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2021/10/10
28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指商品的内在价值通过商
品交换而得到的表现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的在个别场合 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包含了价值形 式的本质特征,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
2021/10/10
2021/10/10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有目 的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 平。
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021/10/10
7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2021/10/10
27
2、私、社的矛盾决定和支配着简单商品经济的产 生及其发展过程,支配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缩小。
3、私、社的矛盾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决定 商品生产者命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 萌芽,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分工的发展,私、 社的矛盾逐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原因: 1、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2021/10/10
26
简单商品经济内包含着一系列矛盾: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矛盾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只有经过交换,价值被承认,才能解决主要 矛盾,从而解决其他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
(2)二者的辨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版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版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财课本)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东西。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经济运动过程。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经济运动的各个环节上。

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既然以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的任务就必然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除了个别的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外,经济规律都是历史的规律。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即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行为,即是通常所说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较快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经济规律按它们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均发生作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第二类: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这些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这种在某几个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一般称为共有经济规律。

第三类:只在某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就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而按劳分配规律就只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作用。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31
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角色定位
01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02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
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024/3/23
03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3/23
6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01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 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 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
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中国将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
合作共赢。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27
05
CATALOGUE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
2024/3/23
28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多极化趋势 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 冲击。
2024/3/23
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呼声渐高。
03 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
13
资本积累、集中和垄断过程剖析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2)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2)
12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 其实现机制
n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 n (一)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体
制机制保障 n (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
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方针的拉动作用 n (三)优化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 国内外发展 n (四)自主创新,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着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 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
机制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
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 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 展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 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 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 涵和实现途径;同时,还应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以及我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13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新模式: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 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 得到协调发展”。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9)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9)
(2)现代经济学和SNA核算体系的理解 n 广义的国民收入:总产出(GNP或GDP) n 狭义的国民收入:要素报酬总额(NI)
4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n 区别: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
收入概念与生产概念 n 联系: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 国家、社会对国民收入再 分配进行干预和调节,缩 小收入差距,实现效益最 大化。
n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生产决定于分配——生 产社会化
——分配社会化 ——不平等根源在于私有
制——消灭私有制
2 Pigou: (1908-1943),剑桥 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福利经济 学的创始人
18
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 系的调整
“先恶化,后改善”
收入差距
工业化的推进
12
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
关系的调整
n 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n (一)按劳分配
n 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1)在全社会范围内, 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 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惟一的尺度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 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按劳分配所依据 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 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3)作为分 配尺度的劳动,既不是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劳动,也不 是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 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 均劳动。
四、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 1、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 342-343页 2、库兹涅茨对“倒U假说”的解释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特点
政治经济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政治经济学也注重历史和制度分析,探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 经济发展道路和制度变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过 程中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等。
0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剥 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手段,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过程叫做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与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生产资料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生 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加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20公斤棉纱的价值为: 20+4+6=30元
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为:20+4+3=27元
0 0 3 3
剩余价值m
第三节
资本的特征和剩余价值率
一、资本的特征:
1.资本具有预付性或垫支性
2.资本具有补偿性或回流性
3.资本具有增殖性
4.资本具有运动性
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
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
(3)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与处于等
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相同方向和相同比例发生变化, 则商品羊的相对价值不变; (4)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和处于等 价形式上的商品谷的价值按同一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
或者按相反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动,对商品羊的相对价值
的影响可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推知。
生产
生产关系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对生产具有强 大的反作用。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统 一的问题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 规律。
三、商品的价值量
鞋匠的故事
好鞋匠 普通鞋匠 差鞋匠
每日产量 每双个别价值 每双社会价值
2双 100元 200元
1双 200元 200元
½双 400元 200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 社会正常的生 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问题:复杂劳动、简单劳动
世界货币:即货币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
21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3、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社会总需求 (1)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 (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社会货币供 应量,扩张社会总需求; (3)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有价证券,放出货 币,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扩张社会总需求。 (4)降低再贴现率,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扩 张社会总需求。
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
n 四者之间的关系 n 宏观调控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各
个目标之间的作用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不一致。例如: 总供求的平衡为充分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这 时它们的作用是一致的;而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会 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旦趋高,就可能为经济衰退创 造条件,这时它们的作用就是不一致的。因此,宏观调控 在不同的条件下,不仅目标会有差异,而且有时不得不为 了一个更具根本性质的目标而暂时牺牲另外的目标,例如 为了满足充分就业而暂时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率。
8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涵义与通货膨胀率 2、通货膨胀的类型与产生机制
★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结构型通货膨胀
3、高通货膨胀率的危害
(1)价格信号的扭曲与经济秩序混乱 (2)金融风险与经济社会危机 (3)改变收入分配格局 (4)失业
22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4、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社会总需求 (1)提高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 (2)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社会货币供 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3)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有价证券,收回货 币,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4)提高再贴现率,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抑 制社会总需求。
胀、同时实现结构调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PPT课件
还有其他许多具体的经济因素,乃至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政策方 针、政治局势、文化教育、对外关系、国际环境等等。 6. 经济增长方式
划分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
类型: 粗放型: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质量效益型的增长 方式。
4.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 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5.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产管理和劳 动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经 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本章内容
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价值规律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和价值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等一般原理。出题形式以选择、简答为 主。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5.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 展,生产专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
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促 进生产力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在短时期内完成某种工作,降低单位 产品的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 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政治经济学25818PPT课件

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政治经济学25818PPT课件

中世纪欧洲农奴制 11-13世纪
农奴制基本废除 16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商品经济) 确立的条件
土地集中在资 本家手中;劳 动者脱离土地, 进入城市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者的 人身自由
公有地制度 的瓦解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17世纪末
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18
劳动力的含义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劳 动力是人和社会生产的永恒要素。劳动 力必须和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 出现实的物质产品和劳务。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 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以绝对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 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 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和出发点。
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就是工资。在表面上看起来,, 劳动者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工资变成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其实劳动者出卖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能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 品,也无法成为商品, 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12
其次,剩余无价论值怎能样不颠能来离倒开去流,通结而果产都生?
是一样。如果是不等能价物交换,
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 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 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 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
13
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不能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也 消;失 商品 布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 转移到. 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政治经济学25818PPT课件

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政治经济学25818PPT课件
8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工资
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劳动力成为 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 键。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所花费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统一范畴论 。认为,剩余价值并不只有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而是商品经 济社会都存在,但不同的社会有其特定内涵,是一般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 范畴。 (二)关于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问题
1、等同论。把“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与“无偿占有”以及资本主义剥削 揉合在一起的,即只要存在剩余价值,就必然存在剥削,。
34
关于最低工资
在确定最低工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工人及家庭 的需要;(2)社会总工资水平;(3)生活费用及 其变动情况;(4)社会保障津贴;(5)经济方面 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高就业率的愿望 等。(国际劳工组织《1970年最低工资公约》)
确定最低工资的通行方法 有“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
35
当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工资决定:劳资双方集体谈判
在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各国都以法律形式确认工会有代表 工人与资方的雇主协会就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进 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在谈判中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都必 须遵守和履行。每年工会和雇主协会根据劳动生产率、物 价、经济形势等变化达成最低工资额和工资涨幅的协议, 公之于众。
为全体资本家所共享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
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
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
26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 ----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4)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4)

1、资本循环的连续性
就是资本的三种循环同时不间断地在各种职能
形式上和各个阶段上的运动。
2、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条件:
◆产业资本三种
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产业资本
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关系:并存性决定继起性,而并存性又是继起
性的结果。
8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图
G
W
W’
P
P G W’ W
W’ G W
P
9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关系
1、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二、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
1、
资本周 转时间
购买时间
流通时间) 出售时间
劳动时间----部门性质和技术水平
备料时间 非劳动 时间 停工时间
不创造价 值,对 价值形成
自然力作用时间 有影响。
10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2
第三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循环
1、产业资本:就是投在工业、农业、物资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生
产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
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
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20
8、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概念及特点,两 者的区别。 9、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精神磨损。 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只能由资本的各个 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来确定。 1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方面可以节约 预付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另一方面可以增 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2)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2)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 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 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辨证关系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 和设备,提高劳动生 产率,使自己产品的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但仍按社会价值 出售,所获得的额外 价值。
换和市场经济角度探讨。
G—W—G ’是资本总公式,G ’=G +△G ,增值 的货币额△G就是剩余价值。 2、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解决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 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 域。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先决条件。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这种商品的特殊使用 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 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
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一 个历史的范畴。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 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语。 (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p63。 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两者在剩余价 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p63-64 3、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p64。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1)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1)
★商品的市场价格不是取决于个别生产价格,而是取决于社 会生产价格。所以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便形成超额利润。因此,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各部门中少 数先进企业,由于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然 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6、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解决了从价值、剩余价值这 些本质范畴上升到更具体、更接近经济外部表现的范畴时所遇到的难 题。
一、借贷资本与利息
1、借贷资本:为取得生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 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n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生息资本
高利贷资本 区别
借贷资本
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 来源不同 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 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
26
第三节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
3、借贷资本的来源
n 积累中折旧费 n 闲置待用流动资本 n 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
下降
13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与工资的下降 ◆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 ◆相对人口过剩 ◆对外贸易的发展
14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一)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1、商人资本:商业资本又称商人资本,是一种古老的资本形式,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得到一定程 度的发展。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发挥作用的 商品资本,它同产业资本有着紧密联系,为产业资本的流通服 务。 2、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 ◎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代替产业资本家
4、 同一借贷资本取得了双重的身份:
对借贷资本家——财产资本,拥有所有权 对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拥有使用权:生产m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5)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15)
1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四、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1、一般意义上的贫困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 在的问题。 2、贫困问题的存在与演变与各个国家深层 次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 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综合作 用有关。 3.我国贫困问题的特殊性。
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获取更多m
6
7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1、实质:通过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增殖资本,继续 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①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自己的劳动产品,并以等价交换的形式占有别人的商品。 ②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指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 有工人生产的产品及其剩余价值的规律。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资本主义 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 的占有规律。” ③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转变是劳 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结果,没有破坏等价交换规律。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1、原始积累 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原始条件”:资本和劳动 力 2、对农民土地的掠夺——形成雇佣劳动者队伍 3、对货币财富的掠夺 ——形成货币资本
2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加速资本积累 2、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物质 条件与主观条件 ——客观物质条件:生产的社会化 ——主观条件:无产阶级的觉醒
23
2、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积累 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增殖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的内因是追求剩余价值;外因是 竞争。 4、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 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在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 成会不断提高。 5、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 资本集中。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8)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课件 (8)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Ⅰ (v+m)= Ⅱc;派生的两个条件: Ⅰ(c+v+m)=Ⅰc +Ⅱc; Ⅱ(c+v+m)= Ⅰ(v+m) +Ⅱ(v+m)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 Ⅰ(v+m)> Ⅱc Ⅱ(c+m-m/x)> Ⅰ(v+m/x)
的矛盾。 (2)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
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 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即时而 激化、时而缓解。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经济危机的表现 2、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3、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商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现象层面的两对矛盾 ◇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 经济危机
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马克思社会总 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马 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形式 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总 资本运动的特点、规律,能够分析两大部 类生产部门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经 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基本条件: Ⅰ(v+△v+m/x) = Ⅱ(c+△c)
派生的两个条件: Ⅰ(c+v+m)=Ⅰ(c+△c) + Ⅱ(c+△c) Ⅱ (c+v+m) =Ⅰ(v+△v+m/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概念。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政治经济学
• • • • •
• • •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政治经济学原理》绪论 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及其著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 John Stuart Mill 《政治算术》 William Petty 《国富论》 Adam Smith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avid Ricardo
• 生产: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 论非生产性劳动 •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 消费: 论获得产品分配的各阶级 • 论工资 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 • 论地租 论利润 • 交换: 论价值 论需求和供给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
• 生产对分配 交换 消费有决定作用
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生产中,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 资源,如森林、矿藏、海洋生物等;再一类是人类的劳产品,动产品, 如棉花、铁、橡胶等。
• 劳动资料 :是指将劳动者的主体作用传导到劳动对象之上的一
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厂房设备、桥梁道 路等。劳动资料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程度。尤其 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进步的测量器。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1)含义。 (2)性质。 (3)分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 揭示经济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 规律。规律的性质、特点、类型和人与 规律关系。 • 经济规律的概念 • 马歇尔经济学: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 • 相关文章: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 仅一条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 • 哲学范畴上的唯物辩证法 相关文章:做彻底的辨证唯物主义者 政治经济学研究可使用的一般方法 《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 • 与林老师对话:经济学方法论篇
小结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任务是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的概念 • 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 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不同的理解:有关“三分法”与“四环节”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 • • • • 约翰 穆勒 《论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等同于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现状: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与作用 混合所有制存在的客观性
3、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要素中 劳动者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即社会 生产总过程个环节发生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客观 规律。生产关系的发展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又要受到 上层建筑制约。
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 无产阶级斗争服务。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根本方法是唯物辨证法。 抽象法。 矛盾分析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 只能发现和利用它,而无法改造它。经济规律分为一般、 共有、特有三类。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为 无产阶级服务。
8、学习政治经济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唯 物辨证法,特别是抽象法和矛盾分析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产业革命的概念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 用 • 科技进步对产业革命的带动作用:
相关文章:纳米科技,启动新的产业革

• 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写在 第六届科博会开幕之际
生产关系概念。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直接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历史的科 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 本矛盾
• 不同的声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质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 基本矛盾的体现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 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
生产力三要素
• 生产力三要素 • 劳动者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物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劳
动者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在社会生产中,劳动者必须消耗体 力和脑力,这种消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即没有 劳动者的主体活动,任何社会生产都无法进行。
• 劳动对象 :是指劳动者将自己的主体活动作用于其上的客体因素。
(二)物资资料生产的总过程
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有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 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各个环节上,生产关系不只是直 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 关系。 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分配。 生产与交换。
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
• 物质资料生产四环节: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现代经济学支流的简介及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价格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人本主义经济学
生产力
• 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发展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 现代经济学对于生产力的再定义 • 相关文章: 生产力论再创新
• 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四个方面 • 一:生产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关系(见前章生
产关系概念)
• 二:分配关系:广义的分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
按要素分配理论和产品分配——按劳分配理 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三:交换关系:是指产品交换过程所形成的经济关
系。
• 四:消费关系:它是指人们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形
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广义地说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 费两个方面的内容。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 • • • • 重商主义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的兴起 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萨伊的价值论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经济浪漫主义学派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研究 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与恩格斯生平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改革 相关文章: • 热话题与冷思考 :“回到马克思” • 学生心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的一点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