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

合集下载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 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 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清平乐·村居体裁:词题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名字:辛弃疾年代:宋代描述: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原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译文: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原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译文: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原文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二:思想内容在这首词中,作者主要描绘了农村的景象,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另一方面,也在诗中做了大量的叙述和描写。

赏析三:艺术特色“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也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言外之意。

“吴音”这里指吴地的地方话。

此地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清平乐 村居》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清平乐 村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徐迎春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设计理念: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古乐、文本等,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自主读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朗读体悟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做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提前搜集辛弃疾的资料,预习本诗词疏通词义。

2024版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2024版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居》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词语解释与典故探源•朗读指导与技巧训练目录•意境体验与审美教育•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生平与成就《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社会生活掠影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然而,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对外则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

这种时代背景对辛弃疾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辛弃疾通过《清平乐·村居》等作品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同时,他的词作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状态。

文本解读与赏析《清平乐村居》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描绘田园风光及人物形象分析田园风光人物形象分析传达作者情感与思想内涵作者情感思想内涵词语解释与典故探源茅檐溪上青青草030201重点词语解释及用法举例典故出处、含义及在文中作用典故《清平乐·村居》中运用了“白发谁家翁媪”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原意是形容年老夫妻相互扶持,共度岁月。

在本文中,通过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含义通过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在理解诗词时能够产生共鸣,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清平乐 村居》PPT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清平乐 村居》PPT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 可爱的? 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
村居》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 的乡村农家素描图,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的生活和怡然自乐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的欣赏。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作者看到了什么? 白发翁媪”是谁吗?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作者看“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可以看出来。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 一部分。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 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 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 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 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 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 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课件(20张PPT)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课件(20张PPT)

想象对话:(相媚 好)
他们甜甜蜜蜜,几 杯酒下了肚,老两 口的话多了起来, 老爷爷望了望老伴, 笑着说——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和美的人家
优美的景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想象情景:
读着 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
,我仿佛看 ,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剥莲蓬。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出生于战火纷飞 的北方,当时北方被金人侵 占六十多年了。他亲眼目睹 了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饱受战乱之苦 。他渴望收复 失地,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 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 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 投降派的打击而被贬官,一贬 就是18年。这首词是他被贬, 居住在远离战场的江西上饶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再 见!
写下的。
女生齐读: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男生齐பைடு நூலகம்: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翻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
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郭华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词,对词的平仄押韵、长短句式等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依然是一种感性模糊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唤醒与提升。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学习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悟能力,对于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性地捕捉,因此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还是本词教学的合适方法。

但基于小学生本身的一些认知特性,在诗意的理解和品悟上要注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画面。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
2、看来大家积累的古诗还真不少,老师来提高难度,指定几首你还会背吗?(出示课件)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揭题,介绍“词”:
(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这首词,与我们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题目形式不一样。

“清平乐”是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照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村居”是词的题目。

要想把题目读好,词牌与题目中间略有停顿。

指名读、齐读。

(2)句式不同词的别称:长短句词分为两部分上片(上阕)、下片(下阕)。

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上片和下片之间要稍作停顿。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品读词,感受词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齐读。

四、赏读课文,体验“画”美: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

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3、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

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
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村居的美。

1、古代的词可以配乐来唱的,这首村居旋律很美,配上优美的乐曲,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下面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课件播放)。

2、生跟唱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附板书: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吴音相媚好醉
大儿中儿小儿无赖
商丘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题:清平乐村居
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郭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