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风向标、风速计)、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尺子、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枚风向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风,但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Step 2:讲解风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案,简单讲解风的定义和成因:风是大气中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生成原因,比如气压差和地理条件等,以便于后续实验观察的理解。

Step 3:观测风向(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枚风向标和铅笔。

2. 教师引导学生走到室外,找到一个开阔的场地,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

3. 学生根据风向标上的标志物,观察和记录风的方向,并标注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是风的方向。

Step 4:观测风速(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的观测。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速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风速计,确保它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

3. 学生根据风速计上的指示,观察和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速计的指示是风的速度。

Step 5:实地应用(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校园中的风向和风速。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讨论校园中的风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3. 学生以小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和影响总结呈现出来。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准确观测和记录。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观测风的方法,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向的判断、风力的测量以及风的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测风向和风力,理解相关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2.风向和力力的概念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风向袋、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风向袋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讲解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向袋和风速计观测风,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绘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记录表,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完成《观测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进行课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

2.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迹象,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计时器等。

2.学具:每人一份观测风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风的特点和如何测量风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作用,讲解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实验,记录风速和风向。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分享风速和风向的数据。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测风的技巧。

5.拓展(5分钟)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风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测风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风速和风向。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观测风的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5课,主题为"观测风"。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测量风的方向和强度,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风的形成原因,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的概念理解,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的运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对于风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和引导来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风车旋转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风车?你们知道风是怎么让它转动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体验。

第二环节:介绍风的形成原因教师向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说:“风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热能所引起的。

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吗?就好像我们在旋转的游乐设施上一样,地球也在不停地转动。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受到太阳的热能辐射时,它会变得热起来,而周围的空气则会被加热膨胀,变得轻。

这时,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向热空气的位置,形成了风。

”第三环节: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展示一面风向标,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师说:“风向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风的方向。

它通常由一个杆子和一个指示箭头组成,箭头会随着风的方向而转动。

我们可以根据箭头指向的方向来判断风的来向。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风力计,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师说:“风力计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风的强度。

它通常由几个杆子和一个旋转的杯子组成,当风吹过时,杯子会旋转。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是自然界中的空气流动现象,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心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准确观测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风车、纸带、风筝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关于风的材料。

3. 教学环境:室内教室或户外空旷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风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有没有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 风都可以吹什么东西?- 风为什么会吹?2. 探究活动(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风的活动,每个小组在室内或户外选择一个观察点,进行以下观察任务:- 观察风的方向:利用纸带或风筝等工具,感受风的方向和吹来的力量。

- 观察风的特征:描述风的冷热、强弱、湿干等特征。

- 观察风的表现形式:观察树叶、草地、风车等在风中的运动。

3. 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共同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风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风吹来的时候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 你们观察到的风的强弱有什么特点?- 你们观察到的风对树叶、草地、风车等物体有什么影响?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风车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风车,观察其在风中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其他与风有关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感受风的力量和作用。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以下问题:- 在观察风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风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你们对风有什么新的认识?6.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报告,包括风的方向、特征和表现形式等内容。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风筝、风车、气球等;2.教学工具:PPT、录音机、风速表、测温仪等;3.课堂环境:教室、操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风景图,引入风的话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风是什么?2.理论讲解通过PPT和录音,向学生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和起因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发生和运动过程。

3.实践探究(1)实验一:用风速仪测算风力大小2名学生一起合作,一个持住风速仪,一个报数并记录,之后换搭档,多次实验后,将记录结果统计到PPT上。

(2)实验二:制作风筝老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操场上进行角逐比赛,观察不同类型的风对风筝的影响。

(3)实验三:制作风车老师向学生展示OTC风车,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小型风车,并记录转速和运转时间等数据,最后用数据分析探究风能的利用。

4.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知识点,指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研究,总结出风的特点、作用和应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以实践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熟练,所以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观测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观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风的速度和方向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的新课: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进行风速和风向的观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风速和风向的观测,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地的风力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观测到的风速和风向数据,绘制一张风力图。

3.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关于风的民间故事或科普知识,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测风的活动,评价学生对风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操作风速计和风向标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和绘制风力图,评价学生对观测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风的力量和影响。

3. 开展关于风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的特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感受,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下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气象科普书籍和文章,用于学生课后阅读和拓展知识。

2. 网络资源,如气象网站和科普视频,用于学生在线学习和了解风的科学知识。

3. 科学实验器材,如风车、气球等,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风力实验。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课时内完成,第一课时用于讲解风的概念和观测方法,第二课时用于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

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

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

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

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引言:风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小学生通过观测风的方法和实践,培养他们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理解气象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和记录观测结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风力标志图片、风速计制作示范、实验田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望远镜、风速计制作材料(如纸杯、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之前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问学生们有没有观察到一种气象现象,那就是风。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理解。

2. 探究(15分钟)a. 介绍风的形成原因(5分钟)通过黑板和白板,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例如,风是因为地球不断地旋转,形成地球自转,而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的照射程度不同,导致其中的气流水平迁移,形成风。

b. 风力标志的解释(5分钟)展示风力标志图片,让学生根据标志上的图案解释风的强弱。

教师可用黑板或白板绘制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标志代表的风力大小。

c. 制作简易风速计(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简易风速计。

使用纸杯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将风车固定在一根铅笔上。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风速计并解释风车旋转的速度与风的强弱有关。

3. 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观测地点(如操场、校园的不同角落),为观测风的实验场地。

a. 观测风向(15分钟)学生开始观测风向。

他们可以使用简易风向仪(如悬挂在一根线上的小纸条或小旗帜),根据纸条或旗帜的朝向来判断风的方向。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观测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观测结果。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能独立完成观测风的实验。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风速计。

2. 教师准备相关风的概念PPT。

3. 教师准备观测风的实验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风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风速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示。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的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风的强度与特点。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风速计进行观测风实验。

2. 学生能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的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合作完成实验,分享观测结果。

4. 学生对科学探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减少风的破坏力。

七、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观测风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测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

2. 开展风力发电模型制作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十、评价标准:1. 学生能独立完成观测风实验,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清晰地描述风的特点,理解风的概念。

3. 学生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

4. 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展示实验报告和绘画作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教科版科学3.5《观测风》教学设计课题观测风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标科学知识风可以⽤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索通过地⾯物体和⾃制的风旗、风向袋等判断风向和风速,并对判断结果进⾏⽐较,分析原因科学态度1、知道利⽤⼯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2、提⾼观察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重点⾃制⼩风旗,并⽤⾃制的⼩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导⼊新课1、你能说说下⾯的诗句描写的是哪种天⽓现象吗?①夜阑卧听风吹⾬,铁马冰河⼊梦来②⼈⾯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风是天⽓现象的重要指标之⼀。

风能听得到,看得见吗?能⽤哪些词语来描述风呢?【点拨】风能听见,看不见。

我们常常这样描述风:冷、冰冷、⼤、猛……3、想⼀想:风是怎么形成的呢?4、这是⼀幅天⽓预报图,你能找到有关风的预报吗?风的⼤⼩和⽅向,我们⽤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来?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分析判断描述的天⽓现象学⽣描述风回忆回答:空⽓的流动形成风寻找回答:东北风,微风级;微风通过诗句引出风的天⽓现象了解风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描述风风可以⽤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讲授新课⼀、探索风的⼤⼩和风向1、导⼊(1)我们可以利⽤地⾯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和⽅向。

风向是风吹来的⽅向,通常⽤⼋个⽅位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北⾯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吹过来的风。

(2)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进多少⽶。

在天⽓⽇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等级表”记录风速。

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等级”。

2、⼩资料:蒲福⽒风级认真听明确风向和风速的科学概念蒲福⽒风级是英国⼈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物体或海⾯的影响程度⽽定出的风⼒等级。

按强弱,将风⼒划为"0"⾄"12",共13个等级,即⽬前世界⽓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

3、蒲福风⼒等级表4、依据“蒲福风⼒等级表”,你能根据地⾯物体判断风速吗?⼆、做⼀做:制作⼀⾯简单的风旗1、选择材料①旗⾯材料:选⼀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宽约20厘⽶②旗杆材料:再选⼀张硬纸板,长约40厘⽶,宽约6厘⽶2、制作过程①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纸板内②将纸板合上③⽤订书器将纸板订结实3、注意哪些问题①纸板要有⼀定的硬度②布要柔软⼀些的丝质品③使⽤订书机不要伤到⼿【拓展】也可以试做⼀个风向袋①⽤废纱⼱等轻的纺织品,缝⼀个圆锥形⼝袋,把袋⼝固定在铁丝圈上,便成了⼀个风向袋。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风的基本特征,包括风向和风力,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风。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观测数据判断风向和风力,并理解风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掌握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向和风力。

•理解风向和风力数据与实际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实验材料:风向标、风力计、纸条、扇子、记录表。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直观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

•动手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并记录数据。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帆船航海的故事,提问:“帆船是怎么在海上航行的呢?是谁在推动它前进呢?”引出风的概念。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2. 新课教学•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定义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的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风。

•讲解风的基本特征:•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就叫做什么风。

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叫做北风。

•风力:风的大小和强弱,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风力等级越高,表示风越强。

•演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结构:介绍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演示使用方法:使用扇子向风向标吹风,观察风向标的指向,判断风向;使用纸条和风力计模拟不同风力等级的风,观察纸条飘动的情况和风力计的读数,判断风力大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风的成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实验演示气压差如何造成风。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聚焦部分以今天的风的观察与交流为基础,聚焦问题“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探索部分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要求学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风的观测数据。

研讨部分主要包含两个讨论题。

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地面物体或小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小结。

第二个问题是“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的风向标观测风。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生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

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这样的方法符合他们的能力。

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4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聚焦部分以今天的风的观察与交流为基础,聚焦问题“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探索部分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要求学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风的观测数据。

研讨部分主要包含两个讨论题。

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地面物体或小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小结。

第二个问题是“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的风向标观测风。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

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这样的方法符合他们的能力。

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
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4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师准备: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我们怎样知道风的存在呢?让学生描述今天感受到的风。

了解学生是通过什么来观察风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不容易观测。

2.聚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风的方向和大小。

二、探索
1.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

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
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5.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

如果在测量时,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0、1、2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达成一致后,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室外观测风的活动,要注意先做好场地踏勘、分组等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因为风速和风向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6.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
学生汇报、交流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比较各组测得的数据。

比较通过观察地面物体判断风速和方向,与利用小风旗测定的不同,感受工具的作用。

四、拓展
幻灯片出示风向标的制作步骤,建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

在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第三,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制作风向标是适合学生的内容,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将制作风向标作为了拓展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另外安排一节课来制作。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向 风速
(风吹来的方向) (风的大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只有一
个内容:用不同的工具对当天
的风向与风速进行测量与记录。

观测风向和风速,学生选择的
第一件观测工具自然是自制风
旗。

当学生拿着自制风旗在室
外进行观测时,应该要求学生
及时记录观测的结果。

当然也
可以选择风向袋、风向标等工
具进行观测,还可以选择对红
旗、树枝等物体进行观测,并把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需要学生对不同观测方法进行小结性思考,结果都相同吗?希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情况进行回答。

因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测量地点可能不尽相同,所以会导致我们对风的大小和方向判断不完全相同。

北 西 东 南 北风
东风 南风 西风 无风 大风
微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