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语文16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
《小石潭记》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佁然、明灭、邃、清、隶等;积累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手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手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不必说那滚滚的长江、黄河,也不必说那波光粼粼的秀美西湖,单是那水清境幽的永州小石潭,就激发了柳宗元多少的情思与惆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小石潭,和柳宗元一起去感受他那特有的情怀。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2.分组展示预习内容一组:走近作者柳宗元及本文写作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称“柳河东”。
他生长在长安,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
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
他的寓言小品,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讽刺社会丑恶,揭露政治腐败,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著名的如《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他的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当时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捕蛇者说》。
他的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而且往往融入了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
此外,他还有一些政论、文论和哲理散文,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文以明道”等文学主张。
著作有《柳河东集》45卷。
写作背景:关于“记”和《小石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6)doc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掌握记叙的顺序。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与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3、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记叙的顺序。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出示课件导入二、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为什么?(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
“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
“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
“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十六 小石潭记 苏教版原文
十六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十六 小石潭记 (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六小石潭记(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山甚)()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目标2)(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小石潭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 生进入学习状态。
整体感知
总结词
朗读与初步理解
详细描述
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总结词
巩固与提高
详细描述
布置相关练习题,如翻译、默写、阅读理解等,帮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柳宗 元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难点1
理解文中的景与情。
难点2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难点3
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技巧。
重点
02
深入理解
总结词
分析重点与难点
详细描述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词句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 作技巧。
拓展延伸
总结词
比较阅读与思考
详细描述
选取与《小石潭记》主题、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 异同之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01
03
重点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重点2
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重点3
了解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
自我认知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 ,评估自己在《小石潭记》一文 中的理解程度,是否掌握了文中 的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6课《小石潭记》集体备课教案
《小石潭记》一、课题名称:小石潭记二、教材分析:本文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他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柳宗元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4.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
六、教学方式:1.注重诵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生认知,纠正偏颇、弥补缺漏。
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
七、媒体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⒊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课件1(第1课时) (共10张PPT)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 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韩柳”,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 用。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 结合。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歌《江雪》,以后还会接触到《捕蛇 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等作品。
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不可久居
----大约 ----可以,能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跟随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冷清
参差披拂 差
其岸势犬牙差互
----长短不一,形容词 ----交错,动词
卷石底以出(quán ) 青 树 翠 蔓 ( màn ) 蒙 络 摇 缀( méng )
参差披拂( cēn cī ) 佁然不动( yǐ )
俶尔远逝(chù ) 往来翕忽( xī ) 犬牙差互( cī hū )
古今异义
(古)离开
去:
(今)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某处 (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怡然: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的]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点,用鲜亮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 了解"如""假设""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刻]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1、从复习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讲""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 体裁。
指导学生看完学习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因此就以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觉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悲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予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要紧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5、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注意朗读节奏。
6、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个不指导〕7、检查小组学习成效。
〔1〕、指名翻译课文,〔2名学生〕〔2〕、出示练习题。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上《小石潭记》课件PPT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 在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 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 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画 廊式地展示闽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 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 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 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 露。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 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 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 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是 其中的一篇。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 树、藤蔓。用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 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 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 下伏笔。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 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
(1)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1. 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 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 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 会有什么感觉?
为嵁 (kān )
佁然( yĭ )
参差(cēn cī)披拂 俶( chù)而远逝
悄(qiǎo ) 怆(chuàng) 幽邃( suì)
翕( xī )忽 青树翠蔓(wàn)
再读课文, 用我觉得小 石潭很 , 说说你对小 石潭的感受。
• 溪水:溪水顺着崎岖的山路,弯 弯曲曲地流来,一会儿被山石遮
住,一会儿又从山石后探出头来。
译一译;
☆ 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 文章的内容。
译文: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 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 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 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 、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 课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这
里有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蜿蜒的小溪、参差
的石岸······还有默默而坐的作者的情感涟漪······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着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
改革虽然失败了,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似又因韩愈的某些保守。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6小石潭记》word教案 (10)
小石潭记教案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难点:背诵及体
预设
)中进
柳
教师范读,
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作者选取了潭
精
“无”,尤使水清之
“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一列出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
感触。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
作
五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你根据课文内容
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六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六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山甚)()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目标2)(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佁然
..不动()
(2)心乐.之()
(3)皆若空游
..无所依()
(4)其岸势犬牙
..差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B.四面/竹树环合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以其境/过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
..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名句默写。
(1)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清洌()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文中第1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2段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探寻水潭源流,第4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柳宗元的《石渠记》选段,完成11~15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
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
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
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
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渠之广或.咫尺()
(2)其长可.十许步()
(3)昌蒲被.之()
(4)然卒.入于渴()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渠之.广或咫尺(代词,代石渠)
B.昌蒲被之.(代词,代石泓)
C.视之.既静(代词,代山顶之物)
D.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代词,代渴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鸣/乍大乍细
B.渠之广/或咫尺
C.潭/幅员减百尺
D.其长/可十许步
15.从文中画出描写石渠周围景色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它带给作者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愣住的样子(2)以……为乐(3)在空中游动
(4)像狗的牙齿那样
2.答案:(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茎蔓,彼此覆盖、缠绕、摇动、连
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从小潭西南方远望,(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3.【解析】选C。
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4.【解析】选D。
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答案:(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答案:孤独忧伤(凄凉)。
7.答案:(1)尤其、格外(2)大约(3)凄清,冷清清
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应在保证句子通顺的基础上
重点把“如”“乐”“犬牙”译出。
答案:(1)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
(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答案: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幽静(清幽、幽深、寂静、凄清、冷清)
10.【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可结合第2段的“乐”和第4段的“凄”及作者的处境回答。
答案(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中寻
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11.答案:(1)有时(2)大约(3)覆盖(4)最终、最后
12.【解析】选A。
“之”是结构助词“的”。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在保证句子通顺的基础上,要把重点词语“逾”“往”“被”“环”“摇”“巅”“韵”“远”的意思译出。
答案:(1)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人们)会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2)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
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14.【解析】选C。
应为“潭幅员/减百尺”。
15.答案: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石渠给作者以幽雅、喜爱之感。
附【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
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
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人们)会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
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地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
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