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1讲 信息时代的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等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
经 化趋势的表现;另一方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
济 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
特 征
志着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 展,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
同时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科 技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 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 学、美术、音乐继续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国家对农业的管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拖拉机等 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的措施使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 了流通领域,但赫鲁晓夫强调这一措施并不是“所有制 的倒退”,说明其改革并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项 正确。 答案:B
③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 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纠错练3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2019·济南模拟)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 行改组,把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 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 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 所有制”,并且强调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答案:D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特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冷战”。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 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③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 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1)原因: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国际地区分工与 合作的加强。
(2)表现 ①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加快;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 化方向发展。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诞生,第一个由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 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答案:D
点拨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整体上走向缓和,但局部 冲突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两极格局被打破,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 土等矛盾相继爆发;另一方面,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 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二、经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继续调整和经济全球
纠错练4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世界贸易自 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2019·广州模拟)自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美日贸易 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关贸总协定 对此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这说明( )
A.美国挑起了各国的经济矛盾 B.关贸总协定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需要 C.关贸总协定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D.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 益紧密。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 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 总协定。
(3)影响 ①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 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 易的发展。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 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三、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69年,互联网产生。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 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交往方式。
考向一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2)日本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 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 力不断增强。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 局瓦解。
板块三 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 中崛起的中国
第11讲 信息时代的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 今世界(1945年至今)
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 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 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发展
答案:B
2.(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 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西方 国家的“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由漫画中“斯大林 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漫画名称《又是 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 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 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从漫画信 息可判断时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B、C三项时间 上与之不符,排除。
一、政治: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
制度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3)影响 ①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局 势动荡。 ②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是基础。1967年,欧洲 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两极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 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5.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 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化趋势
1.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概况 过程
内容
评价
农业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 赫鲁 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 晓夫 主权,提倡种植玉米;工 改革 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承
认物质利益
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苏联模 式,但没有从 根本上突破
扩大企业自主权,用 勃列日涅夫
经济手段管理企业; 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 体……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可知,马歇尔计划 有利于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B、C两 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导战后世界政治 格局的是美、苏两国,故D项错误。
答案:A 点拨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 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 计划,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③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④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 ⑤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3)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 一轮扩张。 (4)评价 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 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 利的地位。
1.(2019·全国卷Ⅲ)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 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 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 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 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 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 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 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力制衡 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 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 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 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 背的,排除D项。
解析: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破坏稳定的新因 素出现,如大国强权、恐怖主义等,这些因素对世界和 平构成威胁,导致军事冲突升级的现象出现,故D项正 确;冷战结束后,区域集团化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故 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和安理会 的作用增强,客观上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 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 特 政 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的发展 征 治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 纪9
区域集团化、经济体系化和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
解析:材料反映出当美国与日本、西欧之间发生贸 易纠纷时,关贸总协定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这说明关 贸总协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B项错误。 A、D两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C 点拨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 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化。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 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国家主导了世界贸易,利用它向外扩张经济,对不 发达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
纠错练2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整体走向缓和,但 局部冲突增多
(2019·梅州模拟)冷战结束后,一些批评家对一些军 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指责转为赞扬, 称赞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这是 因为当时( )
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大国对抗的危险已消失 C.安理会的作用增强 D.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
点拨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对苏联 模式的局部调整,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 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 工业方面。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确定了经济发展的 “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 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形势 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地 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 “一超多强”阶段。
纠错练1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一体化存在着内在联系 (2019·莱芜模拟)马歇尔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 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 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 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 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有利于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重点发展重工业
军事力量增强,后期 经济发展停滞;未冲 破苏联模式束缚
用经济方式管理经 戈尔巴乔夫 济,承认市场对经济
改革 的调节作用;调整所 有制结构
经济改革失败后,转 向政治改革,导致苏 联解体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了以知 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 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 了经济活动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产生了 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 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