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蛤蚧的养殖技术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cd8e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8.png)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
蛤蚧是一种极具烹饪价值的海鲜,也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之一、熟练
的炮制蛤蚧可以让您的美食更美味、更具有影响力,以下是制作蛤蚧的方法:
一、准备所需材料
主料:蛤蚧500克、胡椒粉、生姜丝、葱丝、蒜末各适量。
辅料:酒精、白糖、食用油各适量
二、制作步骤
1、蛤蚧洗净,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
火烧开;
2、把少许食用油倒入炒锅中,大火烧热,然后放入胡椒粉、生姜丝、葱丝、蒜末翻炒;
3、将烧开的蛤蚧倒入炒锅中,翻炒均匀,再加入酒精、适量的白糖,总炒至蛤蚧变色入味即可。
三、蛤蚧的养殖方法
1、水质的选择:蛤蚧的养殖和其它海产动物一样,从水质的选择上
来说,蛤蚧比较适宜中性或稍碱性的水,PH值在7.5-8.2之间最好;
2、养殖箱的安装:养殖箱主要由内网和外网组成,在设置养殖箱之前,应该注意尽量将箱内水泥收平,以免波浪干扰;
3、增殖期:蛤蚧的增殖期一般从4-6月,在这期间,应该注意向箱
内添加适当营养物质,保持水质的稳定,以便蛤蚧能够健康地繁殖发育;
4、收获期:蛤蚧的收获期一般是8-10月,在收获期内。
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
![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04a80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3.png)
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蛤蚧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蛤蚧的方法一、建场蛤蚧舍宜建造在干爽、通风、阴凉、安静的地方。
面积大小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2.5米,高2.2米,每间房可养400条蛤蚧。
饲养房顶部要建蛤蚧活动,高1.2米,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
饲养房与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活动场顶部安装黑光灯20瓦,开灯诱虫,下面装接虫漏斗,昆虫经漏斗落入活动场内供蛤蚧食用。
房内放置清水供蛤蚧饮用。
设小水池供蛤蚧洗澡。
房四壁贴一层草纸,挂若干麻布片,便于蛤蚧产卵及隐伏。
二、投食蛤蚧饲料有诱捕、人工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这几个来源,平常饲养黄粉虫、蝇蛆和地鳖虫,将这些营养丰富的虫子放在食盘中置于地面供蛤蚧采食。
活食短缺时,应训练蛤蚧吃人工饲料。
将玉米、大米、南瓜、冬瓜等煮熟,做成糊状,放入食盘中。
投饵期间,不喂昆虫,不给饮水,蛤蚧饥饿时便大量采食。
投食时间以傍晚为佳。
三、繁殖蛤蚧种源可到饲养蛤蚧的养殖场购买体重150克左右的蛤蚧种,也可到野外山间捕捉。
蛤蚧一般在4月恢复活动,5月初进行第一次交配产卵。
蛤蚧繁殖时雌雄比5:1混群,任其自由交配。
通过翻肛可以鉴别雌雄,雄蛤蚧泄殖腔有三角形突起。
一次产卵两个,年产卵3~4次。
蛤蚧的卵产出时是软壳,在空气中暴露半小时才会变硬。
蛤蚧的卵是依靠在30℃以上自然气温孵化的,孵化期50~60天。
小蛤蚧孵出来时体长7~8毫米,3~5天后,可自行寻找食物。
一周内喂些米汤、白糖水和脱脂奶粉等,一周后可喂些煮熟的碎鸡蛋黄、小虫等,并适时转移到小蛤蚧舍饲养,防止受到雄蛤蚧伤害。
一个月后可合群饲养。
蛤蚧生长一年体重达150~200克。
四、管理除了及时投食,供水外,还要注意防病,防暑、抗寒。
消毒药须用温和气味的高效药,如百毒杀等。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条为宜,操作时要轻巧,以防惊扰蛤蚧,使它尽量减少应激。
蛤蚧的饲养管理
![蛤蚧的饲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5957d6ddccda38366baf34.png)
蛤蚧的饲养管理一、饲养场池的建造及设施蛤蚧场舍一般选择在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引诱昆虫的地方。
以饲养300条蛤蚧为例:1、蛤蚧舍的建造:用砖砌厚为25厘米的围墙,舍的大小为长3 米、宽2.5米、高3米。
在西面留一个高为1.5米、宽为0.6米的门(如建在院子的西面可在东面留门)。
门上部可钉5×5毫米的铁丝网,下部钉木板,墙壁南、北两边距地面1米处各开4个高、宽各0.3米的方形窗,窗门用5×5毫米的铁丝网封住,防止蛤蚧逃跑。
2、围墙内的设施:围墙内有假山和水池。
假山的大小为长1.7米、宽1.3米、高2.9米,假山上有很多岩隙,并有很多长、宽各约为20厘米的方形凹陷,可供蛤蚧栖息产卵。
在假山的西面靠山砌一长1.3米、宽0.7米的水池,长边和假山靠近,这样在围墙内中间有水地和假山,北、西、南面靠墙各有60 厘米宽的便于观察蛤蚧的走道。
假山顶部做一平面,宽为假山长的一半,长度南顶南墙、北顶北墙。
可供蛤蚧捕食昆虫,同时也为以后捕捉蛤蚧提供方便。
围墙顶部全部用5×5毫米的铁丝网封住。
东西墙顶安装一盏20瓦的灯,用来诱虫。
二、饲养1、动物性饲料:蛤蚧以活昆虫为主要饲料,如蝼蛄、大小蚂蚱、金龟子、牛角虫、地蚕、蜘蛛、蟑螂、蚊虫及一切无特殊臭辣味的新鲜虫。
长着锐利后脚的大个虫如金龟子,大蚱蜢等应把大脚折断后饲喂。
禁止饲喂死亡、腐败变质的虫体。
一盏20瓦的灯一夜诱捕的昆虫,基本上能供400条大蛤蚧吃食,食饱1次可3~5 天不再寻食。
诱捕的昆虫不足时,可人工饲养地鳖虫、蟋蟀,培育肉蛆饲喂蛤蚧,还可人工捕捉蟑螂,蚕蛾等喂蛤蚧。
2、植物性饲料:正常情况下,除给蛤蚧吃些动物性饲料外,还可以喂给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玉米面、米糖、大米、小米、南瓜、冬瓜、甘薯等。
将这些饲料混合煮熟,加少许食盐,使之成粥状,再加适量鱼虾粉、蛋粉配制而成,每天傍晚将这种人造饲料涂抹在内壁上供蛤蚧采食。
三、管理1、预防天敌猫、黄蚂蚁。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a1358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2.png)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蛤蚧的生活习性壁虎生活在石灰岩地区,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植被生长。
壁虎一起或独自生活在石山的悬崖洞穴、裂缝或树洞中,有时会靠近人们房屋的屋檐和墙壁移动。
听力强,但白天视力差。
由于害怕强光刺激,瞳孔通常会闭合成垂直的狭缝。
晚上,它们会出来活动和觅食。
食物主要是各种活动的昆虫,包括鼹鼠、蚱蜢、蛾子、蝉、黄粉虫和蚕蛾。
它们不吃死昆虫和食物,但也可以人工驯化。
在壁虎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应遵循以动物昆虫为主、植物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容易导致壁虎营养不良和疾病。
蛤蚧的场地建设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凉爽、清洁的平房或建筑物作为饲养室,并在室内设置多个饲养箱。
进料箱一般采用旧包装小木箱,尺寸为50×40×30cm,箱面一半用塑料纱窗或铁纱窗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入活动盒盖内。
盖子上开了一个小孔供喂食。
喂食箱必须紧密无缝,以防止昆虫逃逸。
您也可以使用尺寸为50×30×25cm的橱柜进料箱。
上部是木头做的。
前墙的上半部分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分是活动木门。
为了适应壁虎的生活习惯,在深秋时,壁虎的正面可以用绿布覆盖,并用厚纸封闭,以防寒风侵袭。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林旁、山边、田峒建造。
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和高各3米。
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房顶高1.2~1.5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
饲养房后面建的活动场,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
为了防止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3.假山喂食:这种喂食方式是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一个铁丝网环绕的喂食屋。
假山应该建在村庄附近、田野附近或山脚下,那里有很多昆虫来源。
它通常由石灰石制成,假山上有几个房间。
为了便于观察,室壁上有许多缝隙和石洞。
蛤蚧人工养殖技术
![蛤蚧人工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5ab64aa6529647d272852c5.png)
蛤蚧人工养殖技术作者:张泽华马俊李进庭张月云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2期蛤蚧,学名大壁虎,是我国名贵的动物药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地区,贵州、福建及江西局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在过去,蛤蚧药材多来源于野生蛤蚧,由于人为大量捕捉和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蛤蚧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
1989年,蛤蚧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目前蛤蚧药材供应仍极度匮乏,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大力发展蛤蚧人工养殖,通过建立辐射式蛤蚧养殖示范基地,加快规模化养殖进度。
一、养殖场建设1. 场地选择蛤蚧养殖场最好建在地势高旷、四周开阔、光照充足、通风干燥、虫源丰富的地带。
这些地方冬暖夏凉,利于防寒保暖。
也可以将旧房屋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减少基础建设的成本。
2. 养殖设施为了便于管理,蛤蚧养殖示范基地可按单元设计,即每个单元包括种蛤蚧养殖室(含假山,也可作产卵、孵化室)、小蛤蚧养护室、商品蛤蚧养殖室(以假山为主)、蛤蚧引进观察室、患病蛤蚧隔离室、养虫室、消毒池等。
①养殖室。
主要包括种蛤蚧养殖室、小蛤蚧养护室和商品蛤蚧养殖室。
可用石灰石或干燥性较好的水泥砖砌成10~12米2的房屋,要求墙面粗糙,便于蛤蚧爬行;门对面墙高2/3处开通风透气窗,与养殖室的门口形成对流;在墙面的1/2~2/3处悬挂麻袋遮光,供蛤蚧避光躲藏;在养殖室顶部中心位置,开一个1米×1米的天窗,天窗上设一个顶盖,雨季及时盖上,避免雨水往里灌,保持室内干燥;在门口设一缓冲门(即养殖室门向内延伸的第二道门),缓冲门既可防止蛤蚧外逃,又可避免工作人员开关养殖室门时夹压蛤蚧。
在养殖室的一侧设足够大的运动场,以一门相隔,能使蛤蚧更好地享受阳光(避免直射),运动场内砌一个假山,根据场地条件在周围用铁网围好,避免蛤蚧外逃。
②观察室和隔离室。
蛤蚧观察室和病蛤蚧隔离室的结构跟其他养殖室一样,但蛤蚧观察室最好设在养殖场一侧,病蛤蚧隔离室应与健康蛤蚧群隔离开来,也可将隔离室建在健康蛤蚧养殖区的下方。
特种养殖:蛤蚧的注意事项
![特种养殖:蛤蚧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f05fc01d0d233d4b04e691f.png)
蛤蚧也叫大壁虎,它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野生蛤蚧的大肆捕杀,导致野生的蛤蚧出现了危机。
也正因为这样,养殖业也就出现了新兴的产业,蛤蚧的人工养殖。
那么在养殖蛤蚧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一起来瞧瞧吧。
1、选种蛤蚧的种苗选择是养殖的基础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适合养殖蛤蚧的,所以我们首先还是需要考虑养殖的环境,在确定适合蛤蚧生存后就近引种。
当然就近引种也是需要去正规的营业基地选种的,其次就是要选择对周围环境适应性强的、进食好的、活动敏捷的、精神状态好的、不是近亲繁殖的种苗。
2、温度蛤蚧对生长为温度是一定的要求的。
我们都知道,像壁虎类的生物,它们都生长在环境小队较为凉爽的地区。
适合蛤蚧生长的温度一般最好是十八到二十五度左右,当然如果是遇到蛤蚧孵化的话,最好的温度是三十度以上,这样可以促进蛤蚧孵化成功率。
还有就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最好是在进风口用湿纱布进行降温,并且加大通风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降温,以免蛤蚧中暑;冬季则需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3、光照蛤蚧它对光照的需求量不大,一般野生的蛤蚧都是生活在阴凉的地方,也就是养殖场要建设在环境安静的、光照强度不大的地方,如果光照强度过大,则会刺激到蛤蚧,从而影响蛤蚧的正常生长。
但是我们在养殖场中需要安装黑光灯,这样可以进行灯光诱虫,为蛤蚧提供食物,而且黑光灯的光照强度很弱,对蛤蚧的影响也不大。
4、分群蛤蚧的分群饲养其实也就是科学养殖的密度。
因为蛤蚧也是具有一定的争斗性的,如果密度过大,则容易出现抢食或自行残杀的局面,对蛤蚧的养殖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最好就是每平方米只养殖四十五条左右,并且要合理的根据蛤蚧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否则弱小的蛤蚧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4f47b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c.png)
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蛤蚧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的生物。
本文从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养殖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内容,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及合理进行饲养管理。
在养殖注意事项方面,主要涉及蛤蚧的营养需求、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了养殖者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确保养殖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正文】:一、蛤蚧的养殖方法蛤蚧的养殖方法需要从合适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
1. 养殖环境蛤蚧适应性强,可以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远离污染源和农药使用地,保证蛤蚧生长的环境安全。
其次,根据蛤蚧的生长需求,精心布置养殖环境。
蛤蚧喜欢在半阴湿的地方生长,可以使用花盆、有机质土壤、湿木板等来营造合适的生长环境。
2. 饲养管理蛤蚧需要提供适宜的食物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饲养管理。
蛤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饲养环境的温湿度,生长周期等,并做好记录。
针对蛤蚧的饮食习惯,提供适宜的食物。
蛤蚧以腐熟的有机物、植物碎屑和水分为食,饲养者应该根据需要提供一定量的水分和适量的食物,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合理供给。
3. 繁殖技术蛤蚧的繁殖技术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蛤蚧一般通过交尾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通过交尾可以提高繁殖效率。
养殖者需要观察蛤蚧的繁殖行为,选择合适的交尾配对,提高繁殖成功率。
同时,为了保护新生蛤蚧的安全,养殖者需要提供合适的孵化场所和条件,促进幼虫出生和生长。
二、蛤蚧的养殖注意事项在成功实施蛤蚧养殖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一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和降低风险。
1. 营养需求蛤蚧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比较大,特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饲养者需要根据蛤蚧生长发育的阶段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并均衡搭配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确保蛤蚧的健康生长。
蛤蚧养殖技术
![蛤蚧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87aae040740be1e650e9a87.png)
蛤蚧养殖技术蛤蚧是野生动物药材,长期以来,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产量又不断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我国蛤蚧的主要产地广西,就曾进行了蛤蚧人工饲养的试验,以期变野生为家养、家繁,借以增加产量。
由野生动物变为家养家繁的动物,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艰苦反复的试验才能成功,因此最初遭到失败,是不足为奇的。
整个六十年代,广西、广东的一些地区对蛤蚧的人工饲养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但无多大进展;至七十年代第二年,广西贵县医药公司又建房试养,继之,横县、崇左、龙州、田阳、隆安、靖西、武鸣等县医药公司及广西医药研究所、广西中医学院等单位也先后进行了养殖试验,广西商业部门还多次召开“蛤蚧生产”专业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许多产区开展的养殖试验,探索了一些方法,简介于下:(1)生活习性蛤蚧栖息于悬崖石壁洞缝中,树洞中、房舍墙壁顶部。
特别喜欢栖息在周围昆虫多,有草木生长,高几米至几十米的山岩上。
在石山边的坟墓中以及土山石洞中也有栖息。
蛤蚧喜温怕寒,冬季多栖息在向阳避风的洞中,入洞深。
夏季多栖息在背阳凉爽处,入洞浅。
昼伏,夜出。
喜几条或单独栖息。
性机警,遇惊四处逃逸,嘴能自卫,若突遇异物则咬之不放,被触怒时,常发出咯咯之声并张口回击。
蛤蚧遇险能自切其尾,弃尾而逃。
蛤蚧不喜水且能游泳,被困在水中时能游水离开。
蛤蚧能在峭壁、侧壁或天花板上爬行自如。
视力不强,畏光,白天可见5、6m的距离,但有好的听力。
蛤蚧不论雌雄老幼,都喜头向下栖息,贻蚧能鸣叫,古书中己有记载,鸣叫与个体发育、温度变化、光线强弱、生殖活动有一定关系。
蛤蚧每年蜕皮1~2次,与生长有直接关系,蜕皮一次通常需要5~6天,体弱者脱皮时间长些,幼蛤蚧蜕皮较快。
脱皮的顺序是,从头、肢、背部先蜕,然后躯干、尾,脚趾脱完时间较长。
与蛇类脱皮不同的是,非整张脱出,而是成块状脱落。
温度对蛤蚧的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与蛤蚧的生长发育、活动状态、生存、数量和分布关系密切。
养殖蛤蚧的良种选育方法
![养殖蛤蚧的良种选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27c85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3.png)
养殖蛤蚧的良种选育方法有了种源要逐渐建立优良繁殖种群,所以要进一步对成年蛤蚧和卵进行选择,以优良个体组成种群,不断提高种蛤蚧的体重和产卵量,从而提高饲养蛤蚧的经济效益。
1.选种标准一般成年体蛤蚧体长由吻部至泄殖腔孔12~16厘米,尾长10~14.5厘米,体重60~80克,最重的可达100克以上。
选留种蛤蚧体长应在15厘米以上,体重应在70克以上,达不到这一指标的应另群饲养,做商品处理。
在繁殖方面,一般1只雌成体蛤蚧一年产2枚卵,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有的个体一年可产2次卵,每次产卵2~4枚。
根据这一情况,在达到体重、体长标准的个体中,选择每年产卵2次的或1次产卵2枚以上的。
经过一代代选种选育,经5~8年就可以培育出一个体型大、繁殖强的优良种群。
2.选种方法1)成体选择2)对卵的选择一般个体大的雌蛤蚧产的卵大,体质好的雌蛤蚧产的卵亦大,所以种用卵应选择6.5克以上的卵单独孵化。
大卵孵出的幼蛤蚧亦大,可以做种蛤蚧培育。
6.4克以下卵孵化出的幼蛤蚧可以作商品蛤蚧培育。
3)对幼体的选择蛤蚧当年卵自然孵化期平均105天,人工孵化条件下,孵化期70天左右,选择6.5克以上的卵,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孵化期70天以内出壳的幼体,出壳重在4.5克以上的可以作种蛤蚧培育,孵化期超70天或出壳时体重达不到4.5克,应归商品群饲养。
因为出壳早的个体健壮、出壳重的生长快、个体大。
经以上三种方法选择,一般经三代,蛤蚧种源品质能大大提高。
3.雌、雄配比及种卵选择成体雌、雄配比要适当,这样卵的受精率就高。
实验表明,雌、雄配比在(3~5)∶1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卵的受精率较高,所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种蛤蚧雌、雄配比以5∶1为好。
孵化以前要对蛤蚧卵进行选择,发育正常的卵刚产出为白色,经过20天左右变为浅肉色或肉色,此时若打开卵,可见卵黄上有大量的白丝呈网状分布,约1个月变为铅灰色,约2个月后卵变为浅灰黑色,直到3个月后幼体破壳而出,此时的卵壳呈血红色。
蛤蚧高效养殖技术
![蛤蚧高效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1f9f204b73f242336c5f6e.png)
觅食 ,此 时立 即将 鱼苗 捞 出投入 苗 种 池 ,最好在水池 中增放水浮莲供鱼苗栖 息 。用熟 蛋黄 、豆浆 、轮虫等作 饵料 。
1 周后 ,投喂水 蚤 、切碎 的蚯蚓 等 ,适 当补充 配合饲料 ,每天上 、下午 各喂 1 次 。鱼 体长2 厘米 以上 时 ,即可移 到成 鱼池饲养 。 开 ,用竹片撑开胸腹部 ,取 出内脏 ,用 布抹干血液 ( 用水洗) 勿 ,将 四肢及尾 部轻理顺直 ,以文火烘干 ,将大小相 同 的两只合成一对 ,扎好 即成商 品蛤蚧 。 ( 27 0 山 东枣 庄 市 枣庄 街 19 口 7 11 2 号81 号楼5 单元 任志)
饵。
子 、麻袋之类物 品遮光 。房 内设有木板架 ,作为蛤蚧 的 栖息场所 ,饲养室顶部 留有 缝 隙,蛤蚧可 由此进入设在 房顶 的活动 场。活动场 用铁丝 网罩严 , 顶 部安装诱 虫灯 ,下部 设置 收虫漏斗 , 昆虫经漏斗落人活动场 ,供蛤蚧采食。 = 、饲料。蛤蚧 是食 肉动物 ,以吃 昆虫 为主 。常食 的虫类 有蝼蛄 、蚱蜢 、 蚕蛾 、蚕蛹 、蜘蛛 、蟑螂 、蚊虫 、金龟 子 、土 鳖虫 、黄 粉虫 等 。在 蛤 蚧活 动 期 ,除雨天外 ,每天傍 晚要 打开黑光灯 诱虫 以提拱饲料 。在天然 饵料不 足时 ,
度 l~ 0 5 3 ℃、空气 相对 湿度 5 %一 5 5 7 %的 条 件 下 生 长 ,
尤 以温度2 % 、湿度6 %最 5 0 适 宜。冬季 ,加厚挂在墙上 的麻 片 ,关严 门窗。室温 降 至1 ℃以下时 ,在室 内加温 0 或 设 置 10 的长 明 电灯 。 0瓦 在 炎 夏 气 温 升 至 3 ℃ 以 上 0 时 ,打开 门窗通风 ,每天数 次在室 内喷水降温 。泳池 内 加 满 水 ,以便 蛤 蚧 人 池 降
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
![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ae93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5.png)
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1.水质管理水质是蛤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废物和有害物质。
首先,要确保饲养场所的水源干净,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其次,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如测量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指标,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2.田间管理蛤蚧养殖一般采用水田,因此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在选地时应尽量选择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田间水体的稳定,避免淤积和泥沙的堆积。
此外,要进行定期的田间巡视,清除杂物、水草和有害生物,并修剪和整理养殖田的边界。
3.饲料管理蛤蚧的饲料主要包括悬浮生物和底栖生物两种。
悬浮生物可以通过投放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来满足需求,底栖生物主要来自于养殖池底的有机物分解。
为了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饲料,如蛤蚧饵料和土壤有机质。
4.疫病防治疾病是蛤蚧养殖的一大难题,因此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场地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和通风。
其次,要加强蛤蚧的检疫工作,在引进新种蛤蚧前进行隔离并检测疫情。
同时,定期对蛤蚧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隔离。
5.繁殖管理蛤蚧的繁殖一般可分为自然繁育和人工繁育两种。
自然繁育主要依靠蛤蚧的天然繁殖能力,而人工繁育则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人工收集和培育仔蛤等手段进行。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蛤蚧的繁殖发育。
6.收获与加工蛤蚧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达到可收获的时候,可以进行收获和加工。
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不损坏蛤蚧的外壳和内脏,以免影响质量。
收获后,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和包装,如清洗、烹饪和真空包装等。
总之,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涉及到水质管理、田间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治、繁殖管理以及收获与加工等方面。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蛤蚧养殖技术
![蛤蚧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d3dae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蛤蚧养殖技术一、蛤蚧的生态特性1.生活环境:蛤蚧是一种淡水软体动物,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环境中。
2.生长习性:蛤蚧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其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为6-8个月左右。
二、蛤蚧养殖前期准备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源稳定并且易于管理的区域。
2.设备准备:鱼缸或塑料桶作为养殖容器;过滤器和氧气泵用于保持水质;温度计和PH测试仪用于监测水质状况。
3.种苗选购:从正规的养殖场或市场购买健康的种苗,注意检查是否有病虫害。
三、蛤蚧养殖技术1.养殖容器准备:将鱼缸或塑料桶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放置过滤器和氧气泵,并调节好水温和PH值。
2.种苗投放:将种苗放入养殖容器中,注意不要过度密集,每平方米放置100-200只左右的数量即可。
3.饲料投喂:蛤蚧是肉食性动物,可以喂食小型甲壳类动物、水蚤、水蜈蚣等。
每天可喂食2-3次,每次喂食量约为蛤蚧总重量的1%-2%。
4.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状况,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更换部分或全部的水源、增加氧气泵等。
5.疾病防治:定期检查并清理养殖容器内部,避免积累废弃物和有毒物质。
如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收获与销售1.收获时间:一般在夏季或秋季进行收获。
当蛤蚧体型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壳色时即可进行收获。
2.收获方法:将养殖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筛网或手工进行捞取。
3.销售渠道:可选择当地的水产市场或者通过网络销售等方式进行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注意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
五、养殖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投喂:过度投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和蛤蚧死亡。
2.定期清理养殖容器:避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积累,影响水质。
3.注意水温和PH值:保持适宜的水温和PH值有利于蛤蚧的生长发育。
4.防止病虫害:定期检查并清理养殖容器内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
5.收获时间选择: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蛤蚧的人工养殖
![蛤蚧的人工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d248cb250066f5335a81219f.png)
蛤蚧的养殖与管理蛤蚧的养殖与管理蛤蚧属于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Array大壁虎,日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
蛤蚧的干制品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又是配制“蛤蚧酒”、“蛤蚧大补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可治疗神经衰弱、肺结核、老人虚弱性喘咳、心脏性喘咳、浮病,蛤蚧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是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一、分布区域蛤蚧见于广西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南宁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多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贵州、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就目前所知情形来看,蛤蚧分布在北纬250线以南地区。
国外见于印度、中印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二、形态特征蛤蚧体呈长圆形、背腹略扁。
皮肤粗糙、被粒状细鳞,粒鳞间有颗粒状疣粒,体重60~80g或100g以上、体长(从吻至泄殖腔孔)120~160mm,尾长100~145mm。
雄性尾基两侧各有一个明显鳞突,雌性鳞突细小,为外形鉴别雌雄的重要特征;雌性缺股孔或不明显,又是鉴别雌雄的另一重要特征。
体色与所栖息环境有关,随环境、时间条件而异,为一种保护适应本能,没有体色完全相同的个体,基色有黑、黑褐、黑灰、褐、灰褐、深灰、灰蓝、锈灰、青黑、青蓝等。
三、生态习性蛤蚧栖息在悬崖石壁洞缝、树洞、房舍墙壁顶部,喜温暖,冬季在向阳避风的洞中,夏季在背阳阴凉处;能游水。
几条或单独于一处,并非成对栖息,平时均居高而栖,喜暗怕光,躲在窄缝中,遇险自切其尾、弃尾而逃。
视力不佳、畏光;但听觉较强。
每年蜕皮1~2次,人工饲养10年左右的蛤蚧,仍有蜕皮现象;蜕皮不是以整体蜕出,而以大块或小块脱落,所蜕的皮自食之。
蛤蚧一般多在5-9月份捕捉,晚间待蛤蚧出来觅食时,用强光照住即不动时,便可捕捉。
8℃以下出现冬眠,18℃左右时,冬眠苏醒。
主食昆虫,耐饥性强。
3~4龄性成熟。
蛤蚧的繁殖季节在3-8月份。
蛤蚧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蛤蚧日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栖息环境要求比较湿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
蛤蚧的饲养技术
![蛤蚧的饲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222da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b.png)
蛤蚧的饲养技术(一)蛤蚧饲养场地的建造人工饲养蛤蚧可采取室内饲养或室外饲养。
关键是创造一个模拟蛤蚧野生的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生长、繁殖,同时,要考虑建在昆虫资源丰富的地方。
蛤蚧爱吃的昆虫资源丰富是养好蛤蚧的重要条件。
1.室内饲养房用于饲养蛤蚧的房舍结构要求并不严格,普通的平房、空房或旧房只要稍加改装、修理就可使用。
但要堵死缝洞,以防老鼠窜人、蛤蚧外逃。
饲养房面积可视饲养规模而定。
如一间高2.2米、长4米、宽2.5米的饲养房,约可饲养蛤蚧400条。
饲养房分为饲养室、活动场,也可设工作室。
饲养室可一隔为二,一间养小蛤蚧,一间养大蛤蚧,以防混养时大蛤蚧吃掉小蛤蚧。
活动场四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能吃到露水,又不能逃走。
顶部安装一盏20瓦的黑光灯诱虫,下面放一只漏斗,昆虫经漏斗落人活动场,供蛤蚧食用。
饲养室与活动场相通。
如天然昆虫不足,要补喂蟑螂、蝇蛆等昆虫。
饲养室四周墙壁上挂一些麻布片,以供蛤蚧隐伏和产卵。
室内应设置小水池。
2.野外放养在适宜于蛤蚧生活的地方,选择岩石较多、有灌木丛、人为影响又较小的小丘,或水库中的小岛,作为野外放养之地。
如岸石洞隙不多,可采取人工措施,以增加缝隙、地穴,造成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野外饲养地,也要安装黑光灯,以引诱昆虫。
同时仍需培养昆虫,以备天然饵料不足。
应注意建立野外放养地时,要消灭基地的老鼠、蛇等天敌。
3.围场饲养在没有石山的地方,利用庭园或空地,砌一围墙,围墙内放置空心假山。
假山应有缝隙,供蛤蚧栖息产卵。
假山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
假山周围建一条宽50厘米左右的走道,便于观察。
围墙顶部用铁丝网封住,上设置黑光灯以引诱昆虫。
假山上种一些花木,场内设置水池。
这样,围墙内有假山、水池、花木,使围墙内的环境接近自然。
(二)蛤蚧的饲料1.饲料种类蛤蚧的饵料来源非常广泛,各种陆地上生活的昆虫及其幼虫均是蛤蚧的食料。
惊蛰后蛤蚧刚开始活动,摄食量不大。
随着气温的提高,蛤蚧的活动增加,吃食也增加,每天需投食2次。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fa783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0.png)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人工饲养蛤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果。
管理得好,生长发育就好,繁殖力就高;反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经济效益就差。
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搞好蛤蚧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工作饲养场进出口处要设消毒池,池内放入生石灰或铺麻袋、草帘子,在麻袋、草帘上泼洒3%氢氧化钠水或3%克辽林水溶液,进出场的人员都要走在其上,对鞋底消毒,以免把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场内。
饲养场内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活动场地和洞穴周围清洁卫生。
夏季每周要清扫2~3次,死虫、剩余的人工饲料要及时清出,以免在场内腐烂变质,污染环境。
饲养场外周也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被风吹入场内。
定期消毒,对饲养场内、外地面,墙壁,在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每周消毒1次。
消毒用药为1%~4%氢氧化钠,用以环境地面消毒;漂白粉,用以垃圾及其他堆积物消毒,1立方米用10%漂白粉溶液10升。
保持饮水和游泳水清洁卫生,饮水和游泳水要经常更换,始终保持新鲜。
2.保持饲养场安静饲养场内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管理人员进入场内工作时,动作要轻,不要造成大的响动,尽量保持场内安静。
饲养场周围避免放鞭炮或有其他大的响动或震动,尽量不给蛤蚧群造成惊动。
这样不会造成应激现象发生,有利于蛤蚧生长发育和繁殖。
3.防止敌害进入饲养场饲养蛤蚧要防止鼠、蛇、蚂蚁等敌害进入饲养场内。
鼠、蛇进入场内会吃掉蛤蚧,蚂蚁进入饲养场,可扰乱蛤蚧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防鼠、防蛇老鼠不仅吃蛤蚧,还会把蛤蚧咬死、在蛤蚧活动场里打洞,造成场内外相通使蛤蚧跑掉。
对鼠、蛇的危害主要靠防范,防范的办法是,饲养场的墙基处理要严,地基要扎得深一些,墙基部要用水泥砂浆抹严,防止老鼠打洞进入。
网室的铁丝网接触处处理要严密,不留缝隙,并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缝时要及时处理好。
蛤蚧饲养室外要经常用灭鼠器、电子驱鼠器防范。
饲养场、饲养室周围没有鼠洞,网室封闭又严密,纱门、纱窗严密,蛇就不能进入。
养殖蛤蚧如何解决蛤蚧饲料
![养殖蛤蚧如何解决蛤蚧饲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05f6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6.png)
养殖蛤蚧如何解决蛤蚧饲料
1灯诱捕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有虫期和蛤蚧的主要活动取食期基本相一致,及与需要食物量最大的繁殖期相一致。
除了饲养房挂灼诱虫之外,也可以用于电池作为电源的黑光灯和普通油灯来收集昆虫。
2饲养家蚕:蛤蚧能吃桑蚕和木薯蚕的幼虫(蚕虫)、蛹和成虫(蛾)。
蚕虫l——2厘米长时适合喂养小蛤蚧,蚕虫面长大一面用来喂蛤蚧,用不完的,可让其做茧,然后剪取蛹,蛹可喂大蛤蚧。
木薯蚕可全年饲养,蚕蛹和蚕蛾还可低温保存,保存期长达一两个月,需要时,可让其变蛾,蛾放在7一8℃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不死,随取随喂,相当方便。
总之,养蚕喂蛤蚧是个好办法。
如果配合得好,也可一举两得。
3饲养蟑螂和土鳖虫:一对蟑螂在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繁殖400—1000只以上的小蟑螂,由小蟑螂到大蟑螂均可作为饵料。
蟑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但繁殖周期长,且产卵数相对较少。
饲养时可采用木箱,内钉些木板格,放些朽木,箱盖用窗纱,每隔数天投喂一次剩饭菜、果皮、米糠、杂粉等,此外再给些饮水。
蟑螂是蛤蚧最喜食的食物之一。
土鳖虫繁殖较快,饲养方便。
用水缸、木箱均可,内放朽木,食料与喂蟑螂的差不多。
土鳖虫贪吃,易得肠胃病,所以饲料要粗些。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2a55c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7.png)
蛤蚧的炮制方法_蛤蚧养殖方法大全蛤蚧的生活习性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的悬崖洞穴、缝隙内或树洞中,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
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
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
人工养殖大壁虎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蛤蚧的场地建设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作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
饲养箱一般用旧的包装小木箱改制而成,尺寸为50×40×30厘米,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纱窗或铁窗纱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成活动箱盖,盖上开一个小孔供投放饲料用。
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
也可以用柜式饲养箱,尺寸50×30×25厘米,其上面都是用木板,前壁上半部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动木板门。
为了适应蛤蚧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
2、圈养房:挑选虫源多样的林旁、山边、田峒修建。
面积大小视圈养的规模而的定,通常长4米、阔和低各3米。
圈养房顶部或后面设有蛤蚧活动场,房顶低1.2~1.5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好,圈养房和活动场相连,易于蛤蚧进出。
圈养房建有工作门,可供圈养人员进出。
圈养房后面建好的活动场,可以与圈养房机械设备间构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并使蛤蚧可以看见露珠又无法逃走。
为了避免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必须分房圈养,大蛤蚧必须增建圈养房。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
假山宜选择在村旁田边或山脚虫源多的地方修建。
一般用石灰石垒成,假山中叠垒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处便于观察的缝隙、石洞,作为蛤蚧白天隐伏和冬季越冬场所,室内缝隙部分与假山外围的缝隙相通,便于蛤蚧进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蛤蚧学名大壁虎,别称仙蟾、多格、哈蟹等,为壁虎科壁虎属爬行动物,台湾称为大守宫,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我国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药用价值非常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蛤蚧的养殖技术吧!
蛤蚧的生活习性
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的悬崖洞穴、缝隙内或树洞中,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
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
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
人工养殖大壁虎
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蛤蚧的场地建设
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作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
饲养箱一般用旧的包装小木箱改制而成,尺寸为50×40×30厘米,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纱窗或铁窗纱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成活动箱盖,盖上开一个小孔供投放饲料用。
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
也可以用柜式饲养箱,尺寸50×30×25厘米,其上面都是用木板,前壁上半部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动木板门。
为了适应蛤蚧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林旁、山边、田峒建造。
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和高各3米。
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房顶高1.2~1.5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
饲养房后面建的活动场,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
为了防止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
假山宜选择在村旁田边或山脚虫源多的地方修建。
一般用石灰石垒成,假山中叠垒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处便
于观察的缝隙、石洞,作为蛤蚧白天隐伏和冬季越冬场所,室内缝隙部分与假山外围的缝隙相通,便于蛤蚧进出。
房内需建有水池和游娱池,安装诱虫黑光灯。
假山上和周围种植花草,如四季春、茉莉花、千里香、七叶一枝花等蛤蚧喜欢的植物。
4、放养场:目前有独山放养和孤岛放养两种。
①独山放养:在蛤蚧产区选择村庄附近、草木繁茂、四周平坦的独个石山作为蛤蚧的放养场所,在石山脚的周围建1.5米高的围墙,墙上放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厚2~2.5厘米的“匚”字水泥制品,其内堆放干燥的细河沙,沙要放得内紧外松,并成50°倾斜面,这样便构成一个防止蛤蚧逃跑的防线。
在石山内修建一些自然洞穴,使蛤蚧入内隐伏,以便饲养观察。
另外,在石山不同方向,安装数盏黑光灯诱虫供蛤蚧食用。
放养数量可视山的大小和虫源情况而定。
②孤岛饲养:选择四周环水的小孤岛,岛上应有草木和可供蛤蚧隐伏的石山洞穴。
在蛤蚧活动的地方安装黑光灯诱虫,以补充蛤蚧饲料。
蛤蚧放养方法由于放养的环境和蛤蚧原来的生长环境条件很近似。
在饲料充足时,蛤蚧发展较快,但不便于观察、检查和捕捉。
蛤蚧的饲养方法
1、箱养:木箱改装的饲养箱每箱放蛤蚧种15~20条,柜式饲养箱每箱放6~10条。
5~10月饲养箱(柜)宜放在室内阴暗通风处,室
内箱养由于晚间无法用黑光灯诱虫,每天一般要喂饲料1次,7~9月摄食最盛期则上、下午各投喂1次。
2、房养:房养蛤蚧的饲料以引诱野外昆虫为主,如在田间建饲养房,饲养房周围不宜喷农药,或喷药后的2天内不能开黑光灯诱虫,以免蛤蚧吃带有农药的昆虫而中毒。
房内四壁可挂若干麻片,便于蛤蚧白天隐伏和产卵。
房内放置淡水供蛤蚧饮用,并设水池供蛤蚧热天游娱。
一般每间房可饲养蛤蚧200~300条。
在虫源丰富的季节采用黑光灯每晚诱虫,基本可以满足蛤蚧对饲料的需要。
虫源少的季节,每天要投放饲料1~2次。
小蛤蚧孵化后即能觅食,每天要投喂一些细小昆虫供其食用。
在昆虫旺季可用开黑光灯诱虫,淡季则每天喂饲料1~2次。
蛤蚧的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蛤蚧活动期,除雨天外,每天傍晚要打开黑光灯诱虫提供饲料。
在天然昆虫不足时,应投喂人工饲养的昆虫,尤其是冬眠前的成体和幼小蛤蚧,要喂足饲料,使其健壮,保障安全过冬。
另外,蛤蚧的饮用水和泳池水,要常换水,以保持干净。
2、清扫场地:室内箱养、房养、假山饲养的场地较小,应经常打扫干净,蛤蚧排出的粪便和剩余饲料应及时清除,使蛤蚧在一个较清洁的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
3、控制温度:入冬后,要及时加厚挂在墙上的麻片,关严门窗。
如温度降至10℃以下,应在室内加温或点燃100瓦的长明电灯,提
高室内温度,使蛤蚧安全过冬。
在夏天气温上升至30℃以上时,除打开门窗通风外,应在室内喷水降温,或把水喷洒在蛤蚧体上,每天数次。
同时泳池内要经常加满水,以便蛤蚧入池降温。
4、保护卵块:雄性蛤蚧有食卵的习性,其他动物也会损伤蛤蚧卵,在产卵期,应经常检查,发现有产出的卵块,应及时用铁纱网罩住加以保护。
5、加强检查:通过多年试养已发现蛤蚧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治愈。
为防止疾病传染,必须勤检查,发现有病的蛤蚧(常发现口角腐烂,爬行无力,从墙壁跌到地面等),应及时隔离治疗。
蛤蚧的收获加工
1、收获:每年4~9月是蛤蚧活动、繁殖季节,也是捕捉蛤蚧的时期。
在蛤蚧分布地区,观察石山崖壁上的洞隙和树洞的周围、下方,若发现有蛤蚧的粪便,则可用以下方法捕捉:
①用长1米左右的细竹竿,顶端扎一小撮乱毛发,伸入洞内并不断摇动,蛤蚧误为飞虫或敌害,便一口咬住毛发,此时将竹竿往外拉,蛤蚧便被拉出洞口,立即捕捉。
②用1米长的铁丝,一端弯成钩,伸人洞内,钩住蛤蚧眼窝或下颌处时,拉出洞外捕捉。
③晚间在蛤蚧经常活动的地方,用手电筒照射,捕捉。
2、加工:捕捉到的蛤蚧宜放入小铁笼或竹篓内关严保藏。
将捕获的蛤蚧,用刀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将血液抹干(不可水洗),用薄竹片和扁竹条撑开,同定,用砂纸扎好尾巴,以免折断,再用文火烘干。
将大小相同的合成一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