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分析报告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归纳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归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以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
本报告对医养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背景与意义1.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
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应对。
2. 传统养老模式存在不足。
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减小,子女养老负担加重。
同时,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
3. 医养结合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能满足医疗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二、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养结合发展。
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医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
随着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他们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约70%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有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3. 资源整合。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医养结合,可以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降低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4. 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在医养结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为医养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5. 社会参与。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纷纷投入医养结合领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1. 人才短缺。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的,供大家参考。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
老年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从而缓解当前“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刚刚起步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70家。
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
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万,其中我省有17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
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许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
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1%,医疗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500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260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4篇】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4篇】报告一: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自从我们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我们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并且成功引入了养老护理服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首先,我们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对于提供居民的医疗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我们能够提供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解决了居民就医难的问题。
同时,我们引入了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还成功引入了养老护理服务,并在养老院设立了医护中心。
通过全天候的护理服务,为居民提供了实时的医疗照料。
同时,在养老院内设立了健康咨询中心,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咨询。
这些服务的引入,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居民对于医养结合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其次,医疗人员与养老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在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决了居民就医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改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医疗人员与养老护理人员的沟通和合作,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报告完毕。
报告二: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照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与医院合作,我们成功引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了全科医生会诊、常见病诊治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共13篇)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共13篇)第1篇:医养结合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医养结合”,这是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开启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他们利用医院与养老的结合破解了“养老院里不能就医,医院里不能养老”的时代难题。
据了解,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公办养老机构,隶属于连云港市眼科医院,是连云港市首家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试点医院。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瘫痪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而家庭护理则因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人手足无措,等送入医院,往往延误第一抢救时间。
目前,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
而医护型老年护理院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
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
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
老年护理院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
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
连云港市海州护理院预计在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护理院共设床位500张,配备活动室、声像室、接待室、医务室、洗衣间、食堂、室内卫浴等设施,可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居住需求。
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
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第2篇:医养结合“医养结合”的发展新趋势——参加国家卫计委康复护理工作会议体会【信息时间:2021-6-17 阅读次数:139】【我要打印】【关闭】为了进一步研究、促进康复、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规范康复和护理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对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传统的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离,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一种创新模式。
本文将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1. 传统养老服务存在问题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为主,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但传统的养老院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医疗服务,这导致了老年人护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
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指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下的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3. 政策支持和政府倡导我国政府意识到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性,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例如《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医养结合,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优势资源,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4. 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具备护理、医疗及康复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和康复师,同时也需要具备老年心理护理、社会工作等综合性技能的人才。
5.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进行,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未来展望1. 加强医疗保健服务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将更加注重医疗保健服务的提升。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将加强合作,引进更加专业化的医疗团队,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医养结合报告
医养结合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所需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医疗资源不足、养老服务不完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养结合的模式被广泛提出和推广,旨在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整合起来,通过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完善社区医养服务等途径,提高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二、医养结合的定义和模式1.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医养服务,包括健康评估、综合诊疗、康复护理等项目。
2. 医养结合的模式主要包括“医养结合社区”、“医疗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等。
其中,医养结合社区主要在社区中心或乡镇中心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站点;医疗养老院将医疗与养老相结合,建立医疗护理站点;医养结合机构是指整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优势,提供全方位医养服务的机构。
三、医养结合的优势和挑战1. 医养结合可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2. 医养结合可以节约医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3. 医养结合可以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整合和协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医养结合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养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四、建议与展望1. 推广医养结合模式,建立更多医养结合机构和服务站点。
2. 完善医养服务标准和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3. 加强医养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素质。
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
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养结合的模式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医养服务,也将为我国医改和养老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医养结合模式是指通过结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本文将探讨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医养结合模式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可行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共建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老年人在附近的养老院就能够接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减少长时间的等待和转运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另外,医养结合模式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以在家庭般的环境中接受医疗治疗和养老护理,减少因离家住院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同时,医养结合模式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增加老年人的社交互动,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医养结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和资源无法有效共享。
因此,在推广医养结合模式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提升机构间的合作效率。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政府以及社区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医养结合的合力。
同时,老年人也应加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和接受,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升自身的健康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但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信息孤岛、政策法规和各方合作的问题。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医养结合模式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关于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1】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着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医养融合发展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
2008年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
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1 / 48提供家庭签约服务。
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
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
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
201X年,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1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
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
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
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
总结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会议的性质、会议的进程、会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的下阶段任务、对与会人员的要求、对大家的号召。
总结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结。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临我院检查指导、评价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下面就我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如下:医联体建设方面一、医联体建设基本情况及总体目标我院从2xxx年9月开始启动医联体的各项工作,制定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卫生院自身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要求.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卫生院目标管理,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临床一线医师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积极宣传发动1、加强卫生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卫生院领导干部、一线临床医护技人员,进行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知识培训,让医职人员都能掌握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宣传底板,展示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人民医院帮扶专家的详细信息。
3、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卫生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卫生院中层干部和一线医务人员学习和传达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及传达分级诊疗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二)落实具体工作l、确定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对口帮扶措施,根据医联体协议,协议单位****人民医院每年至少选派2名中级晋升副高的专家来我院进行对口支援,对口援专家参与行政管理、临床业务指导、讲座授课、及查房、坐诊、会诊等临床诊疗工作。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于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关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本报告对我国医养结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工作进展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医养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成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3.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逐渐多元化,包括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等。
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养结合领域得到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4.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医养结合领域,投资建设医养结合项目。
医养结合产业链逐渐形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1.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医养结合政策支持力度,但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之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2.服务能力不足。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3.服务模式单一。
当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资源整合程度较低。
4.市场秩序混乱。
医养结合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议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2.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3篇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欢迎阅读!1.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根据县⼈⼤常委会年度⼯作要点安排,近⽇,肥西县⼈⼤常委会教科⽂卫⼯委对县医、养、健结合⼯作试点情况进⾏了深⼊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情况汇报,深⼊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与养⽼服务相结合⽂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件精神,整合养⽼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进⾏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条符合实际的五保⽼⼈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20xx年5⽉设⽴⽼⼈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2600多⼈次,五保⽼⼈⽣病救治不及时和⽆⼈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前,全县⼗五个五保供养中⼼均设⽴医疗专护区。
⼆、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 ⼈⼝⽼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
⽬前,此项⼯作正在进⾏试点,但还⾯临⼀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医务⼈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件精神,⽴⾜我县实际和试点⼯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
要根据全县⽼年⼈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年⼈等特殊⼈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效率。
要加⼤财政投⼊,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的积极性。
医养结合市场分析报告
医养结合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医养结合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医养结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通过对医养结合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医养结合行业的发展脉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介绍文章的主要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安排- 强调每个部分的重要性和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概述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提醒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每个部分的重点和目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医养结合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帮助相关行业和企业了解医养结合的定义、背景、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同时,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医养结合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报告能够促进医养结合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推动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互补与融合,提高老年人健康照护水平,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4 总结医养结合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医养结合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通过对医养结合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巨大,具有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医养结合概念的理解和推广,各参与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养结合市场的发展。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策略,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医养结合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医养结合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推动,以实现医养结合市场的良性发展,为社会的健康和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养老服务领域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相关方了解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
2.背景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将医疗、护理和养老相结合,可以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在医疗、健康管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
3.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这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规模正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2019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4.市场主要参与方分析4.1 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
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各类养老机构加大了对医疗、护理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2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持方,提供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模式多样,包括医生上门服务、设立医疗站点等。
4.3 第三方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支持,包括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
这些机构通过与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市场发展趋势5.1 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需求增加随着老年人群体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对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将通过技术和创新,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5.2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3篇)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3篇)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3篇)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篇1 预计到20__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从20__~20__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高龄老人将保持年均100万人的增长。
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同时,老年人存在发病率高、带病生存时间长、对卫生保健依赖性强、医疗花费高等特点。
当前的养老机构存在整体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缺少专业化、服务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群医疗保健特殊需求等问题。
现就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医院试点建立混合所有制养老机构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一、现阶段医养结合产业化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养老机构规模及标准化程度低,与医院衔接程度不高养老机构主要依靠设施建设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特别是能够针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提供专业养护服务,重点实现其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相互独立,面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客观现象,医疗机构无法配合满足其需求。
现有患病老人不得不奔波于医院与养老机构或家庭之间,不仅耽搁治疗时间,往往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休息而形成小病变重的情况,增加了治疗费用,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议程。
(二)养老机构独立盈利能力较弱,依靠国家补贴情况严重目前,养老产业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模糊、盈利困难、营销不畅和持续性差。
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益性质,盈利能力较弱,社会资本关注度低。
目前进入该行业的民营资本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经营稳定性差,属于相对“弱势”资本。
由于目前的养老产业没有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前景,很多养老产业投资成本高居不下,同时又面临着老年人一方面经济承受能力相对有限,不可能承受高昂的养老服务费用,另一方面认知、行动能力下降等客观因素,属于伤病高发“弱势”人群。
虽然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房产商频频试水养老地产,但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没有理清养老“地产”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4篇】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报告【4篇】报告一: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意义和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养结合,即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通过医疗专业人员的参与,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诊疗和康复护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他们的寿命。
其次,医养结合能够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由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大,传统的医疗机构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而通过医养结合,可以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有效减轻了医疗机构的压力。
然而,目前我国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合作需要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指导和支持,但是目前医疗资源短缺,专业人员不够。
其次,缺乏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也是制约医养结合工作发展的一个因素。
开展医养结合需要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但是当前的政策和经费分配还不够到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医养结合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水平,加大对医疗和养老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大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力度,实现医养结合工作的良性循环,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报告二:医养结合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为了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组织了医疗专业人员对养老机构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康复护理。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诊疗和康复护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此外,我们还邀请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其次,我们加强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
我们和附近的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今,医疗保健取得实质性进展,技术的变革和临床实践的进步改变
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组织形式。
但是,由于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的不足,
年老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等因素,医疗及养老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
挑战的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将医疗和养老结合,解决医养结
合问题,成为减轻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内容
(一)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群,我们对其需求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老年人群拥有多重的医疗需求,从健康状况的检查到慢性病的治疗,以及老化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老年人都有着多种不同的需求。
(二)养老设施资源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群的养老设施资源较为有限,包括老年人
的康复及其他设施,特别是对老年人的护理设施相对落后。
这就是当前有
关养老设施的重要缺陷。
(三)医养结合的服务瓶颈
从一些典型机构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医养结合存在一些瓶颈,比如医
疗机构的实施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有关特定服务和项目的
设立尚未到位;人员素质、资源保障不足和专业性不高;管理权与实施权的
落实问题;。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医养结合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在一起的模式,旨在通过有效的协同管理,达到更好的老年人护理和健康管理的目的。
本文将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并探讨该模式的优缺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医养结合模式的优点1.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该模式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还有完善的养老服务。
老年人可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到医疗护理和智能化的养护服务。
2.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将各类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3.提高医养机构的管理水平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提高医养机构的管理水平。
该模式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使医养机构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医养结合模式的缺点1.人力资源短缺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医护人员和养老人员参与,但是目前我国医疗和养老从业人员短缺,很难满足这种模式的需求。
此外,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也非常复杂,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护理能力。
2.资金压力大医养结合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医养机构和购置医疗设备、养老设施等,而且护理费用也比较高。
这样就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对于一些资金比较紧张的医养机构来说,可能面临财务压力。
3.服务标准尚未统一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尚未完全统一,存在很大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差异。
这就需要相关领域的部门加强对这类机构的规范和监管,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三、医养结合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医养结合模式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得到大力推进和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不断增加,老年疾病也日益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养结合模式分析报告一、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概述二、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分析(1)大型的养老社区配建医院(2)大型的医院配建养老康复设施(3)专科性医院转向老年康复护理三、社区网络化医养模式:不脱离原先的居住环境实现医养结合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成为当今热门话题。
未来我们如何养老?目前我国老龄化比例日趋升高,截止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据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
伴随着老龄化的急剧升高,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老龄化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失能老人人口逐渐增多。
据统计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老人总数相比)比重将保持在25%—30%。
老年人的失能率逐步增加,2012年失能人数大概3500万人,而到2050年预计近1亿人口,庞大的失能老人给老年照护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且在这些高龄老人当中老年人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眼疾、骨骼关节、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风、偏瘫、重度风湿、精神障碍、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多发病症。
因此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较为迫切,构建合理的医养结合的模式,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康复环境,满足对老年人的紧急救治,为老年人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一、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概述纵观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核心纲领。
反映到相关的数据上既构建9073模式: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如何将医养模式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那么看一下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
个人认为我国医疗体系的构建依靠于行政级别的划分,着重构建翻盖范围。
从国外的医疗体系来看着重于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满足紧急救治的需求;二级为康复医院,满足急救后期的康复医疗;三级为社区康复,一般在社区康复门诊内完成。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建立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方针,加大了对康复医疗的支持力度。
因此借鉴国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以对国内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大型的医院满足紧急救治功能、专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转型康复医疗(老年病康复)、同时加强构建网络化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
同时这三者中间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能有效根据病情将病人进行合理的划分转诊,一方面减轻了大型医院的床位数不足问题,将有效的床位让给更需要的疾病患者,另一方面可以减轻部分病人的入住费用。
二、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分析(1)大型的养老社区配建医院大型的养老社区中注重对老年人需求的调研,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可以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所属的医院。
一方面可以满足区域性的医疗需求,同时可以为养老社区提供坚实的医疗康复保障。
这种医院的功能设置应该按照项目区位的医疗条件进行定位,医疗条件薄弱的郊区可以兴建三甲医院,充实医疗资源。
而医疗资源丰富的近郊宜以专业老年病医疗康复医疗为主(例如设置中医康复推拿、老年病康复等)其主要强服务于养老社区内的老年人。
例如北京的太阳城大型养老社区(图1),配建有一所以为老年人群和失能人群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对老年人群和失能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提供疾病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评定和训练等相关服务。
康复医学科采取医院康复-养老公寓康复-居家康复全程化服务方式。
将医养的救治与康复贯穿于整个社区内部,形成全程化持续性的康复过程。
图1:北京太阳城总平面图(2)大型的医院配建养老康复设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图2),依托重医大资源优势,该老年养护中心实现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的全程无缝链接,除了养老服务,入住的老年人还可以在中心享受到医疗、护理和康复的“一站式”服务。
其医养之间的衔接如下:图2:重庆医科大学青杠养护中心a.满足紧急救治功能:重医为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开设了“绿色救治通道”,当养护中心的老人出现了严重的病情,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时,24小时待命的救护车可在第一时间将老人转往重医附一院本部,相关科室会无条件提供床位,保障老人的安全和健康。
b.护理式居住环境:养护中心每层楼都分区配有护士站,每天有医生、护士和经过医院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来照料老人的身体。
对于一些有身体疾病的老人,中心还开设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区,让老人可以一边康复一边疗养。
c.医保的全覆盖:进入医疗区治疗的老人,将享受医保相关政策待遇。
在医疗方面,重医附一院对养护中心开设有与老年疾病相关的学科,为中心住养的老人提供权威的健康支持。
d.全程化健康档案:该中心每月将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评估,给家人提交健康报告,同时提伴随供专业的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
同圆设计五院医疗室长期专注于医疗与老年康复养老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日常的设计中也接触到较多的大型医院配建养老设施的案例。
例如博兴县人民医院及老年疗养康复中心项目(图3),本项目由1000床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疗养康复中心组成。
依托于医院优越的医疗条件,老年疗养康复中心主要包含老年人护理中心、护理式公寓、居家式公寓、度假式公寓以及商业配套设施和娱乐设施组成,各类不同级别的护理模式围合成相对封闭的9个庭院,由绿化系统串联成有机的整体。
在医养结合方面,首先靠近大型的医院,满足老年人的紧急就诊。
第二,医院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定期的为老年人进行入户体检,记录并探究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老年疾病,起到预防与防治相结合的模式。
第三,各个级别的居住组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配置一定的医疗科室资源,每栋公寓设置护士站与诊室、康复疗养空间,方便老年人的康复疗养。
第四,全程化信息呼叫系统: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一键呼救,并且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力争建设有远程诊疗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程化康复保障。
再如威海市临港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图4),也是依托医院配建有社会福利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全程化医疗保障。
本项目生动活泼的现代建筑形象与景观的配置,形成健康宜居医养环境。
图3博兴县人民医院及老年疗养康复中心项目图4威海市临港区社会福利中心(3)专科性医院转向老年康复护理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专业性医院转向老年康复护理设施。
北京英智康复医院(图5)引进先进的瑞典康复理念和模式,提供个性化、连续性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专业的康复中心。
其针对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主要设置相关的科室:老年康复护理中心、神经康复中心、骨科康复中心、遗传病康复中心、神经修复康复中心、老年痴呆等康复科室。
具有服务特色:保健医生巡诊,配备药房,专业护士发药,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护理人员细心、耐心、专业,提供全天24小时一对一、一对二等不同级别的生活照料。
康复护理中心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设置个性化的服务菜单,不同的病种每日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科目和康复时间。
康复的目的是力争帮助老年人能够恢复健康独立生活。
医疗康复科室位于老年护理病房的核心位置,方便老年人的康复治疗。
其康复设备先进、康复环境温馨满足了老年人的医养需求。
图5:英智护理内景配置图6:济南市优抚医院规划图济南市优抚医院规划设计项目(图6)即属于由专科性的医院改造为康复养老的类型。
济南市优抚医院原为济南市精神病医院是一所社会福利性精神专科医院,担负着济南市及周边地区“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无家可归”三无人员和复退军人中精神病人的收治、康复工作,同时为企事业单位和自费精神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由于目前项目所属区位医疗资源薄弱,应该补充医疗功能,保障精神特色的同时转向拥疗养和康复养老方面发展。
为此我们与甲方沟通,制定了医院的发展理念“充实医疗功能、完善精神病区、拓展拥军疗养、植入康复养老、增加服务保障”。
在院区整体规划上分为康复护理区和精神病区,精神病区与康复护理区相对独立。
康复护理区主要设置有门诊楼、拥军疗养楼、康复护理楼、餐饮服务保障。
门诊楼在满足区域性医疗科室的基础上增设老年人康复科室,满足院区需求。
拥军疗养楼1-2层设置医技楼,通过连廊与精神病区连接,方便康复护理区与精神病区共享医技空间。
康复护理区形成围合式庭院,满足前医后养的特色,为老年人提供坚实的康复护理保障。
图7:社区网络化医养模式理想构架总结以上三种模式:由于医院和康复医疗的介入,为老年人的康复环境取得较高的安全保障,满足紧急救治、康复医疗、护理颐养等需求。
但是再看养老模式,这些大型的医养模式在每个城市仅仅是以点状形式分布,不能够满足大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老年人的医疗保障。
而且这些项目基本远离老年人原来的居住环境,居住成本较高,使老年人望而却步。
那么居家与社区养老老年人的医养福音何在?3、社区网络化医养模式:不脱离原先的居住环境实现医养结合目前国内大量兴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社区门诊),大量的社区门诊依托社区兴建,形成网络化的布局模式。
大量的居家养老老年人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可以依托社区门诊,建立互助模式。
社区门诊定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网络紧急呼救、康复器械租赁等服务模式,医疗性较弱的康复可以实现居家服务,足不出户实现医疗安全保障。
对于社区养老一般可以分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
设施内可以设置医疗科室,或者与就近的社区门诊合作,建立医疗互助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医疗等服务。
而对于需要紧急救治服务的,可以选择与就近的大型医院建立绿色服务通道,能够及时将老年人输送至大型医疗机构。
社区网络化医养模式一方面满足了老年人不脱离原先的居住环境进行养老,同时又保障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再者降低了老年人消费成本。
个人认为,只有实现社区网络化医养模式才是实现正真的医养模式,才能服务于更多的刚性需求老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的。
例如所示:大型医院(包含医院与康复医院)或者康复设施为社区门诊提供资源支撑,社区门诊为居家和社区养老老年人提供医疗覆盖,共同组建社区网络化医养结合模式的理想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