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说课稿
二氧化碳说课稿最后稿
《二氧化碳》说课稿仙桃市第二中学刘敏一、教材分析1.从整个初中教学内容看,CO2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酸碱盐之前,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2.从本单元知识结构看,CO2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CO2的性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从教学目的看,CO2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全面系统地研究CO2具有更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对CO2并不陌生,从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以及生活中对CO2均有所了解,属于学生现有发展区问题,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并不全面,有待于完善。
从学生能力上看,对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不了解,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和能力①认识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了解CO2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③.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化学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认识CO2的存在及用途。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CO2的重要性。
②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CO2的介绍,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CO2的化学性质难点:CO2与水的反应认识五、教法分析1.情景导入法2.实验探究法3.问题讨论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学法指导针对教法,我指导学生主要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来学习。
七、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活动,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阅读及课外搜集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
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的教学设计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提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水平、科学及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这个培养目标将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更自然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设计上将采用以讨论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注意多种教学媒体的转换,同时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部分内容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四个二级主题“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而编排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有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七年级上册的相关章节中已经涉及到了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而本节内容则是在完成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实验和探究之后的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从而让学生能够从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角度理解到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第三节内容中生态系统的调节水平也与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息息相关,在八下的相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中也涉及到了相关于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的方面,所以本节内容不但是对前面知识内容的延续和深入,更为以后的教学任务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水平,能独立阅读并思考一些问题。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水平,因为经常实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意识。
本节课涉及到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是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的,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但仍需要教师实行复习引导,从而更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容易分散,又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形成。
2024《氧气》说课稿范文
2024《氧气》说课稿范文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氧气》这个内容。
《氧气》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篇章,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和起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备、氧气的应用以及氧气的环境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氧气的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法和学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以及讨论与合作学习法。
通过讲解基础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比如,准备了氧气的制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氧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验观察:进行氧气制备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实验结果来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4. 问题讨论:通过提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6. 总结归纳: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要点和实践操作技巧。
五、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备方法- 氧气的应用领域- 氧气的环境意义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氧气的认识有所提高,对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新人教七上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2.技能目标: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世纪实验并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和总结反思法,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消耗的氧气是通过什么途径补充的呢?(二)、合作探究:1)光合作用的原料:1、海尔蒙特的实验课件出示海尔蒙特的实验资料,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让柳树增重了?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还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课件出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2)光合作用的产物视频播放(金鱼藻释放氧气),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方泰中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
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活动目标: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课件、活动纸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活动目标: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3、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内容、设计与说明】五、训练与评价【训练】——学习纸:【评价】评价可分为:表现出色、你很认真、还须努力。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 空气与氧气说课稿
八年级下科学《空气与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与氧气》,下面我将从点击教材、深入学情,流程设计和设计理念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空气与氧气》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和氧气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气体的用途,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初步学习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这既是前部分知识的初步综合提高,又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基础,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再处理后,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利用难点则为: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元认知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对空气和氧气都已经有所了解。
如大气的分层,空气有质量、有浮力,知道空气里主要有氮气和氧气,以及氧气能供人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在能力方面,通过近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
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
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
三、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宗旨,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通过ppt展示学生去南北湖春游的照片,南北湖宜人的风光,清新的空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为什么南北湖的空气会让你感觉到舒服呢?空气中又含有哪些物质呢?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空气的组成追问空气的成分,学生在之前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在这样的学情下,这个问题设置打开了课堂的气氛,每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
初中生物碳氧平衡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碳氧平衡试讲教案主题:碳氧平衡学科:生物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道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
2. 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3. 了解人类活动对碳氧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过程。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和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
2. 理解人类活动对碳氧平衡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
2. PPT课件。
3.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3. 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和相互转化。
三、实验操作(15分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转化。
四、讨论分享(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体会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碳氧平衡的影响,展开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复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碳氧平衡有清晰的认识。
反思与建议:本节课设计了引人入胜的导入和生动的实验操作,加强了学生对碳氧平衡的理解和认识。
建议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操作,营造出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设计者:民办当代中学宋晋贤一、教学目标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
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活动目标: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课件、活动纸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活动目标: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3、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四、教学过程【内容、设计与说明】五、训练与评价【训练】——学习纸:【评价】评价可分为:表现出色、你很认真、还须努力。
2024二氧化碳说课稿范文
2024二氧化碳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二氧化碳》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结构和化学反应;②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式进行计算,并解释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教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和探究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法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教学实例,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
2、知识讲授环节: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实验探究环节: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来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行为。
4、问题解答环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拓展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6、总结回顾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解释。
五、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1、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不燃烧、溶于水、酸性;2、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与碱反应、与金属反应、与酸反应;3、二氧化碳的结构:C(一个碳原子)、O(两个氧原子);4、二氧化碳的环境保护: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碳交易。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生活,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光合作用打下了基础。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首先通过海尔蒙特的实验引出植物生长需要物质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最后阐述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生活中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光合作用的实质。
2、教学难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之间的平衡状态。
根据地球大气的组成,目前二氧化碳的浓度远低于氧气的浓度。
根据2019年的监测数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每百万分之四百多,而氧气的浓度约为每百万分之二十一。
这意味着氧气的浓度是二氧化碳的约五倍多。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阻止其逃逸到太空,因此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引起全球变暖。
这种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植树造林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防止进一步的全球变暖。
3355.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第11课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教案
第十一课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相对稳定。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旧有知识,对其进行巩固,并且能更好地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过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知道现在世界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强化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
难点: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三、教学准备: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演示课件四、教学流程:六、训练与评价一、基础型习题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主要通过作用和作用。
(答案:光合、呼吸)2、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图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词语:①;②。
(答案:氧气,呼吸作用)(2)试写出光合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性:(答案:保持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平衡;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食物;产生氧气等。
)二、拓展习题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3月27日20:30,“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号召人们倡导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选择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那么我们每天给地球制造了多大的负担?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统计: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每度0.785kg,洗一次热水澡排放量为0.42kg,丢弃一公斤垃圾排放2.06kg,搭电梯上下一层楼排放0.218kg,开车耗油每升制造二氧化碳2.7kg,开冷气机一小时排放0.621kg,看电视一小时排放0.096kg,听收音机一小时排放0.006kg,听音响一小时排放0.034kg,开节能灯一小时排放0.011kg,开钨丝灯泡一小时排放0.041kg,开电扇一小时排放0.045kg,用笔记本电脑一小时排放0.013kg,骑机动车一公里排放0.055kg,每用一吨水排放0.194kg,每用一立方米天然气排放2.1kg,搭高速列车一公里排放0.05kg,搭公交车一公里排放0.08kg,使用一公斤木炭排放3.7kg等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导学案》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观点,加深对大气成分的理解。
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对地球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气体。
你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相对平衡的吗?2. 提出问题:你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是如何维持相对平衡的?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干系?二、进修1. 进修内容:(1)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2)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干系(3)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进修方式:(1)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大气成分的构成和重要性(2)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修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变化规律(3)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探讨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实践1. 实践内容:(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气体含量,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相比照例(2)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生和消耗情况(3)模拟生态系统,探讨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2. 实践方式:(1)实地考察,收集气体样本并进行分析(2)开展实验,观察气体反应过程并记录数据(3)模拟环境,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气体的相对平衡干系四、总结1. 总结内容:通过进修和实践,总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观点,并认识到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提出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五、拓展1. 拓展内容:探究其他大气成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 拓展方式:参与相关讨论和钻研,了解更多关于大气成分和生态平衡的知识,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反思1. 反思问题:你在进修和实践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对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和生态平衡有了怎样的认识?2. 反思方式: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作业设计方案标题:《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气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的相关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组成及作用(3课时)2.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例与地球生态环境的干系(5课时)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周: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自我进修。
2. 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关于大气组成及作用的知识。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大工业生产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
第二周:1.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实验,测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
2. 分析数据,探究两者的相比照例干系。
3. 教师讲解这一比例在影响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周至第四周:1. 收集更多关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比例与地球生态环境干系的信息。
2.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和展示,分享他们的钻研效果。
第五周:1. 教师总结教室内容,组织学生撰写作业报告。
2. 鼓励学生用更加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作业要求:1. 记录并整理你在教室上所学到的内容,包括相关实验的数据和理论诠释。
2. 写一份详细的作业报告,包括你从实验中学到的最重要信息,以及你打算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到未来的进修或工作中。
3. 在作业报告中提供至少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例子,证明你的理解和结论。
七、作业评估:通过作业报告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写作能力。
对于报告的质量,老师将根据其内容是否清晰、准确、有条理来评分。
八、作业反馈:学生需要定期向教师反馈他们的作业进度和效果。
这将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说课稿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常见气体的性质。
教材首先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对这两种气体性质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但对于这两种气体的具体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时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拟熟悉。
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
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根底,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绿色植物园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考前须知---实验结果分析---本课时小结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拟法、多媒体演示学法:观察实验讨论、比照归纳、练习提高六、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局部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2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能力目标:锻炼学对生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绿色植物园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说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的设计四、教材分析五、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考前须知等比拟熟悉,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
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根底,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教学目标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基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因此我把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护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我将把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然后是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本节课内容实验多和理解抽象的特点,结合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实验。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因此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和总结反思法,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及其相对平衡干系;2. 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来源和消耗过程;3. 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影响。
导学内容:1.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及比例;2. 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来源和消耗;3. 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影响。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是多少吗?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如何维持的呢?二、进修(20分钟)1.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及比例: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4%,氧气的含量约为21%;b.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为1:500。
2. 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来源和消耗:a.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呼吸作用、燃烧和植物蒸腾;b. 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光合作用;c. 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动植物的呼吸、燃烧等过程进行消耗。
三、讨论(25分钟)1. 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影响:a.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息增加;b. 大量的燃烧活动开释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影响了大气中的气体含量。
2. 讨论问题:a. 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 你能料到哪些措施可以珍爱大气中的气体平衡?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 强调珍爱环境、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导学案作业:1.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 思考并列举三种个人或团体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并思考,为珍爱地球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2节第二课时,本章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了解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的发展规律和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在课标中,它属于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
教材还渗透了STS教育(中国的绿色长城),通过DIY活动等,使学生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理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感情;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符合课标第四主题中的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在课标中,它属于情感性目标中的经历(感受)水平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
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难点: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迅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
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通过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
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剪纸拼图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活动剪纸拼图的完成,使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
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资料的学习,参加绿化校园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当然仅靠一课时的教学还远远不够,把本节课的理念、活动延伸到课后、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才是最主要的,也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
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
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