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家庭中的诸多因素会影响其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家长自身的素养、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社会背景。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希望有所帮助!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1(一)家长自身的素养家长自身的素养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文化素养。
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反映家长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他人、人生,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坚持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这些既会影响到家长为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也会影响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如果家长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孩子听从家长的指导。
反之,如果家长自私自利、缺乏进取、文过饰非,就很难使孩子具有责任感和进取心。
此外,家长的文化素养也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
家长接受教育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理想、情操、思想境界、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家长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家庭生活的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着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之中。
从既有研究来看,家长的文化素养及其所刨设的家庭生活氛围对孩子的在校学业成绩、思想品行的影响极其显著。
(二)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及其教育方式由于家长是子女的养育者、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态度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映,进而影响其身心发展。
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子女的期望与教育方式。
尽管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是一种天性,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否被孩子感受到,并且孩子所感受到的与父母想表达的是否一致,对孩子影响较大。
由于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可能会被孩子误解,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有的家长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的行为让其失望,遂有了放弃不管的想法。
或者夫妻双方出现矛盾,疏于管教孩子,孩子可能形成孤僻、厌世、冷漠的心态。
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与教育方式还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界定(1)国外研究Ainsworth M.D.(1991)研究认为,可以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对子女的一种教养观念、态度、行为以及情感的组合形式,跨情境的稳定性使得它能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Darling 等(1993 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中所展现出的所有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不同态度的集合。
Prevatt(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稳定的,与信念和态度密切相关的教养行为。
(2)国内研究林磊(1995)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行为是持续稳定的。
张文新(1997)定义父母教养方式为:父母在抚养及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子女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及倾向。
李彦章(2006)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在某种家庭氛围中,父母为达到教育目标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模式。
侯东辉(2008)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和父母行为传达给子女的情绪情感的集合体。
郑志萍(2011)从父母行为和观念对子女的情感表现出发,认为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为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教养方式的概念的界定,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观念、行为、态度、情感等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影响。
张文新(1997)对父母教养方式概念的界定比较符合本研究的情况,所以本研究采用张文新(1997)所界定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1)国外研究Becker(1964)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成民主型、保护型、骄纵型、权威型、忽视型、控制型、专制型、过敏型这八种类型。
Baumrind (1971)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宽容型、专制型、权威型这三种类型。
Maccoby 等(1983)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忽视型、专断型、权威型这四种类型。
(2)国内研究关颖(1994)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启发引导型、娇纵溺爱型、简单粗暴型、放任自流型、和因材施教型。
家庭背景与教育资源分配
家庭背景与教育资源分配家庭背景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着重大影响。
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的问题。
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但实际上,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教育资源在分配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来探讨不同家庭背景对个体教育机会的影响。
首先,家庭背景直接决定了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
一个来自优越家庭的孩子通常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因为家庭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教育环境。
富裕家庭可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而贫困家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提供相同水平的学前教育,这导致孩子在入学时面临着不同的起点。
其次,家庭背景也对个体在学校中的学习表现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背景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家庭的文化背景、教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等都会对个体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而贫穷或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与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许多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依赖于地域差异和家庭收入水平。
地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面临着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
而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个体对优质教育的接触和选择。
与富裕家庭相比,贫困家庭通常无法负担得起昂贵的私立学校和附加费用,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归咎于家庭背景。
除了家庭背景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的教育政策、学校的地位和质量、教师素质等都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因此,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仅仅靠改善家庭背景是远远不够的。
在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上,社会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儿童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较为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父母形成某种教养方式的因素。
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70年代之后,随着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提出以及亲子互动双向模式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将研究兴趣转向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不仅从家庭系统内部因素出发,还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家庭系统之外,关注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地域差异等宏观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大多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教养方式的特点、类型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但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快和深入,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重视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国内研究的领域特点,本文也试图运用生态学的分类方法,从家庭系统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
一、家庭系统内部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从已有研究来看,从家庭系统内部因素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父母和儿童两个方面,对其他方面如家庭结构、家庭环境等因素的考察尚不多。
(一)父母自身因素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关于父母自身因素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父母性别等因素。
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且从已有研究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父母职业的差异对其教养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
如陶沙等人(1994)的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在教育方式中的溺爱、忽视、专制、惩罚、成就要求及教育的不一致等倾向性比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强,而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具有更多的民主性。
学生家庭环境调研与分析报告
学生家庭环境调研与分析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成绩和发展的影响,本调研旨在分析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点和相关因素,并对其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评估,以期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改进学生家庭环境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法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条件等多个方面的问卷。
并在调查问卷完成后,选择了部分学生与其家长进行面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三、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家庭环境的多样性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四、调研结果——家庭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家庭背景分为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两种。
城市家庭孩子的父母多数从事白领或者技术工作者,相对较为稳定;农村家庭则以务农或小商贩为主,经济状况相对较差。
五、调研结果——家庭教养方式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对家庭教养方式的评价指标,包括严格程度、亲和力和自主性。
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倾向于以严格的方式教养孩子,但在亲和力和自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六、调研结果——家庭关系通过面谈内容,我们发现家庭关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不畅、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较多的学生,往往在学业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困境。
七、调研结果——家庭经济条件调查显示,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中,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优秀教育资源,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中,他们往往面临学习资源匮乏、课外辅导的缺乏等问题。
八、调研结果——积极影响优质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学习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情感的温暖和家长的支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九、调研结果——消极影响一些家庭环境问题,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长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者溺爱,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教育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而家长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长教养方式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的目标来探讨该主题。
首先,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家长教养方式是管制型教养,也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控制。
这种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但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和抵抗心态。
另一种家长教养方式是放任型教养,即家长基本上不干涉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行决定。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而温情型教养则注重关爱和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帮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温情型教养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教养方式。
其次,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文化传统、家长个人特质等。
家庭环境是家长教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涵盖了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氛围等。
例如,单亲家庭由于缺乏另一位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可能更容易采取过度管制或放任的教养方式。
教育背景也会影响家长教养方式,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更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更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文化传统也对家长教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东方文化强调孝顺和纪律,家长教养方式往往较为严格,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鼓励和启发。
此外,家长个人特质如性格、情商、教育观念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长教养方式。
最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长教养方式在实现家庭教育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温情型教养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教养方式还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社交能力。
研究表明,家长的支持和认可能够促进孩子的情绪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原生家庭成长研究报告范文
原生家庭成长研究报告范文原生家庭成长研究报告引言: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及其重要性,通过一系列调查和分析来揭示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400名大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与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
结果:1.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家庭背景和原生家庭的状况对其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支持性有助于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形成,而家庭环境的冲突和不和谐则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父母角色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个体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关注和教育方式会对个体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模范行为和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毅力的个体。
3.兄弟姐妹关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对个体的成长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可以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而不和谐的兄弟姐妹关系则可能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和支持性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父母的正面作用对个体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塑造至关重要,而兄弟姐妹关系对个体的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论:原生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和支持性以及父母的正面作用和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关注原生家庭环境的营造,加强父母的教养能力培养,以及引导兄弟姐妹之间的正面互动,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Akey, T. M. (2006). School context, parent involvement, and perceptions of bully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9(5), 305-315.2. Davis, G. A. (2003). Sibling relationships as contexts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8(1), 96-119.3. Dunn, J. (2013). Siblings and early socializati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7(2), 133-137.4. Vieno, A., Nation, M., Pastore, M., & Santinello, M. (2009). Parenting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adolescent self-disclosure, parental closeness, parent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 anti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5), 1509-1519.。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家庭背景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家庭背景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是教师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考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和应用。
家庭背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撰写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时,家庭背景的分析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庭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个体的最早学习和发展环境之一,通过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个体在家庭中建立了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家庭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父母角色模型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重要他人,在塑造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往往会被孩子模仿和接受。
例如,在一个父母关系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中,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相反,如果父母之间存在冲突和紧张关系,孩子可能更容易变得焦虑和消极。
2.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心低下,缺乏自信和独立性;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可能使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因此,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中,对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分析和评价是必要的。
3. 家庭亲密关系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亲密关系对个体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个体更容易建立安全的情感依恋,培养出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家庭关系冷漠、疏远,个体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二、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中的家庭背景分析方法1. 文献综述在撰写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时,可以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查阅相关心理学书籍、期刊文章和学术论文,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将这些研究结果引入到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中。
2. 问卷调查除了依靠现有的文献研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以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设计一份合适的问卷,包含一些与家庭背景相关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发现。
家庭环境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环境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一、家庭环境:孩子成长的摇篮与塑造者家庭环境,作为孩子最初的认知世界和生存基础,涵盖了物质条件、情感互动、教育理念等诸多层面,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性格形成以及未来生活技能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成长港湾,满足孩子基本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1.1 多维度的家庭环境构建家庭环境的内涵丰富多样,涉及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背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策略等多个方面。
一个充满爱意与尊重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则直接塑造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家庭的经济实力不仅决定了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还间接决定了他们接触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进而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轨迹。
1.2 家庭环境影响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研究历史悠久,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大量研究都对此予以肯定。
积极的家庭环境被认为能促进孩子的认知进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相反,家庭冲突和不稳定性往往与儿童的心理困扰,如焦虑和抑郁,有着密切关联。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家庭环境如何塑造孩子的心理韧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家庭环境来预防和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已被视为预示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总之,家庭环境的研究持续深入,为理解孩子成长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洞察,并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家庭经济因素家庭的经济根基对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及促进成员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经济状况与教育机遇家庭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子女的教育选择和质量。
在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中,孩子们往往有机会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入读私立学校、接受个性化辅导或是参与多元化的兴趣课程。
然而,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可能因高昂的教育成本而受限,这可能制约了孩子的学习潜力,使他们错失关键的成长和发展机遇。
2.2 家庭经济与健康福祉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影响教养的因素
影响教养的因素
教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影响教养的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到的地方,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社交环境:社交环境包括学校、幼儿园、朋友圈等,它们对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3.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对教养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
文化对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4. 个人特质:个体的性格、天赋、兴趣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养。
不同的个体对教养的接受和理解会有所不同。
5. 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养者对待教养对象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等。
6. 大众媒体:大众媒体的价值观和行为示范对教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来说,他们对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体的接触往往很多。
7. 社会变迁: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会对教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现代社会对于知识、技能和创新的要求可能会对教养提出不同的需求。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了每个人的教养。
同时,教养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和塑造。
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
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育者,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老师可以更全面地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家庭结构等方面。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家长会议、学生家庭访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有助于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和共鸣。
其次,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设计和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涵盖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等方面。
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家庭访问、与家长的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体验。
此外,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学习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或学习障碍。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可以帮助老师发现这些问题的潜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帮助和支持。
除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
首先,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倾听学生的心声。
通过与学生交谈,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老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
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问题等,以得到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
老师可以设计问卷,包括与学生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相关的问题,以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xdny(泰州学院数理信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
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做父母的及所有成年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1]。
同时针对于上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一、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
二、要关心、帮助孩子搞好学习,给孩子固定一个学习的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三、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四、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文,主要就不良家庭环境辅谈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作如下报告,望能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孩子;学生;家庭;社会;学习;影响1 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1.1家庭不和睦对孩子学习影响对于家庭不和睦是影响孩子和学习的主要。
父母家人因经济、情感、婚姻等原因频频争吵不安的家庭也比例不少;父母感情不和,动辄争吵,打骂,对孩子撒手不管;离异的父母再婚,出现情感不融洽的继父或继母,使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自卑,出现情感忧伤、苦闷、孤僻等异常心理;父母工作非常忙,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或父母都早出晚归,或是家中经商、人来人往、杂乱无章,以致家庭生活呈现不规则状态。
以上这些家庭环境都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
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疾病或其他变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在学习上也可能走下坡路[2]。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摘要: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
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在抚养、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养态度、教养观念和经常使用并长期习惯的教育行为[1]。
家庭教养方式可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放任型四种类型。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所采取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成员等内外部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社会背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受制于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因此,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被烙下社会的印记。
一般来说,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在社会背景下的影响需从时代和文化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时代变迁从时代的角度上看,由于古代社会受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充斥着"强制";的色彩,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所施行的家庭教育也极为专制和严格,幼儿被要求绝对服从父亲的权威,因此这一时期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取决于父亲的态度,一般倾向于专制型。
而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现代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更为温和和科学,很多父母会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并及时反思、改进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然而,也不乏很多父母因为溺爱或忙于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现象。
基于此,现代社会的教养方式一般会呈现出多类型的特点,但专制型相对较少,更偏向于权威型、宽容型和放任型。
2.文化差异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西方社会提倡民主,更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更为民主化和健康化。
例如,对于中产阶段的白人家庭来说,父母与孩子在交流中更多地使用解释、建议等话语,在孩子提出需求时也能给做出合理的应答,并时常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研究背景 1.家长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现代社会是⼈才竞争的社会,加之我国现⾏的⼈⼝计划⽣育政策,家长们普遍⾮常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繁忙的⼯作占据了⽗母⼤量的时间和精⼒,很多家长对于⼉童发展、家庭教育知识了解较少,迫切需要专业化、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
2.从业者需要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前中⼩学、幼⼉园家长学校不断巩固加强,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和服务站点也在不断增加,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员规模增⼤。
但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专业的系统化培训来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
3.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和队伍亟需管理和规范 随着整个社会⽇益重视家庭教育,对于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也⽇益增加。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和队伍亟需规范。
4.政府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政策中明确提出“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11年颁布的《中国⼉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这⼀提法对政府在家庭教育⼯作中的⾓⾊有了更⾼要求,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
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将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完善基本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服务⽔平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作的总体⽬标。
⼆、调查⽅案与实施情况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情况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施环境。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情况的调查包括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机构中管理者、指导者、家长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各⼈群的基本情况;管理、开展及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情况;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设想和建议等。
家庭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家庭教养⽅式开题报告⼀、研究的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三⼤公害之⼀,作为⼀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息息相关。
但是,这⽅⾯研究多集中于⽗母教养⽅式与正常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母教养⽅式与特殊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研究⽬的与意义1、研究的⽬的随着我国⼈民⽣活⽔平、家庭结构、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与之相应的青少年的⽣活⽔平、⽂化⽔平、思想观念、⾏为⽅式及个性⼼理等显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掌握青少年的犯罪特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对青少年犯罪⼼理和⾏为的研究已成为⼼理学家、犯罪⾏为学家、特殊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论⽂通过对犯罪青少年的家庭因素与家庭教养⽅式的相关研究探讨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式上存在的误区,以便正确指导⼴⼤青少年的⽗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法,促进⼦⼥的⾝⼼健康。
2、研究的意义家庭是⼦⼥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者和基本执⾏者。
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化的进程。
在家庭的诸因素中,⽗母教养⽅式起着重要作⽤。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母的不良教养⽅式是⼦⼥⼼理、精神、⾏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犯罪青少年作为⼀个特殊群体,其⽗母教养⽅式必有其特殊性。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研究犯罪青少年的⽗母教养⽅式就显得⾮常必要。
这对改善⽗母教养⽅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关定义1、青少年犯罪⼀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他⼈和社会的问题⾏为,既包括严重的违法⾏为,也包括没有达到触犯法律的严重程度,但对⾃⼰、他⼈或社会都会造成伤害的问题⾏为。
2、家庭教养⽅式家庭教养⽅式指⽗母对⼦⼥抚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相对稳定的⾏为倾向。
包括:(1) 溺爱型:即对⼦⼥过分娇宠,情感过剩,理智不⾜。
(2) 粗暴型:即对⼦⼥教育⽅法简单、粗暴,实⾏棍棒政策,⽆视⼦⼥正常的⾃尊和独⽴的⼈格,强求⼦⼥⽆条件地顺从家长的意志,稍有过失,⾮打即骂。
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并探索一些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
首先,家庭文化是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家庭文化包括家庭价值观、教育观念以及家庭成员所追求的目标等。
如果家庭文化重视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家庭文化忽视教育,对学习不予重视,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懈怠。
因此,家庭文化的塑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包括教养方式、赏罚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期望等。
一位支持鼓励、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父母,会使孩子在学习中养成积极主动的态度。
相反,一位过分呵护、溺爱或者严厉批评的父母则会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压力,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更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及其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决定了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享受到的资源和环境。
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支持,比如购买教辅材料、参加各种培训班等。
而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这就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家庭经济状况差异的影响,并尝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家庭背景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仍然有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对孩子学习方式的培养计划。
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学习指导方面的建议,并鼓励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参与其中。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以弥补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足。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其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理解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一步提供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为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国内外在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采用量表的形式,在儿童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探究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教养方式的组别,通过对比不同组别儿童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分析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会有显著差异,其中积极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表现。
2.相较于过度宽容和压抑型教养方式,民主与温和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指导他们在学校环境中合理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教育活动。
3.为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推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六、研究计划1.阶段一:文献综述(1个月):收集相关文献,阅读和整理文献,编写文献综述报告。
2.阶段二:问卷调查准备和实施(2个月):设计问卷,准备调查材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背景影响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背景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背景影响,并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氛围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1. 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父母过于严厉、专制甚至暴力,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如果父母过于溺爱,缺乏适当的限制和引导,大学生可能会缺乏自律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2. 父母的期望与压力部分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期望过高,给予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可能使大学生感到无法承受,产生学习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合理设定期望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而非过度强调成绩和外在的成功。
二、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父母婚姻质量父母的婚姻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性和和谐度。
家庭中存在不和谐、冷漠、甚至暴力的婚姻关系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相反,良好的父母关系有助于建立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
2. 亲子关系质量亲子关系质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支持等方面的状况。
如果家庭中存在冷漠、沟通不畅或者缺乏情感交流的情况,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三、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指在大学生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家庭能够给予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当大学生感到挫折时,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他们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选择逃避或者退缩。
因此,积极的家庭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提升心理韧性。
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长素质与儿童家庭教育(1)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a.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b.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
首先,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2)家长道德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儿童的文明意识;家长的传统美德影响儿童为人处事的态度;家长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健康;家长的人生信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教育观念剖析(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
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愿。
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往往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对儿童干涉、限制过多,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儿童没有任何自尊、自信可言,缺乏主见和独立判断能力,思想保守、封闭,性格内向,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
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且陪伴一生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密切的即为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在平时生活中,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学业、问题行为的产生、道德行为乃至对幼儿的终身发展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个体的各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所体现。周萍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2】张媛的研究结果中,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很少给予关爱,会使儿童缺乏被关注感,而引起内心的失落和孤独感,性格会发展为比较内向和孤僻,具有攻击性,容易冲动,不顺从,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认知能力较差,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3】王玉娇,李海君的研究表明,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生活习惯方面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不容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4】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宠溺,导致刚入园时有一些生活习惯比较差,尤其是小班幼儿园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意志力不坚决、抵制诱惑力不强等显著特征。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和职业不同其言谈举止和家庭文化气氛也不同,对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就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到儿童的精神健康和智力发展。【5】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民主型教育方式是儿童在民主、平等与和谐的良好环境气氛中接受教育的最佳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在适应能力上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家长及孩子在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教养方式的现状,由家长填写,以确保问卷信息都准确无误,并与每个父母的教养方式相比较,从而发现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程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提供相对应的改善对策和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找到更合适其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为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1.2.3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家长在教育、对子女抚养时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12】
1.3研究假设
本研究探讨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受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
我的假设是:
(1)不同性别和年龄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呈显著性差异。
(2)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家庭结构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父母职业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2.1.1教养方式的界定
父母教养方式又称为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研究者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表述方式不同,目前普遍接受的为陈陈(2002)父母教养方式或家庭教养方式。【13】教养方式是一种教育和抚养的一种形式和形态,通常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种养育过程的方法。王春杰,王卓健(2010)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持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14】国内外研究把教养方式通常分为四种常见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指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宽容、理解、尊重,经常跟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并给予帮助;专断型教养方式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和监督;放纵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积极肯定并会极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控制;忽视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同时也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10】
1.2名词解释
1.2.1家庭: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在婚姻、血缘或收养等关系基础上,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结合组成的社会群体。【11】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
1.2.2家庭背景因素:在陶沙、林磊的研究中,家庭背景因素包含儿童的年龄性别、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父母职业。【7】良好的家庭背景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父母的个性特征、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水平、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对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曹美琦提出,家庭背指的是一个人与身俱来的原生环境,同时它也包括由这种原生环境造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6】
陶沙等人研究显示幼儿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7】张爱玲,马秀琴的研究分析得出家庭结构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和谐家庭的父母关系良好、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教养方式上更民主,单亲家庭的父母一边带孩子,一边生活,压力较大,在教养方式上更倾向于专制型和忽视型。【8】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社会男女观念的改变,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方面都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张晓纯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与年龄存在显著差异,拒绝否认与是否独生、家庭经济收入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与年龄、是否独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的拒绝否认与家庭经济收入存在显著差异。【9】向文慧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教养方式相对消极。父母的职业不同,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父母面临的工作压力一般小于其他职业,因此他们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成长过程。【10】
家庭背景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向文慧的研究中比较中国与日本母亲的文化程度后发现,日本的母亲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而中国母亲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较为消极。【10】张爱玲,马秀琴研究分析得出从事个体经商和其他职业的父母大多数常年在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成败,而缺少时间教育、关心孩子,教师和公务员每天按时上下班,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教师和公务员所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会更多地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8】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发展较好的孩子,通常父母学历很高并且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父母的职业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比如有一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并且性格特别好,据了解其父母都是艺术家,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缺少倾诉对象和依赖对象,容易缺乏安全感,可见父母的职业和文化水平也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知识越丰富,在家庭亲子关系中更民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