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思考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重要是运用系统旳措施,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旳、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方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筹划、创设新旳教与学旳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旳主线目旳是增进学习者旳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旳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旳教育、教学目旳,实现一定旳教育、教学功能旳多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当作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旳基本层次:机构层次旳系统、管理层次旳系统、教学层次旳系统、学习层次旳系统。
4、系统措施:运用系统论旳思想、观点,研究和解决多种复杂旳系统问题而形成旳措施,即按照事物自身旳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旳形式中加以考察旳措施。
它侧重于系统旳整体性分析,从构成系统旳各要素之间旳关系和互相作用中去发现系统旳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旳一般环节、程序和措施。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旳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旳方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措施旳体系和构造。
5、加涅旳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种目旳、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方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种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有关教学设计旳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觉得“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两者研究对象相似,是性质上旳低层次反复和名词概念间旳混淆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见解。
答:教学系统设计重要是运用系统旳措施,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旳、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方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筹划、创设新旳教与学旳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旳主线目旳是增进学习者旳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本、学科层次上均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旳研究对象是教学旳本质与教学旳一般规律;教学设计旳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措施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筹划旳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第五单元)教案
13
2015/10/21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gjfan@ 范官军
10
模块二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新方法
第三节 学习契约评价
学习契约也称为学习合同,这种评价方法来源于真 正意义上的契约或合同。 学习契约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 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 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 准等。学习契约可以说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双方持续不断、 一再商讨的协议过程,特别强调教学双方在作出决策中 的相互关系及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自块一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内涵与发展 一、评价 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 二、学习评价 把评价用于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时,就是学习 评价。
2015/10/21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gjfan@ 范官军 1
模块一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特征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重视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评价 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四、注重对学生的定性评价 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2015/10/21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gjfan@ 范官军
5
模块二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新方法
模块一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一、学习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二、学习评价的功能 诊断、反馈、定向、鉴定、教育等功能
2015/10/21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gjfan@ 范官军 4
模块一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模块一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内涵与发展 三、学习评价的基本特征 学习评价应有一定的目标为基准; 学习评价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系统地收集被评 价者的资料和信息; 学习评价的内容应与学习目标相符合; 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应是使被评价者更好地 发展。
初中数学_初中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角》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经验,按照新课程理念的目标要求,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理解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理解角的两个定义方法.2、学生学会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3、学生学会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转换。
能力目标: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是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有关角的概念和性质,表示方法、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的知识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角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认识很粗浅,有必要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本节内容为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的表示与度量。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及简单转换。
在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进而由直观到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
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
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换帮助学生认识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
四、学情分析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本节课在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引导启发相结合,注重讲解与训练相结合。
《verilog_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绪论1.什么是信号处理电路?它通常由哪两大部分组成?信号处理电路是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字运算和数据处理,并且又有实时响应要求的电路。
它通常有高速数据通道接口和高速算法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2.为什么要设计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因为有的数字信号处理对时间的要求非常苛刻,以至于用高速的通用处理器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运算。
通用微处理器芯片是为一般目的而设计的,运算的步骤必须通过程序编译后生成的机器码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然后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下,按时钟的节拍,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直到程序的结束。
微处理器芯片中的内部总线和运算部件也是为通用目的而设计,即使是专为信号处理而设计的通用微处理器,因为它的通用性也不可能为某一特殊的算法来设计一系列的专用的运算电路而且其内部总线的宽度也不能随便的改变,只有通过改变程序,才能实现这个特殊的算法,因而其算法速度也受到限制所以要设计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3.什么是实时处理系统?实时处理系统是具有实时响应的处理系统。
4.为什么要用硬件描述语言来设计复杂的算法逻辑电路?因为现代复杂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都是借助于EDA工具完成的,无论电路系统的仿真和综合都需要掌握硬件描述语言。
5.能不能完全用C语言来代替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不能,因为基础算法的描述和验证通常用C语言来做。
如果要设计一个专用的电路来进行这种对速度有要求的实时数据处理,除了以上C语言外,还须编写硬件描述语言程序进行仿真以便从电路结构上保证算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能通过与前端和后端的设备接口正确无误地交换数据。
6.为什么在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中需要用C语言和硬件描述语言配合使用来提高设计效率?首先C语言很灵活,查错功能强,还可以通过PLI编写自己的系统任务,并直接与硬件仿真器结合使用。
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编程语言,因而C程序的设计环境比Verilog HDL更完整,此外,C语言有可靠地编译环境,语法完备,缺陷缺少,应用于许多的领域。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练习题(第5-7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练习题(第5-7章第五章设计的类型一、选择题1.展示设计属于( 3 )的设计。
1) 二维2) 一维3) 三维4) 以上都不是2.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 2 )的工作。
1) 企业主2 设计师3) 消费者4) 以上都不是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 1 )。
1) 工业革命2) 包豪斯的成立3) 第一次世界大战4) 第二次世界大战4.交通工具设计的本质在于( 2 )。
1) 车、船、飞机的设计2) 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的设计3) 为了速度、安全、自由、舒适、财富、地位的设计4) 以上都不是5.协调( 3 )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1) “信息发送者-符号-信息接受者”2) “人-产品-环境-社会”3) “人―建筑―环境”4) 以上都不是二、简答题1.简述设计类型的划分及其原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
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
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2.简述“视觉符号”、“传达”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
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
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
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
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A参考答案
5.答: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五种策略的实施特点各有不同:前两种(“课堂讨论”与“角色扮演”)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更多一些,比较适合于以教为主的场合;后面三种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切磋和学生自身的独立探索,因而比较适合于以学为主的场合。
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够可另附页。
2.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试题一并交主管教学负责人,负责人审核签字,公共课交教务处,专业课留各学院(教学部)。
3.试卷评阅完后,此表随试卷装订在一起,专业课由各学院、公共课由教务处分别保管、存档。
4.答: 合理利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每一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他们的功能也不尽相同。没有一种媒体可以适应于所有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各自的优势。
充分考虑教学设计过程原则:选择教学媒体一定要满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策略的要求。
媒体使用的环境与实际效果原则: 教学媒体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其中的环境因素对于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往往有限制作用。
4.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5.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系统: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与体会观.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本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2、评价实验方案难点:、学习评价实验方案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四、时安排:一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
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思考题及答案(福建师大)
教学系统设计思考题1.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的种类?以教为主ID的过程模式?1)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系统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策划的过程。
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的系统策划过程。
简而言之,教学系统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媒体的使用等)进行策划、设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种类以设计对象的层次为依据:以系统为中心的模式、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以理论基础及实施方法为依据:以教为中心的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模式、“主导-主体”模式(双主模式)3)以教为主ID的过程模式2.什么是学习者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学生的学习风格(定义及内容)及其分析方法?学生的个性意识倾向(控制点、焦虑水平)与学习。
1)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的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和性格差异等。
学习者特殊特征,是指学生对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
包括学习者初始技能(教学起点)分析、原有认知图式分析、学生态度情感倾向等。
学习者分析一般特征分析特殊特征个性特征智力特征性格差异认知(学习)风格差异初始知识技能原有认知图式态度情感倾向分析年龄特征2)学习风格的概念以及分析方法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是影响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征。
)可知,学习风格是个人灵活的学习喜好、习惯或者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包括:信息接受和加工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社会环境、学习条件;认知方式不同:场依存、场独立性;沉思型、冲动型等;个性意识倾向性:如控制点、焦虑水平;人格因素;生理差异(左、右脑优势)等。
分析方法1.学习风格测量表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学习风格调查量表,这样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使他们能够从中选择答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五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例5-1 计算机输入/输出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送,系统中对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四种:①程序控制方式,程序控制方式是指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是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的一种数据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又分为无条件传送和条件传送二种。
在这种I/O方式中,程序设计简单,硬件软件较省,但费时,CPU效率较低,实时性差,主要用于中低速外设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②中断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是指利用中断技术控制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送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实时性好,不需要反复查询等待,减少了CPU等待时间,CPU与外设可并行工作,但这种方式需要进行现场保护及恢复等工作,仍花费CPU时间。
③DMA方式,DMA方式是指由专门硬件控制,不需CPU介入,直接由存储器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需CPU介入,减少了CPU的开销,能实现高速的数据块传送,提高了效率。
但这种方式增加了硬件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成本。
④IOP方式,IOP方式是指由输入/输出协处理器IOP控制数据传送的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由于输入/输出协处理器具有单独的指令系统,因此能在数据传送时,同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传送支持DMA方式,因此传送速度快而且不须CPU介入,CPU与IOP可并行工作,效率高。
这四种方式中,程序控制方式和中断方式属于软件控制方式,DMA方式和IOP方式属于硬件方式。
例5-2 试述I/O端口两种编址方法的特点与区别。
..答:I/O端口的编址方法有二种:即I/O端口单独编址方式和I/O端口与存储器单元统一编址方式。
I/O端口与内存单元地址统一编址方式是将I/O端口地址与内存地址统一安排在内存的地址空间中,即把内存的一部分地址分配给I/O端口,由I/O端口来占用这部分地址。
这种方式控制逻辑较简单,I/O端口数目不受限制,所有访问存储器的指令都可用于I/O端口,指令丰富,功能强。
第五章 思考题域习题
第五章 思考题域习题5.1 试叙述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
答:1.设计模拟控制器根据给定被控对象的特性及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利用连续系统中的设计方法设计模拟控制器。
2.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采样定理给出了从采样信号恢复连续信号的最低采样频率,理论上应根据采样定理选择采样周期。
但实际上,被控对象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变化比较复杂,难以获得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
3.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根据选定的采样周期,选择合理的离散化方法将模拟控制器离散化为数字控制器,以便计算机能够实现。
4.仿真校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数字控制器进行校验,若其闭环特性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则设计结束,进行下一个步骤;否则,修改控制器参数,直到达到满足要求为止。
5.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将数字控制器变成易于计算机编程的差分方程的形式。
5.2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的位置型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 。
解:后向差分法采样周期则5.3 试说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作用的物理意义。
答:1、物理意义:比例调节的特点:比例调节器对于偏差是即时反应,偏差一旦产生,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被控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
只有当偏差发生变化时,控制量才变化。
缺点:不能消除静差; 过大,会使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被控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不稳定。
()12()()10.5U s s D s E s s +==+0.5s T =111111112()()110.5220.50.5z s T z T D z D s z T T z T z ----=---+==-++-=+-11() 2.52()()10.5U z z D z E z z ---==-11(10.5)()(2.52)()z U z z E z ---=-11()0.5() 2.5()2()U z z U z E z z E z --=+-()0.5(1) 2.5()2(1)u k u k e k e k =-+--P K积分调节的特点:调节器的输出与偏差存在的时间有关。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介绍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
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
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拟对这几项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
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一)识别教材的内容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
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
还要研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部分知识、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
教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注释)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0)一、名词解释1、系统方法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3、认知发展4、学习风格5、学习需要分析6、教学策略7、支架式教学策略8、最邻近发展区9、抛锚式教学策略10、研究性学习11、“先行组织者”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思考题
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思考题第五章思考题一、填空题1、教学评价包括_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__和_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_两部分。
2、学业评价的三种形式是:__诊断性评价__、_形成性评价___、__总结性评价。
3、标准参照测验的“标准”来源于_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能被接受的程度_。
4、对言语信息、良构问题的测量可以选择采用_标准参照测验_。
5、对动作技能、非良构问题的测量要使用_评价量规_。
6、对态度目标的测量,一方面要考虑测量时间的_周期__,测量环境的__自然性___。
所以需要使用__频率统计图__。
7、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可以使用__电子档案_______。
8、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有六种形式:_自我评价___、___专家评议___、_一对一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实地试验__、__进行中的评价___。
二、名词解释1、教学评价答:它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实施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2、教学设计成果答: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如:网络课程等,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即进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实质就是从结果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
三、简答题1、标准参照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试题编制的原则2、确定试题的类型3、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4、编制测验试题2、如何评价教学设计方案?答: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资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完成目标,这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教学评价包括_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__和_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_两部分。
2、学业评价的三种形式是:__诊断性评价__、_形成性评价___、__总结性评价。
3、标准参照测验的“标准”来源于_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能被接受的程度_。
4、对言语信息、良构问题的测量可以选择采用_标准参照测验_。
5、对动作技能、非良构问题的测量要使用_评价量规_。
6、对态度目标的测量,一方面要考虑测量时间的_周期__,测量环境的__自然性___。
所以需要使用__频率统计图__。
7、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可以使用__电子档案_______。
8、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有六种形式:_自我评价___、___专家评议___、_一对一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实地试验__、__进行中的评价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
答:它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实施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2、教学设计成果
答: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如:网络课程等,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即进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实质就是从结果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
三、简答题
1、标准参照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试题编制的原则2、确定试题的类型
3、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4、编制测验试题
2、如何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答: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
对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量避免出现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造成实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可实施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来进行。
四、分析题
1、下面是一个中学物理的教学设计方案,请利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上对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的情况】
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进行一般的网络检索及网上交流。
大部分学生可以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会制作PPT课件,少部分学生可以制作较完整的网页。
【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用的网络教学室。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自由分组(人数不限),以各小组为单位。
要求各组先搜集一些课文相关资料,并组织部分小组参与课前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营造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进入[在线学习]网页中的[课堂导入],以一段《宇宙中的超重和失重》的录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核心问题——超失重。
2、明确学习任务: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 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试着来解决这些问题。
请大家进入[在线学习]网页中的课堂教学部分,它包含[理论探究][实验探究][相关探究1] [相关探究2] [相关探究3][课内练习][课外练习],请大家按照所列次序先完成里面的[理论探究][实验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各组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可进行交流,各组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在得出结论之后,由一人作代表陈述,与大家分享成果。
3、学生探究过程:学生很快投入了探究学习之中。
有的参阅教师提供的资料,有的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和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有的做实验找答案,小组间偶有交流。
教师下堂巡视,对疑难问题并不直接作出解答,而是指引思考或解决的方向,针对个人探究或小组探讨也进行适当的指导。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十五分钟)
4、交流收获:大部分同学对探究的问题都有了结论,接下来就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结论。
请各组代表发言。
问题:略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其中有争执有讨论有对有错,但最后基本上有了统一的回答,这其中老师引导很关键。
我要求课代表把正确答案编辑成WORD文本,公布在BBS论
坛上,以供同学参考。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十五分钟)
师:大家接下来再在[相关探究1] [相关探究2] [相关探究3]中任挑选一个做探究。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六、七分钟),请探究不同问题的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六、七分钟)
5、迁移拓展
请大家根据[课外延伸]网页的有关提示(也可自选角度)作一课外研究性学习,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成果可以文本或课件形式呈交。
答:这个教案不完整,没有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不符合三维目标的编写,该具体的没有具体;
自主探究人数不明确;
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不相关(物理课用信息技术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