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 期末总复习(1)

合集下载

《总复习》教案设计

《总复习》教案设计

【前言】对于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该思考如何设计好的复习教案,以便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复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总复习》的教案。

【教案设计】一、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我们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分为重点和难点,以及易错点。

针对这些知识点,需要逐一列举解释、举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并理解。

同时,需要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每个知识点,以方便学生记忆。

二、专项练习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进行专项练习。

这里可以考虑做一些同步练习或是模拟题。

或者加入一些一些加深理解的思维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点。

这些练习需要灵活,一方面需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难度的递进。

三、自我评测在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自我评测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出一些简答题或选择题,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是否掌握牢固。

一旦发现薄弱的知识点,可以重点进行强化练习。

评测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加深记忆。

四、错题集针对自我评测或考试中发现的错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将错题整理成错题集。

并在下一次复习时,让学生重点进行错题集的复习。

这样能让学生重点关注薄弱环节,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考前复习考前复习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老师需要提前设计好一个备课平台或课件,将所有的知识点、总结、练习题和错题集集成到一起,帮助学生进行最后的复习。

通过考前集中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信心,提高考试成绩。

【总结】总复习是考前复习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设计总复习教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总复习的教学设计,需要包括知识点的梳理、专项练习、自我评测、错题集和考前复习等五个步骤。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有考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 教案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 教案1

《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回忆加深本学期所学知识点:万以内的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方法和两位数的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以及一些统计的方法。

复习内容
1、复习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100页1题,11页
2、3题。

2、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101页4、5题。

3、复习三位数的加法,教材102页8题。

4、复习三位数的减法,教材102页9题。

5、复习分米和毫米,教材103页14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大纲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二、基本练习
1、做教材100页1题,11页
2、3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让学生回忆并加深万以内数的概念。

2、做教材101页4、5题。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对除法的知识点再次加深,有问题再次解决。

3、做教材102页8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再用竖式准确计算结果,并验算。

最后全班一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4、做教材102页9题。

用竖式计算结果,再验算一遍,做到结果准确无误,有错误的总结原因,不再犯同样错误。

5、做教材103页14题。

复习关于角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学生做完了让他们自己说说是如何找到角的,以及角的概念是什么。

三、知识巩固
教师出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第二天检查复习成效。

期末复习教案

期末复习教案

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 温习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解答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疑惑;
4. 帮助学生总结和梳理学习重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时间:10分钟)
1. 让学生自愿回顾和总结本学期所学的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点,可以互相讨论,并共同补充漏掉的内容。

二、知识强化(时间:30分钟)
1. 针对各个学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强化讲解,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互相学习。

2.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和回答,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疑惑解答(时间:20分钟)
1. 让学生提出他们对学习内容中的疑惑或不理解的问题,并逐一进行解答和讲解。

2. 可以邀请学生互相解答问题,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归纳(时间: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和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制作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

2. 强调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醒学生注意考试中的常见问题和解题技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课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4课时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三行的连线。
3.复习元角分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做期末复习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每栏的意思,再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填空。
谁能说一说每件物品可以怎样付钱、找钱?
小结:付出的钱-所买商品的价钱=找回的钱
三、
回顾
交流
收获
提升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现在你对这些有哪些认识?
2.补充问题并口头列式。
(1)桃树上原有45个桃,采下30个,?
(2)桃树上原有45个桃,采下一些后还剩9个,?
(3)从桃树上采下35个桃,还剩10个,?
三、
回顾
交流
收获
提升
通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复习,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你是怎么发现算法的联系和区别的?
还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比让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的要从十位退1;
……
2.复习第12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限时2分钟。
(2)交换批改,统计正确率。
(3)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3.提升思维。
(1)出示45+2□,当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时候,这个算式是不进位加法?当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时候,这个算式是进位加法?
(2)看口算卡片抢答。
37+2= 45-3= 37+20= 45-30=
37+8= 45-8= 76-40= 53-6=
58+4= 62-4= 30+42= 65+4=
4.做期末复习第9题。
(1)限时3分钟完成。
(2)同桌交换批改,了解全班口算正确率。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数与代数》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数与代数》精品教案

《总复习》精品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四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建议如下:1.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与代数【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代数【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1页~8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领悟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的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师: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呢?预设:①0~10各数的认识②10以内数的加减③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一下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数与代数)【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总结对于数有哪些认识,从而过渡到新课题,数与代数,以及数的相关知识的整理。

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0~10各数的认识1.数的认识(1)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3)在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就是第几个。

2.回顾与交流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举例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的数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识记掌握1-20的阿拉伯数字,并进行加减乘除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口算水平。

3.通过练习应用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调动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阿拉伯数字。

1.认识1-20的阿拉伯数字,把数字与数量联系起来。

2.学习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日期和年份等。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

1.加减法口算,如16+4=、17-4=等。

2.认识乘法和除法运算符号,进行乘除基本练习。

第三部分:综合应用。

1.用1-20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2.根据题意进行综合运算,如买苹果、插秧等。

三、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和练习相结合,注重实践和有效性。

2.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探究。

3.小组合作、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20的阿拉伯数字,并进行大小比较。

1.教师板书1-20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跟读学习。

2.布置习题,让学生做出大于、小于、等于的大小比较。

3.随机抽几个同学回答,对答案并让其他同学评判正确性。

第二步:加减法口算。

1.教师出示加减法口算题目,进行快速口算练习。

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口算,检查作业并布置下一题。

第三步:认识乘除法运算符号,进行基本练习。

1.教师出示乘除法符号,让学生进行认知与记忆。

2.布置乘除法的基本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耐心。

3.进行乘除法的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第四步:综合应用练习。

1.出示综合应用题目,如小明买苹果、小红插秧等。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问题解决方法并展示结果。

3.通过小组竞赛、总结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口算速度慢、记忆力较弱、应用能力不足等。

《7 期末复习》教案1

《7 期末复习》教案1

《7 期末复习》教案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以及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期末复习。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5页复习题1。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先圈出10个,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个?(3)完成95页复习题2。

师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复习题3。

先读一读,再从小到大排起来。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1、出示第5题图。

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再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四、复习人民币的认识出示第6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复习(1)-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复习(1)-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复习(1)-苏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对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对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包括数字的认识、加减法、几何图形、时间等。

2. 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3. 案例分析: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4. 总结:对本次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1)2. 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练习题、案例分析、总结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根据复习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案例分析: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并写下解决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3. 教师要定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已有知识,为复习课做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复习教案(1——4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复习教案(1——4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复习教案(1——4单元)一、教学目标:1. 复所学的第一至第四单元的单词、短语及句型;2.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单元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3. 培养学生研究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复第一至第四单元的单词、短语及句型;2. 研究本单元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复第一至第四单元的单词、短语及句型,以及研究本单元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第一单元:1. 单词:- My name is...-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Friend2. 短语:- Hello, my name is... - Goodbye, see you. - Good morning.3. 句型:- What's your name? - Nice to meet you. - How old are you?第二单元:1. 单词:- Classroom- Desk- Chair- Book- Bag2. 短语:- Open your book.- Sit down, please.- Stand up, please.3. 句型:- What's in your classroom?- Go to your classroom. 第三单元:1. 单词:- Family-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2. 短语:- This is my family.- Who's this?3. 句型:-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 - What's your father's name?第四单元:1. 单词:- Animal- Tiger- Elephant- Giraffe- Monkey- Panda2. 短语:-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3. 句型:- 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at can it do?四、教学方法:采用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本学期所学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作文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尤其是诗词、散文的阅读赏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内容复习(15分钟):带领学生复习各单元的重点词语、句子,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每个单元的特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各单元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各单元重点词语、句子;2. 例题解答步骤;3. 课后作业及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第一单元的诗词《山行》;(2)用第二单元所学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你的家庭成员;(3)根据第四单元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自然现象的作文。

2. 答案:(1)略;(2)例:我有一个慈祥的妈妈,她每天都会为我做好吃的饭菜;(3)例:夏天,闪电和雷声总是如影随形,这是因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文素养。

可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几何图形、时间与货币单位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对知识点的遗忘、对运算方法的混淆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

2.难点: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3.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操练,如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绘制等。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一)集合与逻辑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一)集合与逻辑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一) 集合与逻辑 班 级 姓 名【课前预习】1. 已知集合2|340=A x R ax x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全集为=U R , [1,3),[2,4]A B =-=,如图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3.集合A ={x |1£x <5},B =[-a ,a +3],若A Í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集合{}{}2|320,,|05,A x x x x R B x x 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5.已知集合U =(1,7),A =[2,5),B =[3,7),则(C U A )È(C U B )= .6.集合{}2|9100A x x x =--=,{}|10B x mx =+=,且A ÇB =B ,则m 的取值集合 是 .7.(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a >”是“21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a b >”是“22ac >bc ”的充要条件C .命题“x R ∀∈,210x +<”的否定是“x R ∃∈,使得210x +≥”D .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则“()00=f ”是“函数()y f x =为奇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8. 已知条件p :x >a ,条件q :11x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24f x x x m =-+,()2log g x x =,若“[]11,4x ∀∈,[]22,4x ∃∈,使得()()12f x g x >成立”为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log 2(x -1)£3},,{|}B x x a =≥.如果A 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典型例题】例1.已知函数()4log f x x =,1,416x ⎡⎤∈⎢⎥⎣⎦的值域是集合A ,关于x 的不等式3122x a x +⎛⎫> ⎪⎝⎭()a R ∈的解集为B ,集合51x C x x ⎧-⎫=⎨⎬+⎩⎭≥0,集合{}()1210D x m x m m =+≤<->. (1)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D C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命题:“{}|11x x x ∃∈-<<,使等式20x x m --=成立”是真命题.(1)求实数m 的取值集合M ;(2)设不等式()(2)0x a x a -+-<的解集为N ,若x ∈N 是x ∈M 的必要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期末复习(一)【课外作业】 班级 姓名1.集合{}{}b a B a A ,,log ,32==,若{}2=B A ,则B A = .2.设集合A ={x |x 2+x -2<0},B =(-1,0),则C A B = .3.某次月考数学优秀率为70%,语文优秀率为75%,则这两门学科都优秀的百分率至少为 .4.已知[,3)A a a =+,(,1][5,)B =-∞-+∞,若A ÇB ¹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集合2{|log 1}A x x =<-,{|B k =函数14()k f x x-=在(0,)+∞上是增函数}.则 ()R C A B = .6.已知P ={x|x 2-8x -20≤0},非空集合S ={x|1-m≤x≤1+m}.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7. 若命题“∃x 0∈R ,使得3x 20+2ax 0+1<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8.(多选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1a >”是“11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若,a b ∈R ,则2b a b a a b a b+≥⋅= C . 命题“()00,x ∃∈+∞,00ln 1x x =-”的否定是“()0,x ∀∈+∞,ln 1x x ≠-” D .设a R ∈,“1a =”,是“函数()1xx a e f x ae-=+在定义域上是奇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9.集合1{|0}1x A x x -=<+,{|||}B x x b a =-<,若“1a =”是“A B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命题p:“2log 11m -≤”, 与命题q: “函数2()2+f x x mx m =-图像与x 轴至多一个交点”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1.在①A B ⊆;②R R C B C A ⊆;③A B A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实数a 存在,求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已知集合{}2log (1)1,A x x x R =->∈,{}()(4)0,B x x a x a x R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12.已知集合{}2|514A x y x x ==--, 集合()212|log 61B y y x x ⎧⎫⎪⎪==---⎨⎬⎪⎪⎩⎭, 集合{}|121C x m x m =+≤≤-. (1)求A ÇB ; (2)若A C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3.已知p :24120x x ,q :22210(0)x x m m . (1)若p 是q 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一)

【教师寄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期末复习(一)姓名:【基础再现】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5、小数的读写:小数部分的要全部读出。

6、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

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7、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

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小数乘法1、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可以说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也可以说是求这个小数的整数倍是多少。

如:2.3×5表示求5个2.3的和是多少。

也可以表示求2.3的5倍是多少。

3、乘法的变化规律:(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a倍,积就()。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

(3)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

4、积不变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

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商不变。

5、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二后一;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1)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1)
①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滑轮:
①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滑轮组: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_。
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_m;通过探究,小明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3
l
0.4
2
1
0.4
2
0.2
2.某工人利用滑轮组在20s内将3000N的物体匀速提高4m,已知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
2.公式: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1千瓦=___________瓦。
五、机械功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3.总功:_____________
三、功:
1.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
四、功率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1教学设计

总复习第一课时分数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情感目标: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

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计算。

3 4×25=23×56=79×18=310÷34=59÷56=(4)复习比的知识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怎样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难点问题: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练习:3÷4=( )( )=( )12=():32=12:()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2:5 0.6÷0.3 4 7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 :18(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品资料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教学总目标: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

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内容总复(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20以内的加减法。

14-5=16-9=13-4=12-8=11-6=9-6=3+5=7+4=5+8=学生口答。

二、回忆与交换。

师: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学生同桌互说。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

3.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覆,让学生明白比较数的方法。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31+6=□775-6=□974-20=□454+9=□337-8=□935+30=□5三、数的运算。

1.让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纸,上面是100之内的口算题)2.把你常常失足的题目写下来,说一说计较中应该注意甚么。

进位与退位,有没有进位和有没有退位。

3.“50-18”可以解决糊口中的甚么问题?举例说说。

五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总复习,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水平,并为数学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四则运算1.加减法:包括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强调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乘法:学生应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分数与整数的乘法,以及乘法表。

3.除法:学生应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分数与整数的除法。

4.应用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温度转换、长度单位换算、面积、体积、比例等问题中。

第二部分:分数1.分数的意义:学生应该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数的基本运算:学生应该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约分和分数化简等。

3.平均数:学生应该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的计算方法。

4.应用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厘米和毫米的换算、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比例和百分数等问题中。

第三部分: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学生应该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分辨方法。

2.立体图形:学生应该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分辨方法。

3.应用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体积计算、物体分类等问题中。

第四部分:代数1.代数式:学生应该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方程式:学生应该掌握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方法。

3.应用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代数式和方程的解法、简单方程及含有变量的一次方程等问题中。

教学重点1.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运用四则运算和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4.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及解法方法。

教学难点1.综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分辨方法。

3.能够正确地运用代数式和方程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1.知识点讲解: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讲解。

2.练习题辅导: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上册所学的数学知识点2.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复习数的认识•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数,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它们的数值。

•让学生互相问答,复习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复习数的组成和分解•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明白一个数由不同数位上的数字组成。

•通过让学生拆解数字,并重新组合成新数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字之间相互转换的理解。

3. 复习加法与减法•小学生常见的加减方法为竖式,老师应该适当地进行复习,让学生熟悉竖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生活场景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4. 复习长、短、高、低概念•引导学生在日常观察中认识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等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用基本语言描述长、短、高、低的方法。

5. 复习时间的认识•让学生观看时间表,了解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概念。

•通过时钟、闹钟等实物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计时。

教学重点•复习数的认识和相关概念。

•加减法的竖式书写。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竖式的书写与运用不熟练。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需要进行引导和理解。

教学评估•作业评估: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出一道综合性问题。

•个人评估:采取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他评估: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口头反映自己的理解情况。

总结反思•强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例学习与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相关习题:
5、人的耳廓有()作用。
6、声音在人耳从外到内传播的途径()。
7、连线: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功能用线连接,再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听神经收集声波
()耳涡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耳廓传递振动
()鼓膜传递声波
()听小骨产生振动
8、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相关习题
1、空气具有()、()、()、()等性质。
2、日常生活中,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地方有()、()。
3、空气具有(),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要终止声音需();人说话主要是靠声带()产生声音的。
2、声音在沙子、水、空气中的传播效果从好到差的排序是()、()、()。
3、声音是向()传播的,它在()体中传播最快,在()体中传播最慢。
4、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的;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振动。
答:(1)戴上耳塞;(2)捂住耳朵;(3)离开噪音区。
9、音量是指声音的(),声音的强弱和()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有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期末总复习(2)
课时安排
1课时




科学知识
1、回顾本册书的知识点;
2、根据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3、回顾做的实验:包括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结果。
8、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
9、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
第二单元
相关知识
1、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若;油吸热性能若,散热性能强。
5、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相关知识的练习及实验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进行新课
第四单元
相关知识
1、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课题
期末总复习(1)
课时安排
1课时


科学知识
1、回顾本册书的知识点;
2、根据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3、回顾做的实验:包括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相关知识的练习及实验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进行新课
第一单元
相关知识: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4、冷空气()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5、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方。
6、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占空气体积的()%,其他的主要是()占空气体积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等。
8、云、雾、雨、露、雪、冰都是由空气中的()变成的。
9、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温度的高低等有关。
第三单元
相关知识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3、一杯水会逐渐变凉,其过程是()。
热总是从()向()传递的。
4、热在固体中,从()的地方传到()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5、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6、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
7、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原理做成的。
相关习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是: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是,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非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3、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