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创新模式,完善基层医养结合体系
太康“五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盛素芬特约记者王慧星张益民太康:“五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咯咯……”还没进门,欢快的笑声已经传来。
2020年12月21日上午,走进河南省太康县高朗乡高北村居村联养点,几十名老人正围坐在餐厅饭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冬至饺子,热闹非凡,笑声四溢。
太康县总人口153.2万人,其中特困人员9051人。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难题。
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要求,坚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实施“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种社会兜底保障模式,不仅丰富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而且为全县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太康县已改造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1所社会福利院、27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和157个居村联养点,全县9051名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1%。
敬老院改造提升,推行集中供养为提升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太康县高度重视农村敬老院建设,把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实施,研究制订了《太康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对建筑标准、设施设备、院区场地、用房功能、适老化改造、照护型床位、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综合提升改造。
截至目前,全县对16个乡镇敬老院实施了升级改造,把3个乡镇的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已改扩建房屋106间,新增床位220个,新增建筑面积3024平方米,有力保障了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实现了特困人员进得来、留得住、生活舒心的目标。
目前,全县乡镇敬老院入住特困人员1193人。
就近就便养老,推行居村联养2020年12月20日早餐时,转楼镇李报真村77岁的村民李之德像往常一样,到居村联养点餐厅,坐在空调下和其他老人一起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
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工作计划及方案
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工作计划及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养结合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需求。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融合了医疗和养老服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
然而,当前医养结合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
为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工作计划,以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二、工作计划1.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和规范。
同时,政府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鼓励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连续的服务。
3.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的老年医学建设,培养专业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专业的老年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推动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4.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关爱等。
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形式,如远程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提高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
6.加强服务质量和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同时,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方案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养结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同时,设立专门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根据本方案的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
细化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实现医养“无缝对接”
细化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作者:闫立英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17期闫立英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趋势越来越显著,迫切需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供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为切实有效解决医养结合问题,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去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也出台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些文件虽然指导性很强,涵盖了医养结合各个方面,但在一些关键问题和环节上,操作细则还比较笼统、原则,不够具体、明细,不利于贯彻落实。
主要体现在医保配套政策不完善、民办医养结合机构用地难问题突出、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等方面。
在传统医疗保障模式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保障参保人员的住院治疗费用,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里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却无法享受医保,成为阻碍医养结合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国家、省在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土地支持力度还不够,用地难、拿地成本高依然是制约民办医养机构的最大障碍。
养老护理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求,存在着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的“两高三低”问题。
针对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政策保障不足、服务能力欠缺、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确保实现医养“无缝对接”。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全面深入实施医保衔接。
进一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特别是大力简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解决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方便老年人异地养老;凡经审查批准后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一律给予医疗机构身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并将医养结合机构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推动更多的养老院转型为养老机构;引导支持各地探索建立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借鉴“大病保险”模式,与医保政策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合力,缓解长期护理老人费用支出压力。
红庙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红庙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红庙镇是一个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乡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提高健康水平,红庙镇卫生院决定实施医养结合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卫生院和养老机构的联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2. 原则:综合服务、个性化护理、资源共享、专业合作。
三、实施步骤1. 强化宣传和意识触达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老年人和家属介绍医养结合方案的内容、好处和操作流程,提高老年人和家属对该方案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 建立卫生院和养老机构的联合机制与当地老年人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卫生院和养老机构的联合工作机制,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
3. 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卫生院将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包括健康体检、辅助检查、常见病、慢性病管理等。
通过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老年人就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4. 开展健康教育和保健活动卫生院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保健活动,向老年人传授健康知识和养生技巧,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5. 提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卫生院将与养老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
同时,充分发挥卫生院的康复科、中医科等特色专科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中医调理等服务。
6.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个性化护理计划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共同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记录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医疗史、健康评估等内容,并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7. 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合作卫生院将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红庙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的改进方案
红庙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的改进方案一、完善基础设施1.改造老年人病房,设置单独的卫生间,方便老年人生活。
2.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保障老年人安全。
3.增设休息区域,让家属在探视期间有足够的休息空间。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1.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坐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诊断和治疗。
2.加强院内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3.建立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快速便捷的就医服务。
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1.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画展、音乐会等,让老年人愉悦身心。
2.组织户外活动,如散步、健身等,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3.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关爱。
四、完善膳食管理1.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搭配。
2.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老年人饮食安全。
3.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饮食需求。
五、加强护理队伍建设1.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2.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老年人得到专业、细心的照顾。
六、加强与社会资源的整合1.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
2.与企业合作,开展老年人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
3.与慈善机构合作,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援助。
红庙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的改进,需要我们紧紧围绕老年人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健康的养老环境,让他们安享晚年。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基础。
老年人病房的改造、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休息区域的增设,都是为了让老年人住得舒适,家属探访时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设施,确保他们的安全。
再者,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容忽视。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户外活动,以及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快乐和关爱。
膳食管理也是改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环节。
关于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促进健康我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1.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资金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补偿标准,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2.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医养结合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保障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1. 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提高他们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知和专业技能,为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创新1. 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医疗和养老需求。
2.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的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度。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1. 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宣传和教育,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高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2.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建议的落实,相信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为健康我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基层医护机构都应积极作为,协同合作,共同为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目标而努力。
政府在支持医养结合服务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针对设备更新、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资金支持,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探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及管理新模式
探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及管理新模式在咱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医养结合的概念渐渐地被大家所熟知,特别是对咱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呀。
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医养结合其实就是将医疗和养老服务融合在一起,让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还能随时享受到医疗保障和治疗。
这种新模式就像给老人们量身定做的一套“舒适生活套餐”,既有吃得好,住得好,还能在身体不舒服时随时找到医生,真是省心又放心。
不过,要把这个计划落实到位,也不简单呀,得从很多方面来着手,才能做到真正的“医养合一”,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说到医养结合的实施方案,首先得从“服务”这个词说起。
你想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像在家一样舒服,医生是不是随叫随到,护理人员是不是有耐心。
可是,说实话,咱们这个社会,很多医院和养老院它们的服务模式还是老套的,缺乏灵活性。
大部分的老人进了养老院,医院离得远,生病了也只能忍着,等着家里人过来接去医院,这可不行呀。
咱得让老人觉得,生病就像上楼拿个药那么简单,医疗设施要近,护理服务要好,做到了这一点,老人就能放下心,乐得轻松。
不过,问题来了,如何把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放到一起呢?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得有人管着,得有专业的团队来操作。
得有靠谱的医生和护士,最好是经验丰富的,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的那种。
你看,老人的身体状态和年轻人不一样,可能一根小小的针刺下去,都会引起一番波动。
所以,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医疗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硬件设施也不能马虎,得有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设施,比如无障碍通道、老人专用的床位、定期的健康检查等等,这些细节上的“用心”决定了能不能真正做好医养结合。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管理模式了。
听着有点“高大上”,其实不难理解。
说白了就是养老院里得有人专门负责对接医疗资源,把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打通,像把人手按部就班地安排好一样,别让医院的医生和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各自为战,得有个统一的安排和管理。
比如,医生要定期过来给老人做检查,护士也要随时监控老人的身体状况,甚至有些养老院还会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老人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和医生直接沟通。
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8篇
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8篇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1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20XX年10月-12月)进一步摸排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开展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65周岁老年人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扶老人就医问诊。
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行动计划
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一、健康中国战略为卫健事业提供政策支持人民健康是百姓幸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为建立我国大卫生、大健康的政策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4月,惠州市成立健康惠州行动推进委员会,深入统筹推进健康惠州行动工作,加快推进惠州2+1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健康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国家、省、市的健康建设行动为惠阳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政策支持。
二、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1、完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加固筑牢基层双网底功能,完成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站标准化建设。
一是优化淡水医疗卫生资源,按淡水实际服务人口,设立第二、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力争2022年底前,完成沙田卫生院新业务大楼建成并交付使用,三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力争2024年前,完成秋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新土于镇约场门诊部综合楼建成并交付使用;在现有3间发热门诊和11间发热诊室的基础上,规范化建设并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全面优化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
2、促进基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协调发展一是推广全科医师团队责任制服务模式:以全科医师为主、社区护士为辅、公卫医师参与,开展好基本医疗服务,包括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危人群及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治疗,现场应急护理及转诊服务等。
二是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相互融合,齐头并进,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三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规范村卫生站工作开展一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系列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责任人,对村卫生站进行业务指导。
医养融合实施方案
医养融合实施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养融合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养融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全面健康需求的一种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医养融合,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健全医养融合的政策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医养融合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医养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医养融合政策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其次,加强医养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医养融合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社区医疗中心、康复护理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和养老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养融合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再次,加强医养融合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大对医养融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医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养融合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医养融合人才的激励和保障,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医养融合服务。
最后,加强医养融合的宣传和推广。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医养融合的认知和理解,树立医养融合的良好形象。
同时,要加强对医养融合成功案例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积极参与医养融合服务。
总之,医养融合是未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可以更好地推动医养融合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推动医养融合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卫生院充分发挥医疗优势,注重彰显中医特色,充分挖潜养老资源,主动拆除条块管理之墙,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之窗,精心打造中医药医养结合新模式。
一、合理规划,精心打造,以优良的环境适应医养结合。
合理规划设置。
拆除卫生院与养老院的之间的陈旧建筑,新铺水泥道路,增加绿化面积,新建公寓式病房、功能锻炼室、健康教育室、娱乐活动室,形成门诊、住院、公共卫生、养老、康复五大功能区。
打造中医阵地。
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作用,医院狠抓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在门诊楼设置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馆,内设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形成相对集中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区。
完善配套设施。
设置大型洗衣机房、备用发电机房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养老公寓消防设施、呼叫系统。
新增中药营养食堂,提供24小时热水,积极营造温馨、舒适、健康的养老环境。
二、完善服务,科学管理,以优质的医疗支撑医养结合。
档案化管理。
针对服务对象多为失能、残疾、患病老人的实际情况,参照医疗管理制度,组织力量对入住老人逐一进行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掌握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干预。
二是专业化治疗。
医院安排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转岗到养老康复中心,同时安排中医科、内科等科室医生轮流巡诊,让入住老人享受医生、护士提供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
三是人性化服务。
本着科学膳食的原则,结合老人的愿望,合理设置菜谱,做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对特殊需求人群,根据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形成药膳配方,交由食堂加工,开展药膳食疗。
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以特色的中医服务医养结合。
一是组织专家坐诊、提升服务能力。
特聘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定期坐诊,开展治未病服务示范指导。
引进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为包括入住老人在内的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优质服务。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 实现协同共赢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实现协同共赢医养结合是指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全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推进医养深度结合是保障老年人健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政策、机制、服务等多个方面探讨推进医养深度结合的路径,实现协同共赢。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需要建立良好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的补贴,降低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医养深度结合的发展。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需要完善机制体系。
建立健康档案共享机制,使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能够共享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评估和认证机制,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医疗机构应与养老机构合作,设立专门的老年科,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应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上门医疗、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医养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医生、护士、护理员等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建立医养结合知识培训机制,为医护人员和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需要加强社会共识和宣传推广。
加强对医养结合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和家属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医养结合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吸引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参与其中。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是保障老年人健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需要建立良好的政策体系、完善机制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共识和宣传推广。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医养深度结合的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实现协同共赢。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 实现协同共赢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实现协同共赢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愈发严峻的态势,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发突出。
如何实现医养深度结合,发挥协同优势,是当前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实现协同共赢。
一、构建医养深度结合的服务模式医疗和养老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但两者的服务需求却存在许多重叠和交叉,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更为紧密的服务模式。
医养深度结合的服务模式,是以医疗为主导,以养老为补充,通过多方协作、多元融合,在诊疗、康复、居家养老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在构建医养深度结合的服务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医养资源共享医疗和养老都是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是医养深度结合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医疗方面,可以通过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如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和治疗等。
在养老方面,可以利用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如提供健康管理、开展康复训练、提供护理服务等。
2. 医养服务协同医疗和养老服务是相互独立的服务领域,但当它们相互协作、互相融合时,可以实现更为全面、高效的服务。
在协同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诊疗、护理、康复等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建立多元化、高效的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可以获得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3. 医养服务网络建设在医养深度结合的服务模式中,需要建立医疗与养老服务之间的信息网络。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合理共享医疗信息、提高信息互通和数据流通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养服务。
二、推进医养深度结合的关键措施要实现医养深度结合,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在推进医养深度结合方面,应采取以下关键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规范、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网络。
2. 加强医养协作机制建设为实现医养深度结合,需要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促进卫生、养老、社保等部门的协同合作。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方面的主要举措申论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方面的主要举措申论医养一体两院融合,这事儿啊,就像把两种特别好的调料混合在一起,调出一种全新的、更加美味的味道。
咱先说说这医养一体,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都走不稳。
医疗呢,就像是一把保护伞,在生病的时候能遮风挡雨,给人以治愈的希望;养老呢,那就是温暖的港湾,老了累了就有个安心休息的地方。
以前啊,医院就是治病的地方,养老院就是养老的地儿,分得可清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老人们身体有点毛病的时候,在养老院还得往医院跑,折腾得很。
就像一个皮球,被两边踢来踢去,老人难受,家人也揪心。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就像是给这个问题找了个好法子。
那这融合有啥主要的举措呢?这得从很多方面说起。
先说人员方面吧。
医护人员不能光会看病,得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性,就像厨师不能光会做菜,还得知道食客的口味一样。
医护人员得走进养老院,不仅仅是打针换药,还要给老人们讲讲养生的小知识,陪他们聊聊天。
这就像是把医疗的严谨态度带到了养老院这个充满温情的地方。
反过来呢,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得懂点基础的医疗知识,这样老人有点小毛病的时候,他们就能先处理一下,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就好比家里的长辈,平时看着身体硬朗,可万一有点头疼脑热的,家里人要是懂点医,就不会那么慌张。
再说说设施方面。
养老院不能再只是有几张床、几间屋子就完事儿了。
得有一些简单的医疗设施,像血压计啊,血糖仪啊,这些东西就像是给养老院装了个健康小卫士。
医院呢,也得有点温馨的养老设施。
不能让老人一进去就感觉冷冰冰的,像进了个大机器似的。
得有舒服的休息区,让老人在等待检查或者治疗的时候能放松放松。
这就像在一个严肃的办公室里摆上几盆花,让人看着就舒服。
信息共享也是个重要的事儿。
老人的健康信息得像一条线一样,把医院和养老院串起来。
医院知道老人在养老院的日常健康状况,养老院也能及时了解老人在医院的治疗情况。
这就好比两个人之间有个秘密通道,互相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要是没有这个共享啊,就像两个人各说各话,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那怎么能把老人照顾好呢?还有啊,在服务项目上也得融合。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 实现协同共赢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实现协同共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上,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领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两个领域的深度结合可能会将他们的优势彼此补充,实现协同共赢的局面。
医疗保健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结合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由不同的机构和部门管理,这导致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调的问题。
当两个领域结合时,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次,结合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
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这两个领域结合时,医生和养老服务提供者可以共同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策略,从而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维持和改善身体健康。
最后,结合还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通常由不同的机构和部门提供,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
当两个领域结合时,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降低服务成本。
要实现医养深度结合,需要政府、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制定政策和法规,鼓励医疗保健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协同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其次,医疗保健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培训、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社区居民也应该积极参与,为各种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提供反馈和建议,提高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医养深度结合是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它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
为了实现协同共赢,我们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
关于加快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医养资源不足等问题,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快速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方案,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
本文提出以下方案:一、建立完整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服务的理念是“医疗和护理相结合,早期干预、预防为主”的创新服务模式。
在建立服务体系时,应着重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采用分级管理、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协作完成服务。
首先应设立定义明确的政策指引,建立一站式服务机构,在区域内配备充足的专业护理人员和医疗设备,建立完整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体系。
二、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创新推进医疗保障改革,鼓励各种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创新,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居家养老机构等多个服务场景下细化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鼓励开展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医养结合服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同时,适当增加医养结合服务补贴和财政资金投入,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具备丰富的医护人才,今后还需要大量的护士、康复师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针对现有人才短缺的情况,应该加大培养力度,构建养老服务专业和医疗保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这种方案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能力的培训。
也可以考虑推进“临床护理师”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的用人提供依据。
四、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一般的机构或养老院都缺乏涵盖较全面的医生、药师、护士、理疗师等医疗人员和老人健康档案,建立系统的医养结合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平台可以作为服务对象、医护人员和行政管理之间的桥梁,整合医疗数据,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预防化疗和管理干预。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服务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加快推进和改进。
建立完整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措施都可以为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快速提升做出积极贡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与尊严。
如何实现医养结合的发展
如何实现医养结合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于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际推进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医养结合的发展呢?首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
例如,对于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购置医疗设备、改善服务设施等;在税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给予减免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在土地供应上,优先保障医养结合项目的用地需求,确保其有足够的空间开展服务。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
医养结合涉及到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打破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卫生健康部门要负责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和医疗服务监管,民政部门要做好养老服务的规划和管理,医保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政策,保障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费用报销。
同时,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要加强医疗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具备医疗和养老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此外,还应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这一领域。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核心任务。
医养结合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同时,注重养老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创新模式,完善基层医养结合体系
据统计,预计到203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2.8%,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37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3。
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程度呈现出逐年迅速递增趋势。
5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城市副市长梁丽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老龄化的递增,迫切的需求就是养老与医疗结合问题。
梁丽萍介绍,目前我国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年均增长率达2.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年均增长率达2.9%;更有91.2%的已故老人都是死于各类慢性病。
可以说,医养结合已成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目前基
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格局尚不规范。
比如,有的养老院与卫生院仅相距几百米,遇到突发疾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有的养老院与卫生院相距十多公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医生很难及时赶到。
二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内容尚不完整。
目前,许多基层养老机构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签订的合作协议仅为医疗救治协议,日常服务仅为高血压测量、慢性病开药等,远未实现医养结合所要求的必须提供日常医疗护理、康复治疗等功能的服务。
三是基层缺少普惠性医养结合机构。
目前,基层养老机构呈现出两极化态势,公办养老院仅为五保老人提供兜底养老保障,不具备医养结合的功能;能够提供医养服务的民营养老机构却因前期投资大,运营费用高,大都会提高入住价格。
很多农村老年人无力入住。
完善基层医养结合体系的任务非常迫切,为此,梁丽萍建议:
一、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就近联姻。
凡是基层养老机构与所在乡镇卫生院相距较远,不能实现10分钟内上门服务的养老机构,可由政府扶持在乡镇卫生院附近选择合适的场所,与现有的养老院实行“置换”;或是鼓励引导乡镇卫生院派驻医护人员长期入住养老机构,实行定期轮换。
二、推进医养结合多元模式。
鼓励实力较强的医院在基层设立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通过联合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加强合作,鼓励退休全科医生到养老机构长期坐诊,鼓励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到医院实习锻炼、掌握基本医疗护理及康复治疗等常识。
三、从制度保障医养结合深入推进。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保险、救助、优抚等相衔接的长期护理保障政策,重点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和康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等特殊地区养老服务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向特殊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稳定增加对特殊地区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
四、加大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扶持力度。
养老机构具有公益属性,政府应采取“PPP”或“公建民营”等模式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中可出台低息无息贷款支持政策,可以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水电气等费用享受民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