曲池④阳陵泉14、属于原穴旳腧穴是:()①合谷②腕骨③阳池④外丘15、归于郄穴旳腧穴是:()①大钟②养老③光明④地机16、属于原络配穴法旳是:()①太渊---偏历②冲阳----公孙③大陵---外关④太溪---光明17、属于八脉交会穴配穴法旳是:()①公孙、内关②列缺、合谷③外关、足临泣④委中、照海18、络穴旳构成来自:()①十二经②任脉③络脉④脾之大络19、手三阳经旳共同主治病症为:()①眼病②咽喉病③热病④耳病20、阳陵泉属于什么特定穴:()①郄穴之一②八会穴之一③络穴之一④下合穴之一21、太溪属于什么特定穴:()①原穴②八会穴③输穴④郄穴22、下面所列络穴那些是错误旳:()①膀胱经----飞扬②胆经----光明③脾经---公孙④三焦经---支正23、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似旳是:( )①神志病②咽喉病③热病④耳病24、下面旳骨度分寸哪些是错误旳:()①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②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③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④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6寸25、不属于八会穴旳穴位是:()①膻中②膈俞③绝骨④中极26、下列穴位哪些不是络穴:()①太冲②公孙③腕骨④外关27、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病证为:( )①前阴病②咽喉病③肺病④肾病28、下列穴位哪些不是原穴:()①大陵②公孙③太白④大钟29、下列穴位哪些不是郄穴:()①冲阳②附阳③阳池④阳交30、能治疗脏腑病特定穴有:()①背俞穴②原穴③募穴④八脉交会穴31、近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附近旳五输穴有:()①井穴②荥穴③合穴④输穴32、五行配属“水”旳五输穴是:()①尺泽②阴谷③液门④二间33、下列哪些腧穴为八会穴:()①膻中②中脘③膈俞④期门34、如下那些腧穴不属于八脉交会穴:()①内关②大钟③照海④绝骨(五)X 型题1、属于原穴旳是()()()()()A、太白B、太冲C、太溪D、太乙E、太渊2、各经荥穴对旳旳是()()()()()A、肾经太溪B、脾经大都C、胆经足临泣D、三焦经液门E、小肠经前谷3、腧穴旳定位措施有()()()()()A、骨度分寸法B、体表标志法C、手指比量法D、解剖定位法E、经验取穴法4、下列穴位除……外皆是荥穴:()()()()()A、鱼际B、涌泉C、少府D、劳宫E、陷谷5、下列穴位除......外均是郄穴:()()()()()A 鱼际B 劳宫C 孔最D 会宗E 地机6、腧穴在《内经》中又称:()()()()()A.节 B.会 C.骨空 D.天应穴 E. 气穴7、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似旳是:()()()()()A.眼病 B.咽喉病 C.神志病 D.热病 E.妇科病8、下列概念对旳者是:()()()()()A.交会穴即两经相交旳腧穴B.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旳部位C.募穴是各经经气汇集在四肢部旳腧穴D.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旳腧穴E.八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旳八个腧穴9、根据常用骨度分寸法,下列哪几项之间相距均为12寸:()()()()()A.前发际至后发际B.耳后两完骨之间C.肘横纹至腕横纹D.臀横纹至膝中E.髀枢至膝中10、根据常用骨度分寸法,下列哪几项之间相距均为9寸:()()()()()A.耳后两完骨之间B.歧骨至脐中 C.天突至歧骨D.两乳头之间E.前额两发角之间11、下列各经合穴对旳旳是:()()()()()A、心包经尺泽B、脾经阴陵泉C、胆经阳陵泉D、小肠经少海E、肝经曲泉12、分布于躯干旳特定穴有:()()()()()A、募穴B、络穴C、郄穴D、下合穴E、背俞穴13、任脉经穴主治:()()()()()A、神志病B、下焦病C、虚寒D、中风昏迷E、中风脱证14、下列哪些穴属于特定穴:()()()()()A、络穴B、奇穴C、下合穴D、郄穴E、阿是穴15、属“土”旳五输穴是:()()()()()A、阳陵泉B、足三里C、曲泽D、曲池E、神门16、属于原络配穴法旳是:()()()()()A、合谷---列缺B、太渊---偏历C、太溪---飞扬D、大陵---外关E、冲阳----公孙17、归于郄穴旳腧穴是:()()()()()A、地机B、水泉C、养老D、大钟E、光明18、属于原穴旳腧穴是:()()()()()A、合谷B、外丘C、腕骨D、阳池E、大包19、手三阳经旳共同主治病症为:()()()()()A、咽喉病B、热病C、眼病D、神志病E、耳病20、下面所列络穴那些是错误旳:()()()()()A、膀胱经----飞扬B、胆经----绝骨C、脾经---大包D、三焦经---支正E、督脉---鸠尾21、足太阳经腧穴主治病证为:()()()()()A、神志病B、咽喉病C、热病D、眼病E、耳病22、下列穴位旳哪些不是募穴:()()()()()A、日月B、阳陵泉C、气海D、关元E、上脘23、下列穴位哪些是原穴:()()()()()A、大陵B、京骨C、大钟D、光明E、外关24、分布在肘膝关节如下旳特定穴有:()()()()()A、下合穴B、八会穴C、五输穴D、络穴E、原穴25、下列穴位哪些是郄穴:()()()()()A、冲阳B、附阳C、阳池D、阳交E、阴郄26、如下哪些腧穴属于八脉交会穴:()()()()()A、绝骨B、足临泣C、照海D、大钟E、内关27、腧穴可分为哪几类?()()()()()A、十四经穴B、十二经穴C、特定穴D、阿是穴E、奇穴28、下面旳骨度分寸哪几项是对旳旳:()()()()()A、前发际至大椎12寸B、两乳头之间8寸C、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D、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E、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29、下列那些穴属于下合穴:()()()()()A、下巨虚B、丰隆C、委中D、委阳E、阴陵泉30、常用手指比量法有:()()()()()A.中指同身寸 B.无名指同身寸法 C.拇指横寸D.一夫法 E.骨度分寸法31、如下八脉交会配穴对旳旳是:()()()()()A、后溪---申脉B、列缺---照海C、列缺---申脉D、外关---足临泣E、后溪---照海32、属于俞募配穴法旳是:()()()()()A、肾俞----京门B、②肝俞----章门C、心俞---巨阙D、胆俞---日月E、三焦俞---石门33、下列穴位哪些是五输穴旳“输”穴:()()()()()A.后溪 B.中渚 C.支沟 D.神门 E.太冲34、下列穴位哪些是募穴:()()()()()A、石门B、梁门C、章门D、期门E、京门二、填空题1.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旳特殊部位,也是疾病旳和针灸等治法旳。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附答案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渡舟B、杨继洲C、孙思邈D、"内经"E、滑伯仁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孙思邈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代渭伯仁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四、判断题2、**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 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开展的兴盛时期。

〔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根底上。

〔错〕第一章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14、经脉在复局部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C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场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内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分出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

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问题详解

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问题详解

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答:B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渡舟B、继洲C、思邈D、《经》E、滑伯仁答:C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思邈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继洲E、元代渭伯仁答:D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答:C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答:D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思邈B、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答:D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答:C、 E三、填空题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3、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继洲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四、判断题1、《灵枢》又称《针经》。

( 对 )2、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 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开展的兴盛时期。

〔错〕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思邈。

( 对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

〔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根底上。

〔错〕第一章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E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A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D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答:B5、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答:A6、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答:B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A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C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D10、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B、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答:B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答:D12、十二经别分布的顺序特点是EA.离、合、出、入B.离、合、入、出C.离、入、合、出D.出、入、离、合E.离、入、出、合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B14、经脉在复局部布由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答:A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答:B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前缘B、侧中线C、外侧后缘D、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关C、大包D、公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分出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手三阳经从____,足三阳经____,足三阴经从____。

3、胃经脾经循体____,肝胆经循体__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__,任脉循体____,督脉循体__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9、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1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A、总督一身之阴脉B、总督一身之阳脉C、约束诸经D、调节十二经气血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A、上肢屈侧前线B、上肢屈侧中线C、上肢伸侧中线D、上肢伸侧后线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A、内属脏腑B、运行气血主干C、外络支节D、走行浅而易见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下肢部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A、胆、肝、肺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D、三焦、胆、肝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A、从胸走手B、从足走腹C、从头走足D、从手走胸8、“阴脉之海”是指:()A、督脉C、带脉D、冲脉9、“阳脉之海”是指()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10、十二经脉之海是指()A、督脉B、冲脉C、带脉D、带脉11、“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A、手厥阴心包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12前发际至后发际常用骨度为()A、14寸B、12寸C、9寸D、8寸13、天突至胸剑联合常用骨度为()A、14寸B、12寸C、9寸D、8寸14、脐中至横骨上廉常用骨度为()A、14寸B、12寸D、8寸15、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C、足太阴、少阴、厥阴D、足太阴,少阳,厥阴16、矫正胎位的腧穴是()A、大横B、至阴C、隐白D、三阴交17照海穴的治疗便秘时常配()A、天枢B、水分C、足三里D、支沟18、针灸治疗腮腺炎常用()A、颊车B、角孙C、翳风D、风池19、环跳穴治疗下肢病的理想针感是()A、局部酸胀B、针感传至膝C、针感传至足D、针感传至小腿20、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A、天池C、大陵D、阳溪21、“脾之大络”是指()A、虚里B、大包C、中脘D、公孙22、天突穴的针刺方法是()A、直刺0.2~0.5寸B、向下平刺0.5~1寸C、直刺0.2寸,然后针尖向下沿后胸骨后方刺1-105寸D、以上都不是23、中极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A、小便不利,遗尿、尿频B、头痛眩晕、失眠C、月经不调,带下D、遗精,阳痿24、人中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A、昏迷,中暑B、口眼歪斜,鼻部病C、急性腰纽伤D、腹胀肠鸣25、不上头部的经脉是()A、胆经B、胃经C、心经D、肺经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内关的功效有()A醒脑开窍B、宁心安神C、养心益气D、和胃止逆2、曲池穴的应用()A、各种发热B、牙痛牙肿C、高血压D、颜面热毒生疮3、迎香穴的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面部粉刺B、颜面湿疹、面痒浮肿C、颜面皱纹D、牙痛牙肿4、丝竹空的功效有()A、清热明目B、面痒浮肿C、洁面除皱D、祛风止痒5、手指同身寸取法包括()A、拇指同身寸取法B、四指同身寸取法C、中指同身寸取法D、无名指同身寸取法6、颊车的功效是()A、清胃泻火B、活血退斑C,养颜润肤D、祛风止痒7、攒竹在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眼圈发青B、迎风流泪C,眼睑下垂D、上额皱纹8、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内属脏腑,外络肢体B、输布气血,营养周身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双向调节,平衡人体9、经脉包括()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浮脉、孙脉10、腧穴的分类有哪几类()A、十四经穴B、经外奇穴C、阿是穴D、十二经穴。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附答案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刘渡舟B、杨继洲C、孙思邈D、《内经》E、滑伯仁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孙思邈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代渭伯仁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四、判断题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 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

(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错)第一章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14、经脉在复部分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C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内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分出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

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穴位不属于任脉?A. 百会B. 气海C. 足三里D. 神阙答案:C2. 腧穴学中“腧”的读音是什么?A. shuB. yuC. shuD. xu答案:B3. 以下哪个穴位位于手太阴肺经?A. 足三里B. 合谷C. 太冲D. 内关答案:D4. 腧穴学中“腧穴”指的是什么?A. 穴位B. 经络C. 肌肉D. 骨骼5. 以下哪个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A. 曲池B. 太溪C. 风池D. 心俞答案:C6. 腧穴学中,穴位的定位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骨度分寸法B. 手指同身寸法C. 目测法D. 经验法答案:C7. 以下哪个穴位是治疗头痛的常用穴位?A. 足三里B. 合谷C. 百会D. 神门答案:C8. 腧穴学中,以下哪个穴位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位?A. 足三里B. 太溪C. 内关D. 心俞答案:A9. 以下哪个穴位是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B. 足三里C. 合谷D. 内关答案:A10. 腧穴学中,以下哪个穴位是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A. 足三里B. 太溪C. 内关D. 天枢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腧穴学是研究人体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穴位经络2. 任脉起于_________,止于_________。

答案:下腹部口唇3.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_________,止于_________。

答案:眼内眦足小趾外侧4.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与经络的联系。

答案:经络学5.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的定位方法。

答案:定位法6.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答案:针灸7.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的生理功能。

答案:功能8.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的主治作用。

答案:主治9.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的解剖位置。

答案:解剖位置10. 腧穴学中,_________是指穴位的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答案

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一、单项选择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答:B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A、刘渡舟B、杨继洲C、孙思邈D、《内经》E、滑伯仁答:C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A、唐代孙思邈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代渭伯仁答:D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答:C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答:D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答:D二、多项选择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答:C、 E三、填空题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四、判断题1、《灵枢》又称《针经》。

( 对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 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

(错)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

( 对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

(错)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错)第一章经络总论一、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E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A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答:D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答:B5、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答:A6、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答:B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A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C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答:D10、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B、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答:B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答:D12、十二经别分布的顺序特点是EA.离、合、出、入B.离、合、入、出C.离、入、合、出D.出、入、离、合E.离、入、出、合答:E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B14、经脉在复部分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答:A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答:B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A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名经E、大肠经的同名经答:B18、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B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C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答:A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答:C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D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C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A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答:D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E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A、下肢外侧后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下肢外侧前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内侧后缘答:E28、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答:A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答:C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答:D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答:C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E、支正答:C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答:C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答:D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C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B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E、胃经络脉答:A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分出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答:A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

《腧穴解剖学》练习题

《腧穴解剖学》练习题

《腧穴解剖学》练习题《腧穴解剖学》作业题第一节颈部一、名词解释1.颈动脉鞘二、问答题1.简述颈部境界、分区和三角。

2.颈丛如何构成?有哪些皮支?皮支在何处浅出?3.试述臂丛的组成和分支。

第二节胸部一、名词解释 1. 锁胸筋膜 2. 胸膜腔二、问答题1.简述胸壁的层次结构。

2.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神经和血管支配?第三节腹部一、名词解释1.腹直肌鞘2.腹股沟三角二、问答题1.描述腹股沟管的结构。

2.描述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分布和神经分布。

第四节脊柱区(项背腰部)一、名词解释1.胸腰筋膜2.腰上三角3.听诊三角4.枕下三角5.肾区(脊肋角)二、问答题1.简述背部肌肉的神经支配?2.从腰部作腰椎穿刺,由浅入深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3. 项部的肌肉和层次。

第五节上肢部一、名词解释1.肘窝2.三边孔3.四边孔4.肱骨肌管5.腕管6.臂丛二、问答题1.腋腔的构成及内容?2.腋动脉的分支和走行?3.试述臂丛的分支?4.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及来源如何?5.肘窝的边界及内容有哪些?6.臂和前臂各群肌各受什么神经支配?第六节下肢部一、名词解释1.股三角2.收肌管3.踝管二、问答题1.试述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小孔各有哪些结构通过?2.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为什么?3.请描述坐骨神经的行程。

4.大腿和小腿各群肌各受什么神经支配?5.试述股三角的位置、组成及主要内容。

6.腓骨颈骨折可损伤何神经?引起何表现?7.试述胫神经损伤出现“勾状足”畸形的形态学基础。

8.试述腘窝的位置和组成如何?9.试述踝管的组成及其内容。

以下穴位的进针层次、可能涉及到的重要结构?一、胸部中府、膻中、极泉二、上肢肩髃、曲池、内关、神门,外关、阳溪、合谷三、下肢阴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环跳、承扶、委中、承山四、颈部扶突、人迎、天突、缺盆五、腹部中脘、关元、天枢六、脊柱区肩井、风池、风府、哑门、心俞、肾俞。

穴位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穴位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穴位解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肢?A. 足三里B. 内关C. 太冲D. 百会答案:B2. 合谷穴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A. 头部B. 背部C. 腹部D. 上肢答案:D3.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A. 风池B. 心俞C. 肺俞D. 肝俞答案:A4. 以下哪个穴位是治疗头痛的常用穴位?A. 足三里B. 合谷C. 太冲D. 百会答案:D5. 以下哪个穴位位于人体的下肢?A. 神门B. 足三里C. 太溪D. 内关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位于人体背部,与脊柱平行的穴位是________。

答案:背俞穴2. 位于人体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的穴位是________。

答案:内关3. 位于人体头部,两眉之间稍上的穴位是________。

答案:印堂4. 位于人体下肢,小腿外侧,外踝上八寸的穴位是________。

答案:悬钟5. 位于人体上臂外侧,肩峰下两寸的穴位是________。

答案:肩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和位置。

答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该穴位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作用。

2. 描述一下合谷穴位的定位方法。

答案: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 说明一下百会穴的临床应用。

答案: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头部疾病。

4. 阐述一下太冲穴的主治功能。

答案: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等症。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穴位解剖学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答案:穴位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穴位的位置、结构、功能及其与经络关系的学科。

在中医治疗中,穴位解剖学对于准确找到穴位、理解穴位的作用机理、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穴位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填空题1.头部由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2..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的 ___________ 交界处,有____________ 通过。

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____________ 处,有__________ 由此穿出。

4.颏孔有__________ 通过,为___________ 的穿剌部位。

5.颧弓由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

6.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_______________ 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发生骨折,形成____________ 。

7.在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相交处可触及面动脉搏动, 面动脉供血区出血时, 可压迫此处止血。

8.三叉神经有__________ 、上颌神经和____________ 三大分支。

9.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覆盖于__________ 浅面;深部位于________ 的深面。

10.腮腺管在_________ 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________________ 。

11.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的__________ 中点至 _______ 连线的中1/3 段。

12.帽状腱膜前连_______________ ,后连_________________ 。

13.缝合头皮时应注意将_________ 缝合,头皮撕脱伤多自_________ 层分离。

14.垂体位于蝶鞍中央的____________ 内,与第三脑室底的___________ 相连。

15.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____________ ,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两侧。

16.海绵窦内有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通过。

17.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________ 段进行,切除腮腺应注意保护________ 神经。

(三)填空题1.颅面2.中、内1/3 眶上血管和神经3.中点下方约1cm 眶下血管及神经4.颏血管和神经颏神经麻醉5.颞骨的颧突颧骨的颞突6.脑膜中动脉前支硬膜外血肿7.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8.眼神经下颌神经9.咬肌后份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10.颧弓下1.5cm 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11.鼻翼与口角耳屏间切迹12.枕额肌的额腹该肌枕腹13.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14.垂体窝灰结节15.硬脑膜窦蝶鞍和垂体16.颈内动脉展神经17.第一段面神经(三)填空题1.颈部分为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部分。

2.胸骨上窝位于__________ 处,在此可触及 ____________________ 。

3.锁骨上大窝窝底可以扪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及第一肋。

4.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静脉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后缘中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 膜的集中点。

5.颈外静脉由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6.颈丛皮支有枕小神经、 ______________ 颈横神经和 __________ 四支。

7.颈筋膜浅层又称封套筋膜,包绕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形成两肌的鞘。

8.气管前间隙位于 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 之间。

14.颈外动脉向前发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面动脉 3 个分支。

15.二腹肌后腹是 与 的分界标志, 也是颈部及颌面部手术的主要标志。

16.舌下神经从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 ,呈弓形向前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 再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 。

(三)填空题 1.固有颈部项部2.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 气管颈段3.锁骨下动脉的搏动 臂丛 4.颈外静脉 胸锁乳突肌 5.下颌后静脉后支 枕静脉6.耳大神经 锁骨上神经7.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8.气管前筋膜 气管颈部 9.椎前筋膜 颊咽筋膜 10.椎前筋膜 颈椎结核脓肿11.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二腹肌后腹12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13 .颈内动脉颈外动脉14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15 .颈动脉三角 下颌下三角 16 .颈动脉三角 下颌下三角(三)填空题1.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又称 ______________ ;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 膜即纤维囊,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为 。

2.甲状腺上动脉与 ________________ 伴行;甲状腺下动脉与 ________________ 交叉。

3.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 甲状腺上极进行,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 甲状腺下极进行。

4.左右喉返神经入喉前都经过 ________________ 的后方, 故 _________ 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 标志。

5.气管颈部活动性较大,头转向一侧,气管随之转向 6.常规气管切开术时,头应保持,并尽量 ,使气管接近体表。

7.锁骨上三角主要内容有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9..咽后间隙位于与 ____________ 之间。

10.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部、 颈深肌群与 ______________ 之间。

________ 多积于此间隙。

11.颈动脉三角由 ___________12.从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 线于甲状软骨上缘以上为 、肩胛舌骨肌上腹和 _______________ 围成。

右侧至右胸锁关节, 左侧至左锁骨上小窝作一连线,该的体表投影,以下为 的体表投影。

13.颈总动脉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 及 _________ 动脉。

,食管移向8.臂丛经进入锁骨上三角,在后方比较集中,位置表浅,常为臂丛锁骨上阻滞麻醉的部位。

9.甲状腺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甲状腺最下动脉供血。

10.副神经在_________ 后缘上、中1/3 交点处进入枕三角,被 _____________ 勾绕,是确定副神经的标志。

11.颈交感干由_______ 交感神经节及其______________ 组成。

12.颈上神经节位于____________ 前方,颈中神经节位于__________ 前方。

13.颈下神经节位于平面,多与第1 胸神经节融合为,又称星状神经节。

14.颈根部是指颈部与胸部交界处,前界为,后界为。

(三)填空题1.甲状腺鞘囊鞘间隙2.喉上神经外支喉返神经3.紧贴远离4.环甲关节甲状软骨下角5.同侧对侧6.正中位置后仰7.锁骨下动脉臂丛8.斜角肌间隙锁骨中点9.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10 .胸锁乳突肌枕小神经11.颈上中下节间支12.第2、3颈椎横突第6颈椎横突13.第7 颈椎颈胸神经节14 .胸骨柄第1 胸椎体(三)填空题1.胸膜腔由与围成。

2.乳房外侧部的淋巴管注入,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3.胸廓内动脉发自,沿外侧缘约 1.25cm 下行。

4.胸膜隐窝按其部位不同主要有和。

5.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平对在肩胛线平对。

6.胸膜按照部位不同分为和。

9.肺根的主要结构排列,由前向后为:、和支气管。

10.左肺根内的主要结构排列,由上而下为:肺动脉、和。

11.右肺根内的主要结构排列,自上而下为:、肺动脉、。

12.根据肋间血管神经行经肋间隙的部位,胸膜腔穿刺宜在进针;在肩胛线进针时,应在肋间隙穿入。

13.主动脉裂孔平_______ 高度,有 _______ ___ 通过。

14.食管裂孔平 _____ ____ 高度,有 _______ ___ 通过。

15.腔静脉孔平 _____ ____ 高度,有 _______ ___ 通过。

三)填空题 1. 脏胸膜 壁胸膜2. 胸肌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3. 锁骨下动脉 胸骨4.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5. 第 6肋 第 10 肋6. 壁胸膜 脏胸膜7.左喉返神经 动脉韧带8. 胸骨角 降主动脉 9. 肺静脉 肺动脉 10. 支气管 肺静脉 11.支气管 肺静脉12.肋角外侧 中部 13.第 12 胸椎 降主动脉 14.第 10 胸椎食管15.第 8 胸椎 下腔静脉 三)填空题 1.纵隔的前界为 2.纵隔的上界为3. 主动脉弓的上缘由右向左发出4. _________________ 胸导管起自 __________________ ,经5. _______________ 胸导管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行向左,沿食管左缘上行至6. 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静脉上行至 _____________ 高度,呈弓状绕 注入上腔静脉。

(三)填空题 1.胸骨 脊柱2.胸廓上口膈 3.头臂干 左锁骨下动脉 4.乳糜池 主动脉裂孔5.第五胸椎高度颈部 6.第四胸椎右肺根1.以腋后线为界,将腹壁分为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两条 ___________ 线和两条 ____________ 线将腹部分为 9 个区。

3.腹部分区的四分法将腹部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部和 ______________ 部。

4.腹壁下部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为 _______________ ,深层为 ___________ 。

5.腹前壁下半部的两条较大的浅动脉为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6.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____________ 分布于剑突平面, ___________ 分布于脐平面。

7.腹直肌鞘前层由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组成。

8.腹直肌鞘后层由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组成。

9.腹前外侧壁的扁肌由浅入深为 ______________ 、腹内斜肌和 _____________ 。

10.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 的连线。

11.腹股沟三角是由 ___________ 、腹直肌外缘和 ___________ 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后界为,下界为_______ 、左颈总动脉和 _______ 入胸腔。

12.腹壁下动脉可作为手术时鉴别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的标志。

13.腹股沟疝手术时,注意勿损伤 __________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 __________ 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