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金山川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金山川](https://img.taocdn.com/s3/m/cccc19c6580216fc710afd4f.png)
1.1包装规格:12人份/盒1.2主要组成成分:校准曲线:二维码。
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标签。
2.1外观试剂盒完整无破损,试剂盒内各组分齐全、无破损、渗透;盒上印刷的标识以及瓶签、盒签上的字迹清晰完整,易识别。
2.2装量试剂盒的液体试剂净含量应不低于标示量。
2.3溯源性根据GB/T21415规定了校准曲线的溯源过程,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2.4准确度回收率应在80%~120%的范围内。
2.5检出限检出限应不高于40pg/mL。
2.6线性试剂盒在浓度为[50,50000]p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
2.7重复性测定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0%。
2.8特异性与浓度分别为50ng/mL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念珠菌甘露聚糖、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结果均应不超过检出限。
2.9批间差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检测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3个批次试剂盒之间的批间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10质控品赋值有效性重复测定试剂盒内质控品各3次,每次测定结果均应在质控品测定值允许的范围内。
2.11质控品批内瓶间差取同一批号10支质控冻干品进行检测,所有瓶内重复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0%。
2.12稳定性2.12.1效期稳定性试剂盒按要求在2℃~8℃放置,有效期12个月,取效期末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各项指标仍符合2.4~2.8的要求。
2.12.2质控品复溶稳定性质控品溶解后置2℃~8℃保存14天后,取质控品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10、2.11的要求。
1,3-β-D-葡聚糖检验简介
![1,3-β-D-葡聚糖检验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159103e915f804d2b16c1b7.png)
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
15
(1,3) - β- D-葡聚糖检测
16
真菌细胞膜、壁结构
mannoproteins
β1,3 b1,6 葡聚糖 磷脂 双分 子层
b1,3葡聚糖 合成酶
几丁质 麦角固 醇
羊毛固醇C-14去甲基化酶 14位还原和7-8位异构酶 17 角鲨烯环氧化酶
30
小结
1,3-β-D-葡聚糖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 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有价值的实 验诊断。 1,3-β-D-葡聚糖检验其敏感性优于GM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 杂过程,实验室与临床应密切联系,为 临床医生提供诸如显微镜检查、真菌培 养、血清学标志物等多方面信息。
31
内毒素定量检测
23
1,3-β-D-葡聚糖检测临床价值
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早期症状无 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掩盖,病程长,发现较晚,死 亡率高。因此对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 期诊断。 指导用药:快速确定真菌感染后,选择好治疗方案,有 针对性使用抗真菌类药物。为临床选用副作用小,疗 效高,价格适宜的药物提供准确的依据。 评价效果:应用抗真菌药物后,定期检测血浆中葡聚 糖浓度变化,评价选用药物的有效性。 监护病程:监护深部真菌感染易感人群的病发状态。 动态观察:易感人群,监测临床疗效。
危重病人的存活期延长
延长了真菌感染 的 高 危 期
使此类患者业已增加 的人数进一步扩大
严重真菌感染迅速上升势头
是日益严重的威胁!
5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产品技术要求kehe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产品技术要求kehe](https://img.taocdn.com/s3/m/2e08d3d971fe910ef12df8b9.png)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真菌(1-3)-β-D葡聚糖的含量。
1.1 规格24人份/盒、48人份/盒1.2 主要组成成分校准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靶值单2.1 外观反应主剂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样品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 装量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装量不小于标示量。
2.3 准确度试剂盒的回收率须在85%~115%范围内。
2.4 重复性检测浓度为125pg/mL的溶液,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0%。
2.5 线性2.5.1在浓度[31.25,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90;2.5.2在浓度[31.25 ,125)pg/mL范围内,其线性绝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2.5 pg/mL;在浓度[125 ,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
2.6 空白限试剂盒的空白限不大于16 pg/mL。
2.7 溯源性根据GB/T21415的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等内容,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检测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9 批内瓶间差同一批号的10个待检试剂盒对浓度为250pg/m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重复10次,瓶间差的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0%。
2.10 批间差3个批号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
2.11 稳定性2.11.1 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取过有效期3个月以内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应符合2.3、2.3、2.5、2.6、2.7、2.8的要求;2.11.2校准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的要求;2.11.3质控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8的要求;2.11.4反应主剂溶解后,立即冻存至-20℃保存7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2.5的要求。
1,3-β-D-葡聚糖检验简介
![1,3-β-D-葡聚糖检验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3813c49e3143323968937e.png)
b1,3葡聚糖 合成酶
几丁质
麦角固 醇
羊毛固醇C-14去甲基化酶
14位还原和7-8位异构酶
角鲨烯环氧化酶
17
1,3-β-D-葡聚糖结构
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
糖蛋白类
中
1,3-β-D-葡聚糖占真菌壁成
葡聚糖
分50%以上,是真菌细胞壁上
几丁质
的特有成分 以1,3-β-糖苷键连接的葡萄
9
镜检和培养方法
敏感性低
血培养:在肿瘤和血液病病人中,50%尸检证 实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例血培养阴性。
培养结果阳性仅表示存在某种真菌,区 分定植和感染困难
培养时间长 有些标本采集困难
10
非培养方法优点
快速报告结果 敏感性提高 取材简便 多以真菌在致病状态产生的物质为检
真菌(1-3)-β-D-葡聚糖 与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检测
器械部 广东金羽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1
鲎
20世纪六十年代,人们 发现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 被称为“海洋活化石”的 鲎,它的血液与内毒素接 触后会发生特异性的凝集 反应,人们经过大量研究 和实验从它的血液中提取 出了用来检测内毒素的 “鲎试剂”。
2
真菌特异的代谢产物
D-阿拉伯糖醇
真菌 DNA 的检测
12
临床诊断、拟诊的微生物学
1 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连续培养 ≥2次分离到同种真菌
2 BALF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3 痰液或BALF直接镜检发现新生隐球菌 4 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 5 G实验连续两次阳性 6 GM实验连续两次阳性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 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8e25f35901020206409c1b.png)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G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操作授权人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2.用途:4.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凝固酶原等,发生凝固蛋白原转变的级联反应从而引起吸光度的变化,根据检测气吸光度的变化从而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试剂中添加的两性电解质甘氨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机表面活性剂可抑制脂多糖对B、C因子的激活,对革兰阴性脂多糖有特异性屏蔽作用。
5.样本要求5.1血清的制备:用一次性无热源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4ml,进行3000rpm/min离心10-15min分得血清2小时内检测。
5.2血清保存:标本需冷藏于2-8℃下不超过24小时避免反复冻融。
产品如果需要运输,则应该冷藏运输。
5.3标本前处理:取上述血清0.1ml,加入0.9ml样品处理液中,混匀后70℃孵育10min,取出后立刻放入冷却槽中冷去5min,即为待测血清样品。
6.操作步骤:取待测血清0.2ml直接加入酶反应主剂中,溶解后使用微量加样器转移至9*65mm标准无热源平底试管中,然后再加入0.1ml反应主剂溶液,混匀后,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检测系统自动计算出待测血清中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
注:每批试剂盒由厂家提供参考标准曲线。
定标使用真菌(1,3)-β-D 葡聚糖纯品,纯度>98%。
7.结果判断结果解释:参考值:正常血清真菌(1,3)-β-D葡聚糖值<60pg/ml。
60pg/ml以下,无深部真菌感染(隐球菌、接合菌除外):60-100pg/ml之间,为观察期,应连续检测。
100pg/ml以上,怀疑为深部真菌将感染,建议临床结症状治疗。
8.注意事项8.1、只能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不能区分真菌种属,不能检测接合菌和隐球菌。
8.2、实验操作应在无菌无热源的环境下,避免微生物细菌污染8.3、无菌无热源的采血管(建议采用BD血清管),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产品技术要求kehe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产品技术要求kehe](https://img.taocdn.com/s3/m/2e08d3d971fe910ef12df8b9.png)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真菌(1-3)-β-D葡聚糖的含量。
1.1 规格24人份/盒、48人份/盒1.2 主要组成成分校准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靶值单2.1 外观反应主剂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样品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 装量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装量不小于标示量。
2.3 准确度试剂盒的回收率须在85%~115%范围内。
2.4 重复性检测浓度为125pg/mL的溶液,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0%。
2.5 线性2.5.1在浓度[31.25,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90;2.5.2在浓度[31.25 ,125)pg/mL范围内,其线性绝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2.5 pg/mL;在浓度[125 ,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
2.6 空白限试剂盒的空白限不大于16 pg/mL。
2.7 溯源性根据GB/T21415的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等内容,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检测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9 批内瓶间差同一批号的10个待检试剂盒对浓度为250pg/m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重复10次,瓶间差的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0%。
2.10 批间差3个批号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
2.11 稳定性2.11.1 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取过有效期3个月以内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应符合2.3、2.3、2.5、2.6、2.7、2.8的要求;2.11.2校准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的要求;2.11.3质控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8的要求;2.11.4反应主剂溶解后,立即冻存至-20℃保存7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2.5的要求。
真菌检测试剂使用说明书
![真菌检测试剂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24976ba26925c52cc5bfb7.png)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真菌(1-3)--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 英文名称: Test Kit for the Detection of Fungus (1-3)- -D-Glucan (Photometric Assay) 【包装规格】单人份/盒、两人份/盒、6 人份/盒、10 人份/盒、20 人份/盒 【预期用途】用于人血液(1-3)--D 葡聚糖的定量检测,为临床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及治疗预 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用于真菌相关疾病的医学研究。 【检测原理】在实验条件下,来源于某些真菌细胞壁的(1-3)--D 葡聚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本 试剂盒反应试剂的酶促凝集系统,使反应溶液的透光度发生变化。利用(1-3)--D 葡聚糖标准 品建立-D 葡聚糖生物效应与透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便可定量地测定人血液的(1-3)--D 葡 聚糖含量。 【主要组成成份】试剂盒由(1-3)--D 葡聚糖检测试剂、试剂复溶液、采血瓶以及血浆稀释液 组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10℃避光贮存(切勿冻结) ,有效期 2 年。 【适用仪器】LKM-02 系列动态试管检测仪或具有相同功能的仪器。 【样品要求】 1. 血浆的制备: 用无菌无-D 葡聚糖的采血器具采集受试者静脉血 1~2mL, 注入采血瓶 中,将采血瓶以 400g 离心 10 分钟,取出后置 2-8℃冰箱备用;若在 4 小时内不用, 可分离出血浆置-20℃以下保存 30 天。 注意:在采血以及分离血浆过程应避免样品发生溶血。溶血的样品对检测有干扰, 不能使用。 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已制备的血浆 0.1mL 加入血浆稀释瓶中, 混匀后置 75℃10 分钟, 即为 1:10 稀释的血浆供试品溶液。 若不立即使用, 应把血浆稀释瓶移至 2~8℃冰箱存 放。 【检验方法】 (以两人份试剂盒使用为例) 1. 取试剂复溶液 1 支,开启备用。 2. 取-D 葡聚糖检测试剂 1 支,加入 0.25mL 试剂复溶液,轻轻摇匀,得试剂溶液备用。
真菌(1-3)-β-D葡聚糖
![真菌(1-3)-β-D葡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00486e5dce2f0066f53322ca.png)
附1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的操作规程,保证结果准确性。
2.原理实验条件下,来源于某些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本试剂盒反应试剂的酶促凝集系统,使反应溶液的透光度发生变化。
利用(1-3)- β-D葡聚糖标准品建立β-D-葡聚糖生物效应与透光度变化关系的标准曲线,便可定量地测定人血液的(1-3)- β-D葡聚糖含量。
3.试剂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试剂盒包装规格:20人份/盒。
复溶后的试剂溶液应在10分钟内使用。
若当次试验有剩余,可将剩余的试剂溶液置-20℃以下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不能反复冻融试剂溶液。
4.检测设备:LKM动态试管检测仪。
5.实验用具:250 μl无热原吸头、20-200 μl移液器、75℃试管恒温仪、旋涡混合器、塑料试管架、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抗凝剂)。
6.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6.1标本采集要求6.1.1采集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指定的肝素类抗凝、无菌、无β葡聚糖采血管;6.1.2常规住院病人早上用药前空腹采血,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6.2标本的送检和保存要求标本采集后应在半小时内离心,4小时内检测完。
若当日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将离心后的血浆转移至无β葡聚糖的容器内-20℃以下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7.实验操作7.1在试验开始前,先开启LKM动态试管检测仪,预热,一段时间后发出哔的一声,试管仪温度达到37℃,待用;7.2取本试剂盒所配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取受试者静脉血1~2 ml,以400 g离心10分钟;7.3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100 μl,加到样品稀释瓶中,在旋涡混合器上轻轻混匀,然后插入75℃试管恒温仪中加热10分钟;7.4加热10分钟后,将样品稀释瓶从75℃试管恒温仪中取出,使其降至室温即可,即为1:10稀释的样品供试溶液;7.5取β-G试剂1支,开启;7.6取β-G试剂复溶液1支,开启后用移液器取0.25 ml加入β-G试剂中,轻轻摇匀,澄清后得试剂溶液备用;7.7打开检测软件连接LKM动态试管检测仪,进入临床检查采集数据界面,点击“开始”按钮,使检测软件进入待采集状态;7.8取本试剂盒所配的专用反应试管,先取已制备好的样品供试溶液100 μl加入反应试管中,然后加入50 μl试剂溶液,每个样品供试品溶液平行两管;7.9加样完毕,依次拿起试管在旋涡混合器上轻点一下,使试管中的溶液均匀混合,然后把各试管逐一插到LKM动态试管仪中,反应开始,37℃反应75分钟,在反应结束前填写试验相关的信息;7.10反应完毕,检测软件将自动处理数据,计算出样品供试溶液中的(1-3)-β-G葡聚糖测量值,进入“临床检查数据报告”可查看检验结果,进入“临床检查数据分析”可查看反应曲线。
葡聚糖检测(G试验)
![葡聚糖检测(G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427e2c47d5bbfd0a78567338.png)
检验科细菌室新项目:真菌感染定量检测-(1-3)-β- 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临床各科室:我科细菌室最新购买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已应用临床辅助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
与真菌培养相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检测项目:G试验检测标本范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报告时间:当日报告标本送检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标本类型:抗凝静脉血,使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细菌室取采血管),采集血液2-3ml并立即混匀。
半小时内送检。
参考值:1、<10pg/ml阴性2、10pg/ml—20pg/ml观察3、>20pg/ml阳性检测目的:检测血液中的1-3-β-D葡聚糖的含量,此物质为真菌细胞壁的特异成分,通过检测该物质的可溶性抗原,可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血液中真菌1-3-β-D葡聚糖的含量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用于真菌感染早期筛查,适用于念珠菌,曲霉,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对真菌感染症状进行诊断,阳性结果代表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注意事项:1对阳性样品,应再次取血检测,以确诊。
2对观察期病人,应每周取1—2次血检测以观察病情发展。
3对确诊病人,应每周做2次检测,以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滨州医学院附属检验科细菌室电话:6582检验科细菌室新项目: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各科室:我科细菌室最新购买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已应用临床内毒素定量检测。
检测项目:内毒素定量检测检测标本范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报告时间:当日报告标本送检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标本类型:抗凝静脉血,使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细菌室取采血管),采集血液2-3ml并立即混匀。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金山川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金山川](https://img.taocdn.com/s3/m/e79c969d915f804d2a16c111.png)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真菌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
1.1 产品规格:
16测试/盒
1.2 划分说明
本公司产品16测试/盒是根据试剂盒内质控冻干品的数量和可测试的数量而定,每盒共4支质控冻干品,每支质控冻干品复溶后可以测试4次。
1.3 主要组成成分
目标靶点浓度范围:160-420pg/mL;复溶体积和质控范围见外包装盒;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不可以互换。
2.1 外观
包装盒完整无破损,试剂盒内各组分无破损、渗透;盒上印刷的标识以及瓶签、盒签上的字迹清晰完整,易识别;质控品为淡黄色至白色冻干品,质控品溶解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 装量
试剂盒的液体试剂净含量应不低于标示值。
2.3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4 均一性
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5%。
2.5 稳定性
试剂盒2-8℃储存有效期36个月,贮存期末的分析性能应符合2.3-2.4的要求。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第35号)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第35号)](https://img.taocdn.com/s3/m/7d81fac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3.png)
附件25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Fungus(1-3)-β-D-glucan)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征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适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以分光光度法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的试剂盒。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1.拟用于单独销售的真菌(1-3)-β-D葡聚糖校准品和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2.化学发光等免疫法的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
3.定性检测试剂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中的适用部分。
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应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的要求提交申请表、术语缩写词列表、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符合性声明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1.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测物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测定试剂盒;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显色法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2.分类依据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编码为6840。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c15ddf12d2af90342e6b3.png)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规范操作1.目的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授权操作人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3.实验原理(1-3)-β-D葡聚糖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激活酶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后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其所引起的浊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4.产品性能指标4.1 灵敏度10pg/ml4.2 精密度批间CV≤10% 。
4.3 准确性回收率75-125%。
4.4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绝对值≥0.9805.实验组成5.1实验仪器及器具: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20~200µl加样器、100~1000µ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5.2实验耗材:200µl无热原吸头、1000µ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5.3试剂盒组成: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6.工作环境相对湿度:20%~80%;温度控制:10~30℃;电源电压:220V±10%,50Hz±2%。
7.标本采集及保存7. 1检测样本:血液、脑脊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
7.2采集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7.3样本保存:样本采集后应在3000转/分进行离心,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转移管内,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8.操作程序8.1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主机、电脑及恒温仪预热30min。
8.2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软件,录入病人信息、样本种类及检测项目等信息后点击采集。
8.3 血液前处理过程,无菌操作,用专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抽取静脉血4ml轻轻混匀,按转速3000r/min进行离心1分钟,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
G试验SOP流程
![G试验SOP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c74f2ebd64783e09122b69.png)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规范操作1.实验组成1实验仪器及器具: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20~200µl加样器、100~1000µ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2实验耗材:200µl无热原吸头、1000µ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3试剂盒组成: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2.标本采集及保存1检测样本:血液、脑脊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
2采集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3样本保存:样本采集后应在3000转/分进行离心,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转移管内,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3.操作程序1)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主机、电脑及恒温仪预热30min。
2)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软件,录入病人信息、样本种类及检测项目等信息后点击采集(必须先点击采集再插入平底试管)。
3) 血液前处理过程,无菌操作,用专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抽取静脉血4ml轻轻混匀,按转速3000r/min进行离心1分钟,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
4) 取上述富含血小板(上清液的中上部)血浆100µl,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轻轻摇匀约10秒后插入恒温仪加热区中进行70℃干热10min。
5) 干热结束后,将前处理液冷却5min,至室温后取出(取出时切忌震荡)。
6) 取上述前处理液中上清液200µl加入到反应主剂中,轻轻混匀(一般混匀约10秒即可),待完全溶解至透明后,全量移液至平底试管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
7) 反应结束后仪器自动计算结果并保存。
待测血浆样品制备、检测示意图。
血浆真菌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血浆真菌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5b3585d0d233d4b14e69d8.png)
血浆真菌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使用真菌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动态浊度法)进行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的检验操作程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用于人体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
3. 责任者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4. 适用仪器鲎试验微生物检测仪ELx808IU(全自动酶标仪ELx808)或同等光学检测仪器。
5. 样本要求5.1 标本采集用除葡聚糖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以上,进行3000rpm离心60s,分离得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样本。
5.2 标本保存和运送样本可立即用于检测。
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试管内,保存于2-8℃待测,保存期为一周;也可保存于-20℃待测,保存期为1个月。
样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6. 检验方法6.1 仪器设定6.1.1 预热仪器,设置温育温度为37ºC。
6.1.2 设定检测仪器的读板波长为630nm(或厂家提供的其他适用波长),读板时间为120分钟,每1分钟读板一次。
6.2 取0.1ml血浆样本,加入到0.9ml样本处理液中,混匀后70℃保温10分钟,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水中冰浴3分钟。
6.3 取处理后的血浆样本混合液0.2 ml加入鲎试剂中,轻轻振摇溶解鲎试剂后移取0.1ml 至反应容器中,放置于检测仪器中检测,反应结束后软件将自动计算出样本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
7. 参考值正常人体血浆中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10pg/ml。
8. 检验结果解释8.1 样本(1,3)-β-D-葡聚糖含量≥10pg/ml时,表明该样本有(1,3)-β-D-葡聚糖存在,但并不表示该样本一定存在真菌活菌。
8.2 样本(1,3)-β-D-葡聚糖含量<10pg/ml时,表示该样本(1,3)-β-D-葡聚糖低于参考值。
9.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9.1 本试剂盒只能检测真菌(1,3)-β-D-葡聚糖含量,不能区分真菌种属。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产品技术要求jinsahnchuan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产品技术要求jinsahnchuan](https://img.taocdn.com/s3/m/b640d2960722192e4436f60c.png)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配套使用,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真菌(1-3)-β-D 葡聚糖的含量。
1.1 产品规格GKT-1M:20人份/盒;GKT-5M:50人份/盒;GKT-10M:50人份/盒;GKT-20M:60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GKT-1MGKT-5MGKT-10MGKT-20M2.1 外观反应主剂为白色冻干粉末,样品处理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反应主剂溶解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装量样品处理液为0.9ml/支;GKT-5M反应主剂溶解液0.6ml/支;GKT-10M反应主剂溶解液为1.2ml/支;GKT-20M反应主剂溶解液为2.4ml/支,其中装量不小于标称值。
2.3 准确性试剂盒对真菌(1-3)-b-D葡聚糖的回收率为75%~125%。
2.4 重复性试剂盒重复检测结果的CV(%)值应不大于10%。
2.5线性在浓度1 pg/ml~625 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80,在1 pg/ml~93.75 pg/ml范围内,绝对偏差为±14.06pg/ml;在93.75pg/ml~625 pg/ml范围内,相对偏差≤15%。
2.6空白检测限真菌(1-3)-b-D葡聚糖浓度的空白检测限为1pg/ml。
2.7反应特征曲线反应主剂的特征反应曲线应为近似直线的反S形。
2.8原始吸光度酶反应主剂以适当水稀释后,在(270±5)nm波长处应有单一吸收峰。
2.9批间差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
2.10稳定性试剂盒2-8℃储存有效期36个月,贮存期末的分析性能应符合2.1~2.8的要求。
2.11特异性浓度为100pg/ml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溶液,对(1-3)-b-D葡聚糖检测结果的交叉反应率不大于2%。
真菌(1-3)-β-D葡聚糖
![真菌(1-3)-β-D葡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dc61235002768e9951e7388a.png)
附1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的操作规程,保证结果准确性。
2.原理实验条件下,来源于某些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本试剂盒反应试剂的酶促凝集系统,使反应溶液的透光度发生变化。
利用(1-3)- β-D葡聚糖标准品建立β-D-葡聚糖生物效应与透光度变化关系的标准曲线,便可定量地测定人血液的(1-3)- β-D葡聚糖含量。
3.试剂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试剂盒包装规格:20人份/盒。
复溶后的试剂溶液应在10分钟内使用。
若当次试验有剩余,可将剩余的试剂溶液置-20℃以下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不能反复冻融试剂溶液。
4.检测设备:LKM动态试管检测仪。
5.实验用具:250 μl无热原吸头、20-200 μl移液器、75℃试管恒温仪、旋涡混合器、塑料试管架、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抗凝剂)。
6.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6.1标本采集要求6.1.1采集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指定的肝素类抗凝、无菌、无β葡聚糖采血管;6.1.2常规住院病人早上用药前空腹采血,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6.2标本的送检和保存要求标本采集后应在半小时内离心,4小时内检测完。
若当日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将离心后的血浆转移至无β葡聚糖的容器内-20℃以下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7.实验操作7.1在试验开始前,先开启LKM动态试管检测仪,预热,一段时间后发出哔的一声,试管仪温度达到37℃,待用;7.2取本试剂盒所配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取受试者静脉血1~2 ml,以400 g离心10分钟;7.3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100 μl,加到样品稀释瓶中,在旋涡混合器上轻轻混匀,然后插入75℃试管恒温仪中加热10分钟;7.4加热10分钟后,将样品稀释瓶从75℃试管恒温仪中取出,使其降至室温即可,即为1:10稀释的样品供试溶液;7.5取β-G试剂1支,开启;7.6取β-G试剂复溶液1支,开启后用移液器取0.25 ml加入β-G试剂中,轻轻摇匀,澄清后得试剂溶液备用;7.7打开检测软件连接LKM动态试管检测仪,进入临床检查采集数据界面,点击“开始”按钮,使检测软件进入待采集状态;7.8取本试剂盒所配的专用反应试管,先取已制备好的样品供试溶液100 μl加入反应试管中,然后加入50 μl试剂溶液,每个样品供试品溶液平行两管;7.9加样完毕,依次拿起试管在旋涡混合器上轻点一下,使试管中的溶液均匀混合,然后把各试管逐一插到LKM动态试管仪中,反应开始,37℃反应75分钟,在反应结束前填写试验相关的信息;7.10反应完毕,检测软件将自动处理数据,计算出样品供试溶液中的(1-3)-β-G葡聚糖测量值,进入“临床检查数据报告”可查看检验结果,进入“临床检查数据分析”可查看反应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明
本产品属精密光学仪器,在日常使用中,应严格按照我公司出具的操作流程进行试验操作,并确保工作环境正常。
本试验的操作者必须为经我公司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如需更换操作者,请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新的操作者了解仪器特性、熟悉操作流程。
为避免试验结果不准确,请操作者认真阅读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
售后服务部电话:400-811-9958
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
1.目的
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3.实验原理
(1-3)-β-D葡聚糖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激活酶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后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其所引起的浊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1-3) -D-Glucan
活化因子G 因子G
凝固酶原凝固酶
凝固蛋白原凝固蛋白(凝胶)
4.产品性能指标
4.1 灵敏度最小检出值5pg/ml
5.实验组成
5.1实验仪器及器具: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 20~200ul 加样器、100~1000u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5.2实验耗材:
200ul无热原吸头、1000u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5.3试剂盒组成:
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
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6.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20%~80%;温度控制:10~30℃;电源电压:220V±10%,50Hz±2%。
7.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
7.1检测样本:
血液、肺泡盥洗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尿液(无菌取中段尿或穿刺尿)
7.2采集要求:
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7.3样本保存:
样本采集后应在3000转/分进行离心,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转移管内,在-3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8.操作程序
8.1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主机、电脑及恒温仪预热30min。
8.2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录入病人、样本种类及检测项目等信息后点
击采集。
8.3 前处理过程,无菌操作,用专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抽取静脉血4ml
轻轻混匀,按转速3000r/min进行离心1分钟,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
8.4 取上述富含血小板血浆100uL,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摇匀后插入恒温仪加热区中
进行70℃干热10min。
8.5干热结束后,将前处理液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取出时切忌震荡)。
8.6 取上述前处理液中上清液200uL加入到反应主剂中,轻轻混匀,待完全溶解后,全
部移液至平底试管中(不要产生气泡),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
8.7 反应结束后仪器自动计算结果并保存。
待测血浆样品制备、检测示意图
9.操作注意事项
9.1预热采集
在进行试验之前,仪器一定要提前预热30min,达到工作温度后,按要求填写表头信息,完毕后点击采集,使仪器处于采集状态后再进行试验。
9.2 样本预处理
9.2.1 血液标本3000r/min离心1min。
9.2.2 取富含血小板血浆(离心后上层清液的中部)。
9.2.3 70℃加热时间严格控制在10-12min。
9.2.4 样本处理液加热冷却后,不要震荡、摇晃以免将处理过的下层干扰物质悬浮上
来。
9.2.5 取处理液的上清液。
9.2.6 加入主剂的200uL液体要全部转移至平底试管,转移过程中不能出现气泡。
9.2.7 平底试管要一次插到底,插入后不要再碰触。
10.结果判断与分析
检测值﹤10pg/ml,阴性。
检测值介于10~20pg/ml之间,临床观察期,建议动态采血检测。
检测值﹥20pg/ml,阳性,建议再次采血以确诊。
11.实验解释
本实验结果仅对本标本负责,提供给临床参考,请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做综合诊断。
12. 特殊标本处理
对一般黄疸、溶血、乳糜血标本,稀释2~5倍后进行检测。
稀释步骤为:取100ul血浆标本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经过70℃干热并冷却后,再取一定量上述经处理后的标本用另外的一支样品处理液进行相应倍数的稀释,即得待测标本,然后取200ul加入到反应主剂,溶解后全部转移至平底试管中插入仪器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软件中“稀释倍数”一栏填上稀释倍数,仪器就会按照相应的稀释倍数计算结果。
备注:对于严重的黄疸、溶血、乳糜血标本,应重新采血。
13.干扰因素
13.1产生的假阳性的原因有:应用纤维膜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某些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
中含有葡聚糖、某些品牌的静脉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含有葡聚糖、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13.2特殊真菌如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细胞壁没有(1-3)-β-D 葡聚糖成分,隐
球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致使(1-3)-β-D 葡聚糖释放不出,这些真菌无法检测到。
14.质量控制
血浆标本进行测定时应同时进行质控品的质量控制,目的是测定真菌(1-3)-β-D葡聚糖的测试性能及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
14-A 室内质控
14-A-1 质控品来源
为标准(1-3)-β-D葡聚糖纯品,经称量、分装冷冻干燥制备的冻干品。
14-A-2 组成
包括质控品、质控品溶解液、反应主剂、说明书、质控图等
14-A-3 储存和稳定性
储存2~8℃;有效期3年。
其中质控品溶解后,溶液2~8℃保存7天。
14-A-4 操作
见说明书。
14-A-5 安全防范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为经冷冻干燥制成无菌制品,因此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操作
时应在洁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该质控品只能用于体外试验,不可用于人体。
14-A-6 注意事项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仅用于血浆中(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注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14-A-7 参考值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参考值为联合标定结果,详见质控品外包装盒上标示。
14-A-8 试验步骤
详见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使用说明书。
14-A-9 结果分析
质控结果按照Westgard质控规则判读,使用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处于质控图所示范围内。
如果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应用另一支质控品再次进行测试。
如结果仍在范围外,应检查操作有无被污染或检测仪器是否异常。
如果仍存在问题,请与制造商联系。
14-A-10 失控原因分析和处理
14-A-10-1如果失控按以下步骤进行初步分析与处理
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
质控品超出有效期;
测定系统严重误差;
14-A-10-2无上述因素失控应进一步分析与处理
重新实验以确认误差结果;
确认仪器性能参数正常,功能正常;
确认恒温仪温度是否正常;
确认所有试剂及质控品均在有效期内,并妥善保存(注:试剂及质控品2~8℃储存;开启后立即使用);
确认无菌操作下进行试验,以防空气杂菌污染;
14-A-10-3 如误差无法解决,应联系厂家的技术支持人员。
15.维护保养
15.1 仪器保养注意防尘、防水、防污染、防止异物进入试管孔内;定期做好系统的表
面清洁。
15.2 软件维护本系统的计算机应只供本系统使用,对外来的一切软件、数据文件在使
用前一定要先查杀病毒,避免造成日常记录文件的损坏或丢失。
15.3 三个月使用检测软件中的[系统自检]功能,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16.安全防护措施
16. 1 试剂盒应2~8℃避光保存,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
若过期或出现破损禁止使用,
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16.2 试剂盒为体外诊断试剂,其中的成分可能会导致皮肤和眼睛疼痛,也可刺激黏
膜和上呼吸道,所以应避免与皮肤接触,避免吸入和食入,禁止使用于人体。
16.3 实验操作中避免微生物及细菌污染
17.标本处理
已检验过的标本作高压灭菌后由专门人员统一处理
18. 异常结果处理
本实验结果异常需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不符合的结果应及时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19.应急处理
若出现不能自行解决故障,应及时联系经销商或工程师处理,并告知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
20. 参考文献
①张秀珍,朱德妹主编.临床微生物知识检验问与答.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8
②周庭银,倪语星主编.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09
③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配套使用说明书
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