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突破练习题一【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三套)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佛山市顺德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2、(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2016年山东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分突破复习:综合检测卷(三)
综合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
他们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一现象( )A.完善了宗法体制 B.强化了周王权威C.促使了西周强盛D.加剧了地方割据解析周天子实行分封并未完善宗法制,故A错误;周王的做法弱化了周王的权威形成了“国”与“家”的对立,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导致了后来诸侯割据混战,故C错误;这一现象反映了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加剧了地方割据,选D。
答案 D2.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下列人物中吸收了道家思想的有( )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墨子④王夫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是对道家思想理论的吸收,故①正确;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三者合一,包含有道家的思想,故②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体现了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故③错误;王夫之的“气元”论是在研究老庄之学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3.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诗意,画中有诗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 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解析材料“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说明文人画意图通过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人之兴味,故A项错误;“注重诗意,画中有诗”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提及的特点不符,故B项错误;“诗书画印,素养齐全”也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中文人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表现个性,蕴含精神”符合材料中文人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
2019届全国高考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一(解析版)
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武汉四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具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D.总结历史3.(2018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数字中国》记载:宋代城市化水平高达30%,但是在清初盛世水平却不足9%,民国时期也不过10%。
这种情况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B.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城市化水平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人口快速增长制约了城市化水平4.关于关羽斩颜良之事,在《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详尽丰富B.两者的书写体例不同C.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D.突出关羽勇猛无敌5.(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6.(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
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3. 右图中“外务部” 的前身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总理衙门4. 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高分突破复习:综合检测卷(四)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综合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解析分封制下世袭统治权,郡县制下官员不再世袭,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能够建立地方武装,而郡县制下长官不具备该职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享有管理地方的权力,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能向下分封,而郡县制下官员权力由中央规定,故D 项错误。
答案 C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解析庄子和荀子材料中共同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选A。
答案 A3.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解析“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中“始终”表述不当,故A项错误;唐朝的政事堂通过分权以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唐朝的政事堂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故C项错误;由“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北京市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19年北京市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春秋时期,周襄王被其弟太叔带赶跑,晋文公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太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
城淮大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其霸主地位得以认可。
这说明A. 传统政治体制受到冲击B. 晋文公成为第一个霸主C. 宗法制度已经开始瓦解D.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宗法分封体制。
从材料信息看,先是太叔带叛乱,再是晋文公约会诸侯平定叛乱,恢复了周王的地位,说明当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当时的政治体制已经动摇,故选A项。
分封制虽“受冲击”,但宗法制仍存在,故C项错误。
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排除B项;周天子已经无力控制诸侯,但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排除D项。
2.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 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 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 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 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人口问题。
在当时条件下,疫病多少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相对疫病频率低;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次数自然较高,所以正确选项为C。
西汉时期南方开发晚,统治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远不及北方,故可排除A,D项。
同时期,北方(主要指中原地区)也相对稳定,故B可排除。
3.宋代实行差遣制度,无论地方或中央官员,他们的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
当时有所谓“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成了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这一举措A. 便于皇帝驾驭群臣B. 结束武人专横跋启局面C.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从材料信息看,宋代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有“官”、“职”、“差遣”的区别,这一做法导致权力的分散,便于皇帝对群臣的驾驭,故选A项。
2019年全国高考1卷历史试题解析及校本作业1 解析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题例:在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中考查时代发展的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 基本原因。(15分)
题例:在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中考查时代发展的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 因。(10分)
题例:在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中考查时代发展的趋势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
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2019年全国历史高考1卷解析
题例:在时段特征的逻辑推理中剖析历史现象的本质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 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 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0.85)
A.加强了货币管理 C.削弱了诸侯实力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题例:在时段特征的逻辑推理中剖析历史现象的本质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0.39)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题例:在时段特征的逻辑推理中剖析历史现象的本质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2019 题是一、选择题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复兴.夏商史官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24代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这一变化C.向西方学习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 .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完全脱离 B .说明了史官的地位大幅提升.管仲在齐国推25 D .体现了周代政治趋向理性化.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C30.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深远影响是平型关战歼灭日军1000 余人亡167 人,伤94 人.经济国有化政策萌发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 役C.土地国有制完全瓦解.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D 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 余万人自身伤亡3 万余人,因病减员26.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 6.7 万余人丞相。
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
材料说明白( 关白:禀告徐州会战毙伤日军 5 万余人伤亡 3.2 万人A.汉武帝对丞相失去信任B.丞相完全失去政事决策权百团大战毙伤日军 2万余人,伪军5000亡302 人,伤1719 人,皇协军D.君主专制大大加强.霍光专横跋扈独揽朝政C 余人,俘日军280 余人、伪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 人,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27.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万余人。
1.8 《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
这表明宋代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儒家思想重新获得尊崇地位A.孔孟学说复兴和儒学振兴 B A.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融合D .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哲学C C. 体现中日双方战略意图 D.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2831.1983 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卷名最有可能是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
【详解】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影响,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在春秋时代的社会,“礼”无处不在,在战场上,人们也要遵守“战争礼”。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场上“礼”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无法得出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故A选项错误;春秋时代儒学没有被作为治国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战争所共同遵守“礼”的体现,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
2.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 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立即增加太子兵力”“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够出任太子舍人、中舍人者等基本上都是当时著名的门阀士族,或者是宗室或外戚等与皇室有密切关系者,因此可得出西晋南北朝时期皇权借助亲缘维系,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晋南北朝时期太子卫兵、舍人众多,没有体现太子掌控朝廷实权,故A选项解读材料有误;官僚政治是指官吏的权力由皇帝授予、必须受制于皇帝及中央政府和上级官吏、官吏职务不得世袭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皇子争权夺位的现象,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
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明太祖的这些规定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明太祖以赋税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故A项错误;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经济作物的商品交换增加,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阻碍传统农业的进步的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2019高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综合检测卷(二)世界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里克利,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
伯里克利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
”最终伯里克利被废黜和罚款。
这反映了() A.伯里克利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C.瘟疫是导致伯里克利下台的根本原因D.伯里克利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解析从伯里克利的辩词看出当时主张战争的有伯里克利和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伯里克利当时是首席将军,掌握实权,但也被公民大会废黜和罚款,故B项正确;瘟疫只是伯里克利下台的诱因,伯里克利下台的根本原因是雅典民主的泛滥性,故C项错误;伯里克利也是公民一员,且他们之间不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 B2.“(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反映了在古希腊()A.经济活动影响政治理念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平等D.人文主义精神历史悠久解析“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可得出经济活动对政治理念的影响,故A项正确;“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没有体现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故B项错误;“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可得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不仅仅为商业领域,故C项错误;“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能体现人文精神,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高分突破复习:综合检测卷(四)
综合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解析分封制下世袭统治权,郡县制下官员不再世袭,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能够建立地方武装,而郡县制下长官不具备该职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享有管理地方的权力,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能向下分封,而郡县制下官员权力由中央规定,故D 项错误。
答案 C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解析庄子和荀子材料中共同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选A。
答案 A3.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解析“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中“始终”表述不当,故A项错误;唐朝的政事堂通过分权以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唐朝的政事堂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故C项错误;由“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强调政事堂在发布诏书上的权威地位,可见政事堂成为中央决策机构,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讲义: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过关练(十四)Word版含答案
专题过关练(十四)一、选择题1.(加试题)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
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 项错误;当时俄国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应对前线的胜利,因此不是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2.(加试题)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列宁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
此时的苏维埃政权()A.努力完善“战时共产主义”B.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恢复经济C.尝试运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D.面临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由材料“列宁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说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列宁主张向资本家学习,并未体现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B 项错误;苏俄此时利用资本主义恢复经济,即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并不是运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此时意图实行新经济政策,正面临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D项正确。
答案 D3.(加试题)(2018·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
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解析材料是列宁不同时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而不是反复和不确定性,故A项错误;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更容易使人民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而不是造成思想混乱,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分突破复习:综合检测卷(三)
综合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
他们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一现象( )A.完善了宗法体制 B.强化了周王权威C.促使了西周强盛D.加剧了地方割据解析周天子实行分封并未完善宗法制,故A错误;周王的做法弱化了周王的权威形成了“国”与“家”的对立,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导致了后来诸侯割据混战,故C错误;这一现象反映了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加剧了地方割据,选D。
答案 D2.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下列人物中吸收了道家思想的有( )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墨子④王夫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是对道家思想理论的吸收,故①正确;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三者合一,包含有道家的思想,故②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体现了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故③错误;王夫之的“气元”论是在研究老庄之学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3.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诗意,画中有诗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 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解析材料“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说明文人画意图通过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人之兴味,故A项错误;“注重诗意,画中有诗”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提及的特点不符,故B项错误;“诗书画印,素养齐全”也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中文人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表现个性,蕴含精神”符合材料中文人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整合(一)[综合探究]一、从社会转型看周秦之际的政治文明变化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执掌。
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三、中西方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1.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并走向顶峰;封建制度腐朽。
(2)政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3)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到文字狱;宋明理学活跃的儒家思想。
(5)科技:由宋元前领先世界到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
2.近代西方历史特征(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完善。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科技:牛顿经典力学形成,近代科技发展。
四、关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四点思考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地国有制下,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的政治制度;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为维护封建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故要建立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人治大于法治:官僚的选拔任用体现了维护统治的目的,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农业为主的政治文明,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一些制度对世界的贡献巨大,如科举制。
4.“为政以德”“政在得民”:统治者重视“民”“德”的重要性,孔子、孟子从理论上提出,汉、唐统治者践行。
“德政”“得民”措施多样,或政治上开明之举与轻刑罚,或经济上的完善制度与轻赋税,或文化上的开明。
[复习对策]一、破解宗法制、分封制试题的思路二、本专题内容为高频考点,需要特别关注考点的细节(时空),对历史概念把握要求全面到位。
未考的知识点和考查频率高的知识点需要高度重视。
同时特别要重视与其他(经济、文化、人物和遗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朝代(时间如秦朝、汉代、明清等)、区域(空间如西藏、新疆等)和内容(角度如民族问题、制度创新、大一统等)为线索寻找选考内容知识的交叉点。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2018年3月宁波适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分封的对象和封国都有其政治目的,选C。
答案 C2.某学者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诸侯国其是拱卫王室的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解析第三种情况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开辟荒地”,只有D符合。
答案 D4.《墨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此材料表明()A.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方权力已开始向天子集中C.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大宗地位D.诸侯要向天子提供军赋力役解析根据所学,地方权力开始向天子集中是在秦朝以后,故排除B;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涉及的是宗法制,故排除C;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相应的义务,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诸侯不对周王履行相应的义务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说明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正确。
答案 A5.(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①宗法制盛行②分封制实施③郡县制推行④皇帝制确立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王朝为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故①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故②正确;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③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6.(2018年1月金华十校期末)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该材料反映了()①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②西周开始实行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③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④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世官制夏商时期已出现,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错误;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夏商时期已经形成,故②错误;由材料“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且互为表里等级森严,故③正确;由材料“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可知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7.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不能成为主祭人。
这一现象说明()A.体现分封制的分封原则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解析分封制虽然与宗法制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但是,并非所有政治地位高的人都是宗族内部的宗主。
在处理宗族内部事务时,宗子(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故选D项。
答案 D考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8.(2018年3月温州适应)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题目未涉及神权,与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反映了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与“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
答案 D9.(2017年10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主要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可见其已经无法适应历史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对于强化中央集权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的内在因素为血缘亲疏,“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依然体现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是对相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答案 C【名师点睛】“家国同构”的理解(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考点3秦的统一(b)10.(2018年3月温州)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
这条运河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解析从空间地点“岭南”可知是C。
答案 C11.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
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小农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D.大一统思想的出现解析秦代没有郡国并行制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任由方言自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秦统一文字,建立了中央集权,所以才会“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不会对大一统形成实质的冲击,故C 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早在先秦就已产生,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