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

合集下载

五祖的四句偈语

五祖的四句偈语

五祖传统是佛教禅宗中最主要的解释学派,由五位祖师所创立。

其中,五祖弘忍禅师(607-90)有“法宝四句”,也就是四句诗词,它是佛家的宝藏,也是禅宗的精华。

这四句偈语是:
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世间幻化虚,空性无可求;惟有涅槃真,永恒安稳留。


三、“上慢下险处,一步难行千;无慎失今生,当从安处观。


四、“修行本无处,佛性常在心;若能此道理,何须悲欢深。


这四句偈语,概括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幻不实;在宇宙中,涅槃是真实的;行善修持时,要有恒心;佛性在心,不必苦苦求悲欢。

正是凭借这四句偈语,令五祖弘忍禅师的禅宗思想,流传了千百年,开创了中国佛教乃至东方宗教思想的新纪元。

【名人名言】释迦牟尼名言

【名人名言】释迦牟尼名言

【名人名言】释迦牟尼名言释迦牟尼名言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四:可笑的兄弟姐妹比明智的敌人更差劲。

五:又有五百名没有严持戒律的比丘,听闻佛的教化后,起立顶礼,向佛说道:世尊啊,咱们实在不配出家修道,正因从前出家是为了名闻利养,行的却是虚伪奸邪之事,只有表面的功夫,受人供养,负债太多了。

为此咱们实在恐惧忧虑,这天愿还俗归家,请佛准许。

佛告诉这些比丘:那很好,我也随喜各位。

正因人做某一项事业,都如同把玩利刃和毒药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潜质,还不如不做。

否则作不好反而会受其害。

你们这天能够坚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正因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初次说法即会得到度化。

又告诉诸位比丘:宁肯割自我身上的肉来吃,也不好以邪心理解人家的布施。

这是很难的,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六:凡所有二者,皆就是本心。

若见诸于相非二者,则见到如来。

七:以真理为灯火,以真理为支柱,不好以别的东西为支柱。

――释迦牟尼经典语录八: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

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

不仅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能够盛满无数的器皿。

这就是自利利人。

能够自利利人就是大士,像我一般。

罗侯罗听了佛的教导,恍然明了,不再忧虑。

应按照世尊的教诲,奉行不二,不会再有怀疑了。

九:所有人类的意外都来源于无法正视现实。

十:皇后向佛说道:弟-子愿意给五名石女自由,她们却不肯离去,这如何是好?佛告诉她:这五名石女的业债还没有偿还完毕,因缘的牵缠使她们不能离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暂且顺从她们的意思,继续她们的工作,等到宿债因缘了结自然会解脱的。

十一:世尊说道:你们啊,佛就是三界中的圣者,众生的父亲,看见自我的孩子能祷告罪恶,研习善举,十分欣喜,理应随喜呀。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

以上这些是比喻,应当再从各方面展开来广大地思惟三有一切都会从高位堕下的道理,从而厌患三有。

令人厌患的原因是:三有一切圆满盛事,走到尽头都是落在衰败当中。

思惟以上内容时,最重要的是应联系自己的经历以及周遭世界所发生的事例,这样才会引起比较深刻的感受。

以下以当代的两则公案为例:韩国大宇集团的主席金宇中,在十四岁时,父亲便死于战乱,从此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他从卖萝卜、卖报纸开始,一步步开拓事业,最终成为国际巨富。

在韩国,金宇中可以算是超级工作狂,三十多年中,不曾休息过一天、休假过一次。

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的步履回到家里。

为了掌握国际市场的动向,他经常到国外出差,而且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甚至一天之内在三大洲用餐:早上还在北美洲,中午已到了欧洲,晚上又飞到非洲。

金宇中创立的大宇集团,全盛时期名列韩国第二大财阀,在一百一十个国家雇佣了三十二万人。

大宇集团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造船、航空、机械、建筑、电子、化工、金融、证券、保险等,甚至还为法国的葡萄酒业生产葡萄,在波兰、乌克兰、伊朗、越南、印度等国家建立了多个汽车工厂。

金宇中缔造了大宇的神话,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获得无数的国家表彰。

在许多国家,他都是受到国宾级的待遇。

但是,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这个富可敌国的集团因为负债八百亿美元而倒闭。

金宇中流亡到国外,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国际通缉令通缉。

五年多之后,他以欺诈、诈骗贷款、贿赂等罪名,而被韩国警方拘捕,锒铛入狱。

另一则事例是关于美国的猫王,猫王是二十世纪世界流行乐坛上最重要的人物,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唱艺人。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的影响力持续了二十多年。

他所唱的歌曲经久流行不衰,在全世界拥有数亿万计的歌迷和崇拜者,专辑销售量超过十亿张,是唱片业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歌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慧律法师最后一句,世尊讲得太了不起了,彻底的看破身心不实在,彻底放下,就是这一句,就是关键。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世尊,恐怕我们一直死执这个身心,叫我们彻底的看破,这一句就是叫你彻底看破,把生到死收摄在这一念。

记住!一切有为的生灭法,跟做梦一样,我们人生、宇宙,统统在做梦,梦幻。

泡:水泡,水中泡,砰!没了,表示生命的脆弱。

影像不实在,梦是不实在,泡,很脆弱,影像是不实在。

如露亦如电,就像早上的朝露,太阳一出来,朝露就消失了,表示生死无常,剎那消失。

亦如电,「电」就是闪电,像闪电,没了!生命就是这样,这么短暂。

意思就是:你要珍惜人身!要好好的修行,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面,这么快速的无常里面,你总要找到清净自性,要不然就要彻底的赶快念佛。

何以故?一切有为的生灭法,就像梦幻泡影一样不实在;就像露、朝露,太阳一照就没有了;就像闪电一样,一闪就过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暂,如此的无常,赶快修行!应作如是观,内心要有心理准备。

[一切有为法者。

][生老病死。

][贫富贵贱。

士农工商。

][赤白青黄。

][馨香臭秽。

][有无虚实。

深浅高低。

][皆是妄心起灭。

]因为那个都是相,所有的相都是陷阱。

记住!见所有的相,统统放下,见所有的相,都知道那是陷阱,不要掉进相的陷阱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掉进去,不要落入观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观念,拼死命的执着,没有这种东西。

[有为之法也。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者。

][一切有为之法。

即是世间万事。

][皆如梦幻泡影。

不得久长。

]意思就是说,不值得你这样执着,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了,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着,不值得让我们这么痛苦。

[梦者。

妄想也。

][幻者。

幻化也。

][泡者。

如水上之泡。

易生易灭也。

][影者。

如身之影无所捉撮也。

]无所捉撮,「撮」就是取。

我们身体,光线一照,后面的影子你捉不到,那不是实在的。

佛祖说的经典语录三句话

佛祖说的经典语录三句话

佛祖说的经典语录三句话
佛祖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经典语录被广泛传颂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佛祖说的三句经典语录:
1. '众生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众生平等。

佛祖教导人们应该超越种族、性别、地位和财富等差异,从根本上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他还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它们像梦境和泡影一样虚幻,我们应该抱着这种观念去面对世界,减少欲望和執著,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2. '不作恶业,行善道,净化心灵,是众生的最高修行。


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佛教的修行方法。

佛祖教导人们要避免做恶业,即避免伤害他人,尊重生命,遵守道德准则。

同时,他鼓励人们行善行,即通过慈悲、大爱和善良的行为来帮助他人。

净化心灵被认为是众生最高的修行,通过内心的净化,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和纷争,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3. '不要依附外界,寻求自己的解脱。


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个人责任和内在解脱的重要性。

佛祖教导人们不要依赖外界的物质财富和外在的情境来追求幸福,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修行,寻求自己内在的解脱。

他认为真正的解脱只能从内心而
来,通过觉醒和自我超越,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苦难和痛苦,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

佛祖的经典语录是对人们生活的指导和启示,它们提醒我们应该尊重众生、行善、净化心灵,超越世俗的欲望和執著,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平静。

这些智慧的言辞告诉我们如何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并实现内心的满足和智慧。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
做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这句话是佛祖释迦牟尼说的,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应该以无常的心态来看待,不要太在意,不要过分计较,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从而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许多事物都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却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研究、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研究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许多时候,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渐渐被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所困,情绪激动甚至失控,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用一切有为法的思想来安抚自己的心灵。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用一切有为法的思想去看待这个世界,不要太在意,不要过分计较,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从而让自己摆脱心灵的困惑,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当我们能够以一种无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以一切有为法的思想去安抚自己心灵时,我们就可以放开心态,去欣赏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去接受生活中一切挑战,去坦然面对一切变故,去体会生活中的滋味,去体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让我们以无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体会它的美好,接受它的挑战,迎接它的不断变化,学会放下,学会接纳,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从而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一切有为法 如梦亦如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亦如幻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
1 一切有为都是虚幻
古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

”梦幻却似真,总是给人以极大的错觉,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抽象的真实世界,但经过揭示究竟是虚幻的光景,才让真理的印象更加深刻。

也就是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2 虚幻的世界
从客观上来说,人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无法把握的世界里。

比如,人们对于这些虚幻的现象往往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所谓的天上明灯,实际上是一颗颗无声无息的热源,和迷人灿烂的闪耀,事实上都是虚幻的另一种存在。

3 虚幻的景象
虚幻的景象,犹如凌空描绘出的影子,还有高大楼房和小巷弄的宛如空心的突兀,这些都像是梦中的怪诞,若隐若现的如梦似幻,所有的景物都只能看成是一种虚幻的概念,空虚而不真实。

4 真理与虚幻
真理和虚幻之间有着如此微妙的关联,虚幻中既包含着真实,也包含着虚假。

它们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却有着字里行间更多的精神,这种欺骗和谎言本身也是一种虚幻,一个虚幻的世界,它本身就是真实犹如梦幻,这就是一切有为的真谛所在。

佛陀开悟最好的四句

佛陀开悟最好的四句

佛陀开悟最好的四句佛陀作为宗教和哲学的领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箴言和教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开悟后说出的四句话。

这些话在佛教理论和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指引和启示。

下面就是佛陀开悟最好的四句话: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这句话意味着一切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的存在。

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个事实,不要过于迷恋物质世界中的财富和权力。

相反,我们应该追求内在的平静和灵性的提升。

2. “若有所思,则为错综复杂的心,若无所思,则为真正觉悟之心。

”这句话告诉人们,在思维的混沌和杂乱中,我们会迷失方向,而只有放下杂念,超脱纷扰,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这也是佛教修行中“禅定”和“慧觉”的核心精神。

3. “众生平等,无有高低贵贱之分。

” 这句话强调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这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之一。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不论他们是谁,从而减少人类间的恶意和冲突。

4. “生死是门,契机即在其中。

” 这句话令人深思。

它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只有超越生死的概念,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在自己生命的每个阶段中,寻求契机和机遇,推动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佛陀的这些话语,不仅反映了佛教的核心哲学,更深刻地阐述了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寻求内心平静和灵性的提升。

它们是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修行中认真思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你总不能说,讲经的时候,像老和尚一样:打开《金刚经》,
然后,眼睛闭上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我今天要讲‥‥‥然后喝一口水,等两分钟,生命短一点的,听不下去,
还没听完,往生了!很慢!
一举例子:讲到那个三国时代,现在什么时代了?现在是辣妹时代了,
三国时代?头壳有问题!是不是?
[金刚经之旨趣。][本谓此也。][是以旋立旋破。]
不要掉进去,
不要落入观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观念,拼死命的执着,没有这种东西。
[有为之法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者。]
[一切有为之法。即是世间万事。][皆如梦幻泡影。不得久长。]
意思就是说,不值得你这样执着,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了,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着,不值得让我们这么痛苦。
[梦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易生易灭也。]
意思就是:只要你明心见性,不管出家、在家的身分,不在相,统统在见性论断。
正人,大彻大悟的,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
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那个恶知见的人,把佛法拿来敛财骗色,佛教就变成搞这个世间的人,
搞这个欺诳,欺诳世人。
所以,握土成金的意思就是:
你只要见性,你所到之处,统统点石成金,这个在告诉你,开悟的可贵!
要不然你怎么修行?头撞破了也不知道。
[一切烦恼。皆是菩提。]烦恼本空。[一切世法。皆是佛法。]
「了事」就是他真的悟道了,悟道的凡夫就是圣人,
「了事」就是无事。
生死事大,了了生死事大的凡夫,就是圣人。
所以,了事凡夫就是圣人,就是悟道的圣人,虽然是在家菩萨,还是圣人。
岂不韪欤,这个「韪」就是是,难道不是吗?
底下打问号,这一句话整句的意思就是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是一切形式的行动,一切我们能把握的行动,一切
我们能触及的行动。

就像做梦一样。

不是真实的,是幻化的。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像露水一样是短暂的,也像闪电一样。

一切事相都是这样,都没有本来不变的自性,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自己。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

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意识、
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

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
《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我们要无时不
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
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

心的念头和
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估计你是不了解何为“有为法”。

知道什么是有为法后,你自然就知道这话的意思了。

“有为法”既是一切依因缘而出现的法。

比如人会生会死,是因为男女相遇,结婚,想要孩子而后有了个孩子。

孩子是依父母的因缘而来。

待到这个孩子和这个世间的因缘结束了,他就死了。

再比如,人会生病,所以有人就发明了各种医学医药。

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这大概就是那句话的意思。

结合现实生活。

你会看到很多人都畏惧死亡。

因此从前深圳机场的名字叫“黄田机场”后来改成“保安机场”。

因此香港许多大楼的房间或者楼层号码中都没了“4”,没有四楼,没有4零几什么的。

这是很可笑的行为,因为这个世间本来就是无常的,且死亡迟早必至。

没有事情可以推迟或改变其发生。

从佛法角度来看,躲避不是个办法。

面对它了解它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又,受持这句话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因为知道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一般变化无常且虚幻不实。

因此我不再贪图华丽的衣服,不贪图一时的享乐,不贪图被窝的暖和,不贪图已有的财富和名闻利养。

不再因为别人诽谤我而懊恼。

不再因为误解而记仇,等等等等。

因为这一切的不执着,我们的内心因得到解脱而充满理解,充满平等,充满奉献,最后我们的心得到解脱和自在。

以上见解仅仅是本人在行持中的点滴觉受,并不能说那就是世尊那句话的本意。

《金刚经》作为大乘经典其境界根本就是不我这样的凡夫所能言表。

你从我这里和别人那里看到的诠释,及其经文中看到的文字你都要看做是佛陀指向彻底觉悟那个境界的手指,而不要把他们看成是那个境界。

人生难得,无常迅速,佛法珍贵,为了自己的利益,该早图解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

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

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有为法是无常之法。

“作如是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rúshìguān,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

扩展资料:
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

“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

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

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

要这
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

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

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

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这是佛教空观的一个经典表达.诸法缘起,会显现出种种现象,而凡夫感觉现象之后,会在知觉过程中中把现象概念化,然后到回忆这个知觉的概念的时候,这个概念又被本能的实体化。

这个过程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对五蕴、诸法无我计我,这个本能就是所谓的我执。

佛法的各种实际修行内容,核心都是在停止这个本能的没有依据的实体化的过程,无论是四念住、耳根圆通、一行三昧等等都是指向这个目的。

当常见的认知经验中,诸法的实体性这一属性一旦从认知中清除,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就会变化。

而事物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乃至包括其他经典中的,色蕉、乾达婆城、虚空、阳焰等这些说法,这不只是理论上的比喻,而是实际能被修行者经验到的现实。

上面看着有些理论,因为如果没经过对感知过程的观察,这个现实中运作的过程听起来就是理论。

但是当实修者一旦观察到了那个概念实体化的知觉过程,并且在资粮足够的时候第一次停止此过程的情况下,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会当下产生变化。

这个经验发生一次,就会发生第二次,持续的经验会逐渐彻底更改人的认知习惯,并进一步改变相关的行为模式。

而这种经验,只有修行得力才能实际体会到,只靠对文字的观摩,当做比喻去反复思量,是无法获得的,所调说食不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法尔如是。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修百年方可同舟渡,修千年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世间万物皆空。

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攀缘。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千灯万盏,不如心中觉悟灯一盏。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错误的想法生烦恼,正确的想法生菩提,不会烦恼转菩提的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每一滴水都是海。

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

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

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

人间地狱无处不在,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

就像背负干草的人见到野火须避开走一样......
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

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不执著于情,就不会被情所牵,正由于人们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一切如梦,转眼就过,无物永驻。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所以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

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

只有让菩提心,愿力心,正见心,深信因果心,离相修善心,恭敬心,感恩心,报恩心,时时起作用,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如果只是文字戏论,鹦鹉学舌,抽时间诵诵经,念点佛号,不知内心觉悟,表面的学佛只是一根空心的芦苇,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凡心转佛心,业力身转成愿力身,以愿力心念佛才能烦恼转菩提。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