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热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
高中作文:对《中国诗词大会》的看法”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中作文:对《中国诗词大会》的看法”写作指导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be709a69dc5022aaea006b.png)
(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成为春节期间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被誉为电视节目界的一股清流。
对于电视火爆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节目形式迎合了时下潮流,打到了鼓点上;有人认为是中国人诗心不死,天生就有诗词基因;也有人认为是文化的痛点成为了传播的热点。
以上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选取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请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段材料选取的是当下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成为2017年春节期间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对于其成功,社会上的一些人的评价却不一,有人认为节目是迎合了时下潮流;有人认为中国人天生就有诗词基因;有人则认为是当下文化痛点成为了传播的力量,面对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对于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参考立意:1、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2、成功在于传统文化的热爱;3、诗词大会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范文】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联申论热点解析评中国诗词大会
![联申论热点解析评中国诗词大会](https://img.taocdn.com/s3/m/d7b7bd18856a561253d36f84.png)
2017年公务员422联考申论热点解析:评《诗词大会》2017年公务员422联考申论热点解析:评《诗词大会》2017-03-24 16:25:36 公务员文章来源:备考2017年公务员422联考,华图整理了2017年公务员422联考申论热点解析:评《诗词大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助力2017年公务员422联考!近期,一套播出的《诗词大会》引发广泛热议,受到了不少观众的欢迎,一时掀起了诗词热。
这其实折射了当下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挖掘,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种彰显,无形之中增加了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文化源远流长,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的财富与宝库,彰显着人的传统道德与价值观。
只是当下,随着生活节奏的,人们被快餐化读物占用了太多时间与精力,更多人选择的书籍多具功利化与娱乐化性质,自觉安静的徜徉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好在《诗词大会》一经播出便深受欢迎,无疑给当下文化的传承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其实,传统文化之所以得不到重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推广度不足,并未将其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国民教育存在缺位.其次,氛围不浓烈,缺乏书香气息。
再次,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较少举办传统的国学经典活动,使得文化本身具有的的作用并未得到彰显。
最后,传播机构或过多关注经济效益,多将重心用在传播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活动,至于是否带来效益,则不在其考虑范围。
因此,要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放异彩,国家应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多组织传承工程,并将其融入教育,融入生活。
应营造良好的书香气息与古典文化氛围,使传统的优秀文化符号随处可见,让人们在中深受影响与熏陶。
学校应积极响应**XX的文化课程与教材体系,并因地制宜地有所增加、有所补充,可通过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机构或应转变固有的观念,通过创新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观众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接受优秀文化的滋养与洗礼.总之,对优秀传统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既需要的府力量做支撑,也需要**界的广泛参与,众志成城,合力,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将为之不远矣。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四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四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bd4c95a784868762caaed560.png)
微专题二十四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背景材料】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
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
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考点链接】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文化塑造人生。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
高中材料作文:,中国诗词大会 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
![高中材料作文:,中国诗词大会 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c60faf2ffad6195f302ba628.png)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
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但也有人担忧,传统诗词在被普及的同时越来越被符号化,诗词承载的宝贵情感越来越被疏离;而对熟稔应试套路的学生而言,诗词大会堪称另一场标准化考试,而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影响创造力发展。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答案】传承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中国诗词大会蕴含的申论知识
![中国诗词大会蕴含的申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646cdb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d.png)
中国诗词大会蕴含的申论知识一、诗词大会中的素材积累与申论在申论写作中,素材的丰富性特别重要。
中国诗词大会里那可是满满的素材宝藏。
就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申论角度看,这可以用在论述个人坚持原则,不畏外界干扰的情况。
申论里常常需要举例论证,这些诗词就像是一个个生动的小例子。
而且很多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用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这在申论中写一些社会发展、改革创新之类的话题时特别好用。
二、诗词大会中的语言表达与申论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些嘉宾和选手的语言表达特别精彩。
他们对诗词的解读就像是申论答题中的阐述部分。
那种精炼、富有韵味又准确的表达,就是申论需要的。
在申论作答时,如果能像描述诗词意境那样,用生动形象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肯定能加分不少。
比如说,描述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要是能用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让整个表述变得很高级。
而且诗词大会中的语言很有节奏感,申论写作也需要有节奏,比如长短句结合,就像诗词中的对仗与散句搭配一样。
三、诗词大会中的文化底蕴与申论申论有时候也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蕴。
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当我们了解这些诗词,在申论中就能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谈到文化自信这个话题时,我们可以引用大量诗词来证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色描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感表达,这些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让我们在申论答题时更有深度。
而且在面试环节,如果涉及到文化相关的申论问题,我们能够侃侃而谈诗词大会中的见闻和对诗词的理解,那肯定会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四、诗词大会中的思维逻辑与申论诗词大会里其实也隐藏着逻辑思维。
从诗词的创作背景到诗词的内涵,再到它的影响,这就像是申论答题中的逻辑链条。
在申论作答中,我们要回答一个社会现象问题,就可以像剖析诗词一样,先分析背景,再阐述现象本身,接着说影响,最后提出对策。
2017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5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2017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5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https://img.taocdn.com/s3/m/89b30c2b3968011ca300919e.png)
热点5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2月7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据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
叶嘉莹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热点命题解读1.请你列举我国近年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具体举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百家讲坛;国学达人挑战赛。
2.《中国诗词大会》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说明了什么?①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③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影响深远等。
3.你认为“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的原因有哪些?(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2)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开发,为古典诗词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3)中国的古典诗词深入人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在今天,为什么仍然要弘扬古典诗词?(举行《中国诗词大会》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引起观众共鸣,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热点新题预测1.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
这说明()①中国诗词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②中国诗词没有难度,人人都会③中国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④中国诗词深受人民喜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叶嘉莹说:“《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中国诗词大会热点材料汇编
![中国诗词大会热点材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75402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a.png)
中国诗词大会热点材料汇编中国诗词大会材料:《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这档节目聚焦忠孝、仁义、爱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题目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宇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以此激发观众的参与性,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请你谈谈《中国诗词大会》开播有何意义?(三个方面即可。
6分)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有利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宣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如何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两个方面即可。
4分)保护本民族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与借鉴。
3、请用古代诗词或成语来赞美武亦姝。
(温馨提示:不要与示例重复。
2分) 示例: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巾帼不让须眉;气质美如兰,才气馥比仙。
成语:文采飞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古通今;出口成章;语惊四座;才辩无双;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4、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饱受观众喜爱和关注)中国诗词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中华诗词是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国人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诗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当今民众从诗词中获得了人生的哲理;因为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雅俗共赏等特点,符合群众审美要求;因为朗诵诗词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内心中的文化基因,激起文化共鸣,激发家国情怀;因为中国人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情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组织形式新颖,有很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等。
5、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即可。
219480028_用诗心点亮中国——《2023中国诗词大会》素材解读与拓展
![219480028_用诗心点亮中国——《2023中国诗词大会》素材解读与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8be6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d.png)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热点素材\特别策划□编辑/王莹《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
一千多年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于年初开播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选择了“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十个关键词,以“欢喜”为始,以“远方”为盼,回归诗意的共同落点,既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一往无前,也有“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的静美,造就了一场前无古人的诗词盛宴,开启了每一个普通人关于诗与梦的无限遐想。
一代代传承者用诗词表达着对自由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的渴望,也激励我们去追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素材关键词:先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从来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它更是一种仰之弥高、令人神往的崇高境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我们知道了何为良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让我们知道了良师何为;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更是让我们知道了,何为风骨,何为奉献。
【诗词素材】“管城子无食肉相”与他有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在“先生”专场中,韩愈这位大先生,再次大放异彩。
作为师者,他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培养出了贾岛、皇甫堤这样潜心钻研六经诸子的学生;作为大臣,唐宪宗痴迷佛法,官员盲目狂热地迎合,他愤而“上表切谏”。
他以梁武帝等帝王为例,论述当权者崇佛是取祸之道,切中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李鸿理用诗心点亮中国——《2023中国诗词大会》素材解读与拓展4特别策划/热点素材皇帝痛处,幸有裴度等大臣为他求情,他这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祭鳄鱼文》便写自他被贬期间,他把鳄鱼比作贪官污吏,痛斥:“我潮州刺史,跟你不共戴天,我们不可能共处一个地方。
高考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含解析)
![高考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ffef7016fc700aba68fc3d.png)
2017年高考题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答案】A【名师点睛】民族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
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3(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27e2d6dd36a32d7275818a.png)
·文学艺术·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和意义■叶欣雨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营口 115100摘 要:2016年2月,《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该节目一经播出,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热潮,收获颇多好评和赞誉。
霎时间,引起了诸多媒体和观众的关注,相关文章席卷而来。
一下子成为热点中心的《中国诗词大会》究竟有何魅力,能够俘获大众的心,赢得大片好评?本文旨在分析讨论《中国诗词大会》对大众对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古诗词引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可以算是中央电视台的一项明智之举,它不仅唤醒了大众心中对古诗词的热爱,还让观众们更直接地领略到了中国古诗词的美。
可以说它兼顾了电视节目的作用,还给大众上了一堂很好的传统文化课,可谓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它的影响和意义。
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要想了解它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就要先从它的成功开始分析。
毫无疑问,《中国古诗词》作为当年中央电视台的一匹收视黑马,它是成功的。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传媒等新兴渠道的发展,我国电视台开始纷纷效仿国外一些成功的综艺节目,将他们的模式复制过来,加以包装和裁剪呈现给观众,更有甚者,直接转播。
这就使得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单调的综艺节目。
如此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国本土的原创电视台节目的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
这时大众眼帘的电视台节目大多是各种“真人秀”,“亲子秀”和“才艺秀”等选秀节目。
这些选秀节目刚推出来的时候会让“娱乐至上”的观众受到视觉享受,然而随着后期的播放,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对这些逐渐失去原先的兴趣。
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格局,它犹如众多娱乐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将远离市井,高端儒雅的古诗词韵味带给普通大众。
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也是在落实这个政策。
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素材
![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ac5281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b.png)
曲高未必和寡、新思路产生新现象、意识确定结果 ⑦国人须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滋养 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憧憬。而古典诗词 的力气,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一般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 并在个风光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赐予他们安静的力气。诗心是个 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 的是安慰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 位参赛者所说,酷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 了你的这种感觉”。 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逝、 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 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才智力气,是我 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日这 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穿中西的 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 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究竟,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旧渴望着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 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 执着,去专心感受诗意之美。
创作与复制、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 ④我们写不出好的古诗了,但至少还能消费 有人认为古典诗词是高雅的、精英的,不适合大众化,该节 目的火爆,恰恰说明中国诗词文化已经堕落不堪,选手们只会背 诵,不懂平仄,更写不出来好诗。 我认为,不要把一般人对诗歌的热忱,与真正的诗人在技巧
第5页 共64页
不懂观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假如仅停留在“知 道主义”,唯恐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 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将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 熏陶融汇到国民教化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 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宝才能摆脱昙花 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中国诗词大会精彩开场白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中国诗词大会精彩开场白](https://img.taocdn.com/s3/m/5019b7debb68a98270fefabf.png)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中国诗词大会精彩开场白“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
“不知不觉,诗词大会已经陪伴了我们五年的时光。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诗里走过了烟雨江南,跋涉了烽燧塞外。
看春华秋实,听云动风来。
每年春节,备受关注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都会如约而至,今年是《中国诗词大会》走过的第六个年头,六六大顺,中国人从内心里喜欢“六”这个数字。
在春晚刚做完主持的龙洋再次惊艳全场,她的开场白,如果放在考场作文中,一定会得高分。
大地花开,又是新春。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清晨的霜露里,遥望蒹葭苍苍;在对酒的短歌中,感受慨当以慷;在王维的长河里,高唱大漠的豪壮;在苏轼的明月里,祝福永久的安康。
【排比+化用,是考场作文开头或结尾常用的句式。
因为是主持词,所以注意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回首2020年,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们攻坚克难,扶贫帮困。
展望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
【整散结合,语言多姿多彩,灵动美妙。
】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今朝,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一往无前【引用】。
就让我们在诗词中汲取力量,用力量砥砺前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感觉自己语言贫乏的同学,不妨把这段开场白背下来,分析一下,原来让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并不难,“引用+排比”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就像下面这篇满分作文《雨天读古诗》(片段),就是因为精彩的引用化用,让阅卷老师赞口不绝: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气息。
无需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了鸟语花香的繁华与热闹,只让绵绵纷纷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
远离世人拥挤,甩掉一个“累”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尘俗的眼睛,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休憩。
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雨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楼台;有含春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有夜上滩的鲤鱼有系垂杨的画舫舟;于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于是总是太多的“于是”,携一列各领风骚的代出才人,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斜翔……于是想起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
2017黑龙江省考【申论热点】:《中华诗词大会》让古诗文大放光彩
![2017黑龙江省考【申论热点】:《中华诗词大会》让古诗文大放光彩](https://img.taocdn.com/s3/m/b9b5fbdeaa00b52acfc7ca91.png)
在省考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尤为重要的。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醒考生仔细阅读下文,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在综艺节目大火的当下,央视这样一档主题如此“清淡”的节目,是如何如一缕清流,洗涤了大家的精神世界的呢?背景链接自2017年正月初二于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昨日落下了帷幕,来自复旦附中的才女武艺姝夺下冠军。
虽然赛事暂告段落,然而其引发的探讨却远未结束。
这档在去年首播时曾被视为收视黑马的节目在这个春节期间以刷屏之势席卷各大媒体,给观众们带来了众多期待。
综合分析“诗词综艺热”是时代的声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中国的古诗文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
众所周知古代经典的诗词、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诠释,能让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现状问题】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
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
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
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2023年7月份中国诗词大会内容
![2023年7月份中国诗词大会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45b9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7.png)
2023年7月份的我国诗词大会可谓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精彩的主题吧!1. 我国诗词大会的背景2023年7月份的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体。
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佳人聚集一堂,以古诗词为媒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我国诗词大会的内容在这次大会上,参赛选手们将通过吟诵、改编等多种形式,展现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创造。
其中,诗词鉴赏、古韵新声等环节会成为焦点,展现出我国古典诗词之美,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3. 我对我国诗词大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诗词大会不仅是一档文化类节目,更是一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并参与到传统诗词中,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可以激发当代人的文学创作热情,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4. 总结和回顾此次我国诗词大会所展现的诗词之美,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一次现代审美观念的独特体现。
通过这次大会,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诗词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
让我们共同期待,我国诗词大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深入和全面的探讨,相信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2023年7月份我国诗词大会的内容,以及古诗词之美对于当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和体验!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无疑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它不仅是一次文学盛事,更是一次文化自信和自豪的展示。
在这样一场盛会中,我们深入探讨这个精彩的主题,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美妙之处,更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国诗词大会的背景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精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从古代开始,诗词就是我国文人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https://img.taocdn.com/s3/m/b6f8bc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b.png)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文化节目,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
节目以传统诗词为主题,采用竞答的形式,展示了众多选手的才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节目中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名篇佳作,展现了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因此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愈发强烈,而《中国诗词大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传承传统诗词的平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其次,节目形式活泼有趣,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选手们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培养了观众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与选手一起学习诗词,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情感。
另外,《中国诗词大会》还引入了一些年轻选手,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诗词,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加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节目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体。
总之,《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是因为它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创新,满足了观众对于诗词的兴趣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一、【背景材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
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1、《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
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学校教育中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古诗词强大的感召力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更多的国人心里,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3)辩证否定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让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处理。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诗词大会有利于传承弘扬华夏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民族亲和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跟踪训练】1.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
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中华诗词: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
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
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将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
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
这表明: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④影视作品的创作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
这启示我们:A.要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树立信心,正视眼前的困难C.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D.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5.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这启示我们,传承古代经典需要:A.善于分析的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C.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D.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6.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连续十集热播,为新春佳节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至第四集,《中国诗词大会》已累计吸引亿观众收看,节目话题总阅读量1亿多人次,一举冲入全国上星收视排名第三位和新浪话题榜单前三名。
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了一部中国文学史。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
“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总导演颜芳介绍了节目中诗词的选择: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
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
而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十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以各种题型出现在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的原因所在。
7.今年春节前后,由央视着名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和《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宴,被誉为“综艺文化清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材料二《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着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201 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
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着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1 0分)(3)材料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4分)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
(10分)(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
(12分)(3)请写出两句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指出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4分)参考答案:【解析】①表述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集中表达。
故排除。
②表述错误,中华诗词不能决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故排除。
中华诗词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本题选D。
【解析】“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是基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