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亨·奥斯汀学习目标

(1)明确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价值。

(2)认识并区别健康与心理健康。

(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王明和杨阳是重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同住一个宿舍,毕业求职期间,一家外企到学校招聘,两人分别投递了自己的求职材料。后来,他们都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并同时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时,他们被分在两个会议室,主考官问了王明一些关于市场营销的问题,王明对答如流,并不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受到主考官的赞赏。在另一个会议室里,杨阳的面试也进行得很顺利,主考官对他的回答也表示十分满意。两人信心满满,似乎胜券在握。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向两人分别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对不起,我们公司的电脑出了故障,参加下一轮面试的名单里没有你,非常抱歉!”胜利在望的王明听到了主考官的话后,马上就变得没有了风度,质问考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我在学校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刚才的表现也非常好,为什么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这是公司存心在耍我。”主考官对他说:“你先别生气,其实我们的电脑并没有出错,你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的面试名单,刚才的插曲只不过是我们给你出的最后一道题。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你感到惶恐和不安是正常的,但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太差了。市场营销部是全公司压力最大的部门,作为这个部门的高级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希望你能找到更适合的工作。”王明愣住了:煮熟的鸭子飞了!没想到这也是一道考题!在另一间会议室,杨阳在听完同样的问题之后,面带微笑,十分镇定地说:“我对贵公司发生的这个错误十分遗憾,但是我们今天既然来了,就说明我和公司有缘分。我想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对公司来说,或许能意外地选择一名优秀的员工。”主考官露出满意的神情:“你真是个不

错的小伙子!我们愿意给你这个机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 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 1 1 快乐来自健康

健康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体现,力量就不能施展,财富就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人只有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和交往。人们对健康的含义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期,人类只关心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保证自身的生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应运而生。过去人们基本上将健康和疾病看成是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没有疾病和不适便是健康,健康就是无病。20世纪初,《简明不列颠全书》对健康的定义是: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我国所编的《辞海》对健康的描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活动效能状态。健康通过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这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影响人们的医疗保健乃至政府的卫生政策。

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不断发展,逐渐揭示了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人们认识到,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体系中共同发挥着作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的预防疾病和提高身体素质;从单纯的生理标准扩展到心理标准、社会标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个体诊断延伸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评价。这种对健康与疾病、人类与健康是多因多果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传统的健康观逐渐被摒弃,新的健康概念应运而生。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认识是人们对健康要领的全面总结与更新,健康不仅是躯体的反映,同时还必须是心理活动正常、社会适应完满的综合体现。这种理解就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人类健康应具备以下10条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1章关注心理健康3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灵敏,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姿态轻松匀称。

从这10条健康标准中可以看出,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心理方面的。因此,

我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反应。

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增补了道德标准,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心

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是健康概念的再一次深化,使健康的范围涉及个体生

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目前为止对健康下的一个全面、完整、科学、系统的定义,是

21世纪的健康新概念。

总之,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4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

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的外现。

1 1 2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

1946年,第3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

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各种情况下能

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概念定义为: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

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心理健康不是指

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是指其在对待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

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因此,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

状态。

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的心理健康状态,常常是一种弹性的相对状态,即使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也可能有突发性、暂时性的心理

异常。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冲突在当今社会像感冒、发烧一样不足为奇,健康与不健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