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课与中国科学课的比较
中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比较
的强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科学教育课堂 的“ 演绎性 ”学生也 , 积极参 与到探究 与实践 中。然而 , 比之下 , 国对学生动手操 相 我 作的强调仍 不及 美国。 23 探究过程 中侧重点 的差异 - 中美两 国科 学教 育都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问题 ” “ 是 探究 的 核心 , 既是探 究 过程 的开始 , 也是 贯穿 整个 过程 的线 索 。对于科学探究 中的“ 问题” 中美两 国有着 不同的把握 , , 主要 表 现在探究过程 中“ 问题 ” 来源 的不同。我 国科学教 育主要强调 “ 问题” 本身 的价值尤其是学科价值 , 问题往往来源于教师而非学 生, 更关 注科 学技能 的培养 和训练 , 学生好奇心 和主动性的关 对 注相对较弱 。而美 国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 认为学生的好 奇心和 主动性是最重要的 ,问题” “ 的发 出者必须是学生 自己。 24 科学教育资源的差异 . 美 国的公共教育资源 比较丰富 , 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大 为 力支持 。公共 图书馆 、 科技馆 、 博物馆等种 类齐全 、 数量繁多 、 分 布 广 泛 、 费 开 放 , 校 以 此 为 基 础 组织 了各 种互 动活 动 , 免 学 已颇 具 规模 , 充分发掘 、 利用 了各种校外的科学教育 资源。从整体上看 , 我 国科学教育资源 已有很大改善 , 但与美 国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
分。 实 施 该 标 准 意 味 着 学 校 应 注重 培 养 学 生 获 取 科 学 知 识 和 开 展科学实践 的能力 。科学知识包括科学事实 、 念 、 概 定律 、 原理 和 科学模式 。科学实践 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 动手操作 的能力 等。培养获取 科学知识 和开展科学实践 的能力离不开科 学 探究 。科 学探究 指学 生通过 自主探 究构建 知识 、 形成 科学观 念、 领悟科 学研 究方法 的各 种活动 。科学 知识 和科学实践 并重 , 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的能力 , 是美 国科学教育 的基本理念 。 2 中 美 科 学教 育 的 差异 比较 21 课 程 与 教 科 书 的 差 异 . 从 6 年代课 程改革 以来 , 国科学课程逐步 向综合性发 展 , 0 美 目前 已基本实现 。这正体现 了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 , 学科 问的界 限 1益模糊 , 学的综合性越来 越强 。与美 国不同 , 3 科 我国 中学科 学教育 长期 实行分科教 学 , 小学 科学教育课程 虽然是综合性 的 , 但 教师普遍 缺乏综 合科学 教育 的训练 。另 外 , 比于其他 “ 相 主 课 ”我 国对 科 学 教 育 的 重 视 程 度 远 远 不 够 。 , 中美两 国 中小学科学 教育在教科 书上也存在较 大差异 。美 国科学 教育专家赫德教授 说 , 国的 “ 美 科学课本可 以 比得上插 图 精美 的辞典 。有些 高 中教 材超过 一千 页 , 大多是事 实 ̄ 1 3 J  ̄美 国 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 、 动活 泼 , 生 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 对学生有 很强 的吸引力。此外 , 国科学 教科书还把 职业介绍引入其 中 , 美
美国基础教育亮点2
美国基础教育亮点举隅(二)【美国教育亮点举隅4:小学包班制、中学跑班制】美国小学通常开设的基本核心科目有语言、社会、数学、科学、体育和保健、音乐和艺术教育。
除了体育、音乐、美术要到固定的场地或教室分别上课,需要排出课表外,其他各科大都是一个班由一个教师来教,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固定的课表,而是由教师灵活掌握和安排。
小学的课程主要是综合性的,一节课可能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有关内容的整合,也可能是单一的。
综合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形式,往往一门课程就是一个学习领域,没有分化成很具体的科目。
语言艺术课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课包含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
美国的包班制只在小学实施,从中学起就只设教学班,而没有行政班的划分。
中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都是围绕教学班进行。
通常每学期开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进度,并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课程。
学校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划分出教学班,这种情况与大学的课程安排十分类似。
美国的教学班通常都不大,每个班的人数基本控制在20人左右。
休斯敦黑斯廷高中毕业的哈瑞斯说:“因为一同上课的同学不多,所以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很多。
”从国内来美国读中学的莫同学则说:“以前在国内,总是有固定的位子等着自己。
可在这里,每个课间休息,都要抱着厚厚的书,找不同的教室,就像打仗一样。
”——跑班上课举例:我们看到美国小学教师工资很高,很羡慕。
但是美国教师工作压力之大和要求之高,是我们原来没有想到的。
首先,我们对美国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印象深刻。
我们参观了一间公立小学,该学校800多学生分33个班,平均一个班约25个学生。
全校包括校长在内共有35位职员,另外还有一位兼职的音乐教师。
我们进了六年级和五年级的课堂,每个班学生都是20多人。
该班的所有课程(除了音乐课以外)由这一个教师承担下来,包括了语文、数学、社会、生理、科学、美术和体育课等(没有外语课);班上学生也由一个教师负责,中午还要管理全班同学在校吃午餐。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8年 5月 2 0日
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⑩西北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 郝琦蕾 丁 昕
些学者的研究表 明, 我国学生的科学 习惯 I 数的科学教师均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 , 且部分科学教
—
师从未接受任何专业培训 。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原有 的 一 和科学素养与美国学 生有较大差异 。 丁邦 l 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 的需要 , 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 平认为 , 教与学方 面 , 国 中小学科 学课 度 , 但个别学校由于受应试教 l 生命科学 、 括 物质科学和空 间科学等, 与美 国相 比。 尽 育的影响 , 为科学课 不是 主课 , 认 在考试 阶段甚 至在 l 管课程 编排顺序存在差异 , 侧重点 稍有 不同 , 但教 学
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总体看来 , 科学课属 于第二平 l 基 本 相 同 。 内容 台课程, 没有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足够重视。 l 美 国科学教材类型多样 化 , 美国传统 的小学科 学
较流行的一套… , 它共 由2 个有关科学主题 的单元组 4 l 成 个单元 ) 主要 向所有的学生提供 , ! ( 平均每个年级4 生命 、 地球 、 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丰富的体验和培养其 J I 判性思 维与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批 1 2 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 教 。
把握 。 堂 以学生为 中心 , 倾向于使用归纳推理方法 , 注重演 ・
示、 实验及动手操作活动 , 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 国 I 美 国小学教师均 由设在大学 的教育学院 ( ) 突 我 系 培 中小学则多 以教师 为中心 , 采用演绎推理方法 , 注重 l , 至少应取得学士学位 , 养 除了学历达标外 , 教师还要
美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阅 读
美国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 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 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阅读作业室中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学生每天至少有30分钟时间进行独立阅读。阅 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向选择阅读的书籍,而 不是由老师指定。由于美国学生阅读能力差异较 大,因此教师提醒学生通过自己默读,独立读懂
其中“亲自动手”(hands-on)活动普遍流行于
美国初等学校的科学教学中。引导儿童围绕问题 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在美国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 较为普遍,鼓励儿童自己提出有关课题的具体问 题,并对问题作出推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考察或
实验等方法来检验自己的推测和假设,在这个过
程中,儿童直接参与对科学知识的探求。
对待知识的态度 对知识的静态接受 对知识的动态改变
知识观 培养精神
窄而深
广而博
严格、严密、严谨 自信、自主、自立
了解美国英语教学
在美国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 是其中两个最主要的部分。美国 初等学校一~四年级的学生,每 天都要集中2个小时左右来进行 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学习往往在 阅读作业室和写作作业室中进行。 另外,学校还会分散安排15分钟 到40分钟不等的时间用于词汇拼 写、大声朗诵、书本讨论等英语 学习活动。
了解美国数学教学Biblioteka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算术 计算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在数 学教学方法上注重利用具体的实物来帮助 儿童学习抽象的数学。在美国新的数学教 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课堂数学活动, 主要有: 应用型数学活动(application activities)、 发现型数学活动(discovery activities)、 拓展型数学活动(extension activities)、 发明型数学学习活动(invention activities)。
中美启蒙教育区别
中美启蒙教育区别
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
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美启蒙教育的区别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首先,中美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中美启蒙教育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启蒙教育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主。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此外,中美启蒙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启蒙教育的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学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中美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
明显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促使我们对启蒙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教育制度之对比
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
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
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
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
直击美国课堂
直击美国课堂深圳中学王秋英要了解、深切地感受美国教育的细节,最好的地方就是课堂。
只所以详尽地介绍这两节课,是因为这一文一理的两节课实在与国内的课堂太不相同。
当我们感叹,历史课与数学课竟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活泼的时候,不仅思考,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节与众不同的历史--语文课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感到奇怪:这到底是历史课,还是语文课?其实,这既是历史课,也是语文课,他们叫“历史--语文课”(History and language)。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新名词时,是在一所9年一贯制的、以科学技术教育见长的特色学校里。
在这个学校里,有许多科目是合在一起上的,比如数学—科学课(Math and Science),技术—体育—健康课(Technology and P.E. and Health)。
这虽是一所公立学校,但是却非常抢手,据说一个孩子如果要想读这所学校,要提前好几年排队。
在校长也非常自豪地宣称,这所学校有极高的教学水准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究竟是怎样与众不同的一所学校?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我还发现了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初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既体现时代性,又注重基础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初中生物课程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课程要满足不同背景、兴趣、特产和才能的学生的需要,并使他们都能完成自身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3、倡导探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初中生物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继承与创新并重:初中生物课程在继承我国生物学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能够理解和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探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包括基础生物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方面。
美国 科学 课程标准
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一部分,旨在为K-12年级的学生提供科学教育的指导。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技能、理解科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思维。
本文将对美国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其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美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
这些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技能来进行科学实验、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和进行科学推理。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科学知识,包括物质和能量、生物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
其次,美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科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
标准要求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这种积极的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此外,美国科学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跨学科的学习。
标准要求科学教育应该与数学、技术、工程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相互关联,以便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科学教育的社会和伦理责任。
标准要求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知识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和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以便能够在未来的科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这些标准强调了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倡导了积极参与和跨学科学习,同时也强调了科学教育的社会和伦理责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我眼中的美国科学教育
国 国 家 科 学 资 源 中心 研 发 的 一 项
全 面 的 、 于 研 究 的科 学 课 程 , 基 是 在 美 国 甚 至 是 全 世 界 最 有 影 响 力 的科 学课 程之 一 。 美 国 国 家 科 学 资 源 中 心 ( S ) 隶 属 于 美 国 国 家 研 究 理 N RC 是 事 会 ( RC 和 史 密 斯 桑 尼 亚 研 究 院 N )
教育 的 印象 。
我 仅 仅 走 进 了 美 国 两 个 科 学 博 物 馆 , 了一 个不 算 发达 富裕 的 听
城 镇 亨斯 维 尔米 尔 克瑞 克小 学 的 4
臣蔓 叵巫
18
设 仍 然 与 “ 向学生 、 向发 展 、 面 面 面
学 校 使 用 的 , 些 费 用 全 部 由 政 府 这
过 寻 找 证 据 来 认 识 事 物 , 成 自 己 形 的 观 点 的 , 们 作 为 科 学 教 育 工 作 我 者 , 该 以一 个 开 放 的 胸 怀 去 接 纳 应
一
、
课 程 认 识 上 的 差 异
部分 实 验 教师 赴 美深 度 考 察 , 次 此 赴 美 考 察 的 目的 , 为 了与美 方 交 是 流 5 课 程 实 验 的情 况 , 一 步 考 年 进 察美 国小学 科学 课程 。
家课 程 、 方 课 程 和 校 本 课 程 ) 仅 地 ,
的教 育 很早 就 有 耳 闻 , 都 是从 一 但
些 曾 经 去 过 美 国 考 察 的 官 员 或 者
任 何未 知的事 物 。带着 这样 的想 法 和满心 的欢喜 、 待和 忐忑 , 期 我踏 上 了赴 美 考察 之 行 , 步 步地 走 近 了 一 美 国教 育 , 进 了美 国小学 的科 学 走
中美启蒙教育
中美启蒙教育
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在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但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中,教育者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中美启蒙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中国,启蒙教育强调学生
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精神。
其次,中美启蒙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中国,启蒙教育注重学生
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校会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最后,中美启蒙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中国,启蒙教育注重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学校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中美启蒙教育虽然在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更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的小学生怎样学习科学课
美国的小学生怎样学习科学课美国小学的科学课相当于中国小学的自然课(科学课)。
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为探究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等。
在美国,“探究”是对孩子们学习科学课的基本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学会探究。
孩子们要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要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作出判断,进行评价,找到自我。
美国的小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科学课的,在探究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呢?下面作以简要介绍:一、观察、实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知自然界的基本途径,也是美国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把大量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例如,研究蚯蚓时,老师会让学生观察记录养殖箱里蚯蚓的颜色、形体、爬行方式、在土表和土里面干些什么等。
老师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愿结合,分成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专题研究。
有的小组会把蚯蚓放在不同的土壤里,有的小组会把蚯蚓放在亮暗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小组会用不同的食物来喂养,有的小组专门研究它们怎样繁殖后代。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们对蚯蚓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生活周期等会有一些认识。
老师就让他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发现、心得与体会。
对于那些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就继续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二、讨论、汇报讨论和汇报是美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学习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教师都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
对于探究中的一些想法、做法、措施和发展,老师会鼓励学生向全班或向学校汇报,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享成果的目的。
例如,研究天气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气象站的情况后,就让学生讨论应该收集哪些信息以及怎样收集这些信息。
老师还在教室里设计了一张图表,让学生把每天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上面。
两个月后,老师就让学生分析数据,为班级的气象簿撰写报告,并准备向全校作报告。
美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简述
131美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简述马翔中(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广东 深圳518035)摘 要:笔者走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6个学区,随堂听课近100节,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并与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借此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收稿日期:2019-02-02作者简介:马翔中,女,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教学处主任,中教一级,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201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直到2010年6月全国才正式颁布首份中小学统一的课程标准——共同核心标准(Commen Cole State Standards ),内容涵盖了数学、英语语言艺术与部分学科素养(历史、科学和应用学科)。
在本次海外培训的实际参观和访问中,笔者发现所有学校都知晓共同核心标准,但在学校的课程实施中确未能真正贯彻落实。
目前,美国各州的中小学课程仍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同一个州内每个年级的学习范围大致一致。
全国、各州内的教科书不一定都相同,甚至同一学区不同学校相同课程所用的教科书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由每个州专门成立的教育董事会来制定中小学的教学指南和升学要求,董事会也会推荐几家专门出版发行课本的出版社,希望学校老师从中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教材。
各学校的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发言权,只要是按照州教学指南,都会被学校和教育部认可。
一、美国中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概况在不同的州和学区之间各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完全相同,但是主要课程基本相似,小学课程都包括:英语(English Languages Arts ,即ELA )、科学(Science )、数学(Mathematics )、社会学习(Social Studies )、艺术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即PE )、外语(Second Language )等。
中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演变研究
中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演变研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自1904年颁布实施癸卯学制开始设置小学科学课程至今,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对指导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本课题是当前学校科学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小学科学课程理论建设、教育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现在与未来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涉及到从1904年到今天,中国近现代约100多余年的时间,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一百多年来我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并对未来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科学课程做出了前景展望。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仿日阶段、仿美阶段、学苏和独立发展阶段以及受多国多元理论影响的阶段。
在简述四个时期的科学课程时,我们着重分析了课程的设置、目标和内容,并简要分析了每个时期科学教材的一些特点。
概括全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国近代小学科学课程以1904年颁布实施癸卯学制为标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但癸卯学制颁布前,各位有远见的开明知识分子和资产价级维新派的教育主张和课程实践,以及清末教会学校中的小学科学课程,洋务学堂的科学课程,为癸卯学制规定的体育课程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这是我国近代小学科学课程的渊源。
清末民初的小学科学课程模仿日本,深受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影响! (2)1922年学制和课程改革,是我国近代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奠定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现代化基础。
这次课程改革实现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从“格致、理科”到“自然”的飞跃,从模仿日本转向学习美国,杜威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取代了赫尔巴特课程理论而影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这个艺术的手段传播 科学精神。但不能传播伪科学或反科学。刘默耕 说:我们是科学教师……。
成功的例子:相对运动
“假设一个昆虫和一只蜘蛛落在小溪中 一片顺流而下的百合花瓣上,蜘蛛正围绕 着花瓣的边缘走动,而昆虫蹬在中央瞧着 蜘蛛。那么昆虫如何描述它自己的运动呢? 如何描述蜘蛛的运动呢?一只站在小溪边 上的小鸟又如何描述昆虫和蜘蛛的运动 呢?”——文学类比手法的运用
0 Missing 是 否 不确定
非研究型大学
教 授 的 总 体水 平
您 是 否 会 重新 选 择 这 所 大 学
什么东西可积累?
• 观察数据可积累 • 假说和理论可证伪
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巨人
“我攻克了一个科学难题。” “科学、数学难学。”
科学知识是逐 步积累的。
可证伪的科学陈述(理论)
素质教育的定义:
三、小学科学教学常见问题
1. 忽视求真的本质 2.混淆科学与人文等的关系 3.不清楚“科学问题”的特点 4.对科学探究的误解
1. 忽视求真的本质
• •
卫生纸排序 教师: 将回形针逐颗、缓慢放入一装满 水的透明玻璃杯中。 学生:观察最多能够放入多少回形针而 不使水溢出。真在哪里?回形针颗数? 发现过程中错误的意义(兰本达)
四、美国的进展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6(12)-2007(1)
1.在探究的环境下,学生概念形成研究,通过分析
学生的对话、写作、图画、手势等。 2.在探究的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3.科学史材料的运用,促进对某概念的理解 。 4.教育技术的运用。Hands on what? 5.教师培训方法:参加权威性(authentic)的探 究过程。
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课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学课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分析传统科学课教学方式的特点,探讨现代科学课教学方式的变化,并阐述这些变化带来的优势。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适应这些变化所需的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传统科学课教学方式的特点1.课程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传统科学课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本展开。
2.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传统科学课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现代科学课教学方式的变化1.注重探究式学习:现代科学课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发现新知识。
2.强调实践性:现代科学课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知识。
3.提升互动性:现代科学课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现代科学课教学的优势1.培养创新思维:现代科学课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科学课注重团队协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促进全面发展:现代科学课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五、适应这些变化和特点所需策略1.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科学学习过程,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活动,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3.全社会应该重视科学教育,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如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等,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六、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小学为例,该校在科学课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拓展资料
美国小学的课程设置
美国小学的课程有英语、阅读、算术、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另外体育、音乐、美术只上课,不考试。
和中国的语文课不同,美国中小学的英语课被划分为好几门课。
它集阅读、拼写、语法和写作于一身。
美国的数学课教学目标和难度在小学阶段相对简单,老师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孩子的数学概念,不强调做题数量和速度。
科学课是一个很广泛的课程。
小学主要学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知识。
社会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体育、音乐和美术在中小学阶段都是主要课程,所占课时比重和其他课程一样。
英国小学的课程设置
在英国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学校拥有高度自由的权力,但英语、数学、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都是各小学的核心课程。
在英国,小学阶段实行的是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班上的英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历史、地理等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教学,这个班的名字就由这个老师的名字命名。
但信息与通信技术、音乐和外语则由专职教师上课。
学生上学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3:30 ,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25~3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20~25分钟。
唐湘桃:对一节美国科学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比较
唐湘桃:对一节美国科学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比较作者:唐湘桃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773 更新时间:2007-8-18比较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和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可发现两国的科学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本文试以《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为例,对此做初步的分析比较。
有一天,乔治把盛满了水的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他觉得很奇怪,因此,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喷水壶里的水喝了?还是有人把它弄洒了?”这时,乔治的老师格林小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没有同学去动喷水壶,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把水喝光了。
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把喷水壶盖上,第一天早晨发现水位没有下降,孩子们认为这已经证明了玛丽的看法是对的。
格林小姐却问道:“你们能够肯定威利在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学生们几乎都对此表示肯定。
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证明给老师看,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过了几天之后,孩子们看到沙上没有脚印,水位没有变化,此时孩子们认为威利夜里没有跑出来。
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水被盖着,威利根本看不到水”于是全班同学决定把笼子放在沙盘的中央,并把喷水壶的盖子拿走了。
第二天,他们发现水位下降了,然而沙子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现在学生们肯定仓鼠没有喝壶中的水。
格林小姐建议孩子们把一个盛水的容器放置在窗台上,每天测定和记录它的水位,然后把这些纸条标上日期贴在一张大纸上构成一个图表。
几天之后,孩子们发现水位一直在下降,但是每天降低的尺度不一样,经过对“不一样”的讨论后,一个叫帕特里克的学生联想到烘干机烘衣服的情况,他就得出结论说:温度较高时水就消失得较快。
此后,他们还进行了两项研究,一项是盛水容器口径大小如何影响水消失快慢的实验,另一项研究是用一把扇子在盛水容器上扇动是否会使水消失得更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就去为 其做归纳。我们可以追根究底地去问: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不妨 研究一下美国科学课教学的理念和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一)美国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1) 首先消除教师对科学家和科学的神秘感,回归 "科学自我 "。在一项对
相互合作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 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充分交流的原因之一。
三、
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启示
以上研究表明,美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改革 有重要的启示。
其一,我们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消除他(她)们对科学和科学 研究工作的神秘感,转变传统科学课的教学观念,认真领会现代教育理论。使 之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是什 么,感受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学会捕捉并研究身边的现象,体验到主动学习 的成功的乐趣。
水平上处于概念学习的准备状态,而皮亚杰认为这种特定学习准备状态依赖于 其认知发展阶段。因 而布鲁纳便设计了螺旋式的科学课程。指出科学题材要与
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要对特定的学生是有意义的 。综合地说,之所以多年来皮 氏和布氏的理论一直是美国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如下三点:儿童 是积极的学习者;儿童是在他们对世界的经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思想的;儿
(功 =力×距离)。教师具备了这种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后,再带领学生在 "做科学 " 中学科学,注重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止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强调身边的 科学,把这些东西转化成象上面所说的课堂上正在发生的科学故事。
(2)
对新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应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初,美国就国家科学教育状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报告,
童在先在知识 --他们从所有先前经验中所学到的知识 --在决定新旧概念的结合上 是至关重要的。 而维果斯基注重了社会文化对人发展的影响,他提出个人是在 与他人的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的。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
交流就是在他们在彼此能相互在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相同的基础上而进行的,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特定的交往环境。在此环境中,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或许是某 种特殊的方言,或使用的是某种地方性的语言规范。这样孩子在课堂上建构的 思想就能适应当地能被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另外,在这种社会文化作用的基 础上, 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积极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能在
其二,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造就教学中的和谐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
课堂师生交流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功能,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确立 "吾爱吾 师,吾更爱真理 "的学习观。使用有指导的小组合作的探索性学习,促进生生之 间、个群之间、群群之间的多向交往活动,使我们 "课堂上发生的科学故事 "更
加生动,更加有教育效果。 其三,对美国的这种教学方法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其经验,向
并不一定就要发生在科学实验室,而却常常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日趋复杂的
世界的所有领域。比如在冬天我们观察天气并据此决定我们该穿什么衣服
,在
这一活动中我们就用了两个基本的 "过程技能 ";另一个是科学的一套概念。这 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重复性试验而获得的。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定义和 解释。如能被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而功是一个力推动一个物体移动一定的路程
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积极建构的 --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这样看来,课堂
教学就应该从儿童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结合生动的现实生活经验,在自主的 活动中进行积极的建构,而不应照本宣科,不顾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让学
生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布鲁纳作为皮亚杰理论的支持者,提出他的发现学
习理论。他的区别于皮亚杰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提出儿童一直在一定
"它们融化后我们能否把它们再恢复成现在的样子? "
"它们的味道怎样? " …… 然后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 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中来。 …… 案例 2:两盘水 一个二年级教师在教室里陈列出两盘水。除了一盘水用盖子盖着而另一盘 没有盖之外,其它情况都完全相同。当师生共同用不同方法确定两盘水完全处 于相同状态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这两盘水放好,以待下周上课。当老师在 星期一早上来到教室之时,他们发现没有盖盖子的一盘水的高度比盖盖子的一 盘要低。老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也许是有老鼠出来喝了 ",一个学生猜想到: "它是否从洞中出来过? "
人家学习;又要认识到其不足之处,不能完全照搬。同时也要全面认识我国传 统教学的长处,不要看了人家的东西,就把自己一棒子打死。这里面的矛盾是 比较尖锐的。这两个方面有时是相互对立的。如果过度强调开放课堂环境,就 不能保证学生的充分的练习时间,而且必然使学习知识的质量大打折扣;要过 多地强调接受学习,保证练习时间,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由探索的机会。我们 认为,关键就是寻找二者在对立中的统一的一面,寻找二者的结合点,使学生 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探索方法,而且还对科学保持一种不 竭的研究兴趣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根据学习内容, 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使课堂教学涌现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科学家的认识的公众调查中,大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看法是:科学家就是一类
"疯
狂的天才,他(她)们戴着眼镜,身穿白大褂,把试管摆弄来摆弄去,做着一
些(常人)不可逐磨的事情 "。另外有人经常把科学理解为 "一种持有理解宇宙 秘密的钥匙的学科 ",这就把科学和科学家神秘化了。教师中持此看法者也不乏
其人。因而首先让教师们找回 "科学的自我 ",形成一种正确的对科学的认识。 把握科学的两个层次:一是其过程,一是其概念。科学作为一种过程意指科学 家进行工作的方式。他们通常始于对他们从事的自然中的问题的探索,而这种
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科学故事 ", "科学自我 ", 做科学, 启示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科学课教学与美国有很大区别。而与此对应的是,
我国学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也与美国的学生有很大差异。我国学生素以知
识掌握的数量之多和其熟练程度之高而著称于世,而美国的学生却以较强的动
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见长。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要等导师为其布置研究课题,
发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故事——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 ]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提倡学生在 "做科学 "中学科 学,因而就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 "科学故事 ",形成了一种小学科学课
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消除师生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迷信,回归
"
科学自我 "的理念;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杜威、皮亚杰、布 鲁纳和维果斯基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
问题本身有时也并不是那么清楚的。那么就要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一个科学
问题?然后,为了得到答案,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仔细地进行观察; 建立一个实验并探索其结果;进一步实验以验证他们的思想;让别人再做重复
性实验以得到对结论的肯定。 而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的 "过程技能 "不外观察、预 测、推测、假设、目标的制定、调查研究和一系列想象与判断过程。科学过程
学。 这些文件和报告都促使小学科学课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
过独立探索和合作活动达到自我建构。 因而把科学课置根于生活之中,让学生
在学科学的同时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做科学 ,便在课堂上出现了
这么多趣味性的 "科学故事 "。 (二)美国科学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美国科学课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人的 理论,这四个人是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前苏联的维果茨基。
……
二、
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上面两个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生动、精彩的科学故事,而且这种故 事恰恰是发生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上的!而且它已经置根于小学科学课教
师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已经并正在对美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产
生着深刻影响。如果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讲,我国和美国是没有多大区别 的。二者都包括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几个门类的内容。但
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的观点构成了重要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皮亚
杰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十八个月 --二岁)、前运算阶段 (二岁 --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岁 --十一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 --十五 岁)。他得出如下的结论: 知识的增加是学习者个人建构的结果。 对个体来说,
而美国学生却善于独立寻找研究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虽然在我国的学生
中也不乏出类拨翠者,但从普遍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吸取其长处,然后再结合我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