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学案

合集下载

【精编范文】后赤壁赋学案-范文word版 (11页)

【精编范文】后赤壁赋学案-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后赤壁赋学案篇一:后赤壁赋学案《后赤壁赋》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苏轼思想在赋中的反映。

一、导入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

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

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三、写作背景介绍四、温故知新,熟悉课文。

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明确:2.听录音欣赏课文五、朗读并分析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2.结合注释串译第一段重点字词提示:步:既:尽:顾①:顾②:已而:诸:3.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结合《学习与评价》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一)研习第二段1.齐读,口译。

重点字词提示:乃:上:履:巉:披:危:震动:反:放:听: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

()2.积极思考,分组合作:(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3)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4)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A.由秋入冬,B.历史背景:(二)研习第三段1.齐读,口译。

注意字词:适:东:西:2.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三)总结:(以儒为主,融合佛老)三、布置作业2.完成《学习与评价》“课堂反馈”练习。

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第一、二段)。

二、归纳文言知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2.反而登舟3.俛而不答(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是岁十月之望。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后赤壁赋》教学设计逆境中的挣扎——《后赤壁赋》内容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方法与技能:深入文本、联系实际,理解苏轼挣扎的方法及挣扎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在挣扎中走向成熟、痛苦与乐观并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难点:探讨苏轼如何挣扎及挣扎的结果。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感知、深入阅读文本、回答教师提问、讨论等方法学习。

四、学情了解及前期准备本课属于选修本文言文,学生有一定厌恶心理,提前预习的可能性较小。

针对这种情况,已提前用一节课对文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及对课文内容进行疏通,本节课为本课的第二节时。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以问题“苏轼为何钟情于赤壁?”导入教学。

(本部分由教师提问,学生逐层回答,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黄州、赤壁之于苏轼的意义,及“赤壁三文”的魅力。

)(二)朗读全文,思考问题:苏轼真的超脱了吗?(本部分由学生朗读之后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感情。

提问个别学生,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三)解读内容1、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本部分由学生列举证据说明苏轼是否忘记了官场上的那些事,而真正投入了山水田园之中;教师加以讲解,列举《东坡志林·雪堂问潘邠老》中的故事作进一步的说明)2、《后赤壁赋》中,苏轼如何挣扎?(本部分由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尝试回答,根据学情,学生可能无法答得全面,教师要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

)3、学生分享缓解痛苦妙招(本部分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困难,精神上感到很痛苦的时候,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并说出此招是否有效。

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苏轼摆脱痛苦的方法是否有效,从而引出下一部分。

)4、挣扎的结果(本部分由教师提出问题:苏轼的方法有没有效果?他得到解脱了吗?然后学生根据课文任选一种方法来评价,写下来。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领略作者的写作技巧。

(3)能够默写《后赤壁赋》中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领略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默写《后赤壁赋》中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欣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分析与欣赏(1)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领略作者的写作技巧。

(2)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后赤壁赋》学案

《后赤壁赋》学案

《后赤壁赋》学案《后赤壁赋》学案一、基础知识积累:第一段:积累词语黄泥坂:顾而乐之:已而叹曰:如此良夜何:薄暮:顾安所得酒乎:谋诸妇:断岸千尺:不时之须:“曾几何时小结学过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俄而须臾顷刻刹那弹指未几已而少顷逝者如斯白驹过隙昙花一现旦日第二段:积累词语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披荆斩棘)踞虎豹:攀栖鹘之危巢(危如累卵正襟危坐)二客不能丛焉:悄然:反而登舟:听其所止:第三段:积累词语适有孤鸿:玄裳:缟衣:掠予舟而西:羽衣翩跹:畴昔:予亦惊寤:翻译下面的句子:(1).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二、思考探究:1、找出本文你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思考作者借此景抒发了什么感慨?2、从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处世态度?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启示?三、知识拓展与课堂检测:1、指出下面顾字的用法:1)顾而乐之2)顾安所得酒乎?3)道士顾笑4)时夜将半,四顾寂寥.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大行不顾细谨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B.履巉岩,披蒙茸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D.掠予舟而西也3、下列红色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B.归而谋诸妇乃赏成,献诸抚军C.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下列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最后以鹤化道士的幻境收束全文,呈现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的才情,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作者泛舟江中,目睹山崖的险情,而后引发了对时间的感叹,接着抒写因境而成的悲情,把叙述、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

C.本文与《前赤壁赋》是姐妹篇,抒情写意有相同之处,但本文在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更为深沉而含蓄。

后赤壁赋学案 - 解析版

后赤壁赋学案 - 解析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14课《后赤壁赋》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重点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1. B 戛——ji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道士顾(..回头,回头看)笑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2.D (应解为“高”)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横江东.来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破荆州,下.江陵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3.B(①东,名词作状语,向东②“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③“侣”、“友”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下,名词作动词,攻占)4、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4.B(“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到/在;“顾”:看;可是)5、对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

《后赤壁赋》学案、巩固案

《后赤壁赋》学案、巩固案

赣榆一中高二语文学案主备:王倩审核:陈明良上课时间: 编号:课题:后赤壁赋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2.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其成因。

3.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教学重点、难点1.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其成因。

2.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语言文字】正音:黄泥之坂.松江之鲈.缟.衣临皋.巉岩..蒙茸.冯.夷栖鹘.戛.然长鸣羽衣翩跹..揖.予惊寤.【文本研读】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是岁十月之望.:二客从.予:木叶尽脱.: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今者薄.暮: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以待子不时之须....:....:水落石出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而悲:..:予亦悄然凛乎..其不可留也:听.其所止而休焉:适.有孤鹤:玄.裳缟衣:道士顾.笑: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1.解释、区别“薄”的含义:今者薄.暮: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门衰祚薄.《陈情表》:不易妄自菲薄.《出师表》:厚积薄.发: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史记·商君传》: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方苞《狱中杂记》):2.解释、区别“顾”的含义:顾.而乐之:顾.安所得酒乎:道士顾.笑:顾.野有麦场《狼》: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于齐,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不自顾重顾藉..。

《柳子厚墓志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1.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2.《前赤壁赋》中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是以乐始以乐终,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绪在悲恐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3.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4.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黄泥之.坂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余亦悄然而.悲②北救赵而.西却秦D.①将归于.临皋②霜叶红于.二月花【能力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而乐之顾:看C.履.巉岩履:踏,攀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把握《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能够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会其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后赤壁赋》。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友情的珍视。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形式、语言、情感等。

三、教学难点1. 《后赤壁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略其文学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后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后赤壁赋》,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后赤壁赋》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后赤壁赋》,理解文意。

(2)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后赤壁赋》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人物形象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

(2)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形式、语言、情感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后赤壁赋》情感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后赤壁赋》,体会其文学价值。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把握作者苏轼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

(3)能够背诵并默写《后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

(3)背诵并默写《后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2)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简介《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让学生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2)分析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经典句子。

(2)让学生模仿创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选择一篇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了解其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表达。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

”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推进新课:1.介绍作者: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像》(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

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三、整体感知:1.识读:请学生朗诵课文,辨字形、字音。

2.评读:分角朗读第一段,分组朗诵第二段,全班读第三段,勾疑难,疏通文意,“评点” 重点文言字词。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后赤壁赋》学案

《后赤壁赋》学案

111、《后赤壁赋》学案11、《后赤壁赋》学案编写: 李会霞张晓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重难点提示】1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2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背诵全文。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自学导航】一、重点实词:1、黄泥之坂 (2、今者薄暮 (3、顾安所得酒乎 ((4、不时之须 (5、摄衣而上 (6、攀栖鹘之危巢 (7、适有孤鹤 (8、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二、重点虚词 :指出下列“而”字的意义及用法1、归而谋诸妇2、悄然而悲,肃然而恐3、摄衣而上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三、词类活用1、顾而乐之2、草木震动3、掠予舟而西也4、横江东来四、1、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2、《后赤壁赋》的结尾描写了孤鹤,叙述了梦境,这些内容是否有特殊的含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收获】做人方面:做事方面:【课后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 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掠予舟而西也侣鱼虾而友麋鹿羽衣翩跹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时夜将来,四顾寂寥曾明月之几何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 B. C. D.6.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7.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后赤壁赋学案完美版

后赤壁赋学案完美版

《后赤壁赋》学案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执笔人:周灵审阅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6月5日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学习难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苏轼思想在赋中的反映。

四、自学设计1.预习全文,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巉()蒙茸()黄泥之坂()冯夷()栖鹘()戛然长鸣()缟衣()临皋()羽衣翩跹()揖予()惊寤()松江之鲈.()五、合作探究1.读第一段,思考问题①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②“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2.读第二段,思考问题①第二段写了哪些场景?②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③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句话?3 .读第三段,思考问题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学习小结全文以 ___________ 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 ___________ ,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文章以 _______________ 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奇丽。

从此文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胸怀。

七、达标检测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 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D. 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②无以利世,而适 类于予 5.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 也 ③侣鱼虾而友 麋鹿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 坂 ②百足之虫,死而不B.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余亦悄然而.悲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D.①将归于临皋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八、拓展延伸: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第一篇: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1一、导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二、文章串讲文章不长,总共三个小节,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正音、评价)我们说过,古文的学习,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大意。

请一位同学把第一小节串讲一下。

和我们平时的要求一样,读一句,译一句。

注意关键字:望(既望、晦、朔)坂薄诸(“是岁——不时之须”)分析:对话的文字非常口语化,生活化,扣住题目来看,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是谁先主动提出——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后呢?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板书:起雅兴而游乐)读这部分时我们的语调应该是欢快的。

(齐读这一部分)(“江流——不可复识”)分析:旧地重游,作者听到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看到陡峭的江岸高峰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的小了。

为何如此?水落石出。

点明季节,冬天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来,因而山显得更高了,月亮因为远显得小了。

眼前景色似乎分外陌生,才相隔几个月,江景山色已经再也认不出来!本是“山川相僚,郁乎苍苍“,为何时隔三月,作者眼前的景象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个是季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理原因。

《后赤壁赋》学习案

《后赤壁赋》学习案

《后赤壁赋》学习案【学习目标】:1.能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翻译重点文言字、词、句。

3.能归纳各段的主要内容。

4.能通过本文与《前赤壁赋》的对比,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4第1课时【预习】(约10分钟)1.自读课文1遍,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完成《三维设计》62页基础盘点第一题。

(约5分钟)2..阅读《三维设计》作者名片、背景扫描,及第1自然段的翻译。

(约5分钟)【授课要点】1.能简要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2.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解释(在书中做好标记,不会翻译的在书本做好笔记):第1段:是岁、望、步、予、坂、顾、乐、已而、如此良夜何、薄暮、举、顾、安、诸、须3.能结合课本注释翻译第1自然段。

4.归纳概括: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书本59页);《三维设计》62页基础盘点二、三、四题。

(约10分钟)第2课时【预习】(约5分钟)阅读《三维设计》第2、3自然段的翻译。

【授课要点】1.落实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解释(在书中做好标记,不会翻译的在书本做好笔记):第2段:复游于赤壁之下、曾日月之几何、乃、上、履、披、踞、登、危、悄然、肃然、凛乎、反、放、听第3段:适、东、玄、缟、西、须臾、羽衣翩跹、俛、畴昔、顾2..翻译第2、3自然段。

3.思考回答:(1)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第2段的“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又如何理解第3段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4.归纳小结:全文写作思路。

【课后作业】:1.完成《三维设计》63页重点探究。

(约3分钟)2.完成文言语法积累本。

(约15分钟)第3课时【预习】结合必修2的《赤壁赋》,完成下表。

【授课要点】1.结合课前图表,对《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

2.归纳小结:苏轼面对逆境的态度。

3.迁移拓展:苏轼的名篇。

【课后作业】:课时跟踪检测。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后赤壁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理解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理解文中描绘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文中生僻字词的释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体验作者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后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3. 讲解课文:针对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的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感变化,总结文章主题。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课堂管理、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

八、拓展延伸1. 推荐相关阅读:为学生推荐与《后赤壁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

2.掌握文中生字词、词义和句式。

3.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掌握文中生字词、词义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后赤壁赋》的兴趣。

2.简要介绍《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地位。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指导断句。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2.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背诵《后赤壁赋》全文。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后赤壁赋》的景色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细节(一)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让学生感受苏轼的豪迈情怀。

2.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如苏轼、周瑜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情感,如苏轼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对友人的思念等。

(二)课堂互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景色、人物、情感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开展课堂讨论。

(三)课后辅导1.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背诵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后赤壁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部分学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轼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句层面的困难。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章结构,阐述苏轼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后赤壁赋》学案 教师版

《后赤壁赋》学案 教师版

《后赤壁赋》学案编写人:曹海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反而登舟:同“返”,返回(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是岁..:这一年.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

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二客从.予:跟随。

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今者薄.暮:迫近。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

安所:从哪里。

归而谋.诸.妇:商量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

予乃摄衣..而上.:提起衣襟。

履.巉岩:踏。

披.蒙茸:拨开。

踞.虎豹:蹲。

攀栖鹘之危巢..:危巢:高高的鸟巢。

放乎中流..:中流:江中心。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凭,任凭。

休:停泊,停留。

横江..东来:横穿江面。

揖予..:向我作揖。

畴昔..:过去,以前。

玄裳缟..衣裳:古人穿的下衣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予乃摄衣而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岸横江东.来:名词作状语,从东。

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方位名词作动词羽衣..翩跹: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羽毛做的衣服(四)难句试译①如此良夜何?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②以待子不时之须。

留着以备你突然的需要。

③听其所止而休矣。

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④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攀着鹘鸟栖宿的高巢。

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后赤壁赋》;(2)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文学特点;(3)分析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后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领会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后赤壁赋》;(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分析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苏轼思想感情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后赤壁赋》,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苏轼的思想感情变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难点进行讲解;(2)讲解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后赤壁赋》;2. 分析文中苏轼的思想感情变化,写一篇短文;3. 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学案
后赤壁赋学案
[创作背景]
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心情苦闷不得志。

分别於元丰三年(1080)和元丰五年(1082)年两次游览赤壁。

本文所记录的是後者,元丰五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夜游赤壁的情况。

与《前赤壁赋》相比,本文更多描写了登岸游览,爬山的过程与山谷中的各种景色与见闻感受。

文字描写逼真。

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一、注音
临皋()黄泥之坂( ) 淞江之鲈() 栖鹘()冯()夷履()巉()岩戛()然蹁()跹()惊寤()
二、朗读课文,并解释下列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
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
.. ()相.()答。

..()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
..()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衣而上,履.()巉岩
..(),
..(),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
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
()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
..()而.
()悲,肃然
..()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
登舟,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三、问题探究
Q: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Q:比较前后赤壁赋,我们会发现《前赤壁赋》中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是以乐始以乐终,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绪在悲恐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
Q: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Q: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作者在《前赤壁赋》中已经通过道家出世的思想解决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困惑,情感十分积极。

为什么到了《后赤壁赋》作者的情感又变得消极了?
四、拓展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
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6.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9.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巉岩
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
D.披(分开)蒙茸
10.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坂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余亦悄然而悲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
Q1: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

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

Q2: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

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

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

(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 Q3: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

“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Q4:苏轼此时正值壮年,心中那团为国效忠的火依然没有熄灭。

他一生多次被贬,其间的诗文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消极抱怨。

至于苦中作乐的情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是苏轼晚年的事。

苦中作乐,就犹如老骥伏枥,是为了再次出山,为朝廷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此之前,苏轼知道自己被贬,但他不认为重归仕途的希望渺茫,所以他才会有消极的情感。

当他自知希望渺茫时,这种消极也就变成了苦中作乐的无奈与自嘲。

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4.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
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
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
5.C、
6.B 、
7.A 、
8.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C.表示目的D.任凭
9. B 履:登、踏
10. 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

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

C项中两个“而”字,前
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答案:
1.D(矫:举。

)
2.D(因:趁着;A.承接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代词;C.正;才。

)
3.B(景气:古:气候;今:泛指兴旺。

不一:古:不一一详述;今:不相同,不固定。

天机:古:天性;今:比喻自然界的秘密或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
4.C(饭:名词作动词,吃饭;上下:名词作动词,上下浮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步:名词作动词,走。

)
5.(1).在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随着月光起伏荡漾。

(2).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相邀呢?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